温病学 课本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首创“秋燥”病名,创制了治疗燥热伤肺的燥救肺汤。10.风湿之名首见《伤寒论》

第二单元温病的概念+第三单元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的特点:①致病因素:温邪②发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③临床表现:a 起病急,传变快 b 发热为主症,热像偏重 c 易燥化伤阴d 易内陷生变

3.温病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

4.温病根据发病特点分类: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5.简述温邪的含义和其种类温邪:是指外界致病邪气中具有湿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分类:a 风热病邪--风温 b 暑热病邪--署温 c 湿热病邪--湿温 d 躁热病邪--秋燥 e 温热病邪--春温f 疫疠病邪--戾气g 温毒病邪--温毒

的一类温病②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或伏气,是指感受邪气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

11.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比较

第四单元温病的辨证

2.上中下三焦辨证要点及病理特点(病机)

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

1.白碱苔:舌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状如碱状。为温病胃中有宿滞而兼夹秽浊郁伏之征像。

2.白砂苔(水晶苔):舌苔白而干硬如砂皮扪之粗糙。为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色未及转黄而津液已大伤之象。

3.白霉苔: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一般先见于舌根部,后则满舌,甚而满口,病属严重。

4.杨梅舌:舌体紫红而有点状颗粒突起于舌面,状如杨梅。为血分热毒极盛之征象

5.日浦潮热:午后3-5点,即发热于3-5点更甚。

6.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像表现不显著病机:正盛邪实,热结肠腑

7.战汗:热势持续壮盛日久的病人突然出现全身战栗,继则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后热势骤降。温馨提示:温病过程中战汗往往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8.猪肝苔舌:舌色紫而晦暗,干而枯萎,如猪肝色。为肝肾阴竭之象,预后多不良。

多见于湿热性质瘟疫

11.金囚木旺:金(肺)受火刑,木(肝)无所制,肝风内动而见动风抽搐,伴高热、咳嗽、汗出,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者。

12.夜热早凉:入夜发热,天明则退热身凉。但热退无汗,为温病后期余邪留于阴分之象

13.汗出异常的护理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慎用温补

14.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15.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

16.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

17.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18.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

19.温毒: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病因概念指“热毒”、“毒火”等;其二,作为病名的概念,指一类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等特征的“温毒病”。

20.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

21.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

22.浊邪害清:病机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湿为重浊之邪,于热相合,湿热蕴蒸,蒙蔽于上,则清阳之气被其阻遏,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

23.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24.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

25.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昏肢厥等

26.热厥:病证名,因热邪亢盛所致手足厥冷,甚至昏迷的病证。(热厥为热毒炽盛,郁闭于内,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达四肢所致。寒厥为阳气大伤,虚寒内生)27.口干反不甚渴饮与口渴不欲饮鉴别:口干不甚渴饮指口干而饮水不多,但欲凉饮,常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绛、脉细数等症,为热入营分、营用蒸腾上潮于口的征像;口渴不欲饮是口渴但不想喝水,多为脾气不升,津不上承所致,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湿重于热的阶段,常见胸脘痞闷,白苔腻等症。

28.温病的治疗原则:①祛除温邪②扶助正气卫气营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三焦“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29.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的鉴别

30.风温与风热感冒的鉴别:相同点;病因均为风热病邪,初起的病变中心皆为肺卫,都为表热证不同点:风热感冒病情轻,以肺卫失宣降,清泄不利为主,甚少传变,几日可痊愈。

温病的主要治法

(一)泄卫透表法――开泄腠理、逐邪外出、泄热解表

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1、疏风散热银翘散――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2、解表清暑新加香薷饮――夏用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表

3、宣表化湿藿朴夏苓汤――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

4、疏卫润燥桑杏汤――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

(二)清解气热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适用于温热病卫分之邪已解气分里热亢盛尚未入于营血分者

1、轻清宣气栀子豉汤加竹叶、连翘――邪在气分热郁胸肺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

2、辛寒清气白虎汤――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

3、清热泻火黄芩汤、黄连解毒汤――邪热内蕴郁而化火

(三)和解表里法――透解邪热疏泄分消宣通气机适用于温病邪已离表又尚未入里成结而是郁于少阳或膜原、留恋三焦的半表半里证

1、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邪热夹痰湿郁于少阳柩机不利胃失和降

2、分消走泄温胆汤加减或杏朴苓之类――温病邪热与痰湿阻遏于三焦,

3、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饮――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

(四)祛湿清热法――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适用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