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1956),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 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生的中国政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 新生的中国政权选择什么样的社会模式 进行建设呢?
新生的中国政权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 • • • • •
当时的世界只有两种社会建设模式: 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建设模式: 国内:人民不答应 国外:资本主义国家不答应 前苏联不支持
社会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实践借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概括为三个实验阶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追求理想的实验, 按马克思的设想进行实验; •(2)新经济政策:是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 从国情出发进行探索; •(3)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实验,重新照 搬马克思的传统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 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 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 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 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收归 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1921年初,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取得了胜利, 然而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 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 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开始 着手经济政策的调整。 • 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十 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 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在 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介绍
•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 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 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 何时过渡?怎么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 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 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 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 步过渡。
• •
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 是恰当的,有效的。这种逐步过渡的 渐进方式,是和平改造能够实现的重 要保证,不论是在农业、手工业还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正是因为采取了 这种渐进的改造方式,避免了在短时 间内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动,不 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 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期仍然具有两面性,既在剥削工人取得利 润的同时,又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也表现出两 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作 为剥削制生产方式有害国计民生的一面。 因此,必须“利用”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一面, “限制”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改造”民族资本家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从1949 年到1956年,农民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均在85% 以上。如何将占全国总人口85%以上的几亿农民的个 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 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 题。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勇敢创新,提出并实 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 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表明(或标志)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创造制度条件; (2)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 史性胜利; (4)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原因:
•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 •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 •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 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必然性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中国实现工业化任务要 靠国营经济来承担; • 国营经济主要来源于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是控制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保障人民和社会利益 的主要经济力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 经验说明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途径已经形成; • 面对工业经济落后国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限制其不利的方面为扶持其生 存和发展,国家创造了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和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把其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2、实践意义: (1)它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 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 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
毛 泽
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
东 在
须积极引导;
家 乡
韶
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
山 与
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
农 民
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座 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 中农,限制、消灭富农剥削。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来源
没收官僚资本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
个体经济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过渡
性质
社会主义 半社会主义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地位
领导地位
绝对优势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结论:要化解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 矛盾,必将要求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
★政治上实现大陆的解放,建立各级 地方政府;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1953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在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1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概
经济体制:计划 经济体制的建立,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基础:经济 落后,工业基础 薄弱
社会矛盾:城乡 、工农、地区发 展不平衡
国际环境:冷战 格局下,面临西 方封锁和威胁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必然要求
重视社会稳定, 避免剧烈的社
会动荡。
社会主义改造 奠定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
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 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相
辅相成
社会主义改造 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提供了
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改造 促进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
经济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确保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正确方 向。
坚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不断 推进理论创新和 实践创新。
坚持人民立场, 始终把人民利益 放在首位,不断 满足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坚持全面深化改 革,不断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各项制度。
理论核心:社会主义改造是实 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要 途径
理论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小农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
土地改革: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农民手中的过程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意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 水平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过渡时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阶段
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无产阶级领导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过渡时期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 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转变为社 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不断探索 的过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 主义改造道路和方法。只有坚 持改革创新,才能保证社会主
义改造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6
总之,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 性事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开端
再次,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 度和与之相关的上层建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这一时期提出的"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社会主义文化 和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1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最后,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些 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 规划、坚持适度推进、坚持改革创新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造是 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对社会主义 改造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只 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 改造的正确方向和顺利实施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 改造是为了人民,必须依靠人民, 让人民参与其中,发挥人民的首创 精神。只有让人民成为改造的主体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 行和成功
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7
2023版《概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⑴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⑵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⑶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主义社会。
(⼀)新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 建⽴了⼯⼈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众的⽂化。
(⼆)新主义社会的性质新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认识新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结论:新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的社会形态,⽽是⼀个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社会主义道路,新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和党的其他领导⼈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业化建设、再⼀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体形成了先⽤三个五年计划搞⼯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在1952年9⽉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意1953年12⽉,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民国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7⽉,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
9⽉全国⼀届⼈⼤把总路线写⼊宪法的总纲。
(修订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详解
在农村传 达毛泽东 “关于合 作化问题” 的报告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 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 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 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巩 固地团结其他中 农,发展互助合 作,由逐步限制 到最后消灭富农 剥削的农村阶级 政策。
见p92
1955年4月17日,周恩 来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 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形 式?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 了社会主义?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社会?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来看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 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 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华北区百货公 司等单位向私营企 业的订货档案。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步
主要实行初 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
主要实行个 别企业的公 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 的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 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 向工人阶级转”。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 “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
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 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本比重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 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 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 富两极分化现象。
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案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记者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 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 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2016毛概课堂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资本主
义社会的不同之处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 会的共同之处
A、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资本 主义社会中,都有资产阶级都参加国家政 权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 会的共同之处
B、经济上: 资本主义社会和新民 主主义社会中都存在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 社会的共同之处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者并存并彼此斗争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 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者并存并彼 此斗争
(1)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 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A、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非社会主义 经济的地位、作用很不相同。
(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 立与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 主义社会最本质的区别。
A、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与非社 会主义经济的地位、作用很不相同。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定
与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 会最本质的区别。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新民 主主 义社 会
社会 主义 社会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 个过渡性的社会?
详见(P6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 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 介和桥梁
(1)新民主主义社会前期(1949-1952年)的主要矛 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 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 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 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 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并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 “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 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 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 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 买。” ——《列宁选集》第3卷 第530-531页
开篇的话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重新崭露头角,现 在私营经济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前 的私营经济,并继续发展。有人说,“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允许私有经济发展,当初 何必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有无必要?
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 依据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 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 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设想
之一:
“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 会上提出“使中国有可能稳 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 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 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当时 预计的过渡时间大约10年、 15年或20年。
土地改革法颁布
有些帝国主义分子曾经断言:中国的 解放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财政经济 困难将是无法克服的。一些资产阶级分子 也讥笑,共产党是军事100分,政治80分, 经济打0分。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 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 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 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的 集体经济组织)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供销小组 (社会主义 萌芽性质)
1952年-1956年手 工业产值数据
一 九 五 三 年 毛 泽 东 在 武 汉 与 小 商 贩 交 谈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 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 国家帮助的方法,使他 们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 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 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 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列宁认为,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 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 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 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 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 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
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1949年的毛泽东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 1953年,毛泽东视察湖北农村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 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 “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 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我国 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 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上述五种主要经济成分可归结为三种:社会主义 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1949年毛泽东、宋庆龄等在政协会议主席台
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 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 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 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 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社会 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 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中国 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 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 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之二: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 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 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
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 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 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手工业合作社正在 生产杭州伞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894年恩格斯说:“我们决不认 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 马克思曾向我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 们能赎买下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 是最便宜不过了。” ——《马恩选集》第4卷 第503页
恩格斯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新中国成立时,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 仍需继续完成。
第一,人民解放战争仍在继续进行,国民党残余势力 还盘踞在华南、西南的一些地区和台湾等沿海岛屿, 它们妄图以重庆、广州等作为基地,伺机卷土重来。
电影《江姐》
解放海南岛
第二,在农村大约在3.1亿人 口的新解放区尚未实行土地改 革,封建地主阶级还未完全打 倒,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还 没有根本解决。同时,新中国 财政经济状况十分严峻。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949年政协会议筹委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第一个重大 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过渡的理论。
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敌视新中国,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 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举。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 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 重,是主体经济成份。
建国初期的纺织工厂
国 五 种 经 济 成 分
营
经
济
社会主义性质,居于 领导地位
半社会主义性质 占据绝对优势
合 作 社 经济 个 体 经 济
1952年国庆节, 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953年6月,毛泽东在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 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1953年,杨尚昆陪同毛 泽东视察工作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 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为动 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开篇的话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二十 八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 进入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山河重整,百废待兴, 接下来该怎么走?如何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如何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就 是对这一系列崭新课题的创造性回答。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 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 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