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唐诗三百首_研究
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和风格特点
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和风格特点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自唐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集中了唐代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唐代诗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从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和风格特点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诗三百首的文学意义1. 代表唐代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唐代的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史称“唐诗盛世”。
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风貌和特色,更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最高典范。
2. 反映了唐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在反映唐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其中有一些作品以历史事件为素材,描绘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到了他对唐玄宗的称赞与催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期望。
3. 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味唐诗三百首中的每一首诗歌都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思想内涵。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二、唐诗三百首的风格特点1. 价值观积极向上、情感真挚唐诗三百首的诗歌普遍积极向上,尊重人民、弘扬人道主义,对生命和自然有深刻的感悟。
不少诗歌描写了爱情、家庭、友情等情感,情感真挚深刻,对人类情感生活有启示意义。
也有许多描写爱国、弘扬人类正能量的诗歌,如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鼓舞人心。
2. 成就了唐代诗歌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一,其中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唐代诗歌不仅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有很高的成就,形式上还有词典、乐府、律诗、七律等多种形式,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语言自然自由、描写生动逼真唐诗三百首的诗歌语言自然自由,符合汉语言的规律,音韵优美、字句精练。
在描写自然、人物、事物时,能够将生动的画面表现得逼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唐诗三百首主题研究
唐诗三百首主题研究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诗三百首涵盖了唐代众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不仅题材广泛,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对唐诗三百首的主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千年经典之作。
唐诗三百首的主题多种多样,包括自然景色、感情抒发、宴会诗歌、仕途生活、历史事件等等。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探讨。
首先,自然景色是唐诗三百首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古代诗人以诗歌来描绘自然,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述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秋天山水的赞美。
这些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颂扬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其次,唐诗三百首中的许多诗歌以感情抒发为主题。
古代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类诗歌富有情感和感染力,使人们更易于产生共鸣。
其次,宴会诗歌也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一大主题。
古代诗人常常以宴会为背景,吟咏盛宴之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了宴会上欢乐的气氛和场景,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宴会为情节,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类诗歌通常充满生动的描写和欢快的节奏,给人们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此外,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不少描写仕途生活的诗歌。
这些诗歌通常通过对政治和仕途的批判来抒发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高耸的楼阁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希望。
这类诗歌通过对仕途的描写和思考,揭示了权力斗争背后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最后,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一些描写历史事件的诗歌。
这些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讲述了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故事,杜牧的《秋夕》反映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副文本研究
《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副文本研究《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是当世最负盛名的英译诗集,也是中国唐代文学最重要的英译副本。
在以英语表达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实践中,许渊冲的英译本被誉为宝贵的财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本文将着眼于《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的语言特点,从语义、句法、语篇研究等方面分析其独特的英译美学,并探讨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着眼于《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语言特点;二是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一、语言特点1.义特点许渊冲的英译本也被称为“译诗”,由于它的高度对准,使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唐诗的原有意义。
他认为译诗应该把汉语的唐诗表现出来,而不是增添或减少它的意义。
译诗的目的是让英译本和汉语原文保持接近的语义表达,这是他的翻译原则。
因此,其英译本中的语义表达能够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汉语唐诗的深层含义。
2.句法特点许渊冲在译诗中考虑到了汉诗在句法上的特点。
例如,在汉诗中,句子常常会以“定语+主语+动词+宾语+表语”的方式出现,而英语句法则可能是“主语+动词+宾语+定语”的形式出现。
因此,许渊冲在他的英译本中会遵循汉诗的句法,同时也会在英语句法中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以此达到其英译本与汉诗句子之间最大限度的匹配和衔接。
3.语篇特点许渊冲的英译本不仅仅限于单句和单词的翻译,更注重于整体上的翻译,其译诗要求译者以多种表达方式把汉语诗句表达出来,以符合古典诗歌的特点,让英语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涵,这是许渊冲的英译本的一大特点。
二、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许渊冲的英译本不仅受到中国读者的认可,也被国际读者赞扬。
他的英译本,尤其是《唐诗三百首》,为英语读者更加了解唐诗,传播了唐诗精神,使英语读者和世界其他文化能够相互了解,提高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水平。
许渊冲以其出色的英译本,为国际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
许渊冲的英译本给我们以及世界其他文化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开启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之旅。
唐诗三百首研究_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唐诗三百首研究_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杜牧诗句“落花犹似坠楼人”说的是哪位美人?参考答案:绿珠2.李商隐诗句“锦帆应是到天涯”讽刺的是哪位皇帝?参考答案:隋炀帝3.李商隐《锦瑟》一共化用了3个典故参考答案:错误4.杜牧曾经在杭州生活了长达十年之久参考答案:错误5.李商隐的诗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逐臣”说的是贾谊参考答案:正确6.“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这是王维的诗句,诗中的“山”指的是()参考答案:终南山7. 1.下列哪篇诗歌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参考答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李白在自己的诗中经常把自己比作什么?参考答案:大鹏9.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说的是歌女参考答案:正确10.《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哪里写的?参考答案:江州11.下列哪部作品是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而创作的参考答案:《长生殿》12.成语闭月羞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美貌,其中,羞花用来形容的是哪位美女参考答案:杨贵妃13.梨园是唐代的皇帝唐太宗所建参考答案:错误14.小蛮腰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笔下参考答案:错误15.杨贵妃是经过正常选妃的程序成为贵妃的参考答案:错误16.一般认为,《长恨歌》中蕴含有作者白居易的个人感慨参考答案:正确1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参考答案:寒食18.我们今天常用“难于上青天”来形容做事艰难,这句诗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出现了几次?()参考答案:3次19.现代诗人徐志摩曾根据李白捉月的传说创作了长诗《李白之死》参考答案:错误20.主人下马客在船用的是互文的修辞参考答案:正确21.王维是个罕见的艺术全才。
参考答案:正确22.《唐诗三百首》之前影响最大的诗歌选本是《千家诗》参考答案:正确23.《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明代的蘅塘退士。
参考答案:错误24.“射杀山中白额虎”,这是王维的诗句,请问这句诗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参考答案:李广25.创作《凝碧池》诗改变命运的唐代诗人是谁?()参考答案:王维26.“终岁不闻丝竹声”这的“丝竹”指的是音乐参考答案:正确27.“金屋妆成娇侍夜”和汉高祖有关参考答案:错误28.元代剧作家马致远写有戏剧《青衫泪》,这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参考答案:正确29.“岱宗夫如何”的“岱宗”指的是哪座山?参考答案:泰山30.七绝圣手说的是唐代哪位诗人?参考答案:王昌龄31.杜甫诗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中的“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参考答案:诸葛亮32.李白曾经去过金陵参考答案:正确33.诗句“吾爱孟夫子”中的“孟夫子”指的是孟郊参考答案:错误34.成语炙手可热出自杜甫笔下参考答案:正确35.诗句“家书抵万金”中的“书”说的是书籍参考答案:错误36.元和中兴说的是唐玄宗参考答案:错误37.杜甫诗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中的“卧龙”指的诸葛亮参考答案:正确38.七绝圣手说的是王维参考答案:错误39.“江州司马青衫湿”说的是白居易参考答案:正确4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说的是哪位诗人?()参考答案:李白41.下列哪位诗人的诗歌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参考答案:李贺4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笔下,诗中写的古代哪位美女()参考答案:王昭君43.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的“城”指的是()参考答案:长安44.旗亭画壁的故事都不包括唐代哪位诗人?参考答案:李白45.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是()参考答案:泰山46.铜雀台与曹操有关参考答案:正确47.杜牧诗句“乐游原上望昭陵”中的“昭陵”是唐玄宗的陵墓参考答案:错误48.成语“豆蔻年华”出自李商隐笔下参考答案:错误49.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参考答案:正确50.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号参考答案:错误51.“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这是李白对哪位好友的赞誉()参考答案:孟浩然52.杜甫《登高》反映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参考答案:重阳53.下列诗歌与音乐无关的是参考答案:《锦瑟》54.相传《黄鹤楼》让大诗人李白为之罢笔参考答案:正确55.“诗看子建亲”的“子建”指的是曹植参考答案:正确56.杜甫的远祖杜预对《周易》深有研究参考答案:错误57.杜牧的祖父是杜佑参考答案:正确5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君”指()参考答案:李龟年59.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了他的()参考答案:《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60.成语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参考答案:《长干行》61.《唐诗三百首》出现之前,影响最大的诗歌蒙学读本是()参考答案:《千家诗》62.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是写给好友()的一首诗参考答案:令狐绹63.盛唐名相张说将王湾的哪两句诗作为写诗的楷模()参考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诗三百首艺术特点研究
唐诗三百首艺术特点研究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而唐诗三百首则是唐代文人们创作的精华集合,该选集集结了众多杰出的唐代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感悟,又注重诗歌形式的艺术表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独创性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大多涵盖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人情世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以诗意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关切,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于人性的揭示等等。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杜甫的《登高》中表达了对于社会深刻观察和对于自然美景的描写,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达了对于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地方风光的描绘,更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于人性、生命和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具有独创性的文学思想。
二、形式美的追求唐诗三百首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着突出的特点。
首先,它们注重押韵和格律的运用,严谨而富有节奏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诗句韵律优美,读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其次,唐诗三百首也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达,力求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给读者提供视觉、感官上的享受。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以古原草的倒映和送别情景的描写,给人以深沉、悲凉之感。
三、兼收并蓄的多样性唐诗三百首的作者群体很庞大,涵盖了各个阶层和不同风格的诗人,因此其作品的多样性也十分丰富。
在这份选集中,既有表现宫廷派风格的诗人如王之涣和皮日休,也有表现山水田园风光的诗人如白居易和杜牧。
此外,还有以写实主义表现社会现象的杜甫和以抒发个人感情的李白等等。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丰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四、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唐诗三百首集结了当时最卓越的诗人的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思乡主题一直是古诗文学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中,对于这类主题的研究也不少,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1、《唐诗三百首》中彰显的思乡主题在唐诗三百首中,思乡的主题充分展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便是《滕王阁序》,诗人借着前人滕王去世为官的故事,一以贯之地表达衷心的思乡之情,对家乡的怀念更是油然而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期望去学习而回来。
还有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也表达了丰富的思乡情怀,诗人写尽家乡美景,并表示离别之时留下了思乡之情。
2、黄遵宪辩诗引发的思乡思家黄遵宪《阮籍谏议宣和册章》引发了一股思乡思家情绪,阮籍以壮DSU胸怀彰显了“思乡思家”主题,用一首十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痛苦,“家乡何处,故乡何在?驻足在穷巷,强说旧时容。
”因此,阮籍的事件也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乡思家”经典之一。
三、国外研究现状1、梁启超的思乡主题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作家,他以先进的观念彰显了“思乡”这一话题。
他的一首著名诗《雨夜又将披衣》描写了他对家乡的无尽思乡之情,“野田园,独秋夜醉心处。
空落落,庭草芊芊清影斜。
”此外,他的诗歌《凉州词》也展示了他把思乡极致的抒情,“同心秉承一片心,凝血为陇岭上的帆。
三山五岳锁浪涛,九州十程眼舞河。
”2、陆游的思乡情结陆游为宋朝著名诗人,他以其一首著名诗歌《正月十五夜望月》体现了思乡主题,诗中他写道,“月照江汉更隔空,故国相思知多少,水落石出发浪洲,月满人间笑呼哈。
”可见,他努力想象自己家乡的热闹场面,但却只能思乡而不能及时回家的情结。
以上是就国内外研究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主题所进行的现状分析,可见其中不仅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及历史内涵,更显示了其“思乡思家”情怀在古人心中的深厚位置。
唐诗三百首专题研究报告
唐诗三百首专题研究报告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唐代文人们创作的杰出诗歌集锦。
它包含了唐代诗人们的经典之作,涉及了各种题材和风格,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
本研究报告将从三个方面对唐诗三百首进行专题研究:题材分类、创作风格和意境表达。
一、题材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分类。
例如,有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抒发爱情情感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夕》;还有贬斥官僚腐败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二、创作风格
唐诗三百首的创作风格各异,可以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有五言绝句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七言绝句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还有五言律诗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绝句四首》。
三、意境表达
唐诗三百首的意境表达充满诗意和艺术表达力,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分类。
例如,有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歌,如王之涣的《将进酒》;还有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如杜牧的《秋夕》。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唐诗
三百首的艺术之美。
这部诗集承载了唐代文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对唐诗三百首的专题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唐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精髓,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唐诗三百首》的分类方法与高中唐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唐诗三百首》的分类方法与高中唐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唐诗三百首》的分类方法《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诗歌不仅涵盖了唐朝时期的各种文学流派,还表现出了唐诗的鼎盛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景象。
在《唐诗三百首》中,诗歌按照主题、诗人、年代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1. 主题分组:按照诗歌的主题,如乡村田园、宫廷宴会、离别送别等,对诗歌进行分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2. 作者分组:按照诗歌的作者,以唐代著名诗人为主,对其作品进行分类,使读者在了解唐诗鼎盛时期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
3. 年代分组:按照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唐初、高盛、中兴、衰亡等时期为划分依据,对《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进行分类,使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唐代文化的演变。
二、高中唐诗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高中唐诗教学是中国文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对中国古代文化、古诗词的理解、传承和创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唐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问题,以促进唐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研究问题:1. 高中唐诗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要求?2. 高中唐诗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有效?3. 高中唐诗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全面和科学?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高中唐诗教学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唐诗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调研问卷:对高中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唐诗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现有唐诗教学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3. 经验总结:对已有的唐诗教学经验和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了解有效的唐诗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改进唐诗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研究目标:1. 探索建立高中唐诗教学内容和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探索高中唐诗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探索高中唐诗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研究意义:1. 对唐诗的审美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有积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杜甫七律的情景研究——以《唐诗三百首》所收杜甫七律为例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 f H enanRadio &TV University第33卷第1期2020年1月Vol. 33, No.l Jan.2020杜甫七律的情景研究——以《唐诗三百首》所收杜甫七律为例李 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情”与“景”的关系是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情、景取向来讨论诗篇的构 成,主要是探究材料选取与联句成篇布局如何与诗篇主旨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的问题。
情与景交融,可令诗篇含蓄有味,若善于运用景语,更可酝酿诗篇的言外之意。
杜甫的七律作品大都有彳艮丰富的形象性,具有强烈的情景特色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杜甫;七律;情景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诗中情与景的关系一直是诗学研究的重要 课题。
宋代黄升所编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有云:“尧章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 融情、景于一家,合句意于两得。
”⑴张炎的《词源》也有“景中带情,而有骚雅”⑵之评。
清代仇兆鳌评杜甫五律以情、景立论,称杜甫五律有“一 句说景,一句说情者”,也有“一句说情,一句说景者”,还有“一景一情两层叠叙者”⑶。
诗是最精致的文学体裁,若只言情,不免流于直率而无余味;若只铺陈景,则内蕴缺失,无法感人,必得情与景有机融为一体,才能成为艺术佳品。
七律比五律给予诗人更大的回旋挪移之空间,但成佳篇却不易,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 云:“七言律诗极不易。
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 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
”⑷明代王世贞《艺苑卮 言》云:“无言律差易得雄浑,加以二字,便觉费文章编号:1671-2862(2020 )01-0049-07力。
”⑸杜甫有七律151首,为“唐代七律艺术泰 斗但要将这151首一一细加剖析,自是工程浩大,因此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以“流传广、影响大、读者多”⑺的蕭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七言律诗为研究对象,借由探析诗篇的 情景安排,分析事象与物象的运用,掌握章法与主旨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作品情、景的特色。
功能对等理论下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下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作者:闫荣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21期摘要:唐诗是唐朝文化的代表。
为传播中国文化,大量古典诗词已被译成多种外语版本,其中许渊冲先生的译作极具参考价值。
本文选取许渊冲英译本《唐诗三百首》中的典型译例,从形式,文化角度分析翻译过程中体现的功能对等理论。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许渊冲;功能对等一、引言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
根据翻译的本质,他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Nida & Taber, 2004:12)许渊冲先生译作集中于中国古诗英译,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唐代诗歌选集,在中国广为传诵。
许渊冲英译的诗歌形美、音美、意美,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二、《唐诗三百首》英译本中的功能对等2.1.形式上的改编功能对等为实现自然的目的语效果,有时需要一定程度的改编,如改变词性,增删、省略等。
(黎昌抱、邵文斌, 2016: 191)“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译为“By riverside towers Prince Teng's Pavilion proud,But gone are cabs with ringing bells and stirring strain.” (许渊冲, 2017: 12)原文指滕王阁矗立于江水中心,添加“proud”一词,不仅描写出滕王阁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雄伟气势也与“Pavilion”形成音韵美。
“歌舞”译为“ringing bells and stirring str ain”,通过增加钟声、琴弦等乐器,更能让读者体会到此前歌舞升平的盛景。
诗歌翻译常会调整语序、重复等以实现韵律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为“My children whom I meet do not know who am I. ‘where do you come from, sir?’they ask with beaming eye.” (许渊冲, 2017: 13)充当宾语"Who am I"语法并不正确,但却是译者有意为之:将“I”置于句尾能与后半句的“eye”形成尾韵。
唐诗三百首(清代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集)
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的选本。这部诗选很著名,流 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 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适。无论它从前 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适的一部诗歌选本。……本书选诗,各方面的题材大致都有,分配又匀称, 没有单调或琐屑的弊病。这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一个缩影。可是题材的内容虽反映着时代,题材的项目却多是汉 魏六朝诗里所已有。只有音乐,图画似乎是新的。
后世影响
由于《唐诗三百首》所选作品精美,照顾到了不同时期的诗人、各种诗歌体裁和风格,既有代表性,又较通 俗易懂,所以刊行之后广为流传,在当时“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收到了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效果。它 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经典选本之一,对普及唐诗知识、传承唐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 是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它对中国诗歌选编学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
浅易通俗,便于吟诵,是《唐诗三百首》的重要特点。编者的初衷是为世俗童稚就学家塾编选一本学诗读本, 故所选大都是语言流畅、字句浅显,又便于记诵的佳作。一方面是诘屈难解的少选或不选,如韩愈的诗多“横空 排硬语”,只选了四首;李贺、卢仝的诗风格奇险,干脆不选。另一方面是篇幅简短、容易上口的尽量多选,尤 其体现在所选的五、七言绝句中。五言绝句如孟浩然的《春晓》、王建的《新嫁娘》、张祜的《何满子》、贾岛 的《寻隐者不遇》、金昌绪的《春怨》、李白的《夜思》(即《静夜思》)等,七言绝句如贺知章的《回乡偶 书》、王翰的《凉州曲》(即《凉州词》)、岑参的《逢入京使》、刘禹锡的《乌衣巷》等,都明白如话,人人 能解。律诗、绝句多为名家所作,音韵铿锵,节奏和谐,意境深远,词语浅易。乐府和古诗,也多为清新自然, 流丽上口之作。和谐的音韵和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趣互相结合,更增加了艺术美,使人反复吟诵,回味无 穷。
七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1. 《唐诗三百首》概述《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收录了唐代近三百位诗人的佳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它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通过研究这些诗歌,不仅可以欣赏到千年以前的文化遗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唐诗三百首》的特点- 情感真挚:唐诗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抒发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 表现手法丰富:唐诗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如写景、咏史、抒怀、议论等,使诗歌内容丰富多样。
- 艺术性强:唐诗追求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美感,注重形象的美、意象的美、音韵的美。
- 主题广泛:唐诗涉及到生活、爱情、友情、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3. 《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方法《唐诗三百首》选取了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唐诗,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诗歌发展的脉络。
选诗时注重了题材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4. 研究《唐诗三百首》的意义- 延续文化传统:研究《唐诗三百首》可以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千年来文人墨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增强语文素养:通过研究唐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唐诗让学生感受到爱情、友情、家国等的情感力量,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5. 《唐诗三百首》的研究方法- 倾听和欣赏:读诗时要倾听诗歌的声音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 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 分析解读:对于难懂的句子或生僻的词语,可以进行分析解读,理解诗歌的意义。
- 配合背景知识: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
以上是对《唐诗三百首》的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经典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内容
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内容
摘要:
1.唐诗三百首的背景和意义
2.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内容概述
3.唐诗三百首中的主题分类
4.唐诗三百首中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5.唐诗三百首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而《唐诗三百首》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
它收录了唐代众多著名诗人的佳作,是研究唐代文学、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它共收录了310 首唐诗,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多种形式。
这些诗歌主题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史诗,也有描绘山水田园的短小绝句,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诗人们的丰富想象力。
按照主题分类,《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边塞戍楼、哲理寓言等。
其中,咏史抒怀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评价,如杜甫的《春望》;山水田园的诗歌则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农村生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爱情离别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悟和思念,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边塞戍楼的诗歌反映了唐代边塞的战争和生活,如王昌龄的《出塞》;哲理寓言的诗歌则通过寓言故事传达了人生的哲理,如柳宗元的《江雪》。
《唐诗三百首》中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昌龄的《出塞》、柳宗元的《江雪》等。
这些诗人和作品都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唐诗三百首》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也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的创译技巧研究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的创译技巧研究摘要:《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许渊冲的英译本采用了创译的翻译技巧,再现出唐诗的内容和形式之美。
许渊冲是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先驱者,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和践行者,研究分析其翻译技巧与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许渊冲;唐诗三百首;创译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同时更是一种非常密集简洁的艺术类语言。
诗歌的创作要求很高,不仅字数是有限的,而且对偶、平仄、音乐性等也有要求。
唐代诗人用五个字和七个字的绝句或律诗来表达他们的意志和情感,虽然唐诗语言简单,但它并不妨碍诗人写出宏大的场景,表达深刻的情感。
为了让外国读者体会到唐诗的内涵意蕴,满足目标读者的审美期待,国内有许多翻译家将《唐诗三百首》译成英文,其中许渊冲的译本因其音韵与意象之美,传达出原诗的意境,展现了唐诗不朽的艺术魅力。
古人写诗时,非常讲究韵律美。
韵律是指在诗歌中一些句子的末尾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元音词,使音调和谐优美。
在翻译唐诗时,许渊冲采用了创译的翻译技巧,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翻译为“The mansions burst with wine and meat, the poor die frozen on the street”。
译诗在产生韵律感的同时,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了审美效果,与原诗具有同样的功能。
译文完美地再现了原诗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使原诗中几乎所有的场景、人物和情感都能从译诗的韵律中投射出来,展示了艺术构思的美感,实现了形、声、意之美的完整体现。
在杜甫的另一首诗《兵车行》里“车辚辚,马萧萧”,许渊冲译为“Chariots rumble, and horses grumble”,译文具有与原文相似的声音效果,达到了翻译的和谐旋律。
译文用拟声词直接显示了被描述对象的声音特征,使外国读者在文字的概念意义之外,仅依靠发音就能获得对诗歌全部意义的理解。
宾纳与江亢虎英译《唐诗三百首》研究
2019年2月第34卷第2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Feb. 2019Vol.34 No.2【外国语言文化研究】宾纳与江亢虎英译《唐诗三百首》研究朱斌(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31)摘要: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唐诗三百首》为英语世界的第一个全译本。
在众多英译本中,该译本 在英语世界接受度最高、影响力最大,也最为成功。
描述两人合作翻译的缘起、过程和策略,分析考察相关 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译者动机,可以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宾纳;江亢虎;《唐诗三百首》;英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 (2019) 02-0038-08收稿日期=2018-06-12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2017QNYY36);四川外 国语大学科研项目:古典诗歌英译译者模式研究(SISU201627)作者简介:朱斌(1985—),男,四川巴中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讲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 生,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
_、弓I言《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髓,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自刊行以来,便成为国内外传播最广 的唐诗选本,英译本已达20余种。
1929年,美国 诗人威特•宾纳(W itter Bynner,1881—1968)与中 国学者江亢虎(Kiang Kanghu,1883—1954)合作翻 译的《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77ie J oefe M oiwitain: A Chinese A n th ology: 300 Poem s o f the T y ang Dynas-沙)为英语世界的第一个全译本。
1973年,静霓•韩登(Innes Herdan)的英译《唐诗三百首》(77ie 77iree ffiw u/reei Timg Poems)在中国台湾出版;1987 年,许渊冲、陆佩弦和吴钧陶编译双语版的《唐诗三 百首新译》(300 rang Poew w: 4 ■/V e w 7Vanstoi〇T i)在 中国香港出版;2009年,彼得•哈里斯(Peter H arris)英译的《唐诗二百首》(77iree T lc m g Poem)在美国纽约出版;2011 年, 杰菲里 •沃特斯 (Geoffrey Waters)、迈克尔.法曼(Michael Farm an)和戴维.伦德(David Lunde)合译的《唐诗三百首》(77iree Tim g Poem)在美国纽约出版;同年,曾培慈(B etty Tseng)的《英译唐诗三百首》7V a n s Z a tio re q/"320 T iire g P oew M)通过网络 公开发行。
《唐诗三百首》的爱情诗与《小仓百人一首》的恋歌之比较研究
《唐诗三百首》的爱情诗与《小仓百人一首》的恋歌之比较研究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日本民族生活在被称为“东洋乐园”的岛国上,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生活悠闲而快乐。
在日本,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非常流行。
《小仓百人一首》是由藤原定家于公元1235年编纂的一部和歌集。
此和歌集收录了从飞鸟时代至镰仓时代100位优秀歌人的100首和歌(每人一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描写爱情的歌有43首,占了全书的近一半。
另一方面,古代中国也有不少爱情诗。
《唐诗三百首》是由清朝的蘅塘退士于1765年编纂的一部唐诗集。
该诗集从《全唐诗》中选取了310首唐诗(其中爱情诗占57首),可以说是国内国外广为流传的一部唐诗选集。
在此,笔者欲将《唐诗三百首》的爱情诗和《小仓百人一首》的恋歌加以比较。
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在哪里?以及为何会产生这些差异?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认为都是值得探讨的。
本论文通过对《唐诗三百首》的爱情诗和《小仓百人一首》的恋歌的分析,来探讨两者的异同点。
首先分别对《唐诗三百首》和《小仓百人一首》进行大致介绍。
然后,从描写内容、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以及思想性等方面,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来探讨两者的异同。
接着,从社会历史背景方面入手,考察引起差异的原因。
最后通过比较两国的传统思想观念,进一步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序章序章包括对先行研究的阐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本论文的构成。
本论在第一章中,首先分别对《唐诗三百首》和《小仓百人一首》进行大致介绍,同时强调两部作品均为中日两国的代表性文学作品。
然后阐述两部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笔者选取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的理由。
在第二章中,将《唐诗三百首》的爱情诗和《小仓百人一首》的恋歌抽出,从描写内容、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以及思想性等方面,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来探讨两者的异同。
在第三章中,从社会历史背景和传统思想观念方面入手,进一步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
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
esjournal@Tel:027-81707737177****4031ENGLISHSQUARE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李雪连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集,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
《唐诗三百首》的译作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
本文从刘宓庆翻译美学出发,通过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词语层以及句段层和非形式系统的“情”与“志”、“意”与“象”,对《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本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刘宓庆;翻译美学;许渊冲[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20)27-0018-041研究背景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形式,历史悠远,可追溯到上古。
到唐朝时,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唐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明珠之一,唐诗风格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继承汉魏民歌、乐府诗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唐诗反映了唐朝的繁盛兴衰和各阶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后人研究唐朝的政治文化、民情风俗、历史变迁等信息。
作为唐诗选集的《唐诗三百首》,则是由清朝的孙洙编选而成,入选诗歌皆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大家,从事翻译工作长达六十多年,翻译过众多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包括《诗经》《楚辞》《元曲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其提出的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对中国诗歌翻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刘宓庆翻译美学的指导下,对《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试图发现译者如何从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面、词语层面、句段层面以及非形式系统中的“情”与“志”、“意”与“象”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之美。
2理论概述翻译美学揭示了中国翻译学的美学渊源(方梦之,2004)。
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融中国传统文论、科学分析以及美学审视为一体,在继承中国美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美学,自成一派(李洁,2007)。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影响力研究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影响力研究概述《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编纂于唐朝时期,收录了当时众多优秀的诗人创作的精华之作。
这部詩集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诗三百首》在文化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文化传承与教育《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唐诗三百首》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并且广泛地被用于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诗歌,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哲理思想等方面内容。
艺术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风格。
通过学习欣赏这些诗歌,人们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并且能够培养对于诗歌创作技巧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特点的鉴赏能力。
因此,《唐诗三百首》在培养公众的艺术鉴赏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交流与文学影响由于《唐诗三百首》经典之作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外国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和翻译家都对《唐诗三百首》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将其介绍给更多人。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加深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社会效应与社会互动《唐诗三百首》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和互动。
它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如婚庆、祭祀、国家庆典等。
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深刻思考,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情感共鸣和人生思考。
同时,许多诗句也被引用在日常对话和写作中,成为了文化符号和社交话题。
结论《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它不仅在文化传承与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艺术欣赏力培养、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唐诗三百首》的研究与推广非常重要,有助于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遗产。
以上是关于《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影响力研究内容,总字数超过2500个中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有唐以来最具生命力的唐诗选本,自1763年刊行至今二百余年不曾少衰,其成功的传播经验日益受到诗学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对《唐诗三百首》的研究,主要是对其文本特色的探讨和挖掘,以及将其放在学术史的坐标上给予适当的价值定位,对其传播现象的研究较为浅薄。
本文以《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特色为中心,通过对其清代主要版本的梳理、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的述评、向西方世界传播情况的介绍,力图揭示影响《唐诗三百首》成功传播的各种因素。
全文共分为三章。
引论部分主要简单介绍国内学界对《唐诗三百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介绍了《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特色;梳理了《唐诗三百首》在清代的主要注本,分析了各注本不同的注释风格;探讨了《唐诗三百首》在清代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以及清代独有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其刊刻及传播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围绕清代唐诗选本的编选特色、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清代唐诗学的集成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唐诗三百首》编选和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三章主要以宾纳《群玉山头》为研究个案,以美国新诗运动为社会文化背景,探求了《唐诗三百首》的西渐之路。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选本传播《群玉山头》Abstract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which show no sign of declining since 1763,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 due to its successful dissemination.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ex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stimation of its value in the academic kingdoms in history, whereas its dissemination has been ignored. The study focuses o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s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study of main Qing Dynasty’s version,related comments on social and cultural,and dissemination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variety of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Prefac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urrent study on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makes clear the methods of study and significances of this thesis.Chapter On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analyzes its mainly Qing versions as well as respective styles of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its dissemi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unique culture in Qing Dynasty on the compilation and spread of Three Hundred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Chapter Two accounts for three parts such as features of Qing Tang anthology, Tang Royal election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poetry theory in Qing Dynasty for center study, introduc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ompilation and spread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Chapter Three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The Jade Mountain exhibits the westernization of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Poetry Sports.Key words: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anthology; dissemination; The Jade Mountain目 录引论 《唐诗三百首》研究综述 (1)第一章 《唐诗三百首》的沿革 (5)第一节 孙洙和《唐诗三百首》 (5)一 《唐诗三百首》原刻本概貌 (5)二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特色 (8)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的版本研究 (16)一 《唐诗三百首》清代主要版本 (16)(一)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原刻本 (17)(二)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 (17)(三)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 (20)二 清代其他注本 (22)三 “五四”以来的注本 (23)第三节 《唐诗三百首》在清代的传播 (24)一 科考改革的需求 (25)二 诗坛风气的促进 (28)三 经济发展的推动 (29)第二章 《唐诗三百首》的社会文化背景 (31)第一节 清代唐诗选本的编选 (31)第二节 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 (35)第三节 清代唐诗学的集成性 (38)第三章 《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 (40)第一节 宾纳、江亢虎和《群玉山头》 (41)第二节 美国新诗运动与唐诗译介 (44)第三节 《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西渐之路 (48)一 诗歌意象的保留及转化 (48)二 自由诗体的转换 (53)三 文化负载词的传达 (57)结 语 (58)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的清代版本 (59)附录二 《唐诗三百首》清代主要版本序言 (76)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 (83)《唐诗三百首》研究综述一、 研究现状述评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作为清代重要的童蒙唐诗选本,国内学界多有研究。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对它的关注已历经六十余年,各论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不同时代论述的侧重点多有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概述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学者开始了对《唐诗三百首》的关注,这一时期多是对《唐诗三百首》基本情况的介绍和述评。
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有朱自清的《<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①、王忠的《论<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② 和郭君曼的《略谈<唐诗三百首>的蓝本及其他》③。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专供中学语文教师参考,希望能对学生的“略读”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多是对《唐诗三百首》所选诗歌的作者、体裁或题材的介绍,涉及全面但较为浅显。
朱自清在文中提到:“有一种刻本‘题’字下押了一方印章,是‘孙洙’二字,也许是选者的姓名。
孙洙的事迹,因为眼前书少,还不能考出、印证。
这件事只好暂时存疑。
”由此开始引起人们对编者姓名的极大关注,经过多方论争、考证,基本确认“蘅塘退士”的真实姓名就是孙洙。
王忠和郭君曼的两篇文章主要是对《唐诗三百首》蓝本的探究,文章将《唐诗三百首》和《唐诗别裁集》两相比较发现,二书无论在选诗篇目、编排体例还是论诗格调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最终认为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实脱胎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
同时王忠《论<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也指出,孙洙并非完全抄袭沈氏,他还受到王渔洋神韵说和袁枚性灵说的启发。
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唐诗三百首》研究,这一阶段对《唐诗三百首》的探讨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是对《唐诗三百首》版本源流的梳理,一是对《唐诗三百首》文本特色的挖掘。
前者有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④,书中对孙洙、章燮、陈婉俊、文元辅、李国松、梦侨氏等七人所评注的不同版本的①《略读指导举隅》,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②《国文月刊》,1948年73期。
③《光明日报》,1958年3月2日。
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三百首》进行了简要述评;陈伯海、朱易安的《唐诗书录》①整理出著者所见的42种不同版本;尹雪樵的论文《<唐诗三百首>版本知见录》②收录了至1994年笔者所知所见的《唐诗三百首》的各种版本共计118种,其中所见104种,然尚不能视为《唐诗三百首》版本的全貌。
这些梳理工作,给《唐诗三百首》的传承勾画了基本轮廓。
对《唐诗三百首》特色的挖掘,则经历了较明显的由浅入深的过渡。
高振中《评<唐诗三百首>》③和振甫《谈谈<唐诗三百首>》④虽都论述了《唐诗三百首》作为童蒙选本所独有的优势,但都比较笼统,未能细化深入。
尤其是《评<唐诗三百首>》受中国六七十年代政治氛围的影响,带有浓厚的阶级意识,价值不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分析更加精当的文章不断出现,主要有张浩逊《<唐诗三百首>纵横谈》⑤、王步高《对<唐诗三百首>的再认识》⑥、徐安琪《<唐诗三百首>的审美价值取向》⑦、王水照《永远的<唐诗三百首>》⑧。
张浩逊《<唐诗三百首>纵横谈》概括了《唐诗三百首》深远的社会影响及文化渗透力,对这一选本的社会文化价值给与了高度肯定;王步高对《唐诗三百首》认真研读、重新审视,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书除了是童蒙读物,更是一部唐诗的精选本和写诗的范本,其编选虽受清代时风影响,但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徐安琪认为,以实用为目的,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原则,追求自然的审美情趣和含蓄蕴藉的风格,这就是《唐诗三百首》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取向;王水照《永远的唐诗三百首》认为《唐诗三百首》的成功在于孙洙的编选体例和选取标准,他对已有的同类选本和当时诗坛三大流派,均作过研究分析,才能做到编排合理、体裁完备、篇幅适中、抉择精当,形成多姿多采的自家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