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2538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7.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研究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标准,是实验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从计量基本概念、计量的意义、计量方法和计量标准等角度,详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基本概念计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将物理量的数值与单位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活动。
在计量中,物理量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基本属性,单位是为了表达物理量数值和测量结果的标准的衡量规范。
二、计量的意义计量在科学、工程和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计量,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表达物理现象,可以为科学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可以为工程技术提供可行的设计方案,可以为贸易交流提供统一的计量标准。
三、计量方法计量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测量步骤,获得物理量的数值的过程。
常见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等。
其中,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读数的方式,获得物理量的数值;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物理原理和数学关系,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比较测量法是通过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与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确定其数值。
四、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指用于量化物理量数值的一套一致的规范和方法。
计量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多个层次。
国际标准由国际计量组织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计量的统一与一致;国家标准由各国计量机构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国内建立统一的计量体系;行业标准是根据具体的行业需求,由相关单位或组织制定和管理的标准。
五、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标准器、测量仪器和实验装置等。
标准器是一种已知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用于校准其他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是用于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记录的工具,如千分尺、量杯等;实验装置是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测试的设备,如天平、显微镜等。
六、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无法完全与真实值一致,会存在误差。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https://img.taocdn.com/s3/m/41aaed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目录一、计量基础知识 (2)1.1 计量的定义和特点 (2)1.2 计量单位制 (3)1.3 计量器具的分类和分类方法 (4)1.4 计量检定与校准 (6)二、计量质量保证 (7)2.1 质量保证的概念和意义 (9)2.2 质量保证体系 (10)2.3 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 (11)2.4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 (12)三、计量技术 (14)3.1 计量检测技术 (15)3.2 计量抽样技术 (17)3.3 计量数据处理技术 (18)四、计量管理 (20)4.1 计量法律法规 (21)4.2 计量管理体系 (22)4.3 计量人员管理 (24)4.4 计量文化建设 (25)一、计量基础知识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以精确测量为基础,对物体、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电压等物理量进行量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
计量的分类:按对象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商业计量;按目的可分为贸易计量、安全计量、内部计量和法制计量;按性质可分为绝对计量和相对计量。
计量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包括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可通过基本单位组合得到。
计量器具:用于测量、指示或控制量的器具,包括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和测量标准。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通常由误差和随机因素组成。
计量管理:为了实现量值准确、可靠、一致,运用一整套方法、手段和程序,对计量工作实施控制和管理。
1.1 计量的定义和特点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计量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掌握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技能,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计量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计量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它通过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结论来保障量值的有效传递与准确性,实现对物品性能特征信息的精准描述与度量。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计量是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和比对的过程,以确保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5dcacdeb9f3f90f76c61be2.png)
第一节 量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 注: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有21个。1984年我国 公布法定计量单位时,把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称为SI辅助单位。1990年 国际计量委员会规定它们是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的一部分。我国国家标 准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也将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列入 了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所以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共有21个。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的使用方法:(+) 1)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 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字,无论分母中有几个单位, “每”字中出现 一次。 如:比热容单位的符号是J/(kg . k),其单位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而不是“每千克开尔文焦耳” 或“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相应的 指数名称由数字加“次方”二字而成。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的名称为“四 次方米”。
第一节 量和单位
1、基本单位 “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 “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1)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为了表示方便,对有些导出单位给予专门的名称和符号,称它们为了具有 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如压力单位帕斯卡(Pa)、电阻单位欧姆(Ω)等。 (2)导出单位的构成 1)由基本单位和基本单位组成,如速度单位米/秒。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力的单位牛吨为千克.米/秒2,其中千 克为基本单位,而米/秒2为加速度单位,它是导出单位。 3)由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组成,如功、热的单位焦耳为 牛.米,其中牛为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米为基本单位。 4)由导出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电容单位法拉为库/伏,库仑和伏特均 为导出单位。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27c24d2360cba1aa811da10.png)
3.容积式流量计:主要利用流体连续通过一定容积之后 进行流量累积的原理。属于这类流量计的有椭圆齿轮流 量计和腰轮流量计。适用于高粘度介质流量的测量,如 齿轮、腰轮流量计。 4.其它类型流量计:如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磁流量计、 涡街流量计等。
二、差压式流量计
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是根据伯努利方程提供
当热电偶热端和冷端 的温度不同时,回路 就会产生一定大小的 热电势,这种物理现 象称为热电效应。热 电势的值与热电偶的 金属材料性质和冷热 端之间的温度差有关, 而与热电极的长度和 直径无关。如图所示。
热电偶正在大量地被铠装热电偶所替代,这是因为铠装热 电偶有以下特点: (1)测量反应速度快。 (2)可弯曲性能好,方便安装和测量 (3)使用寿命长。 (4)抗振性能好。
b 仪表误差 仪表的准确度是用仪表误差的大小来说明其指示值与被 测量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仪表的准确度用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 (即仪表的最 大允许误差 )来表示,即
仪表误差是对仪表在其测量范围内测量好坏的整体评价。
C 仪表精度等级a(去掉仪表误差的正负号和”%“)仪表精度等 级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允许误差大小来划分成若干等级的。 仪表的精度等级越小,仪表的测量准确度越高。目前中国生 产的仪表的精度等级有
校验压力表应注意哪些事项? 应在5~30℃室温下进行; 被检表的指针轴应位于刻度盘孔中心,当轻敲表壳指 针位置不变动的情况下,再往校验器上安装被检表。 标准表与被检表安装后,两个表的指针轴应高度相等, 以免由于液位不同造成指示误差,否则哪一表指针轴 的位置底,哪个表的指示值就会偏大。 校验中观察被检表指针动态,校对读数时,先对准标 准表刻度,再从被检表上看误差数值。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4d79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d.png)
m
10-6
微
µ
10-9
纳
n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时间
分、(小)时、天
min、h、d
长度
海里
mile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体积
升
L(l)
质量
吨
t
5.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⑴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罗马字母(正体),但单位名称源于专用名词时,其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PA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含于此区间
三.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法规 1.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6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实施 立法的宗旨 1)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2)为了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
立法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a102e232f60ddccda38a047.png)
计量基本知识第一章计量基本概念和术语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1.1计量的内容:①计量单位与单位制;②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③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④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⑤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⑥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1.2 计量的特点①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否则量值不具备充分的实用价值。
所谓量值的准确性,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性。
②一致性: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有其一致性。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计量的一致性不仅限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③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则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量值溯源:是指自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
量值传递:是指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的检定系统。
④法制性:来自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1.3《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5年9月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施行。
立法宗旨是: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1.4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定性区别是指量在特性上的区别,如几何量、电学量、热学量等。
定量确定上指确定具体的量,又称特定量。
如零件的长度,电阻的大小等。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f5055f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b.png)
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基础术语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活动。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如:5.34㎜、15㎏、30℃等。
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逻辑操作次序。
测量程序:进行特定测量时所用的,根据给定的测量方法具体叙述的一组操作。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1、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何值的平均值。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已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1、重复性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A类估算:(也称A类不确定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度的B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非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B类不确定度估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二、计量标准术语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f50e0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6.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ed7f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png)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计量基础是指在研究或实验中进行测量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基础知识点:1. 单位与量纲: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两个基本特征。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类型。
2. 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随机误差是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结果的变异。
3. 测量准确度与精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一致性。
4. 数值分析:在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5. 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指表示测量结果中具有意义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确定涉及到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7. 定量关系:很多物理现象可以通过数学关系来描述,可以使用函数关系、线性关系等来建立定量关系。
8. 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范围,了解仪器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对正确进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9. 测量方法:不同的物理量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10.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测量的目的、选择测量指标和确定实验步骤等。
这些是计量基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进行实验测量,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ae8d3b5727a5e9856a61e2.png)
强制检定范围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 准。 2.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 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 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 具明细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 已明确规定61项118种计量器具列人强制检定范围。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项目 校准 目的 确保量 值的准 确性 对象 性质 强检 自愿行 之外 为 依据 方式 周期 内容 不定 周期 示值 误差 结论 给出校 准值 法律 效力 无法 律效 力 校准规 自校或 范 外校 或检定 规程 检定规 程 有资质 或有授 权的单 位
检定
计量特 性及技 术要求 的全面 评定
检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 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 检定。 后续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1)强制性周期检定; 2)修理后检定; 3)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是由用户提出 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 行的检定。
周期检定: 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 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检定证书: 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获满意 结果的文件。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声明计 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3、计量单位 、
1、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 一种一贯单位制。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 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 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99dfd42c850ad02de804140.png)
5、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5.1 测量误差 5.1.1 定义 5.1.2 误差来源 5.1.3 误差分类
5.2 测量不确定度 5.2.1 定义 5.2.2 评定步骤
5、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5.1 测量误差 5.1.1 定义:测量误差(简称误差,也称绝对误差) ——表征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对象是测量仪器。在实际工作中表 现为检定、校准、比对等活动。
唯有计量部门从 事的测量才被称 作----计量
计量学—— 关于测量的科学。
1、计量概述
1.2 计量的发展 计量的历史源远流长。计量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 系在一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
计量基准:依 据人体或天然 物。 掬手为升 滴水计时 度量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 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按计量专业分:共10大类
几何量L 声 学S 温度T 化学C 力学F 电子R
光学O 电磁学E
时间频率H 电离辐射A
1、计量概述
1.4 计量的特点
计量的准确性特点
——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实际上不存 在完全准确无误 的测量。 因此量值的准确,即是 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 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
法律 计量行政法规 地方性计量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 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 具明细目录》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 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量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关于在我 国统一实行法定计 量单位的命令》等
2、法定计量单位
2.1 定义
2.2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2.3 计量单位使用常见错误示例
单 位 符 号
mol cd
2、法定计量单位
2.2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3cee5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1.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科学、工程、商业等各个领域。
作为衡量和度量事物的方式,计量对于确保质量、公正交易以及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的定义、计量单位、计量误差以及计量器具等内容。
一、计量的定义计量是通过比较、计算和测量来确定事物量值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定量描述,也可以是定性描述。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品质、规格等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具体表示和量度事物的量值的标准。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安培(A,电流单位)、开尔文(K,温度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单位)。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存在一系列导出单位,用于衡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力的单位牛顿(N)、能量的单位焦耳(J)等。
三、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所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任何计量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误差。
它可能具有常值偏差或者与测量值大小相关的偏差。
系统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向某个方向。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精确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随机波动。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操作不精确、环境变化、仪器故障等引起的。
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计量。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活动所使用的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常见的计量器具包括尺子、天平、温度计、血压计等。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测量需要选用量程和精度适当的计量器具;其次是正确使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测量,不随意调整仪器参数;最后是保养和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2、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3、[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4、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5、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计量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计量单位、计量基准和标准的建立、复现、维护和保存;■量值传递和溯源的方法;■测量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计量器具的性能评定、校准、检定和使用;■标准物质特性测定;■计量法制和管理;■计量人员的培养、教育和考核方法等。
计量是支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
科学计量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标准装置,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依据;法制计量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和商品计量行为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量值准确;工程计量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校准和检测服务。
二、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
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1)SI基本单位(7个,见表1)(2)SI导出单位:由一个或几个SI基本单位或SI辅助单位通过相乘或相除等代数式表示的单位。
a、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见表2)。
b、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3)SI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词头(20个,见表3)与SI单位构成。
3、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4、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三条规定: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的内容包括:(1)SI基本单位(2)SI导出单位(3)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个,见表4)(4)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单位(5)由SI词头与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世界计量日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
1OO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1999年,第2l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2O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表3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SI词头表4国家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单位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附表1:检定工作中常用的计量单位附表2:容易用错的计量单位5、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1)单位名称(读法):①单一单位的名称:可以用全称,也可以用简称;②相乘单位的名称:要按符号的顺序读,中间没有乘的符号。
如力矩的单位符号为N·m。
其名称为“牛顿米”,或简称为“牛米”;③相除单位的名称:除“/”对应“每”字,顺序从左往右读。
如质量热容的单位符号为J/(kg·K),其名称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简称为“焦每千克开”;④乘方单位的读法:指数的名称在前,单位的名称在后,相应的指数名称由数字加“次方”二字组成。
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的名称为“四次方米”。
在长度计量的面积和体积应用时,“二次方”、“三次方”可读成“平方”、“立方”。
含词头时,词头与单位一起读,如km2。
读作“平方千米”。
(2)单位符号(写法)提倡尽量用字母符号,少用中文符号。
①所有单位的符号一律用正体,不加省略点,没有复数的形式;②单位的名称一般用小写体,但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压力单位“帕斯卡”的单位称号是“Pa”。
例外:容量“升”的符号可以用“L”,也可以用“l”,因为印刷体“I”与数字“1”相似,不易识别时,可用大写体“L”10ml1L。
词头中106以上(含106M)要大写。
⑧单位符号与词头符号容易混淆时,要将其放置在右侧。
如力矩单位若写成mN就变成了“毫牛顿”,这时正确应写成Nm或N·m;④“除”的符号“/”只能出现一条;如热导率单位符号是W/(m·k),不是W/m/k。
⑤词头符号要放在最前面,不留空,不加乘点及任何符号。
如毫米应写成mm。
⑥一般不在分子分母中同时使用词头;⑦不能使用重叠的词头。
如纳米不能写成“mμm”,而应写成“nm”;⑧带词头的单位的乘方是包括词头在内的。
如1 cm2=1×(10-2)2 m2=1×10-4 m2;⑨单位的名称与符号不能混用;⑩数值是区间时,应都带单位或数值带括号。
如5 m~7 m,或(5~7)m等;⑾数值与符号之间一般留半格空间,以免引起混淆;⑿“ppm”和“ppb”在国际上还在用,但都不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应不用,而写成“×10-6”和“×10-9”。
三、检定、校准和测试1、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3、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4、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检定。
5、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1)强制性周期检定;2)修理后检定;3)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是由用户提出请求,或者由于某种理由,在有效期内封印不再有效。
6、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7、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获得满意结果的文件。
8、检定结果通知书(不合格通知书):声明计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9、测试:具有试验性的测量。
测试出具测试证书或测试报告。
实物量具计量仪器(仪表)按结构分类计量装置标准物质计量器具的分类计量基准按计量学用途分类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四、计量器具的指标和特性1、标称值:测量仪器上表明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圆整值或近似值。
2、示值:由计量器具所指示的被测量值。
3、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值。
如标称范围为-10V~+10V4、测量范围: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
5、标称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
如:-10V~+10V。
6、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
7、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8、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9、【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五、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1、相关概念①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一真值②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即与被测量定义一致的值。
③理论真值: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等。
④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的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有时也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利用被测量的实际值、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量标准器所复现的量以及计量学约定值作为约定真值。
(1)被测量的实际值:如某砝码名义上标注为1kg,测量时实际值为1.002kg。
可把1.002kg当作约定真值。
(2)算术平均值: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当做真值的近似值。
n 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nx nx x x x x inn ∑=++++=-121......(3)计量标准器所复现的量值:高一级标准器允许误差为低一级标准或普通仪器(被测对象)允许误差的1/3~1/10时,高一级标准器所复现的量值就作为被测量的约定真值。
(4)计量学约定真值:国际计量人会决议通过基本量的单位(例如,长度单位,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国际常数委员会所公布推荐的基本物理常量(数)(例如,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21367×1023mol -1);法定计量单位中所规定的数值(例如:标准重力加速度:g=9.80665m/s 2。
)等均作为约定真值。
尽管约定真值是相对的,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
然而,正是我们承认了约定真值的可知性,使得在计量学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此时约定真值与真值之差对特定目的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⑤残余误差:测量列中的某个测得值和该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x 之差称为残余误差νx ,简称残差。
x -x i x =ν⑥实验标准差:对同一被测量作n 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s ,可按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差:∑=--=n i i x x n s 12)(11 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n s x s =)(,表征任一n 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分散性,是标准不确定度A 类评定的基本公式。
例:在重复条件下,对某被测量重复测量7次,测量值、平均值残差、标准差和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见下表:2、误差的表达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结果-真值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修正值=真值-测量结果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100%引用误差: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引用值×100%说明:引用值可以是计量器具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最高值(或上限值)。
例1标称值x 为10g 的二等标准砝码,经检定其实际值x 0为lO.003g ,该砝码的标称值的绝对误差为:)(003.0003.10100g x x -=-=-=∆例2 用被检的2.5级压力表测量某压力值x 为1.60MPa ,用另一只O.4级精密压力表测得压力值x 0为1.593MPa ,则该被检压力表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为:)(007.0593.160.10MPa x x =-=-=∆说明:(1)对回程误差小的仪表,如电学三表、热工二次仪表等,采用按检定点对被检表来读取标准表的示值。
如被检电流表示值为1.5mA ,标准表相应指示出1.51mA ,则:)(01.051.15.10mA x x -=-=-=∆(2)对回程误差大的仪表,如压力表等,采用按检定点对标准表来读取被检表的示值。
如某标准压力表示值为3.500MPa ,被检表相应指示出3.49MPa ,则:)(01.0500.349.30MPa x x -=-=-=∆这种计量仪器的绝对误差,也称为计量仪器的示值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