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才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衰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的有效集聚和使用,以本土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及较高的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是根本问题。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离不开创新资源要素的支撑,集聚的重点不在于项目的集聚,而在于知识、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然而,在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下,引进项目通常是大多数开发区乃至城市发展的大思路。这种思路往往注重产业项目集聚,而忽视创新要素集聚;注重产业规模和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产业附加值和产出效率的提高,从而导致产业结构“颜值”高端而“内涵”低端。为此,应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成长壮大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经济领域和创新型企业流动集聚。在全球化条件下,可以采用开放式创新来虹吸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要素。一方面,注重“高水平引进来”,即通过国内平台环境的建设,不断优化金融、商务、法律等创新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强调“大规模走出去”,即依托国内市场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中掌握的资源,学习跨国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的先进经验,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积极构建全球创新链和全球创新网络。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基础问题。高效协同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提高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一体化程度,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位置,树立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思路,重新评估和优化新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全球化、市场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二是利用高速增长的内需市场规模,以及市场的供求和竞争规律,用利益诱导、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下的“需求引致的创新”机制来引导和激励科技创新活动。三是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研发平台、公共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创新集群。
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是重点问题。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其除了来源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之外,还来源于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实践表明,区域一体化是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区域一体化条件下,产品和要素可以跨区域自由流动,按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产出损失和要素市场扭曲,同时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合作与交流、技术传播与扩散,从而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环境,有助于提高区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提
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杜宇玮
38
http ://
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间产业分工越合理,产业结构越优化,商品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配置越充分,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求矛盾就可以得到缓解,从而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江苏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如何更好地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聚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进而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新动能并不全是新产业、新业态,关键是要驱动因素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大小。对江苏来说,一方面,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和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另一方面,立足坚实的工业制造业基础,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具体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的集成应用,提升重大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时通过工艺流程、产品、功能和产业链的智能化,发展“江苏智造”,提升制造业生产率。
加强枢纽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建设,吸引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交通枢纽和区域创新能力优势,做大做强枢纽经济。重点培育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总部经济,集聚一批先进制造、创意研发、工程设计、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强化省内城市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和交流,依托G60科创走廊、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以及沿江城市群,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打造具有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等核心功能的创业研发产业集群。发挥政府作用,在加大人才招引、规范市场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市场监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上更加“有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另外,制定和落实以环保、安全等标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中性”竞争政策,鼓励企业跨市跨省兼并重组,塑造和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以增加对外资本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完善创新政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产业化水平。一是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设立技术研发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派驻科技人才和专家等创新政策手段,激发和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利用国内的庞大市场,迅速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做大做强创新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进而通过培育本土市场为其提供内生的动力机制、盈利机制和再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广泛联系社会力量,如民间的、高校的以及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通过构建产学研联合体来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形成资源互补、价值整合、开放创新和规模经济效应。三是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政府推进型、科研机构推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金融机构拉动型等不同的创新集群建设模式,促成现有开发区从传统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功能,通过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
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区域一体化包括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等方面。对江苏而言,首先要以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着力实现省内区域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强各区域和各城市之间包括高铁、高速公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科教文卫、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二是清理阻碍商品和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加强区域间市场服务功能的完善与合作。三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选择性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协同和错位发展,提高江苏整体产业竞争力。此外,还要利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机遇,加强江苏与其它省市之间的产业链分工,实施“抱团”协同发展,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扬子江城市群,以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带动本地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策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