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必修二 专题08 空间直线与平面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重难点突破)(含答案)
专题08 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一、考情分析二、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考点三知识拓展1.两个重要结论(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四、题型分析重难点题型突破1 线面垂直例1.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9届期中)已知m,n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空间中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α,则m⊥βB.若m⊂α,n⊂β,则m⊥nC.若m⊄α,m⊥β,则m∥αD.若α∩β=m ,n ⊥m ,则n ⊥α 【答案】C【解析】对于A :若m ⊂α,则m 与平面β可能平行或相交,所以A 错误;对于B :若m ⊂α,n ⊂β,则m 与n 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B 错误;对于C :若m ⊄α,m ⊥β,则m ∥α,C 正确;对于D :α∩β=m ,n ⊥m ,则n 不一定与平面α垂直,所以D 错误.【变式训练1-1】、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β,m ∥α,n ∥β,则m ⊥nB.若m ⊥α,m ∥n ,n ∥β,则α⊥βC.若m ⊥n ,m ⊂α,n ⊂β,则α⊥βD.若α∥β,m ⊂α,n ⊂β,则m ∥n 【答案】B【解析】若α⊥β,m ∥α,n ∥β,则m 与n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 错误; ∵m ⊥α,m ∥n ,∴n ⊥α,又∵n ∥β,∴α⊥β,故B 正确; 若m ⊥n ,m ⊂α,n ⊂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C 错误; 若α∥β,m ⊂α,n ⊂β,则m ∥n 或m ,n 异面,故D 错误.例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DC 上的点,且DF =12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求证:(1) PH ⊥平面ABCD ; (2) EF ⊥平面PAB.【证明】 (1) 因为AB ⊥平面PAD ,PH ⊂平面PAD ,所以PH ⊥AB. 因为PH 为△PAD 中边AD 上的高,所以PH ⊥AD.因为AB∩AD =A ,AB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H ⊥平面ABCD. (2) 如图,取PA 的中点M ,连结MD ,ME.因为E 是PB 的中点,所以ME =12AB ,ME ∥AB.又因为DF =12AB ,DF ∥AB ,所以ME =DF ,ME ∥DF ,所以四边形MEF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MD.因为PD=AD,所以MD⊥PA.因为AB⊥平面PAD,所以MD⊥AB.因为PA∩AB=A,PA⊂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MD⊥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重难点题型突破2 面面垂直例3. (安徽省合肥三中2019届高三质检)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 )A.BC∥平面PDFB.DF⊥平面PAEC.平面PDF⊥平面PAED.平面PDE⊥平面ABC【答案】D【解析】因为BC∥DF,DF⊂平面PDF,BC⊄平面PDF,所以BC∥平面PDF,故选项A正确;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AE∩PE=E,且AE,PE⊂平面PAE,所以BC⊥平面PAE,因为DF∥BC,所以DF⊥平面PAE,又DF⊂平面PDF,从而平面PDF⊥平面PAE.因此选项B,C均正确.【变式训练3-1】、(江西鹰潭一中2019届高三调研)如图,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交于点G,已知△A′DE是△ADE绕DE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动点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线段AF上;②BC∥平面A′DE;③三棱锥A′FED的体积有最大值.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答案】C【解析】①中由已知可得平面A′FG⊥平面ABC,所以点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线段AF上.②BC∥DE,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BC∥平面A′DE.③当平面A′DE⊥平面ABC时,三棱锥A′FED的体积达到最大,故选C.例4.(上海格致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如图1,矩形ABCD中,AB=12,AD=6,E,F分别为CD,AB 边上的点,且DE=3,BF=4,将△BCE沿BE折起至△PBE的位置(如图2所示),连接AP,PF,其中PF=2 5.(1)求证:PF⊥平面ABED;(2)求点A到平面PBE的距离.【解析】(1)证明:在题图2中,连接EF,由题意可知,PB=BC=AD=6,PE=CE=CD-DE=9,在△PBF中,PF2+BF2=20+16=36=PB2,所以PF⊥BF.在题图1中,连接EF,作EH⊥AB于点H,利用勾股定理,得EF=62+(12-3-4)2=61,在△PEF中,EF2+PF2=61+20=81=PE2,所以PF⊥EF,因为BF∩EF=F,BF⊂平面ABED,EF⊂平面ABED,所以PF⊥平面ABED.(2)如图,连接AE,由(1)知PF⊥平面ABED,所以PF 为三棱锥P ABE 的高. 设点A 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h ,因为V A PBE =V P ABE ,即13×12×6×9×h =13×12×12×6×25,所以h =853,即点A 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853. 【变式训练4-1】、 (2018·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 ⊥B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 (3)求证:EF ∥平面PCD .证明:(1)因为PA =PD ,E 为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 所以BC ∥AD ,所以PE ⊥BC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平面PAD ,因为PD ⊂平面PAD ,所以AB ⊥PD . 又因为PA ⊥PD ,AB ∩PA =A , 所以PD ⊥平面PAB . 因为PD ⊂平面PCD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CD .(3)如图,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DG . 因为F ,G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所以FG ∥BC ,FG =12BC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E 为AD 的中点, 所以DE ∥BC ,DE =12BC .所以DE ∥FG ,DE =F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 ∥DG .又因为EF ⊄平面PCD ,DG ⊂平面PCD , 所以EF ∥平面PCD .。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3《(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
∵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 ∵AD∩PA=A,∴BC⊥平面PAC, 又AC⊂平面PAC,∴BC⊥AC.
[点评]
已知条件是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要证明两条直
线垂直,应将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平面中,使另一条直线 与该平面垂直,即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在空间图形中, 高一级的垂直关系蕴含着低一级的垂直关系,通过本题可以看 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 解析]
解法一:取 BC 的中点 D,连接 AD、SD.
由题意知△ASB 与△ASC 是等边三角 形,则 AB=AC. ∴AD⊥BC,SD⊥BC. 2 令 SA=a,在△SBC 中,SD= 2 a, 2 又∵AD= AC -CD = 2 a,
2 2
∴AD2+SD2=SA2. 即 AD⊥SD.又∵AD⊥BC,∴AD⊥平面 SBC. ∵AD⊂平面 ABC, ∴平面 ABC⊥平面 SBC.
[解析]
∵△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
∴AD⊥BC. 又∵CC1⊥底面ABC,AD⊂平面ABC, ∴CC1⊥AD. 又BC∩CC1=C, ∴AD⊥平面BCC1B1. 又AD⊂平面AC1D,
∴平面AC1D⊥平面BCC1B1.
三棱锥 S -ABC 中,∠ BSC = 90°,∠ ASB= 60°,∠ ASC =60°,SA=SB=SC.
当 F 为 PC 的中点时,满
足平面 DEF⊥平面 ABCD. 取 AD 的中点 G,PC 的中点 F,连 接 PG、BG、DE、EF、DF,则 PG⊥ AD,而平面 PAD⊥面 ABCD, 所以 PG⊥平面 ABCD.在△PBC 中, EF∥PB; 在菱形 ABCD 中,GB∥DE,而 EF⊂平面 DEF,DE⊂平面 DEF,EF∩DE =E,∴平面 DEF∥平面 PGB.又 PG⊥平面 ABCD,PG⊂平面 PGB, ∴平面 PGB⊥平面 ABCD,∴平面 DEF⊥平面 ABCD.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重点) 2.掌握空间中线、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关系.(难点)1.通过发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平面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比如墙面与地面、长方体纸箱的侧面与底面,门打开时,门面始终与地面垂直等都给我们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形象.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你能举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实例吗?问题2:如何判断两个平面垂直?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符号语言l⊂α,l⊥β⇒α⊥β1.若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90°,这两个平面有什么位置关系?提示:垂直2.过已知平面的垂线,有几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垂直?提示:有无数多个.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关键在于,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到或作出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实现面面垂直向线面垂直的转化.()(2)已知α,β,γ是平面,且α⊥β,若α⊥γ,则β⊥γ. ()(3)已知α,β,γ是平面,且α∥β,若α⊥γ,则β⊥γ. ()[提示](1)正确.(2)错误.β和γ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3)正确.[答案](1)√(2)×(3)√类型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例1】(教材北师版P234例8改编)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证明:平面AEC⊥平面AFC.[证明]如图,连接BD,设BD∩AC于点G,连接EG,FG,EF.在菱形ABCD中,不妨设GB=1.由∠ABC=120°,可得AG=GC= 3.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又AE⊥EC,所以EG=3,且EG⊥AC.在Rt△EBG中,可得BE=2,故DF=2 2.在Rt△FDG中,可得FG=6 2.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2,DF=22,可得EF=322.从而EG2+FG2=EF2,所以EG⊥FG.又AC∩FG=G,所以EG⊥平面AFC.因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1)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两平面垂直,实质上是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通常情况下利用判定定理要比定义简单些,这也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即要证面面垂直,只要转证线面垂直,其关键与难点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跟进训练]1.在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ABC=60°,PC⊥平面ABCD,求证:平面PDB⊥平面P AC.[证明]∵PC⊥平面ABCD,BD⊂平面ABCD,∴PC⊥BD.∵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PC∩AC=C,∴BD⊥平面P AC.∵BD⊂平面PBD,∴平面PDB⊥平面P AC.类型2空间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1)求证:AD⊥PB;(2)若E为BC边上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1.空间中线、面的垂直关系是如何转化的?[提示]转化关系如下:2.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方法有哪些?[提示](1)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2)证明一条直线垂直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3.(1)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直线垂直(2)利用(1)的条件AD⊥平面PGB→找到过点F的平面和平面PGB平行→确定F的位置[解](1)证明:设G为AD的中点,连接PG,BG,如图.因为△P A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G⊥AD.在菱形ABCD中,∠BAD=60°,G为AD的中点,所以BG⊥AD.又因为BG∩PG=G,所以AD⊥平面PGB.因为PB⊂平面PGB,所以AD⊥PB.(2)当F为PC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平面ABCD.如图,设F为PC的中点,连接DF,EF,DE,则在△PBC中,EF∥PB.在菱形ABCD中,GB∥DE,而EF⊂平面DEF,DE⊂平面DEF,EF∩DE=E,所以平面DEF∥平面PGB.由(1),得AD⊥平面PGB,而AD⊂平面ABCD,所以平面PGB⊥平面ABCD.所以平面DEF⊥平面ABCD.(1)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这三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2)空间问题化成平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解题时,要抓住几何图形自身的特点,如等腰(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还可以通过解三角形,产生一些题目所需要的条件,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注意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跟进训练]2.如图,在△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AEAC=AFAD=λ(0<λ<1).(1)求证:无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解](1)证明:∵AB⊥平面BCD,CD⊂平面BCD,∴AB⊥CD.∵CD ⊥BC ,AB ∩BC =B ,∴CD ⊥平面ABC . 又∵AE AC =AFAD=λ(0<λ<1),∴无论λ为何值,恒有EF ∥CD ,∴EF ⊥平面ABC .又∵EF ⊂平面BEF ,∴无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2)由(1)知BE ⊥EF ,∵平面BEF ⊥平面ACD ,平面BEF ∩平面ACD =EF , ∴BE ⊥平面ACD .又∵AC ⊂平面ACD ,∴BE ⊥AC .∵BC =CD =1,∠BCD =∠ABD =90°,∠ADB =60°, ∴BD =2,∴AB =2tan 60°=6, ∴AC =AB 2+BC 2=7.由Rt △AEB ∽Rt △ABC ,得AB 2=AE ·AC , ∴AE =67,∴λ=AE AC =67.故当λ=67时,平面BEF ⊥平面ACD .1.直线l ⊥平面α,l ⊂平面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可能重合 C .相交且垂直D .相交不垂直C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与β垂直,故选C.]2.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组条件是( ) A .m ⊥n ,m ∥α,n ∥β B .m ⊥n ,α∩β=m ,n ⊂β C .m ∥n ,n ⊥β,m ⊂αD .m ∥n ,m ⊥α,n ⊥βC [A 与D 中α也可与β平行,B 中不一定α⊥β,故选C.]3.如图,BCDE 是一个正方形,AB ⊥平面BCDE ,则图中(侧面,底面)互相垂直的平面共有( )A .4组B .5组C .6组D .7组B[由AB⊥平面BCDE,可得平面ABC⊥平面BCDE,平面ABE⊥平面BCDE,又因为BCDE是一个正方形,所以BC⊥平面ABE⇒平面ABC⊥平面ABE,同理可得平面ACD⊥平面ABC,平面ADE⊥平面ABE,故共有5组,故选B.]4.如果规定:x=y,y=z,则x=z,叫作x,y,z关于相等关系具有传递性,那么空间三个平面α,β,γ关于相交、垂直、平行这三种关系中具有传递性的是________.平行[由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知平面平行具有传递性,相交、垂直都不具有传递性.]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CC1的中点,则平面EBD与平面AA1C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垂直”“不垂直”其中的一个)垂直[如图,在正方体中,CC1⊥平面ABCD,∴CC1⊥BD.又AC⊥BD,CC1∩AC=C,∴BD⊥平面AA1C1C.又BD⊂平面EBD,∴平面EBD⊥平面AA1C1C.]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应用的思路是什么?[提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思路(1)本质: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即线面垂直⇒面面垂直.(2)证题思路:处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件及答案
则 AD⊥BC,SD⊥BC,∴∠ADS 为二面角 A-BC-S 的平面角.在 Rt△BSC
中,∵SB=SC=a,
∴SD=
22a,BD=B2C=
2 2 a.
在 Rt△ABD 中,AD= 22a.在△ADS 中, ∵SD2+AD2=SA2,∴∠ADS=90°,即二面角 A-BC-S 为直二面角,故平
面 ABC⊥平面 SBC.
(3)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异于棱上的 A 点向另一个平面作垂线,垂 足为 B,由点 B 向二面角的棱作垂线,垂足为 O,连接 AO,则∠AOB 为二面 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③,∠AOB 为二面角 α-l-β 的平面角.
【对点练清】
1.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则这两
D.AO⊥l,BO⊥l,且 AO⊂α,BO⊂β 答案:D
3.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二面角 A-BC-A1 的平面 角等于 ________. 答案:45°
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一)教材梳理填空 1.面面垂直的定义:
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直__二__面__角__,就说 定义
D.不存在
()
答案:C 3.若平面 α⊥平面 β,平面 β⊥平面 γ,则
()
A.α∥γ
B.α⊥γ
C.α 与 γ 相交但不垂直 答案:D
D.以上都有可能
题型一 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大小的计算
【学透用活】 (1)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无数个,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2)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要素:“棱上”“面内”“垂直”,即二面角的 平面角的顶点必须在棱上,角的两边必须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角的两边必须都 与棱垂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当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重合时,规定二面角的大小是 0°;当二面角的两 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规定二面角的大小是 180°,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 α 的取值范围是 0°≤α≤180°.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节第4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α⊥β,α∩β=l,a⊂α,a⊥l⇒a⊥β图形语言性质定理若去掉“一个平面内(a⊂α)”,定理是否成立?提示:不一定成立,如图a⊥α,这时也有a⊥l,但a与β不垂直.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一定垂直.( ×) 提示:不一定.只有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才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2)若α⊥β,则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β内的无数条直线. ( √)提示:若设α∩β=l,a⊂α,b⊂β,b⊥l,则a⊥b,故β内与b平行的无数条直线均垂直于α内的任意直线.(3)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提示:设α∩γ=m,β∩γ=n,在平面γ内取一点P不在m,n上,过P作直线a,b,使a ⊥m,b⊥n.因为γ⊥α,a⊥m,则a⊥α.所以a⊥l,同理有b⊥l.又a∩b=P,l⊄γ,所以l⊥γ.故正确.(4)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在另一个平面内.( ×) 提示:若α⊥β,l⊥α,在β内作a与α,β的交线垂直,则a⊥α,所以a∥l. 所以l∥β或l⊂β,即直线l与平面β平行或在平面β内.2.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平面AA1C1C⊥平面ABCD,且AB=BC,AD=CD,则BD与CC1( )A.平行B.相交C.异面且垂直D.异面且不垂直【解析】选C.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因为AB=BC,AD=CD.所以BD⊥AC. 因为平面AA1C1C⊥平面ABCD,平面AA1C1C∩平面ABCD=AC,BD⊂平面ABCD,所以BD⊥平面AA1C1C.又CC1⊂平面AA1C1C,所以BD⊥CC1.3.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底面ABC,且PA=PB=PC,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解析】设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O,因为平面PAB⊥底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O∈AB.因为PA=PB=PC,所以OA=OB=OC,所以O是△ABC的外心,且是AB的中点,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类型一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证明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 【典例】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求证:BC⊥AB.【思路导引】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证明】如图,在平面PAB内,作AD⊥PB于点D.因为平面PAB⊥平面PBC,且平面PAB∩平面PBC=PB,AD⊂平面PAB,所以AD⊥平面PBC.又BC⊂平面PBC,所以AD⊥BC.又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又因为PA∩AD=A,所以BC⊥平面PAB.又AB⊂平面PAB,所以BC⊥AB.1.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一个意识和三个注意点(1)一个意识若所给题目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一般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将其转化为线面垂直.(2)三个注意点:①两个平面垂直,是前提条件;②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③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若a∥b,a⊥α,则b⊥α(a,b为直线,α为平面);(4)若a⊥α,α∥β,则a⊥β(a为直线,α,β为平面).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求证:BF⊥平面ACFD.【证明】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所示.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平面BCFE∩平面ABC=BC,且AC⊥BC,AC⊂平面ABC,所以AC⊥平面BCK,因此BF⊥AC.又因为EF∥BC,BE=EF=FC=1,BC=2,所以△BCK为等边三角形,且F为CK的中点,则BF⊥CK.又CK∩AC=C,CK,AC⊂平面ACFD,所以BF⊥平面ACFD.【补偿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E,F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B.(2)若平面PAC⊥平面ABC,且PA=PC,∠ABC=90°.求证:平面PEF⊥平面PBC.【证明】(1)因为E,F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EF∥AB.又EF⊄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2)因为PA=PC,E为AC的中点,所以PE⊥AC.又因为平面PAC⊥平面ABC,所以PE⊥平面ABC,所以PE⊥BC.又因为F为BC的中点,所以EF∥AB.因为∠ABC=90°,所以BC⊥EF.因为EF∩PE=E,所以BC⊥平面PEF.又因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PEF.类型二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计算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角度1 求空间角【典例】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AD与CE的交点为M,AC⊥BC,且AC=BC.(1)求证:AM⊥平面EBC;(2)求EC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切值.【思路导引】(1)由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可得BC⊥平面ACDE,可得AM⊥平面EBC;(2)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作出线面角,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切值.【解析】(1)因为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BC⊥AC,所以BC⊥平面ACDE.又AM⊂平面ACDE,所以BC⊥AM.因为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所以AM⊥CE.又BC∩CE=C,所以AM⊥平面EBC.(2)取AB的中点F,连接CF,EF.因为EA⊥AC,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所以EA⊥平面ABC,因为CF⊂平面ABC,所以EA⊥CF.又AC=BC,所以CF⊥AB.因为EA∩AB=A,所以CF⊥平面AEB,所以∠CEF即为EC与平面ABE所成的角.在Rt△CFE中,CF= 2 ,FE= 6 ,tan ∠CEF=26=33.角度2 求体积【典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BP=DQ=23DA,求三棱锥QABP的体积.【思路导引】(1)转化为证明AB⊥平面ACD.(2)过Q作AC的垂线,得三棱锥QABP底面ABP上的高.【解析】(1)由已知可得,∠BAC=90°,则BA⊥AC.又BA⊥AD,AD∩AC=A,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2 .又BP=DQ=23DA,所以BP=2 2 .作QE⊥AC,垂足为E,则QE=13DC=1.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因此,三棱锥Q ABP的体积为VQABP =13×QE×S△ABP=13×1×12×3×2 2 sin 45°=1. 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1)求角、求距离等计算问题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所给条件中的面面垂直首先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转化为线线垂直.往往把计算问题归结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2)求几何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应用转换顶点法,求线段的长度或点到平面的距离时往往也应用几何体中的转换顶点(等体积)法.1.如图,α⊥β,AB⊂α,AC⊂β,∠BAD=∠CAD=45°,则∠BAC=( )A.90° B.60° C.45° D.30°【解析】选B.在AB上任意找一点F,过点F作AD的垂线EF,垂足为E,再过点E作EG⊥AD,EG交AC于点G.如图所示.因为∠BAD=∠CAD=45°,EF⊥AE,EG⊥AD,所以EF=AE=EG,所以根据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知,AF2=AE2+FE2,FG2=FE2+EG2,AG2=AE2+EG2,所以AF=AG=FG,所以△AFG是等边三角形,则∠BAC=60°.2.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O为AB的中点.(1)证明:AB⊥平面A1OC.(2)若AB=CB=2,平面ABC⊥平面A1ABB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解析】 (1)连接A1B.,因为CA=CB,OA=OB,所以OC⊥AB,因为AB=AA1,∠BAA1=60°,所以三角形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A1=A1B,又OA=OB,所以OA1⊥AB,又OC∩OA1=O,所以AB⊥平面A1OC.(2)由题可知,△ABC与△AA1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得OA1= 3 ,因为平面ABC⊥平面A 1ABB1,平面ABC∩平面A1ABB1=AB,由(1)OA1⊥AB,OA1⊂平面A1ABB1,所以OA1⊥面ABC,所以OA1是三棱柱ABCA1B1C1的高,所以VABCA1B1C1=S△ABC×OA1=3.类型三折叠问题(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典例】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 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1)证明:AC⊥HD′;(2)若AB=5,AC=6,AE=54,OD′=2 2 ,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思路导引】(1)HD、HD′与EF的位置关系是不变的;(2)证明OD′是五棱锥D′ABCFE的高是关键.【解析】(1)由已知得AC⊥BD,AD=CD,又由AE=CF得AEAD=CFCD,故AC∥EF,由此得EF⊥HD,故EF⊥HD′,所以AC⊥HD′.(2)由EF∥AC得OHDO=AEAD=14.由AB=5,AC=6得DO=BO=AB2-AO2=4,所以OH=1,D′H=DH=3,于是OD′2+OH2=(2 2 )2+12=9=D′H2,故OD′⊥OH. 由(1)知AC⊥HD′,又AC⊥BD,BD∩HD′=H,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又由OD′⊥OH,AC∩OH=O,所以OD′⊥平面ABC.又由EFAC=DHDO得EF=92.五边形ABCFE的面积S=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锥D′ABCFE的体积V=13×69 4×2 2 =2322.解决折叠问题的策略(1)抓住折叠前后的变量与不变量,一般情况下,在折线同侧的量,折叠前后不变,“跨过”折线的量,折叠前后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2)在解题时仔细审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几何特征的变化情况,注意相应的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所示.(1)求证:A1F⊥BE;(2)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解析】(1)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则DE⊥DC,DE⊥DA1,又因为DC∩DA1=D,所以DE⊥平面A1DC.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1F⊥BE.(2)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连接PQ,QE,PD,则PQ∥BC.又因为DE∥BC,所以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 由(1)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又DE∩DP=D,所以A1C⊥平面DEQ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补偿训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 3 ,BC=3,沿对角线BD把△BCD折起,使C移到C′,且C′在平面ABD内的射影O恰好落在AB上.(1)求证:AC′⊥BC′.(2)求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C′BDA的正切值.【解析】(1)由题意,知C′O⊥平面ABD,因为C′O⊂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D.又因为AD⊥AB,平面ABC′∩平面ABD=AB,所以AD⊥平面ABC′. 所以AD⊥BC′.因为BC′⊥C′D,AD∩C′D=D,所以BC′⊥平面AC′D.所以BC′⊥AC′.(2)因为BC′⊥平面AC′D,BC′⊂平面BC′D,所以平面AC′D⊥平面BC′D.作AH⊥C′D于H,则AH⊥平面BC′D,连接BH,则BH为AB在平面BC′D上的射影,所以∠ABH为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又在Rt△AC′D中,C′D=3 3 ,AD=3,所以AC′=3 2 .所以AH= 6 .所以sin ∠ABH=AHAB=23,即AB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3)过O作OG⊥BD于G,连接C′G,则C′G⊥BD,则∠C′GO为二面角C′BDA的平面角.在Rt△AC′B中,C′O=AC′·BC′AB= 6 ,在Rt△BC′D中,C′G=BC′·C′DBD=332.所以OG=C′G2-C′O2=32 .所以tan∠C′GO=C′OOG=2 2 ,即二面角C′BDA的正切值为2 2 .。
高中数学人教必修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练习
思考
如何检测所砌的墙面和地面是否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定义法: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
a
a
(2)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 直. 注2:① a , a ②该定理作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③应用该定理,关键是找出两个平面中的其中任一个的垂线.
练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证:平面A1C⊥平面B1D (2)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求证:平面A1C1FE⊥平面B1D (3)G是BB1的中点, 求证:平面A1C1G⊥平面B1D
总结: 直线A1C1 ⊥平面B1D,则过直线 A1C1 的平面都垂直于平面B1D D1 A1 A D F E B G G G G C
A' A
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①角的顶点在棱上
l
B'
O' B
O
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③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1.二面角的概念
(4) 二面角的平面角
A A
l
O B
注1: ①当二面角的两个面合成一个平面时,规定二面角的大小为180°; ②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此时称两半平面所在的两 个平面互相垂直.
A B C
ABC为直角三角形,ABC=90,则O为斜边AC的中点. 由PO 面PAC,PO 面ABC,可得面PAC 面ABC.
变式1 在三棱锥P-ABC中,PA PB PC,ABC=90,求证 : 面PAC 面ABC.
P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
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考点一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 (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解] (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 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 证明如下: 连接AC 交BD 于O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连接OP ,因为P 为AM 的中点, 所以MC ∥OP .又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 所以MC ∥平面PBD . [题组训练]1.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P A =1,AB =1,AC =2,∠BAC =60°.(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C ⊥BM ,若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求PMMC 的值.解:(1)由题设AB =1,AC =2,∠BAC =60°, 可得S △ABC =12·AB ·AC ·sin 60°=32.由P A ⊥平面ABC ,可知P 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又P A =1,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 A =36.(2)在线段PC 上存在点M ,使得AC ⊥BM ,证明如下:如图,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BN ⊥AC ,垂足为N .在平面P AC 内,过点N 作MN ∥P A 交PC 于点M ,连接BM .由P A ⊥平面ABC ,知P A ⊥AC , 所以MN ⊥AC .因为BN ∩MN =N ,所以AC ⊥平面MBN , 又BM ⊂平面MBN , 所以AC ⊥BM .在Rt △BAN 中,AN =AB ·cos ∠BAC =12,从而NC =AC -AN =32,由MN ∥P A ,得PM MC =AN NC =13.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BC =PD =2,E 为PC 的中点,CB =3CG .(1)求证:PC ⊥BC ;(2)AD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 A ∥平面MEG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PD ⊥B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C ⊥CD . 又PD ∩CD =D ,PD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所以BC ⊥平面PCD .因为PC ⊂平面PCD ,所以PC ⊥BC .(2)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EO ,GO ,延长GO 交AD 于点M ,连接EM ,则P A ∥平面MEG . 证明如下:因为E 为PC 的中点,O 是AC 的中点, 所以EO ∥P A .因为EO ⊂平面MEG ,P A ⊄平面MEG ,所以P A ∥平面MEG . 因为△OCG ≌△OAM ,所以AM =CG =23,所以AM 的长为23.考点二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典例] (2018·全国卷Ⅲ)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B =AC =3,∠ACM =90°.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 Q =23DA ,求三棱锥QABP 的体积.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 =90°,即BA ⊥AC . 又因为BA ⊥AD ,AC ∩AD =A , 所以AB ⊥平面ACD . 因为A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3 2. 又BP =D Q =23DA ,所以BP =2 2.如图,过点Q 作Q E ⊥AC ,垂足为E ,则Q E 平行且等于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 所以Q E ⊥平面ABC ,Q E =1.因此,三棱锥QABP 的体积为V QABP =13×S △ABP ×Q E =13×12×3×22sin 45°×1=1.[题组训练]1.(2019·湖北五校联考)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C =90°,AB ∥CD ,AD =CD =12AB =2,E 为AC 的中点,将△ACD 沿AC 折起,使折起后的平面ACD 与平面ABC 垂直,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D ABC .(1)求证:BC ⊥平面ACD ;(2)点F 在棱CD 上,且满足AD ∥平面BEF ,求几何体F BCE 的体积. 解:(1)证明:∵AC =AD 2+CD 2=22, ∠BAC =∠ACD =45°,AB =4,∴在△ABC 中,BC 2=AC 2+AB 2-2AC ×AB ×cos 45°=8, ∴AB 2=AC 2+BC 2=16,∴AC ⊥BC .∵平面ACD ⊥平面ABC ,平面ACD ∩平面ABC =AC , ∴BC ⊥平面ACD .(2)∵AD ∥平面BEF ,AD ⊂平面ACD ,平面ACD ∩平面BEF =EF ,∴AD ∥EF , ∵E 为AC 的中点,∴EF 为△ACD 的中位线,由(1)知,几何体F BCE 的体积V F BCE =V B CEF =13×S △CEF ×BC ,S △CEF =14S △ACD =14×12×2×2=12,∴V F BCE =13×12×22=23.2.(2018·合肥二检)如图1,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AB ∥CE ,且AE =2,∠AEC =60°,CD =ED =7,cos ∠EDC =57.将△CDE 沿CE 折起,使点D 到P 的位置,且AP =3,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P ABCE .(1)求证:AP ⊥平面ABCE ;(2)记平面P AB 与平面PCE 相交于直线l ,求证:AB ∥l . 证明:(1)在△CDE 中,∵CD =ED =7,cos ∠EDC =57,由余弦定理得CE = 72+72-2×7×7×57=2.连接AC ,∵AE =2,∠AEC =60°, ∴AC =2. 又AP =3,∴在△P AE 中,AP 2+AE 2=PE 2, 即AP ⊥AE . 同理,AP ⊥AC .∵AC ∩AE =A ,AC ⊂平面ABCE ,AE ⊂平面ABCE , ∴AP ⊥平面ABCE .(2)∵AB ∥CE ,且CE ⊂平面PCE ,AB ⊄平面PCE , ∴AB ∥平面PCE .又平面P AB ∩平面PCE =l ,∴AB ∥l .[课时跟踪检测]1.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记此圆为W ),且P A ⊥平面ABCD .(1)当BD 是圆W 的直径时,P A =BD =2,AD =CD =3,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2)在(1)的条件下,判断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 Q ∥平面PCD ?若存在,求出A 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因为BD 是圆W 的直径,所以BA ⊥AD , 因为BD =2,AD =3,所以AB =1. 同理BC =1,所以S 四边形ABCD =AB ·AD = 3. 因为P A ⊥平面ABCD ,P A =2,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S 四边形ABCD ·P A =233.(2)存在,A Q =23.理由如下.延长AB ,DC 交于点E ,连接PE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CD 的交线是PE . 假设在棱P A 上存在一点Q ,使得B Q ∥平面PCD , 则B Q ∥PE ,所以A Q P A =ABAE.经计算可得BE =2,所以AE =AB +BE =3,所以A Q =23.故存在这样的点Q ,使B Q ∥平面PCD ,且A Q =23.2.如图,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梯形,AB ∥CD ,AB ⊥AD ,AA 1=4,DC =2AB ,AB =AD =3,点M 在棱A 1B 1上,且A 1M =13A 1B 1.已知点E 是直线CD 上的一点,AM ∥平面BC 1E .(1)试确定点E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M BC 1E 的体积.解:(1)点E 在线段CD 上且EC =1,理由如下:在棱C 1D 1上取点N ,使得D 1N =A 1M =1,连接MN ,DN , 因为D 1N ∥A 1M ,所以四边形D 1NMA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平行且等于A 1D 1平行且等于AD .所以四边形AMN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 ∥DN . 因为CE =1,所以易知DN ∥EC 1,所以AM ∥EC 1, 又AM ⊄平面BC 1E ,EC 1⊂平面BC 1E ,所以AM ∥平面BC 1E . 故点E 在线段CD 上且EC =1. (2)由(1)知,AM ∥平面BC 1E ,所以V M BC 1E =V A BC 1E =V C 1ABE =13×⎝⎛⎭⎫12×3×3×4=6. 3.(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4,AD =2,E 是CD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D 1ABCE ,其中平面D 1AE ⊥平面ABCE .(1)证明:BE ⊥平面D 1AE ;(2)设F 为CD 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F ∥平面D 1AE ,若存在,求出AM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D =DE =EC =BC =2, ∴∠AEB =90°,即BE ⊥AE ,又平面D 1AE ⊥平面ABCE ,平面D 1AE ∩平面ABCE =AE , ∴BE ⊥平面D 1AE . (2)当AM AB =14时,MF ∥平面D 1AE ,理由如下: 取D 1E 的中点L ,连接FL ,AL , ∴FL ∥EC ,又EC ∥AB , ∴FL ∥AB ,且FL =14AB ,∴M ,F ,L ,A 四点共面, 又MF ∥平面AD 1E ,∴MF ∥AL . ∴四边形AMFL 为平行四边形, ∴AM =FL =14AB ,AM AB =14.4.如图1所示,在Rt △ABC 中,∠ABC =90°,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点E (不同于点D ),延长AE 交BC 于点F ,将△ABD 沿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1BCD ,如图2所示.(1)若M是FC的中点,求证:直线DM∥平面A1EF.(2)求证:BD⊥A1F.(3)若平面A1BD⊥平面BCD,试判断直线A1B与直线CD能否垂直?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D,M分别为AC,FC的中点,∴DM∥EF,又∵EF⊂平面A1EF,DM⊄平面A1EF,∴DM∥平面A1EF.(2)证明:∵EF⊥BD,A1E⊥BD,A1E∩EF=E,A1E⊂平面A1EF,EF⊂平面A1EF,∴BD⊥平面A1EF,又A1F⊂平面A1EF,∴BD⊥A1F.(3)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理由如下:∵平面BCD⊥平面A1BD,平面BCD∩平面A1BD=BD,EF⊥BD,EF⊂平面BCD,∴EF⊥平面A1BD,又∵A1B⊂平面A1BD,∴A1B⊥EF,又∵DM∥EF,∴A1B⊥DM.假设A1B⊥CD,∵DM∩CD=D,∴A1B⊥平面BCD,∴A1B⊥BD,与∠A1BD为锐角矛盾,∴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5.(2019·河南名校联考)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AD=DC=CB=a,∠ABC=60°,四边形ACFE是矩形,且平面ACFE⊥平面ABCD,点M在线段EF上.(1)求证:BC⊥平面ACFE;(2)当EM为何值时,AM∥平面BDF?证明你的结论.解:(1)证明:在梯形ABCD中,因为AB∥CD,AD=DC=CB=a,∠ABC=60°,所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且∠DCA=∠DAC=30°,∠DCB=120°,所以∠ACB=∠DCB-∠DCA=90°,所以AC⊥BC.又平面ACFE⊥平面ABCD,平面ACFE∩平面ABCD=AC,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ACFE.(2)当EM =33a 时,AM ∥平面BDF ,理由如下: 如图,在梯形ABCD 中,设AC ∩BD =N ,连接FN .由(1)知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且∠ABC =60°,所以AB =2DC ,则CN ∶NA =1∶2.易知EF =AC =3a ,所以AN =233a .因为EM =33a , 所以MF =23EF =233a ,所以MF 平行且等于AN , 所以四边形ANF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M ∥NF ,又NF ⊂平面BDF ,AM ⊄平面BDF , 所以AM ∥平面BDF .6.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EDFC 中,四边形ACFD 是等腰梯形,AD ∥FC ,∠DAC =60°,BC ⊥平面ACFD ,CA =CB =CF =1,AD =2CF ,点G 为AC 的中点.(1)在AD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GH ∥平面BCD ?若存在,指出点H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 ECD 的体积.解:(1)存在点H 使GH ∥平面BCD ,此时H 为AD 的中点.证明如下. 取点H 为AD 的中点,连接GH , 因为点G 为AC 的中点,所以在△ACD 中,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GH ∥CD , 又GH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所以GH ∥平面BCD .(2)因为AD ∥CF ,AD ⊂平面ADEB ,CF ⊄平面ADEB , 所以CF ∥平面ADEB ,因为CF ⊂平面CFEB ,平面CFEB ∩平面ADEB =BE , 所以CF ∥BE ,又CF ⊂平面ACFD ,BE ⊄平面ACFD , 所以BE ∥平面ACFD , 所以V G ECD =V E GCD =V B GCD .因为四边形ACFD 是等腰梯形,∠DAC =60°,AD =2CF =2AC ,所以∠ACD =90°,又CA =CB =CF =1,所以CD =3,CG =12,又BC ⊥平面ACFD ,所以V B GCD =13×12CG ×CD ×BC =13×12×12×3×1=312.所以三棱锥G ECD 的体积为312.。
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8章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
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直二面角 ,就说这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画法:
(3)记作: α⊥β .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4.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平面.
(√ )
2 题型探究
PART TWO
一、二面角的求法
例1 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一点,且PA =AC,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解 由已知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 ∵AB是⊙O的直径,且点C在圆周上, ∴AC⊥BC. 又∵PA∩AC=A,PA,AC⊂平面PAC, ∴BC⊥平面PAC. 又PC⊂平面PAC,∴PC⊥BC. 又∵BC是二面角P-BC-A的棱, ∴∠PCA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 由PA=AC知△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CA=45°,即二面角P-BC-A的大小是45°.
图形语言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SI KAO BIAN XI PAN DUAN ZHENG WU
1.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两边所在直线所确定的平面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 ) 2.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α⊥β.( √ ) 3.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 × )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三棱锥S-ABC中,侧棱SA=SB=SC, ∠ABC=90°, 求证:平面ABC⊥平面ASC.
证明 作SH⊥AC交AC于点H,连接BH, ∵SA=SC,∴AH=HC. 在Rt△ABC中,H是AC的中点, ∴BH=12AC=AH,又SH=SH,SA=SB, ∴△SAH≌△SBH(SSS),∴SH⊥BH, 又AC∩BH=H,AC,BH⊂平面ABC, ∴SH⊥平面ABC, 又SH⊂平面ASC,∴平面ABC⊥平面ASC.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线面成角面面成角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线面成角面面成角【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线面成角、面面成角一、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垂直;该平面垂直于该平面;线对面成角,面对面成角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度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两平面垂直度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和作法,并会计算所求角的大小。
[典型示例][例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e、f分别是棱ab和bc的中点,ef与bd交于点g。
(1)求二面角的大小;(2)m为棱的值为多少时,能使解决方案:(1)在底部AC≓自动控制⊥ BD,EF//AC∴bg⊥ef,连结b1g又∵b1b⊥底面ac∴b1g⊥ef二面角的正切值为∴二面角的大小为(2)当时能使证明如下:∵还有——。
验证:Mn⊥ 镉锰⊥ 飞机PCD。
证明:连结ac、bd交于o,连结om、on、pm、mc那么不,爸爸和爸爸⊥ 飞机ABCD∴no⊥平面abcd∴no⊥cd,又mo⊥cd⊥ 光盘⊥ 飞机星期一⊥ 光盘⊥ 锰在中,∴pa=ad及∵ am=BM,宾夕法尼亚州⊥ am,BC⊥ BM⊥ PM=MC∵ n是中点∵ 锰⊥ PC中的PC又,ad=bc=,将其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
(1)证明ab⊥ 平面BCD;(2)证明平面acd⊥平面abd;(3)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1)证明:在二面角是一个直的二面角,平面abd,DB=平面BDC∴ab⊥平面bdc(2)事实证明∵ 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直流⊥ 屋宇署∵ ab⊥ 平面BDC,ab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dc∵ BD=平面BDC,DC平面BDC,DC⊥ 飞机abd又∵dc平面adc∴平面adc⊥平面abd(3)作为BQ⊥ 在Q中,它是从平面几何中获得的连结aq,由三垂线定理,aq⊥ce∴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里面∴即二面角的大小为(1)ae与cf所成的角;(2) CF和平面BCD之间的角度。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返回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面面垂直时的一般 方法是: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 直线图中存在,则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面面垂直;若 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辅助线来解决,而作 辅助线则应有理论根据并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添加. ③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通常是通过证明线线垂直→线 面垂直→面面垂直来实现的.因此,在关于垂直问题的 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 互转化.每一垂直的判定就是从某一垂直开始转向另 一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返回
④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
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⑤作定理用的正确命题.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
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⑥分析线面关系问题的证明思路应养成“看到结论想判定,
看到条件想性质”的习惯,并结合对图形、模型(自己动
手构造)的深入观察,寻求证题思路.
证明:作AE⊥SB于E, ∵平面SAB⊥平面SBC, ∴AE⊥平面SBC,AE⊥BC, ∵SA⊥平面ABC,∴SA⊥BC, ∴BC⊥平面SAB,∴AB⊥BC.
返回
本学案证明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利用定义.要证明一条直线a⊥平面α,转化为证明直线
a垂直于平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c.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学点二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用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 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分析】欲证线面垂直,可用线线垂直或用
m∥l m⊥γ
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看
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看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二面角(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为⊥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平面与平面垂直(第2课时)
【解析】 选项A,m,n可能为平行、垂直、异面直线,但是有些同学会 把面面垂直的性质误认为两垂直平面内的任意两条线都垂直;选项B,m,n可 能为平行、垂直、异面直线,但有些同学会误认为两平行平面内的任意两直线 都是平行的;选项C,m应与β中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时结论才成立,但是有些同 学会把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误认为两平面垂直;选项D正确.故选D.
思考题2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 PBC.求证:BC⊥AC.
【证明】 如图,在平面PAC内作AD⊥PC交PC于D.∵平面 PAC⊥平面PBC,AD⊂平面PAC,且AD⊥PC,平面PAC∩平面 PBC=PC,∴AD⊥平面PBC.
又∵BC⊂平面PBC,∴AD⊥BC. ∵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 ∵AD∩PA=A,AD,PA⊂平面PAC,∴BC⊥平面PAC. ∵AC⊂平面PAC,∴BC⊥AC.
②过点E作EH⊥BC于H,∵平面ABCD⊥平面EBC,平面ABCD∩平面EBC
=BC,∴EH⊥平面ABCD,过H作HG⊥AD于G,连接EG.
∵AD⊂平面ABCD,∴EH⊥AD,又EH∩HG=H,
∴AD⊥平面EHG,又EG⊂平面EHG,∴AD⊥EG,
∴∠EGH即为二面角E-AD-B的平面角.
在Rt△EHB中,EH=EB×sin
13 26 .
③如图,连接CM.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M为边AB的中点,故
CM⊥AB,CM= 3 .又因为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平面ABD=AB,而
CM⊂平面ABC,故CM⊥平面ABD.所以∠CDM为直线CD与平面ABD所成的角.
在Rt△CAD中,CD= AC2+AD2=4.
在Rt△CMD中,sin∠CDM=CCMD= 43.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6,则
π
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 3 .
(设O为底面ABCD的中心,E为BC边
的中点,则∠PEO即为侧面与底面所成
二面角的平面角,
∵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 6,
∴底面边长为2 3.
又∵V=
1
3 Sh=12.
∴OE= 3,高OP=3,
∴tan∠PEO= ∴∠PEO= π
A1D1,A1G
A1GFD1,
∴AE⊥平面A1GF.
又∵AE
ADE,
∴平面ADE⊥平面A1FG.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
OP OE
=3.
3
即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π
)
3
返回
怎样理解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应抓住“两条”和“相 交”这两个关键词语.要判断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 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 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 线有公共点,是无关紧要的.
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证明时一定要明确指出,
弄清定理的条件是掌握好定理的关键.
(3)转化思想在本学案中的应用: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在转化时要弄清相互转化的条件,根据具体问题灵活
选取恰当的证明方法.
返回
4.证面面垂直的方法:
(1)证明两平面构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2)证明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将
直的判定定,理用符ຫໍສະໝຸດ 表示为:a αb α
a∩b=O l⊥a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件(2)-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 垂直于交线 的直线与另一个
平面垂直
l
⇒a⊥β
a
a⊥l
探究 (1)如果α⊥β,则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β内的无数条直线吗?
(2)如果α⊥β,过β内的任意一点作α与β交线的垂线,则这条直线必垂直
于α吗?
答案 (1)正确.若设α∩β=l,a⊂α,b⊂β,b⊥l,则a⊥b,故β内与b平行的
C.若n⊥α,则m⊥β
D.若m⊥β,则α⊥β
答案 D
4.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 BC1⊥AC,则C1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
答案 AB
上.
题型分析
题型一
举一反三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 1 在三棱锥 P ABC 中, PA 平面 ABC,平面 PAB 平面 PBC.
无数条直线均垂直于α内的任意直线.
(2)错误.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须在平面β内才与平面α垂直,否则不垂直.
小试牛刀
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则下列结论
中错误的是(
)
A.AP⊥AC
B.AP⊥AB
C.AP⊥平面ABC
D.AP与BC所成的角为45°
答案 D
求证: ⊥ 平面.
解析 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 AB 内作 AD PB 于点 D.
∵平面 PAB 平面 PBC,且平面 PAB 平面 PBC PB ,
∴ AD 平面 PBC.
又 BC 平面 PBC,∴ AD BC .
∵ PA 平面 ABC, BC 平面 ABC,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8章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
8.6.3平面与平面垂直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二面角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求简单的二面角的大小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理解两平面垂直的定义,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理解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能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的垂直问题直观想象、逻辑推理问题导学预习教材P155-P161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二面角的定义是什么?2.如何表示二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是什么?4.二面角的范围是什么?5.面面垂直是怎样定义的?6.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什么?7.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1.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2)图形和记法图形:记作:二面角α-AB -β或二面角α-l -β或二面角P -AB -Q 或二面角P -l -Q . 2.二面角的平面角(1)定义: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图形、符号及范围 图形:符号:⎭⎪⎬⎪⎫α∩β=l ,O ∈l OA ⊂α,OB ⊂βOA ⊥l ,OB ⊥l ⇒∠AOB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范围:0°≤∠AOB ≤180°.(3)规定: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名师点拨 (1)二面角的大小与垂足O 在l 上的位置无关.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无数个,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2)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要素:“棱上”“面内”“垂直”.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必须在棱上,角的两边必须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角的两边必须都与棱垂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的唯一性和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α⊥β.(2)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l ⊥βl ⊂α⇒α⊥β 定理的关键词是“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所以应用的关键是在平面内寻找另一个平面的垂线.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α⊥βα∩β=la⊂αa⊥l⇒a⊥β图形语言作用①面面垂直⇒线面垂直②作面的垂线■名师点拨对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理解(1)定理的实质是由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故可用来证明线面垂直.(2)已知面面垂直时,可以利用此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再转化为线线垂直.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其顶点在二面角棱上的位置有关.()(2)二面角可以看成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的.()(3)如果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答案:(1)×(2)√(3)×(4)×(5)×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选一点O,若∠AO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必须具有的条件是()A.AO⊥BO,AO⊂α,BO⊂βB.AO⊥l,BO⊥lC.AB⊥l,AO⊂α,BO⊂βD.AO⊥l,BO⊥l,且AO⊂α,BO⊂β答案:D已知直线l⊥平面α,则经过l且和α垂直的平面()A.有1个B.有2个C.有无数个D.不存在答案:C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A.α∥γB.α⊥γC.α与γ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都有可能解析:选D.由题意知,α与γ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如图,α与δ平行,α与γ相交.如图,P是二面角α-l-β内的一点,P A⊥α,PB⊥β,垂足分别为A,B.若∠APB=80°,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W.答案:100°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大小的计算(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A1BD与底面ABCD所成锐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为()A.32 B.22C.2D. 3(2)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则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为()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不确定【解析】(1)如图所示,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A1O,O为BD的中点,因为A1D=A1B,所以在△A1BD中,A1O⊥BD.又因为在正方形ABCD中,AC⊥BD,所以∠A1OA为二面角A1BDA的平面角.设AA1=1,则AO=22.所以tan∠A1OA=122= 2.(2)反例: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D,C1D1的中点,二面角D-AA1E与二面角B 1ABC的两个半平面就是分别对应垂直的,但是这两个二面角既不相等,也不互补.【答案】(1)C(2)D(1)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简称为“一作二证三求”.(2)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方法一:(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所示,∠AOB为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方法二:(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与垂足,利用线面垂直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所示,∠AFE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方法三:(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所示,∠AOB 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提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通常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点作平面角的顶点.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 A =6,那么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 W.解析:如图,取BC 的中点O ,连接OA ,OP ,则∠PO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OP =OA =3,P A =6,所以△POA 为直角三角形,∠POA =90°.答案:90°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角度一 利用定义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BD =2a ,AB =AD =CB =CD =AC =a .求证:平面ABD ⊥平面BCD .【证明】 因为△ABD 与△BCD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所以取BD 的中点E ,连接AE ,CE ,则AE ⊥BD ,BD ⊥CE . 在△ABD 中,AB =a , BE =12BD =22a ,所以AE = AB 2-BE 2=22a . 同理CE =22a ,在△AEC 中, AE =CE =22a ,AC =a . 由于AC 2=AE 2+CE 2,所以AE ⊥CE ,∠AEC 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又因为∠AEC =90°, 所以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所以平面ABD ⊥平面BCD .角度二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若P 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证:平面P AC ⊥平面PBD .【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 BD ⊂平面ABCD , 所以BD ⊥P A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所以BD ⊥AC . 又P A ∩AC =A , 所以BD ⊥平面P AC . 又因为BD ⊂平面PBD , 所以平面P AC ⊥平面PBD .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两种常用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其判定的方法是: ①找出两相交平面的平面角; ②证明这个平面角是直角;③根据定义,这两个相交平面互相垂直.(2)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面面垂直,只要证线面垂直.即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这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步骤是: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证明: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得CD⊥AD,又PD⊥平面ABCD,所以PD⊥CD,PD⊥AD,故CD⊥平面AQPD,从而CD⊥PQ.如图所示,取PD的中点E,连接QE.因为PD∥QA,QA=12PD,则DE∥AQ,且DE=AQ,从而四边形AQED是平行四边形,则QE∥AD,所以QE⊥PD,所以DQ=QP.设QA=1,则AB=1,PD=2.在△DQP中,有DQ=QP=2,PD=2.所以DQ2+QP2=PD2,故∠PQD=90°,即DQ⊥PQ.又CD∩DQ=D,所以PQ⊥平面DCQ.又PQ⊂平面PQC,所以平面PQC⊥平面DCQ.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 A⊥平面ABC,平面P AC⊥平面PBC,求证:BC⊥AC.【证明】如图,在平面P AC内作AD⊥PC于点D,因为平面P AC⊥平面PBC,平面P AC∩平面PBC=PC,AD⊂平面P AC,且AD⊥PC,所以AD⊥平面PBC,又BC⊂平面PBC,所以AD⊥BC.因为P 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 A⊥BC,因为AD∩P A=A,所以BC⊥平面P AC,又AC⊂平面P AC,所以BC⊥AC.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注意的问题若所给题目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一般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将其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注意三点:①两个平面垂直是前提条件;②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③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如图,△ABC是正三角形,若AE⊥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BD=CD,求证:AE∥平面BCD.证明:如图,取BC的中点M,连接DM,AM,因为BD=CD,所以DM⊥BC.又因为平面BCD⊥平面ABC,DM⊂平面BCD,两平面交线为BC,所以DM⊥平面ABC,又AE⊥平面ABC,所以AE∥DM.又因为AE⊄平面BCD,DM⊂平面BCD,所以AE∥平面BCD.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如图,△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CE =CA=2BD,M是EA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证明】(1)如图,取EC的中点F,连接DF.因为EC⊥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EC⊥BC.同理可得BD⊥AB,易知DF∥BC,所以DF⊥EC.在Rt△EFD和Rt△DBA中,因为EF=12EC,EC=2BD,所以EF=BD.又FD=BC=AB,所以Rt△EFD≌Rt△DBA,故DE=DA.(2)取CA的中点N,连接MN,BN,则MN∥EC,且MN=12EC.因为EC∥BD,BD=12EC,所以MN綊BD,所以N点在平面BDM内.因为EC⊥平面ABC,所以EC⊥BN.又CA⊥BN,EC∩CA=C,所以BN⊥平面ECA.因为BN在平面MNBD内,所以平面MNBD⊥平面ECA,即平面BDM⊥平面ECA.(3)由(2)易知DM∥BN,BN⊥平面ECA,所以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所以平面DEA⊥平面ECA.垂直关系的转化在关于垂直问题的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一垂直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如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证明:(1)因为平面P AD⊥底面ABCD,且P 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 A⊥底面ABCD.(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DE,且AB=DE.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又因为BE⊄平面P AD,AD⊂平面P AD,所以BE∥平面P AD.(3)因为AB⊥AD,而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D,AD⊥CD.由(1)知P A⊥底面ABCD,所以P A⊥CD.又P A∩AD=A,所以CD⊥平面P AD.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所以PD∥EF.所以CD⊥EF.又因为CD⊥BE,EF∩BE=E,所以CD⊥平面BEF.因为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A.4B.3C.2D.1解析:选B.①②④正确.①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或平行或异面;④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在下列关于直线m,l和平面α,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l⊂β,且α⊥β,则l⊥αB.若l⊥β,且α∥β,则l⊥αC.若l⊥β,且α⊥β,则l∥αD.若α∩β=m,且l∥m,则l∥α解析:选B.A项中l与α可以平行或斜交,A项错.B项中,l⊥β且α∥β,所以l⊥α正确.C项中,l可在α内,C项错.D项中,l可在α内,D项错.3.在三棱锥P-ABC中,P A=PB=AC=BC=2,PC=1,AB=23,则二面角P-AB-C的大小为W.解析:取AB的中点M,连接PM,MC,则PM⊥AB,CM⊥AB,所以∠PMC就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在△P AB中,PM=22-(3)2=1,同理MC=PC=1,则△PM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MC=60°.答案:60°4.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l,则下列说法:①若α⊥β,α∩β=m,l⊥m,则l⊥β;②若α∩β=m,l⊂α,l⊥m,则l⊥β;③若α⊥β,l⊂α,则l⊥β;④若α⊥β,α∩β=m,l⊂α,l⊥m,则l⊥β.其中正确的说法序号为W.解析:对于说法①缺少了条件:l⊂α;说法②缺少了条件:α⊥β;说法③缺少了条件:α∩β=m,l⊥m;说法④具备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所有条件.答案:④5.如图,四边形ABCD,BD=23,AB=2,AD=4,将△CBD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DB⊥平面ABD.求证:AB⊥DE.证明:在△ABD中,因为AB=2,AD=4,BD=23,所以AB2+BD2=AD2,所以AB⊥BD.又因为平面EBD⊥平面ABD,平面EBD∩平面ABD=BD,AB⊂平面ABD,所以AB⊥平面EBD.因为DE⊂平面EBD,所以AB⊥DE.[A基础达标]1.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平面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A.0个B.1个C.无数个D.1个或无数个解析:选D.当两点连线与平面α垂直时,可作无数个垂面,否则,只有1个.2.从空间一点P向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α,β分别作垂线PE,PF,E,F为垂足,若∠EPF=60°,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的大小是()A.60°B.120°C.60°或120°D.不确定解析:选C.若点P在二面角内,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120°;若点P在二面角外,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60°.3.已知直线a,b与平面α,β,γ,下列能使α⊥β成立的条件是()A.α⊥γ,β⊥γB.α∩β=a,b⊥a,b⊂βC.a∥β,a∥αD.a∥α,a⊥β解析:选D.由a∥α,知α内必有直线l与a平行.而a⊥β,所以l⊥β,所以α⊥β.4.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平面AA1C1C⊥平面ABCD,且AB=BC,AD=CD,则BD与CC1()A.平行B.共面C.垂直D.不垂直解析:选C.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因为AB=BC,AD=CD.所以BD⊥AC.因为平面AA1C1C⊥平面ABCD,平面AA1C1C∩平面ABCD=AC,BD⊂平面ABCD,所以BD⊥平面AA1C1C.又CC1⊂平面AA1C1C,5.如图,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P是线段AB的中点,G是直线BD上的动点,则()A.存在点G,使PG⊥EF成立B.存在点G,使FG⊥EP成立C.不存在点G,使平面EFG⊥平面ACD成立D.不存在点G,使平面EFG⊥平面ABD成立解析:选C.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P是线段AB的中点,G是直线BD上的动点,在A中,不存在点G,使PG⊥EF成立,故A错误;在B中,不存在点G,使FG⊥EP成立,故B错误;在C中,不存在点G,使平面EFG⊥平面ACD成立,故C正确;在D中,存在点G,使平面EFG⊥平面ABD成立,故D错误.故选C.6.已知P 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如图),则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对.解析:因为DA⊥AB,DA⊥P A,所以DA⊥平面P AB,同理BC⊥平面P AB,又AB⊥平面P AD,所以DC⊥平面P AD,所以平面P AD⊥平面AC,平面P AB⊥平面AC,平面PBC⊥平面P AB,平面P AB⊥平面P AD,平面PDC⊥平面P AD,共5对.答案:57.如图,在三棱锥P-ABC内,侧面P AC⊥底面ABC,且∠P AC=90°,P A=1,AB=2,则PB=W.解析:因为侧面P AC⊥底面ABC,交线为AC,∠P AC=90°(即P A⊥AC),P A⊂平面P AC,所以P A⊥AB,所以PB=P A2+AB2=1+4= 5.答案: 58.如图,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CD的长为W.解析:如图,连接BC,因为二面角α-l-β为直二面角,AC⊂α,且AC⊥l,所以AC⊥β.又BC⊂β,所以AC⊥BC,所以BC2=AB2-AC2=3,又BD⊥CD,所以CD=BC2-BD2= 2.答案: 29.如图,过S点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SB、SC,且∠ASB =∠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SC.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SD、AD(图略),由SA=SB=SC,∠ASB =∠ASC=60°,得AB=AC=SA.所以AD⊥BC,SD⊥BC,所以∠ADS是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又∠BSC=90°,令SA=1,则SD=22,AD=22,所以SD2+AD2=SA2.所以∠ADS=90°,所以平面ABC⊥平面BSC.10.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DG ,设CD ∩GF =M ,连接MH . 在三棱台DEF -ABC 中,AB =2DE ,所以AC =2DF . 因为G 是AC 的中点, 所以DF ∥GC ,且DF =GC ,所以四边形CFD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M =MC .因为BH =HC ,所以MH ∥BD . 又BD ⊄平面FGH ,MH ⊂平面FGH , 所以BD ∥平面FGH .(2)因为G ,H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所以GH ∥AB . 因为AB ⊥BC ,所以GH ⊥BC . 又H 为BC 的中点, 所以EF ∥HC ,EF =HC ,所以四边形EFCH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 ∥HE . 因为CF ⊥BC ,所以HE ⊥BC .又HE ,GH ⊂平面EGH ,HE ∩GH =H , 所以BC ⊥平面EGH .又BC ⊂平面BCD , 所以平面BCD ⊥平面EGH .[B 能力提升]11.将锐角A 为60°,边长为a 的菱形沿BD 折成60°的二面角,则折叠后A 与C 之间的距离为( )A.aB.12aC.32a D.3a解析:选C.设折叠后点A 到A 1的位置,取BD 的中点E ,连接A 1E ,CE .则BD ⊥CE ,BD ⊥A 1E .于是∠A 1EC 为二面角A 1BD -C 的平面角. 故∠A 1EC =60°.因为A1E=CE,所以△A1E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1E=CE=A1C=32a.12.如图,在四面体P ABC中,AB=AC,PB=PC,D,E,F分别是棱AB,BC,CA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BC∥平面PDFB.DF⊥平面P AEC.平面PDF⊥平面P AED.平面PDF⊥平面ABC解析:选D.因为D,F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DF为△ABC的中位线,则BC∥DF,依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BC∥平面PDF,A成立.又E为BC的中点,且PB=PC,AB=AC,则BC⊥PE,BC⊥AE,依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BC⊥平面P AE.因为BC∥DF,所以DF⊥平面P AE,B成立.又DF⊂平面PDF,则平面PDF⊥平面P AE,C成立.要使平面PDF⊥平面ABC,已知AE⊥DF,则必须有AE⊥PD或AE⊥PF,由条件知此垂直关系不一定成立,故选D.13.如图所示,平面四边形ABCD,AB=AD=CD=1,BD=2,BD⊥CD,将其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平面ACD⊥平面ABD;②AB⊥CD;③平面ABC⊥平面ACD.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D.因为BD⊥CD,平面ABD⊥平面BCD,所以CD⊥平面ABD,因为CD⊂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ABD,故①正确;因为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所以AB⊥AD,又CD⊥平面ABD,所以AB⊥CD,又AD∩CD=D,所以AB⊥平面ACD,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CD,故②③正确.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BAD=90°,AD∥BC,AB=BC=1,AD=2,P A⊥底面ABCD,PD与底面成45°角,点E 是PD的中点.(1)求证:BE⊥PD;(2)求二面角P-CD-A的余弦值.解:(1)证明:连接AE.因为P A⊥底面ABCD,所以∠PDA是PD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所以∠PDA=45°.所以P A=DA.又因为点E是PD的中点,所以AE⊥PD.因为P A⊥底面ABCD,AB⊂底面ABCD,所以P A⊥AB.因为∠BAD=90°,所以BA⊥DA.又因为P A∩AD=A,所以BA⊥平面PDA.又因为PD⊂平面PDA,所以BA⊥PD.又因为BA∩AE=A,所以PD⊥平面ABE.因为BE⊂平面ABE,所以BE⊥PD.(2)连接AC.在直角梯形ABCD中,因为AB=BC=1,AD=2,所以AC=CD= 2.因为AC2+CD2=AD2,所以AC⊥CD,又因为P A⊥底面ABCD,CD⊂底面ABCD,所以P A⊥CD.因为AC ∩P A =A ,所以CD ⊥平面P AC . 又因为PC ⊂平面P AC ,所以PC ⊥CD , 所以∠PCA 为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 在Rt △PCA 中,PC =P A 2+AC 2=22+(2)2= 6.所以cos ∠PCA =AC PC =26=33.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C 拓展探究]15.已知三棱锥A -BCD 中,∠BCD =90°,BC =CD =1,AB ⊥平面BCD ,∠ADB =60°,E ,F 分别是AC ,AD 上的动点,且AE AC =AFAD =λ(0<λ<1).(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 ? 解:(1)证明:因为∠BCD =90°,所以BC ⊥CD . 因为AB ⊥平面BCD ,所以AB ⊥CD . 又因为AB ∩BC =B ,所以CD ⊥平面ABC . 因为AE AC =AFAD ,所以EF ∥CD ,所以EF ⊥平面ABC . 又因为EF ⊂平面BEF , 所以平面BEF ⊥平面ABC .故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2)由(1)得EF ⊥平面ABC ,BE ⊂平面ABC , 所以EF ⊥BE .要使平面BEF ⊥平面ACD ,只需BE ⊥AC . 因为∠BCD =90°,BC =CD =1,所以BD = 2. 又因为AB ⊥平面BCD ,∠ADB =60°, 所以AB =6,AC =7,所以BE =AB ·BC AC =427, 所以AE =677, 所以λ=AE AC =67. 故当λ=67时,平面BEF ⊥平面ACD .。
专题11 立体几何 11.3平行与垂直证明 题型归纳讲义-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所以 EF∥BC.
又因为 EF⊄平面 PBC,BC⊂平面 PBC,
△PAD 是正三角形,平面 PAD⊥平面 PBD.
(Ⅰ)求证:PA⊥BD;
(Ⅱ)设二面角 P﹣BD﹣A 的大小为α,直线 PA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大小为β,求 cos
(α+β)的值.
【解答】(Ⅰ)证明:∵∠BAD=45°,AD=1,�� = 2,
∴由余弦定理,得:
BD=
1 + 2 − 2 × 1 × 2 × ���45° =1,…(2 分)
性质定理
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l∥α,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
l⊂β,α∩β
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
=b,∴l∥b
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判定定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a∥β,b
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β,a∩b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
=P,a⊂α,
⊥AC,
所以 PA⊥面 ABC,
因为 BC⊂平面 ABC,
所以 PA⊥BC.
又因为 AB⊥BC,且 PA∩AB=A,
所以 BC⊥面 PAB.
….(9 分)
(Ⅲ)解:当点 F 是线段 AB 中点时,过点 D,E,F 的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 PBC
平行.
取 AB 中点 F,连 EF,连 DF.
由(Ⅰ)可知 DE∥平面 PBC.
��
理由.
【解答】(Ⅰ)证明:取 AB 中点 O,连接 EO,DO.
因为 EA=EB,所以 EO⊥AB. …(2 分)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
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
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证明:如图,找O作OA、OB分别垂直于,
因为则.
6.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锐角取加,为钝取减,综上,都取加则必有)
7. ⑴最小角定理:(为最小角,如图)
⑵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为最小角)
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
a
l
b
O
一、复习回顾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b α
符号语言:
a⊥α
b⊥α
a//b
(2)两直线平行,其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个平面平行.
α l
β
2、面面垂直的定义
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 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4.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 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已知平面α, β,γ, β ^ γ, α ^ γ, 且β α = l, 求证:l ^ γ
证法1:设a I n, b I m,
a // a. 即直线a与平面a平行.
例10 如右图,已知PA⊥平面ABC,平面PAB⊥
平面PBC. 求证:BC⊥平面PAB .
P
分析: 要证明BC⊥平面PAB,
需要证明BC垂直于平面PAB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A
C
由已知条件易得BC⊥PA .
再利用平面PAB⊥平面PBC, 过点A作PB垂线AE,
B
由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可得BC⊥AE.
这进一步揭示了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可以相互转化.
三、归纳小结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ab
l
b
2、面面垂直的性质推论:
a
a
aP
b
a
b
a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知识点: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
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
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证明:如图,找O作OA、OB分别垂直于,
因为则.
6. 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锐角取加,为钝取减,综上,都取加则必有)
7. ⑴最小角定理:(为最小角,如图)
⑵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为最小角)
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