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种类与病害

合集下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课件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课件
探索新材料应用
研发更耐磨、耐腐蚀的道岔材料,提高设备使用 寿命。
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整合道岔设备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与动态管理。
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
制定道岔维护、检修标准,规范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提高道岔安全性能的措施
和延误时间。
04
病害防治措施
预防性维护
01
02
03
定期检查
对道岔及其周边设施进行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状态 良好,预防潜在故障。
润滑维护
定期对道岔进行润滑,减 少机械磨损,提高设备使 用寿命。
清洁保养
保持道岔及其周边环境的 清洁,防止杂物和积尘对 设备造成损害。
针对性维修
故障诊断
对道岔出现的故障进行准 确诊断,找出故障原因, 制定维修方案。
详细描述
道岔在铁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列车转线、提高铁路运输效 率的重要设备之一。如果道岔出现故障或管理不当,将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道岔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日常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02
道岔管理策略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道岔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状态良 好,符合安全标准。
道岔病害如不及时维修,可能 引发列车脱轨事故,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轨道变形
道岔病害会导致轨道几何尺寸 发生变化,影响列车的平稳运 行,增加车辆的颠簸和摇晃。
信号设备失效
道岔病害可能影响信号设备的 正常工作,导致信号显示错误 或信号设备失效,从而危及行 车安全。
降低运输效率
道岔病害会影响列车的通过速 度和运输效率,增加运输成本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 害分析课件

复式交分道岔病害研究

复式交分道岔病害研究

复式交分道岔病害研究复式交分道岔的出现大大减少了车站的咽喉区域,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投资,而且还可以安排多条行车路径和多个方向,这使得它成为铁路设计部门的首选。

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遭受诸多病害,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分析,并给出有效的处置策略。

关键词:复式交分道岔;病害;种类;策略1.复交道岔病害种类1.1辙叉垂磨、掉块辙叉的磨损和损坏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①翼轨的磨损导致车轮在经过辙叉时产生剧烈的摆动,从而加剧了车轮对辙叉的冲击,形成了马鞍状的磨损;②辙叉上的岔枕吊板受损;③车轮在穿越危险区域时产生的冲击;④木岔枕的失效以及辙叉心部的凹陷变形。

1.2辙叉心撞尖辙叉心撞尖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它通常发生在复合交叉道岔和菱形交叉路口的护轨上。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当列车经过曲线轨道时,惯性力会使它撞上轨道上的障碍物。

由于尖线轨道的尖端距离1449毫米,辙叉心距离1435毫米,菱形交叉路口的钝角岔心距离为144毫米,如果轨距变化不平稳,就会增加辙叉心撞击的风险。

②护轨轮缘槽的尺寸应当小于42mm,以确保其正常运行[1]。

③护轨开口段的斜型垫板和平直段的轨撑垫板应该完好无损,并且螺栓应该牢固可靠,不得有任何松动或折断。

1.3尖轨侧磨、掉块及折断当火车经过弯道的尖轨处,由于轮子与轨道的摩擦,尖轨的摩擦力增大,使得尖轨的侧向磨损和脱落更为明显。

特别是当尖轨与轨道的接触点0.6m~1.2m处,尖轨的摩擦力更大,更有可能出现损坏的情况。

由于①道岔安装不当、②基础轨道偏斜、三道缝隙(即与滑动面的接触处有裂痕、与支撑的上下颚以及支撑的尾端有裂痕)、基础轨道的曲线变形、④支撑的曲率变化、⑤支撑的吊板和枕木故障、⑥支撑的顶端有裂纹、⑦支撑的凸起处有裂痕、⑧支撑的大端口连接处有裂痕[2]。

1.4大接头病害大连接病害的原因:①桥型大垫板扭曲,凸台压溃及开裂;②桥型大垫板与轨撑出现三道缝;③桥型大垫板切压木岔枕;④大连接螺钉偏斜;⑤大接头方孔轨撑磨耗成圆孔,螺钉紧不准确;⑥尖轨夹板磨耗;⑦尖轨高低上下错牙;⑧间隔铁磨耗致使其轮缘槽发生变化,一侧轨距变大,另一边轨距变小。

交分道岔结合部病害分析与整治-

交分道岔结合部病害分析与整治-
17)尖轨根端轨距调整块标准:
主要针对单开道岔而言(交分道岔不存在);工务铺设安 装标准为【如图所示】:钢轨工作面(即线路中心)使用 13mm+(II型弹条14mm+)轨距调整块,钢轨非工作面 (即线路外方)使用7-11mm(II型弹条10mm)轨距调整 块标准。如轨距调整块使用错误,对道岔正常转换有很大 影响,造成:a、工务第二牵引点至尖轨根部小轨距出现, b、电务第二牵引点竖切离缝、尖轨反弹、外锁闭锁钩过 紧、顶铁离缝(假轨距出现)等病害故障隐患发生。
5 60/12复交 专线 6081-6083
6 60/12复交 CZ2529
152/90 152/90
152/90
尖 145/89/84 心80
152/90 152/90
制表人:任建平 2020年11月
Page 4
3、75kg
1
75/12复交
SC547
152/90
【尖145/84/89
心80】
2
75/9复交
11)爬行:爬行造成电务杆件歪斜别劲增加转换 阻力病害;“爬行”有两个概念,即:a、基本轨安 装或者运营中造成两基本轨相错量超标(标准不大于 10mm),也称基本轨爬行,b、尖轨爬行存在两种
①第一种是;尖轨在运营中,列车车列的冲击造成某 根尖轨的位移,两尖轨相错量(爬行)。②第二种是; 两尖轨相对于基本轨位置同时向前或后位移也称爬行, 尖轨爬行为两尖轨相错量不大于20mm标准(外锁闭 不大于10mm)。
尖轨根部间隔铁示意图
关键数据分析 8(工务、电务)
16)溢流压力的调整:
“溢流压力”是道岔转换的动力;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道 岔的正常转换,工电道岔整治主要是让道岔在正常转换过 程中,把转换阻力减少到最小,液压转辙机溢流压力在以 前《维规》中规定为:内锁闭(ZY4、6系列)3.9兆帕, 外锁闭ZY7系列12.5兆帕,经过多年现场运用实际情况进 行重新修改,新标准为:内锁闭(ZY4、6系列)4.5兆帕, 外锁闭ZY7系列14兆帕,现场维修人员必须按《维规》规 定进行标调,溢流压力标调能减少很多结合部病害造成的 道岔故障发生(因为工电结合部病害是始终存在的)。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全文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全文
✓ 第一幅图可以看出受力端接头低, 第二幅可以看出焊补状况的好坏。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此处焊补探伤检查已经观察了近两 年,由于焊补上方存在硬性受力点, 加之正处在限位器上方,正是受力 点,导致形成垂直裂纹。
7月21日长春南站8#岔直尖轨变截面上焊补近500mm 长,限位器上方受力形成垂直裂纹15mm
结构性问题
✓ 7月24日京哈上行姚家5#岔曲股叉 趾 1 孔 向 2 孔 上 斜 5mm , 叉 心 尖 对 应翼轨轨面横向裂纹长12mm,深 3mm,同一组辙叉发现的两处重伤,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处伤损呢?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 接头压在枕木上,硬性接触易导致 出现伤损。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2014年12月31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1146km左股10#铁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5mm, 1月19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1146km右股10#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4mm,同样是股别不同,但是同一位置。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2014年10月27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984km左股34#岔直尖轨沈侧1孔向2 孔方向上斜裂纹5mm, 1月15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984km右股34#岔直基 本轨沈侧3孔向2孔方向上斜5mm,也一样是同一位置,只是一个是直尖轨、 一个是直基本轨。且2015年11月3日又发现同一尖轨1孔向2孔方向上斜裂纹 5mm,可以看出问题在那。
岔后大方向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 岔首轨向不良 ✓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 岔内高低不良 ✓ 转辙后高低 ✓ 导曲直股高低 ✓ 导曲内高低 ✓ 护轨部位方向 ✓ 岔后大方向 ✓ 空吊板最大12mm

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

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

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比较集中的反应了一个国家的铁路轨道发展水平。

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设备。

它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向或跨越另一条线路。

道岔的结构复杂,零件较多,过车频繁,技术标准要求高,是轨道设备的薄弱环节之一,易于磨损变形,产生各种病害。

而道岔主要由:转辙器(转辙部分)、辙叉、连接部分、联结零件和岔枕组成。

道岔质量的好坏,往往影响的是行车的安全,很多事件事故都发生在道岔区域。

因此道岔养护维修的首要任务就是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病害,经常保持其状态良好,各部分几何尺寸符合要求,联结零件齐全发挥作用,延长道岔的使用寿命,保证道岔行车畅通无阻。

一、道岔中常见的病害:道岔出现翻浆冒泥的现象,其中还涉及岔枕爬行问题,此过程容易形成偏斜现象,在钢轨方面容易出现空吊或者锈蚀方面的问题,混凝土岔枕问题主要是螺栓剪断和尼龙套管滑丝所造成的,此过程也容易形成尖轨侧弯的现象,此时在曲尖轨方面长期爬行容易出现磨损现象,此类磨损现象造成了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形成的不密贴问题,也造成了转辙器部分轨道出现轨距扩大的情况,滑床板中出现的槽型护轨垫板需要进行开焊施工,在施工后由于道岔线路长期使用,容易形成销钉伸出或者弹片上窜的情况,此时在配件方面需要进行整修,整修出现各类接头方面病害问题,例如:低接头、错牙、鞍形磨耗等各类问题,在支距扣板和钢轨底部的边缘容易形成离缝,此时如果护轨调整片出现了上窜情况,此类上窜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改善容易出现上窜过高的情况,因此形成了钢轨波磨病害问题。

二、道岔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一)道岔轨距超限形成原因和整治措施形成道岔轨距超限问题的原因如下:首先在道岔组装过程中道岔轨距离块编号方面安装出现了错位情况,再或者岔枕方面出现了纵向或者横向方面的位移,导致轨距挡板不能按照正常标准进行安装。

在安装后出现了轨距挡板或者大垫板螺栓方面的锈蚀问题,容易形成挡板和螺栓孔距之间离缝,在磨损不断加大后,离缝距离也会不断加大。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道岔是线路轨道中的薄弱环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和行车安全。

尤其是道岔的转辙部分,其结构复杂,轨距变化率大,平面扭曲,另配件较多,扳动频繁。

所以易出现道岔故障影响行车,严重时会造成行车事故。

所以做好道岔的养护工作,是工务维修工作重点之一。

下面就道岔转辙部分常见的病害和整治的方法做一下简要介绍.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修规规定: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下应密贴,间隙不大于1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的工作边为两个平面互相靠贴,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平面不能保持完全平直,在某些部位上会程度不同的存在一定的缝隙。

1。

尖轨横向弯曲(电务常说尖轨腰硬)向外侧弯曲尖轨横向弯曲会造成扳动力过大,严重时会造成道岔不能锁闭,影响道岔的使用。

造成的原因:一是出厂时尖轨本身就存在硬弯,出厂时未进行检验和试铺;二是装卸问题,有时在卸车时从车上直接拔下,摔弯或砸弯;三是尖轨存放不当,在存放时将尖轨倒放,待时间长久形成横弯.解决的方法:先将尖轨换下,用直轨器对尖轨进行校直。

2.尖轨翘头尖轨翘头一般表现为尖前连续几块滑床板吊板,尖轨尖端不密贴,严重时道岔改不过去,道岔不能锁闭,影响行车。

造成的原因:一是不排除出厂时尖轨就不平.二是道岔基本轨不平①道岔转辙部分不平顺,尖轨尖端和尖前接头低;②尖轨根部(活接头和小接头)过低。

三是维修跟不上;四是尖轨尖端起道后捣固不实。

防治的方法:①加强对转辙部分的检查,不要只检查轨距水平,要注重对尖轨部分的高低检查.②对转辙部分加强起道捣固工作,尖轨尖端和尖轨根端要增加捣固的镐数,特别是尖轨尖端,因电务设备的影响不宜作业,反而更应该加强。

3。

转辙部分框架尺寸与设计不符(过小)转辙部分的框架尺寸是指尖轨中部两基本轨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一般为钢轨的顶面宽度加轨距。

这个距离如过小会造成尖轨搬动时尖轨中部先靠贴,造成尖轨密贴力过大,严重时不密贴,特别是混凝土枕道岔。

主要原因:一是道岔出现爬行;二是混凝土枕的位置不正确;三是轨枕偏斜。

铁路道岔常见病害及其病因分析

铁路道岔常见病害及其病因分析

铁路道岔常见病害及其病因分析摘要: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大多数铁路都在运行大型列车并提高了速度,特别是由于轨道的周期性变化和随机变化的重叠而引起的线路晃动现象越来越突出。

如何治疗铁路分支疾病已成为公共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铁路分支及其主要类型,并对常见的铁路分支疾病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铁路道岔;病害;类别;原因;一、铁路支线设备概述铁路道岔是引导铁路车辆从一条线到另一条线的过渡设备,通常部署在车站和编组站。

有了道岔,就可以充分证明轨道的通过能力,甚至单轨铁路也可以通过放置叉子并使叉子长于火车的长度来打开火车。

根据杠杆原理,两个可移动轨道以长手柄行进,使得车辆的轮缘是在打开方向上的预定路径。

二、ZYJ7液压开关常见故障2.1 异物卡住故障分析:在大型货运铁路中,道岔与主轨之间因煤、木头、道碴等异物而导致道岔不能到位。

滑动床板变形、转轨腰部拱起、转轨边缘太紧太厚等接头问题也会造成卡纸。

保养重点:在日常分叉检查作业中,检查主轨与回弹轨之间是否有影响分叉机移位和粘连的异物,检查分叉机转动情况。

其他原因,如拉直和抛光滑动床板,矫正尖轨拱腰,抛光尖轨非工作边缘等,需要联系工务部门进行调整。

底轨的活动边缘。

2.2外部锁的每个组件严重卡住故障分析:外锁常年外露,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由于各部件安装不当,滑动面润滑不良,开关的切换阻力大,很多故障无法转换到位。

例如,锁杆和锁框磨卡、锁钩和锁框磨卡、锁铁和锁框磨卡、指示条和开关柜磨卡等。

检查外锁各部位有无破损、裂纹、变形,安装牢固、笔直。

在转换过程中,请注意运动部件的运动平稳,灵活,不会发生扭结或堵塞,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各牵引点尖轨的斥力位置及严密性检查部位与底轨的距离及外锁紧装置的锁紧量相同,偏差不得超过2mm。

当开关开口符合要求时,限位块与锁框的间隙不应超过3mm。

两根底轨上的锁框安装孔前后偏差不大于5mm。

锁钩应运动平稳、灵活,与锁铁配合良好,无强力、卡滞和良好的润滑性。

铁路道岔病害的案例

铁路道岔病害的案例

铁路道岔病害的案例一、案例背景铁路道岔是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不同的铁路线路,使列车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行驶。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等原因,道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如磨损、裂纹、变形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及时解决。

二、案例分析1. 病害类型道岔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磨损:由于长期使用和列车经过等原因,道岔表面会出现划痕和磨损现象。

(2)裂纹:由于温度变化、振动等原因,道岔可能会出现裂纹。

(3)变形:由于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等原因,道岔可能会出现变形现象。

(4)松动:由于螺栓松动或其他原因,道岔的连接部件可能会出现松动现象。

2. 病害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道岔病害问题,将对铁路交通系统产生严重影响:(1)安全隐患:道岔病害将严重影响铁路列车的行驶安全,可能导致列车脱轨等事故。

(2)运行效率低下:道岔病害将导致铁路列车的运行效率降低,可能会造成列车延误等问题。

(3)维修成本增加:如果不及时处理道岔病害问题,将会增加维修成本和时间。

3. 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道岔病害,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磨损:可以采用打磨、喷涂等方法进行修复。

(2)裂纹:可以采用焊接、补强等方法进行修复。

(3)变形: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道岔零部件,或者进行加固和支撑。

(4)松动:需要重新紧固螺栓或更换连接部件。

4. 案例实例某地区铁路交通系统中存在一处道岔病害问题。

经过检查发现,该道岔表面存在明显的划痕和磨损现象。

为了保证铁路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及时处理该问题。

经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和分析,决定采用打磨和喷涂的方法进行修复。

首先,需要将道岔表面的划痕和磨损部分打磨平整,并清洗干净。

然后,采用专业的涂料进行喷涂,保证道岔表面光滑且不易受到磨损。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检测,该道岔的病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铁路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得到了保障。

三、结论铁路道岔是铁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各种病害问题。

《道岔种类与病害》课件

《道岔种类与病害》课件

对称道岔
总结词
两条对称线路的道岔
详细描述
对称道岔由两条对称的线路组成,两条线路在道岔的中央相交。对称道岔通常用 于连接不同的铁路线,以实现列车在不同方向的快速转换。
交叉渡线
总结词
四条线路交叉的道岔
详细描述
交叉渡线是一种特殊的道岔类型,由四条线路交叉组成,每条线路都与其他三条线路相交。交叉渡线通常用于大 型铁路编组站或货运站,以实现多方向列车的交叉行驶。
及时更换磨损和损坏的部件
发现磨损或损坏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避免故障扩大。
对于易损件,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备件 ,以便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道岔的紧固件,确保其牢固 可靠。
优化道岔设计
对道岔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 稳定性和耐久性。
优化道岔的几何形状,减少磨损 和应力集中。
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道岔 的抗疲劳性能。
智能化维护与管理能够减少人工 干预,降低维护成本。
道岔设计与制造的绿色化
绿色化设计能够减少道岔制造过程中的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 优化道岔设计,提高其安全性能和耐久

性,延长使用寿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菱形交叉
总结词
两组对向线路交叉的道岔
详细描述
菱形交叉由两组对向的线路交叉组成,每组线路包括一条直股线路和一条侧线线路。菱形交叉通常用 于城市轨道交通或轻轨系统,以实现列车在不同方向的快速转换。
02
道岔病害及其原因
道岔磨损
总结词
道岔磨损是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道岔尖轨、辙叉和 钢轨等部位。
详细描述
某地铁道岔的变形整治
总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8
查照间隔与护背距离的治
广州地铁一 号线西朗车 辆段
Page 19
(三)连接部分与岔枕在构造上的 弱点
(1)曲线连接的平面可以是圆曲线,缓和曲线及变径 曲线,导曲线一般不设超高和轨底坡
(2)道岔构造上在辙叉前后的岔枕长度较长,该部分 四个方向的列车都要通过,冲击较大,养护不当极易 弯曲
Page 42
谢 谢
Page 43
Page 26
导曲线螺栓的机械拧固
Page 27
(四)
尖轨病害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尖轨跳动及爬行
尖轨磨耗与轧伤
尖轨扳动不灵活
尖轨的病害一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产生原因: (1)转辙角,如顶铁失效,基本位移,轨距扩大超 限,轨撑松动失效促使尖轨被撞弯。 (2)尖轨或基本轨竖切部分有肥边,转辙部分存在 “三道缝” (3)曲线基本轨弯折点不正确,尖轨连接杆尺寸, 转辙器的位置和尖轨尖端距离不配套,使尖轨扳动时 左右动程和压力不平衡;
合整治
Page 25
(三)导曲线部分的病害
产的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道岔构造上不设超高和轨底坡,存在未被 平衡的离心力,使外轨磨耗及垫板切入枕木,构成钢 轨小反,轨距扩大,方向变形等病害。 整治措施: 加强导曲线部分圆顺度、轨距、水平的检查与整正工 作;并针对其它原因,如岔枕弯曲、钢轨低头等进行 综合整治。
Page 41
道岔构造上不平顺的改进措施
(1)采用AT 型弹性可弯尖轨 (2)为适应侧向通过高速列车,导曲线改为抛物线型 , (18号岔),在砼岔枕上设有6mm的导曲线外轨超
高,在采用有轨顶横坡的特种断面尖轨和高锰整铸相
配合的道岔中,导曲线设有轨底坡。 (3)采用了可动心轨辙叉,在道岔跟端与无缝线路连 接处,为了避免长钢轨伸缩影响道岔,在长心轨跟端 采用了斜接式伸缩接头。
返回
Page 8
特征:主线为直线,在同 一部位的两组转辙器将线 路分成三条,两侧对称分 支,其有两对尖轨三副辙 叉
特征:主线向左右两侧 对称岔出两条线路,两 辙叉角相等。
返回
Page 9
特征:主线为直线,在不 同部位的两组转辙器将线 路分成三条,两侧不对称 分支,其有两对尖轨三副 辙叉,后面两辙叉角大小 可一样也可不一样
(3)连接部分钢轨的接头采用相错式接头,对养护不 利。
Page 20
(四)附带曲线构造上的弱点
(1)与道岔连接曲线形成反向曲线 (2)两曲线之间的夹直线较短,且均不设缓和曲线。 (3)附带曲线的半径大小,超高等有限制
Page 21
二、道岔的病害及其整治
(一)道岔的水平不良
产生的主要原因
(1)道岔构造上的缺陷或弱点,例如有害空间,冲击角,接头 相错,导曲线无超高,轮对过岔 时轨面纵向不平顺。
Page 16
(一)尖轨构造上的弱点
(1)按尖轨与基本轨相接情况分为直尖轨及相切式、 半相切式和相割式曲尖轨,尖轨与基本轨的工作边形 成转辙角。 (2)尖轨的固定全靠转辙连杆,跟部接头及顶铁与基 本轨和转辙机械联结成一整体。
(3)尖轨有补强板加强,规定顶宽50mm及以上部分 方能完全受力,尖轨尖低于基本轨顶面23mm,尖轨 顶宽20~50mm 为车轮转移过渡段。
轨道连接与 交叉组合
轨道的交叉
Page 4
道岔分类
普通单开道岔(第二部分重点讲述)
连接 设备
对称道岔 不对称道岔 直角交叉 菱形交叉 交分道岔

交叉 设备

连接与 交叉组合 渡线
Page 5
Page 6
普通单开道岔(第二部分做重点讲述)
Page 7
特征:保持主线为直线,侧线在主线的左侧或右侧开 出。分左开和右开
Page 17
(二)辙叉及护轨构造上的弱点
(1)在构造上有组装式和高锰钢整铸式辙叉,前者由普通钢轨刨
切后用间隔铁及螺栓联结,为加强其强度和稳定性,用通长大垫
板加以补强
(2)“有害空间”的存在,使轮对通过辙叉时,轨线不连续。
(3)护轨,翼轨为了正确引导车轮的走向,在其端部,咽喉部进
行弯折,形成冲击角,影响列车的过岔速度。
辙叉的病害三
辙叉前后接头错牙 原因主要: 辙叉制造质量不良,如有毛刺,断面与原轨不符,前 后开口不符标准,钢轨磨耗等原因造成。
Page 37
辙叉病害四
辙叉磨耗与损伤 原因是: (1)辙叉制造材质不良,辙叉位置固定不牢,使冲击
力和横向力过大;
(2)辙叉水平低洼,方向不良 (3)查照间隔尺寸不符标准; (4)辙叉心有肥边未及时打磨; (5)焊补质量不良等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工建车间 线路检修 曹文杰
道 岔 的 种 类 及 病 害
2012-11-14
Page 1
道岔种类
道岔的功能
道岔分类
道岔特征
Page 2
道岔功能
功能
轨道在平面上的出岔、 连接和交叉设备
1
引导机车车辆 由一条线路转 入或越过另一 条线路
Page 3
道岔分类
道岔基本形式
轨道的连接
特征 主线向左右两 侧不对称岔出 两条线路,两 辙叉角一大一 小。
返回
Page 10
两条轨道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叉
返回
Page 11
特征
两条线路相交,中间 增添转辙器和连接曲 线,列车能沿着任一 条线转入另一条线。 既能起着交叉,又能 起着连接左右,一组 交分道岔能起着多组 单开道岔的作用,同 时还节约用地和节约 调车时间
Page 31
尖轨病害四
尖轨扳动不灵活
原因: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跟部连接过死等。
Page 32
尖轨病害整治措施
(1)做好道岔“三密贴” (2)彻底消除“三道缝” (3)捣固工作困难,要加强捣固
(4)彻底做好轨向及各部件轨距尺寸与其递减顺坡;
(5)加强零配件的整修工作 (6)对一些弯曲或损伤的尖轨或配件应及早修补、整 治或更换。
(2)两个方向运量,速度,行车密度不一致,使同一根岔枕上 的四根钢轨产生的磨耗,变形不一致。
(3)长岔枕易弯曲,尤其为木岔枕 (4)道岔各部受力不一致,因而钢轨磨耗也不一致。 (5)养护作业未针对结构上的弱点,进行综合整治
Page 22
道岔水平不良的整治
整治应找出产生病害的真正原因,对结构有针对性地加 强,并辅以综合性的整治,达到“四股平,水平好” 的要求。 综合整治的工序采用“起(起道)、捣(捣固)、紧 (打浮钉、拧螺纹道钉与螺栓)、翻(翻转弯曲的岔 枕)、削(削平枕木)、垫(垫板整平)、换(倒换 钢轨、垫板)、直(调直夹板、弯轨及钢轨接头)、 落(进行必要的落道)”
尖轨爬行时横向刚度不足;尖轨拱腰;尖轨与基本轨 间夹有杂物等
Page 29
尖轨的病害二
尖轨跳动及爬行 原因是: (1)尖轨跟端连接不牢固(如间隔铁,夹板磨耗 或 不密贴); (2)跟部捣固不良;
(3)尖轨拱腰或塌背;
(4)滑床板弯曲或基本轨有小反等缺陷造成。
Page 30
尖轨病害三
尖轨磨耗与轧伤 产生的原因: (1)转辙器与连接杆的安装位置不配合,造成尖轨不 密 贴; (2)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3)滑床板弯曲 (4)尖轨尖端高于基本轨 (5)尖轨竖切部分有肥边,基本轨磨耗超限、尖轨跳 动 (6)转辙部分方向不良,轨距不良,滑床板磨耗超限 等
Page 23
(二)道岔方向不良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道岔铺设位置与铺设图不一致;
(2)道岔爬行
(3)基本轨横移;
(4)道岔各部弯曲点未按设计要求弯好;
(5)导曲线、附带曲线不圆顺,未按设计要求作好
(6)其它原因引起的,如道床翻浆,路基变形。
Page 24
道岔方向不良整治
(1)道岔位置一定要符合铺设图的要求,大方向正确 (2)采用拨、改、弯等综合整治措施、整治好导曲线 与附带曲线的圆顺度 (3)控制好线路的爬行,结合互为因果的因素进行综
返回
Page 12
由普通单开道岔和菱形交叉组成,两直线可平行,功能较 普通单开道岔可以增加
返回
Page 13
道岔病害
道岔的水平不良
道岔方向不良
导曲线病害
尖轨病害
辙叉病害
道岔构造上不平顺
Page 14
一、道岔构造上的弱点
转辙器部分(由基本轨、尖轨、各种联结零件及道岔转换设备组成)
(1)基本轨
基本轨位置的固定主要靠轨撑及滑床板与岔枕联结成一个整体,由于
Page 33
(五)
护轨 缓冲段 钢轨磨耗 磨耗 损伤 前后 接头错牙 方向 不良
辙叉五 大病害
辙叉心 低 洼
Page 34
辙叉的病害一
辙叉心低洼原因是:横
向力较大,且辙叉心覆盖面大,枕下捣固不易密实,
再加上主观上养护不好而产生恶性循环。
Page 35
尖轨与基本轨形成一个转辙角,滑床板的尺寸随岔枕位置不同而不一致, 使其构造复杂,基本轨的固定不甚稳固,形成了构造上的弱点 (2)尖轨 尖轨是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依靠尖轨的扳动,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 线方向。尖轨在平面上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Page 15
(4)尖轨跟部接头的结构既要保证接头联结的坚固 稳定,又要左右摆动灵活,方便维修,有活接头 和弹性可弯接头。 (5)联结零件十分复杂,品种繁多,有轨撑,辙前 和辙后垫板,尖轨和跟端通长垫板,顶铁、支距 垫板、连接杆等。
Page 38
辙叉病害五
道岔护轨缓冲段钢轨磨耗原因是:
由于制造和养护的方便,直向与侧向缓冲段采用相 同的缓冲角,但直、侧向速度不同,导致速度与缓 冲角不适应,造成钢轨急剧地磨耗。
Page 39
辙叉病害的整治
(1)重点是加强辙叉心的养护与修理工作, 对磨耗、伤损的辙叉要及时修理与焊补。 (2)加强捣固及道床排水; (3)注意查照间隔尺寸的检查与修理 (4)重视翼轨护轨的技术状态是否与铺设图 一致,有条件可进行技术小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