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途径及对策
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途径及对策作者:李月河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27期前言:传统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我国的经济改革问题时对此也多有涉及。
如何认识和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但自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此起彼伏,我国面临着更为复杂和艰难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亦复杂多变,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不够平稳,数据之间也不匹配。
在此形势下,必须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机遇,知难而上,深化改革,切实推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下面就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李克强总理关于我国经济改革的谈话,探究通过怎样的途径以及对策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改善我国的经济需求结构,更好的促进我国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之下,会更加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可以缓解我国经济中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因而对于我们克服当前经济发展的困难,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中,还存在着如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等一系列弊端,严重导致我国经济的低效率[1],使得社会发展不协调以及城乡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在我国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不仅要转变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还会对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合理问题进行调整。
浅谈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与应对措施
Ma C n O S C O p F e c o n o mg I 宏 经 淠
浅谈我 国经济 结构 战略性调整 的重点与应对措施
吴 绮 祺 厦 门 市 中 铁 源 昌 置 业 有 限 公 司 3 6 1 0 0 0
摘要 : 随 着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经 济建 设 的不 断 发展 , 我 国的经济结构 也在不 断的进行 调整 , 并 且 在 现 在 的 国 际 经 济 发展 的 背景下 , 对 经 济 结 构 进 行 调 整 和 优 化 也 成 了我 国 经 济 发展 的 重 要 方 式 。 我 国 的 经 济 虽 然 整 体 上 呈 现 出 的 是 良好 的 发展 形势 , 但 内部仍 有一 些问题 。所 以在十八 大报告 中, 我 国也 强化 了对经 济结构调 整的要 求 , 要 合理优 化经 济 结构 , 实现 经 济又好 又快的 发展 和可持 续 发展 。 本文将根据 现在 的经济结 构调整要 求来 分析经 济结构调 整的重要 性和重 点 , 并且 对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提 出一 定 的 应 对 措 施 , 以供参考 。 关键词 : 经 济结构 ; 战略调整 ; 应对措 施 ; 重点方 向
一
如说 资源 , 矿产 , 通信 , 提 高 国有 经济 的控制 力和 影响力 。国有企 业在 发展 过程 中需要 明确 自身的定 位 , 通 过强化 自身 的经济 改革来 提高 经 济 战略性调 整 的影响力 。 3 . 强 化科 技 体制 创新 。科 技是 生 产得 第一 推 动力 , 在现 在 经 济 快速 变化 的发展环 境下 , 最不 能忽视 的就是 科技 的推动 力。现 在西方 国家强有力 的市 场份额 占有率 , 很大 一部分 就是依 靠高 科技产 品的 支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五个着力点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五个着力点张孝德2010-04-06摘要: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凸现出的我国经济结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
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关系与多种类型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必须在整体统筹、均衡协调中进行。
要适应整体统筹、均衡协调要求的经济结构调整,应注重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凸现出的我国经济结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
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关系与多种类型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必须在整体统筹、均衡协调中进行。
要适应整体统筹、均衡协调要求的经济结构调整,应注重以下五个着力点。
一、坚持“又好又稳”的原则,协调速度与结构的关系,为推进结构调整创造良好宏观环境速度与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一对矛盾。
就像汽车在转弯时,必须适当降低速度,才能安全转弯一样,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只有把速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为社会资源结构性配置腾出空间和时间,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速度与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处理速度与结构的关系上,需要从“十五”期间坚持的“又好又快”的调控原则向“又好又稳”的调控原则转变。
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好速度与结构关系,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调整“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提高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化与调控能力。
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潜力与平稳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期间,GDP增长速度以8%为宜。
通过适当调低速度为调整结构让路,把经济增长质量纳入“十二五”宏观调控的战略视野。
二是防止已经形成巨大惯性的重化工投资再度扩展,要通过调整优化重化工产业的结构,来抑制其低水平、高能耗的规模性扩张。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与政府作用
一 4一
到了小康水平 。 我 国的经济 体制 改革在 许多 方 面 取得 了实 质性进 展 。 宏 观调 控体 系初步 建 成 , 各 类市场 都不 同程度 得到 发育 , 特别是 产 品市 场 已 基本上 由供求 决定 。 要素 市场在 各 类生 产要素 的配置 中的作 用越 来越 大 。 证 券市场 发展 很快 , 直接 融 资 在企 业 融 资 中的 比重提 高 , 人 才流 动的范 围扩 大 , 技术 和知识 已作 为生产要 素参 与分 配 。 市 场在 结构调 整 中的基础性 作用不 断增 强 。 各 类市 场 间的相 互关联 和相 互 作 用越 来 越 明 显 。 因此 , 当前 的结构 调整 , 必 须 要按 第三 步 战 略 目标 所 规 定 的任 务进 行 前 瞻性 调 整 , 必 须遵 循 市 场 经 济 的规 律进 行适应 性 调 整 。
一 5一
扩 大技术 咨询 、 技 术推 广 、 技术 服 务等综合 性
服务 内容。 促 进 教育 的产业 化 进 程 , 改 善 社
会服务 质量 。 二是理顺 体制 , 以市 场为 导 向 ,
消除政 策 性 障碍 , 把 住 宅 、 装饰 装 修作为 重
点 , 发展房地 产业 , 相应地 建立起 各级 各类住
六是 分配结 构 的矛 盾 。 不 同的经济部 门 之 间 、 地 区 之 间 、 不 同 的人群 之 间收人差 距呈 扩 大之势 。 部 分垄 断性 行业 , 部分 发达 地区 , 部分新 兴产 业 中高层 职员 收 人 较 高 , 拥 有 生 产要 素和高级 技 术 的 人 回报 较 高 , 但 由于 投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 ,物价 总水 平 上 涨 的压 力 仍 然 比较 大 ,但 我们 有 条 件 、也 有 信 心 在 今 年达到 4 %左 右 的调 控 目标 。这 主 要 是
术 、新工艺的开发应用 ,加快产品结构 升级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发展绿色经 济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使技术进步
产业政策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实施大 型节能减排工程 以及行动 ,从实施效果
来 看 ,进 展 较为 顺 利 。不 过 ,中 国节 能
和现代化 的任务还 十分艰巨 。在未来相 当长的时期之内,中国仍然是~个发展
中 国家 。 “ 二 五 ”期 间 , 中国 经济 保 持 平 十
减排机制尚处于转型过程 中,亟待形成
计全 年物价 水平将 呈现前 高后低 的走
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 一 际金 融 危 机 的 冲击 ,基 本 国
上完 成 了 “ 一 五 ”规 划 的 主要 目标 和 十 任 务 ,经 济 社 会发 展 迈 上 了一个 新 的 台
f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 二) 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 ,促
中 国 农 业 连 续 七 年 丰 收 ,粮 食 供 给 充 裕 ,粮 食 库 存 率 高 达 4 % ,远 远 高 于 0 国际通行 的 1%一8 的标准 。第二 , 7 1% 农 产 品 流通 体 系 建设 加 快 ,有 利 于从 中 间 环 节减 弱 物 价上 涨 的压 力 。第 三 ,导 致 通 货 膨 胀 的货 币 因素 得 到 初 步 控 制 。 2 1 年 2月 份 , 中 国 广 义货 币 增 长 率 01 放 慢 到 1.% ,低 于 1% 的 调 控 目标 , 57 6 单 月新 增 贷 款 明显 降低 ,而 且 调 控 物 价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国资委负责人就《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资委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我们知道,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指导和推进全国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成立三年多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两个文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指导意见》,请问主要基于什么考虑?答: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方针。
近些年来,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从整体上看,要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任务还很艰巨。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指导文件,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5]9号)工作部署,我委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问:您刚才提到,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取得重要进展,但任务还很艰巨。
能否就这方面情况作个简要介绍?答:可以。
要说进展,我首先从整体上列举一些数据:2002年到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15.9万户减少到12.7万户,减少了20%,职工人数从4679.6万人减少到3819.1万人,减少了18.4%,但国有资产总量从6.4万亿元增加到8.6 万亿元,增长了34.4%;销售收入从8.3万亿元增加到14.2万亿元,增长了71.1%;实现利润从3764.3亿元增加到9682.8亿元,增长了157.2%;上缴税金从6794.6亿元增加到11919.3亿元,增长了75.4%。
怎么理解“战略性调整”?
三驾 马车 的现 有格 局?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情 况上 看 ,我 国产 业 结 构
面 临 最 大 的 问 题 是 发 展 不 均 衡 。 “ 产 一 不稳 ,二 产 不 强 ,二 产 不 大 ” 是 我 国 产
20 年 1 10 2月25日
中饵经 济和 信意 化 - 第2 期 0
第一解读 T pViws o e
怎 么理 解 “ 略 性 调 整 ” ? 战
文 I 刊 记 者 马 碉 本
产 业 结构 的战 略性 调整 将 在 市场 、政府 、企 业 问找到 平 衡 点 。
2 年 的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首 次 00 1
着 这 些 问 题 ,本 刊 记者 对 国务 院 发展 研 究 中 心 产 业 经 济 研 究 部 部 长 冯 飞 进 行 了 专访。
业 ,而 真 正 意 义 的 服 务 业 还 包 含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 发 展 服 务 业 也 要 进 行 结 构 升
级 ,通 过结 构 升 级 才 能 实 现服 务业 总量
在 国 际分 工 中 的 地 位 是 偏 低 的 ,产 品 附 加 值 也偏 低 ,比 如 整 个 工 业 当 中的 制 造 业 ,平 均 的 产 品 增 加 值 在 2 6 ,大 多 6%
处 在 卖 苦 力 的环 节 上 ,而价 值链 中 涉 及
调整 的范 围之 内 吗? 如 何 看 待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中 部分 领域 的产 能 过 剩 和 一 些 项
的扩 张 ,这 里 讲 的结 构 升 级主 要还 是针 对 生产 性 服 务业 来说 的 。 如今 , 国际 服 务 业 发 展 也 是 遵 循 蓿 这 种 大 的 趋 势 ,包
试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业管理迅速发展 , 并极大地带动 了相关产业 的发 展。
二 、 济 结 构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经 1 产 业 结构 不 协 调 , 业 就 业 比 重偏 高 , 务 业 发 展 滞 . 农 服
后 。近年来 , 三次产业 的 内部结 构调 整的效 果较 为 明显 , 但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 理 的矛盾仍 较突 出。2 0 06年 , 国第一 、 我 二、 三产业 占 G P的比重分别 为 1 % 、9 和 3 % , D 2 4% 9 与上 年 相 比, 第三产业 占 G P的 比重 下 降 』 D 。从 2 0 00年 以来 , 我 国农业就业 比重 调 整缓 慢 , 量农 村 劳动 力集 中在 第一 产 大 业 , 人多地少 、 在 农业增值 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 三农” “ 问题难 以根本解决 。与世 界大部分国家相 比, 国服务业发展 仍然 我 滞后 , G P中所 占比重偏 低。 目前 , 大部分 发达 国家服 在 D 绝 务业 比重 在 6 % 一8 % 。从 就业 结 构来 看 ,05年 服 务业 0 0 20
业增长的重要力量。用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步伐加快 , 息技 术 、 代制造技 术 、 信 现 现代生 物技 术等在机 械、 能源 、 冶金 、 化工 、 纺织 、 建筑等传统制造业得 到广泛应用 。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快 速 成 长 , 为 国 民经 济 中 增 长 最 为 迅 速 的产 成
入发挥 了积极作 用。主要 农产 品生产 进一 步 向优 势产 区集 中, 业区域化布局 、 农 专业化分工 的格局 开始形成 。
2 工业增 长速度加快 , . 继续发挥 着对 经济增长的主导作 用。我 国工业长期保持 了高速 增长的态势 , 特别 是“ 十五” 期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行机制进一步转换。
此外,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成效初显,“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是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战咯性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调整思路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要求“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同时要求“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我国开展结构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1、当前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大、涉及行业多、地域分布广,构成了中国现代经济的主体,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散,条块分割。
—是国有经济行业分布过广。
目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全部20个门类中都有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95个大类中也基本都有分布。
中央三级以上子企业在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都有分布,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中涉及86个行业。
二是国有企业户数尤其是小企业户数过多,仍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的近50%。
从赢利能力看,小型国有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总资产报酬率相差8倍多。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条块分割现象突出。
在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国有资本根据管理权限在部门、地区间进行分布,根据主管单位管辖范围开展生产经营,导致国有资本形成以主管单位行业管辖范围为纵向、以区域管辖范围为横向的条块分割状态。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个 阶段。国务 院的各个部 门、各个地方政府广泛参与,并面 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城乡居 民消费支 出将保持稳定增
向社会公开征求公众 的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提前一年, 长。第三 ,发达经济体复苏 ,失业率逐步下降 ,需求有望回 也就是在 2O 年就开展了 “ O9 十二五”规划的预先研究 ,相关 升 ,有利于 中国出口较快地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编制 01 研究成果对规划的编制发挥 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国务院发展 的第二期宏观经济指数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将在 2 1 年二季 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预期 目标定为 左右, 研究中心的一些领导和专家还直接参与 了 “ 十二五”规划建 度 以后稳步回升。 议和纲要的起草工作。
的 目标 。
(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 的重要 二 内容和有效抓手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
口 6
中 国发展观察 ・ 2 1年0 月 0 4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 ,7专号 /r
在 “ 十一 五 ” 期 间 , 中国产 业结 构 调 整进 一 步得 到 改善 , 收制度,增强服务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今年是 中国 “ 十二五”规划 的开局之年 ,为了谋划好未 有 :第一 ,投资有望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今年中国将实施
来五年的发展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 “ 十二五” 规划的编制工作。 l0 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还将启动水利、高速铁路等 O0 十二五”新开工项 目。第二,在工资上升和个人所得税改革 编制过程经历 了基本思路 的研究、建议的制定和纲要编制三 “
构战略 『调整讲几点意见 : 生
1%一 8 7 1%的标准。第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 ,有利于 币因素得到初步控制。2 1 年 2 01 月份 ,中国广义货币增长率
把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把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十二五”时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应抓住对经济发展全局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影响较大的主要问题,强化措施,重点推进。
调整需求结构。
我国需求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
从长期看,这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调整需求结构就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
一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应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等措施,不断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二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投资领域不均衡、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等。
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政府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领域倾斜,并鼓励、扩大、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注重以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
三是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应主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同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应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注重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支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下大气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三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盐城市伍佑中学 葛长江 陈永忠背景材料:党的十六大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实现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向前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基础知识:1、经济结构调整的含义。
经济结构是指社会经济的构成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包括三大产业之间和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经济结构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基本结束,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工农业产品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重复建设严重,低劣产品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迅速富裕,但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位置的劣势,人才和技术的缺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民族地区经济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
而且农业的基础地位脆弱,农民负担加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从而影响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
所以,必须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在加紧调整。
我国加入WTO 后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所以,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要敏锐地把握世界科技日益进步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新趋势,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分析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分析09金融曹璐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概述1.全球性新经济、全领域新技术浪潮掀起中国经济从50年代起,用了30年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用了20年,建立起崭新的、开放的经济格局;如今,在大步迈入小康之后,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新时刻,“十五”计划提出,新世纪中国经济的主题是发展,是调整。
这是面向高新技术发展,面向全球崭新经济形态的战略大调整!世纪之交,全球化、全球性新经济、全领域新技术浪潮正推动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新融合的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国际资本、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力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使一些后发达国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高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也大显神威,新技术几乎渗透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服务业和娱乐业。
电子购物和电子商务使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方便,让生活异彩纷呈;高新技术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愈加关键,由此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2.经济结构不合理现实的压力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尽管改革发展的成绩巨大,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突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
在“后危机时代”,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涉及到投资与需求,也涉及到整个产业结构。
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现有的结构有它的合理性,这是由需求决定的,是既成历史事实的延续,也是现在需求的结果,所以说它有合理性的一面。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和 新 农 村 建 设 , 进 城 乡区域 协 调 发 展 。 促
[ 关键 词】 济 结 构 ; 展 方 式 ; 变 经 发 转
要 以加 快 转变 经 济发 展 方式 为 主线 。这 是 《 议》 建 的一 个 鲜 明特 点 , 也是 推 动科 学 发展 的必 由之 路 。 发 展理 念 决定 发展 方 式 , 发展 方 式决 定 发展 质 量 。深 入贯 彻 落实 科学 发 展 观 , 把加 快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 式 贯 穿 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全 过 程 和 各 领 域 , 面 提 高 经 济 发 展 的 质 量 和 水 平 , 现 阶 段 我 国 经 济 全 是
( 图 1。 见 )
投 资 与消 费 的失 衡 , 造成 不 断扩 大 的生产 能力 与 最终 消费 的缺 口难 以通 过 国 内的消 费增 长来 消
化 . 要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找 出 路 , 致 我 国 目前 的 最 终 需 求 结 构 严 重 失 衡 。 [ 消 费 、 资 和 净 出 口三 需 导 2 】 从 投
余 甫 功
( 中共 广 东 省 委 党 校 经 济 学 教 研 部 主 任 、 授 ) 教
【 要】 构 问题 是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核 心 问题 , 摘 结 当前 我 国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是 结构 矛 盾 . 出表 现 在 需 求 结构 失衡 、 突 收入 分 配 失调 、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乡区域 发 展 不 协 调 等 方 面。因此 , 坚持 产 城 要 把 经 济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展 方 式 的 主 攻 方 向 。 坚持 扩 大 内需 战 略 , 力 调 整 需 求 结 构 ; 着
论21世纪初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要 。据 (9 7年 世 界 发 展 报 告 > 计 资 料 表 明 ,9 5年 世 界 各 国 19 统 19 第一 、 、 产 业 结 构 是 : 国 2:6: 2 二 三 美 2 7 ,日本 2: 6:0 英 国 3 6, 2 3 :6 目前 我 国 三 大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的 问 题 仍 较 为 突 出 。 第 :2 6 。
小康生活 。
一
产 业 不 仅 在 三 大 产 业 结 构 中 比重 偏 高 , 且 其 本 身 的 基 础 还 而
脆弱 , 灾能力不 强 ; 抗 生产 仍 属 于 传 统 的 自给 半 自给 生 产 经 营 体 系 , 产 的 专 业 化 、 场 化 、 代 化 水 平 低 。 第 二 产 业 比重 也 过 生 市 现 高 , 且 其 自身 产 业 结 构 亦 不 合 理 , 源 、 材 料 等 基 础 工 业 总 而 能 原 体 上 落 后 于 一般 加 工 业 , 统 产 业 比 重 较 大 , 新 技术 产 业 发 育 传 高
要 达 到 的 目标 相 比 , 有 不 少 差 距 , 不 适 应 新 形 势 发 展 的 需 还 很
对经济 结构进行 战略性调整 , 2 是 l世 纪 初 我 国 必 须 着力 解
决 的 重 大 课 题 。 从 历 史 与 现 实 、 论 与 实 践 相 统 一 的 视 角 , 入 理 深
一
了增 强把握 科学技术 的迅 猛发展给经济 发展带来的 巨大机遇 的
能 力 , 了 应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挑 战 , 强 国 际竞 争 力 , 界 各 国 为 增 世 纷 纷 展 开 了大 规 模 的经 济 结 构 调 整 , 且 越 是 发 达 国 家 , 调 整 而 其 的力度越大 。我国如果 跟不 上世界 经济 结 构大调 整的新 形 势, 将 很 难 把 握 科 学 技 术 迅 猛 发 展 给 经 济 带 来 的 巨大 机 遇 , 应 对 并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冲 击 。 我 国 如 果 不 进 行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 很 难 实 现 可持 续 发 展 并 使 我 国 的 人 民迈 向 更 加 宽 裕 的 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十八大报告: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
——摘自十八大报告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意义重大
一是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如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导致的经济低效率,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愈益突出,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缓解,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和出口方式粗放,等等,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因此,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二是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一靠需求,二靠供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保持供给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保持供需结构一致。
需求结构处于不断变动中,供给结构也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需求结构。
经济结构合理的重要标志,就是需求结构要适应供给结构,没有需求,质量再好也只是产品,不能成为真正的商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收入的快速增长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小汽车、住房和旅游将成为主导产业,对文化、教育等消费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只有不断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等方面量的指标,更包括产业、城乡、区域结构改善等方面质的指标,没有结构改善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是可以牢牢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发达国家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纷纷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
从机遇来看,我国可以直接承接国外产业结构的升级浪潮,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
从挑战来看,一方面,发达国家不可能把关键技术转移到中国,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提高,现有一些产业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倾向,必须加快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协调原则。
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协调有不同的含义。
就产业结构而言,就是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有一个适当的比例。
对于区域结构来说,就是各个区域能够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区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
对于城乡结构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城乡相互促进和分工合理的结构。
对于需求结构而言,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原则。
经济结构调整本身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有两大目标,短期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期要在21世纪中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目标,都有赖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要在经济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更好地增长。
第三,促进就业原则。
经济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增加就业。
当然,促进就业并不是不要经济结构调整,也不是要求所有产业都围绕增加就业这一目标。
要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要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上一代与下一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选择
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
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三大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和升级。
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提升第二产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例由目前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
要继续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服务业现代化道路。
三大产业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
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组合。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积极推进城镇化。
城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核心就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战略。
要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小城市适合于农民转移,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便于管理等优势。
要制定适合于城市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清除城市发展的体制障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再次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克服盲目和重复建设,形成全国各地区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上,要注意处理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关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东、中、西部以同样的速度同步发展,而是要让每一个地区都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要有合理的功能定位,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中部地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是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最后应改善需求结构。
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中,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把以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城乡共同投资,把东部地区投资为主转变为东中西部共同投资,要更多投向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更多转向民生领域;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打造出口产品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