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文化 交流平台,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的融合。
资源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
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深入了解企业需求
搭建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 业发展趋势,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 案。
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如校企合作委员 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加强学校与企业 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05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针对性强、就业保障
详细描述
该高职院校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 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人才 培养方案,针对性强,有效保障了学 生就业。
案例二
总结词
实践性强、技能提升
详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该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交替进 行理论学习和企业实习,实践性强,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 展,已经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基 地建设、共建专业等。
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深度不够、资源整合不够、政策 支持不足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 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02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 与定位
高职院校的职责与功能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制 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方案。
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 验,以满足校企合作的教学需 求。

高职院校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及其途径分析—以天津职业大学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

高职院校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及其途径分析—以天津职业大学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
其 工 作 推 进 中遇 到 的 现 实 问 题 . 就 其 如 何 拓 宽 深 并
层 次 的 合 作 途 径 提 出针 对 性 的 建 议 措 施 . 求 对 目 以 前 高 职 院 校 推 进 内 涵 建 设 能 有 所 借 鉴

企 业 负 责 对 学 生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 师 实 现 学 训 “ 学 化 ” 即 在 生 产 一 线 教
是 从 合 作 途 径 上 看 。 要 有 顶 岗 实 习 、 类 主 各
开展 教学 , 课 程 、 师 、 理 、 生 等真正 进 企业 , 其 教 管 学 在 企 业 生 产 一 线 建 立 与 高 职 教 育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相 适 应 的 学 训 场 地 , 车 间 、 地 等 现 场 授 课 。 业 在 工 企 教 师 与 院 校 教 师 交 替 授 课 企 业 环 境 、 源 与 学 校 资 环 境 、 源 深 度 结 合 , 一 种 学 训 在 企 业 , 才 培 养 资 是 人
合 教 学 制 度 创 新 研 究 与 实 践 》 项 目 号 : A0 0 3 ) 阶 段 性 成 果 。 ( DF 8 3 8 的
作 者 简 介 : 文 江 ( 9 5 , , 北 献 县 人 , 津 职 业 大 学 党 委 书 记 , 究 员 ; 理 连 ( 9 5 ) 男 , 东 刘 1 5 -) 男 河 天 研 杨 17 - , 山 即 墨 人 . 津 职 业 大 学 高教 所 副 所 长 , 研 究 员 。 天 副 中 图 分 类 号 : 7t G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7 8( 0 9) 3 0 2 — 3 1 0 — 51 2 0 3 — 0 1 0
当 前 , 职 院 校 实 践 校 企 合 作 方 式 很 多 . 是 高 但 何 谓 深 层 次 校 企 合 作 ,同 行 业 者 也 有 不 同 理 解 . 笔 者认 为深 层次校 企合 作应 具备 以下 三个标 准要 素 :

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模板

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模板

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企合作办学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学校教学与职业实践、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第三条校企合作办学应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合作主体第四条校企合作办学的主体包括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第五条职业院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开展职业教育的各类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方应具备良好的社会信誉、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与合作相关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条件。

三、合作内容第七条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二)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提供行业前沿技术和信息,协助学校更新教学内容;(三)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服务,协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四)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工作,搭建学生实践和就业平台;(六)其他有利于学校教育和企业发展的事项。

四、合作机制第八条校企合作办学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办学的规划、协调和监督工作。

委员会由学校、企业等有关方面代表组成。

第十条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第十一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交流校企合作经验,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摘要]校企深度合作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质量和目标的实现。

文章对如何能更好推进双方深度合作的统筹与衔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使校企双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到互利多赢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路径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每逢春节过后,很多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会出现招工难、用工荒问题。

究其原因,一方面,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性决策使得产业出现转移;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出于降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考虑,纷纷把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多劳务输出大省如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劳动力逐渐选择在当地就业。

与之相对的是,每年新增加劳动力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

企业招工难、用工荒,而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却无业可就,即便有些毕业生到企业就职,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

企业需求和劳动力质量存在严重的矛盾,造成了结构性失业现象。

只有不断加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人才培养。

二、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技能人员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是对学员传授生产加工技术工艺、培养操作管理能力为职责的教育机构,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这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4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024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024校企合作实施方案2024校企合作实施方案(通用5篇)2024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篇1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内容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

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提供。

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

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

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愈发受到社会关注。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与特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探索、实践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来探讨如何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水平相辅相成,对于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度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和实践将更加贴近职场需求,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与实践,通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与特点,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培养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以期探讨如何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市场需求靠拢。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目标和课程设置需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

校企合作旨在通过共同开发课程、提供实习机会以及进行技术研发等途径,推进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的机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保持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的同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短期或长期培训项目,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

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培训师资,还可以通过实习岗位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真实的工作环境。

这种形式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专业实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一过程不仅深度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促成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双方需要通过定期的沟通与反馈,不断优化合作内容和形式。

职业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教学评估与课程设计讨论,以便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统计与分析合作效果也是检视校企合作机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学生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及企业反馈进行系统分析,学校可以不断调整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企业需求。

信息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企业学院: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企业学院: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人, 提供 合作 支 持 ; 过双 方 协 商 , 确合 作 职 责 ; 通 明
通 过参 与共建 , 深化 合作 内涵 ; 过 质量 监控 , 通 优化
合 作 过程 .最终 使 双 方在 校 企 合作 过程 中权 责 明
晰 、 尽 其职 、 谋 策 划 。 建 “ 中 有 校 、 中有 各 共 构 企 校
作 的有 章 可循 、 法 可 依 。 合 作 中 的矛 盾 冲突 和 有 将 管理 风险 降到最 低 。 3 资源共 享 : . 注重发展 的持 续性 企业 学 院合作 模 式过 程 中 。 双方 应充 分挖掘 自
性 , 正使“ 师” 真 双 做到 “ 实 ” 教师 +工程 师” 双 即“ 做 到 “ 践 +实战 ” 实 ;通过 企业 参 与人 才培 养 的全过 程。 包括 教 师选 派 、 课程 设 置 、 能 训 练 、 材 编写 技 教 等 , 以充分 整合 资源优 势 , 高学 校 服 务 区域 社 可 提
校人 才培 养 的重要 原 因 。对 于企 业来 说 , 投人 必须
产生 效益 。 生存 和 发展 是企 业追 求 的根本 。有 调查 显示 . 企业 利益 得 不到 保证 是影 响校 企合作 的首要 原因 。 时。 同 由于政 策 执行 的不 力 和企 业补 偿 机制 的缺 位 , 使得 企业 参 与校企 合作 中的付 出和贡献不 能得 到政府 和社 会 的认可 , 导致 其积极 性降低 。
21. 02 3吏通职-烈 31
百 家论坛
资源 、 品研 发和技 术革 新 等方 面提供 有力 的智 力 产 支持 。 同时 , 企业 学院在 运行 过程 中有利 于企业 树 立公众 形象 , 播企 业文 化 , 传 扩大 社会 影 响 , 企业 将 文化 带 入校 园 , 进 课 堂 , 高 职 院校 学 生感 受 到 走 使 共议 , 建立共 同 目标 。 同时 , 为 参与 共建 的企 业 , 转 变合作 观念 。 作 应 增加 合 作投 入 , 展 经 营视 野 , 扩 积极 参 与学 校人 才 培养 的全过 程 , 充分 利用 自身生产 实 训基地 和学校

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工 学结合 、校 企合 作, 我 国职业 教育 改革 和发 展的 必 由之路 , 是 是培 养新 时代技 能应 用型 人才 的根 本之 路 。所 以, 有校 企深 度合 作, 没 职业 院校 的 生存 与发 展 势 必会 存 在 着 较 大 的危 机 。 1校企 深度 合 作面 临 问题 1 1职 业 院校校 企 深度合 作 的理念 问题 . 职 业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是 为 生产 、管理 、服 务 线 培 养 高素 质 的 技 能型 人才, 决定 了职业 院校 实施 校企 合作 的办 学模 式与 人才 培养 模式 : 企深 度 它 校 合 作 的 根 本 目的 是 学 校 、 企 业 、学 生 、 社 会 的 “ 利 多赢 ” 互 。而 目前 , 从 合作模 式来看, 很多职业 院校 仍然 将校企 合作 定位在 提 高人 才培 养质量 的结 果 上, 也就 是在 就业 阶段 的合 作, 这说 明一 部分 职业 院校 还存 在着 校企 合作 理 念 上 的 问题 。而 从企 业 的角 度来讲 , 多企业 片面 地 认 为企业 的主要 任 务就 很 是搞好 生产 与经营 , 提高 企业 的经 济效益 , 培养 人才 是学 校的事 , 跟他 们无 关 。 这 些企 业 根本 就 没有 认 识 到校 企 合作 的 重要 性, 人 力 资源 的数量 与 质量 、 对 技 术 人才 发 展 战略 、资源 共 享 等 问题 漠 不 关心 , 重 影 响 了企 业 的 发展 。 严 f2 职 业院 校校 企深 度合作 的 政策 问题 政策 是职业 院校 校企 合作 教育 的制 度保 障 。如何 建立 科学 完 善的校 企合 作 教育 政策 与制 度体 系, 各级 政府 、职 业 院校及 企 业等 各个 层 面 当前 乃至 是 今后 一个 相 当长 的时期 内 的重点 : 作 。虽然 我 国现在 高度 重视 高职 校企 合 作 [ 教育 , 立 了校企 合作 协会 , 开展 了大 规 模 的试 点 、试验 , 成 并 但还 没 有建 建立 科 学完 善 的校 企 合作 教 育 政策 、制度 和远 行 机 制 。学校 、政府 和 企 业构 建 能 够 基 于 多赢 、诚 信 、融 通 基 础 上 的合 作 体 制 已是 追 在 眉 睫 。 13 职业 院校 校企 深度 合作 的运 行 问题 . 职 业 院校 和 企业 毕竟是 两种 不 同的社会 领域 , 它们一 旦 开始合 作, 良好 其 的运 行机 制是双 方 持续合 作 并不 断深化 的重 要保 障 。双方 没有 将校 企深 度合 作整 体推 进, 也没 有根据 系 统 的观点, 盘考 虑, 通 统筹 运作 , 使企 业运 行与 办 致 学诸 要素 之间缺 乏有 机 结合, 法形成 一 个具有 特 定功 能的 整体, 无 无法 最优 化 地 实现 办学 目标 和 预 期 效 果 。运 行 的形 式 上 大 都 限 于 建 立 “ 内工 业 中 校 心 ”和 “ 外 实 践教 学 基 地 ” 的浅 层 次 合作 ,而 “ 内工 业 中心 ”和 “ 校 校 校 外实 践教 学基 地 ” 由于 各 院校 的基 础状 况不 同而有 很 大差 异, 以致 校企 合 作 的质 量 效 果 产 生 很大 差 异 。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 ) 二 高度 重 视 专 业 建 设
漠不 关心 , 以致严重影 响校企合作 的深度发展 。
( ) 二 政策 、 法规制约 因素
我国在 2 1 年 3 00 月发布 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 展 规划 纲要 ( 1— 00 》 2 022 年)中明确提 出要 “ 立 健全 政府 0 建 主导 、 业指 导 、 行 企业参 与 的办学机 制 , 制定 促进校 企合作 办学 法规 , 校企 合作制 度化 ”这是 我 国首次提 出制定 促进 , 校企 合作 法规 ,并纳入 国家 教育体 制重 大改革试 点范 围 。 但 由于没有 建立具 体 的对 企业 积极有 利 的税收 、 信贷 等方 面优 惠政策 去推 动企业 积极参 与校企 合作 , 没有对 校企 更 合作 教育 中企业 、 学校 、 的责 、 、 明确 规定 。 学生 权 利有 因此 , 要想 提高校 企合作 的深度 , 必须健 全和 完善相应 的政 策和
育特 定发 展 的规 律 , 要兼顾 行业 生产 活动 和社会 经济 发 也
校企合作 的根本 目的在于提高人 才培养的质量 ,合 作
展 的基 本 规律 。二是 校 企合 作是 一 种双 向 主动 参 与的 结 合, 合作 的双方需要 形成相互 依存 、 优势互补 的有机整 体 。
( ) 活 多样 的 合 作 模 式 一 灵
的重心 应该是 过程 的合作 ,但从 现有 的合作模 式来看 , 许
多高职 院校却将 校企 合作 只停 留在学 生实 习 、 业 的安 排 就
方面 ; 而企业 认 为校 企合 作对 他们 来 说得 不偿 失 , 些企 这
业 往往 认 为 , 高职 院校 一 些 “ 师 ” 质教 师名 不 副实 , 双 素 能 参 与企 业新 技 术 、 产 品开发 的很 少 ; 新 而安 排高 职 院校学 生顶 岗实 习在 一定 程 度上 影 响企业 的正常 经 营活 动且增 加 安全 管理 风 险等等 , 以这些 企业对 校企 合作 的重要性 所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校企合作则打破了这种局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促进就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学校的科研支持和人才储备,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

4、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能够促使职业教育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这种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2、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进行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通过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结合,增强了应用技术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产业与教育融合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现状、挑战和前景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出现专业化、技能化的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一方面负责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本着“教育服务于产业、产业支持教育”的理念,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学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卓越课程、教材研究等工作。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集集团联合开设“物流工程专业”;另一种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就业等工作,如柳州银行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实习、招聘等工作。

二、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虽然校企合作的优势明显,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素质不齐的企业参与。

有些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只注重求职人员的技术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此时价值观不同,难以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

2.自然人法定代表人。

由于我国当前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在校企合作中,考虑到法律责任问题,大多数企业选择委派自然人作为法定代表人,是合作中的一大难题。

3.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不足。

面对校企合作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形式和范围,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一点尚有待提高。

三、校企合作的前景随着国家重视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高能级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长,校企合作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技能培养和专业认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口碑,还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促进了校企间的共同发展。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四方联动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四方联动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主管部 门 、 行 业协会 、 大 中型企业 、 职业 院校 “ 四方 联 动深 度合作 ” 的共建 、 共育 、 共赢 的合 作 机制 , 极 大地 推 动 了职业学 校教 育教 学 的改革 与发 展 。 实行 “ 三 个对 接” , 构 建 校企合 作 新载体 黑旅 院认 为 ,深化 校企合 作 是适 应经 济 发展 新 常态 、提 高技术 技能 人才 培养 质量 的重 大 战 略 决策 , 必 须周 密筹 划 , 务 求实 效 。 为此 , 他 们 经过反
复论 证 , 采取 了一 系列 具有创 造性 的举 措 。 ( 一) 与产业 对接 , 建 立“ 四 方联 动 、 深 度 融合 ” 的校企 合作 运 行机制
善了“ 双元融合 、 学训一体 、 三段提升” 的人才培养 模式 ,提 高 了人才 培养 质量 ,实 现 了多方 互 利共 赢。 构建 “ 嵌 入行 业 标 准 、 岗课 证 赛 贯 通 ” 的 课程 体 系 。通 过调研 论 证 ,整合 了原 有 的课 程 内 容, 构 建 了具 有 地 方特 色 、 突 出职 业 能力 、 满 足旅 游行 业 和 区域 经济 发展 需求 的课 程体 系 。实 现 了 专业 课程 与职 业标 准 的对接 ,与企业 共 同开 发专
坚 持 以培养优 秀旅 游人 才 、服务 区域 行业 发 展 为

中的地位 和作 用 ;进一 步充 分发 挥 了黑龙 江 商 贸 旅游 业龙 头骨 干企 业及 各级 行业 协会 的咨询 指 导 功能 和教 学质 量评 价功 能 ;进一 步充 分利 用 商务 厅行 业 主管部 门的优势 ,沟通毕 业 生进 入省 内商 贸旅 游企 业 的渠道 ;进 一 步提升 了学 院 服务 地方 经济 产业 的能 力 ,为黑 龙 江省 贸易旅 游综 合 开发 工程 提供 人力 资源 支持 和智 力支 撑 。 ( 二) 与 行业 对 接 , 创 新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与 课程 体系, 创 建新 型教 师 团队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为名义性的合作,缺乏深度,双方缺乏真正的合作精神。

一些合作项目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的实施和落实。

2. 合作项目不合理一些校企合作项目选题不合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些实际项目中,学校缺乏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导致合作项目过于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实践中缺乏经验,很难指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去解决问题。

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一些校企合作中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学校、企业和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动力。

二、对策学校和企业需要在项目合作的内涵上进行深度交流和协商,确定合作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并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实施。

学校师生需要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问题,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实践项目,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企业需要在合作项目选题上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选取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项目。

3. 加强师资建设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合作项目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合作项目中。

5. 加强校企交流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合作项目的进展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学和实践。

6. 树立合作文化学校和企业需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同推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树立合作文化。

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了解,搭建起一个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平台。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 0 22 2 1— 00年 ) 中提
团。集 团是 以人 才 培养 和科 研开 发 为纽 带 , 内纺 省
织、 服装类职业教育院校 、 企事业单位 以及职业培 训机构按照平等原则组成。集团组建 以来 , 通过建
立 教 学管 理 工 作委 员 会 、 学 研 工 作 委 员会 、 业 产 职
牌 、 色 、 势 的重 要手 段 , 特 优 也是 中国特 色职业 教 育

理顺合 作关 系 , 新校 企合 作模式 , 创
为 长效 合 作提 供 组 织保 障
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就应理顺合作关系 , 建
立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职教集 团,实现资源共 享、 互利 双赢 的 目的 , 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坚 实基
( 0 1 J 8 0 7 的 研 究 成 果之 一 。 2 1 S B8 0 3 )

1 ・ 4
×







其的财政支持 , 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
势、 资源调控优势和公共管理优势, 建立以政府为 I
主导 , 行业协会 、 学校和企业共 同参与的校企合作
校企 合作 、 学共 赢 的基 础上 建立 江 苏悦 达家 纺研 产 发 中心 。 常州纺 织服 装职业 技 术学 院与 江苏 晶 阳集
到: 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 为重点 , 实行 工学结 合、 校企合作 、 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顶 要调动行 业企业的积极性 ,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 、 行业指导 、 企 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因此 , 高职院校必须学 习领 会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 正确把握高职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以及促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实习就业、共建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

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难点,如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双方合作意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推行项目评估机制。

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合作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促进、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壁垒等问题。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育人、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实现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使校园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产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从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分析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对校企合作的启示,从而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畅通合作渠道;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打好合作基础;建立合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等四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策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和其他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关键环节,更是促进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目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已在学界和社会上达成共识,但是校企合作的成效却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校企合作良性运转提供借鉴,为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一、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一)职业院校方面(1)校企合作缺乏顶层设计,层次较低。

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的规划,缺乏综合考虑双方利益的顶层设计,许多工作只是临时性、阶段性地作出计划,只有在需要落实某项具体工作事项时,才联系洽谈,所以整个校企合作运作比较散乱,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2)自身优势不足,缺乏开展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

一些院校现有办学条件还不完善,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管理模式,科研服务能力有限,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还不高,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企业需要,都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

(3)重校企合作协议签订,轻合作协议落实。

一些院校领导对校企合作也十分重视,投入了很多精力,主动联系企业,签订了许多校企合作协议,然而,一些协议缺乏实质性内容操作性不强,往往签了以后成为一纸空文,没有继续推动,更谈不上认真落实。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析——基于利益激励机制视角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析——基于利益激励机制视角
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 订单式培养” 即“ 模式 和“ 校企职教集
团” 模式。


“ 单式培 养” 订 模式
( “ 一) 订单式培养” 模式的内涵 “ 订单式培养” 模式 , 是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 以就业 为导向, 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签订学生就业订 单, 并在师资、 技术、 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 利用学校、 企 业各 自 的资源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学生毕业后直接 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 通过 “ 订单式” 培养 , 使得“ 校企合作” 的内涵得到拓展, 学校
要求。从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 , 普遍存在形 系, 分析学校的专业优势和“ 订单培养” 的相关事宜。 式化、 短期化的问题 , 大多没有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取 2 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 . 合作人才培养协议” 。通过协议 得实质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主体方没有形成有效的 明确校企合作培养中的权利、 义务及其他相关事宜。 约束机制和利益机制, 前者需要国家制定校企合作法律法规 3召开校企共同参与的“ . 订单人才培养研讨会” 。根据学
2使“ .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由 于“ 订单班” 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以后企业的生 产质量和效率 , 所以企业将会在遵循学校的教育规律的前提
( “ 二) 订单式培养” 模式的运作
下, 按照自己的岗位需要设置课程、 参与教材的编写、 提供师 与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相对严格, 要明确教育经费用途、 收费 资、 安排顶岗实习甚至提供资金和硬件方面的支持 , 使校企合 标准、 盈余经费使用、 基金制度、 财产清算等事项。 作落到实处, 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 “ 三) 校企职教集团” 模式的特征 ( “ 四) 订单式培养” 模式的局限性 1在这种职教集团模式中, .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有密切 1“ . 订单式培养” 中的合作企业局限于大中型企业, 培养 的资产联结关系( 企业全资、 控股或参股)集团内各主体之间 , 专业局限于有批量人才需求的职业或岗位。所以“ 订单式培 具 有一定的直接 经济利益关系, 集团可以是以学校为主发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探析
摘要: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结合本学院的实际进行了思考与分析,以期从理念层面、政府层面、运行层面和科研层面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合作;探析
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

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是专业技能实践以及学生就业,都需要推进校企合作,需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索适合高职教学特色、服务区域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

一、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相关政策不到位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因此,政策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

需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并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以至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

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
作教育政策与制度体系,是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等各个层面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

虽然我国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试验,但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政策、制度和远行机制。

2.合作层次较低,融合深度不够
在现阶段,由于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诉求上存在差异或分歧,校企双方的合作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对外宣传和评估需要,只停留在表面,真正进行了长期深度合作的企业较少,实训基地利用率偏低。

合作中的校企联系也不够紧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进厂在有些企业仅仅限于以看为主,不能真正动手,学校很少到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如开展课题调研、项目攻关等。

企业也很少深入到学校开展有关教学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援助。

紧密性的合作还存在很大困难。

校方更多地希望解决学生实习的难题,企业则希望通过接受学生实习来降低劳动成本。

校企双方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教材等方面尚难以开展深度合作。

3.专业间校企合作不平衡,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工科类专业在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中比较容易安排,而文科类学生难以成批量地安排在一个企业实习实训,大多是依靠学校或学生本人通过各种渠道,化整为零,寻找实习(就业)单位。

因此,这类合作的企业难以寻找。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动与学校联系的企业不多,积极性不高。

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中,
校“热”企“冷”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企业动力不足。

目前,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中,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比如,由于没有制度和法律来制约双方的合作行为,学校一方积极参与,企业方消极应付,致使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为继。

运行的形式上都限于浅层次合作,各地区的基础状况有很大差异,以至校企合作的效果产生很大差异。

二、对策与思考
校企合作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自发的合作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技能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在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成为各方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自觉要求。

校企合作也由初期的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初步形成了一企多校、一校多企的合作网络,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程序化。

1.政策层面
发挥政府作用,引导校企深度合作持续发展。

目前,校企合作缺乏必要的准则、手册以及对企业的奖励等法律制度、计划和监控措施,导致校企深度合作处于尴尬境地。

国家应在完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层面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政策化、法制化,使企业自觉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结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理念层面
许多高职院校仅将校企合作停留在“结果”层面,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没有意识到深度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高职院校以服务企业为校企合作目标导向,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不断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让企业了解到,他们与学校都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大赢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功能。

3.运行层面
学校与企业方面没有将校企深度合作整体推进予以通盘考虑,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无法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多赢”,对于不同的主体,校企深度合作具有的价值是不同的。

在合作范围上,校企深度合作应当是全方位的。

企业为学校提供奖学金,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学校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上岗实用人才,互利互惠,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并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师资、信息、学分、实习实训条件等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

总之,“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成效是决定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和标志。

”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踏上快车道。

校企深度合作的核心是服务能力,途径是资源共享,推力是品牌建设。

在深度合作中,要始终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企业需求,不断调整合作方式,寻找合适的“结点”和“契合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双赢、交叉融合的合作。

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逐步迈向深入。

因此,学校、政府和企业构建能够基于多赢、诚信、融通基础上的合作体制已是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吴晓坤,武春香,章扬.职业集团: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j].市场论坛,2009.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