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第二章
管理会计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 递增式混合成本
a
a
0
业务量
0
业务量
图 2-10
递减式混合成本性态模型
图 2-11
递增式混合成本性态模型
表2-5 产量与检验员工资资料
月份 10 产量(件) 900 产量范围(件) 0~1 000 检验员人数 检验员工资(元) 1 1 000
11
12
1 400
2 500
1 000~2 000
2 000~3 000
2
3
2 000
3 000
低坡式混合成本的成本性太模型如图2-8所示
成本(元) 18
1 000 900 800 700 600 500 低坡式混合成本
成本(元)
单位成本(元/件)
5 固定成本总额 y=a 1000 4 3 2 1 0 2 000 4 000 6 000 8 000 10 000 0
单位固定成本 y=a/x
2 000
4 000
6 000
8 000 10 000
业务量(件)
业务量(件)
图 2-5
固定成本总额性态模型
图 2-6
单位固定成本性态模型
成本性态概念 成本按性态的分类 P14 (一)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成正例的变化 单位变动成本具有不变性 (b) (二)固定成本(fixed cost)—成本总额保持稳定,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化 而变化 (a) 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成反方向的变化 酌量性固定成本(discretionary fixed cost)是通过管理层的决策行 为可改变其支出大小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 约束性固定成本(committed fixed cost)是管理层的短期决策行为 无法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此类成本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财产 税、保险费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等内容 (三)相关范围的概念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员工资(元)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
解:1、高低点法:
(2)计算y=a+b某中的a、b值:
b=(10500-8800)/(50-40)=170元
将b代入高点:
10500=a+170某50a=2000
或将b代入低点:
8800=a+170某40a=2000
(3)将a、b值代入y=a+b某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2000+170某
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
2、回归直线法:
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某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求得:b=(6某2541900-266某57100)/(6某11854-2662)=170.65(元)
a=(57100-170.65某266)/6
=1951.19(元)
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1951.19+170.65某
(二)
解: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某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某600=13200元
(4)边际贡献=40某600-(22某600+4某600)=8400元税前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2、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某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某600=15600元
(4)税前利润=40某600-15600-3400=5000元。
管理会计第二章
回归直线法
Y
. . .B
..
A X
回归直线法计算步骤
1 、根据历史资料列表,计算 ∑x 、∑y、 ∑xy 、∑x 、2∑y。
2
2、测试 r。当 r 趋近 1 时,可以运用。
3、计算 b、a
b = n∑xy ∑x ∑ y
2
2
n ∑x (∑x )
3、下列成本项目中不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A.折旧费 B.经营性租赁费 C.融资性租赁费 D.管理人员工资 4、企业质量检验员的工资属于()。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5、企业的电话费及水、电、煤气等费用属于()。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6、下列项目中属于延期变动成本的是()。 A.化验员的工资 B.电话费 C.浮动工资 D.热处理费 7、狭义的相关范围是值( )。 A.期间范围 B.业务量范围 C.成本范围 D.费用范围 8.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对象相同,都是企业( )。 A.资金运动 B.总成本 C.混合成本 D.标准成本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
每辆轿车产量(辆) 电瓶总成本(元) 每辆轿车的电瓶成本(元)
(即业务量x)
(即变动成本总额bx)
100
50,000
500
200
100,000
500
300
150,000
500
400
200,000
500
变动成本的特征
1、变动成本总额(bx)成正比例变化 2、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相关范围及假设 *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目标利润假设——营业利润
管理会计第二章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成本分类(一)固定成本1.定义: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例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折旧等)4. 固定成本的性态模型:课本例题(二)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4.变动成本的性态模型:课本例题(三)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个基数部分,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的性态,在基数以上的部分,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的变化,又呈现出变动成本的性态。
半固定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其发生额的数量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
延伸变动成本: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
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1 .相关成本: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也就是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的成本(如付现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可递延成本)。
2.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无需加以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一、历史成本法定义:根据以往若干时期(若干年或若干月)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
(一)高低点法:以某一期间内最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来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方法。
数学模型:y=a+bx a: 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x:业务量例3、假定企业去年12个月的产量和电费支出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运用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高点和低点的业务量(本例中1 200和600)为该项混合成本相关范围的两个极点,超出这个范围不一定适用所得出的数学模型。
管理会计学第二章
业务量与变动成本关系图
业务量x
19
相关范围
• /zh-tw/相关范围
20
三、混合成本 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但又不
呈正比例变化关系的成本称作混合成本。
y = a + bx
如: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 燃料动力费 水电费等等
21
全部成本
直接可认定 的固定成本
第二章 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
引例:各地老婆本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 成本: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
1
美国会计学会(AAA)给出的成本概念是“成本 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可以用 货币计量的牺牲。”这一概念不局限于产品成本, 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扩展了成本的概念; 确定成本的思想是“针对特定的决策需要确定
如: 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人员工资 房屋设备租金 保险费 ……
8
固定成本举例
9
• 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 业务量大 --- 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小 • 相反 • 业务量小 --- 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大 • 成反比
10
y
y
成本 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a )
相关范围 0
相关范围 业务量x 0
•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间接人工;
•
其他制造成本。p23 举例}
3
• 非制造成本(也叫期间成本,期间费用)
• 是与特定期间相联系,但与产品的生产数量没有 直接联系的成本,通常指在销售产品及行政管理过程 中发生的成本。
• 包括: • 销售费用-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 • 管理费用-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 财务费用-利息、银行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
管理会计学第二章
五、相关范围对成本性态的影响: 相关范围对成本性态的影响:
在管理会计中, 在管理会计中 , 把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 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 、 业务量的特定变 动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动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1、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2、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 、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
例:对未来成本的趋势值进行预测 ——方法与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相同 方法与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相同 爱迪森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 爱迪森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最近连 及业务量的资料如下所示: 续四期的成本 及业务量的资料如下所示:
(1)所有直接工人的工资都是按照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 小时的标准支付的。该订单的加工基本上是在正常工作时 间内进行的,要在一周内完成,还需要排印工人加班10小时 和切纸工人加班5小时。加班工资率为正常工资率的1.5倍。 不需要排印工和切纸工做其他工作。 (2)企业的仓库里已经存有完成此次订单所需要的普通纸, 企业目前正定期使用该种纸。根据供应商通知,该纸将涨 价10% (3)企业的仓库里也包括了完成此次订单所需要的全部的 特殊纸,这是另一客户订做挂历时留下的,当时由于订做样 式不合客户之意,生意没有做成,纸就剩下了.现在这些纸没 有其他用途,但可按50元出售给其他公司。 要求:确定是否接受此订单。
(二)变动成本的内容
西方一般包括:生产成本中单耗稳定的直接材料、 西方一般包括:生产成本中单耗稳定的直接材料、直 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随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物料用品 燃料费和动力费等; 费、燃料费和动力费等;销售费用中按销售量支付的 销售佣金、装运费和包装费等。 销售佣金、装运费和包装费等。 我国包括:与产量成正比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 我国包括:与产量成正比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外 部加工费、外购半成品、 部加工费、外购半成品、按产量法计提的折旧费和单 纯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生产工人工资等。 纯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生产工人工资等
管理会计第二章
第二章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1、固定成本特征①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成本yy=a业务量x 固定成本总额性态模型②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成本yy=a/x业务量x单位固定成本性态模型2、变动成本特征①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成本YY=bx业务量x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②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成本yy=b业务量x 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3、混合成本特征①阶梯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 ②标准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③低坡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x1 ④曲线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例1】例如某企业:按经济用途分类计算产品成本资料如下:2月份:生产500件;5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单位成本=50 000/500=100(元/件)3月份:生产600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57000元;单位成本=57 000/600=95(元/件)是否能说明企业3月份成本管理工作优于2月份呢?事实上,二三月份的产量都未超出企业最大的产能。
成本总额中,有20000元不随业务量变动的;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单位标准成本60元。
按成本习性分类计算产品成本则:2月份:成本=20000+60*500=50000元(实际成本50000元与标准相符) 3月份:成本=20000+60*600=56000元(实际成本57000元)通过计算分析,2月份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一致,而3月份超标准1000元。
于是得出2月份成本管理工作优于3月份的结论。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1、技术测定法2、直接分析法3、历史资料分析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 (1)高低点法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以一定时期内的业务量的高低来确定,而不是按成本的高低即是以自变量X 为标准。
1)、选择高、低两点坐标 (x1,y1)、(x2,y2) 2)、确定成本变动率即计算b 值即b=(y1-y2)/(x1-x2) 3)、确定固定成本量固定成本=最高点混合成本-最高点产量×成本变动率或:固定成本=最低点混合成本-最低点产量×成本变动率 即:a=y1-bx1 或 a=y2-bx2 4)、将 a ,b 代入成本模型y=a+bx【例2】某企业2008年1-6月份A 产品产量和相关总成本资料如下解:选择高低点坐标分别为:高点(10,240) 低点( 5,130)b =(Y 2-Y 1)/(X 2-X 1) =(240-130)/(10-5) = 22(万元/千件)a = Y 1-b X 1 = 130-22×5=20(万元) 成本模型为 y = 20+22x月份 产量(千件) 总成本(万元)1 6 1502 5 1303 7 1804 8 2005 10 2406 9 245【例3】高低点法应用举例2:某公司2010年7-12月合同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下:月份7 8 9 10 11 12 合计维修工时4000 4500 3000 5000 4300 4800 25600维修费2200 2400 2000 2600 2300 2500 14000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管理会计学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
相关范围
一、成本性态的内涵
成本性态,又称为成本习性(Cost Behavior), 是指成本总额相对于业务量 (Volume)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换言之, 就是指成本对业务量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特性。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 法将企业的全部成本最终都分解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具体成本函数 模型的过程。
总 成 本
0
递增型曲线成本模型
x
业务量
递减型曲线成本
特点是:单位变动成本随着业务量的
增长而逐渐递减的变动成本。
y
总 成 本
0
递减型曲线成本模型
x
业务量
分段型曲线成本
y
总 成 本
0
曲线型曲线成本模型
特点是:单位变动 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保持不变,当业务量增长 超出该范围,则向上或向 下变动到一个新水平,然 后在新的水平保持不变, 待业务量增长再超出这个 范围,则又向下或向上变 动到一个新水平。 x 业务量
点火燃料属固定成本,数额为: (0 .1×200+1.5×280) ×26=11 440(元) 熔化铁水的燃料成本属于变动成本,数额为: 0.15×280=42(元) 则量本直线方程就可以表示为: y=11440+42x
4.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又叫两点法,是指通过观察 一定相关范围内的各期业务量与相关成本 所构成的所有坐标点,从中选出高低两点 坐标,并据此来推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 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的定义和特点 固定成本的内容
固定成本的进一步分类
1.固定成本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 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 变动的成本。
管理会计讲义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19
第二节 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
变动成本
成本
半固定成本
0 成本
固定成本 业务量
图 2—7 半变动成本模型
成本
0 业务量
图 2—8 半成本固定成本模型
成本
0 图 2—9 延期变动成本
2021/7/23
业务量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0
业务量 2-10 递增曲线成本
变动成本
0
BACK
固定成本
业务量 2-11 递减曲线成本 本
二、成本按其经济用途的分类
在制造企业中,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成本 和非生产成本两类。
(一)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 劳务而发生的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 费用三个成本要素。
(二)非生产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包括销
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发生的各项
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a 和单位变动成本b。具体计算
公式如下:
a y b x n
b
n xy n x2
x y
x 2
2021/7/23
【例2-4】
23
第二节 成本性态分析
必须指出,采用一元回归直线法分解混合成本,混 合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必须具有线性联系,如果没
有这种线性联系,分解出来的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如何随业务量(产量、销售 量、机器工时等)的增减而变动。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三类:变动 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
2021/7/23
BACK
8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四、成本的其他分类
(一)按成本的发生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 来成本
管理会计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QH)
01
那么,12月份的混合成本就等于95000-60000-20000=15000元。
02
高点坐标是(200,15000)。
03
高低点法在成本性态分析中的应用
该企业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额 b2=25(元/件)
该企业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额 a2=10000(元)
01
该企业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额
02
01
重视形成成本的目的性和成本发生的必要性
02
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
03
成本分类
成本按经济 用途分类
成本按 性态分类
其他分类 (见教材)
01
03
02
成本 按经 济用 途 分类
生产成本
非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x业务量
y成本
如违约金、罚金等
高低点法在成本性态分析中的应用
什么是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按其形态分类的结果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 成本性态分析的一般方法
1
2
预备知识:
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
技术性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
阶梯式混合成本
标准式混合成本
低坡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06
计划完成得很不理想。
07
也可以: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额 =300000/100000-300000/120000=0.5元 由于固定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 =0.5X120000=60000元
管理会计学第二章教材习题解析
第二章教材习题解析一、思考题1.请阐述按成本性态划分后,企业全部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答: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正常成长的企业,其经营能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厂房势必扩大、设备势必更新、行政管理人员也可能增加,这些均会导致折旧费用、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薪金的增加。
经营能力的逆向变化也会导致上述费用发生变化。
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
业务量一旦超出这一水平,同样势必扩大厂房等,这样,相应的费用也会增加。
业务量的变化,无论是渐变还是突变,总是表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就固定成本的时间范围限定和空间范围限定而言,空间范围的限定更具有实质意义。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思考题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第2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目录
CONTENTS
2.1 成本性态分析
2.2 混合成本的分解
2.3 变动成本法及其比较 2.4 决策用途的成本概念及其分类ຫໍສະໝຸດ 2.1成本性态分析
2.1.1 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 使用领域:财务会计 • 分类依据:经济用途 • 分类结果: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 • 实践使用:确定产品成本、存货成本、期间损益 最终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 弊 端 :无法完全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制造成本可依
据资源类型和具 体的经济用途分 为直接人工、直 接材料和制造费 用三类。
直接人工
直接生产产品(改 变其性质或形态) 的人工成本,核算 时通常是生产工人 的薪酬。
直接材料
在制造过程中直接 构成产品实体的各 种材料和(或)半 成品成本。
例:汽车制造企业
制造费用
包括三种类型,一 是间接人工,二是 间接材料,三是其 他制造费用。
• 分类结果: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 实践使用:支持各类管理决策
成本性态分析
• 与“按经济用途分类”的关系:延续和再分类
成本性态分析
相关范围假设:一定期间、一定业务量 原因:数理统计原理有适用范围 后果:适用于短期经营决策
按照成本总额是否围绕业务量变化, 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 1. 固定成本 2. 变动成本 3. 兼具固定成本和变化成本特征的混合成本
重要性:直接关系企业未来 的竞争能力,因此管理者的 判断力非常重要
广告费
酌量性 固定成本
职工教育 培训经费
技术开发费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者 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 额的固定成本。由于其与企 业的经营能力相关,因而又 被称作“经营能力成本”。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章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包含“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
换句话说,本—量—利分析的核⼼是分析收⼊与成本之间的对⽐关系。
但产量这⼀业务量的变动⽆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与成本之间的对⽐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度进⾏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个多品种⽣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在总成本中所占的⽐重不会发⽣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试结合具体实例进⾏分析。
盈亏临界点⼜叫保本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如预测成本、收⼊、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管理会计-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Y 成本(元)
Y=bx
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
X 业务量 (件)
②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单位变动成本模型Y = b
Y 成本(元)
Y=b X 业务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
(3)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约束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 部分成本。
Y 成本(元)
半变动成本模型
X 业务量(件)
②阶梯式混合成本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称为半固定成本。指在一 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 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 的水平上,然后又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保持不动, 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Y 成本(元)
X 业务量(件)
阶梯式变动成本模型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
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2.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 的成本。具体包括:
(1)销售费用。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推销产品而发 生的各项成本;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企业生产 所发生的成本。
二、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 本和混合成本。这一分类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十 分重要的分类。
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画一条能
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并据以确定混合 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为多少的一种分 解混合成本的图示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坐标图中标出成本点,然后在成本点
之间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混合成本的平均变动趋势 直线,使成本点均匀的分布在这条直线的左右, 那么这条直线与纵轴相截之处,就是维修费的固 定成本总额(a)。在图上读出该直线的截距a, 该直线的斜率就是b。在直线上选定一点X0,目测 y0,则y0即为X0业务下的混合成本,然后按照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b=(Y-a)/X
15
3.回归直线法:最小平方法的原理(SPSS拟合 方程) b=(nΣx y-ΣxΣy) / [nΣ x^2-(Σ x)^2] a=(Σ x^2Σ y-Σ xΣ x y)/[nΣ x^2-(Σ x)^2]
16
账户分析法: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的内 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变动关系。 根据分析人员的判断能力,带有一定程度的片 面性。
4
例题:判断以下成本中属于固定成本(BCD ) A.固定资产折旧费B.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C.办公费 D.财产保险费 判断以下成本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ABC ) A.广告费 B.职工教育培训费 C.技术开发费 D.不动产税 判断以下成本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ABCD )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照明费 C.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 D.财产保险费
10
Y1 a bX1
历史成本法:根据历史数据判断成本性态。 1.高低点法 高:最高业务量 低:最低业务量 Y=a+bx Y a bX 高点的成本性态:Y1=a+bX1 低点的成本性态:Y2=a+bX2 解之的:b=(Y1-Y2)/(X1-X2) 带入方程得:a=Y1-bX1 或a=Y2-bX2
17
“管理费用”账内大部分项目发生额的大小在正常产 量范围内与产量变动没有关系,至少没有明显关系, 那么就将管理费用全部视为固定成本; “制造费用”账中的车间管理部门办公费、按折旧年 限计算的设备折旧费等虽与产量的关系较“管理费用” 密切一些,但基本特征仍属“固定”,所以也应被视 为固定成本; “制造费用”账内的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等,虽然 不似直接材料费那样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但其发生 额的大小与产量变动的关系很明显,因而可以将其视 为变动成本。
27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制造费用) 和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 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
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 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 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成本。
的不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就不 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 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 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
35
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 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 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 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28
完 全 成 本 法
产品 成本
期间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产 品 成 本 期间 成本
变 动 成 本 法
29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 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 本法下为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 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
13
例题2
月份
产量
电费
1
2 3 4 5 6 7
600
600 900 1000 800 1100 1000
2000
1700 2250 2550 2150 2750 2460
8
9 10 11 12
1000
900 700 1200 1200
2520
2320 1950 2650 2900
14
2.散步图法:通过坐标图而非通过方程计算得到 a和b。
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 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 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 定性的制造费用)。
24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 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 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 并不十分重要。 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 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 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支出 并无区别。
5
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 本。
6
混合成本: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 不同形态的成本。 半变动成本:当业务量为零时,成本为一个非零基
数,当业务发生时,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化。 (最低消费) 半固定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 量是不变的,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 发生额跃居到一个新的水平。 延伸变动成本:业务量某临界值下表现为固定成本, 超过这一临界点则种成本计算 方法下的损益计算有影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产 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向关系;即产 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 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只有当实现所谓的“零存货”即产销绝对均 衡时,损益计算上的差异才会消失。
38
例题5:仍以表2-7的数据和所设条件为资料,
19
工程分析法: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
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因 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 本。
20
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
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
以最佳操作方法为标准方法,测定标准方法下成 本项目的每一构成内容,并按成本性态分别确定 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8
例题2
账户 生产成本—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燃料、动力 —修理费
总成本 240000 30000 12000 4000
—工资
—折旧费 —办公费
8000
20000 6000
合计
320000
变动成本=240000+30000+12000+4000+8000=294000 固定成本=20000+6000=26000
再假设每件产品售价为500元,销售费用中 有变动性费用为每销售一件20元。当分别采 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所计算出的当 期税前利润如表2-8。
39
40
41
从表2-8可以看出,不同成本计算法下所计 算出的税前利润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为 -200元(亏损),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则为200 元(盈利),相差400元。
管理会计
第二章 成本术语、概念和分类
一般成本分类 混合成本的分解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2
1.一般成本分类
按经济用途(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指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及主要材料、 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直接人工: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对制造对象施以影响以改变其性 质或形态花费的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为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非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
21
例3:某粉末冶金车间对精密金属零件采取一次模压成 型、电磁炉烧结的方式加工。(1)如果以电费作为 成本研究对象,(2)经观察,电费成本开支与电磁 炉的预热和烧结两个过程操作有关。(3)按照最佳 的操作方法,电磁炉从开始预热至达到可烧结的温度 需耗电1500千瓦,烧结每千克零件耗电500千瓦时。 每一工作日加工一班,每班电磁炉预热一次,全月22 个工作日。电费价格0.7元/千瓦时。 (4)a=22*1500*0.7=23100 b=500*0.7=350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 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 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 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 响。
25
变动成本法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 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 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 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 全部扣除。
3
按成本形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 成本) 成本形态: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
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 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 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 额的固定成本。
26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 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 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 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 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 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 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 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 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 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2
三种方法的比较 1.历史成本法和账户分析法只适用有历史成本 的情况,工程分析法是一种独立的方法。 2.历史成本法和账户分析法不能排除无效或不 正常的支出,工程分析法可以排除。 3.企业制定标准成本和编制预算时,工程分析 法,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但是,工程分析法成本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