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孙子兵法》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孙子兵法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法·吴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著作之首,被誉为军事古典著作的代表之一。

下面将为您提供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的内容。

第一章: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故敌,纵之以虚,动之以微,布之以地,齐之以权,而击之以敌。

夫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第二章:作战篇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后已,亲而后离,连而后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三章:谋攻篇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第十六章:九变篇孙子曰:兵之初见者,以动静之利行之,初见胜,杀人如麻,取地百里,以争于市。

城可攻也。

将则恃之,勇者也。

将者,以守为主,以动为辅。

故能以守为攻者,主内也。

能以守成城者,备敌也。

能以守定国者,治众也。

将之,以治乱为本。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兵家:古代兵法的学派之一,包括《孙子兵法》、《吴子》等。

2.力道原理:孙子兵法中,力道原理是指运用兵力的原理,即以强力攻击敌人的弱点。

3.远近示之:孙子兵法中,远近示之是指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通过示弱吸引敌人远离其援军,然后转变战术迅速反击。

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指选择敌人无法预料的时机和方式发动攻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5.九变:指战争中的各种变化和应变,包括地理环境的变化、敌人的变化、军队的变化等。

6.将:战争的指挥者,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统率军队。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从政治思想上使人民与君主保持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

所谓天时,是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

所谓地利,指的是用兵打仗时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平易,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带兵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

所谓法制,即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和纪律法规,人员的权责分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孙子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必须仔细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为了研究兵法,必须考虑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注释:道指的是君主与民同心同德,众人齐心协力。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包括阴阳、寒暑、时间等。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指的是战场的地形地势,包括远近、险易、广狭等。

将者,智、信、勇、严、毅也。

注释:将指的是统帅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勇气、严格和毅力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指的是灵活运用各种策略、遵循军事规章、善于运用兵器等。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掌握了这五个要素,就能取得胜利。

不了解这些,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注释: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情况。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要问:谁才有高明的策略?将领谁才有能力?天地谁能得到利益?法令谁能执行得好?兵力谁才更为强大?士兵谁更为训练有素?赏罚谁更明确?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就能知道胜负。

将听吾计者胜,不听吾计者败,不用我计者,又败于吾计。

故将听吾计者,虽千人之敌,必有朝食者矣。

将不听吾计者,虽以当战胜,败之必矣。

注释: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取得胜利。

不听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就算不听我的计策,如果敌军也不采纳我的计策,必然会战败。

校计而索情,将无困于赂廷之奇,草野之盟,布施之力,而劳于旷野之中。

注释:通过计算和情报搜集,将不会陷入赂廷之间、束缚于盟约,也不会受制于施舍之力,从而在战场上疲于奔波。

故五兵之全,五变之胜,是生存之道,死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孙子兵法 (全文译文) 一、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古代,兵有战争之意也有兵器之意思。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孙子兵法翻译

孙子兵法翻译

孙子兵法翻译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军事文化的珍品。

全书共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思想、战争策略、兵器使用、军事组织体系、士兵训练等等,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典范之一,对后世军事家、政治家的思考和指导意义深远,被广泛应用于历史上的大规模战争之中,也被当代人们用作管理、领导和战略制定之参考。

下面是孙子兵法的全文加译文:第一章关于战争的计谋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诱之远,远而驰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兵法:用计之道,是谓兵。

第二章关于战争开端凡治众如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登高山,如入无人之境,非深哉矫其志,非远哉使其死,是乃众人之备也,不可不察也。

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必善为之计,不宜轻之也。

第三章关于战争的进攻故兵贵神速,乘势而利,不待敌之所备也。

是故不动而利者,决其离合也;不守而待敌者,算而诱之也。

兵法:故用兵之法,神速如风,不动如山,侵掠如火,不动如林,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第四章九变战法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用兵之力,而务本,以守国为主也。

兵法:利用智慧占领有利地形,以诱敌发生战争的意图,不断地使用变化多端的策略和手段,最终取得胜利。

第五章关于军队的种类凡此十则可十败,五则可五败,不可不察也。

有故强者,无故弱者,此兵之常道也。

兵法:计谋不用兵器,而用军队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对敌人进行攻击。

第六章关于军队的能力腹背受敌,丧师失众,削弱士气,乃是不忍丧师之道也。

兵法:敌人的行动是难以预测的,军队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细心地观察和分析敌人的行径,及时调整战略。

第七章关于用兵的方法天时,地利,阴阳,法度,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诱之远,远而驰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兵法:用计之道,是谓兵。

第八章关于攻城的攻防战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法之胜负之法,不可不察也。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权,以折瑕为戒。

《孙子兵法》(十三篇)完整版全文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完整版全文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完整版全文原文译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

全书以谋略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部署作战的理论,其中既有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又有对具体军事谋略的阐释。

每一篇各有特色,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译文】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生死安危,也是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不可以不深入考察研究的。

因此,军事家必须研究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敌我双方形势的认识。

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使得他们能够誓死忠君,而不害怕危险。

天时,就是指用兵时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气候的变化。

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

将领,就是说将帅是否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严明。

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系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

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要充分了解。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

不了解,就不能打胜仗。

要通过对双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求得对战争形势的认识:敌我双方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兵众更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明?我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君主权衡利害采纳我的方略,于是就会造成一种有利的态势,这是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部条件。

所谓态势,就是凭借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

孙子兵法译文

孙子兵法译文

孙子兵法译文孙子兵法全文翻译(完整原文-孙子兵法翻译)孙子兵法,又称孙吴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等。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家科学圣书”。

约六千字,共十三篇。

先计划【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必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的地方,是决定国家生死的方式。

我们必须认真调查和研究它。

【原文】所以,它是基于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让百姓认同它,你就可以和它一起死,你就可以和它一起活,你就不怕危险。

天,阴阳,寒热,时间系统。

土地,近的和远的,危险的和容易的,宽的和窄的,死的和活的。

志、智、信、仁、勇、严。

法,乐制,官道,主用也。

这五件事都要听,知者胜,不知者无敌。

所以学校的计划是基于它的感觉,说:谁是主人?谁会有能力?什么是天地?法律是什么?谁更强?谁实践?奖励和惩罚是什么?我由此知道结果。

要以现实的五个方面为纲,具体对比双方的基本条件来讨论战争的胜负:一、“道”、二、“天”、三、“地”、四、“将”、五、“法”。

所谓“道”,就是让百姓在政治上认同君主的思想,让百姓与君主同甘共苦,誓死抗争,没有二心。

所谓“天”,就是天气的阴晴、寒暑、四季的变化规律。

所谓“地”,是指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场的宽窄,是死亡之地还是出生之地等。

所谓“将军”,就是看将军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品质。

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职务范围的规定、军需供应管理制度等。

一般来说,这五个方面没有没听说过的将军,只有彻底掌握的才能赢,没有彻底掌握的不能赢。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比双方的具体情况来探讨战争的结果。

这些条件是:两个君主中哪一个有明确而恰当的施政?哪位将军更有才华?天时和地利,哪一方占的多?军队的哪一方很好地执行了法律?哪一方更强?哪个士兵训练得更好?奖励和惩罚哪个更严格?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情况,我可以知道战争的结果。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与生死有关,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因此必须认真研究。

【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第二章:作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见习而斗之,胜未定也。

若金九百锤,不如一尚坚也。

兵之动,故无常。

观今夫况昔,犹为未尝有也。

故策之而已矣。

【第三章:谋篇】孙子曰:兵者,以利定国,不以战危国,利而不诱也,乱而不可乱也。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第四章:胜篇】孙子曰:故兵闻招而勿应,良将诡夺也。

故上无便宜,将军无威势,敌无怒,则胜人矣。

善用兵者,屈诡藏拙,诱而不诱,侮敌以求战,兵不厌诈,诈者胙也。

【第五章:军争篇】孙子曰:兵者,祸葫芦也,素争于利,入可为,出可奔,制于必败。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

【第六章:兵势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势均是也。

以示可取,因敌而取,因敌而不取,势也。

故兵形而不穷,因敌而取,不得已而取,兵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以劫,廉洁可以辱。

此五者,五主之死也,亡国之主也。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者劳也。

情素横者,兵不顿。

【第七章:军争篇】孙子曰:兵闻招而勿应,纷纭而勿去,坚决而勿合。

动静有时,勿失机宜。

待势而动,百战不殆,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为战者,能为也。

不善为战者,临敌而无能也。

故曰:胜者,不与民同利也。

持者,与民休也。

【第八章:九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军事典籍,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将领和军事家,他在长时间的军事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关于战争和军事策略的经验,并将其整理成一部系统的书籍,即孙子兵法。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孙子兵法全文和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篇: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认为,战争是重大的国家事件,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不能轻视。

故经之以五事,根之以计,而索其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认为,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必须对敌我双方都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预见到敌方的动向,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才能在百战中始终不败。

如果只知道自己的情况而不了解敌人,或者同时对敌我都毫不了解,那么每一次战斗都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战力,不出奇者,远攻近取者,必败。

孙子认为,战争要取胜,就必须善于出奇制胜,想到敌人意想不到的战略和技巧。

只要掌握了这种出奇制胜的艺术,就能够在战争中发挥无穷的战斗力。

反之,如果没有出奇制胜的能力,仅仅依靠攻击的距离近远规划战略,那么必定会遭到失败的结局。

第二篇:作战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孙子认为,治理大众和治理小众是一样的,只是要分数而已;与大众作战和与小众作战也是一样的,只是要根据形势和名义来安排战略。

三军之所求,各得所欲者胜。

战争中,三军所要的就是达成各自的目标,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能够取得胜利。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到则同日而食于一城下,此谓远地;同归而食,此谓密地。

孙子认为,只要清楚了解战争的地点和日期,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即使距离很远也能够决定战局。

如果距离近,就可以利用情报信息,在同一天攻击敌方,这是为“密地”。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那么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全篇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全篇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全篇《孙子兵法》原文全篇1《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曰:兵者,国家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细察也。

)凡用兵之道,先计而后战,计不先定,不可以战。

(凡用兵之道,先要谋划而后行动,谋划不定,不可轻举妄动。

)故校战计,必审知其守备,然后求战。

(因此,在战争谋划中,必须审慎了解敌人的防守情况,然后才能求战。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兵者,诡变之道也。

因此,能够取胜却装作不能,打算使用却装作不用,逼近却装作远离,远离却装作逼近。

)兵势不过盛衰,形胜不过奇正。

(兵势不过盛衰,形势不过奇正。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追求的是势,而不是责备别人,所以能够挑选人才并利用形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因此,战势不过奇正,奇正的变化,不可穷尽。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凡军队喜好高而厌恶下,重视贵而轻视阴,保养身体而居于实地,军队没有百种疾病,这就是必胜之道。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车甲之养,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凡用兵之法,驱驰千辆战车,装备千辆战车,士兵十万,千里运送粮食,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车甲之养,每日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行动。

)故知兵之将,生于治而成于乱。

(因此,懂得用兵的将领,在治世中成长,在乱世中成就。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变化如同天地,无穷无尽,如同江河,永不枯竭。

)凡战者,以形固。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凡战者,以形固。

兵的形象如同水,水的形态,避开高处而趋向低处,兵的形象,避开坚实之处而攻击虚弱之处。

)故水形避高而趋下,兵形避实而击虚。

孙子兵法文言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者,指战争。

地,所在之处。

道,途径。

察,考察、研究。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作战第二•原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注释:驰车千驷,指轻车千辆。

革车千乘,指重车千辆。

带甲,指披甲的士兵。

馈粮,运送粮食。

奉,供给。

举,出动。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

谋攻第三•原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注释:全国,使敌国完整地降服。

破国,击破敌国。

军、旅、卒、伍,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

军形第四•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注释:先为不可胜,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

待,等待。

•译文: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孙子兵法》原文及翻译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

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

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

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

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

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

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

《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第二十四计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

《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译: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

《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

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

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

《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

《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

将智者,伐其情。

将弱兵颓,其势自萎。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

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

《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

《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

假真真假,间以得行。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

《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

《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