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常见实词积累课件(共34张PPT)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常见实词积累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98d3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e.png)
顷之,有一蛇衔草着伤口上,竟日伤蛇走。 过了一会儿,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 经过一整天的时间,伤蛇可以活动就跑了。
田父取其余叶治伤,皆验。 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用来治伤口,全都灵验。
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 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 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乡里人于是用“蛇衔草”给 它命名。 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古人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
原先一样,不是胡说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田父耕地
(
)
②值见伤蛇在焉
(
)
③竟日伤蛇走
(
)
2④.皆用验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①田父取其余叶治伤,皆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田父耕地
( 从前
)
②值见伤蛇在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来自①春往而冬反(
)
②遂得道
(
)
③乃掘地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春往而冬反
( 通“返”,返回 )
②遂得道
( 终于
)
③乃掘地
( 于是,就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文言厚文积专薄发项(练六习)-实词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 道。
田父取其余叶治伤,皆验。 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用来治伤口,全都灵验。
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 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 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乡里人于是用“蛇衔草”给 它命名。 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古人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
原先一样,不是胡说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田父耕地
(
)
②值见伤蛇在焉
(
)
③竟日伤蛇走
(
)
2④.皆用验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①田父取其余叶治伤,皆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田父耕地
( 从前
)
②值见伤蛇在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来自①春往而冬反(
)
②遂得道
(
)
③乃掘地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春往而冬反
( 通“返”,返回 )
②遂得道
( 终于
)
③乃掘地
( 于是,就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文言厚文积专薄发项(练六习)-实词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 道。
小升初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小升初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e43e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a.png)
详细列出每种题型的分值,以便 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词汇积累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如 虚词、实词等,提高对文言文的
理解能力。
句式理解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倒装句 、被动句等,有助于理解文章意思 。
答题顺序
建议学生在答题时先做自己擅长的 部分,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以提高 答题效率。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对比阅读
总结词:理解差异
详细描述:通过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表达方式、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等方面的 差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性和魅力,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变迁的敏感 度。
文言文与诗歌的结合运用
总结词:艺术融合
详细描述:将文言文与诗歌的韵律、意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文言文的同时,感受其与诗歌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文学 审美能力。
创作文言文短文
总结词
培养文言文创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创作文言文短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 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对文言文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共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 的文言文知识,斟酌词句,锤炼语言,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符合文言文的表达规范。
文言文在作文中的应用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通过指导学生将文言文词汇、句式融入作文中,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水平,同 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表达能力。
05
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策略
熟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总结题型
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出文言文考 试的常见题型,如选择题、填空 题、阅读理解等。
分值分布
翻译现代文为文言文
总结词
增强文言文转换能力
详细描述
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词汇积累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如 虚词、实词等,提高对文言文的
理解能力。
句式理解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倒装句 、被动句等,有助于理解文章意思 。
答题顺序
建议学生在答题时先做自己擅长的 部分,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以提高 答题效率。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对比阅读
总结词:理解差异
详细描述:通过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表达方式、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等方面的 差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性和魅力,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变迁的敏感 度。
文言文与诗歌的结合运用
总结词:艺术融合
详细描述:将文言文与诗歌的韵律、意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文言文的同时,感受其与诗歌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文学 审美能力。
创作文言文短文
总结词
培养文言文创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创作文言文短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 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对文言文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共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 的文言文知识,斟酌词句,锤炼语言,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符合文言文的表达规范。
文言文在作文中的应用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通过指导学生将文言文词汇、句式融入作文中,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水平,同 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表达能力。
05
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策略
熟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总结题型
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出文言文考 试的常见题型,如选择题、填空 题、阅读理解等。
分值分布
翻译现代文为文言文
总结词
增强文言文转换能力
详细描述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ppt课件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9469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9.png)
一、古诗词朗读、积累与运用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
返回目录
•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
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
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
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小知识】《石灰吟》写作背景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
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
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
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讲义
![(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4581f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2024/3/26
21
写作指导与点评
01
写作指导
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指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
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2024/3/26
02 03
作品点评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提 供改进意见。作品点评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明确努力方向 。
基础。
2024/3/26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语法知识,能 够阅读、理解简单文言文篇章,了解 古代文化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诵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4
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
2024/3/26
学习方法与技巧
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多读 多背、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等。
学习态度与习惯
认识到学习文言文需要耐心和毅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如定期复习、勤加练习等。
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提升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提高了语文成绩,还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和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讲义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 文言文名篇欣赏与解读 • 文言文写作训练与指导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小升初古诗文专项训练PPT课件
![小升初古诗文专项训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be20c85901020206409c62.png)
第4页/共53页
•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
”。
第5页/共53页
答案:
• :1.颜真卿 • 2.介词,相当于“于” •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第49页/共53页
6.李绅的《悯农》“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第50页/共53页
7.人们常常会引用《题西 林壁》中的哪句诗来表达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51页/共53页
8.请问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如初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中 的"能不忆江南?”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
第14页/共53页
8.李白的《赠汪伦》 中“忽闻岸上踏歌声” 的上半句是:
(李白乘舟将欲行)
第15页/共53页
9.唐王维的《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的上句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16页/共53页
10.李白《望天门山》 中“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的 上句是:
第38页/共53页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39页/共53页
登鹳雀楼
第40页/共53页
望庐山瀑布
第41页/共53页
静 夜 思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1张PPT)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28ac49eff9aef8941e066b.png)
3.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A.比喻 B.排比 C.夸张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考点:对古文字词的理解及文章的感悟】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①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②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夫④ 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⑥不以锯 中截⑦而入?”遂⑧依而截之。 【注释】①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②亦: 也,仍然。③俄:一会儿,不久。④老夫:古时 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⑤圣人:最完善、最有学 识的人。⑥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⑦中 截:从中间截断。⑧遂:于是,就。
1.本首诗是一首__C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 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一___、_二___、__四__句押韵,韵脚是__蹊__、 __低__、__啼__。
3.从“千朵万朵压枝低”中我想到了一幅( A )的 画面。 A.百花盛开 B.草长莺飞
4.作者听到“娇莺的啼叫”,心情是( A )。 A.轻松愉快 B.闷闷不乐
__菱___角___生__长___在___水___中___却__说___是___在___土___里__生___长___的___,___这__是___因___为____ 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__________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 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 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 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 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 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 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ppt演示课件
![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2011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7.png)
17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 。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 “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3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 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
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 穷尽。 今义: 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 。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 “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3
在 日 常 生 活 中,随 处都可 以看到 浪费粮 食的现 象。也 许你并 未意识 到自己 在浪费 ,也许 你认为 浪费这 一点点 算不了 什么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 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
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 穷尽。 今义: 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专题09-文言文阅读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共33张PPT)
![专题09-文言文阅读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6cbe3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 北人为人不谦虚,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不懂装懂,结果去闹出了笑话。
2.文言文阅读。 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王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市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 鹅相赠耳。義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①往: 前去 ②固: 坚决,坚持 ③笼: 用笼子装 (2)给横线处的句子加标点: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鹅相赠耳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1)何不试之以足: (2)吾忘持度: (3)无自信也:
【参考答案】(1)脚;(2)尺码;(3)相信自己的脚。
02 翻 译 句 子
翻译句子首先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逐字逐字翻译句子, 再补充省略部分,最后整理成完整的句子。
(1)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 、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 保留原词。例如“孔君平以其父”中的人名“孔君平”保留。
文 言 文 阅 读
目 录
01 文 言 文 字 词 理 解
1.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 、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 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3. 文言文阅读。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 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 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 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 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 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和古诗词阅读专项复习PPT
![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和古诗词阅读专项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bb916858fb770bf68a5544.png)
阅读
文言文和古诗词阅读
讲师:文小语
2020年5月5日
CONTENTS
目 1 知识网络 录 2 高分策略
3 学以致用
4 教学总结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学03
温故知新
学,然后知不足。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源自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 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讲师:文小语
2020年5月5日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文言文和古诗词阅读
讲师:文小语
2020年5月5日
CONTENTS
目 1 知识网络 录 2 高分策略
3 学以致用
4 教学总结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学03
温故知新
学,然后知不足。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源自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学语阅文(读小升初)专项复习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 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讲师:文小语
2020年5月5日
2020年5月5日11时10分
小升初语文课件 文言文 全国通用 (共38张PPT)
![小升初语文课件 文言文 全国通用 (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64fe6cbe1e650e52ea9996.png)
下问题: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7)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两小儿辨日》
落实。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
(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 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 词,即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误区点拨:绝少有不译的字词。特别是 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 译的现象
“换”:即替换法。对那些 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 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 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词类活用
三、文言虚词理解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在文言文中没有明确的实在 意义,包括常用到的“之”、“乎” “者”、 “也”、“矣”、“其”、“乃”、“哉”、 “兮”等虚词。而且作用很重要,学习文言文必 须熟悉常见虚词的用法。
“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一人虽听之(代词,指弈秋的教导) 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指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代词,指前一个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 叟亡以应。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却不同。 如: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先自度(duó)其足 ” 度: 动词,测量。 “吾忘持度dù!” 度: 名词,尺码。 又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 归纳,并牢记例句。
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题练习课件(共36张PPT)
![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题练习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57fb7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7.png)
点明写作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02.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 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 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 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思考】
1.解释下面的字
(1)及:到达 (3)咸: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
人间。
哪像是在人间。
【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欲觅一良马赐焉(想要 ) (2)而又不忍弃马( 丢掉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仓乘马从公,一日差百里,两日差二百里。 周仓骑着马跟着关公,第一天落后了一百里,两天就落后了两百里。 3.你觉得文中关公的做法可笑,还是周仓的做法可笑? 关公做法可笑,送给周仓的马还没有周仓跑得快。 周仓做法可笑,把马扛着跑。
食:吃 使:派 逆:违抗 以:认为
为:是 为:在 之: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
走:逃跑、跑
乎:疑问句句末 语气词,吗
故:所以
皆:全、都
遂:就
【思考】
1.解释下面的字 (1)天帝使我长百兽:派 (2)子以我为不信:诚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不知道动物们是因为害怕自己而逃跑,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为什么“兽见之皆走”?
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完整版)(2024)
![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完整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7c12c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b.png)
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文言文比赛,如“中华之星” 国学少年荟等,锻炼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
组织家庭活动
3
在家庭内部组织文言文相关的活动,如家庭朗诵 会、文言文知识竞赛等,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 家庭文化氛围。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拟题一
阅读《爱莲说》,完成相关题目。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 读理解能力。
模拟题二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 文言文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 内容并进行翻译。
模拟题三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 文言文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 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注重练习的质量而非数量,对于错题要及时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2024/1/30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篇章,培养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领悟 能力。
22
06
家长辅导指南
2024/1/30
23
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和需求
与孩子沟通
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进度、困难和需 求。
有趣。
修辞得当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15
注重音韵
在文言文写作中,要注 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
04
历年真题回顾与模拟训练
2024/1/30
16
历年真题分析
2024/1/30
2023年小升初文言文真题分析
组织家庭活动
3
在家庭内部组织文言文相关的活动,如家庭朗诵 会、文言文知识竞赛等,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 家庭文化氛围。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拟题一
阅读《爱莲说》,完成相关题目。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 读理解能力。
模拟题二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 文言文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 内容并进行翻译。
模拟题三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 文言文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 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注重练习的质量而非数量,对于错题要及时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2024/1/30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篇章,培养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领悟 能力。
22
06
家长辅导指南
2024/1/30
23
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和需求
与孩子沟通
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进度、困难和需 求。
有趣。
修辞得当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15
注重音韵
在文言文写作中,要注 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
04
历年真题回顾与模拟训练
2024/1/30
16
历年真题分析
2024/1/30
2023年小升初文言文真题分析
小升初语文升学必备文言文专题——《破瓮救友》《守株待兔》 (共25张PPT)
![小升初语文升学必备文言文专题——《破瓮救友》《守株待兔》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3a9e9bfe4733687e21aaff.png)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谷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 丰收的好年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 一作:溪头)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 在眼前。
课题:趣味文言文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古代风俗习惯、文学常识产生兴趣。
2、对古文中简单的知识点进行了解。 文学素养目标:1、学会古代见面礼。
2、了解古代对年龄的不同称谓。 3、积累文言文中表示“你”和“我”的词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知礼懂礼的意识。 情感思维目标: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环节设置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官名、国号、年号等,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
宋人有耕田者。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
光生七岁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的时候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通关密码
我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我谈古今之是非,尔有何功居上我?——《五官争功》
译文: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译文:你现在只不过是一个被雇来耕地人,怎么可能富贵了呢?
我 吾能为之足——《画蛇添足》译文:我能给他画只脚。
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译文:我帮助稻苗长高了。 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小的时候就热爱学习。
1、唱诵《送元二使安西》《示儿》10分钟 2、文学拓展——古代见面礼、对年龄的不同称谓 20分钟 3、穿越救友》 60分钟 4、快问快答20分钟
在稻谷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 丰收的好年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 一作:溪头)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 在眼前。
课题:趣味文言文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古代风俗习惯、文学常识产生兴趣。
2、对古文中简单的知识点进行了解。 文学素养目标:1、学会古代见面礼。
2、了解古代对年龄的不同称谓。 3、积累文言文中表示“你”和“我”的词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知礼懂礼的意识。 情感思维目标: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环节设置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官名、国号、年号等,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
宋人有耕田者。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
光生七岁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的时候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通关密码
我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我谈古今之是非,尔有何功居上我?——《五官争功》
译文: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译文:你现在只不过是一个被雇来耕地人,怎么可能富贵了呢?
我 吾能为之足——《画蛇添足》译文:我能给他画只脚。
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译文:我帮助稻苗长高了。 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小的时候就热爱学习。
1、唱诵《送元二使安西》《示儿》10分钟 2、文学拓展——古代见面礼、对年龄的不同称谓 20分钟 3、穿越救友》 60分钟 4、快问快答20分钟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PPT课件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db33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e.png)
和协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鼓励学生 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坚韧不拔的
品质。
《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
通过讲述项羽的故事,引导学生 思考英雄气概和领导才能。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让学生 了解忠诚、智慧和勇气等品质。
孙子吴起列传
讲述孙子和吴起的军事才能和战略 眼光,培养学生对军事谋略的兴趣 和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表达对学习的热爱和投入,鼓励学生们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提倡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向他人请教。
《孟子》选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取舍
问题,理解选择的重要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重要 性,提醒学生注重与他人的沟通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 练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技巧 • 翻译与写作技巧 • 经典篇目欣赏与解析 •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帮助学生掌握小升初 考试中的文言文知识 点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 读和理解能力
课件内容概述
06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一
题目:《岳阳楼记》选段阅 读
要求:阅读选段,回答下列 问题。
02
01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0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04
05
根据选段内容,回答问题。
模拟试题二
题目:《爱莲说》全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鼓励学生 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坚韧不拔的
品质。
《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
通过讲述项羽的故事,引导学生 思考英雄气概和领导才能。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让学生 了解忠诚、智慧和勇气等品质。
孙子吴起列传
讲述孙子和吴起的军事才能和战略 眼光,培养学生对军事谋略的兴趣 和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表达对学习的热爱和投入,鼓励学生们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提倡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向他人请教。
《孟子》选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取舍
问题,理解选择的重要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重要 性,提醒学生注重与他人的沟通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 练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技巧 • 翻译与写作技巧 • 经典篇目欣赏与解析 •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帮助学生掌握小升初 考试中的文言文知识 点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 读和理解能力
课件内容概述
06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一
题目:《岳阳楼记》选段阅 读
要求:阅读选段,回答下列 问题。
02
01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0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04
05
根据选段内容,回答问题。
模拟试题二
题目:《爱莲说》全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训练《床头捉刀人》课件(共19张PPT)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训练《床头捉刀人》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e766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9.png)
2 小升初总复习方法
总结技巧(一) 二、强化薄弱环节,突破难点重点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强化薄弱环节,突破难点重点。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 小学升初下中措的施作:文选材技巧如下:
深入挖掘找:出对薄于弱小环学节升,初制中定的复学习生计来划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学生生活可等以方对面自选己择的自语己文熟学悉习的情材况料进,行这全样面能的够分更析好,地找把出握自主己题的,薄写弱出环有节真,情制实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例如, 感的文章有。些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就需要在复习中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题;有些同学的作文水平不高 关注细节,:就选需择要具在有复细习节中的多材写料一,些可不以同让类文型章的更作加文生,动并有注趣重。修例改如和,润可色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床头捉人》
朗读课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 季珪( guī )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 曰:“ 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 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止》
《世说新语·容
字词解释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 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 [3]行: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以:认为。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认为形貌丑陋,
②不 足 雄 远 国 , 使 崔 季 珪 代 , 帝 自 捉 刀 立 床 头 。
小升初专语文总复习文言文PPT5课件-2024鲜版
![小升初专语文总复习文言文PPT5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3bfe7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f.png)
背景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小升初阶段,学生 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
2024/3/28
4
复习范围和要求
复习范围:小升初阶段所学的文言文 课文、词语、句式等。
01
复习要求
0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03
06
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
05
能够熟练翻译文言文课文,并理解其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4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 用法。
2024/3/28
5
02
文言文基础知识
2024/3/28
6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024/3/28
定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 种,主要用于书写古代经典、历 史、文学等作品。
特点
言简意赅,表达含蓄;注重音韵 和节奏;词汇丰富,多义词多; 语法结构严谨,注重虚词运用。
解或语境不符的情况。
19
写作要求和规范
1 2
遵循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在写作文言文时,要遵循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 式,包括句式、用词、修辞等方面。
注重文采和意境
文言文写作注重文采和意境的表现,要善于运用 各种修辞手法,营造出优美的语言氛围。
3
严谨、准确、简练
文言文写作要求严谨、准确、简练,避免冗长、 啰嗦的表达,力求言简意赅。
16
古代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
2024/3/28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其中包含 了许多古代文化的常识。例如,古代 的礼仪制度、官职名称、地理名称等 。了解这些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1.一词多义
例如: “说”读shuō时,说、说明。 “说”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说”读yuè时,高兴。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2.古今意义不同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11
其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曹冲称象》)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3.“补”,就是增补。
②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
26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4.“换”,就是换字。 例如:“昂首观之” “昂”—— “抬” “首”—— “头”
27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 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的“自信”是
的意思。 相信自己
3.《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而射之”
的“援”是 引,拉意思。由这个学弈人的学习态度,我 想到( 三心二意,)或这心个不词在语焉。
真题链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王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市求之。
18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 。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 “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 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 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 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6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4.体会情感(道理)
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 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 理等。
7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19
古今异义字
20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
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 穷尽。 今义: 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例: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10.兵 古义: 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22
11.狱 古义: 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 居住、住所。
文言文知识梳理
——小升初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9分 不识自家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 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 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3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 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 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 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 译。
16
通假字
17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 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 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但是,表转接 )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并且,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 )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3
于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 表》)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
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 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5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 “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
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
3.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2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真题链接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 上序号。(4分)
(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1)宋人有耕田者。 ( 3)因释其而守株,复得兔。 ( 2)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 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 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2
理解文言文的步骤
1.通读文章 2.理解词语 3.翻译句子 4.了解内容 5.领悟文章的道理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正音读文。
①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 假字、多音字,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 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 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 诵读来实现。
32
真题链接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 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 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 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酒席)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认识、)了解 ⑶仕于南方( 做官 )
经典例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 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游:_玩__耍__,_游__玩_ 。
尝:_曾__经______
2.解释句子。(4分)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24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3.“补”,就是增补。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 词。
“必细察其纹理” “必”—— “必定” “细”—— “仔细”
“察”—— “观察” “必细察其纹理” —— “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25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21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 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 泪。
今义:鼻涕。
1.一词多义
例如: “说”读shuō时,说、说明。 “说”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说”读yuè时,高兴。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2.古今意义不同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11
其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曹冲称象》)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3.“补”,就是增补。
②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
26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4.“换”,就是换字。 例如:“昂首观之” “昂”—— “抬” “首”—— “头”
27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 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的“自信”是
的意思。 相信自己
3.《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而射之”
的“援”是 引,拉意思。由这个学弈人的学习态度,我 想到( 三心二意,)或这心个不词在语焉。
真题链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王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市求之。
18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 。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 “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 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 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 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6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4.体会情感(道理)
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 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 理等。
7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19
古今异义字
20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
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 穷尽。 今义: 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例: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10.兵 古义: 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22
11.狱 古义: 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 居住、住所。
文言文知识梳理
——小升初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9分 不识自家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 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 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3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 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 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 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 译。
16
通假字
17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 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 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但是,表转接 )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并且,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 )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3
于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 表》)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
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 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5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 “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
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
3.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2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真题链接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 上序号。(4分)
(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1)宋人有耕田者。 ( 3)因释其而守株,复得兔。 ( 2)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 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 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2
理解文言文的步骤
1.通读文章 2.理解词语 3.翻译句子 4.了解内容 5.领悟文章的道理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正音读文。
①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 假字、多音字,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 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 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 诵读来实现。
32
真题链接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 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 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 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酒席)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认识、)了解 ⑶仕于南方( 做官 )
经典例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 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游:_玩__耍__,_游__玩_ 。
尝:_曾__经______
2.解释句子。(4分)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24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3.“补”,就是增补。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 词。
“必细察其纹理” “必”—— “必定” “细”—— “仔细”
“察”—— “观察” “必细察其纹理” —— “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25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21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 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 泪。
今义: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