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固体 晶体
区别
非晶体
□17 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 □18 没没有 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
定义

固体

固体 晶体
区别
非晶体
特点 不断□19 吸吸热,温度□20 不不变 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熔 图象
化 熔化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条件
吸收热量
固体 区别 说明
常见物质
晶体
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对于晶体,其凝固点与熔点相 同 冰、海波、食盐、

实 验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 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论
5.(1)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实验研究对象应选取小颗粒(粉末状)固体,以保证物质受热均匀 交 (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和烧杯壁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 流 化形成的小水珠 与 (4)实验改进 反 (5)熔化前后曲线图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 思 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6)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吸热、内能增大
①在 □23 任任何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 ①在一定温度下进
温度条件
行;
蒸发时温度降低
②沸腾时温度不变
发生位置 液体□24 表表面面
液体 □25 内内部部 和 □26
表表面面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
影响因素 体的□27 表表面面积大积小大 、液体的□28 大气压、加热的快慢 小 温温度 度
石蜡、玻璃、沥青、松香等 铁等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第4讲物态变化(word讲义)

第4讲物态变化(word讲义)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第4讲物态变化【重难点与突破】一、对物态变化的区分【例1】(2022镇江)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B.瀚海阑干百丈冰.C.霜.重鼓寒声不起D.露.湿丛兰月满庭【分析】A.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A错。

B.冰是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B正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C错。

D.露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 D错。

【答案】B【突破】1.区分物态变化的关键是要分清楚物体变化前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分析。

2.与水有关的物体变化小结(1)熔化:冰化成水;冰雪融化。

(2)凝固:水结冰。

(3)汽化:露、雾消散;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烘、晒含水的物体,物体所含水分减少。

(4)液化:云、雨、雾、露的形成;“白气”的形成。

(5)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

(6)凝华:霜、雪、雾凇、冰雹等的形成。

上述现象,也是常考点。

二、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规律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简记为“晶体熔化,只吸热不升温”)。

2.“探究晶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例2】(2022阜新)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图甲中组装器材的顺序是(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待温度升高到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液态时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水的温度(填“低于”或“高于”)晶体的温度,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第四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物态变化
第 四讲 物 态 变化
恫 .
温度的概念
, J 竺

,、 ., 原理 ,工 , J I 体温计
物l 温度 测 — 温 计{ 用 法 厘l 的 量 — 度 使 方
杰f
在液体 的表 面和 内部 同时 发生 ; ③ 是 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 是 一 种 剧 烈 的 汽 化现 象 ; ④蒸发有 作 用. () 2 液体沸腾 时的温 度叫沸 点. 液体 的沸 点与 气 压有关 ; 气压增大 , 点 沸 ; 压减 小 , 点 气 沸
中考中易错点是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 与凝 固图 () 像 的判断 ;2 晶体熔化 ( 固) () 凝 过程温度保持不 变且 继 续吸热( 放热) () ;3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要继续 吸热. 以上几点在复习时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例 1使用 温度 计 时, . 首先要 观察 它 的量 程 和认 清它 的 .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 中液体温
3 熔 化 和 凝 固 . () 1熔化 是指物质从 的过程 , 熔化 过程要
在 中考试题 中各部分 内容 常见 的题 型有 : 1 物 () 态变化 的判 断多以填空题 、 选择题 的形式 出现 ;2 利 () 用物态变化 的吸热或放 热解 释现象 常 以问答题 的形 式 出现 ;3 在探 究实验 中, 过 图像探 究 晶体 ( 晶 () 通 非 体) 的熔化 、 固及 液体 的沸腾 过程 进行考 查 ; 4 利 凝 () 用控制变量 法探 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 的因素.
5 升华 和凝 华 . () 1 升华 : 质从 物 态 直接 变成 态 的 过程 叫升华. 如碘 的升华 、 在衣 柜 中的卫生 球逐 渐 放 变小 的过程 、 干 冰 进 行人 工 降雨 等. 华 过 程 要 用 升 热. () 2 凝华 : 物质从 态直 接变 成 态 的过 程叫凝华. 如碘蒸气 的凝华 、 的形成 等. 华 霜 凝 过程要 热.

2022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4讲物态变化pptx课件

2022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4讲物态变化pptx课件

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
题型四
升华与凝华(5年考5次)
返回子目录
知识解读: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需要吸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需要放热。 命题方向:判断生活中的现象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方法总结:注意理解物态变化发生前后物质的状态,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气态 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雪、霜、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命题点2
利用物态变化特点解释现象
返回子目录
8.(2017河北,27)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 000 ℃左右。为防 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在灯泡内 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返回子目录
1.(2021 湖南长沙)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 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 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 低 ;
在读数时,乙图中的 B (选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请读出丙图中温
返回子目录
3.(2021 陕西)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 数为 36.5 ℃。
4.(2021 四川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注意点(理解部分)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分析: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0时,开始熔化,t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再次逐渐上升。

图2为某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熔点。

可以比较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图3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阶段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液态;当温度下降到t0时,开始凝固,t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F阶段为凝固过程,虽继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凝固过程为固液混合态;FG阶段该物质已凝固为固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下降。

对于同一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图4为某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整个过程一直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图5为某液体的沸腾图像,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达到t0时开始沸腾,温度t0为该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后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二、沸点的知识:1、液态氧的沸点-183℃,固态氧的熔点时-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183℃时,氧可以是液态、气态或气夜共存状态。

以水为例:固态 0℃液态 100℃气态2、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三、蒸发吸热。

有致冷作用: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2、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的温度低于40℃.(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3、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

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物态变化-课件

物态变化-课件
度不变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继 续吸热,但温度_保__持__不__变_____
①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沸__点_____,持续_吸__热_____ ;
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高_____,气压低 沸点_低_______
赣考解读
考点聚焦
赣考探究
第4课时┃ 物态变化
2.蒸发和沸腾
赣考解读
考点聚焦
赣考探究
第4课时┃ 物态变化
近三年江 西省中考 考查情况
预测2015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程 度
考点
单选 3分

物态变化的辨析及吸放热情况判断
2012
实验 2分

温度计的读数
探究 4分

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填空 2分

物态变化的辨析
2013
单选 3分

人体正常体温的估测
实验 1分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方式
发生部位
发生条件
不 同
剧烈程度

影响
因素
温度变化 相同点
蒸发
沸腾
液体_表__面_____
液体_表__面_____和___内__部____同时 发生
在__任__何__温度下 _缓__慢_____汽化
达到_沸__点___,持续吸热 _剧__烈_____汽化
液体_温__度_____、 _____表__面__积_、 _____空__气__流__速_
第4课时┃ 物态变化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方式 汽化 液化
装置 设计
赣考解读
状态变化 _液_____态→__气____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第4课时《物态变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第4课时《物态变化》课件
这是 室内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 放 (选填
“吸”或“放”)热。
★★★★★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 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 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 是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
★★★★★ 知识点3 汽化和液化
即时反馈
示例3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2)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 (3)用保鲜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

★★★★★ 知识点3 汽化和液化
★★★★★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补充
(1)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 。(选填字母代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若在实验中发现冰熔化过快,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大
冰的质量(或增大烧杯中水的质量,或减小酒精灯的火
焰) 。(写出一条即可)
★★★★★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第4课时 物态变化
目录 CONTENTS
01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02 重点难点 精准研析

03 实验探究 素养提升

04 课堂演练 明确考向

★★★★★ 知识点1 温度和温度计
一、温度 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

第四讲: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

第四讲: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

第四讲: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一.本章考点:1、温度与温度计2、物态变化中每个过程的名称及条件3. 晶体与非晶体4. 蒸发的快慢由哪些因素决定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二.考考你(2008---2011年广州中考题)13.(1)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2008广州中考)于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________或________方式失去水分的.22.(5分)如图19,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2009广州中考)24.(7分)用图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009广州中考)(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23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

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五、问答题(共5分)(2010广州中考)22.(1)上海世博会很多展馆安装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2)世博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来降温。

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喷射水雾区域的温度会降低?五、问答题(5分)(2011广州中考)22.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考点一:温度与温度计4、两种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特点考点二:物态变化中每个过程的名称及条件考点三。

第四讲---物态变化(学生版)

第四讲---物态变化(学生版)

第四讲物态变化知识网络考点梳理一、温度和温度计1.____________________叫温度,其常用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表示.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两者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_____℃.4.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 ℃左右,读作______________;水银的凝固点是-39 ℃,读作________________.5.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①观察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_;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___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____或容器______;③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④读数时_____________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________的上表面相平.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分度值是℃.二、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从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等.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________,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________热.2.蒸发:是在________温度下,只在液体________发生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自身及周围的温度都________,故有________作用.3.沸腾:是在__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__________,但__________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________.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______________;(2)液体______________;(3)液面__________________快慢.5.液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______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3.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现象,这些是________现象.4.升华是一个______热过程,有________作用,而凝华是一个______热过程.五、物态变化相互关系六、三个制冷作用1.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2.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3.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回归教材紧扣教材,复习教材,预习好帮手,回练教材变式题,精准高效备考!1.[人教版八上P47插图(沪粤版八上P82图4-2)改编]上课时,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一个实验,小明同学回家后,也动手做了一下这个实验.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如图所示,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教版八上P58图 3.3-1改编)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此过程要______热.3.(人教版八上P60想想做做改编)纸的着火点约183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500 ℃,吹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约60 ℃.如图所示,用纸锅装些水.若用吹风机吹出的热风给纸锅加热,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若将纸锅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在水沸腾时,纸锅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燃烧.4.(人教版八上P61图3.3-5改编)如图所示,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水在________(选填“蒸发”或“沸腾”)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5.(人教版八上P62科学·技术·社会改编)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的“白气”,这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产生的.6.(人教版八上P63动手动脑学物理1.改编)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中,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纱布袋口的边缘要浸入水里,这是利用水在________时________来降低温度;把这个简易冰箱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不变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人教版八上P66动手动脑学物理4.改编)小亮和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了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考点突破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高频考点)在本考点中温度计的读数是考查重点.复习时应注意:(1)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3)使用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底或者杯壁.(4)读数时普通温度计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5)如果是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甩,让液体都回到玻璃泡中才能开始测量,如果没有做这一步,体温计不能测量比原示数低的温度;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细管,使温度计能离开被测量物体进行读数.【课标重点例题指引】例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对点训练】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________℃.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图.拓展:若图中是测正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高的图是________,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低的图是______.3.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拓展:另一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考点2:熔化与凝固(高频考点)技巧点拨:(1)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是考查的重点.①熔化图象,包括晶体熔化图象和非晶体熔化图象.两者的区别在于:晶体熔化过程是先升温达到熔点后,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后继续升温;非晶体是边升温边熔化,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如下图所示)②凝固图象,是熔化图象的相反过程.晶体凝固时先降温达到凝固点,凝固放热,温度不变,凝固完后继续降温;非晶体边凝固边降温,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如上图所示)各图象中,平行于时间坐标的线段对应的是熔化或凝固过程,线段对应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同一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冰、海波、食盐、水晶、明矾、各种金属;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________,温度________;钨的熔点是3 410 ℃,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2.下列对如图所示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可能是萘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拓展: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4.如图所示,加热-10 ℃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C.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D.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拓展:(1)AB段物体处于________,BC段物体处于______________,CD段物体处于________(均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晶体在熔化时,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考点3:汽化与液化(高频考点)技巧点拨:(1)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是考查重点也是热点,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温度的高低;③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将物体摊开(液体表面积变大),晒在向阳处(液体温度较高)、通风(液面空气流动快)的地方,物体更易干;若需减慢液体的蒸发则反之,如:将蔬菜装进保鲜袋,扎紧袋口,放进冰箱中,可减慢水分蒸发,使蔬菜保持新鲜.【课标重点例题指引】例3.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对点训练】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时水温不到100 ℃就开始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______减小而降低.1.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A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B .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关系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 都可能发生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 才会发生 剧烈程度缓慢 剧烈 温度变化降温制冷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等于沸点)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所致;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身上的水__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到凉快,是由冰棒_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4:升华与凝华(高频考点)技巧点拨:(1)本考点考查的重点是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是学习的难点.①冰是水凝固形成的.②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③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的空气中,因此雾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④云是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到冷气流液化成为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因此云包括水蒸气的液化和凝华现象.⑤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⑥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 ℃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⑦雾凇和霜都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类似的还有寒冷的冬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在窗玻璃上常常出现的冰花.1.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2.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3.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4.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__(选填“升华”“熔化”或“凝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雨.我国大型客机C919,飞机上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考点5:综合能力拓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防冻冷却液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密度比水小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占防冻冷却液体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2和图3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 ℃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 ℃以上.(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冰时,____________,所以会把散热器管道胀裂.(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 ℃,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 ℃,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______(选填“35%”“45%”“55%”或“65%”),简述选用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设计】(1)测量的物理量:温度和加热时间.(2)器材和装置: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试管、温度计和药品,按如图所示安装.特别容易遗漏的器材是停表.(3)实验中要将药品(如冰块)尽可能弄碎,这样药品受热更均匀.【实验分析】(4)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更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5)在晶体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药品是固液混合的状态.【实验结论】(6)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再变稀,温度一直升高.1.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重点实验突破对应图线中的__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_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 所示.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重复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选填“b”“c”或“d”).拓展:(1)安装器材时,要按___________(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2)实验中的固体海波颗粒要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图甲中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 ℃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晶体可以继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设计】(1)测量的物理量:温度和加热时间.(2)器材和装置: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适量的水、温度计,按如图所示安装.特别容易遗漏的器材是停表.(3)实验中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烧杯口加盖、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和减少水的质量.其中“适量的水”通常指水恰能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且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碰到烧杯底.(4)在刚撤去酒精灯时,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并不是因为水不需要吸热也可以沸腾,而是此时铁圈、石棉网等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从中吸热沸腾.(5)水沸腾时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在高山上煮鸡蛋煮不熟,就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压力锅利用增大气压从而提高沸点的原理工作.【实验分析】(6)水的沸点的判断: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水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实验结论】(7)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1)此实验加热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的.(2)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______,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5 98 98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拓展:(1)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在烧杯上方加盖____________(选填“一张纸板”或“密封盖子”).(2)在水沸腾后,将酒精灯撤掉时,会观察到水继续沸腾一会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难点突破1.温度计和体温计读数.方法点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温度计读数前要弄清测量温度是0 ℃以上还是0 ℃以下.【例1】读出下列温度计或体温计的读数.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图3:________.2.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方法点拨:沿固态→液态→气态方向变化的物态变化要吸热;沿气态→液态→固态方向变化的物态变化要放热.【例2】下列物态变化都需要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熔化、液化、凝华C.液化、汽化、升华 D.熔化、汽化、升华【例3】下列现象需要放热的物态变化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B.冰雪消融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D.秋天雾的形成3.关于“白气”的形成分析方法点拨:冷的物体周围产生的“白气”或附着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热的物体产生的“白气”,是热的物体中的水分先汽化产生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而成的.【例4】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这些“白气”是而形成的;在家里水烧开时,会看见壶嘴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而形成的.。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目录考情分析 (2)知识建构 (3)考点一温度 (4)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4)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6)考向01:温度的估测 (6)考向02: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7)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8)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8)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3)考向01:晶体与非晶体 (13)考向0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4)考向03:熔化与凝固图像 (16)考向04: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18)考点三汽化与液化 (20)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0)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3)考向01: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23)考向0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5)考向0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7)考向04: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8)考点四升华与凝华 (30)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30)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32)考向01:升华和凝华现象 (32)考向0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3)考向03:自然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4)一、课标考点分析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温度与温度计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考查温度与温度计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命题点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常考内容物质三态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对物质三态的考查是本专题考题较为集中的部分,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简答题。

命题点有: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图像、蒸发、沸腾。

考题题干常用常见的物态和自然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探究物态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探究物态变化规律属于实验探究题,命题点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时也会出现。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态变化》,内容包括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吸放热现象以及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吸放热现象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吸放热现象。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冰块、酒精灯、玻璃片、铁架台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介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六种物态变化。

(2)吸放热现象结合实验现象,讲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现象,如冰融化吸热、水烧开放热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冰融化、水烧开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吸放热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物态变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及吸放热现象。

2. 例题解析。

3.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说明其所属的物态变化类型。

(2)简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2. 答案:(1)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具体现象及物态变化类型见学生作业。

(2)物态变化过程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及吸放热现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2-1第四讲 物态变化

2-1第四讲 物态变化

(3)实验现象分析(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
①沸腾前:气泡自下而上体积变小;
②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体积变大。
(4)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和烧杯底
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会继续吸热。
(5)水沸腾时产生“白气”的原因: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
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知 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量程通常为35~42℃,分度值 为0.1℃。使用前用力向下甩两下;读数时,使体温计离开人体 再读数。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 吸 热。例如:冰雪消融、铁矿石变成铁水等。 2.凝固:物质从 液 态变成 固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
样题1 请在表格中填上相应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
变 式 训 练
1.(2016·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D)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
C.樟脑丸越放越小
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 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 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升华 ,这是 吸 (选填“吸”或 “放”)热的物态变化。
3.(2016·省卷)崆峒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
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如图所示。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D )
A.雾是从崆峒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2015·省卷)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

中考物理复习 第四讲 物态变化(共81张ppt)

中考物理复习  第四讲 物态变化(共81张ppt)
返8 回
物理
6. 体 温 计 的 测 量 范 围 是 35 ℃ 至 42 ℃ , 分 度 值 是 0.1 ℃. 二、熔化与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 熔化 ,从 液态 变成 _固__态___的过程叫凝固.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 不变 , 这 类 固 体 我 们 称 为 晶体 , 如 海波 、 冰 、 __各__类__金__属___等.
课程 见解. 标准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 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 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返3 回
物理
1返2 回
物理
四、升华和凝华 1 . 物 质 从 固 态 直 接 变 成 气 态 的 现 象 叫 __升__华____ , 从 ___气__态__直__接__变__成__固__态_____的现象叫凝华. 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消失,这 是一种___升__华___现象. 3.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现象, 这些是__凝_华_____现象. 4.升华是一个___吸___热过程,有__制__冷____作用,而凝华是一 个___放___热过程.
2返3 回
物理 (4)读数时普通温度计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且视线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5)如果是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甩,让液体都回到玻璃泡中 才能开始测量,如果没有做这一步,体温计不能测量比原示数 低的温度;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细管,使温度计 能离开被测量物体进行读数.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使气体液化的第一种方法-- 降低温度。 自然界中露水的形成、雾 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温下降 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压 缩体积。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 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 油气
“长征3号”运 载火箭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火山爆 发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的过程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 现象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
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 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 体 ,熔化 晶体: 有些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1)自下而上 (2)吸热温度不变 97 小于
真题体 验 1.(2017年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解析】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 连续测量
重点实验解读
实验一 律
考查要点:
1.用水浴法加热的原因:方便在加热时搅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
可保证受热均匀.
2.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使用较小的固体颗粒,
可保证受热均匀. 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4.绘制熔化时温度—时间图像. 5.根据数据或图像写出结论(是否为晶体、熔
1.(2017年德州)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 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 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在CD段的比热 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 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 为 .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

教科版物理物态变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态变化”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物态变化的定义、种类、条件及特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基本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

2. 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培养学生对能量守恒观念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种类、条件及特点;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烧杯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云、雨、雪等。

2. 例题讲解(1)熔化:讲解冰块融化的微观机制,解释熔化过程中吸热的原因。

(2)凝固:通过实验演示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解释凝固过程中放热的原因。

(3)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结合实例,讲解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

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原因。

a. 水蒸气凝结在玻璃窗上。

b. 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

(2)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物态变化2. 主要内容:(1)物态变化的种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

(3)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并说明原因。

a. 水烧开时,壶嘴冒“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2)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2. 答案:(1)a. 液化,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节约用水。 问题:1、描述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过程。 云—— 雨—— 雹—— 雪—— 雾—— 露—— 霜—— 2、讨论节约用水的措施
六、归纳小结:完成的小组举手,让教师批 改。 七、导学: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Flash ,并 讲解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八、测标:完成《中考解读》P11-P13的课堂 精练内容 九、补标: 十、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本P13-P16 十一、复习第一部分内容,准备下节课测验。
五、学生互学:小组合作根据教学目标完成以下问 题。 1.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态变化 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问题:请描述物态变化的过程和吸放热情况,以及 气象情况。 例如:汽化 —— 从液态到气态,需要吸热,如水汽 化成水蒸气。(蒸发、沸腾) 熔化—— 升华—— 液化——从气态到液态,需要放热,如雾的形成。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凝固—— 凝华——
问题:(1)、描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看: 2. 放: 3. 读: (2)、完成下面温度计的读数? 1 . 如 图 319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__℃至 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 是________℃.
图319
2.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__________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 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 图 3-1-6 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图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 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 温度______℃.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问题:1、描述晶体与非晶体以及什么是物质 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
出 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 的水 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该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3 、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 (1)本实验除甲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2)在图乙中BC段表示 过程。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计时5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 (选填“固体”、“液体”、 “气体”或 “固液共存”)状态。 (4)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 ℃;凝固点是 ℃。 (5)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 (6)图乙中 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7)图丙中 (选填“a”或“b”)是计时8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 情景。
第四讲、物态变化
一、重点: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 三、示标:1.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常见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 象 5.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节约用 水。 四、学生自学:完成并阅读《中考解读》P10-P11 考点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