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来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创新来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摘要:基于经济普查数据,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

异质特征。结果发现??前中国区域创新主要来源是自主研发,国内技术引进和技术吸收对区域创新有正向作用,外国技术引进、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存在一定负效应。不同的省域,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创新来源因素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大体呈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后发

地区梯度递减特征。在东、中部地区,自主研发成为主要创新来源因素,正效应显著;西部地区的创新来源除了自主研发,国内技术转移和吸收仍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加权回归较好揭示了创新影响的空间异质特点。

关键词:域创新;空间异质;地理加权回归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追赶的根本途径。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创新来源更多元化,不同创新来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是动态演进的。经济追赶成功的东亚经济体一般遵循技术转移――模仿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路径[1]。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识别不同的创新来源,有效协调

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对优化创新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

区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空间载体,创新是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区创新来源及其对创新活动影响差异明显。现有的区域创新研究有的关注创新来源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如吴延兵[2]、朱平芳和李磊[3]。有的则关注特定要素如FDI、进口的溢出效应,如侯润秀等[4]研究了FDI 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张海洋[5]研究了外资活动对内资工业部门生产率增长影响。高静等[6]实证分析了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等。然而综合研究创新各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直接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创新具有特定的地理特征。传统区域创新研究往往假定经济行为是在过滤了空间的点上进行的,忽略了创新活动的空间异质性和关联性[7],影响了计算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创新来源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相关结论可增进对中国区域创新空间规律的理解,为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1 区域创新的主要来源

1.1 研究与开发

研究与开发是新思想、新知识的源泉,是创新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但研发不等于创新,创新是指新流程和新产品首次获得市场成功。发展中国家由于研发资金、人才和市场制

度等的固有缺陷,在发展初期就强调研究与开发,往往成本高而缺乏效率。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引进、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的现成技术,在创新能力提高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自主创新。但研究开发对发展初期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十分必要。一些国家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活动并提供税收补贴,因为研发有助于培养内部吸收能力和长期创新能力[8]。没有研发活动中培养的技术能力,发展中国家就不能有效识别和筛选技术,技术也无法成功引进及再创新。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重视研发,而适当的研发对发展中国家创新有显著贡献[9],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地区内资企业的内部研发活动(RDA)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1.2 技术引进

除了自主研发,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购买和授权获得外部技术,并将其整合到创新组合之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和模仿还是追赶发达国家,迅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1]。但也有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对创新影响有两面性。张杰[10]发现中国企业进口资本品和中间品对创新产出既有促进效应也有抑制效应,总效应取决于两者的对比。Wei 等[11]发现技术引进对于生产率存在正溢出。而谢建国等[12]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越小。外部技术既可国内引进也可国外进口。引进国外技术使国内

研究人员了解外国同行的思想和技术,也是企业进行逆向工程的渠道,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高[13]。两种技术引进渠道有类似之处,主要差异是国内引进技术流动的范围、技术差距相对较小,后期技术服务在国境内开展较方便。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地区内资企业国外技术引进(FLA)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H3:地区内资企业国内技术引进(DLA)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1.3 技术吸收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依赖于东道国公司学习、模仿外资的先进技术,归根到底取决于技术吸收能力[14],[15]。吸收能力指企业通过采纳和应用外部知识,开发和改善新产品的能力[8],包括内部化其他企业技术和修改技术以使其适应特定应用、流程和常规的能力[16]。吸收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企业研发水平、贸易开放度、东道国金融市场效率等[15]。Borensztein等[17]发现较高的FDI生产率要求东道国达到最低的人力资本储量,仅在东道国拥有了足够的吸收能力时,FDI才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4:地区内资企业技术吸收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1.4 出口

早期研究关注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后续研究才转为出口和创新的关系。Salomon & Shaver[18]发现曾经出口商品的西班牙公司创新倾向更高。Damijan等[19]发现出口提高了斯洛文尼亚出口样本企业流程创新而非产品创新的概率,改善了生产率。出口影响创新有两种方式,一是出口中学习(learning-by-exporting)。出口商与买家联系获得技术帮助,买家还可能具体说明高质量的新产品特征[20]。出口商通过出口代理可获得关于竞争产品和顾客偏好的各种知识和消

费者的反馈[18]。Blalock & Gertler[21]发现印度尼西亚的纺织出口商以多种方式获得国外客户从产品设计到技术开发

的指导。二是竞争效应。出口商面临激烈竞争迫使其为了存活采纳最佳技术实践。关于出口与创新的关系中,支持出口中学习(learning-by-exporting)假设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5:地区内资企业的出口(EX)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1.5 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较多,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不确定的[4,22]。支持技术溢出的理由认为,FDI通过示范效应、前后向关联、逆向工程、人力资本流动等渠道带来知识溢出[23],证据如Caves[24]、Dimelis & Louri[25]。但也有研究认为溢出效应不明显[26]。悲观的理由认为外资通过垄断市场,缩小当地公司的需求和用外国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