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旨在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方法:研究选择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择在此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前后顺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

结果:实验组有效麻醉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恢复排尿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术后2h,两组的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h及术后24h,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是下肢骨折手术中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能够改善手术的各项指标,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下肢骨折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功能。

而麻醉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下肢骨折手术通常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通过在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物,以实现术中无痛和术后镇痛[1]。

虽然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法,但其并不是没有风险的,术中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率改变、神经并发症等情况,给患者带来不适。

在此背景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的麻醉技术,逐渐引起了临床关注。

该方法利用超声引导下的精确定位,通过局部麻醉技术,实现对神经的阻滞,达到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

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使麻醉药物可以更准确地投放到神经周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害,降低了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老年病人下肢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下肢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下肢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近年来重新受到重视的一种局部麻醉方法,由于神经刺激器的推广应用,使神经阻滞效果更为确切和满意,尤其适用于肢体手术,对于一些重危或伴有出血倾向的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都可能产生较大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可用上下肢神经阻滞方法。

目前常用上肢神经阻滞方法有颈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方法多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借助神经刺激器和超声技术,在老年病人麻醉中,因老年病判断能力和主诉欠准确,有助于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

一、应用解剖1.腰丛及其主要分支腰丛(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至第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位于腰大肌深面,脊椎横突前方。

除发出肌支支配骼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下列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及大腿的前部和内侧部。

其主要分支包括股神经(L2~4)、闭孔神经(L2~4)、生殖股神经(L1~2)、髂腹下神经(L1)、髂腹股沟神经(L1)、股外侧皮神经(L2~3)。

股神经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肌支支配耻骨肌、肌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和膝关节前面以及髌下、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闭孔神经分前、后两支,分别经短收肌前、后面进入大腿内收肌群,其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大腿内收肌群,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的皮肤。

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

图1腰丛及其主要分支1.股外侧皮神经2.股神经3.生殖股神经4.坐骨神经5.闭孔神经6.阴部神经2.坐骨神经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L4、5、S1~3)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腰骶丛发出,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之间至股后,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在股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坐骨神经的变异主要有:①分支平面差异较大,有的分支平面很高,甚至在盆腔内就分为二支。

②与梨状肌的关系多变,根据国人统计资料,坐骨神经以单干出梨状肌下孔者占66.3%。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研究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研究
2 结 果
】 1 病 例 选 择 与 分 组 病 例 选 自本 院 2 0 . 0 6年 4月 ~ 2 1 00
年 3月 单 侧 下肢 手 术 的 老 年 患 者 9 O例 . 中 4 其 9例 , 4 女 1
例 , 龄 7~9 年 O 6岁 , 重 2 9 g 体 l ~ 2k 。AS A I~ 丑 级 。随 机 分 I
老 年 患 者 因其 衰 老 而 发 生 全 身 性 退 变 , 要 器 官 储 备 功 重 能 明 显 降 低 , 麻 醉 一手 术 期 间 较 之 年 轻 病 人 易 发 生 重 要 功 于 能 的失 代 偿 状 态 , 加 其 危 险 性 。 因此 . 择 对 机 体 影 响 小 的 增 选 麻 醉 方 法 对 老 年 患 者 尤 其 重 要 。采 用 神 经 刺 激 器 ( NS 定 位 P ) 腰 丛 一 坐 骨 神 经 阻 滞 有 麻 醉操 作 简 单 , 阻滞 成 功 率 高 , 阻滞 范 围 局 限 , 机体 的 影 响 小 及 麻 醉 后 并 发 症 少 等 特 点 』复合 硬 对 . 膜 外 麻 醉 。 防 腰 丛 一 坐 骨 神 经 阻 滞 全 . 可进 行 术 后 镇 町 且 痛 . 文将 腰 丛 一 坐 骨 神 经 联 合 阻 滞 复 合 硬 膜 外 麻 醉 用 于 老 本 年 患 者 单 侧 下 肢 手术 , 将 治 疗 体 会 总 结 如 下 。 并
( )1 2 、 小 时 ( ) 平 均 动 脉 压 ( T1 、h( ) 6 F T3 的 MAP 、 率 )心 ( HR) 脉 搏 血 氧 饱 和 度 ( p)) 3 术 后 2 、 S( 。 ) 4h内 恶 心 、 吐 、 呕 尿潴 留、 经系统并发症 。 神 1 4 统 计 学 分 析 所 有 数 据 采 用 S S 3 0软 件 包 进 行 分 . P S1 . 析 计 数 资 料 用 检 验 。 计 量 数 据 以 ( ± )表 示 , 别 采 分 用 方 差 分 析 和 f 验 检 验 水 准 为 a . 5 检 一0 0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评价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评价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应用效果。

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82例,参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1。

对参照组患者行硬膜外术前麻醉,对实验组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术前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即组间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前,对其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而且安全性、可靠性良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全面普及。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股骨上端骨折为老年患者常见性下支损伤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多存在肾脏器官、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重要器官并发症,术前麻醉存在诸多禁忌以及安全隐患。

择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确保手术进行顺利的重要条件[1]。

本院为了探索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最佳麻醉方法,对患者分别行硬膜外麻醉、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82例,参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1。

其中,参照组有23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63岁-78岁之间,平均为(70.2±8.4)岁;实验组有22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64岁-77岁之间,平均为(70.4±8.3)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保均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局部麻醉过敏史等情况,且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股神经阻滞麻醉

股神经阻滞麻醉

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常用于下肢手术。

本文将介绍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通过对该技术的详细描述,旨在使读者对股神经阻滞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股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入局麻药于股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股神经是下肢的主要神经之一,起源于腰骶段的脊髓,并沿大腿外侧下行。

该神经在大腿外侧有明显的可触及感,因此阻滞该神经可使下肢处于麻醉状态。

二、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取侧卧位,下肢呈稍屈曲及外旋位。

皮肤消毒并覆盖无菌巾。

2. 定位:骶前上棘和股骨外髁连线是定位的重要参考标志。

骶前上棘与股骨外髁之间的中点即为股神经阻滞注射部位。

3. 局麻药注射:使用无菌技术,将注射器与长而细的针头连接。

将针头在股神经注射位点刺入皮下,刺入约3-5cm,然后放慢注射器注射局麻药,直至患者出现阻滞感和肌肉无力。

4. 验证阻滞效果:在注射完局麻药后,先进行感觉阻滞的验证,通常是用有创的方式比如针刺进行,确认患者感觉消失后再进行运动阻滞的验证。

例如,让患者进行股神经支配的膝关节伸直运动,观察患者是否有运动能力。

5. 完成操作:操作结束后,将针头缓慢拔出,并对刺入点进行消毒和覆盖伤口。

三、股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优势1. 明显的麻醉效果: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下肢的完全麻醉效果,使得手术区域处于无痛状态,减轻手术期间的疼痛。

2. 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相比于全身麻醉,局麻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相关的风险,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减少术后疼痛: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 便于手术操作:由于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肢体的麻痹,手术时可以减少肢体的运动,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医生的操作。

综上所述,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于下肢手术的局部麻醉技术。

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目的观察探讨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效果。

结果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B·Braun公司生产,型号:Stimuplex)定位下,设置初始参数,观察阈电流达0.2~0.3 mA时,提示刺激针头接近需要阻滞的神经,回抽见无血后给予注入0.5%的罗哌卡因和1%的利多卡因。

定位方法如下,(1)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在摸到股骨大转子后,朝头侧方向摸到尖部后,以尖部的后上方2 cm位置作为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后,以用6(1/2)号的穿刺针自皮肤刺入,并保持与手术台平行直刺,进行缓缓进针,在9 cm左右位置,如果感觉到异感放射到足跟部,可采取左手将针头固定在坐骨神经的位置,然后先后给予注入10~15 mL 0.5%的罗哌卡因和10 mL 1%的利多卡因,其成功定位的标志为足部的脚趾跖曲或背曲。

(2)股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在患侧的股动脉外缘,采取垂直进针的方式,有突破肌筋膜感后,观察可见针头伴股动脉的搏动而抖动,先后给予注入15~20 mL 0.5%的罗哌卡因和10 mL 1%的利多卡因,然后滑过横突,其成功定位的标志为引出清晰的股四头肌颤搐[1]。

1.2.2 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采取常规椎管内麻醉给药的方式进行。

1.3 评价标准1.3.1 麻醉效果评价阻滞完善:切片时不可感觉到痛觉,无需额外用药辅助麻醉;阻滞不完善:需要额外用药辅助麻醉;失败:需要更换另一种麻醉方法重新麻醉。

1.3.2 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自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开始,以针刺法每隔2 min进行1次测定,直到由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位置针刺的感觉完全消失的时间[2]。

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

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

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对38例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

结果37例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

患者手术前后HR及BP无明显变化。

术中仅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反应,未予特殊处理。

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无不良反应。

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神经阻麻醉;止低浓度罗哌卡因;高龄;下肢骨折下肢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高龄患者常常并存多种疾病,手术治疗时,麻醉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单侧下肢骨折手术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对人体生理干扰小,不影响胃肠和泌尿系统功能,尤其适合用于老年患者。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在38例高龄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中,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75~88岁。

ASAⅡ~Ⅲ级。

其中16例并存高血压、糖尿病,9例并存冠心病,6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例患者经肺功能检查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例呼吸道感染。

12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予监测心电图、无损血压测量(NIBP)、SPO2,建立静脉通道,行后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1)咪唑安定05~1 mg、芬太尼20~50 ug,静脉注射,面罩吸氧。

②体位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收腹。

确定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点,从该点向阻滞侧旁开4~5 cm作为腰丛的穿刺点。

③确定坐骨神经穿刺点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垂直线下2 cm处(4)常规消毒铺巾,以05%的利多卡因作穿刺点皮内及皮下浸润麻醉。

分别在腰丛和坐骨神经穿刺点上进行穿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表 l两组 患者 症状 消退 时间及住 院时 间对比 ( d , ± s )

1 . 2方法
管痉 挛、降低气道 阻力 ,解 除气道 梗阻症状 ,多应用于 哮喘急性发作
的 治疗 中[ 4 】 。研究 指出 ,硫酸特布他林 雾化 液联 合 布地 奈德 雾化吸人
1 . 2 . 1对 照组 :在 镇静 、补液 以及 抗炎 、抗 病毒等对症 支 持治疗基 础
2结 果 两 组患者症 状消退 时间及 住院 时间对 比 :由表 1 - . I 知 ,研究 组经 联合用药后 ,咳嗽 消退 时间为 ( 3 . 1 ±1 . 7 )d 、喘憋 消退 时间为 ( 2 . 9 士 0 . 5 )d 、肺部 哕音消退时间为 ( 3 . 2 ±1 . 6 )及住院时间为 ( 6 . 3 士1 . 5 )d , 显著低于 对照组 的 ( 5 . 1 ±1 . 9 )d , ( 7 . 3 ±1 . 4 )d , ( 5 . 7 ±1 . 8 )d 及 e 9 . 6 ± 2 . 1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O . O 1 )。
3讨 论 在临床治疗 中 ,糖皮质激 素被认为 是治疗哮喘相 关疾 病最合 适药 物之 一 ,其 中以布地奈 德应用范 围最广 ,可作用于炎症 的多个环 节 , 疗效 肯定【 3 】 。但值得 重视的 是 ,全身用 糖皮质激 素极易诱 发多种不 良
间 ,提 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布地 奈德联合 硫酸特 布他林 雾化液 应用 于重 症哮 喘急性 发作 临床 治疗 中 ,可迅 速缓 解咳 嗽 、喘憋 等症 状 ,减少住 院时间,提升 临床疗 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上 ,给予 布地 奈德 、硫酸 特布 他林雾 化 液联合 雾化 ,布地 奈德 雾化 液2 a r g + 硫 酸特布他林 雾化液5 m g ,由空气压缩泵 吸人治疗 ,每次 吸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B组T 1 时的MA P ,  ̄ ( 1 0 3 士1 0 )mmHg 降至 ( 8 8 ±5 )mmHg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且B组T1 时 的MA P 明显低于A组T 1( 9 7 土6 )mmH g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P<0 . 0 5 ),
2 0 1 5 年 1 2月 A第 2卷 第 3 4期
De c . A2 0 1 5、 , 0 1 . 2No . 3 4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r n a l o f Cl i ni c a l Me di c a l 7 0 09
股神 经联 合坐骨神经 阻滞 在高龄 患者下 肢手术 中的应用
( P> O . 0 5) 。
1 . 3 观 察 指 标 记录T O 和麻醉 后T 1 、T 2 、T 3 时的S B P 、DB P 、 MAP 、
1 . 4统计学方法
采 用S P S S 1 3 . 0 统计 学软 件对 数据 进 行分 析 处理 ,以
P<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 资 料 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至基础 值的3 0 %以下者 给予麻黄碱 l 0 ~1 5 mg 静 脉注射 ,若
心率<5 0 次/ mi n 静脉 注射阿托 品0 . 5 ~1 mg 。 以上 操 作 均 由
选 取我 院2 0 1 4 年1 月~2 0 1 5 年3 月 收治 的择 期行 下肢手 同一位麻 醉 医师根据 随机分 组情 况负 责麻醉 实施和 管理 , 所有 患者 的手术均 由同一组骨科 医师完成 [ 2 】 。 术 的患者6 0 例作为 研究对 象,年龄 ≥7 O 岁 ,AS A分级 I. Ⅱ I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2015年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起效快,且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标签: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各种疾病的老年患者随之增加,特别是老年人多数有骨质疏松及关节退化的情况,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1]。

对于骨折的治疗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老年人的各生理及器官功能的退化,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麻醉耐受性,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次笔者以笔者所在医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为例,分析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2015年笔者所在医院的择期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2例老年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将82例患者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9.0±1.0)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13例。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61~80岁,平均(69.5±1.0)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27例,Ⅲ~Ⅳ级1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

l 例 。病 种 包括 髌 骨 骨 折 , 腓 骨 骨 折 , 22 两 组 患 者 麻 醉 效 果 良 好 率 超 过 外 周 神 经 阻 滞定 位 准 确 , 果 可 靠 , 临 l 胫 . 效 在
% 5 1 。 内外 踝 骨 折 ,脚 趾 骨 折 行 内 固定 或 取 内 9 . . 组 与 B 组 比 较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床 麻 醉 和疼 痛 治 疗 中 越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65 A
尿 胃 和 肠
表 1 两组 手 术 中血 流 动 力 学 变 化
功能 . 术

注 : ’ 00 P< .5


滞 ,刺 激 频 率 为 2 Z 电流 强 度 开 始 为 H .
2 m . A。 坐 骨 神 经 定 位 于 髂 后 上 棘 于 股 5 骨 大 转 子 连 线 重 点 以下 3 m 处 . 神 经 c 股
0 7 %布 比 卡 因 2 1 . 5 3 m .并 置 入硬 膜 外 导 管, 以便 术 中加 药 。B组 采 用 1 0 m2 G 0m 2 绝 缘 针并 连接 神 经 刺 激 仪 ( 与 刺 激 仪 针 均 为 德 国 B B A N公 司 生 产 ) 进 行 阻 /R U
后 。 而 单 侧 下 肢 神 经 阻 滞 不 影 响 患者 排
神 经 刺 激 仪 定 位 下 坐 骨 神 联 合 股 神 经 阻 要 镇 痛 药 的 时 间 和 不 良反应 。
中 有 8例 A A I 级 的 患 者 均 在 神 经 阻 S I I
滞 应 用 于 单 侧 膝 光 节 以下 的 手 术 .取 得 1 - 统 计 学 方 法 : 量 资 料 采 用 方 差 分 滞 下 完 成 手 术 . 中循 环 较 平 稳 , 与 国 3 计 术 这 良好 效 果 。现 报道 如 下 。 析 . 有 数 据 以均 数 ± 准 差 ( + ) 示 , 外 相 关 报 道 一 致 。 所 标 x s表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作者:肖建英肖晖霞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8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麻醉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b)-0134-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femoral nerve combined with sciatic nerve block in senile unilateral lower limb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40 elderly patients who received unilateral lower limb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2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nesthesia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ubarachnoid anesthesia,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emoral nerve combined with sciatic nerve block anesthesia.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onset time, catheter pulling time, wake tim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nesthesia.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anesthe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anesthesia were lower than before anesthesia,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Femoral nerve combined with sciatic nerve block anesthesia;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Unilateral Lower limb surgery; Anesthetic effect; Hemodynamics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老年患者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就导致了因下肢病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股神经联合臀部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小腿手术的运用

股神经联合臀部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小腿手术的运用

165股神经联合臀部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小腿手术的运用欧阳娟1 邹晓琴1 叶华2(1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 福建龙岩二院麻醉,福建 龙岩 364000)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医院老年手术患者越来越多,对麻醉是个很大的挑战,提高围术期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必须解决,所以对循环影响小,效果确切的外周区域阻滞越来越受到麻醉界的认同。

与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体位不需严格要求,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患者全身干扰小,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

关键词:股神经;臀部坐骨神经;老年患者;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5)-12-0165-1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老年患者78例,男女不限;平均年龄75岁;ASA 评级Ⅰ~Ⅲ级,平均体重53kg。

心电图异常者占90%,高血压患者占95%。

口服阿司匹林或者华法林者17例,,腰椎CT 显示异常者占70%。

强直性脊椎炎3例,腰椎术后11例,凝血机制障碍1例,实施过3次以上腰部硬膜外麻醉7例。

手术均为小腿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ECG、HR、BP、SpO2。

如果患者血压过高可给予咪达唑仑0.02mg/kg.行股神经阻滞,患者体位取仰卧位,双下肢稍分开,患侧足向外旋穿刺点体表定位沿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2cm,首先触及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在患侧腹股沟韧带下方术者左手示指按压在股动脉搏动处,于其外侧所做标记处进针,垂直皮肤刺入后缓慢进针,分别穿过脂肪层、筋膜层诱发出沿股神经分布区域内的放散性异感(由于穿刺针经过阔筋膜和髂腰筋膜时会有两次落空感),此时可停止进针回抽无血并注射0.33%罗哌卡因20ml.臀肌下坐骨神经阻滞时患者,患者体位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患肢在上,屈髋屈膝,健侧在下伸直位于髂后上棘和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做一向下90°的垂直线,在此连线中点下方5cm 处为穿刺点.皮肤消毒后,戴无菌手套,用7号12cm 长针头,垂直穿过皮肤缓慢进针穿过臀大肌,梨状肌深约5~7cm,出现向下肢放射性异感后,稍稍退针少许,测量针头深度。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57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且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麻醉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B 组),全身麻醉组(C组)。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麻醉30 min内,B、C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需要行升压处理,A组血压维持基础水平,无明显变化;B 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尿潴留10例,腰背痛5例;C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4例,A组未见发生。

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镇痛时间较长,是危重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

标签: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腰—硬联合麻醉;全麻;老年人老年患者术前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而机体代偿功能低下。

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对麻醉的选择带来了一定困难。

下肢手术的麻醉选择多数学者主张的腰—硬联合麻醉[1—2],但老年患者多有骨质增生、棘上、棘间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等解剖上的改变,给硬膜外穿刺带来困难。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髋关节及以下的下肢手术[3],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效果确切。

本院于2008年6月起,对57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2年5月57例ASA Ⅲ~Ⅳ级65岁以上老年患者,男28例,女29例,年龄65~92岁。

合并两种疾病以上者33例,3种疾病以上者21例,合并疾病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2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2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组17例采用全身麻醉。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观察36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坐骨神经-腰丛阻滞效果。

所用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记录麻醉前与麻醉后各观察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及阻滞效果、相关并发症。

结果94.5 %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5.5 %患者出现阻滞欠佳,给予少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病例。

麻醉前与麻醉后各观察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单侧下肢手术采用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简易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

标签: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外周神经刺激器的应用,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取得下肢单侧肢体的完全麻醉,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1],尤其对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有独特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SAII~III级择期手术36 例,男23 例,女13 例,年龄60~86 岁,其中80 岁以上的病人5 例;疾病种类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大隐静脉曲张、糖尿病足、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合并症包括术前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房颤、心电图异常、老慢支、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拟行骨折内固定术、大隐静脉剥脱术、髋关节置换术、感染清创术、关节镜探查术等手术。

1.2 麻醉方法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

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神经阻滞前,依病情不同,给予芬太尼0.5~0.1mg,咪达唑仑1~3mg,密切观察呼吸。

神经刺激器为(Stimuplex HNS 11,B/BRAUN 公司,德国),刺激频率2Hz,初始电流1mA。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1 352较多[9],经常要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更换手术衣、手套等,不仅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手术室日常正常的工作秩序。

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有参加手术的资格。

考核中外科手消毒有6人因擦手巾使用不正确、手部多次低于肘部、消毒后的手臂被污染等原因,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有2人因戴手套时手指外露、进错手指造成污染、摘除外科手套后未清洁双手等原因未合格,经补考后全部合格。

由手术室总带教老师实施统一规范化培训,保证了手术室工作安全、高效、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 蔡桂英,吴丹云,樊丹等.运用PDCA和OSCE开展实习医生岗前培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90-91.[2] 郭莉.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 白雪玲,王元,江燕华.手术室岗前培训对实习医生外科手消毒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85-1286.[4]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7-110.[5] 郭月琼,陈锐.手术医护人员无接触式无菌手套佩戴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22):42-43.[6] 张琴,肖胜梅.实习医学生的手术室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8:45.[7] 熊晏群,李福宜,白晓霞.手术室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3):133-134.[8] 刘立凡,廖晓骏.规范实习医生培训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2):112-113.[9] 袁世明,赵雪梅.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情景教学模式的效果[J].华夏医学,2015,4(28):133-136.0 引言老龄化导致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巨变,老年患者外科手术例数逐渐增加,此类患者存在退行性病变的器官,而退行性病变的器官具有较低的手术和麻醉耐受力[1]。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一、引言二、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原理及优势1. 股神经阻滞的原理股神经阻滞是通过局部麻醉技术,利用局部麻醉药物将股神经传导通路阻断,达到麻醉效果的一种方式。

通过超声引导下定位股神经,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得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暂时丧失,从而达到手术麻醉的目的。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诸多优势。

股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有利于减轻全身麻醉对肝肾等器官的损害。

股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术中和术后的良好镇痛效果,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股神经阻滞也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目前,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已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股神经阻滞还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对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局部麻醉药物中毒、感染等。

在应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时,需要严格掌握注射技术和用药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前评估在为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麻醉方式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态、麻醉风险评估、手术类型等因素。

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2. 严格掌握注射技术股神经阻滞需要严格掌握注射技术,包括超声定位技术、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方式和剂量等。

只有严格掌握注射技术,才能保证股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术后管理术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包括术后镇痛管理、神经功能恢复等。

对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刘翠杰【摘要】目的分析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观察组,一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2.03±0.57)分,24 h 疼痛评分为(2.48±0.62)分,各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为(257.53±12.75)min,运动阻滞时间为(238.65±12.82)min,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轻疼痛,延长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可在此类手术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15【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股神经;隐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取内固定手术【作者】刘翠杰【作者单位】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下肢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骨损伤类型,发病率比较高,传统的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和取内固定手术治疗一般选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但从其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腰硬联合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血压波动等情况,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不稳定,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1-2]。

近几年,我院在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推广使用了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经实践检验发现,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提升,术后疼痛感也有效缓解。

为进一步实证股神经或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取内固定手术的2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联合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联合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联合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市430030万里张传汉罗爱林目的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股神经联合腘窝阻滞于单侧下肢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将60例ASAI~II 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分成三组,每组20例。

I组为硬膜外麻醉组(EA),II组为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LS),III组为股神经联合外侧腘窝阻滞组(FP)。

EA组以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LS 组及FP组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阻滞。

局麻药都采用0.5%罗哌卡因,EA组首次量15~20ml,LS及FP组总量50~60ml。

感觉阻滞评定:用针刺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给药后5 min内每分钟测定一次,以后每5 min测定一次,直至手术开始(切皮),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平面上界。

运动阻滞评定:按Bromage评分评定:0分:髋、膝、踝关节均可运动;1分:大腿不能对抗重力,但能运动膝和踝关节;2分:双膝以上不能运动,但能运动踝关节;3分:髋、膝、踝关节均不能运动。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Bromage评分为1分判定)为从首次注射研究药物至出现运动阻滞的时间。

麻醉质量评定:0分:无痛,麻醉效果满意;1分:轻度疼痛但可忍受,无辅助用药;2分:疼痛明显,需辅助用药;3分:疼痛明显,辅助用药仍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改用其他麻醉方式。

其他监测:记录BP、HR、SpO2、ECG。

术后随访第一次诉疼痛距最后麻醉用药时间,有无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表现。

结果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LS组、FP组(P﹤0.05);EA组Bromage评分为1的例数多于LS组及FP组(P﹤0.05)。

麻醉质量EA组、LS组和FP组麻醉质量0和1分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94%、92%和75%。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EA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用药前略有下降,而LS组及FP组无显著变化。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中患有膝关节疾病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在老年患者中进行手术需要更加细致的操作和更全面的术后管理,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全身麻醉和神经阻滞之间进行的选择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已经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麻醉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本文旨在探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特点和优势股神经阻滞是指通过麻醉药物阻滞大腿股神经分支的传导,在手术期间产生局部麻木的效果。

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或呼吸途径给予药物,使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即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对大腿股神经进行神经阻滞处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仅保持了全身麻醉的效果,还能减轻手术和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这种麻醉方式减少了全身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心脏、肺部等器官的不良影响,减少了手术中出现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股神经阻滞可以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股神经阻滞还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减轻了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具体应用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脏、肺部、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对于存在明显心脏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应慎重选择麻醉方式,必要时应当遵医嘱选择其他适宜的麻醉方式。

2. 麻醉管理在手术中,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医师对全身麻醉和股神经阻滞进行综合管理。

对于老年患者,应特别关注麻醉中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必要时可联合监测血压、心电图和呼吸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速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研 究 组 麻 醉 优 良 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将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作为对照组 (39 例 ),行股神经协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者作为研究组 (39 例 ),对比两
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 9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 T1、 T2 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低于 T0 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 T1 时及 T2 时的 HR、DBP、SB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5.1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坐骨神经与股神经联合阻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中外医学研究》第 17 卷 第 1 期(总第 405 期)2019 年 1 月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 麻醉效果
方晓华①
【摘要】 目的:探究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9 月收治的 78 例老年
神经注射 25 ml 0.4% 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麻醉效果评定标准:麻醉后在手术期间完全镇痛,不需要
镇痛药物,为优;手术期间轻微疼痛,且需少量镇痛药物,为 良;术中疼痛难忍,且需大量镇痛药物,为差 [3]。血流动力学,
主要指麻醉前 (T0)、麻醉 15 min 后 (T1)、麻醉 30 min 后 (T2) 等时 间点患者心率 (HR)、舒张压 (DBP)、收缩压 (SBP) 的水平。不良
滞麻醉可有效提高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 单侧下肢手术; 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9.01.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1-0048-03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重,老年手术患者比 例逐年升高,而因其多伴随其他基础性疾病,存在多脏器损害 的可能,手术麻醉难度较大。老年人群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下 肢病变率不断提高,下肢手术治疗患者逐渐增多,为保障患者 治疗效果,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需选用合理、科学麻 醉方案。既往针对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常用麻醉方式为局 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其可促使患者低氧血症、心肌缺血、肺 栓塞等发生率降低 [1]。但是,常规麻醉方式需麻醉医师进行经 验性的合理配制麻醉药物剂量,存在一定盲目性,从而致使阻 滞不完全,造成患者术中出现较难忍受疼痛,因此应用受到限 制 [2]。随着对麻醉方案的深入研究,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麻 醉逐渐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为明确股神经及坐骨神经 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性选取 78 例患者资料 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9 月收治的 78 例老年单侧下肢手 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协会 ASA 分级为 Ⅱ~Ⅲ级,认知功能无障碍;排除标准:麻醉药物过敏、并发肿瘤 性疾病。将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作为对照组,共 39 例,男 女比例为 25∶14,年龄 62~81 岁,平均 (74.26±3.15) 岁;疾病类 型:膝关节病变 20 例,踝关节病变 13 例,糖尿病截肢术 6 例。 将行股神经协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者作为研究组 (39 例 ),男女比 例 26∶13,年龄 63~82 岁,平均 (74.33±3.24) 岁;疾病类型:膝 关节病变 21 例,踝关节病变 13 例,糖尿病截肢术 5 例。两组患 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可比性。本研 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 有 研 究 对 象 进 入 手 术 室 后 均 行 血 氧 饱 和、 心 电 等 生 命 体 征 监 测, 迅 速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予 以 持 续 吸 氧, 缓 慢 静 脉 注 射 1 ml 咪 唑 安 定 ( 江 苏 恩 华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20031071,5 ml:5 mg)。 对照组予以蛛网膜下腔麻醉,将 2 ml 75% 布比卡因 ( 上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应:恶心呕吐、阻滞不完善、尿潴留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不 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 x-±s ) 表示,采用 t 检验, 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 字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AJUNK 神 经 刺 激 针 REF 001156-74PAJUNK 外 周 神 经 丛
刺 激 器 ( 型 号:1151-94-32 ; 生 产 厂 商:PAJUNK GmbH
Medizintechnologie),患者取平卧体位行股神经定位:患侧耻骨
与髂前上棘中点处;侧卧体位行坐骨神经定位:将患侧置于健
①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331
- 48 -
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6442,5 ml:37.5 mg)+1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 0.5% 布比卡因,在 L3~4 注射。 研 究 组 予 以 股 神 经 与 坐 骨 神 经 联 合 阻 滞 麻 醉, 选 用
侧上方,稍展开患肢,将髂后上棘与骨大转子之间进行连线,
沿 直 线 5 cm 处 行 穿 刺, 设 置 穿 刺 器 参 数: 电 流 1 mA, 频 率
2 Hz,连接神经针刺针;于坐骨神经注射 20 ml 0.4% 罗哌卡因
(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 H20051520,10 ml:89.4 mg),于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