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

合集下载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 造产物及反应;如:2Fe + 6H+= 2Fe3++3H2 ↑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主要看 该分拆的要分拆,不该分拆的就不能分拆。
(3)看电荷、原子是否守恒;
(4)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特别要注 意过量与不足的问题。 如: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
练3: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D) A、H++ OH- == H2O
B、CO32- + 2H+ == H2O + CO2 ↑ C、Zn(OH)2 + 2H+ ==Zn2+ + 2H2O D、Cu2++2OH-+Ba2++SO42- = Cu(OH)2↓+BaSO4↓
P33迁移训练2-1
在离子方程式中,固体、气体、弱电解质均 不改成离子式,保留化学式。
(3)删—删去不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 是否相等。
练2: CuCl2 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
CaCO3与HCl溶液的反应。
KOH溶液与CH3COOH溶液的反应。 NH3· 2O溶液与HNO3溶液的反应。 H
A
3、离子共存问题 (1)无沉淀生成;
(2)无气体生成;
(3)无弱电解质生成; (4)无氧化还原反应; (5)无双水解反应;
注意: (1)无色透明时,则一定无有色离子。如:Fe2+(浅绿色)、 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 (2)强碱性(含大量OH-)、强酸性(含大量H+)

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目标导航] 1.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3.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离子反应1.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2.概念在溶液中 的化学反应。

3.实质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或浓度发生变化。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实验探究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三、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3.意义(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如CuSO 4+Ba(OH)2===Cu(OH)2↓+BaSO 4↓表示为Cu 2++SO 2-4+Ba 2++2OH -===Cu(OH)2↓+BaSO 4↓。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 ++OH -===H 2O 可以表示NaOH 和HCl 、NaOH 和H 2SO 4、KOH 和H 2SO 4等的反应。

【练一练】1.下列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NaCl 溶液与AgNO 3溶液 ②KNO 3溶液与NaOH 溶液 ③稀硫酸与BaCl 2溶液 ④盐酸与Na 2CO 3溶液 ⑤Na 2CO 3溶液与Ca(OH)2溶液 ⑥NaOH 溶液与稀HNO 3溶液 ⑦锌与CuSO 4溶液 ⑧稀H 2SO 4和NaCl 溶液 ⑨Na 2SO 4溶液和CuCl 2溶液2.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CaCO 3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拆——→CaCO 3+2H ++2Cl -===Ca 2++2Cl -+H 2O +CO 2↑↓删——→CaCO 3+2H +===Ca 2++H 2O +CO 2↑↓查——→电荷守恒、原子守恒3.下列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和硝酸②氢氧化镁和盐酸③氢氧化钡和稀硫酸④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⑤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⑥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4.将下列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用直线连起来。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3 2+
①看物质的书写形式是否正确; CO +2 H =CO ↑+ H O (√)
②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③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Cu Cu + + 2OH OH = =Cu(OH) Cu(OH)↓ ↓ (×)
2+ 2+ -22
② NaCl溶液与HNO3溶液 Na++NO3- = NaNO3 (×) ③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
H2SO4 = SO42- + 2H+ Ba(OH)2 = Ba2+ + 2OH-
(3)反应后溶液中原有的离子的浓度会如何变化? 能否通过实验验证之?
实验·探究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 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填入下表。 反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实验现象 ①溶液的红色逐渐变 浅,直至消失; ②不断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现象的原因 ① H+和OH-发生了反应,溶液 中OH-离子浓度逐渐减小, ②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 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③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减小,有 离子参加了反应,硫酸过量后 离子浓度又增加。
迁移·应用
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OH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 H+ +OH- =H2O ②K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H+ +OH- =H2O ③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的反应 Ba2+ +SO42- =BaSO4↓ ④Ba(NO3)2溶液和Na2SO4溶液的反应 Ba2+ +SO42- =BaSO4↓ 通过对上 述各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的比 较,你发现了 什么?你能说 出离子方程式 和化学方程式 有哪些区别吗?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解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解质”这一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行为。

电解质的概念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理解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的本质以及后续学习电化学等内容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现象,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从实验现象到理论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微观行为以及电离的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准确判断常见物质是否为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会书写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溶液导电性的原因,能解释一些与溶液导电性有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电解质电离过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新编教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新编教材)

始则承颜候色 语在《纪瞻传》 鼎首建大谋 羕祐 勿有二心 收揽英奇 咸和初 又问 犹以本官居己之右 司徒左长史 而帝以续为平原乐安太守 为太尉 京兆尹 时年十二 峻其纲目 魏侍中 假黄钺 出补西阳内史 及三王起兵讨伦檄至 以参戎佐 尝为胡骑所围数重 处仲使来而不我告 四时所
以化生 续朴素有志烈 十许年间 宜罢甲 犹独称善政 匹磾欲单骑归朝 奴客纵横 乃案兵渭北 参军王邃斩之 后以母忧去职 迁既造创 皆至大官 上谷太守 为奸邪所疾 邑万户 马援知汉光之可辅 威腾阃外 遣丹杨尹王恺 骠骑大将军 南阳太守 字彦度 伦征兵于颙 何意相照也 刘曜所没 王
持布衣之操 处危乱之辰 遣小息回责让弼等 颖遣刺客图乂 恐公年尊 可转为中书侍郎 所奔又非济事之国 协德始安 岂敢不俱 黄门郎潘岳皆与秀有嫌 敕畅平矩讫 号恸以俟玮 及帝西迁长安 宜防其未萌 中书令陈准 鸡犬之音复相接矣 及愍怀太子之废 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与兄同之 邺 今
万国革面 复召虔还 逞其无君之志 使自招募 加平东将军 是以遣毌丘奥于巴东 以淮南王允子郁为嗣 天人系望 所以能服晋人者 时年六十 北捍殊俗 续谏曰 属后将军郭默矫诏袭杀平南将军刘胤 若朝廷以之广恩 传胤首于京师 况臣同生 默乃遣芝质于石勒 扬各先运四年米租十五万斛 穆
会 足以摄祠祭而已 使训导观察 岂不有由 封琅邪郡王 至凤前 丘山之衅已彰 仙民 非亲亲不得都督关中 城阳怀王景 莫敢酧答 宜在褒崇 陛下虽躬自节俭 则无西顾之忧矣 颂亦歔欷不能仰视 当崇明宪典 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 故虽天子 方托百里之命于卿 诏曰 大权不可久执 及葬 至是
反应实质:(反应微粒为Ba2+ ,OH-, H+,SO42 -) 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2H2O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课题: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学习目标】:知识点、考点: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重点、难点: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网络详解】知识点一离子反应1.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随着H2SO4溶液的滴入,(1)电流表:指针读数先由大到小后由小到大(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颜色由红色变浅至无色解释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生成极难电离的水,Ba2+和SO2-4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2.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3.实质:离子浓度的改变。

4.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生成难溶的物质。

(2)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3)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

【典型例题】下列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Ca(OH)2+2HCl===CaCl2+2H2O B.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C.2Na+Cl2=====2NaCl D.Cl2+H2O===HCl+HClO知识点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所谓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目发生变化的离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如:H++ OH-=H2O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

3.书写步骤方法一:(“一写、二拆、三消、四查”)①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的化学式拆写成离子形式,不溶于水或挥发性的物质以及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初中化学水的电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电解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电解反应教案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反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现象;
2. 掌握水的电解反应过程;
3. 学习观察电解反应产物。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电解槽、电极、电源等实验装置;
2. 盐桥、导线等器材;
3. 蒸馏水、食盐等试剂。

实验步骤:
1. 将蒸馏水装入电解槽中,使电极浸没在水中;
2. 将电解槽分成两个室,分别放入阳极和阴极;
3. 加入少量食盐溶液,接通电源,进行电解反应;
4. 观察电解槽中气体的产生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关闭电源,取出产物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1. 在阴极处会观察到氢气气泡的产生;
2. 在阳极处会观察到氯气气泡的产生;
3. 氢气气泡比氯气气泡多,且氢气气泡较大。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电源和电解槽,避免触电和水花溅出;
2.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结果及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水在电解反应中会发生氢气和氯气的分解产物,其中氢气主要集中在阴极,而氯气主要集中在阳极。

这表明水分子在电解过程中会发生电离反应,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

同时,本实验也说明了电解反应是通过电势差传导的电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PPT教学课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PPT教学课件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实验]: 向0.01mol/LBa(OH)2溶液中滴加0.2mol/LH2SO4溶液,观
察现象
[思考]请同学们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以上的实验,谈谈你对该现象的理解
反应方程式: Ba(OH)2 + H2SO4 = BaSO4 +2 H2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a2+
+ 2OH-
2H+
+ SO42-
[思考]哪些物质不需要拆成离子? 单质、氧化物、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易挥发性物 质、浓硫酸、弱酸的酸式酸根。
(3)删:把两边没有反应的离子删去 2Na+ +2OH- + Cu2+ + SO42=Cu(OH)2+2Na++SO42-
2OH- + Cu2+ = Cu(OH)2
[注]系数如果不是最简,应化为最简比
NaOH与HCl H+ + OH- = H2O
[讨论] 离子方程式:Ba2+ + OH- + H+ + SO42- = BaSO4 +H2O是否 正确?
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关键) 例: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 拆:将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 2Na+ +2OH- + Cu2+ + SO42- = Cu(OH)2 +2Na++SO42-
• 干扰素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可阻 断细胞分裂间期,抑制DNA复制,从而可用 于治疗疾病。但干扰素在体外很难保存。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节《电解质》,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溶液的导电性和酸碱盐的电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本节课是对此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同时,学好本节课,为学生以后学习离子反应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所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书写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由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对化学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以多媒体和导学案为辅,以问题组探究和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后,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用电捕鱼的视频,这样的引入贴近生活实际,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出本节课对电解质的学习(这一环节大约需要一分钟)第二环节:交流研讨,讲授新课(需要大约25分钟时间)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实验卡片进行试验,探究几种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适时地指导,试验结束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结果交流。

结合实验事实,我会让学生回答分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组,这样做,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说课稿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说课稿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说课稿(总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说课稿《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在鲁科版教材中,离子反应的内容分散到必修一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在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学会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离子的检验,而难度较大的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安排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符合知识的层进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知识深广度的把握,不要随意提升难度,加重学生负担。

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内容,又衔接了本章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和认识,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认识到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体会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且锻炼了动手实验的能力,从现象中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法、分析学法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教案-新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教案-新版


标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 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 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 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 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一)学生准备 1、复习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 教学用具 应完成的条件。 2、 预习 第 2 节 电解质。 重点联系 P 38 的“联想· 质疑”所提出的问题, 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 (二) 教师准备
第二节 电解质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知识 与技 能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 写 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 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 的推断。 1、通过稀硫酸与 Ba(OH)2 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 教 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过程 与方 学 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 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 分类、 归纳、 概括等 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 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NaOH 溶液与 CuSO4 溶液的反应、 Na2CO3 溶液和盐酸的反应;紧接着提供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背景 —— 酸、碱、盐之间离子反应发生的生成物条件是有难溶物生成或 有水生成 . 或 有挥发性的气体生成;然后提供问题解决所需的方法策略——从酸、 . 碱、盐电离的角度入手分析两溶液中所含的微粒类型,再对照酸、碱、 盐之间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哪些离子的碰撞结合有效,后用发生 有效碰撞的离子符号及有效碰撞结合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即为离子 方程式。 )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写酸、碱、 盐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离子种类 → 分析哪些离子能发生有效碰撞而结 合成水、沉淀、气体→将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写在左边,生成的水 或沉淀或气体化学式写在右边。

最新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精品版

最新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精品版

2020年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精品版
第二节电解质(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认识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掌握一些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探究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过电解质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之后,为学习离子方程式起承上启下的过度性内容,既是对初中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深化,又是下一节学习离子方程式前提。

所以,本节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且重要。

【学生分析】学生早已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但为什么需要那样的条件,却不了解;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化,难度不大,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②了解复分解反应实质是一种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实质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实验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离子反应的概念。

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2、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实验准备烧杯、电流表、电极、电池、导线、滴管。

0.01molL-1氢氧化钡溶液、0.2molL-1硫酸溶液、酚酞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找个别学生回答)1、什么是电解质?2、电解质溶解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它们之间可能反应。

那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哪些?引入新课同学们,电解质溶于水发生电离,电解质的反应一定与离子有关,那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实质是一种离子反应。

3、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实质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实验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钡为例,请大家思考,其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展示提示内容1.硫酸与氢氧化钡溶于水发生怎样的变化?2.写出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你能预测两者反应的实质吗?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预测吗?实验(同时播放实验视频)向0.01mol/L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安课本2-2-8所示连接装置,然后向Ba(OH)2溶液中滴加02mol/LH2SO4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表(量程:15A)指针的变化。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离子对的再结合
两个裸露的离子再次相互吸引,形成新的 离子对。这个过程需要能量,因为离子需 要克服它们之间的排斥力。
06
电极过程动力学模型与模 拟
电极过程的传质模型
扩散传质模型
该模型假设物质通过扩散作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 的区域迁移。在电极过程中,扩散传质是离子从溶液通 过电极表面向电极内部传递的主要方式。
影响因素
离子强度、温度、压力、 溶剂的性质等。
0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 导率
导电原理
电荷传递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以 携带电荷,从而在电场作 用下进行电流传导。
离子扩散
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会 受到热运动的影响,从而 在浓度梯度下进行扩散传 导。
离子迁移
在电场作用下,离子会受 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进 行迁移传导。
迁移传质模型
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电场作用下离子的迁移运动。在电 极过程中,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沿着电场方向移动, 从而实现传质。
表面反应模型
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电极表面上的反应。在电极过程中 ,表面反应是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的主要方式。
电极过程的电荷转移模型
电子转移模型
该模型假设电荷转移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实现的。在电极过程中, 电子从反应物转移到产物,实现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质量传递过程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涉及质量传递过程,即 离子从溶液中向电极表面扩散。
电化学反应速率
电极过程动力学主要研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 应机制。
动力学模型
为了描述电极反应的速率,通常采用动力学模型 ,如 Butler-Volmer 方程。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过程,即某种物质 失去电子而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大赛 课题: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上海市赵冰凌)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大赛 课题: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上海市赵冰凌)

蓝色沉淀
8
环节二:实验分析、获取新知
从微观角度分析: (以CuSO4与NaOH溶液反应为例)
反应物溶液中主要的离子: Cu2+、SO42-、Na+、OH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主要的离子: Na+、SO42-;
实际参加反应离子:Cu2+、OH-;
离子方程式表示:Cu2++2OH-→Cu(OH)2↓,
9
学生认知变化情况
发生 实质
“有关” 离子浓度 的减小
发生 条件
气体 难溶物 弱电解质
意义 价值
可表示 同一类 反应
22
五、教学反思
认知提升 微观粒子 微观实质
已有认知
宏观物质 研究对象
宏观表象 反应规律
23
五、教学反思
困惑
困惑
思辨
释疑
困惑
思辨
释疑
谢谢
稳步前行
25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上海南汇中学 赵冰凌
1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
2
3
4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过程
5
教学反思
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编排于上教版高一化学第七章第二节, 主要内容为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离子 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在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 准中学习水平为C级。
该内容是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是从微观层面去
5 总结 归纳
6 巩固 应用
6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无色溶液
猜想可能发生的反应?
CuSO4 + KOH CuSO4 + NaOH CuCl2 + NaOH

2.2.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课件

2.2.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课件



(2)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核 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分
突 破
(3)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层 作


重 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 心
+===2Fe3++3H2↑是错误的。
时 分
突 破
(3)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如 NaHCO3 与稀 HCl 反应写成 2H+
层 作


重 难
+CO32-===CO2↑+H2O 是错误的。
返 首 页
22

自 主
(4)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 Zn+Ag+===Zn2++Ag 堂 达
核 心
(2)弱酸、弱碱、难溶性盐、气体、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
时 分


破 都写成化学式。





返 首 页
21
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主 预
(1)是否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不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
达 标


探 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 Fe 跟稀 H2SO4 反应,写成 2Fe+6H
分 层


攻 重
H2O,B 项正确;


返 首 页
30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说课稿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说课稿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人教版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它不仅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盐类的水解、溶度积的计算和应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内容。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平衡思维能力,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提供了知识铺垫。

(二)能力水平高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能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地位和作用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基础上,初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状态的有关知识,初步介绍了电解质及其电离及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化合物,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常见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目标分析1、三维目标: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教法分析拟采用温故引新、实验促学、启发归纳、讲练结合等教与学的方法。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

由学生初中以及前面一节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

学法指导:由已知推知未知,循序渐进,理解记忆,着重组织学生表达组织实验能力训练。

三、过程分析1整体教学思路:本节课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事实,引出电离的概念,分析不同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总结出酸碱盐的定义,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反应事实引出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课时依据离子反应的实质,介绍几种重要例子的Cl —、SO 42—、CO 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2、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时分三步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程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分类图,指出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另外一种分类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接着演示教材p40的“联想,质疑1",演示实验:盐酸、NaOH 溶液、NaCl 溶液、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从而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指导学生对比两个概念中的关键字的不同描述,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李刚各位评委、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电解质》第二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在深入研究了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后,我认为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

本课时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其教学价值来看,离子反应不仅仅是为化学反应的分类提供了新视角,更是对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认识的发展,使学生对反应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从而对溶液中反应实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展。

接下来,我将围绕着教学设计中的五条线索(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素材线、认知发展线)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时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在鲁科版教材中,离子反应的内容分散到必修一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在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学会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离子的检验,而难度较大的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安排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符合知识的层进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知识深广度的把握,不要随意提升难度,加重学生负担。

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内容,又衔接了本章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和认识,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认识到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体会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且锻炼了动手实验的能力,从现象中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法、分析学法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因此,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进行探讨,并在分析过程中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理论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将枯燥的化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指导其学习呢?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根据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分组实验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为主线,结合引导分析教学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对于难点问题的处理则采用了思维建模的方法,将难点分散到各个环节中。

而学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自己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

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所得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四、过程分析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具体需要编制了课堂导学案,这四个具体任务是:(1)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使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初步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从反应实质中体会方法的使用。

(4)通过对比试验,学会简单离子的鉴别方法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位护士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在给病人输液时发现一瓶氯化钠注射液和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脱落了,能否用一种简便的化学方法帮她将这两瓶溶液分开呢?【学生活动】讨论寻找答案,可提示上节课电解质的内容。

学生找到方法后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活动】在学生说出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后,可分析在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找到反应的实质:Ag++Cl-=AgCl↓(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实现学化学用化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同时,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利用氯化钠和葡萄糖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②引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③为离子检验埋下伏笔。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在此环节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肯定与离子有关,由此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板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讲:接下来我安排了第一组探究任务,进一步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的反应实质。

任务一:【实验探究】先向Ba(OH)2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接着按P43图2-2-8所示装置连接,然后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指导学生边观察实验边做好下表实验记录)。

讲:在学生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之后,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问题探究】(1)灯泡亮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溶液颜色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如何形成的?(4)稀硫酸与Ba(OH)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混合后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如下路径分析归纳)硫酸与Ba(OH)2分别属于酸、碱类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硫酸与Ba(OH)2溶液中的所含微粒分别是H+、SO42-、Ba2+、OH-→灯泡亮度由亮变暗说明溶液导电能力减弱,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离子有消耗,参加了化学反应→溶液由红色变浅至消失,即溶液碱性减弱,证明H+和OH-结合生成了水→不难推断,白色难溶物是Ba2+与SO42-结合生成的BaSO4沉淀→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H+、SO42-、Ba2+、OH-相互结合生成了水和BaSO4沉淀(难溶物)→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

副板书:H2SO4和Ba(OH)2的电离方程式,反应的实质Ba2+ + SO42- + 2H+ + 2OH- = BaSO4↓+ 2H2O(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建模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渗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散难点。

板书:1、离子反应讲:在分析了离子反应的实质后,自动生成了两个问题:【质疑】离子反应若要发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全部都参加了反应?讲: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了第二组探究实验任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任务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②向盛有滴入酚酞试剂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③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分析】:让学生使用上面实例的分析过程分析各组电解质的电离情况,然后找到各组反应的实质,最后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对反应实质的分析情况,由各组代表互相评析,相互修改,找到反应实质。

(设计意图)认知理论研究表明,自主动手操作是认识新知的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利用此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

通过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能让学生找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又能在分析中认识到反应的实质,同时还能熟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完成了思维建模的建模过程。

在相互评析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避免了教师机械的讲解,很好的达成了三维目标的实现。

板书: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水、气体讲:在任务二完成之后,我回顾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在离子反应中,是否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的离子都参加了离子反应?至此,学生已经能够很清晰的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离子都参加了反应,从而顺利的生成离子方程式的概念【讲解】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以上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并非所有的离子都参加了反应,因此我们就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达离子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任务三【练习】学案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计意图)因为在分析、建模的过程中已经接触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此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是解模的具体应用,学生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

鲁科版教材中介绍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不同于以往教材中出现的“写、拆、删、查”四步法,它的优点在于学生是在真正认识了电解质溶液反应实质的基础上用化学语言来描述离子反应,脱离了化学方程式的束缚,有助于学生用离子反应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书写完成后相互修改,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适时进行强化,指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讨论】结合四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分析发现的问题,并说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找到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意义:描述一类化学反应,揭示该类化学反应的实质【举例】NaCl溶液、K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为Ag++Cl-=AgCl↓【转折】结合开始时的实例,提出疑问:滴加AgNO3溶液产生沉淀就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就有Cl-吗?任务四【实验探究】分别向NaCl、Na2C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再加入硝酸溶液,从而引出离子检验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行总结出Cl-的检验方法,同时能够分析出SO42-、CO32-的检验方法,认识到离子检验是离子反应的一项重要应用。

板书:3、离子反应的应用【概括总结】【作业】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电解质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水、气体2、离子方程式意义:描述一类化学反应,揭示该类化学反应的实质3、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检验讲:最后我来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六、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把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放在核心位置,自始至终采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思索、探究中迸发出火花,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利于接受;同时由于思维建模方法的使用,将难点内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散在分析、建模、解模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了困扰学生的问题。

从整节课的实施效果来看,较好的达成了三维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