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望海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望海潮》赏析(精选6篇)

《望海潮》赏析(精选6篇)

《望海潮》赏析《望海潮》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望海潮》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望海潮》赏析篇1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望海潮原文翻译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望海潮原文翻译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作者: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下册语⽂第4课《柳永词两⾸》课⽂原⽂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献)清嘉。

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

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2.⾼⼆下册语⽂第4课《柳永词两⾸》教案 教学⽬标 (⼀)情感⽬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学素养。

(⼆)知识⽬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三)能⼒⽬标 引导学⽣学会合理、充分使⽤络资源,进⾏⾃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霖铃》 教学步骤 ⼀、导⼊新课 我曾在上的对联雅座⾥和⼀位朋友对对⼦的时候,他出给我⼀副上联:“狂风⼤作⾬淋淋(⾬霖铃)”,初看此联好象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有个“机关”,我对了⼀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细⼼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由此引出词牌名- ⼆、检查预习: 1、了解词牌(学⽣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 教师简要概括后提出疑问过渡: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

高中语文必修4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修4必背古诗文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望海潮》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雨霖铃》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词鉴赏及译文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词鉴赏及译文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词鉴赏及译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是由柳永所创作的,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新)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4 诗两首雨巷……………………………………………………戴望舒 7再别康桥………………………………………………徐志摩 9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1*中外短诗五首断章……………………………………………………卞之琳 16 风雨……………………………………………………芦荻 16错误……………………………………………………郑愁予 17 回旋舞…………………………………………………保尔·福尔17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 18第二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汉乐府白马篇…………………………………………………曹植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第三册第二单元阅读蜀道难………………………………………………………李白琵琶行………………………………………………………白居易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马嵬(其二)陆游诗二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第四册第二单元阅读李煜词两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井春无题川江号子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贺新郎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第三单元·爱的心语蛇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河床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动人的北平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新纪元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美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都江堰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森林中的绅士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葡萄月令光树(节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作品推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一剪梅今别离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作品推荐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作品推荐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菩萨蛮高祖还乡四、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作品推荐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五、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作品推荐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六、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项脊轩志作品推荐游沙湖苦斋记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复习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2、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升:提升。 ★旋升宁夏道。
4、提:提拔。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 和德行)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 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 本希望能够__封__狼_居__胥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 终却“_赢__得__仓__皇__北_顾_____。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 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_千__古__江__山__, __英__雄__无__觅_孙__仲__谋__处___。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
__大_江__东__去___,_浪__淘__尽___,_千__古__风_流__人__物__。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_乱__石_穿__空_,
__惊_涛__拍__岸_____,__卷__起__千__堆_雪___。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____人_生__如__梦_______,__一_尊__还__酹__江__月___。
5、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 “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 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削职。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6、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汉书》简介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二单元【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柳永词两首》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积累运用1、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A.东南 / 形胜,三吴 / 都会,钱塘 / 自古 / 繁华。

B.有 / 三秋 / 桂子,十里 / 荷花。

《望海潮》(苏)

《望海潮》(苏)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 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放 荡不羁,终身潦倒,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 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问题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 绘出来?
问题探究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 铺叙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 次感 烟柳画桥,风
都市繁华之美 钱塘自 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 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 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 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 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 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 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 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 一派“都会”景象。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 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 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 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一个“绕” 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 来。接下来写了钱塘江水的气势的 浩大。历来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 变用一“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 之况表现出来。

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

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

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收藏!《望海潮》宋·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梅英:梅花。

疏淡:花稀色淡。

冰澌溶泄:冰块融化流动。

冰澌:流动的冰快。

金谷:金谷园,晋代石崇在洛阳所建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洛阳市东北。

俊游:游览胜地。

铜驼:铜驼街,故址在今洛阳市。

汉代铸铜驼二头,在宫南四会道,故名。

巷陌:街道。

长记:总是记得。

误随车:身不由己地尾随陌生少女的车子。

芳思交加:春天引发复杂的情思。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指北宋驸马都尉王铣家的花园,泛指园林。

笳:胡笳,乐器名。

飞盖:飞驰的车。

兰苑未空:园林仍未荒芜。

是事:事事。

译文1:梅花已经稀疏浅淡,河上的流冰渐渐溶化,又是一度东风,不知不觉中换了年华。

金谷园是当初的游赏胜地,铜驼巷陌曾经多么繁丽!雨后新晴,天朗气清,我悠闲地漫步,踏着细细的平沙。

总记得错跟上别家女眷的香车,留下一段温馨的佳话。

那时正柳絮轻翻,蝴蝶群舞,引起柔曼的情思无涯。

明丽春色乱纷纷来到每户人家,不管在桃边还是柳下。

飞驰的车马来来往往,妨碍人们安闲地赏花。

今天,西园依然游人如云,我这远行之客却渐至老境,往昔的欢乐一去不返,重游旧地只觉得事事伤情。

暮烟凄迷,寂寞的酒旗斜挂,独倚高楼极目望远,时见天空飞几只寻巢的乌鸦,我那不可遏制的思归之心,暗暗跟随流水远到天涯。

译文2:枝头那淡雅的梅花渐渐稀疏,河水已经解冻,冰凌随着流水跌宕而前。

《望海潮》翻译赏析

《望海潮》翻译赏析

《望海潮》翻译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译文]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如画的彩桥,挡风的帘子,绿色的帷幕,房屋高低不齐,有十万人家。

[出自] 柳永《望海潮》《望海潮》北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t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

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

叠�t(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弄―吹奏。

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⒄。

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

钓叟―钓鱼的老翁。

莲娃―采莲的姑娘。

⒅千骑(计jì)―大批的马队。

高牙―大官僚的仪仗旗帜。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望海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海潮》高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以及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阶段中是要注意全面的多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望海潮》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望海潮》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原文翻译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望海潮》赏析《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望海潮》(柳永)译文赏析

《望海潮》(柳永)译文赏析

《望海潮》(柳永)译文赏析23、《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这里地理位置重要,优美,是三吴的都会,所以杭州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有飘香,夏有荷花映日。

白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要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待到回京升官时好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课本式赏析】《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此词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开头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揭示出所咏主题。

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苏轼词两首--望海潮

苏轼词两首--望海潮
返回
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
课 堂
小 结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
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 格修养。
返回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 人物、事件。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33
雨大
挑 轻松 战 欢快
神态 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 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 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 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对比当中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 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 “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 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 郎”出场烘托气氛。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 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桀骜不逊 , 多了几分 隐忍平和 ;

【作文素材】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作文素材(必修3—4)

【作文素材】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作文素材(必修3—4)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作文素材——必修31.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出生富贵人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角度点拨】:①贫困是一笔财富;②逆境出人才;③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阅历。

2.鲁迅《祝福》【写作素材】:祥林嫂人物形象。

【角度点拨】:①人祸远比天灾的危害来得大;②反抗必须在觉悟之后;③“忍”不是面对挫折的唯一办法;④割掉思想的“毒瘤”,人生(名族)才能走得畅快;⑤没有尊重就没有人权;⑥以无知教育无知,接受者会更无知。

(柳妈的“友情提醒”)3.海明威《老人与海》一个名叫桑迪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到一条鱼,后来,他一个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写作素材】: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

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

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

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

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

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

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

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角度点拨】:厄运与抗争4.李白《蜀道难》【写作素材】: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望海潮

望海潮

望海潮教学设计周至县第三中学王皓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题目,词的题目是词的格律。

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

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2) 背景故事: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 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 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 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 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 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 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 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对比当中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 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 “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 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 郎”出场烘托气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 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 好,为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 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 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 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 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诵读课文,积累感悟
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诵读感知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探究
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 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 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 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烟 雨 任 凭 生
赏 清 风 明 月 , 听 大 江 东 去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 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看题目
词牌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 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 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 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 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 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 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自然风雨 人生 (穿林打叶) “何妨” “徐行”
“莫听” “ 吟啸”
超然物外 泰然自若 潇洒安闲
态度
人生风雨
“谁怕” 搏击风雨、笑傲人 生、泰然处之、无 所畏惧、潇洒从容
旷达 洒脱 乐观

“任平生”
“回首” - “归 去”
“也无风雨也无 晴”
心中
无晴雨
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 读 小 序 了 解 背 景
思考: 小序交代了 哪些信息?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
下阕:
所 忆
古 形 象
年青得意 小乔初嫁 _______ 雄姿英发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_______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古形象 从容破敌
儒 将 周 瑜
所叹: 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 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译文: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 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 一边缓步而行。竹杖和芒鞋 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 怕!只要披一件蓑衣,任凭 一生风雨,我也不在意。
赏析探究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 意吹醒,我感到微微的寒冷。 抬头看时,山头的斜阳却殷 殷相迎。回头望望方才风吹 雨落的地方,我信步归去, 既没有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4、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
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 人生大哲理。)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
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 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吗? 轻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
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 幻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 (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 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 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 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 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 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境。
新课导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返回
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
课 堂
小 结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
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 格修养。
返回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三看诗歌的内容,诗歌描写都有哪些内容呢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 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 片的主要内容。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 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 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 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 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 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 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 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 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 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任: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 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治 的风雨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 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 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 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 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 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 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 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 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 并泯灭……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 人物、事件。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33
雨大
挑 轻松 战 欢快
神态 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 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 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 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二看作者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助 读 平 台
旷 达 的 苏 轼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 极入世; 道家的超 脱出世; 佛家的四 大皆空。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 成就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 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 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 的儒将风采。
词学上的俗语叫“刷色”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 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古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