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病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特点—— 地方病 如瘿瘤等 工作生活环境—— 职业病 (2)社会环境与发病
如 心身疾病等
10
2、内环境与发病
—— 体质因素、精神状态和遗传因素
(1)体质因素
体质的特异性
(偏阳质、偏阴质;体型胖瘦;年龄大小等)
——决定对外邪的易感性及某些疾病的易患倾向
(2)精神因素
如“因郁致病”
(3)营养和锻炼
正气渐虚
正气渐虚,未能及时祛邪 邪气不能立即导致发病
发病——气血失调、正气削弱 新感引动伏邪
13
(三)徐 发
徐发—缓发—徐缓发病 邪气种类、性质、致病特点
体质因素
寒湿邪气——病多缓起 老年病人——反应性低下 内伤致病——可致渐进性病变
14
(四)继 发
在原有疾病未愈的基础上又发生新的病证
原发病 前提
第七章 病机
1
概述
病机: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理
病机学说
——研究和阐明病理机制变化规律的理论
2
第一节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的理论。
发病学说和病因学说的区别 : 病因学说 —— “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发病学说 —— “疾病怎样发生发展?”
3
一、健康与疾病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2
正气虚弱
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及对疾病的 防御、斗争和修复(新生)能力低下
病邪的致病毒力过强,正气相对虚弱。
正能御邪
抵御外邪的侵袭 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 机体对疾病的自愈能力
7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邪气甚至可以起主导作用。 邪气对正气的损害
导致生理功能异常 造成机体形质损伤 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
8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感受阳邪—实热
感邪的性质 感受阴邪—实寒
感邪的轻重
邪轻—病轻 邪重—病重
邪气作用部位
邪客肌表—表证 邪客脏腑—里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邪气与发病
9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外环境与发病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与邪气的性质和量有关 (1)自然环境与发病:
季节气候—— “季节多发病”(六淫) “时行疫气”(疠气)
与主病有因果联系
后遗症
17
复发的基本条件
1、邪未尽除 ——余邪未尽是复发的首要条件
2、正虚未复 ——疾病复发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3、诱因
18
复发的诱因
复感新邪——多发于热病新瘥 食复—— 疾病初愈 劳复——疾病初愈 药复——滥施补剂,用药失当 情复——病后情志失调 环境变化而复发
19
复发的主要类型
有密切的病理联系
继发病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15
(五)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
邪气较盛 合病—— 同时并见 正虚邪并 并病—— 先后出现
发病时间的差异
16
(五)复 发
疾病愈后间隔或长或短的时间, 原有疾病的重新发作。
旧病
缓解 静止
复发
病理性损害 与旧病相同
健康 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
五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是健康的
基本条件
精阴 神平 乃阳 治秘
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阴阳平衡
4
疾病 阴阳失调
健康与疾病
阴 机体本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
阳
失 调
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坏和影响
5
二、发病的基本原理
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正不胜邪的结果。
正气
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 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 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 力、抗邪防病能力、康复自愈能力。
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作用方式
6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中医发病学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少愈即复发 ——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热病初愈
休止与复发交替 ——旧病宿根未除,如哮喘病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慢性疾病症状较轻的缓解期 与症状较重的急性发作期的交替 如胆石症
2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4)遗传因素
体质类型、遗传病
11
三、发病类型
(一)卒 发
卒发—顿发—感而即发
感邪较甚——外感六淫
邪势亢盛
情志遽变——暴怒、过度悲伤 疫气致病
正不胜邪
毒物所伤——中毒、毒虫、
毒蛇、毒气等
急性外伤
12
(二)伏 发
邪气伏藏而后发病
伏气温病 伏暑
伏邪内藏
感受的邪气不太强 治疗不彻底,余邪未尽 邪气所伏部位特殊不易祛除
如 心身疾病等
10
2、内环境与发病
—— 体质因素、精神状态和遗传因素
(1)体质因素
体质的特异性
(偏阳质、偏阴质;体型胖瘦;年龄大小等)
——决定对外邪的易感性及某些疾病的易患倾向
(2)精神因素
如“因郁致病”
(3)营养和锻炼
正气渐虚
正气渐虚,未能及时祛邪 邪气不能立即导致发病
发病——气血失调、正气削弱 新感引动伏邪
13
(三)徐 发
徐发—缓发—徐缓发病 邪气种类、性质、致病特点
体质因素
寒湿邪气——病多缓起 老年病人——反应性低下 内伤致病——可致渐进性病变
14
(四)继 发
在原有疾病未愈的基础上又发生新的病证
原发病 前提
第七章 病机
1
概述
病机: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理
病机学说
——研究和阐明病理机制变化规律的理论
2
第一节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的理论。
发病学说和病因学说的区别 : 病因学说 —— “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发病学说 —— “疾病怎样发生发展?”
3
一、健康与疾病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2
正气虚弱
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及对疾病的 防御、斗争和修复(新生)能力低下
病邪的致病毒力过强,正气相对虚弱。
正能御邪
抵御外邪的侵袭 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 机体对疾病的自愈能力
7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邪气甚至可以起主导作用。 邪气对正气的损害
导致生理功能异常 造成机体形质损伤 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
8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感受阳邪—实热
感邪的性质 感受阴邪—实寒
感邪的轻重
邪轻—病轻 邪重—病重
邪气作用部位
邪客肌表—表证 邪客脏腑—里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邪气与发病
9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外环境与发病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与邪气的性质和量有关 (1)自然环境与发病:
季节气候—— “季节多发病”(六淫) “时行疫气”(疠气)
与主病有因果联系
后遗症
17
复发的基本条件
1、邪未尽除 ——余邪未尽是复发的首要条件
2、正虚未复 ——疾病复发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3、诱因
18
复发的诱因
复感新邪——多发于热病新瘥 食复—— 疾病初愈 劳复——疾病初愈 药复——滥施补剂,用药失当 情复——病后情志失调 环境变化而复发
19
复发的主要类型
有密切的病理联系
继发病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15
(五)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
邪气较盛 合病—— 同时并见 正虚邪并 并病—— 先后出现
发病时间的差异
16
(五)复 发
疾病愈后间隔或长或短的时间, 原有疾病的重新发作。
旧病
缓解 静止
复发
病理性损害 与旧病相同
健康 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
五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是健康的
基本条件
精阴 神平 乃阳 治秘
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阴阳平衡
4
疾病 阴阳失调
健康与疾病
阴 机体本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
阳
失 调
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坏和影响
5
二、发病的基本原理
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正不胜邪的结果。
正气
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 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 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 力、抗邪防病能力、康复自愈能力。
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作用方式
6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中医发病学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少愈即复发 ——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热病初愈
休止与复发交替 ——旧病宿根未除,如哮喘病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慢性疾病症状较轻的缓解期 与症状较重的急性发作期的交替 如胆石症
2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4)遗传因素
体质类型、遗传病
11
三、发病类型
(一)卒 发
卒发—顿发—感而即发
感邪较甚——外感六淫
邪势亢盛
情志遽变——暴怒、过度悲伤 疫气致病
正不胜邪
毒物所伤——中毒、毒虫、
毒蛇、毒气等
急性外伤
12
(二)伏 发
邪气伏藏而后发病
伏气温病 伏暑
伏邪内藏
感受的邪气不太强 治疗不彻底,余邪未尽 邪气所伏部位特殊不易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