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每日一方(十三)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小柴胡汤
每日一方(十三)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小柴胡汤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处在迁延期的常用方,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
1原始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2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31.黄瘦:体型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
2.神情漠然: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
自我评价差,性格偏内向。
3.怕风冷:易感冒发热咳嗽;易皮肤过敏,或痒或起风团皮疹;易肌肉关节疼痛。
4.胸胁苦满: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
5.往来寒热:易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如发热性疾病久久不退、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肝胆病、结核病、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耳鼻眼睛疾病、抑郁症等。
4适用病症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1. 半夏厚朴汤:姜半夏25g、茯苓20g、厚朴15g、苏叶10g、生姜25g;咽中异物方,理气除胀、化痰利咽;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喉反射,躯体感觉遗产、恶心等特征;2. 半夏泻心汤:姜半夏15g、黄芩15g、黄连3~5g、党参15g、干姜15g、炙甘草10g;痞病方,降逆和胃止呕除烦反,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抗溃疡发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用以心下痞、呕吐、下利而烦等;3. 白虎汤:生石膏80g、知母30g、生甘草10g、粳米40g或山药30g;清热方,解热、抗炎、解渴、止汗等,用以恶热、自汗、大渴、脉滑而厥特征;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5g、姜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茯苓10g、桂枝10g或肉桂5g、龙骨10g、牡蛎10g、制大黄10g、干姜5g、红枣15g;安神定惊解郁方,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抗癫痫等;用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5.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0~40g、桂枝15g或肉桂10g、干姜10g、天花粉20g、黄芩15g、牡蛎10g、炙甘草10g;治疟方和调理方,和解化饮散结方,恢复身心疲劳,用以疾病迁延不愈、胸腹动悸、口渴而食欲不振、腹泻特征;6. 柴胡桂枝汤:柴胡20g、桂枝10g、黄芩10g、人参10g或党参15g、炙甘草5g、姜半夏10g、白芍10g、大枣15g、生姜10g;伤寒调和方,用以消瘦、寒热往来、腹痛、关节疼痛特征,病程长、反复发作、体表症多;7. 柴苓汤: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10g,生晒参5g、生甘草5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5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治疟方,分利阴阳、和解表里,有退热、利水、止泻、消肿,抗炎、利尿、免疫调节,用以寒热往来、口渴、腹泻、小便不利等特征;8. 大柴胡汤:柴胡20~40g、黄芩15g、姜半夏15g、枳壳20g、白芍15g、制大黄10g、生姜25g、红枣20g;宿食病方,和解清热攻里方,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利胆保肝、降脂、降压、增强胃肠动力、免疫调节、抗炎、抗过敏、抗内毒素、抑菌等;用以上腹部按之满痛特征和实热性体质调理;9. 大承气汤:生大黄20g、厚朴30g、枳实20g、枳壳30g、芒硝10g;峻下热结方,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增加肠容积和肠血流量、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治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的作用;用以发热性疾病和危重外伤的极期,以脘痞、覆满、舌燥、便秘、神昏为特征;10. 大黄附子汤:大黄10g、附子30~50g、北细辛10g;温热性止痛方,用以身体剧痛、恶寒、便秘、舌苔白特征;11. 大黄蛰虫丸:制大黄15g、黄芩10g、生甘草15g、桃仁15g、杏仁15g、赤芍20g、生地50g、干漆5g、虻虫10g、蛴螬10g、蛰虫10g、水蛭15g;虚劳病方,擅去体内干血,抗凝、抗血小板生成、抗血栓形成、溶栓、保肾、保肝、收缩子宫等;用以皮肤甲错、两目黯黑、赢瘦特征;12. 大青龙汤:生麻黄20g、桂枝10g、炙甘草10g、杏仁15g、生姜15g、大枣20g、生石膏50g;伤寒病发汗峻方,用以发热、无汗烦躁特征的发热性疾病及皮肤病;13. 当归散:当归、黄芩、白芍、川芎、白术=2:2:2:2:1,保胎养胎方,养血、调经、止痛;14. 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50g、川芎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养胎方,养血、调经、利水、止痛;用以腹痛、浮肿、头眩、心悸、口渴而小便不利和女性血虚体质调理;15. 当归四逆汤: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北细辛10g、炙甘草10g、红枣30g;治疗手足厥冷方,温经之痛,扩张末梢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抗炎等;用以腹痛、头痛、关节痛而手足冷、脉细等特征;16.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g、生姜25g、羊肉100g;寒疝病方,产后腹痛;养血止痛驱寒,用以消瘦、腹痛、月经不调等,虚弱女性体质食疗;17. 防风通圣散:生麻黄10g、生石膏20g、生大黄10g、芒硝50g、荆芥10g、防风10g、山栀10g、黄芩10g、连翘15g、薄荷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白术10g、桔梗15g、滑石20g、甘草10g、生姜15g或干姜5g;表里双解、清热散风方,退热、抗过敏、抗炎、降脂、降压、通便、减肥等;用以头昏胸闷、身痒红疹、口苦口干、涕唾黏稠、小便黄短特征和表里俱实性体质;18. 防已黄芪汤:粉防已20g、生黄芪30g、白术15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下肢浮肿,膝关节疼痛;19. 风引汤:大黄10~20g、干姜20g、桂枝15g、甘草10g、龙骨20g、牡蛎10g、寒水石30g、滑石30g、赤石脂30g、白石脂30g、紫石英30g、生石膏30g;热瘫痫方,清热熄风、定惊安神,用以抽搐、多汗、狂乱等特征;20. 附子泻心汤:制附子15~30g、大黄10g、黄连5g、黄芩5g;急救,吐血、伤食、晕厥等;通阳泻痞;2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20g、桂枝10g、肉桂5g、白术10g、炙甘草10g;水饮病,利水、定悸、通阳;22.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茯苓20g、桂枝10g、肉桂10g、炙甘草15g、五味子15g;平喘固脱,用于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等;23. 甘姜苓术汤:炙甘草10g、白术15g、干姜20g、茯苓20g;肾着病,祛寒湿,用于腰重而冷、浮肿、小便不利为特征;24. 甘草泻心汤:姜半夏10g、黄芩15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20g、黄连5g、红枣20g;狐惑病,修复黏膜,用以消化道、生殖道、眼睛等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25. 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5g、小麦30g、红枣20g;脏躁病,镇静安神;用以神情恍惚、喜悲伤等特征;26. 葛根汤:葛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醒酒方,温和发汗剂;散寒舒筋;27. 葛根芩连汤:葛根40g、黄连10g、黄芩10g、生甘草10g;解酒止利方,清热止泻方;用以下利、心中烦闷而悸、心下痞、项背强急、身重、汗出、口渴、舌红、脉滑数或促;28. 桂枝汤: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20g;强壮、疲劳恢复方;29.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0g、肉桂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或干姜10g、红枣20g、制附子10g;强壮回阳镇痛;30.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40g、桂枝2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40g或干姜10g、红枣20g;强壮、升清、解肌,改善头面部供血,解除颈背部肌肉痉挛;3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g、肉桂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或干姜5g、红枣30g、龙骨15g、牡蛎15g;强壮、安神;用以胸腹动悸、失眠多梦、脉大而无力为特征;32. 桂枝茯苓丸: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活血化瘀方,特别针对下焦循环系统;33.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20g、白芍15g、甘草10g、麻黄10g、生姜25g、白术25g、知母20g、防风15g、制附子10~30g;历节病,散寒止痛,用以关节肿大疼痛为特征;34. 黄连解毒汤:黄连5~10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5g;清热泻火方;35. 黄连汤:黄连5~10g、肉桂10~15g、党参15g或人参10g、姜半夏15g、甘草5~15g、干姜15g、红枣20g;寒热夹杂呕吐方,清上温下、和胃降逆,降低血糖,腹痛呕吐者;36. 黄连阿胶汤:黄连5~10g、黄芩15g、白芍15g、阿胶15g、鸡子黄2枚;除烦止血方,滋阴清热泻火方;心烦不得眠、心下痞、腹痛、舌红、便血、崩漏等;37. 黄芩汤:黄芩15g、白芍10~30g、生甘草10g、红枣20g;清热止血止痛方,解痉止痛、抑菌、抗炎及免疫调节,用以腹痛、下利、出血而脉数等;38.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60g、桂枝15g、赤芍15g、生姜30g、红枣20g;血痹病,补气活血方;改善心脑供血及微循环、增强免疫等;主治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等;39. 桔梗汤:桔梗10g、生甘草20g;咽喉痛方,咽痛、咽喉干等;40. 荆芥连翘汤:荆芥15g、连翘30g、防风15g、柴胡15g、桔梗10g、白芷10g、枳壳10g、生甘草5g、薄荷5g、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青年腺病体质方,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用于红肿热痛特征头面部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41. 胶艾汤:川芎10g、阿胶10g、甘草10g、艾草15g、当归15g、白芍20g、干地黄20g;妊娠出血方,止血安胎,用于妊娠腹痛下血者、崩漏;42. 理中汤:人参15g、干姜15g、白术15g、炙甘草5g;霍乱、胸痹方,温中祛寒,用于吐利、食不化、心下痞硬、口不干渴、喜唾;可加附子10~20g;43.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g、细辛10g、附子10~20g;温热性止痛兴奋剂,温经散寒;镇痛、镇静、抗炎、抗变态反应类似肾上腺素;用于精神萎靡、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脉沉等;44. 麻黄汤:麻黄15g、桂枝10g、生甘草5g、杏仁15g;伤寒病方,辛温解表,发汗、解热、平喘、镇咳、兴奋中枢;用以无汗而喘或无汗身痛、脉浮有力等;45.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15g、杏仁15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清热平喘方,退热、平喘、止汗、抗变态反应等;用以汗出而喘、口渴烦躁;4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生麻黄10g、连翘30g、杏仁15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15g;清热利湿方,用以发热、浮肿、身体瘙痒或发黄等;47. 麦门冬汤:麦冬30~70g、姜半夏10g、人参10g、生甘草10g、粳米30g或山药30g、红枣20g;滋补性降逆方,止咳、止呕、增进食欲、补充营养;用于咳逆上气、干呕、食欲不振、喉咙不利而赢瘦者;48. 排脓散:枳实2g、白芍2g、桔梗1g、淡黄1枚,米汤调服;痰粘稠难咳出;解痉止痛、腹痛类疾病;49. 四逆散: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四肢冷方,理气方;缓解心理压力所致的躯体症状,抗抑郁、催眠、调整胃肠功能、改善微循环;50. 四逆汤:制附子15~30g、炙甘草10g、干姜10g;霍乱病急救方、回阳救逆剂;强心、升压、抗休克,用以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51. 薯蓣丸:山药30~50g、生晒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2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15g、阿胶10g、桂枝10g、麦冬15g、柴胡10g、防风10g、杏仁10g、桔梗10g、白蔹10g、神曲10g、大豆黄卷10g、干姜10g、红枣30~50g;强壮剂,理虚方;用于消瘦、神疲乏力、贫血为特征;52. 芍药甘草汤:白芍或赤芍30g、炙甘草10g;解痉止痛方,各种肌肉痉挛、脚挛急、疼痛等;53. 酸枣汤:酸枣仁30g、炙甘草5g、茯苓10g、川芎10g、知母10g;除烦助眠方,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用以精神恍惚、多疑虑、睡眠不安等;54. 肾气丸:生地黄20~40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15g、肉桂5g、制附子5g;理虚方,老年病方,温阳利水强壮等;用以腰痛膝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55. 生脉散: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暑天保健方,补气养阴方;促进机体耐缺氧、抗应激等;用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等;56. 桃核承气汤:桃仁15g、制大黄15g、桂枝15g、炙甘草5g、芒硝10g;蓄血病方,泻下逐淤方;用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等;57. 温胆汤:姜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5g、枳壳15g、竹茹10g、干姜5g、红枣15g;壮胆方,清热化痰和胃方;镇静、抗焦虑抑郁、化痰理气、清热和胃;用以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失眠、易惊等;58. 温经汤:吴茱萸5g、人参5g或党参15g、麦冬20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牡丹皮10g、阿胶10g、生姜10g;女科方,调经美容方;类雌性激素;用以赢瘦、唇口干燥、手掌干枯、少腹不适、腹泻为特征的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瘦弱干枯女性体质调理;59. 五苓散:猪苓20g、泽泻30g、苍术或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水逆病方,通阳利水剂,保肝、降脂、利尿等,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等;60. 五积散:生麻黄15g、肉桂10g、甘草5g、苍术40g、厚朴10g、姜半夏10g、陈皮15g、枳壳15g、茯苓10g、桔梗15g、白芷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干姜10g;气、血、痰、饮、食积者;解表、温中、除湿、祛痰、消痞、调经61. 乌梅丸:乌梅20g、黄连5~15g、黄柏5g、党参10g或红参5g、当归5g、细辛5g、肉桂5g、制附子5g、干姜5g、川椒5g;蛔厥方,也用于久利,通阳止痛、止呕利、除烦等;用以厥冷、腹部绞痛、烦躁、呕吐、腹泻等;62. 吴茱萸汤:吴茱萸10g、人参10g或党参15g、生姜30g、红枣20g;温热性止吐镇痛方,用以腹痛、干呕、吐涎沫、头痛、吐利而手足厥逆等;63. 小柴胡汤:柴胡20~40g、黄芩15g、姜半夏15g、党参15g 或人参5g、生甘草5~15g、生姜15g、红枣20g;退热抗炎剂,和解方;治疗发热性疾病的迁延期;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等;64. 小建中汤:桂枝15g、白芍30g、生姜15g、红枣30g、饴糖30g;理虚方,解痉止痛;用以消瘦、慢性腹痛、大便干结等;65. 小青龙汤: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生甘草10g、白芍10g、炙麻黄10g、姜半夏10g;水气病咳喘方,散寒化饮,用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等分泌量多清稀等;66. 小陷胸汤:黄连5g、姜半夏15g、全瓜蒌40g;结胸病方,清热化痰通便,用以胸腹痛、痰黄黏稠、便秘等特征;67. 泻心汤: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止血方,清热泻火;止血、降压、降脂、通便、胃黏膜保护、抗菌、抗炎、抗内毒素等;用以出血、心烦悸,心下痞等特征;68. 下淤血汤:制大黄10g、桃仁15g、地鳖虫15g;下死血、下死胎逐淤破结方;用以小腹疼痛明显、结块拒按、便秘结、舌质黯紫、脉涩有力特征;69. 茵陈蒿汤:茵陈蒿30g、栀子15g、制大黄10g;谷疸黄病方,清热退黄方;保肝利胆,用以身黄显明如橘子色、寒热不食、小便色黄短少、腹满、舌红苔黄腻特征;70. 玉屏风散:黄芩30g、白术20g、防风15g;补气固表止汗方,免疫增强、抗疲劳、抗过敏等;用以疲劳、自汗、恶风等特征;71. 越婢加术汤:麻黄10~30g、生石膏15~40g、生姜15g、甘草10g、白术或苍术20g、红枣30g;水气病方,清热利水止痛方;退肿、止汗、止关节痛等;用以伴有浮肿、多汗的关节痛;72. 炙甘草汤:炙甘草20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30g、阿胶10g、肉桂15g、生姜15g、火麻仁15g、红枣60g;止血、强心、强壮剂及急症方,经典滋阴方;抗心律失常、耐缺氧、改善贫血等;适用于赢瘦肤枯、贫血、脉结代、心动悸等特征;73. 枳实芍药散:枳壳30g、白芍30g;止痛解颈,用以腹痛、腹胀等特征;74. 枳术汤:枳壳30~50g、枳实30~50g、白术10~30g;水饮病方,散痞、强心、利尿;用以心下肿大痞坚、小便不利、食欲不振等特征;75. 猪苓汤: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阿胶15g、滑石15g;治淋方,清热利尿止血,通治泌尿道感染;用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76. 真武汤:制附子15~30g、白术10g、白芍或赤芍15g、茯苓15g、生姜15g或干姜5g;水气病方,温阳利水;强心、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善肾功能等;用以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浮肿或震颤等特征;77. 栀子柏皮汤:栀子15g、甘草5g、黄柏10g;伤寒发黄方,清利湿热,用以身热烦躁、目赤红肿、或分泌物多而发黄等特征;78. 栀子厚朴汤:栀子15g、川朴15g、枳壳15g;理气除烦方,抗焦虑、抗抑郁,用以烦热、胸闷、腹胀等特征;79. 竹叶石膏汤:竹叶15g、生石膏30g、姜半夏10g、麦冬30g、西洋参10g或生晒参10g、生甘草10g、粳米30g或山药30g;热病后期调理方,清热养阴;用以发热性疾病及赢瘦之人的长期低热、久咳、食欲不振、多汗等;80. 八味解郁汤: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四逆散和半夏厚朴汤合方,心身疾病常用方,理气解郁,用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等特征;81. 八味除烦汤: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姜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半夏厚朴汤和栀子厚朴汤合方,心身疾病常用方,清热除烦,用于胸闷、烦躁、腹胀等特征;82. 八味活血方:柴胡15g、白芍或赤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0g;四逆散、血府逐淤汤加减,心身疾病常用方,理气活血,用于面色发青、胸痛、头痛、四肢冷、舌黯等特征;83. 八味通阳汤: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5g、厚朴15g、苏梗15g、姜半夏15g;五苓散和半夏厚朴汤合方,消化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方;通阳理气,用以腹泻腹胀、分泌物多、小便少、浮肿、咽喉痰多;84. 止痉散:姜半夏:天麻:蜈蚣:全蝎=2:2:1:1;各种抽动类疾病,癫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小儿多动、脑胶质细胞瘤等抽动特征;85. 更年方:制附子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5g、龙骨15g、牡蛎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生姜15g、红枣20g;桂枝加龙骨牡蛎加味方,围绝经期调理方;温阳安神,用以此期的妇女多汗、关节痛、失眠等;86. 生血汤:白芍15g、甘草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枸杞15g、山药15g、阿胶10g、生地15g、麦冬20g;血液病方,养血止血,适用于全血减少者;87. 退热汤:柴胡40g、黄芩15g、生甘草10g、连翘50g;辛凉退热方;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汗出而热不退者;88. 桂苓加大黄牛膝方: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怀牛膝30g、制大黄10g;活血化瘀,用于烦躁不安,身体下部淤血者;89. 柴归汤:柴胡15g、黄芩15g、姜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干姜10g、红枣20g;小柴胡合当归芍药散,调气血、祛风湿寒热,免疫调节,用以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体质调理;90. 半张防风通圣散:生麻黄10g、生石膏30g、制大黄10g、生甘草5g、荆芥15g、防风15g、连翘30g、薄荷10g、杏仁15g、桔梗10g;清热散风,用以顽固性皮肤瘙痒性疾病;91. 葛根芩连加大黄肉桂方:葛根40g、黄连5~15g、生甘草10g、制大黄10g、肉桂10g;清热升清通阳,用以头晕疲劳、心烦、腹泻、血糖异常者;92. 大黄甘草解毒汤:黄连5g、黄芩15g、黄柏10g、栀子15g、大黄10g、生甘草20g;清热解毒,用以黏膜红肿糜烂、脉滑数者;。
亮剑!发热不仅“布洛芬”,黄煌经方显身手
亮剑!发热不仅“布洛芬”,黄煌经方显身手
面对当下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医疗资源紧张、百姓中医药服务需求激增的现状,中医药有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医药能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守护人民健康。
江阴籍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情系家乡,据数十载经方临症经验,拟定“通用退热汤”方,指导江阴市中医院中医师开方。
中医抗疫有“方”!
【手写处方】
通用退热汤 / 黄煌教授推荐
柴胡30黄芩15 姜半夏10 党参10 生甘草10 桔梗15 生石膏50 连翘30 葛根40 生麻黄5 桂枝15白芍15 生姜15 红枣15(单位:克)煎成3袋,每袋100毫升,每天2-4袋。
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热。
该方为疾病治疗方剂,不建议作为预防方使用。
【黄煌教授视频】
“发热性疾病,历来是中医诊疗的主体病种;经方,许多是治疗外感发热的有效验方。
”
请患者配合 / 问卷调查
经方退热效果到底怎么样?请治疗过程中有使用到本方案的患者如实答卷,扫下图二维码可直达问卷!您的每一份答卷,都是对中医药疗效的客观反馈,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有力支撑,感谢您的配合!
编辑:宣传统战科审核:陈文广。
黄煌教授应用黄连阿胶汤的经验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阿胶、黄芩、芍药、鸡子黄组成,具有滋阴降火、除烦安神的功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临床上常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一些疑难病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一些相关介绍:
1. 焦虑、失眠:黄连阿胶汤对焦虑、失眠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黄煌教授认为,此类病症多由于心火亢盛、肾阴不足所致,黄连阿胶汤能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从而起到安神的作用。
2. 出血性病症:黄连阿胶汤对一些出血性病症,如鼻衄、咯血、便血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黄煌教授认为,此类病症多由于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所致,黄连阿胶汤能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3. 皮肤病:黄连阿胶汤对一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黄煌教授认为,此类病症多由于血热内蕴、血虚风燥所致,黄连阿胶汤能滋阴降火、养血润燥。
需要注意的是,黄连阿胶汤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也需要根据病情而定。
因此,在应用黄连阿胶汤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中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退热经验方徐某男77岁20111205省中上午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
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
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
20111212省中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
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
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
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
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
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
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
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
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
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
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
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
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
黄煌教授经验方:退热汤
黄煌教授经验方:退热汤
王某,男,17岁,河北省献县一中学生。
2012年11月19日初诊。
患者发烧3天,体温持续在39℃左右,伴头痛、头晕、轻度恶寒。
服用扑热息痛后体温随汗出而降,但不久体温又升,静脉点滴病毒唑、双黄连、菌必治等药未见明显疗效。
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无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症,舌红,苔微黄,脉弦数。
处方:柴胡40g,黄芩30g,连翘50g,甘草10g。
2剂,水煎服,并嘱停所有西药。
服上方一剂药,体温即恢复正常。
2剂服完,未见发热反复。
临证心得:病毒感染虽属小病,但治疗方法错误也会迁延病情,从而持续不愈或变生他证。
经方治疗病毒性感冒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
上方是黄师的经验方,名“退热汤”。
黄师经验:本方有辛凉退热之功,对呼吸道感染、热不退者疗效很好。
本方是从小柴胡加减而来,因是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
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
柴胡退热,必须大量。
《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g换算,也需要24g!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生姜、大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黄煌: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取效快
黄煌: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取效快作者:李小荣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22期典型案例患者,女,38岁,2016年5月22日以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伴咽痛2周初诊。
患者5月9日开始起病,前2d发热有恶寒,发热持续2周,每于傍晚17:00至夜间23:00发热,测口温38.6~39℃,无汗,伴有明显咽痛、两下颌酸痛及胸痛,无头痛,不咳嗽。
纳食差,睡眠一般,二便尚调。
5月19日查甲状腺功能提示总T3.05nmol/L(增高),总T.229.83 nmol/L(增高),TSH0.10 mU/L(略低)。
经当地人民医院门诊诊疗,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经静脉滴注治疗1周,疗效不显而转诊中医。
患者8岁时有肠伤寒病史。
其人面色黄暗,精神疲倦,脉弦细,舌红,苔腻白。
处方荆防柴归汤:荆芥20g,防风20g,柴胡根30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5g,生甘草15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30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7剂。
1剂/d,水煎分2次服。
6月12日第二诊:服药7剂后发热完全退净,药后易汗。
纳食与体力明显增加,咽痛大减,下颌酸痛及胸痛缓解。
末次月经4月22日,既往月经规整。
脉弦细,舌淡嫩红,苔薄腻。
与小柴胡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善后,水煎,每剂服2d。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妇女。
发病有季节性,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
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
早期起病多急骤,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
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
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
有的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周至半年以上,一般约为2~3个月,故称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是黄煌教授较为成功的经验。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的依据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热,短则十天半月,长则数月。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案一:2009年8月26日下午五点半,邻居龙老太太来诊,体温38.9°(腋温),诉头痛,咳嗽,脉现浮数有力,舌红。
辨为风温发热。
拟黄煌老师经方论坛发表的退烧经验方: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 芦根10 银花 20 一剂,嘱多煎水,频服。
晚上八点复诊:体温38.3度(腋温),诉已服药三次,微有汗出。
次日一早再诊,患者体温37.5°(腋温),诉头痛、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脉浮数,舌红。
继用上方加杏仁、青蒿。
柴胡40黄芩20连翘30甘草10芦根30银花20 杏仁15青蒿30一剂,煎服法如前。
案二:徐某某,女, 32岁,住经四路, 2009年8月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自己也感染上了发烧,测量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
大小便如常。
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
要求多抓几付中药与家人共用。
取黄煌老师经验方加味:柴胡40黄芩20连翘30银花20甘草10芦根30杏仁15青蒿30 四剂煎药机煎好,每包200毫升,日三次服案三:肖某某,女,41岁,家住万合镇南坑,2009年9月3日初诊,体温37.8°(腋温),咳嗽,痰黄,咽喉痛,全身疼痛,怕风恶寒,脉浮细数,舌淡润苔白。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两剂2009年9月4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减,痰稀白,咽喉微痛,背胛恶寒而痛,胸闷。
脉左细,右细稍弦。
舌淡红苔薄黄。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桂枝15 白芍15瓜蒌皮30五剂辨证思路:黄煌老师于2009年8月9日在经方论坛发表《我的退烧经验方》,学习后深受启发,方药组成: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二:大青龙汤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二:大青龙汤[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
水煎温服,分三次。
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
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3.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现代应用]1.发热性感染性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角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脓肿、肺坏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脓疱疮、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风湿热、猩红热、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2.皮肤科疾病。
如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水痘等。
3.其他疾病,如热射病、药物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肾炎、痔疮、鼻衄、脑外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等也经常用到本方。
[经验参考]大青龙汤证中,“烦躁”往往是医家辨别方证的重要线索。
如《伤寒九十论》载许叔微治何保义患伤寒,脉浮涩而紧。
并据其发热、头痛、恶风、无汗,诊为麻黄证,但因其烦躁甚,遂与大青龙汤,三杯汗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张锡纯治—冬日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
医者不识大青龙汤证,竟投以麻黄汤。
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
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八钱。
服后五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伤寒论》第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暗示本方证与少阴证易混淆,临床应仔细鉴别。
《伤寒沦汇要分析》载”—程姓男子,发热恶寒,无汗,似睡非睡,不欲转侧,神倦懒言,问之再三才勉强答:全身疼痈,人感烦躁。
有人断为少阴证.主用姜、附回阳,家属犹豫不决。
按其脉搏,浮而微数,触其两胫,颇热,我认为属大青龙汤证。
黄煌医案50则
黄煌医案50则医案50则一,长期低热案李女,22岁,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
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
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
胸片无异常。
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
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
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
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
精神较前好。
原方再进七副热退。
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
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
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
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竟效。
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
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
二,咳嗽案马男,60岁,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
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菌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
腹部有轻微抵抗。
舌白脉象弦滑。
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厚朴15茯苓20苏梗10干姜5大枣20四服水煎服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四副痊愈。
按:黄师认为小柴胡是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用之。
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人所常用。
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
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治咳嗽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
但通过比较,治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
三,咳喘案王男,70岁,患咳喘十年,夏季加重,诊断为慢支合并肺气肿。
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刻诊:体格壮实,面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热体之黄连解毒汤证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热体之黄连解毒汤证【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是一张治疗急性热病的有效方,原书指征为:“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
清吴仪洛《成方切用》中说黄连解毒汤“治一切火热、表里具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甚发斑”。
本方药物组成:黄连三两、黄芩二两、黄柏二两、山栀子十四枚。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黄连解毒汤治疗的病症,中医称之为“火、热、毒”,在过去瘟疫流行的年代,黄连解毒汤大苦大寒,直折火热,是救命活人的有效方。
现在凶险的传染病已无法猖獗,但黄连解毒汤却依然得到医生们的宠爱,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等不是急性传染病,但有些患者也会出现“火、热”的症候,如不安感、焦躁感、失眠、精神异常、面红充血、口干舌燥、头痛头重等,这时,可以用黄连解毒汤来治疗。
黄煌教授曾治一例小时候有脑外伤患者,术后智力下降,头昏头晕,血压不稳定,即以本方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
另外,对于老年性痴呆,日本学者以黄连解毒汤颗粒剂治疗,采用双盲法进行研究,发现本方有抗焦虑作用。
基于此,可以认为黄连解毒汤是绿色健脑药。
《本经》也说黄连“久服令人不忘”。
黄连解毒汤证(《中医十大类方》):①烦躁、不安感、焦虑或抑郁;②面红赤、上火、唇暗红、出血倾向;③黄连舌;④心下痞、不适感、按之隐痛。
适合服用黄连解毒汤的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坚老、干燥、舌苔黄而干腻;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皮肤长有疮疖;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
问诊可知有烦躁不安感,失眠多梦,焦虑或抑郁以及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黄连解毒汤加上四物汤名为“温清饮”,是日本汉方常用的著名方剂。
因为加上了养血活血的四物汤,适用范围更广,特别适合于黄连解毒汤证兼见出血倾向、女性月经不调者。
黄煌先生的四味退热汤方验
黄煌先生的四味退热汤方验南京黄煌先生用小柴胡汤简化成四味退热汤,治疗外感高热,疗效颇佳,成为我近两年治疗外感发热的常用方.原方柴胡40克黄芩20克连翘30克甘草20克.主用于外感高热不退,,汗出而不畅;或面红无汗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患者,曾某,男,10岁,体重40千克.为一老朋友的儿子,2013年1月20开始发热,头痛,下嘴唇有一铅笔头大小的溃疡面以四天.查体温38.2(腋温).当时问其是服中药还是西药,家长闲中药慢,也麻烦,所以处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复方对乙酰胺基酚片口服,22日晚上***话说,体温退了有上来,现在39度多了,我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血象.次日上午患者***许昨晚于中心医院查血象正常,又开了些药,但还是不效,现在体温39.2,头痛剧烈,饮食不佳.时已23日晚上,我建议他速来儿来取中药.刻诊,患儿精神不佳,两面部通红,嘴唇干燥, 下唇溃疡无愈合之势.自言头痛剧烈,无明显呕吐,只是食欲不佳,口不渴,咳嗽有痰,但不多,不易咳出,今日未大便,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数.处方四味退热方合苇茎汤.此柴胡60克黄芩30克连翘40克杏仁15克芦根30克薏苡仁60克冬瓜子30克甘草20克 1付嘱其多放点水,当茶喝,每1小时一次,喝至发汗后减量,每4小时一次.并告之今晚应可退热.并嘱停服所有西药.24日早晨,电许询问体温37.1,头痛缓解,开始吃东西,只是还是有些咳嗽.嘱基继续服药,晚上再来取一付药便可.晚上朋友过来赞不绝口.退已退,体温36.8,头不痛,咳嗽有痰,口微渴,咽喉微痛,下唇溃疡有愈合之势,精神较佳.大便已通,舌质红,苔微黄而腻.处方以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以芦根易石膏.北柴胡40克党参15克芦根30克麻黄15克桔梗10克连翘30克杏仁15克黄芩15克旱法夏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红枣10枚.一剂,分两天频服.几日后朋友来访,言已愈,只后悔没一开始就服中药,害得错过了期末考试.。
模拟抄方20220401黄煌教授经方治疗体温异常案
模拟抄方20220401黄煌教授经方治疗体温异常案某女,34岁。
身高150cm,体重38kg。
2021年9月29日初诊。
主诉体温偏高4月余。
白天腋下温度37.2℃,夜晚36.5℃。
感觉身体有热但散发不出。
8月体检肾结石,子宫息肉数个,内膜厚,鼻炎,胆囊息肉。
经常口角疱疹,时发荨麻疹。
疲劳乏力,情绪低落,食欲一般,吃硬食会消化不良,进食冰凉容易腹泻,咽喉粘痰。
睡眠浅,易醒或早醒难入眠。
月经周期28-40天,经期6-7天,有痛经。
不爱运动,不易出汗。
性格内向不自信,平时症状繁多不定。
其人瘦小,话不多,脸黄,舌苔厚干腻,舌暗红,胃内振水音明显。
黄师处方15剂。
这位患者2022年2月14日因其他不适复诊,反馈上方服后体温即恢复正常,食欲恢复,各种症状相继消失,效果满意。
(请您处方,说明理由,并谈谈您对所选处方的认识,参考答案及黄煌教授对此案点评分析请进入经方在线学堂模拟诊室后留言回复可见。
)相关疾病小知识——中医对发热的认识和分类: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
发热是指病人自觉有发热感,或医生在诊察病人过程中觉察有发热,现在还包括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不管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均可出现发热。
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
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1.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2.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3.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5.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6.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包括阴虚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
黄煌教授运用柴胡的经验医案点窍
黄煌教授运用柴胡的经验医案点窍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
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因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称硬柴胡。
《本草汇言》说:“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
”南柴胡主产于我国南方的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其根与北柴胡相比较细多弯曲不直质地娇软故称软柴胡、细柴胡。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柴胡是张仲景方中的重要药物《伤寒论》入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
我们曾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临床经验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全国名中医擅长使用的药物序列中柴胡位居第三。
可见柴胡是一味常用的药物。
1 药证柴胡主治往来寒热和胸胁苦满。
仲景使用柴胡量最大的方是小柴胡汤为“半斤”。
原书指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原文提示小柴胡汤在使用中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变化。
根据小柴胡汤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以减去惟柴胡、甘草不可去的经验可以认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与柴胡的主治十分相关。
另外《伤寒论》中证名“往来寒热”者有6处1处无方5处有方者分别为小柴胡汤3柴胡桂枝干姜汤1大柴胡汤1。
可见往来寒热与柴胡相关。
所谓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
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
这种寒热交替感还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
再推而广之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的变化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都可以认为是往来寒热的延伸。
黄煌:经方杂谈,小柴胡汤。
黄煌:经方杂谈,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
“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
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
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
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
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
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
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
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
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
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
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
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
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
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
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
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
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
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
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
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
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
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
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
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还可选合谷,曲池,下关等阳明经穴配合治疗。
黄煌教授的十大经验秘方
黄煌教授的十大经验秘方八味解郁汤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制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的光泽。
大多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
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
小腿容易抽筋,大便或干或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而无定处。
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
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
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白癜风等。
【加减法】心烦意乱、胸中窒闷适者,加山栀子;舌暗淡润、气上冲者,加肉桂。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八味除烦汤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胸闷、烦躁、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制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
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
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
名中医黄煌通用退热方,供大家参考!
名中医黄煌通用退热方,供大家参考!组方: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甘草桔梗连翘生石膏葛根生麻黄桂枝白芍生姜红枣。
适用病症: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高热咽痛者。
适用人群:服用其他退热药后仍高热不退者,无法确定体质状态强弱的妇女及少年儿童,无严重基础性疾病的健康老人。
禁忌人群:体质虚弱,极度消瘦、高龄老人、婴幼儿患者,以及有严重胃肠道疾病、严重贫血或出血、心肾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者。
疗程:3天。
服药量:1、剂药煎出300ml 药液,分2~3次服用。
成人每天服用1~2剂。
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情减量,具体剂量请咨询处方医师。
服药注意事项:1.此汤忌空腹服用,服药前进食半饱,食后半小时服用本方。
2. 此汤药宜趁温热时服用,不可冷服。
服药后宜饮热开水或食用热粥、姜糖水等、避风、盖被温覆取汗。
汗应出透,切忌发汗中途透风更衣。
3. 一般每3小时服用一次。
高热持续(体温超过39度),每2小时服用一次,汗出热退后即可停药。
如服药后汗出热有减者,可以适当延长服药间隔或减量服用。
如服用1天内服用两剂药而不出汗也不退烧者不必续服,并咨询主治医师。
4. 服用本方期间,谨慎服用其他西药退烧药、中成药退烧药,以免发汗多度。
可遵医嘱。
5. 服药期间如出现大汗不止,并有剧烈心慌、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者,请停药并饮用红糖汤,并咨询主治医师。
6. 汗出热退后,仍应注意休息,避风保暖,合理饮食,以防复感。
重要提示:1.体温接近正常后,本方不必继续服用。
2.该方为疾病治疗方剂,不建议作为预防方使用。
黄煌经方100首之五十五:葛根芩连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五十五:葛根芩连汤(转载)055、葛根芩连汤(转载)[组成用法]葛根30g、炙甘草6g、黄芩9g、黄连9g。
先煮葛根,再加诸药,煮成分两次温服。
[方证]1.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或胸中烦热,或午后高热,头痛酸楚,身重疲乏,口干苦,心烦,心悸,或项背拘急,或胸闷喘促,出汗。
2,腹痛,下利,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肛门灼热,上脘痞痛。
3.舌边尖偏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脉滑数。
[现代应用]1. 以腹泻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性肠炎、痢疾、小儿中毒性肠炎等多见本方证。
2.热性传染病如肠伤寒、乙型脑炎、痧疹、麻疹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3.葛根有扩张心脑血管的作用,因此,本方又可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动脉硬化症、颈椎病、高血压等出现胸闷、头晕的场合。
4.其他还用于神经官能证、更年期综合征、脱肛、中风、脊髓炎、湿疹,糖尿病、头痛、失眠、口疮、盗汗等疾病。
[经验参考]《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身大热”,谓黄连主“肠辩”、“下利”,谓黄芩主“肠癖”、“泄利”。
因此,本方在临床上多用于外感性、腹泻性疾病。
这些疾病既可以是胃肠道本身的感染,也可以是其他部位感染造成的中毒性腹泻。
如《橘窗书影》云:“凡大热下利挟惊者,葛芩连也;昏睡不醒者,为重证;下利剧者,亦葛芩连也;缓者,葛根加黄连”。
丹波元坚说:“此方移治滞下有表证,而未要攻下者,甚效”。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云:“用于小儿疫利屡有效”。
“疫利”可以理解为中毒性痢疾,如矢数道明治疗一4岁男孩,突然发热40°C,意识不清,泻下臭味之粘液便,呈现所谓促脉。
与葛根黄连黄芩汤,发热逐渐下降,下利亦减少。
第3日热退。
第4日诉口渴,但水入口即吐,因有烦躁与小便不利,故与五苓散,呕吐立刻停止而痊愈(们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本方治疗腹泻病,除了与黄连、黄芩的止利有关外,葛根的“升清”作用也不容忽视。
外感病,即使没有腹泻也町以使用本方,如胡天雄治疗流行性感冒,凡是出现壮热、头痛、面赤、气粗四证者都可以使用本方,并认为其疗效优于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医临床家·胡天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退热经验方徐某男77岁20111205省中上午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
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
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
20111212省中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
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
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
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
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
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
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
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
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
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
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
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
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
他咨询了当时的解放军第八四医院的某位老中医,能否服用人参?老中医很惊讶,说他用人参的最大量仅为3克,还从未用过如此大剂量的人参。
老中医说,你如果服用舒服,表明药对路了,可以服用。
如果不对路,就不要再服用了。
后来,他开始每天服用25克吉林人参,就这样一直服用的半年。
记得开始服用人参之前,他的身体很糟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内部的‘锅炉’没有燃料了!”他经常感到恶风,怕冷,四肢总是不温暖,所以穿的衣服比别人厚,连夏天都要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
最麻烦的是,那时的胃很敏感,稍微受凉就会发胀,而且感觉就像怀里揣着个破罐子一样,怕稍有不慎就打破了,所以人紧张,胃也紧张,以至于他的活动也受限。
那时,还有比较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时常要呕吐,严重的时候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可是,当第一次服用吉林人参,一分钟后他顿时感到胃部放松了,那种紧张的感觉也消除了,这也令我们感到吃惊不已。
大量的人参竟然有如此的效果!我因此想到了张仲景使用人参的依据,不就是患者大汗、大失血、呕吐、腹泻不止后出现的体液和体力的严重消耗吗?老人在化疗后出现的胃部症状就是张仲景笔下的“心下痞硬”,那时的他体重骤然下降,必然伴随着精神萎软、面色萎黄、肌肤干枯不润泽、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虚弱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参体质”模型!所以,大量的人参是有效的,安全的,而且给药很及时,可以说是人参救了他一命!老人现在还有一些不适症状,希望黄老师用经方给他调理调理。
他平时睡觉几乎不能平卧,只能右侧卧位睡下,否则就会有胃的反流症状,平时一直服用“奥克”控制着。
再有,就是腰部不能直立,有一种紧束感,行走一会儿,就得弯着腰休息一会儿,也感到比以前容易疲劳了。
饮食生冷,或稍有不洁,食物旋即会呕吐而出。
他现在的体重为82斤,近一年来食量有所增加,大便比较正常。
舌质暗,有紫气,白苔。
黄老师给他开了两张处方。
一个是单方,人参15克,炖服,用于体质调理。
一个是经方甘姜苓术汤合桂枝人参汤,其中党参代人参。
老人腰部的紧束感,平素畏寒,舌质有些紫气,苔白,说明是寒湿下注,与《金匮要略》中的“肾着之病”相似,所以用了甘姜苓术汤以改善腰部的紧束感。
理中汤的加减法中有“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老人的腹诊与此相符,就是一个“肉桂腹”,所以用了大量的肉桂。
不用附子,是因为患者精神状态还可以,没有明显的精神萎靡倦怠感,脉搏不沉微,下肢也不浮肿,说明老人的心功能与肾功能还是可以的。
老人很高兴,说要把他在黄老师这里看病的经历写到他的书里去。
我的退热经验方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
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
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
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
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
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
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
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
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
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
柴胡退热,必须大量。
《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
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
《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
不可思议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今天孙老来我办公室复诊,他告诉我,自从服用汤药以后,体温一直正常,3个月来,从未出现那恼人的高热。
孙老今年已经年近90高龄,虽然有糖尿病、帕金森、房颤、前列腺肥大等病,但脑子不糊涂,身板还硬朗。
但是,去年春天开始,竟然不明原因发高热,发作时寒战,继而汗出而退,几乎每月一发,连续住院多次。
医院先前查不出原因,后来血培养诊断是菌血症,使用了不少抗生素,有效,但好好坏坏,医院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建议请中医调理。
去年冬天他来诊时,手抖、腿颤,舌苔厚干,舌质暗淡,下肢浮肿,脉缓,时有歇止。
确实是元气大伤。
我用的的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葛根6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每剂服用2-3天。
老人服药很认真,坚持服药近三月。
望着老人欢快的神情,我也很高兴。
当我为他诊脉时,老人又告诉我,他本来非常严重的灰指甲也没有了。
他骄傲地伸出那十个指头,指甲居然红润完好。
效果真是不可思议!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
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
难怪孙老服用此方以后,许多症状消失了。
他还告诉我,现在每天能写字半小时,手抖也大大好转了。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
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
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老年人的所谓“灰指甲”,有时实际是黄甲病,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肢体动脉供血不足,爪甲缺血所致。
学生以为:黄师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经验,更验证了该方具有补气通血脉的作用。
感谢黄老师的无私奉献!黄煌回:是的,指甲发黄,变厚。
母亲也是82岁高龄人,半年前突发房颤,住院2月得不到控制,后并发心衰,全身浮肿,短气无力,又逢天气寒冷,上呼吸道感染,本来经常发作的尿路感染也因为体弱又复发了,由于服抗菌素几周,肠道菌丛紊乱,导致严重大便秘结,这样折腾下来,更是虚弱无力,这一住院就住了3个月。
她本是大柴胡汤体质,高血压,平时性情急躁,病后更是焦急不安,失眠多梦,我在黄老师的指导下,用大柴胡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心脏情况得到稳定,房颤控制,大便也畅通了。
出院后但是还是气短无力,小腿时有浮肿,我这心里正在想,下一部该怎么办呢?她的腿肿,气短,无力等体虚的情况,加上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微循环不畅,很适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但我因为总是想着为她控制她心律这一点,不敢放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张方。
今天读黄老师的这个医案,给我很大的启发,是啊,像母亲这样的老年人,还是调体为重阿。
我多么希望,她也像这位老人一样,不久后整个情况得到改善,不管是心律还是感染。
仔细想来,母亲的体质是,从精神情绪上来看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体质,从身体情况来看为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
请问黄老师,我能将这两方合用吗?黄煌回:可以试用,但要分别煎煮,分开服用。
希望黄老师讲解一下方中加葛根的思路。
是因为糖尿病和房颤吗?黄煌回:是的,葛根对老年人,特别是肌肉比较厚实的老年男性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比较合适。
张仲景用的桂枝,估计是桂树的粗皮嫩枝都用的。
张仲景用的芍药,就没有赤白之分的。
药房里没有生姜,用干姜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