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河历史

苏州河为黄浦江主要支流,是上海境内仅次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苏州河最初不叫“苏州河”。据战国时期《尚书》记载,苏州河当时叫“松江”。其水势浩瀚,“江凡独流入海者,谓之渎”;又因鱼虾满江,网捕栅围,而以捕鱼工具的“沪”字冠之,被称为沪渎。其水清澈,在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视野里,她远胜于新安江。“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脍残鱼”就是这位诗人赞美她的诗篇。

《后汉书》中记曹操打算以“吴凇江鲈鱼”招待客人,由于当时松江地处吴国,所以又记为“吴松江鲈鱼”。唐朝中期,杜甫有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第一次出现“吴凇江”的名称。上海开辟后,英国侨民在吴凇江坐船逆江而上,可达苏州,故称之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驻沪领事在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凇江写作“苏州河”。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段的俗称。在任何正规文件中,苏州河的大名还是叫做吴淞江。据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马长林介绍,苏州河属于太湖水系,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但是中国官方资料一直叫这条河为吴淞江,所以吴淞江这个大名一直没有改变。不过根据习惯,以北新泾为界,吴淞江上游称为吴淞江,当地百姓也是这么称呼的,而北新泾以东为吴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区,上海人称之苏州河。

据《史记》记载,古代的松江(现称苏河)与东江、娄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其中以苏州河为最。唐朝时,东江和娄江已经淤浅而苏州河河宽10千米,水势浩淼。北宋年间,苏州河由于海岸滩涂堆积,河宽还剩1.8千米。到了元朝,苏州河下游河宽仅为50~70米,成为很小的河流。明朝初年,苏州河流域洪水泛滥,后经分流和建设水闸,水势才得以改善。1569年,巡抚海瑞主持疏浚苏州河,改变了历史上黄浦江是苏州河支流的观念,确定了苏州河是黄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了苏州河今天的样子。

吴淞江是上海历史上最古老最长的河流和通海航道。古称松江,亦称松陵江、笠泽江,在上海市区一段又称苏州河。东晋庾仲初称:“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吴淞江是唐宋元时代上海地区流量最大的河流和通海航道。宋郏乔称:“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放千浦”。南岸的青龙镇(今青浦区境内),时人称之为江南第一贸易港。由于太湖东岸修建吴淞塘路,上游阻水建筑物增多,下游海岸线不断东移,加上盲目围垦,吴淞江屡疏屡淤,逐渐缩狭,“唐时阔二十里,宋时阔九里,后渐减至五里三里一里”。明天顺二年(一四五八年)崔恭大疏吴淞江,隆庆三年(一五六九年)海瑞“疏下游上海淤地”,逐渐形成今日市区的苏州河,吴淞江遂成了黄浦江的支流。

吴淞江现在源出太湖瓜泾口,全长一百二十五公里,在上海市区一段长五十三点六

公里,河线弯曲,底宽十五至三十米,为一百吨级航道。

旧时上海有“沪上八景”之说,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秋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霁雪。“吴淞烟雨”指的就是苏州河。可以说,苏州河是上海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插在上海躯体内检测上海生命与活力的体温表。她的清与浊,浊与清,清清浊浊,浊浊清清,都准确而又细致地显示出上海的起落与荣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