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而教
科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 一定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选用的教 学方式应该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效果 的 要 求 。 同 时 ,教 师 必 须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的个性发展,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 点 。 在 日 常 的 学 习 中 ,教 师 应 该 督 促 学 生 养 成 科 学 的 习 惯 ,多 接 触 教 科 书 以 外 的刊物,逐步积累科学经验。
(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学 生 具 备 良 好 的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对 于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 促 进 作 用 ,有 利 于 学 生 运 用 科 学 的 方 法 去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因 此 我 们 在 进 行 科 学 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思维能 力的培养。
学生素质
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理 解、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大 量的科学实验,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同 时 还 可 以 丰 富 学 生 的 精 神 世 界 ,并 增 强 学生的内在修养。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 养 成 ,培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素 养 和 创 新 精 神 对 小 学 生 至 关 重 要 ,它 将 为 后 继 科 学 学 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什邡市朝阳小学 四川】
科学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方法指导,重视观察实验, 注重学生经验积累
一 、小 学 科 学 课 程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学生的思维
当前的小学科学课程依然采用传统 的 教 学 方 式 ,依 然 以 教 师 的 讲 授 为 主 。 在 讲 授 过 程 中 ,教 师 只 注 重 理 论 知 识 的 传授,突出“讲”的作用,而新课程标准提 出 了“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教 学 目 标 。 例 如,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通常以演 示 性 实 验 为 主 ,学 生 缺 少 实 际 动 手 的 机 会 ,从 而 限 制 了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发 展 与 提 升 。 因 此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和 综 合 素 质 得 不 到 有 效 提 高 ,同 时 学 生 也 不 能 将 已 学 知 识 用 到 日 常 生 活 中 去 ,不 能 解 决 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师的“三小步”,学生的“一大步”——让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教
而 顺 理 成 章 地解 决 疑 问 。 如案例① 大气压 的存在的教学 :让学生分组做 如下实验 : 实验现象 1 : 在 空 杯 口盖 一 张 硬 纸 片 , 翻过 来 后 纸 片落 下 ; 实验现象2 : 杯 内装 满水 , 翻过来后纸片不会 落 下; ( 创 设 有 效 情境 ) 师: 水不落下 , 为什么 ?( 思维 冲突一 一 激 发浓 厚兴趣和求知欲 ) 生: 是不是水粘住纸片?( 悬念铺垫 ) 师( 启发思考 ) : 如果 纸 被 水 粘住 , 那 么 杯 里 的水 被 什 么 粘 住 ? 如果 是 被 杯 底 粘住 , 那 么 少粘 一 点 点 , 放 进 几 个 气 泡应 该 不 会 有 什 么影 响吧 ? 。 实验现象3 : 放掉手指 , 纸片落下。 师( 思 维 冲突 ) : 不是 因为被 水粘住 , 是 什 么 原
因?
师( 深度思考 ) : 第一 次杯里有什么?装水之后 ,
什 么东 西 没 有 了 ? 最后 , 师 生 互 动 导 出科 学 概 念 : 空气 有压强 , 是 空气 的压 强 将 纸 片 与杯 中水 托住 。 由此 可 见 , 培 养 创新 意识 , 教 师应 充 分 发 挥 科学 实 验 的优 势 , 引导 学 生 自己进 行 实 验 , 让 学 生 在 手 脑 并 用实 验 中 。 启 发学 生 主 动 思 考 问题 , 通 过 对 科 学 实
3 . 寻 找 巧 妙 的 提 问切 入
质疑 、 提 问 是探 索 科 学 原 理 的 向导 , 是催 化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的源 泉 。 科 学研 究 、 探究 活动 需 要 质 疑 。 那 么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质量 的质疑 呢? 首先 , 要分析教材 内容和学生 的知识层次 ; 其次 , 设置 问题要有 隐蔽性和梯度 , 不能太直接 , 也不能太 难, 要让学在解疑 时有一定 的切 入点 , 顺藤摸 瓜 , 进
核心素养引领下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引领下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摘要】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思维作为人与外界接触过程中内化、总结、提升的存在,伴随着人一生的成长,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更快速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规律、更容易地进行学习以及与人相处。
因此笔者提出了搭建“脚手架”,借助兴趣和思维以及生活运用这几点策略,使思维从原有认知到思维发展,再到思维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参与思维发展思维创新关于核心素养,各国对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称呼,但终其目的都是为培养“人”。
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以通过具体课程,正如语文课程承担了语文素养、科学课程承担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样。
小学科学2017新课程标准,将原先的三维目标拓展为四维,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四维目标是对原先三维目标的补充和拓展,也是为更好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更完善更先进的育人版本和要求。
不管是核心素养还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培养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从经验认知到完整认知——搭建“脚手架”小学生绝大部分的认知来源于生活,这些认知有些是错误的,当然也有许多是正确的,但却比较表层。
通过科学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从错误的认识转向正确的认识,从原先表层的认识转向更深层次的认识,需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证据,例如实物、现象、教具、图画等等,这些帮助学生的思维从原先生活的认知过渡并抵达新的认知的事物,我们都称为思维的“脚手架”。
在一年级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一节课《观察一瓶水》,一年级学生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等特征都能比较好的认识到,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水的颜色说不清,有学生说是无色,有学生说是白色的,甚至有学生说是银色的,基于学生的生活认识,对无色这种颜色很少接触,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容易将无色理解成白色,但只要有无色、白色、银色物体进行对比,引起学生头脑中思维的冲突就能比较容易地帮学生建立无色的概念,为此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铝箔纸,与水的颜色进行对比,就能引导学生客观地发现水是“无色”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探索未知时所展现出的一种思考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观察力培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实物、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并捕捉细节。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照片,要求他们观察并写下照片中的细节,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二、提问技巧培养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实践经验积累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和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发现。
四、问题解决能力训练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和推理能力。
五、跨学科学习科学思维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跨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可以涉及数学中的统计和几何等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六、科学讨论与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与他人合作具有助于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相互激发思维的火花,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观点,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水平。
七、鼓励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独立思考。
在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基于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够积累知识,更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挑战假设、验证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步骤。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需要思考、推理、判断,不断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不轻信表面的现象,培养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其次,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的角度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陌生情境时能够迅速思考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常常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调动自己的所有资源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尝试不同的方法、勇于创新等一系列行为,这种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更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面对挑战的心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科学探究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大力促进科学探究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
教案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案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科学教学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规划和指导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案科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案科学教学能够通过提供具体且完整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的学习思维。
一份科学的教学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恰当的评估方式。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流程、提出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来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教学教案,学生能够形成系统思维,从而为日后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其次,教案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去解决。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物理实际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教案科学教学能够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手段。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找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供学习的多元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教案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创新往往是多人共同合作的结果,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深化学生科学思维教案
深化学生科学思维教案1. 引言科学思维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深化学生科学思维的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教案概述主题:深化学生科学思维年级:中学高年级(例如九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科学家的名言或者举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实例来引起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科学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被称为“科学思维”?步骤二:知识探究(20分钟)教师以一个科学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利用课本、互联网或其他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收集相关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 科学思维与常识思维有何异同?- 科学思维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有哪些?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是否一致?为什么?- 如果你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你会怎样设计实验?步骤四:批判性思维培养(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科学领域的争论或研究争议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行辩论或小组讨论,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讨论的起点:- 这个科学争论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你如何评估每个观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步骤五:问题解决(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真实或虚拟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并利用他们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推动学生的思考:- 你认为哪种解决方案是最合理的?为什么?- 你能想到任何可能的限制或挑战吗?步骤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如何将学到的科学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中?4.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一年级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建立充满好奇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习环境。
教室里可以摆放一些有趣的实物、动物标本、植物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原因和寻找答案。
2.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通过实践探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展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法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实验开始,如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水的沸腾温度等。
通过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科学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样重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索活动,让他们共同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分享信息、倾听他人意见,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6. 鼓励学生写作和展示成果写作和展示是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科学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享精神。
总之,帮助一年级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需要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并鼓励学生写作和展示成果。
注重小学科学课堂的思维训练
注重小学科学课堂的思维训练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思维训练又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堂的思维训练呢?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水循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雨水会从云层中下落呢?”“为什么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却常年水灾?”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寻找答案。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
二、引导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关注。
而观察是科学学习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进行自己所感知的初步整理,形成自己的认识。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里的花园去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并让学生发现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间的联系,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激发他们的思考。
三、进行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水银和试管来观察气体的压缩性、延展性、重量和颜色等性质,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深入理解气体的特性。
四、提出探究问题培养分析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和推理等方式,以科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思维。
1. 培养观察力观察是科学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事物的细节和特点,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到一些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通过让孩子自己动手观察并记录,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
例如,可以带领孩子在校园里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让他们观察到树叶的形状、花的颜色等细节,并帮助他们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力和兴趣。
2. 开展实验活动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
实验活动可以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物体浮沉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船、小芦苇等,通过实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提倡质疑和探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需要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和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过程时,可以提出问题:“光为什么能够穿透物体?”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4. 引导科学沟通科学思维需要通过语言和他人进行沟通,这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观点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高他们的科学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分类系统,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和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思维。
一、引导培养探索精神鼓励小学生主动提问,并通过探究与实践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实验器材,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
二、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观察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并记录下来。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三、注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思维的核心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推动多学科融合科学思维是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可以推动多学科的融合。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五、鼓励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实验室、科学营地等活动,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科学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校的支持。
通过引导培养探索精神、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注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推动多学科融合以及鼓励科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树立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意义和方法
教师树立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意义和方法教师树立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意义和方法一、引言教师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角色。
树立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师树立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意义以及相应的方法。
二、意义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强调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并评估结论,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树立科学理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科学理念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能够帮助学生摆脱迷信和偏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4.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强调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方法1. 自我学习和提升:教师首先需要自己拥有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
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只有教师具备了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学生。
3. 实践与探索: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实践和探索活动。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自然现象或参观科学展览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合作精神: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
一
个 策 略就 是 多 让 学 生表 达 和倾 汇报产 生怀 疑吗 ? 学生通 过讨论 、 ”
听, 听别人 意见 , 比 自己的意见进 思 考 , 后 明 白了其 中的原 委 。在 对 最 个 验 证 、 论 过程 , 然 最 终 实 验 讨 虽 证 明学 生汇报 是科 学 的 , 这 中问 但
达 和倾 听 中 , 生思 维 的严 密性定 学 能有所 提高。 当然 , 作为 教师 , 自身
在科 学课 上 , 师若 能关 注学 教 科 学研究 的成 功 , 大 科学 奥 重
的思 维发 展而 教 , 为他 们 的幸 福人 思维 严 密性
、
在不 断深 入 的活动 中训 练 秘 、 律 的揭示 无不 与实 验方 案 设 更应该 注重倾听和 指导。 规 计 、实 施 的严 密 性 有 着 密 切 的关
主要 表现 为对 科学 现象 、 结论 不 仅 表达 往 往 反 映 了他 的 内在 思 维 过 这样 一个 插 曲。 师让 学生用 温度 老 知 其 然 , 知其 所 以然 , 透 过 现 程 , 学 生 表 达 的 指 导 , 学 生对 计 测量 一下 身边 能测 量 到的 温度 。 还 能 对 让 象认 识其本 质 。 我们 科学课 要做 的 他人 “ 刺 ” 实 就是 一 个思 维 的 在反 馈 时 , 挑 其 一位 学生 汇 报 的最 高温
现。 思维 的严 密性是 在思考 问题 时
思维深 刻性
思 维 的深 刻 性 指 的 是 通 过 事 物 的表 面 现 象认 识 事 物 的本 质 及 刻 性是 思维 品质 的基 础 , 以促 进 可 思 维 的准确性 、概 括 性和 预见 性 。
系 , 其本质 则是 思 维严 密性 的体 生 的表 达 和 倾 听 ,抓 住 其 中 的缺 究 陷 ,引领 学 生 认识 自身 回答 的不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常常被大量的信息轰炸,思维方式也日益趋向于表面化、碎片化。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试错探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模拟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其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分类、整合和比较能力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培养他们进行系统性思考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科学思维的核心,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实验课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探索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项目和科学竞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还需要教育环境的支持。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科学实验仪器和设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讲座和科学活动,为学生打开科学的大门,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的热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指以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和知识构建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言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互动交流的氛围。
此外,提供学习资源和充分利用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也是必要的。
2. 引导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意识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核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对事实、原理和理论进行辨析,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科学思考的习惯。
3. 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开展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技能。
此外,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研究报告、实验记录、项目展示等,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 peer review 和自评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
5. 培养科学价值观科学思维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开放性,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培养科学价值观。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引导学生科学思维(教案)
引导学生科学思维(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实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同时,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科学思维的定义及核心要素,科学思维的应用方法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兴趣,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你认为什么是科学思维?它为什么重要?”第二步:讲解科学思维的定义及核心要素(10分钟)在这一步,我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科学思维,并介绍其核心要素。
我会使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科学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第三步:介绍科学思维的应用方法(15分钟)在这一步,我将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观察、提问、实验和推理。
我会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来演示这些方法如何应用于解决问题。
第四步:分组活动(2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科学思维方法,我将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并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我会定期巡视各小组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小结(5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对学生进行小结,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路。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思维的核心要素,并能够在课后应用科学思维解决其他问题。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除了课堂教学,我还建议学生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并参加科学思维相关的竞赛和活动。
此外,鼓励学生阅读科学文章、书籍,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并学会一些实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建立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本节课能为学生打下科学思维的基础,并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浅论在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在 不 断深 入 的 活 动 中训 练 思 维 的 深刻 性
三 、 自主独 立 的 活 动 中培 养 思 维 独创 性 在
缺对 学 生 科 学 思 维 的关 注 , 为 促 进 学 生 的 思 维 发 展 而 要
生 能 否 用 身边 的 器材 将 自己的 指 纹 取 下 来 , 想 到 学 生 没
凭 着 自 己的 生 活 经验 借 助 身边 的 文 具 , 的 甚 至 用 讲 台 有
上 的 粉 笔 ,地 上 的 灰 尘纷 纷 成 功 地 取 下 了 自己 的 指 纹
色彩 斑斓 的 实验 装 置 不是 孩子 们 思 维 独创 性 的 体 现 呢 ?
思 维 的 深 刻 性 指 的 是 通 过 事 物 的 表 面 现 象 认 识 事 物 的本 质 及 事 物 问 的本 质 联 系 的 能 力 。思 维 深 刻性 是 思 维 品 质 的 基 础 , 以促 进 思 维 的准 确 性 、 括 性 和 预 见 可 概
现 代 社 会 强 调 合 作 意 识 , 堂 上 小 组 合 作 的 形 式 似 课 乎 也 已成 为 了 现 代 课 堂 的一 大标 志 , 是 , 们 仍 应 重 但 我 视 对学 生 思 维 独 立性 的 培 养 。的 确 , 个 人 的 成 功 固 然 一 离不开集体 , 离不 开 与 他 人 的 合 作 , 同 样 少 不 了 个 人 但
为 学 生 的 思 维 发 展 而 教
浅论在 科学课 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福 建 省 连城 县 实验 小 学
*
3 6 0 邱 永 富 62 0
在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在科学探究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探究往往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
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从实际操作中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
而这种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正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
通过自主的探究,学生会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数据和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考察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且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再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表达来解释问题。
这种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探究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出结论,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合作实验或团队项目来完成探究任务。
义务制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义务制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思维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义务制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科学思维的定义、发展意义、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思维的定义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理性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强调客观、全面、严谨和批判性思考,以真实的证据和逻辑推理为基础,并能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解释。
二、科学思维的发展意义1. 培养质疑精神:科学思维能够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质疑精神,使他们不轻易接受所看到的一切,并勇于提出问题。
2. 培养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教会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他们主动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强调逻辑推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估,培养他们辨别真假、正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三、义务制教育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途径1.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观察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思维的实际运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强化科学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科学教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贯穿到各个学科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结合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科学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培养科学方法的应用:学校应该加强对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如观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归纳总结等。
结语:义务制教育的发展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具备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强化科学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等途径,学校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而教——当下小学科学教学问题例谈林建锋引语“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引自《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科学素养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据网上收集的资料看,国际上对此也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尚在研究完善中,但有些内容是基本确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也就是科学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制定的依据。
三点中核心是科学方法。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引自《标准》)。
也就是说,科学知识的掌握,主要依靠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建构,科学态度、精神的树立也要依靠科学探究加以明确。
科学探究的核心又是什么——推理和论证。
中央教科所郁波老师近期提出的《关注科学实践》的报告中指出,推理和论证不仅是科学探究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本质的核心,科学实践的核心。
并明确指出缺少思维含量的推理和论证意识是当下科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推理和论证是一种需要科学思维大量参与的科学方法,甚至它本身就是科学思维的体现。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引自《百度名片》)从中不难看出科学思维与推理论证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科学实践中的思维方式。
当下的科学教学看似热热闹闹的进行着,为什么我们总感觉不像科学家那样在探究呢?缺失的是什么?缺少的是科学的本质,科学实践的本质——推理和论证,从另一的角度说就是缺少科学思维。
导致科学思维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下的科学课堂上的所谓的科学探究都是教师在结论引导下的——科学探究是从已知的结论出发,寻找材料,设计实验,把得出结论作为目标,把学生的操作变成过场,学生的实验为教师得出结论服务——因此看上去热热闹闹的活动都缺失核心——科学思维。
缺少了这个核心的探究活动,实际上是伪探究。
实验材料“优化处理”在结论引导下的科学探究,一种有效的做法是,“优化”学生的探究材料,材料优化后,学生能很容易得出教师期望的结论,可是有得必有失,问题在于得到的是“物超所值”还是“得不偿失”呢?案例1:流水改变了岩石的模样学生:四年级 11岁《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本课要让学生建构起看似坚硬的岩石会在各种作用下改变模样的。
课本中分别用冷热、流水和生物三方面的模拟实验进行科学概念的建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模拟流水对岩石的作用时,岩石的变化非常细微,如果不仔细观察,无法发现实验前后的变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特地找了一些非常松脆的岩石,让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时,把老师精心准备的岩石放入水瓶中,经过5分钟的摇晃,学生发现,岩石已经碎了。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流水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这是当下典型的科学课堂,看得出,教师是在精心准备的。
教师为什么要准备非常松脆的岩石让学生来实验呢?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容易地得出“流水是会改变岩石的模样”这一结论。
这种方法被广泛的教师所认可,认为这种材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今天我们要反思了:这是像科学家一样地在研究吗?假设一下,科学家会怎样做类似的研究,首先,科学家要选取岩石,但选取的标准是,岩石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意义(对研究材料的论证);然后,科学家要考虑采取怎样的实验方法能模拟流水的真实作用(方法论证);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推理),发现问题后进行调整重复以上步骤(对结果合理性进行论证)。
如图1所示图1:科学家模拟实验研究步骤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案例1中学生在模拟实验时的研究步骤,如图2所示:图2:案例1学生模拟实验研究步骤图在两个图表的对比中,我们是否能得到一些启发。
图标的红色部分表示在进行科学探究步骤中的科学思维,在科学家进行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发现每一步骤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思维,而在学生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发现科学思维仅仅体现在单一的推理上,这就是当下科学课堂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结论引导下,教师对实验材料的“优化处理”使得探究实验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学生的科学思维也会因之大大降低,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科学课堂上学生是不可能是正真的科学家,也达不到科学家的水平,但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科学思维。
改变图2中黄色部分的教师引导行为,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上述案例中,引导学生对挑选的岩石进行论证,或让学生挑选自己认为适合进行模拟实验的岩石,学生的科学思维含量就能提升。
但究竟要对哪块红色区域进行强化,仍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以及课堂时间、教材等情况综合考虑而进行,这涉及到另一讨论的问题,这里不再具体展开。
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在结论引导下科学探究”不仅表现在实验材料的“优化处理”上,还表现在实验的指导上。
实验指导过多强调每一个步骤,或是强调某一方法,同样会遏制学生科学思维。
案例2:空气存在吗学生三年级 10岁教师用塑料袋一转,使它变得鼓鼓的,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空气。
”教师继续问:“怎么证明它存在?”学生举起手来,五花八门讲开了,一些回答被教师表扬了,一些想法被老师修整,一些方法被老师直接否定,最终形成两种“完美”的方法,第一种是在一袋鼓鼓的空气袋上用牙签戳一个孔,让后把空气从这个孔中挤出,并对准一张小纸条,让小纸条飞起来。
第二种是,在一袋鼓鼓的空气袋上用牙签戳一个小孔,把空气袋放进水槽中观察。
教师详细讲解好方法,注意点后,让学生拿出要用的三样材料——水槽、塑料袋、牙签——开始实验了。
实验在5分种后结束,一些快的同学早早地坐好回馈老师,示意我已经做好了。
类似这样的课堂,是优质课评比的典型课堂模式,从表面看,这是非常高效的课堂。
教师用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在一个固定的实验方法上,接下来就是教师对这个实验的方法、注意点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讲的方法开展实验记录。
如果我们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案例,或许能发现表面下面的问题。
当教师问学生:“怎么证明它存在?”这时,学生的回答,证明了这时的科学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这个思维表示了学生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计划。
但当教师规定了实验方法后,学生的科学思维就停止了,因为接下来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执行这个实验。
有一些学生在这个实验中不知所措,他在思考教师要让我干什么,而不是我要干什么。
教师这么做是因为,教师需要学生得出一个事先已知的结论,而且往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科学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去研究,研究可能是成功的,可能是失败的,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科学家能发现新的问题,在新问题的引导下自主研究下去。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类似像科学家的品质,但错误的引导,会让学生逐步丧失这种品质。
为什么这个探究活动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做完后学生也没有尝试其他新的研究,因为他在完成一个教师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的研究活动。
他只要需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完成就行了,时间越快越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在这时已经不再是进行的所谓科学探究,更谈不上“科学实践”,而更类似于工厂的工人,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动作或几个规定的动作。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科学思维的介入。
同样是教学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来回顾一个经典的案例,在一些探索课上,我们发现一些课的设计朝着这样的倾向在发展,这可能是更符合“科学实践”的课。
至少从科学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是活跃的。
案例3, 里面有什么(节选)学生:三年级 9岁教师拿着一只塑料口袋在空中划了一圈,很快把口袋捏住。
问:“现在里面有东西吗?”学生说:“空气。
”教师反问:“我看不见空气!你们怎么知道里面有东西?”学生:“口袋的形状。
”教师说:“现在我给你们每一个人一只口袋。
”学生一个个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教师继续说:“但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做,不能套在头上。
”然后发下每人一个塑料口袋。
学生开始实验了,教师静观学生的各种研究。
学生有的拍,有的戳,有的吹……教师对其中一位把塑料袋挤爆的同学进行了针对性回应,示意让其他同学不要做类似的操作。
一段时间后,学生表现出兴趣不足时,教师发下了新的材料——一根塑料管和皮筋。
一面发,一面轻轻地说:“你们也许会用到这些东西。
”有的孩子置之不理,有的把管子插到口袋中把塑料袋吹鼓。
有的把两个塑料袋中间用管子连起来,用皮筋扎好,然后把空气从一只口袋挤进另一只口袋。
两个人在专心地忙着。
又过了一会儿,教师开始发下小玩具——纸龙和小喇叭,并告诉孩子们:“试试看,不放在嘴里能不能玩起来。
”所有的孩子都急切地玩着自己的玩意,有的挤压口袋让哨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在努力可是还没有成功,有的让纸龙伸长了……教师看着每个孩子都玩弄起小玩具了,实验时间结束,班长收起材料,学生开始研讨。
(引子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对比案例3与案例2,区别在于案例3中教师并没有教学生具体的实验方法,学生并不是无所事事,相反,他们对发下材料进行了有计划性地探索,这些探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方法,不是另外谁的方法。
这时的学生进入到“像科学家的研究”状态中,好奇心、以往的经验都会引导孩子自己去有计划摆弄材料,这就是真正的探究活动。
当教师发下第二种材料时,教师的引导语是:“也许你会用到这个。
”这样的引导语不表示教师对发下的材料是毫无目的性的,实际上是鼓励孩子们利用这个材料尝试新的探索,但为什么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去探索呢?因为教师知道,如果他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就会停止,那样就失去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些学生仍然对塑料袋十分感兴趣,他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去探索新材料,而一些学生对材料有了新的摆弄计划,随着新计划的产生,学生的科学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
结语科学教学从一开始自然教学以讲解、教师演示为主,我们称之为“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法,发展到当下,为学生准备了材料,让学生去探索,这本身说明了科学教学的进步,但教学没有终点,反思必不可少。
在看似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的表面现象下,结论引导下的伪科学探究,仍然非常普遍,这样科学探究是缺少科学思维的参与,还达不到“科学实践”的高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科学教师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韦钰,[加]P.Rowell,2005.探究式科学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