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简介(新)

合集下载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哈工大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电机系之一。

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个博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设有1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防重点专业,分为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拥有三个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中心和学生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电气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117人,其中教授48人(含院士2人、博导41人),副教授38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带头人3人。

建系50多年来,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现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共计13000余人。

着名校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企业家耿昭杰、院士封锡盛、俞大光、马大遒等。

电气工程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研究环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近年来,出版1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电工学》等6部教材着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级教材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2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所长:徐殿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沿革:“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电力传动教研室”,它是国内最早创建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研究所现隶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1981年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3名。

哈工大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

哈工大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

哈工大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以前苏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国内第一批精密仪器专业研生和本科生,这批学生均成为我国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

该学科现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同年被批准建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在2001-2003年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二, 2004-2006年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三。

本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本学科始终瞄准国际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尖端与先进装备制造、微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为背景,以精密/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为主要特色的科学研究方向,取得了以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6亿元。

此外,还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150余项,已获授权70余项;近年来完成国防航天重点预研和工程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百项。

本学科由四个研究所、五个研究室及一个基础课教研室组成。

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硕士生导师53人。

本学科不仅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还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有4人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国内各科研院所、国企、外企、各大公司、技术开发类企业,以及国家机关等单位,或去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已走过17年的风雨路程,作为哈工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始终处于校内的前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哈工大培训课程ANSOFT软件在电机设计中的应用

哈工大培训课程ANSOFT软件在电机设计中的应用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soft学习
掌握内容
2后处理
电机磁力线,磁密云图分布,应用计算器画某条线上的切向, 法向磁密波形(主要为气隙,齿和轭部磁密。)。求点的矢量 磁位值。求漏磁系数,极弧系数,卡特系数等。波形导入和导 出。FFT分解。 3优化设计
永磁无刷直流 电机系统图
控制电路对转子位置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进行逻辑变换后产生脉宽调制PWM信 号,经过驱动电路放大送至逆变器各功率开关管,从而控制电动机各相绕 组按一定顺序工作,在电机气隙中产生跳跃式旋转磁场。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1.永磁直流电机
结构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1.永磁直流电机_运行特性
工作特性 速率特性
转矩特性
效率特性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磁路求解
1路算 2场算
电机参数 12V 2400RPM 75W 0.299Nm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1.永磁直流电机_设计特点[2]
电枢反应 1直轴电枢反应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介绍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介绍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主
要涉及控制理论和工程、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学科。

它主要以研
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涉及了从传感器到执
行机构的电子、机械和软件子系统,因此它既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体,也是工程技术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基础、信
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
计算机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及工程实践,能够熟悉掌握电机控制、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控制、自动化生
产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等
工作。

此外,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工
程知识的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变化,这些素质都是控制
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所需要的。

哈工大——电气工程系方向介绍

哈工大——电气工程系方向介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0 世纪50 年代初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创建的,是我国最早建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

1961 年应国家院校布局调整要求,该学科部分资源分迁至北京。

1978年开始恢复重建,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于1984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创建至今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电力领域专业人才。

学科下设两个研究所:分别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和电力科学与新技术研究所。

学科在恢复建设初期得到了东北电力管理局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得学科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又得到了985 二期资金的大力支持,学科的发展如虎添翼,成果显著。

现有教师16 人,包括教授7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3 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6 人,硕士生导师13 人,60 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研究队伍,为创建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该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电力市场、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光学测量与保护技术、现代电力系统战争毁伤与防御技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

该方向主要科研成果:近 5 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型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0 余项。

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 项(其中两部联合鉴定1项),获得各种科技奖励近10 项国家专利13 项,科研经费达2000 余万元。

并有多项科研成果成功投入市场,如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等均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简介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简介

【精品文章】写给哈工大6系将要到深研院的学弟学妹们我是比你们大一届的师兄,呵呵。

我把我自己知道的可能对你们有用的一点东东写在这里,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也欢迎其它兄弟姐妹添油加醋^_^不管你们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到深研院,我都要说:恭喜并祝贺你们!这个不是套话,真的是肺腑之言。

当你们来到深圳之后,你们就会发现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当然,我对这个地方也还是比较浅薄的,所以很多东西也只是一点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希望你们能够带着一种理性的眼光去判读。

一、怎样办理档案、户口和邮寄包裹:档案的问题你们是不需要自己考虑的,学院陈老师会把什么问题都给做好的(我在这边看过档案,咱们学院的档案肯定是收拾的最工整、最有秩序地了,比其他哪个学院、哪个学校的档案都好,呵呵)。

要是你是外校考到工大的同学或者往届的同学的话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一点,你可以上校园网上面看到详细的说明的。

户口:这个好像你要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工大(或者你现在户口所在)自己去办理,转到地址也可以在上面的那个网址找到。

至于落户的问题,好像咱们自己就不需要考虑了,我们落户的时候有一点麻烦,但是你们自己就不需要考虑了,学校最后肯定会给一个说法的。

二、关于学费和贷款:学费应该还是6k吧,你最好是带卡,千万不要直接带现金。

现在还是没有助学贷款的,今年北大有商业助学贷款(就是利息要自己给的那种),但是咱们学校没有,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咱们可以申请学费缓交半年。

三、关于实验室和校企联合培养:原则上这两种模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到企业的话还要经过比较严格的面试,和你找工作的时候差不多的,要是你想到企业的话就要早点做好准备。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电子、电路、C语言等等你都要好好的学习一下。

还有一些咱们专业比较常用的东东,比如单片机、DSP 等可以再涉猎一下。

上次就有一家公司在招实习生的时候让你说一说单片机和DSP有什么区别。

到企业时候就差不多就是正式上班一样了(听说而已,还没有具体实践过),就是钱要少一点,呵呵。

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所简介

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所简介

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时间:2010-06-01 10:0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167次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是2003年7月在学院管理体制改革中新组建的科研教学机构。

中心具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各1人),教师的博士化率高达78%,1/2的教师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紧紧围绕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长期工作积累, 中心在能源高校洁净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稳定的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1.两相流机理及应用研究;2.固体物(煤、生物质、有机垃圾)中有机成分高效、低污染热解气化技术;3.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各种有机废液的低污染处理技术;4.综合利用再生能源和自然循环的热泵技术;5.新式热力系统及不可逆热力学的研究。

中心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每年承担着10门研究生课程和13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 生的培养工作。

在读研究生29人,其中硕士生23人, 博士生6人。

2003年中心科研经费155.15万 元,论文10篇。

中心现有实验室、办公室面积900多平方米。

工业电子技术研究所时间:2010-06-01 10:0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94次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工业电子技术研究所 于1994年成立,主要从事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与自动 化成套技术、设备研究与工程应用。

在石油化工领域工业过程控制的研究和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方面,取得多项有创新性、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的科 研成果。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1、大系统理论研究;2、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3、系统工程与优化;4、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研究所现有专兼职人员10名,正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名。

成立以来已完成研究课题20余项,累计经费400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哈工大电气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哈工大电气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青 衣
பைடு நூலகம்
要结合自身能力,每年都有很多二本院校学生考上985, 但事实是炮灰更多,所以大家要理性分析,慎重选择, 切不能毫无理性地盲目跟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两个方向可以考,分别为电气工 程、自动化。两个方向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般电气工 程分数线高些,所以在评估学校难度时一定要清楚自己 选择的方向。
青 衣
青 衣
初试
•1 电路 •(1)教材: •孙立山,陈希有,《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高教出版社,2013年 •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五版)》,高教出版社,2006年 •(2)参考书: •孙立山,《电路考研大串讲》,科学出版社,2006年 •2 数字电子技术 •(1) 杨春玲,王淑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阎 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康华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4) 杨春玲,陶隽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3年 •(5) 王淑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考研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第3次印刷)
青 衣
英语面试:
每人随机抽一道题,然后围绕话题说两分钟左右的短文, 我抽到的是“你曾经去过那里旅行,描述一下你旅行的地方” 然后他会问你几个问题,如毕业课题,专业课英语名字等。
综合面试:
首先是中文自我介绍,然后他会问你专业课问题,不用 抽题,老师随机问,这需要对所有专业课都要有一定了解, 难度比较大,我问过其他人,貌似老师问的大部分人都不会,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这是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功夫 到家是追求卓越、做到最好。

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

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

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一、前言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融合了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它涵盖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出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和电子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结构广泛、扎实的基础知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材料力学、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2. 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机械设计、电子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获得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融合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知识,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跨领域应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知识课程(1)基础数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2)基础物理学:力学、电磁学、物性学、热力学等。

(3)基础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等。

(4)基础机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5)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等。

2. 专业知识课程(1)机械设计:机械构造、机械制图、机械CAD等。

(2)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电子系统设计、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等。

(3)自动控制: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传感器技术等。

(4)工程实践:电子产品制造、机械制造工艺、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

3. 选修课程(1)工程实践课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智能仪器等。

(2)专业技能课程:MATLAB应用、C语言编程、PLC编程等。

哈工大各院系部分科研方向简介201复件-山东工商联

哈工大各院系部分科研方向简介201复件-山东工商联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各院系部分科研方向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焊接与表面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水下焊接设备及工艺2.核电焊接装备与技术3.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4.空间焊接技术先进热成形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方向:1.高强钢板(22MnB5)热冲压工艺以及热冲压模具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热冲压过程的有限元软件模拟及研究预测冷却规律和组织转变规律3.热成形设备的设计与研发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主要研究方向:1.有色金属特种塑性成形2.新能源材料及系统3.粉末冶金塑性加工理论4.特种成形技术及装备5.难变形材料精密塑性成形新技术及装备先进再制造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方向:1.激光熔覆及激光表面改性2.电弧熔敷表面抗高温烧蚀材料3.等离子喷焊与感应加热熔覆表面耐磨材料内高压成形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方向:1.管材液压成形2.板材液压成形3.液压成形装备4.管材性能测试装备复合材料与结构主要研究方向:1.不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问题研究2.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3.复合材料界面及结构的多层次模拟与设计研究4.复合材料回收与应用技术研究特种陶瓷与碳材料主要开展新型特种陶瓷和碳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在航天防热、透波与隐身、电子封装热电管理、口腔修复、新能源和海水淡化等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1. 新型陶瓷与碳材料设计、合成、表征、强韧化2. 有机硅硼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化制品3. 玻璃与微晶玻璃的析晶控制与强韧化4. 准一维纳米陶瓷材料与半导体器件5. 纳米碳纤维及复合膜电极6. 天然石墨深加工技术:石墨烯、隐身材料、电极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模拟与计算主要研究方向:1.低模量高强度钛合金设计2.羟基磷灰石与钛作用机理的模拟3.Mg基储氢材料设计4.稀磁半导体材料设计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1.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2.微纳系统封装制造3.传感器与微纳器件4.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5.微组装焊点的可靠性6.互连界面的组织演变7.无铅钎料合金基础研究⏹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超声信号检测及处理:三维B超,彩色超声成像设备2.工业控制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小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控制机器人3.仿真与试验系统:转台等军用仿真用非标设备及军/民用仿真控制系统测控技术及仪器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光电检测技术:近程海面激光成像技术,大视场、高帧频激光三维水下成像技术,激光海洋探测研究及仪器开发2.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网络化测试技术:复杂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机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3.自动测试理论、技术及系统:测试与故障诊断,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信号处理方法电气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2.舰船综合电力推进:舰船电力推进、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仿真;舰船大功率变频器应用技术等3.智能变电站监控:智能变电站检测、保护、无功补偿。

学科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IC,集成电路,MOS,电路

学科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IC,集成电路,MOS,电路

2005年被批准建立“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HIT Micro-Electronics Center
2007年2月 来逢昌 2
二、师资队伍与学生
1.师资队伍:共计23人:
其中: 教授8人(其中博导4人) 副教授(含高工)6人 具有博士学位11人 2.在校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 工程硕士27人、本科生300余人
2007年2月
来逢昌
5
五、近期科研成果简介
微处理器
从1988年开始开展微处理器 (CPU)芯片的研制工作。完成 了4位、8位、16位、32位多款
CPU芯片。与相关单位合作完成
的两款16位CPU芯片,分别于 1998年和2003年获部级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
HIT Micro-Electronics Center
2007年2月
来逢昌
6
五、近期科研成果简介(续)
SoC芯片
S698芯片是与珠海欧比特 公司合作基于哈工大研制的SoC 平台和IP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卫星控制系统芯片。 该SoC芯片是,采用了SPARC V8架构的、高性能、高可靠、 高集成度、低功耗32位嵌入式 CPU。集成了200万个晶体管, 有329个管脚,采用0.25um CMOS工艺,CPU主频133MHz。
HIT Micro-Electronics Center
2007年2月
来逢昌
3
三、实践教学与科研条件
该学科隶属航天学院,设有一个教学实习 实验中心和两个科研中心(微电子中心、MEMS 中心。 硬件:服务器、工作站15台,微机终端200余台,
平面工艺线基本设备,测试设备等 软件:Synopsys、Cadence、Mentor、Ansysonics Center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学院概况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学院设有二个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气工程系,十六个研究所/室;三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五个实验中心;四个面向全校开课的技术基础课教研室: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工学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公差与仪器零件教研室。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

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

学院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工程院院士梁维燕教授、陈清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省级名师吴建强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

学院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人:教授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4人;教学带头人8人),副教授69人,讲师47人,助教2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7.9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68%。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学院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拓宽学生视野,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学院同国内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法、俄、日、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及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3个,共争取外资达950万元。

近三年来,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经费超过1亿8千万元。

SCI、EI、ISTP检索文章658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专利8项,专著3部。

2004年投入教学建设经费635万元,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哈工大简介

哈工大简介
-0.1 -0.2 -0.3 -0.4 -0.5
10μm
光 纤 传 感 科 学 与 技 术 实 验 室
r=2.5 r=2 r=1.5
1 0 -1 -2 -3 -4 -5 -6 -7 -8
dz=5 dz=7 dz=9 dz=6 dz=8 0 2 4 dx(μm) 6 8
10μm
0
5
10
15 20 dz(μm)
电 磁 测 量 研 究 室
激 光 与 非 室线 性 光 课题组主要开展固体激光器与光纤激光器、非 学 实 线性光子器件物理与应用、多光谱图像处理、固体 验
激光与非线性光学实验室
激光制冷和光谱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 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创新人才基 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EI论文3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 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
激 光 与 非 非线性光子器件物理与应用 室线 性 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获得光学频率变换、光限 光 学 幅、全光开关与双稳逻辑功能器件,是推动全光通 实 验

信、激光防护和光信息处理等领域发展的重要物理 基础和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光学双稳态和光开关 受激布里渊散射光限幅 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
理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 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 件”4个本科专业;具有 “应用数学”、“光学”、 “光学工程”(学术型及全日制专业学位型)、 “系统科学(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院 现有教职工151人,双聘院士2人,高级职称教师6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现有在校本科生387 人,硕士研究生294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高分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高分专业

【江苏高考志愿讲堂2020--走近985】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高分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理工类强校、航天名校,力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

下面是官网上列举的优势学科明细: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名单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环境科学、微纳米科学与技术、医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是按照大类招生,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文件要求,省外的大学,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原则上不再公布类内包含具体专业情况。

所以在江苏招生考试计划专刊上公布的很多外省大学的招生专业计划中,很多专业类内所含的专业未予列全。

就像上面图片里的那样,例如,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并没有再像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那样,详细介绍里面包含哪些具体的专业。

为了帮助考生更详细地了解,下面把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江苏省本科招生各大类试验班的专业明细整理出来。

理工类(斜体加粗为优势学科,下同)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包括:工程力学、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工程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环境与智能交通包括: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科试验班--基础科学: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试验班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金融、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哈尔滨工业大学,G9名校,但身处东北,对于恋家的江苏考生吸引力不是很大。

哈工大 电机学 前言

哈工大 电机学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电机学:Electric Machinery
比较难学:综合了电、机械、磁等多方面内容
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自动化领域的一门技术 基础课,各个专业方向都要用到
尤其对电气工程领域,对各个专业方向都很重要 8门平台课中学时最多的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电机


电力系统
应 用、自动平衡等----实际上是拓宽领域
2、哈工大电机专业的发展历史
• 1950年 创建学科,是当时国内的骨干学科 • 1962年 向微特电机及控制电器方向发展 • 1981年 国家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 1990年 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 1998年 电工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 是我校最早创建的六个学科之一
机、开关磁阻电机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能够开发和生产各类电机,是电机生产大国
与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在技术上还存在较大的 差距,尤其是加工工艺方面
- 洗衣机桶的启示
我国拥有世界上产量第一的电机生产企业 - 深圳Johnson电机
• 主要研究方向:(1)按电机机种研究
(2)专题问题研究 (3)交叉学科研究
有很多地方都有简化处理方法;
•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用学会的知识来理解新学的东西; • 必须会做基本的计算题,可以参照例题做习题; • 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电机实物加深理解; • 充分预习和复习
• 上课认真听讲
- 重点问题会强调,填空和选择的重点
• 下课认真作业
- 考试的题型平时会留作业
• 平时踊跃发言



其 自
工业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
电器

哈工大—电子技术报告—关于半导体传感器

哈工大—电子技术报告—关于半导体传感器

关于半导体传感器摘要:如今,半导体传感器技术日趋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成的传感器。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分类,然后着重介绍了比较常用的半导体传感器,如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色敏传感器和磁敏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最后还介绍了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半导体传感器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色敏传感器一、概述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元器件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逐渐改善这人们的技术生活。

其中半导体传感器就是半导体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半导体传感器具有容易集成化,灵敏度高等优点,一直引起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兴趣,并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

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成的传感器。

半导体器种类繁多,由于它具有类似于人眼、耳、鼻、舌、皮肤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所以起名为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集成化、智能化。

半导体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遥测、工业机器人、家用电器等领域,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半导体传感器分类1.根据传感器的作用原理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物理敏感类:这种传感器的原理是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按敏感对象分为光敏、热敏、力敏、磁敏等不同类型,具有类似于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这类器件基于电子作用过程,机理简单,而且应用比较普遍,它与微处理机相配合,能构成遥控、光控、声控、工业机器人和全自动化装置。

表一列出常用的物理效应。

表一物理敏感类传感器的物理效应化学敏感类:这种传感器的原理是将化学量转换成电信号。

按敏感对象可分为对气体、湿度、离子等敏感的类型,具有类似于人的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这类器件主要基于离子作用过程,机理较复杂,研制很困难,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常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离子交换反应、催化反应生物敏感类:这种传感器的原理是将生物量转换成电信号。

中国最牛十大机器人研究所

中国最牛十大机器人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

50多年来,经过几代自动化所人的奋发努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

自动化所已形成立足智能技术,聚焦复杂信息的智能计算、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集成化智能系统三个重要方向,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高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

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创立了享誉中关村的中自集团。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自动化所一直致力于制造业领域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和应用。

为客户提供由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到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制造业企业集成化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最佳提供者。

成果: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液压伺服喷漆机器人、中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PII软件、中国首创的MIC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取得科研成果500多项,其中获国家、部委科技进步奖的100多项,获国家和国际奖40多项,拥有国家专利三十多项等。

关于机器人方面的成果:长春客车厂双组份自动喷涂系统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机器人自动喷涂系统重庆力帆实业有限公司轿车车身伺服仿形自动喷涂系统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自动喷涂、涂胶系统烟台华润汽车内饰有限公司机器人高压水切割工作站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单位之一。

自198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以来,研究所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有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研究网点开放实验室。

哈工大实验室简介

哈工大实验室简介

12.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不了解
13.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中心
不了解
最后:其实,无论你选择了哪个实验室,最终还要靠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
2.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推荐指数★★★★★)
我把这个排第二是不是很自私啊,哈哈!因为我就是这个实验室的,而且个人也觉得无论是研究方向,还是就业等,都还不错!还有,最关键的是,俺们实验室的导师都非常好(以下省略8749个字)!这个实验室比较复杂,由机器翻译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和信息检索研究中心3个实验室组成。实际上,这三个实验室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少的,只是研究方向都差不多。无论是机器翻译,还是信息检索,本质上都是在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问题。看看实验室的名字,微软( ⊙ o ⊙ )啊!确实,这个实验室跟微软的联系比较多,据说微软每年都给个几百万。而且每年都有机会去微软实习,今年,俺们实验室(机器翻译)就有两名同学在微软实习。O(∩_∩)O!欢迎大家报考啊,哈哈~~~(我这广告无耻不?请大家自行斟酌啊)
8.自然计算研究室
郭茂祖老师最近拿下了一个200W经费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也是非常牛的。 9Βιβλιοθήκη 模式识别研究中心 待补充
10.并行计算实验室
季振洲传说对待学生还是很好的,经常出去游玩,吃饭等。。。
11.可信计算实验室
据说,崔刚老师调到威海了,但是这个实验室还保留着。。。
4.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推荐指数★★★★)
该实验室仍然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主要研究音视频处理的。在这里发paper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就业相对上面几个来讲稍差些。有想读博或者出国的建议来这里。关于国家重点的问题还想说一下,接口以前确实是国家重点,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这个国家重点还是高文的老师洪家荣老先生申请下来的!但时至今日,该重点早已不存在了,在历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中,接口也不参与。

超级电容充放电解析

超级电容充放电解析

超级电容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是靠极化电解液来储存静电能量的电化学装置,又称为电化学双层电容,但是在储能机理上,它是高度可逆的,寿命很长,可以千万次地反复充放电,而且在很大的电流下(10至1000安培)可以快速充放电,此外有很宽的电压范围(0至2.7V)和工作温度范围(-40至+65℃)。

原理超级电容器也属于双电层电容器,它是世界上已投入量产的双电层电容器中容量最大的一种,其基本原理和其它种类的双电层电容器一样,都是利用活性炭多孔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的双电层结构获得超大的容量.传统物理电容中储存的电能来源于电荷在两块极板上的分离,两块极板之间为真空(相对介电常数为1)或一层介电物质(相对介电常数为ε)所隔离,电容值为:C = ε·A / 3.6 πd ·10-6 (μF)其中A为极板面积,d为介质厚度所储存的能量为:E = 1/2 C (ΔV)2其中C为电容值,ΔV为极板间的电压降.可见,若想获得较大的电容量,储存更多的能量,必须增大面积A或减少介质厚度d.双电层电容器中,采用活性炭材料制作成多孔电极,同时在相对的碳多孔电极之间充填电解质溶液,当在两端施加电压时,相对的多孔电极上分别聚集正负电子,而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将由于电场作用分别聚集到与正负极板相对的界面上,从而形成两个集电层,相当于两个电容器串联,如图所示:由于活性碳材料具有≥1200m2/g的超高比表面积(即获得了极大的电极面积A),而且电解液与多孔电极间的界面距离不到1nm(即获得了极小的介质厚度d),根据前面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这种双电层电容器比传统的物理电容的容值要大很多,比容量可以提高100倍以上,从而使利用电容器进行大电量的储能成为可能.性能特点:1. 具有法拉级的超大电容量;2. 比脉冲功率比蓄电池高近十倍;3. 充放电循环寿命在十万次以上;4. 能在-40oC-60oC的环境温度中正常使用;5. 有超强的荷电保持能力,漏电源非常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el: 0451-86413611
永磁无刷电机
水冷感应电机
自冷感应电机
正交圆柱结构三自由度电机
正交圆柱结构两自由度电机
自动弱磁永磁同步电机
混合磁路多边耦合电机系统
串联磁路结构双定子电机
大功率交流伺服舵机
电磁致热器
无焰食品加热器
静电电动机
感应电机控制器
5、反传统观念电磁装置
6、生态环境电磁学
联系方式:0451-86413624
cskee@
王铁成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生态环境电工学
2、电动车电驱动系统技术
3、微特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
联系方式:0451-86402089
tch_wang@
崔淑梅 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红星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电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2、电动车通讯及其控制策略
3、工程控制及仿真软件开发技术
4、直线推进及弹射技术
联系方式:0451-86416048
whx0422@
/ Tel: 0451-86413611
裴宇龙 讲师,工学博士
联系方式:0451-86413611-8402 zhang_qianfan@
柴凤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新型电驱动用电机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2、电动车辆电传动系统用电机及其相关技术
3、复杂条件综合物理场研究
4、环境电磁学
联系方式:0451-86403480
chaifeng@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
通讯控制器
步进电机测试系统
超级电容管理单元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 Tel: 0451-86413611
人才培养
研究所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术上,通过举办模拟 国际会议、中英文学术报告等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此外研究 所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素质训练,提供宽裕的条件支持各种 文体活动,师生同乐,以此增进全所成员全方位的交流学习。
哈工大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 2003 年 12 月,前身是哈工大微特电机教研室。研 究所原名电动车研究所,主要为发展电磁应用领域而进行理论基础、组件、电路及系统技术 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机电、能源、交通与环境。研究所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下设 有电动车辆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电动车辆电气系统仿真与设计,电驱动系统、储能设备监测 与管理的研究与开发以及汽车电子与计算产品的研发,并设有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室、特 种电机实验室、测试与控制实验室、电磁装备实验室、新原理电磁装置实验室。
4、直线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z 高速高精度直线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 z 平面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z 大推力高效率直线电机及其应用技术 z 长行程直线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z 高效率直线发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5、电磁发射理论与技术
z 直线电磁弹射理论及应用技术 z 重接式电磁发射技术 z 电磁装甲技术 z 脉冲功率发电技术
程科学院院士,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1、电动汽车
2、汽车电子
3、移动计算
联系方式:0451-86402089
ccchan@eee.hku.hk
程树康 所长,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2、电动车及其相关技术
3、汽车电气控制与移动计算 4、电磁发射与电磁装甲
舒适的学习环境
先进的仪器设备
电池模拟器
AVL 测功机(330kW/2800N.m)
横河功率分析仪
西门子直线电机系统
深度存储示波器
可编程直流电源
/ Tel: 0451-86413611
部分科研成果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研究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特种电机、电动汽车、新原理 电磁装置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已经投入实际生产。
liliyi@
/ Tel: 0451-86413611
郑 萍 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
研究方向:1、特种结构电机及驱动控制技术
2、电动车及相关技术
3、高效发电技术
4、电磁发射与电磁防护技术
联系方式:0451-86403086
研究方向:1、特种电机原理、设计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2、机电热一体化系统及相关技术 3、物理场(电磁场、温度场、流体场)计算 4、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联系方式:0451-86413611-8305 song_lw@
张千帆 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2、电动车及其相关技术 3、光伏发电技术 4、功率管理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
/ Tel: 0451-86413611
科研条件
研究所地处哈工大科学园,环境优美,条件得天独厚,设有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室、 特种电机实验室、测试与控制实验室、新原理电磁装置实验室,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 了有力保障。 优美的环境
宽敞的实验场所
研究方向: 1、特种电机原理及设计 2、电机物理场计算 3、新原理电磁系统
联系方式:0451-86413611-8306
peiyulong@
于艳君 讲师,工学博士
研究方向: 1、电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2、新型环境电磁装置的控制技术 3、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联系方式:0451-86413611-8306 yyjhit@
吴绍朋 讲师,工学博士
研究方向:1、特种电机的原理、设计及驱动控制技术
2、特种电机用新型材料的研究及相关技术
3、电机内多物理场耦合的研究及相关技术
4、电磁轨道发射技术
联系方式:0451-86412857
wushaopeng@
刘家曦 讲师,工学博士
研究方向:1、极限条件下(超精密、超高速、超大推力)电机驱动
zhengping@
寇宝泉 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直线电机与平面电机系统技术
2、新型特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3、分布式能源发电及能量变换技术
4、电动车辆电驱动系统相关技术
联系方式:0451-86403003
koubq@
宋立伟 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所现有在职研究人员 17 人,其中,教授 10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5 人,助教 1 人;兼职研究人员 4 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各位教师理论基础深厚、科研经验丰富,执教责任心强,其中 50%具有国外从事 1 年以上 研究的经历,3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基于定转子齿槽效应转矩机理的电动机)
超级电容客车
锂离子电池电动轿车
电动助力车
轮式驱动电机
永磁启动发电机
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
永磁磁阻式直线电机
直线电磁抽油机
长行程大推力直线电机
圆筒形直线电机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发电机
中空轴步进电机
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
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超磁致伸缩微驱动执行器
研究所近年来在特种电机、电动车、电机物理场研究、电磁弹射及新原理电磁装置等方 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泛承担了国际和国内的诸多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来源于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的科技攻关计划、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企业及国际合 作,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为电气工程系第一名。近年来,研究成果显著,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14 项,2006 年更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40 余篇,EI 收录 10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 200 项,其中获授权 80 余项。
研究所与知名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企业在研究所设立奖学金以鼓励品学兼优的 优秀学生,如捷和电机奖学金等。
学术活动
团队训练
文体活动
集体剪影
/ Tel: 0451-86413611
毕业生就业
基于培养质量的保证,毕业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主要分布于高校、各部 委院所(如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电 21 所、中船重工 701、704、712 所、一汽 汽研、哈电集团等)、知名企业(如南瑞、德昌电机、捷和电机、西门子、ABB、丹佛斯、 德尔福汽车电子、中石油、艾默生、金风科技、华为、华瑞、中兴等)。
/ Tel: 0451-864136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简介
哈工大微特电机专业成立于 50 年代初期,是哈工大建校初期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国内 电机领域具有相当影响。2000 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1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学校“985 工程”、“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z 新型超导电机理论及技术
2、车辆电力与电子
z 电动汽车仿真分析与设计 z 电动汽车动态控制技术 z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 z 混合动力汽车与混合储能系统 z 汽车能量供应链分析 z 电池、超级电容技术与管理系统 z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新原理电磁系统理论及应用技术
z 电磁致热器及其控制技术 z 基于电磁理论的海水淡化技术 z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及其应用技术 z 电磁变速器及其驱动控制技术 z 低谐波可调电抗器及其控制技术 z 电磁减振器及其控制技术 z 电磁阻尼器及其控制技术 z 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技术
/ Tel: 0451-86413611
师资队伍
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拥有一支富有激情,充满责任感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中,博士 生导师占近 50%,一半的教师具有国外从事 1 年以上研究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