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复习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知识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知识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及其同事设计了9个类似“海因兹偷药”的道德两难问题,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力进行跨文化的追踪研究。
他们的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判断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经历性质不同但相互关联的3种水平和6个阶段。
一、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及问题(一)故事:欧洲有个妇女身患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救得了她。
这种药是本城一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
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他花200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2000美元。
这位身患绝症的妇女的丈夫名叫海因兹,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他只能筹到大约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
海因兹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并且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付钱。
可是,这位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
”海因兹绝望了,想闯进那人的药店,为妻子偷药。
(二)问题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2.如果海因兹不爱他妻子,他应该为她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3.假定将要死的不是海因兹妻子,而是一个陌生人,海因兹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4.(如果你赞同为陌生人偷药)假定快要死的是海因兹宠爱的一只动物,他应该为救这只宠物去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5.为什么人们应该尽其所能搭救别人的生命?不论用什么方式都行吗?6.海因兹偷药是犯法的,那样做在道德上错了吗?为什么错了或者没错?7.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不论什么情况都该如此?7a.怎样把这一点同海因兹事件联系起来?二、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是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体力来分别好坏的。
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2016年云南教招笔试备考: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详述及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分类
2016年云南教招笔试备考: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详述及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分类云南特岗教师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科尔伯格使用的一系列两难推理故事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
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等。
儿童对科尔伯格所编制的两难故事中的问题既可做肯定回答,又可做否定回答。
科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做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
因为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提出的理由(即儿童的推理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
科尔伯格采用纵向法,连续测量记录72个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达10年之久。
此后又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世界各国去验证。
最后于1969年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详述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详述-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科尔伯格使用的一系列两难推理故事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
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等。
儿童对科尔伯格所编制的两难故事中的问题既可做肯定回答,又可做否定回答。
科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做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
因为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提出的理由(即儿童的推理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
科尔伯格采用纵向法,连续测量记录72个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达10年之久。
此后又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世界各国去验证。
最后于1969年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下面是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各个阶段的界定及其特点。
水平1: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 第五节 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练习)(人教版第二版)(解析版)
4.5: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一、填空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受的制约。
【答案】认知水平2.游戏,尤其是游戏,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角色3.树立榜样,本质上就是让儿童通过,习得和表现良好的行为。
【答案】观察学习4.他律不仅表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上,也表现在对的态度上,认为规则不可修改。
【答案】游戏规则5.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两种水平:和。
【答案】他律自律6.科尔伯格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对道德问题的、有着质的区别。
【答案】判断推理方式二、选择题1.一名中学生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偷窃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他偷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据此,推测该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处于()阶段。
A.好公民定向B.工具目的定向C.个人良心定向D.好孩子定向【答案】C【解析】这里的好公民定向即指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中的第四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强调服从法律,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 )A.韦纳B.贾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答案】D【解析】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科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3.5-8 岁的儿童其道德水平处于皮亚杰道德理论中的( )水平A.他律水平B.自律水平C.无律水平D.习俗水平【答案】A【解析】10岁以前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
4. 皮亚杰认为( )岁时儿童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分水岭A.6 岁B.12 岁C.8 岁D.10 岁【答案】D【解析】10岁以前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进入自律道德阶段。
5.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的理论是用来解释儿童()发展的。
A.亲社会行为B.道德认知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用自己编创的道德两难故事来测量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
三、判断题1.幼儿的道德认识都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解析】科尔伯格用自己编创的道德两难故事来测量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
你说啥是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呀?就好比有个故事,海因茨的妻子病重,只有一种药能救她,但这药特别贵,海因茨根本买不起,那他应不应该去偷药呢?这就是个两难的境地呀!咱想想,要是不去偷,那妻子可能就没救了,这得多痛苦啊!可要是去偷了,那又违反了法律和道德。
这可真让人纠结得不行!这不就像咱生活中有时候遇到的那些难事儿嘛!有时候真的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咋选。
就像你在学校,朋友让你帮忙作弊,你要是不帮吧,怕朋友不高兴,以后不理你了;你要是帮了吧,那又违反了考试的规则,对其他同学也不公平呀!这是不是也挺两难的?科尔伯格就通过这样的故事,来看大家在面对这种道德困境时会怎么选择,然后把大家的道德发展分成了不同的阶段。
这多有意思啊!你再想想,要是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做,那这个世界不就简单多啦?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呀!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抉择。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没座位,你让还是不让呢?让吧,自己可能就得站一路;不让吧,又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这也是个小小的两难呢!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道德观念。
它让我们知道,原来道德不是那么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和选择。
那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些两难呢?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想想长远的后果。
就像海因茨偷药,也许能救妻子一时,但他可能会因此受到惩罚,以后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可能都不一样。
也许你觉得对的事情,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呢!总之,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道德和自己。
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选择的后果。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它可有着大用处呢!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让自己在面对那些两难问题的时候,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呀!。
道德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少年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少年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表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级水平与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认为,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可颠倒的,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可以促进这种发展。
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以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法,仿写一则道德两难的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法,仿写一则道德两难的故事
小明是一名消防员,今天他接到了一项任务,救援一名被困在火灾中的老太太。
当他到达火灾现场时,他发现老太太被困在一间房间里,但房间里还有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看着小明,哭着喊道:“请救救我奶奶!”小明意识到他只能救一个人,要么是老太太,要么是小男孩。
如果他救老太太,那么孩子就可能会丧失生命,但如果他救小男孩,老太太就可能会在火灾中丧命。
小明陷入了道德两难的境地:他必须在两个生命之间做出抉择,但他却不想失去任何一个人的生命。
最终,小明决定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将老太太和小男孩都救出火灾现场,虽然自己也受了伤,但他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详述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详述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教育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以决策者需要在两个无法彼此妥协的选择之间做出抉择的情境为基础,旨在通过比较和权衡两个选择的利弊,最终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详细讨论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并介绍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研究。
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人们在面临两个无法彼此兼顾的选择时,往往面临着两难境地,即不论选择哪个选项都会带来特定的问题和困扰。
在教育领域中,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一种理性分析的框架。
其次,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的核心在于将两个选择的利益和代价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对于教育者而言,他们可能面临着诸如教育方针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取舍等问题。
通过运用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教育者可以将不同选项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权衡其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的应用需要决策者承认并接受两难的存在。
教育领域中的决策往往涉及到多种利益关系和权衡,因此,教育者需要接受到无法获得完美解决方案的现实。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分析方法,使教育者能够基于事实和数据作出决策,而不是凭借主观情感或个人意愿。
第四,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的应用需要决策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育者在使用该方法时,应当了解各个选择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推演出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影响。
同时,教育者还应考虑道德、伦理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分析中。
最后,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对于教育决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教育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客观、准确的决策。
教育决策往往影响着师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可为教育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他们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是一种有益于教育决策的方法。
教育者在使用该方法时,应充分了解各个选择的利弊,并将其纳入到决策分析中。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是一位信奉道德伦理学的高级顾问,他的工作是解决世界上最复杂的道德难题。
有一天,科尔伯格遇到了一个让他苦恼的困境,这就是著名的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位女士去医院接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术,这个手术很成功,但她需要服用一种非常罕见的药物来维持生命。
这种药物只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瓶。
就在这个女士需要使用这个药物的时候,另一位重要的病人也需要这个药物来保住生命。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药物必须分配给其中一位病人,因为只有一瓶。
两位病人的情况全都很糟糕,但是,他们的病情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先级。
如果这位女士得到这个药物,她有很高的几率复原,但如果这位重病患者得到药物,他可能会活下来,走出病痛。
科尔伯格在面对这个困境的时候,感到无法做出决定。
他知道他必须做出一个道德上正确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似乎没有正确答案。
他面对的问题是:应该把这瓶药水分配给那位病人?科尔伯格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首先回忆起伦理学的原则,包括人类关怀、正义、善良等等。
他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这两个人的年龄和家庭状况。
但是,他发现这些规则不能帮助他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没有一项原则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科尔伯格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不完美,但是是最好的选择:把药物分成两半,一半给那位女士,一半给那位男士。
这虽然似乎不太合理,但是它确实是一种平衡两者的方法。
科尔伯格的决策解决了这个道德两难的问题,他对人类道德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伦理学规则无法完全解决道德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解决困境。
教师招聘常考人物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
教师招聘常考人物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比如:见到老人摔倒扶不扶?妻子与母亲同时掉河里先救谁?面对一心求死的疯子,作为医生是否要施救?尽忠还是尽孝?对于此类问题,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和理由。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继承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采取了“道德两难故事法”,针对儿童的不同回答理由进行研究,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着由低到高的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可具体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
这一知识点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曾多次考察,考察形式以客观题为主,出题角度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侧重各水平阶段的识记,二是侧重各阶段的理解,尤其是儿童道德发展各阶段特点的理解。
因而,除了解各水平包括哪些阶段外,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阶段也需要我们明晰一下:1.对于前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儿童均未形成真正的道德,是否遵循规则主要看结果。
惩罚与服从阶段儿童遵循规则只是因为结果不会受到惩罚,如:“座位下有垃圾的宝宝会受到老师批评,所以我会捡起垃圾”;而相对功利阶段儿童遵循规则只是因为结果可以满足自身利益,如:“听话的宝宝会得到糖果,所以我会乖乖听话”。
2.对于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儿童认识到了他律的道德,认为规则是用来维护秩序的,只能刻板的遵守而不敢改变。
寻求认可阶段儿童遵循规则时会考虑外在行为是否被大家喜欢,希望获得良好人际关系,如:“听话的孩子是好宝宝,我要做好宝宝,所以我会乖乖听话”;而维护权威阶段儿童遵循规则是因为内心认为规则可以维护秩序,如:“班规要求上课不能乱说话,如果不遵守班规课堂就乱了,所以我要举手发言”。
易混点: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服从维护权威,在惩罚与服从阶段,服从的主要是父母、老师的要求;而维护权威阶段,服从的主要为客观上的法律、规则要求。
3.对于后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儿童认识到了自律的道德,认为规则并非绝对的,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变。
道德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少年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少年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表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级水平与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认为,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可颠倒的,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可以促进这种发展。
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以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模式。
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
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
1.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它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它包括两个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第一,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
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他们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
属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海因兹偷药是坏的,因为“偷药会坐牢”。
第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道德两难故事实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道德两难故事实验【实验者】科尔伯格【实验过程】科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括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者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尺度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开展的水平。
经典故事:海因兹偷药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大夫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确实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制造的镭。
制造这种药要花许多钞票,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本钞票十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元。
病妇的男人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钞票,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
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廉价一点卖给他,或者同意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制造此药确实是为了赚钞票。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什么缘故?海因茨是对的依旧错的?什么缘故?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吗?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否专门重要?什么缘故?【实验结果】儿童有许多不同的反响,有的人赞成海因兹救妻子的这种做法,也有人反对海因兹的这种偷盗行为。
关于这些反响,科尔伯格关怀的不是他们答复的是与否,而是重点考察了儿童对故事中主人公行为动机和意图的解释,了解他们对问题的推理过程。
【实验结论】依据儿童的各种反响,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开展能够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同时又可细分为六个阶段。
总体来说,儿童和青青年的道德开展遵循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开展过程,并以固定的顺序向前开展,不能省略或跨越任何一个开展阶段,也不能出现倒退的情况。
尽管每个人的道德开展都要通过这几个阶段,但开展速度有快有慢。
【试题例如】1.【单项选择】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推断处于( )。
A.惩罚服从取向B.相对功利取向C.寻求认可取向D.社会契约取向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常考点,一般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去考,中公教育王志红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此理论串讲一遍,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的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这则道德两难故事是这样的: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
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
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
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
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水平阶段道德推理的特点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不该偷的理由该偷的理由前习俗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
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水平2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冒险偷药。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受到让·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总共分做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特点是: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与自身利害关系,这个水平有两个阶段。
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能够避免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
他们道德判断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
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有人也把这个阶段叫做利己主义阶段或交易性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评价,首先考虑的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也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常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好,否则就不好。
好与坏的根据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准,是比较实用的。
二、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特点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
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1.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好孩子的定向),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正确,主要是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是受别人的赞扬。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与秩序的存在,表现为服从权威,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的权威,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好的。
三、后习俗水平主要特点是:个体的道德评价会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1.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
在这个阶段,认识到法律、习俗的道德准则仅是一种社会契约。
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说来,这个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
道德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1958 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 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 ——1968 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 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 ,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 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 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 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少年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少年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 、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 、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表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级水平与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认为,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可颠倒的,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可以促进这种发展。
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以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备考呢-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备考呢?(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备考呢?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备考呢?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常常会以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
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
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
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
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事例一
2006年,江苏南京的彭宇搀扶跌倒在公交站台旁的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彭宇将他撞倒。
事后法院按“推理分析”,最后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4万多元。
彭宇本来助人为乐,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08年发生的郑州版“南京彭宇案”,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
淮安卖豆饼的周老太捡1700元归还后反成被告(参见2009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南京两小伙发现百元钞票不敢捡,冒雨等警察(参见2009年12月9日《扬子晚报》);两小伙发现一
沓现金后冒雨等警察,11人自称失主(参见2009年12月24日《扬子晚报);南京一男子捡到空钱包怕被诬告找来4人作证(参见2010年l月4日《扬子晚报》)。
事例二
在一次全区性的广播操比赛中,我实习所在的班级成绩不错但是一位评委随口问了参赛的一名学生:“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级吗?”“不是,有几个同学是从邻班借来的。
”这个同学无意中的回答却导致了班级的落选。
原来不符合比赛由同一个班学生组成的要求。
事后全班同学都责怪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十分自责,认为自己给集体抹了黑。
事例三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鉴于“彭宇案”我们谴责这18位路人吗?他们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
事例四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某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典籍毁于一旦。
学校上下痛心疾首,一名学生的脸色尤其凝重。
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
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归还。
一场大火使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250本书中的唯一“幸存者”。
怎么办?是据为己有,还是主动归还?
事例五
早上,小明匆匆忙忙准备去上学,妈妈问他周末是否可以去看望奶奶,小明随口答应了。
可是,老师又请小明在周末帮忙做事,这令他左右为难。
请思考小明该怎么做?
事例六
课本中的事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有一个两难情境:在距离捕捞开放时间仅仅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翁钓上来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大的漂亮的鲈鱼,该不该放掉这条鱼呢?
事例七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够的钱用于买门票,她就能在周末去看一场向往已久的演唱会。
当她设法攒到了450 元时(演唱会门票只需400 元),妈妈却改变了主意,告诉小洁与其用这笔钱去看演唱会,不如将它作为新学校的校服费。
小洁很失望,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决定去看演唱会。
她买了一张票,告诉妈妈她只攒下50 元。
周末她去看演出并告诉妈妈她要花一天时间和朋友一起玩。
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发现事实真相。
后来小洁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姐小静。
是不是应该把小洁的行为告诉妈妈?小静犹豫着……
事例八
孙天帅的家在河南农村,正当他即将高中毕业时,家庭面临极大困难:父亲病重,母亲年事已高,弟弟正在求学,为了给父亲治病,圆弟弟求学之梦,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南下珠海打工。
但是,在他打工的工厂,出现了韩国女老板无视中国法律,强迫中国工人下跪的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如果他拒绝下跪,必失去工作,难尽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如果他下跪,又有损个人尊严特别是民族尊严。
孙天帅必须在责任0和/尊严0中作出抉择。
事例九
在品社教学《保护我们的环境》时,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而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只要人民有钱了,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经济要发展,环境可后退”成为“两难决择”。
事例十
小丹是我的好朋友。
有一天,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MP3丢了,非常着急。
我也帮着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
放学后我去小丹家里玩,却发现了一个MP3,几经追问,小丹承认拿了同学的MP3,并央求我为她保密,说她自己会处理的。
但是三天过去了,小丹还没有把MP3还回去。
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