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本质
光——建筑绘画的本质
参考文献 口 C r s L T x adS e hsf ] od i e u e r et n kt e r c o
Ro ch m p , 9 5 n e 16
脑的思维 能力盘行 有益的 启发 , 果没有 音乐 , 如 建筑的构 思 堆以完成 而文学的作月 更加 可 就 忽视 辑其特 有叙述性融A 建 路 和建 筑设计 筑 中. 能够 使得建筑 富于情 。” c a e 还 认为, Sh lr l
面 建筑 形体反映精 神。 S h l r c a e 说这种 精 l 神 I a b l u k y “ 我创作的源 泉 —遗同建 s n uTre 是 t — 筑本 身 样重耍 。 。
S e e s 对裴 的 品有着 t n v 作
定的影 响。 。
宗教的影口 也是至*重要 的。光路人温 暖和 光明. 使得我们获得 安全感 光 的特 生 定 7其在 人类 历史上 永远 是 义、 崇高 和神 的 象征 。 S h l r “ 种对光韵 崇拜韵观 寇来源 我 的 cal 说 这 e 宗教信仰 , 们居住 世界上 , 我 必缅对世 界盈 , 就 是说, 只有菩举才能使 ^娄的灵魂接触 ‘ 上帝’ 。
V u h l m . e d D n l a 0 ,谭 盾 , a g n Wi a s V r i a i L t i l i e 3¥
Nik c Ca e 和 Bo Dya v b ln 还 有 诗 ^ W alc l e a
朝 是存在千 家 心中的建筑精神 , 也 这种精神 是
[ Gl odn TeAtfA cl r 2 eG ro h o rhe u ] 】 r c r tt a r
it in . 1 9 sr o at 99
正如中世纪欧 湘雄伟的哥特 教堂的感染 来
简要概述儿童美术的本质
简要概述儿童美术的本质答:儿童美术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能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1)儿童美术是儿童发展的一种表现,美术是儿童身心活动的反映。
(2)儿童美术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美术是儿童运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种。
(3)儿童美术是儿童探索美术媒介,并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条途径。
(4)儿童美术是对儿童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1. 表达与沟通儿童美术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在绘画和创作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受,通过画笔和色彩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美术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2. 创造与探索儿童美术是一种创造和探索的过程。
在绘画和创作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探索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的作品。
这种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儿童美术的核心价值,它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调节儿童美术是一种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式。
在绘画和创作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通过绘画来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美术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的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
4. 发展与认知儿童美术是一种认知和发展的过程。
在绘画和创作过程中,儿童需要运用观察、记忆、想象、分析和创造等认知能力,通过绘画来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美术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5. 社交与合作儿童美术是一种社交和合作的活动。
在绘画和创作过程中,儿童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完成作品。
这种社交和合作的过程能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同时,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儿童也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美术,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仅仅可以教给孩子很多知识,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这就是儿童美术。
下面,我就为大家简述一下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吧。
1。
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
2。
锻炼小朋友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觉及对色彩搭配的认知。
4。
引导幼儿用画笔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4。
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觉及对色彩搭配的认知。
5。
引导幼儿通过画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1。
幼儿时期是学前儿童美术培训的最佳时机,也是幼儿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因此,这个时候进行美术的培训可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2。
从一岁开始,孩子们就已经有了辨别颜色的意识,一般会选择和他们自身比较接近的颜色。
而且,对于颜色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强。
所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美术的培训是很有帮助的。
3。
2到4岁是孩子们想象力发展的高峰期,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会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想象力,所以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美术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5。
根据儿童心理特征,从中班开始,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对物体形状的观察能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美术的培训就很有必要了。
6。
在我国,学前儿童美术培训的教材一般都是国外引进的,所以在选择教材时,也需要结合国外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不管怎样,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关于学前儿童美术培训方面的特殊性规定,如果想要更加详细地了解的话,那么可以咨询专业的培训机构,这样会更加专业。
6。
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
学前儿童美术培训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但是,儿童的美术培训,只是对其智力水平、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而不是决定作用。
因此,即使对儿童的美术培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不能过度地去追求这个目标。
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使其在美术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绘画的思想与方法总结
绘画的思想与方法总结绘画是一种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艺术家思想、感受和观点的艺术形式。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思想和方法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感受。
本文将总结绘画的思想与方法,以更好的理解绘画艺术的本质和内涵。
绘画的思想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和表达的意念。
艺术家的思想是基于他们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绘画的思想可以包括对美、真实、和谐、深度等概念的思考。
艺术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试图唤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实现他们的创作意图。
这些方法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是审美性的。
艺术家可以运用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要素,来创造形式和表达情感。
绘画的方法也可以是艺术家个性化的,即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在绘画中,思想和方法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家的思想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艺术家的方法则反过来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思想和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绘画变得丰富多样。
绘画的思想和方法受到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艺术家的思想和方法会受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在不同的时代,绘画的思想和方法也会有所变化,反映社会变迁和艺术发展的趋势。
在个人层面,艺术家的思想和方法反映了他们自身的经历、性格和创作理念。
绘画的思想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考虑两者。
艺术家通过思想来确定自己创作的目标和意图,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和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尝试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丰富自己的创作。
绘画的思想与方法在绘画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通过思想和方法来实现他们自己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影响和激发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通过绘画,艺术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见解,同时也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绘画的思想与方法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和平台,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机会。
画画的基本原理
画画的基本原理画画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色彩、光线、线条、透视和节奏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使绘画作品能够呈现出立体感、空间感、色彩感和情感氛围。
1. 色彩:色彩是绘画中的基本元素,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
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和对比,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2. 光线:光线在绘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突出或强调画面的某些部分,也可以为画面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通过明暗的对比和光线的方向,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
3. 线条:线条是绘画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用来勾勒形状、表现纹理和表达动态。
通过不同的线条类型和运用方式,艺术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特征。
4. 透视:透视是绘画中表现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近大远小、消失点等透视原理,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5. 节奏:节奏在绘画中是指画面元素的重复、变化和连续等关系。
通过节奏的把握,艺术家可以让画面更加有秩序感和动态感。
此外,构图、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等也是绘画的基本原理。
构图是指画面的布局和安排,它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均衡感。
艺术史是研究绘画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艺术史的了解,艺术家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
艺术理论则是研究绘画的本质和价值,它可以帮助艺术家理解自己的创作目的和意义。
艺术评论是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它可以帮助艺术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总之,画画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掌握绘画语言的关键所在,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绘画作品。
《格尔尼卡》作品解读_艺术理论论文
《格尔尼卡》作品解读_艺术理论论文摘要:根据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引出对绘画唯美、唯真、唯善的解析,分为美、真、善三个方面,最后结论为绘画的本质是求美、求真、求善。
关键词:唯美;唯真;唯善;生命;呐喊一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349.3×776.6厘米,1937年5月1日到6月4日完成,是举世瞩目的杰作。
我一直想亲眼看一下此作终未实现,读一些毕加索的画册,从中也能了解到《格尔尼卡》作品,大师创作时的心路历程。
那就是唯美、唯真、唯善,向世人树起了《格尔尼卡》就是战争的警世碑。
“1937年1月,毕加索本来接受哪年夏天万国博览会的一幅壁画,但却迟迟无法动笔,只到4月26日那天,西班牙古城格尔尼卡遭受到空袭消息传来后,毕加索迅速地完成了这件著名的作品草图”(《毕加索》西洋美术家画廊·6)。
毕加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作品及风格上分析,就是绘画的观念,绘画本质的创新。
是他立体主义结合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一次综合性实验,把绘画的综合手法发展到唯美、唯善、唯真境地,这正是他伟大之处。
二当我们面对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情不自禁地受到生命的振憾,心中只能说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从唯美上说他树立的丰碑只能仰望,连他的影子就不能有欲念占有,一旦有他作品风格的影子,那就成了他的重影,你永远生活在他的阴影下。
人们不得不说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代名词。
他创立的立体主义给绘画带来了新的观念,以致这种观念就像一卵石投进水中所波及整个艺术的海洋。
这种唯美观念至今影响着当代艺术。
我曾假定用“滤色法”去过滤他立体主义作品,其结果是,剩下的近似素描的构架图形,与西方传统绘画背道而驰,建立了新的绘画唯美视觉效果。
他在立体主义1907年《亚威龙少女》开始到1937年有30多年了,这个时期属于立体主义成熟阶段。
他创作《格尔尼卡》在唯美上也历经图志,苦心经营,从1937年5月1日到6月4日,一共改变他的创作形式共计7次,最后追求的形式美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附图,即1937年6月4日完成的《格尔尼卡》。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代表作品
《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此画创于1891年,他喜爱塔希提妇女的那种粗 野但却健康而强烈的美,他喜欢她们的天真、直 率的性格,他欣赏她们肌肤上的炙热而又丰富的 色调。 他太为他的模特所陶醉了,以致他无法 为了他的综合法而牺牲模特儿。因此,他以综合 的手法描绘对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 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 赞美和喜悦。高更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 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他在远离文明、远离首府 巴比埃城的森林之中,重新获得了平静、人性和 快乐。随着欢乐,他重又找到了准确的明暗对比 调子和安稳的、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狂乱的色彩和 谐。褐黄色的皮肤、蓝黑色的头发、青紫色的衣 服(稍被几块玫瑰色和白色所间隔),展现在上半 部为橙黄色,下半部为红色,散布着一些绿树叶 的明亮的背景前面。甚至某些结构上、比例上、 体积和光的表现上的缺陷,也竟成了一种难能可 贵的东西,因为它们反映了表现手法的新鲜和生 动,反映了艺术家创作的无拘无束。高更往后也 创作了一些像这样美的作品,但比这更好的作品 却从此未能再见。
1848年 生于法国巴黎 1849-1854年 幼年同母亲的亲戚一起生活在秘鲁首都利马。这一经历也点 燃了高更一生对于旅行的向往,以及对于非欧洲文化的认同。 1865-1871年 随商船环游世界。 1872年 开始在巴黎从事证券交易工作,并在业余时间作画。 1882年 因法国股市崩盘而失业,遂决定成为职业画家。 1879-1886年 与印象派艺术家一同展出。制作首个带有实验性质的陶瓷作 品。 1886-1888年 旅行前往布列塔尼、巴拿马、马提尼克以及阿尔(并在阿尔 与朋友凡· 高一同作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1889年 完成了第一套版画作品——11幅锌板版画《佛尔比尼系列》 1889-1890年 创作了多件颇有想法的着色木质浮雕。 1891年 离开法国前往塔希提岛,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 1892年开始在树干上雕刻小型木雕。
对于素描学习者来说,如何欣赏优秀的素描作品?
油画及水彩画是西方文化中知名度最高的绘画媒体,它们在风格和主题有丰富且复杂的传统。在东方,黑色及彩色的水墨画则主导了绘画媒体的选择,但是它在风格和主题上和西方一样同样有着丰富且复杂的传统。
绘画的种类
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中国画又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版画又根据版材的不同,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版画还依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类,常见的有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
3、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王维属杰出的诗人,又是山水画家。他常把景色写成诗,又把诗画成画,后人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五代水墨画又有了飞跃,开始用皴法表现效果,使山石更加雄伟壮丽。到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在水墨画上发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洒在纸上,几笔画就做到了挥洒自如。他的画法对清代的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影响很大。清代的郑板桥和近代的齐白石等都是受徐渭的影响。
1、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画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在勾线内用石青石绿着色。色彩浓烈的叫大青绿山水,彩色浅淡些的叫小青绿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纹理的,显得画面富丽堂皇,这种叫金碧山水。
非具象绘画的名词解释
非具象绘画的名词解释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多种表现方式和风格。
其中,抽象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以非具象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感受。
本文将对非具象绘画进行名词解释,探索其在艺术世界中的独特意义和魅力。
一、非具象绘画的本质特征非具象绘画,指的是艺术家通过去除具体对象的形象特征,而抽象出一种与外在世界脱离的表现方式。
其本质特征是通过形状、色彩、线条等抽象元素的组织和变化,创造出一种唯美、表达力强烈的艺术效果。
非具象绘画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个人风格,艺术家通过创造独特的抽象形式,传达内在感受,打破了刻板的现实界限,给观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非具象绘画的发展历程非具象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一些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绘画的表象写实,转而探索形式和色彩的自由变革。
俄国的康定斯基和法国的毕加索等艺术家,对非具象绘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派注重形式和色彩的几何结构,而毕加索则通过表现主观情感和情绪状态,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随后,非具象绘画逐渐蓬勃发展,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其中。
三、非具象绘画的多样性非具象绘画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技法。
在表现形式上,非具象绘画可以通过线条的交织和色彩的堆叠,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抽象表现主义强调情绪和内心的直接表达,画家借助抽象的形式表现心灵的冲突和挣扎;而几何抽象则追求规则和对称的形式,将视觉元素按照一定的几何结构进行组织。
而在技法上,非具象绘画可以运用刷子、刮刀、涂抹等多种工具和材料,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层次。
四、非具象绘画的艺术魅力非具象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和收藏家。
首先,非具象绘画可以激发观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为作品中缺乏具体的对象,观者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诠释和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内涵。
其次,非具象绘画可以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变化,直接触及观者的情感。
艺术家通过形象与色彩的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直接传达给观者,从而引起共鸣和反思。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
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
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
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
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
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
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
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
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
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
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图)内容摘要: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艺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活动。
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向人们展示它内在所包含的精神思想。
中国的绘画从几千年前的工艺装饰纹样中孕育并发展起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寓意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情趣寄寓”和“以画写意”是中国绘画比较典型的借以表达画家思想的两种形式。
1.情趣寄寓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而表现出来,是为情趣寄寓。
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内在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性及它与物质世界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以物质为基础,又升华为一定的精神,因而最为贴近艺术的本质。
综观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发展的方向,这个牵引力使得艺术发展的始终不偏不倚的朝着它的方向前进,而这个拥有巨大“魔力”的无形指挥便是“精神思想”。
中国绘画艺术的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技法风格层出不穷,精神性也就自然非常的强。
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学观和美术观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造型艺术的政教价值,唐代的张彦远指出美术具有教化的功用。
总结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并且还对美术作品在教化方面的优长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做了比较:“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
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或多或少也在说着艺术的精神性作用。
在情趣寄寓方面中国画精神性的最大体现就是用笔。
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笔力是有书法奠定的一种美学要求。
古代南朝齐的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第二法“骨法用笔”就要求笔画的组织精练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对象,抒发作者的感受。
中国画的用笔有很多要求,除了讲求笔力之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要求是气韵表现,丰富变化,与情趣寄寓。
纯绘画是什么?
谈及绘画,很多人都习惯于把这个艺术行为当作是行业人士们的专长,这是一个真正的认识误区。
真正的纯绘画不会成为一个行业,只有商业绘画才算是一个行业。
而在商业绘画业界,除了画匠之外,几乎不存在真正的画家。
那么纯绘画是什么?纯绘画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选择了纯绘画创作,意味着当你不再把绘画当成职业的时候,所选择的人生模式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绘画创作行为。
很多人习惯于用造型,色彩,构图,风格,流派等去规范一个画家,这些人压根就不懂纯绘画的概念。
因为习惯于用这些东西去衡量画家作品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创作方面的外行。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不懂门道的外行,自然喜欢用形而上的表面形式去力图解析画家们的创作。
而实际上,他们经常会做出肆意曲解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表现主题的可笑举动。
纯绘画真正要表现的,是画家所独有的思想和各种各样的生活观念以及人生感悟。
当技术手段不能为画家的思想和感悟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时,这个技术就是过期且变质的技术。
而人们也经常会把技术手段当成评论纯绘画作品的一个主要依据,甚至,经常会做出喧宾夺主的蠢事:以唯美的空洞条框去制压画家个人的思想和感觉在纯绘画创作中的绝对性作用。
很多人都习惯于把绘画创作当成了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
这种模式下的绘画产品,是商业行为,而非艺术行为。
风格,是一个令真正的画家们深感迷惑的词汇。
多少人为了追求风格,而忘记了纯绘画创作的本质。
于是,现代的画家们鲜有创作,临摹和抄袭的风气占据了绘画界的统治地位。
的确,我们曾经看到过数以万计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以及美术史上五花八门的技术流派和“主义”。
但是,人们都忘记了:用风格,流派,主义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去力图解析纯绘画作品的形为本质,其本身就是极端愚蠢的形而上动作。
真正的纯绘画作品,不存在什么风格的概念,也不存在什么流派的区别以及主义上的分水领。
纯绘画创作,仅仅是画家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他的生活感悟和思想的载体。
“线条、色彩、构图”:探索绘画美的本质
“线条、色彩、构图”:探索绘画美的本质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在于传达美。
这种美是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共同构建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体现绘画美的本质。
一、线条:塑造形态与表达情感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线条的粗细、曲直、流畅或顿挫都能为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在绘画中,线条不仅用于勾勒物象的外轮廓,还可以通过细小的笔触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纹理,甚至是光影效果。
线条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画家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用柔和的曲线描绘的女性形象,可以传达出温柔与婉约的美感;而用刚硬的直线描绘的男性形象,则能展现出力量与坚韧的特质。
此外,线条的节奏和动态感还能为画面营造出一种氛围或情感基调。
二、色彩:渲染气氛与传达情感色彩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还承担着表达情感和渲染气氛的重要任务。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属性,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象征冷静和忧郁。
画家通过巧妙运用色彩,能够使画面呈现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和视觉效果。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反映画家的情感状态,还能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
例如,温暖的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冷色调则能给人带来一种冷静、疏离的感觉。
此外,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是绘画中重要的美学原则,它影响着画面的层次感和和谐性。
三、构图:组织画面与引导视觉构图是绘画中用于组织画面元素的技巧,它是画家主观意愿和审美取向的一种体现。
通过构图,画家可以将画面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达到突出主题、引导视觉和强化作品内涵的目的。
构图有多种形式,如对称、平衡、对角线等。
不同的构图形式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例如,对称构图能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视觉感受;而对角线构图则能营造出一种动态、活泼的氛围。
在构图中,画家还需考虑画面的空间关系、比例关系以及点、线、面的布局等要素,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你认为绘画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绘画的目的是什么?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体验绘画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常常被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颜色的运用、线条的设计以及画面的构图等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并借此传达给观者。
例如,梵高的《星空》和蒙德里安的《构成》系列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内心感受的诠释,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二、展现美的审美追求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美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艺术家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以及主题的选择,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
绘画作品中的美可以是自然景色的宏伟壮丽,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细微而真实的感动。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三、反映社会与历史绘画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往往承载着社会和历史的信息,通过画面的呈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风貌和思潮。
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可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通过对西班牙内战中一次大规模空袭的再现,直观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残酷影响和社会悲剧的深刻内涵。
四、启发思考与审美教育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用作启发思考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工具。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人们对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观者的审美修养和美学思维。
例如,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独特观察,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变化和美的反思。
总而言之,绘画的目的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艺术家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对美的追求、对社会与历史的反思,甚至还可以是启发思考和进行审美教育。
绘画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艺术表达方式,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
关于绘画创作本质的探讨
关于绘画创作本质的探讨【内容摘要】画家的气质决定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艺术面貌;画家的情感与智慧决定作品的精神含量和技术含量,是绘画作品创作的基础;要创造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要有独特的气质,形成独创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面貌,“唱自己的腔”。
【关键词】绘画创作气质语言情感智慧“唱腔”绘画创作的本质历来是画家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怎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一生都在研究的主体。
笔者经过长期的绘画创作实践,认为绘画创作的本质在于作者良好的艺术气质、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以及原创的绘画语言。
一、气质决定语言在绘画艺术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气质,就会有什么样的绘画语言。
首先,独特的气质来源于独有的个性和独有的成长环境。
梵高是一个有着非常独特气质的油画家。
他对大自然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具有一种如火山般狂热爆发的个人气概。
这种热烈疯狂的气质来源于他笃实虔诚的性格和不入俗流的个性情操,也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气质。
梵高成长于一个牧师家庭,成年后他也成为一名牧师,在为矿区的工人祈求上帝给予他们食物时却饿起了自己的肚子,把这种情绪用一种什么东西表达出来呢?于是他就拿起画笔,来描述矿工,反映他们的生活,以唤起人们去拯救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矿区素描。
线条是那样粗重,实在拙笨,但恰到好处。
阿尔的明丽日光、向日葵金灿如火的花盘使梵高发疯,纯纯的土黄、中黄、柠黄直接上到画面上,纯色勾出的线条是狂热激情的喷发,至今我们还被那金黄灿烂的向日葵激动着。
梵高的个性语言就在他独有的个性气质与自己情感撞击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
被誉为草原画派旗手的妥木斯,他果敢敏锐的个性气质加之塞北骏马秋风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粗犷秀逸的绘画新语言,刀、笔如写如舞的语言,粗犷大写意中又有精气神的功态的书法运笔,加之对草原生活的独到理解,把个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有着相同敏锐个性的江南画家吴冠中如痴如醉地以点、线、面的独有个性语言表达着对白壁黑瓦的水乡的热恋之情。
同样是以中国画写意改良了油画而成功的两位画家,塞外与江南的气质在个性语言上有着非常完美的体现。
绘画的本质规律
绘画的本质规律
绘画的本质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式与结构:绘画是通过形式和结构来表达形象的艺术形式。
形式指绘画中使用的各种线条、色彩、符号等元素,而结构则是指这些元素如何组织在画面中。
形式和结构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能够构建出可读性强、视觉效果好的画面。
2. 色彩与光影:色彩是绘画中最直观的元素之一,能够传达出情感和氛围。
绘画中的光影处理也是重要的技巧,能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表现力。
3. 比例与透视:绘画中准确的比例关系和透视效果可以让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
良好的比例和透视能够使观者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距离和深度,增加艺术作品的空间感。
4. 表现与想象:绘画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画观察到的客观事物,一是画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想象。
艺术家通过表现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观察到的世界,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5. 技巧与表达:绘画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技巧,如素描、色彩运用、层次处理等。
这些技巧对于准确传达艺术家的意图和表达观者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绘画的本质规律是多方面的,艺术家需要对这些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才能创作出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绘画的本质意义是传达作品表面的美
绘画的本质意义是传达作品表面的美是一种工具、形式、手法、语言。
绘画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从小到大学过汉字演变史的同学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那时候古老的祖先们就知道用画来表达意义,看见山就画山,看见水就画水,看不清的东西,凭着脑袋里的想象,也能给画出来。
有些岩壁上还有古代祭祀的图案,也是为了记录当时盛大的祭祀的场景。
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演化,人们有了很多种形式表达情感,难道就不需要绘画了吗?
显然不是。
绘画不再是简单的表象,而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含义。
例如文人们拿画言志,把自己的理想、志向、个性等用画来表现出来,境遇仕途不顺时,画幅傲骨梅花,就是侧面宣誓,这凌冽寒冬中,梅花依旧绽放,绝不会被打败,被控制。
梅花就是高洁、谦虚、不畏艰险,兰花代表素淡高雅,竹子就是正直有骨气。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想要好看有艺术,还想要区别于别人。
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
艺 糊 艺术 或
期
舰
,
職 睡 醜 得艺 殺 贿
。
总 是可 以 直 接 影 响 到 人 们 的 精 神
在 意义 的
则 不 能 不 归 因 于 他 的 人 生 转折
这
、
艺 术 家 对社 会 的 干预和 影 响 只 能通 过
,
个 并 非 出 于 自 愿 的 转 折 将 其 前 期 主要 风格话
艺 术自身的 方式
,
个 乡 村 画 师之
组织
艺 术 运动 社
”
倡 导 艺术 运 动
” ‘ ‘
《
悲哀
死
》
等等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反 映了
岁 时 赴法 求 学
。
,
,
接 受 了系 统 的西 方 学 院 式
努力 推 广 实现
社会 艺 术 事 业
”
和
艺术 教 育
,
为
艺 术 家 的 艺 术 救 国思 想 在 那个特殊年代
,
。
,
执教
继而 又
“ ,
国 立 美 术学 院院 长 杨丙 斯 的 教 导 术 道 路上 最 重 要 的 术
。
迈 出了他 艺
、
经 历了 龚儿 出 国 定 居 后 的 长 期 独 居 虫 活
”
文
步
新发 现 东 方 艺
革
中 还 蒙 受牢 狱 之 灾
,
,
系 列 的 政 治 风 云与
虽 然在 事 实上
,
西 方 现代 艺 术 家 对东 方 艺
钤 印 林 风眠 印 朱
(
)
的 时代 主题
,
,
几乎 统 摄了 政 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
108
ART EDUCATION 2012 · 06
■ 张春波
论绘画的本质
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社会图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它(图像)是某种基本现实的反映;2.它掩饰和歪曲这个基本现实;3.它对基本现实的缺席进行掩饰;4.它不再与任何现实发生关联,它是纯粹的模拟物本身。
博德里亚的这一结论是基于社会图像的形成过程得出的。
笔者认为,它同样也适用于对绘画艺术的视觉图像做出一种言说,因为博德里亚认为的图像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也正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了视觉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过要转化一下。
我们且先不论视觉艺术(绘画)的(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形式、语言等,只看作品最后形成的仿像,看这个仿像的形成过程。
就此而言,视觉艺术图像(主要反映在西方的),笔者认为也对应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1.它(视觉艺术图像)是对某种基本现实(自然)的无限接近的反映;2.它掩饰和背离这个基本现实(自然表象),无限接近自我的现实;3.它是对生产的“现实”(人造物)的挪用、复制、再现,形成模糊的现实;4.它与现实已不是单纯的关联与否的问题:它是纯粹的模拟物本身,存在于现实与虚拟的模糊之间,形成虚拟现实。
第一个过程反映在古典主义时期的绘画上。
从古希腊时期到印象派的2000多年的西方视觉艺术发展史中,在模仿说——再现论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下,对视觉真实感的不倦探索与反复试验,曾使这个时期的艺术的一切表现形式围绕着真实再现应运而生,把对客观世界表达的真实性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
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的绘画,从根本上说就仍未脱离模仿说,他认为“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模仿者”,绘画“再现自然创造物和世界的美”。
第二个过程反映在现代派时期的绘画上。
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认为自然与艺术之间是一种“等值”的关
系,使得艺术从自然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
塞尚认为“艺术是一种与自然平行的和谐体”,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和自然平行的工作者,绘画不是奴隶般地复制对象,而是在各种关系之间寻觅协调。
固然绘画严格地和“被画的对象”联系着,但被画的对象只提供了各种印象。
在画面上的颜色分子被聚集成为一个物体性的固体,这个固体不来自自然,是非物质的,不是如实地模仿自然,而是把一个画面直接实现为整体构造。
塞尚的观念表明,客观世界对于艺术家来说并非纯粹物理元素或化学元素的构成,而艺术家需要进一步将感觉材料秩序化;模仿宇宙的最高方式,不在于描述人们看到的存在物的表象细节,而是“象征式的”重新创造结构。
康定斯基也认为,艺术是一个“自为自的领域,只被自身的和作用于自身的规律统治着”,它应该脱离自然的“表皮”。
艺术不是从任何一个自然片段,而是从自然整体,从它多样的表现里得到刺激,艺术家内心积累起来的感受导致作品的诞生。
表现主义是直接主张放弃对自然的客观模仿,进行主观意识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实际上宣泄了艺术家的自我情感,描绘自然只不过意味着把感情投射于客体上。
立体主义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象、分析对象,把对象的各项存在加以分离形成不同元素,再进行叠置、渗透,构成新的整体,企图把物象表象后的所有真实存在完全呈现出来。
就像乔治·勃拉克所讲的,人不应把大自然已经完满造成的东西再制造一次;人不应通过模仿那些消逝着的和交易着的、而我们错误地认为不变的东西来显示真诚;人不应只是模仿事物,人须透进它们里头去,人须自己成为物。
现实是那未知者,它不让表达。
现实只让人重建,一个造型的现实从“非现实”的构件塑成,这些“非现实”的构件激动了生活感觉,它们来自街上的、市场的形象,同样地也来自神秘的形象。
在超
现实主义那里又常常主张以潜意识方式进行创作,深入到人的心灵上的“现实”中去。
斐费尔蒂曾说过,象征性的画面是纯精神的创造,它不能从一个比较里产生,而是从两个或多或少相距离的现实的接近里产生,两个中的每个愈确定,这画面就愈强,它就含着更多感染力和诗意的现实。
杜威的概念与命题“艺术即经验”,使画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创作过程,把艺术创作关注的重点从艺术客体的关注转移到对创作活动本身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个过程中的现代派绘画的创作是以与现实的背离为目的的,因为照相机的出现,摄影术已能很好地模拟甚至是再现已完全接近现实的静态的世界。
但艺术家从另一角度挖掘到了不易被人们觉察到的现实存在。
因此,在画中所建构的拟像也成为再现自然物的“真实”模拟。
第三个过程和第四个过程主要反映在现当代视觉艺术(很多人称之为后现代艺术)中。
进一步说,其实这两个过程并没有严格地分清界限,它们是在相互的交织中发展的,并且现在也一直在延续这两个过程。
马塞尔· 杜尚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开创者,于1912年将现成物(Readymade)观念引入艺术形态中。
1917年他将一个署名R·Matt的现成的工业陶瓷制品——小便池——命名为《喷泉》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美术馆。
于是《喷泉》成为后现代艺术的滥觞,杜尚以“反艺术”的姿态开启了创作艺术图像新的形式的另一扇门。
约瑟夫·波伊斯继杜尚之后的“社会雕塑”利用具有巫术意味的各种材质的“摆设”,显现出注重寻求时代图像艺术的即时性(日常生活内容)和即物性(利用新媒介)。
在后现代时期,很多艺术家(譬如安迪·沃霍尔、劳申伯格等)抄袭运用现实的图像、影像,而这些被抄袭的图像、影像有的已是复制品。
在后工业社会商品时代,消费的符号化使艺术品的图像成为对符号的再复制、再生
美术学
109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06产,例如昆斯的艳俗艺术、汉森的被物化的人的实景雕塑以及其他许多作品中对电脑科技的运用等。
从复制、拼贴、挪用、戏仿到仿真,大量艺术作品的图像的拟像存在于现实与虚拟的模糊之间,使得“真实”与“假象”的界限混淆,拟像成为一种符号独立存在,并取代“现实”成为一种真实的存在。
现当代艺术的这种现实感的模糊,是在现代艺术的艺术自律性发展到极限后,对艺术图像的关注又重新回到现实的物上来,甚至利用摄像、传媒等科学技术(现代主义时期则是排斥它们),再生产出的“现实”造成的,让人们立身于比真实更真实的虚拟的实景幻象之中。
在今天这个普及电脑媒介的世界里,“现实本身已经成为超现实主义”,电视正在融入生活,而生活自身也已经常常成为一种对发生在电视节目里的那些情节或画面的模拟。
就像博德里亚所认为的,全部当代生活已被摧毁,又被彻底复制。
当然,模拟并非是以非真实的形式出现,而是以
创造出的客体和经验出现,他们力图比现实更加真实——或者用博德里亚的话来说是“超现实”。
如果说当代艺术中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话,那就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成问题了。
“自然与艺术的古代的经典关系,亦即模仿关系已不复存在。
”对于现当代绘画,外界的现实不再是某些无可置疑的被给予者了,它将成为“现象”,成为“假象”,成为一个习惯性的表象组合;摆在艺术家面前的,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作为“实在的”“真实看到的”,不是一个封闭的、整理好的、在它的意义和客观存在中被了解的宇宙结构,而是各种物体物象的无限多样性和各种现象的无限多样性,在这多样性的总体后面,那真正的存在,那充满意义的秩序、统一性和全体性尚待找寻。
现代艺术家需要他自己,用他的艺术手段——拟像的模拟,来从事这个“世界理解”。
如今,创造有权独立自由地存在,完全不管其创作
者的意愿(甚至自我解释)。
这样一来,数百年来通过模仿观念而支配着艺术创造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便充满了新的意义。
但是,即使艺术我行我素,艺术作品也会渐渐达到与自然的相像,因为存在着某种控制和约束从内部发展而来的自主性绘画的事物。
整体来说,生活的影像反映在绘画中,用空间拓展的方式实现了绘画的拟像。
绘画从本质来说就是一个模拟物,它先是像古典主义那样希望无限接近现实,又转向像现代主义那样无限地接近自我,到今天后现代主义中的现实与模拟的界限的消融,实际上自始至终,艺术都是一个模拟之物。
参考文献:
[1]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宗白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福柯,等.激进的美学锋芒[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