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学习策略研究概述wedfg 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自己的研究设想一、关于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 20世纪 60年代,国外研究学习策略的热潮渐起,到 90年代,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学习策略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定义。
国外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看法: 11 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的规则系统。
如 Duffy(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21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如 Kail 和 Bisan(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 0;Dansereau(1985)认为:/学习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 0; Jones、 Amiran 和Katims (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0;Nisbet 和 Shucksmith (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31 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如 Mayer(1984)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
0 41 学习策略是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
Sternberg(1983)指出,学习中的策略(他称为/智力技能 0)是1 / 12由执行的技能(executive skills)和非执行的技能(nonexecutives skills)整合而成,前者指学习的调控技能,后者指一般的学习技能。
他指出,学习活动要达到高质量,这两种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51 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
如 Rigney(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存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研究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研究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学习和发展过程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揭示学习的规律和原理,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策略作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探究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特定方法和方式,以实现学习目标的计划和行动。
它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组织和调节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多个方面。
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学生在获取、存储、加工和利用信息方面的行为方式,如重复操练、归纳概括、联想推理等;元认知策略则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方法,如目标设定、计划安排、自我监控等;情感动机策略则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动机激励方面的调节方法,如情感调控、目标关联、奖赏惩罚等。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看,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
表层策略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面的文本处理方式,如字面理解、机械重复等;深层策略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思维加工方式,如主动思考、分析推理等。
从行为过程的角度看,学习策略可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如整合信息、解决问题等;间接策略则是指学生通过调节学习环境和资源来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如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寻求帮助资源等。
三、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个体差异、学习任务要求、教学环境和社会文化等。
学生个体差异方面,主要包括个体认知风格、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等因素;学习任务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任务难度、任务性质和任务目标等要素;教学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氛围等条件;社会文化方面,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等因素。
学习策略_精品文档
第九章学习策略主要内容: 学习策略概述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评价目标识记:学习策略的概念;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理解: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管理策略的概念;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结构运用: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管理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界定影响学生的学习,除了智力水平、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策略❖自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来,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美国心理学教授温斯坦和休谟(Weinstein&Hume )出版了《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一书(伍新春、秦宪刚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蒯超英出版了《学习策略》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可见,学习策略一直以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于“学习策略”的各种界说❖梅耶(Mayer):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奈斯比特(Nisbet)等人:学习策略是“一套操作过程”。
❖杜菲(Duffy):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
❖温斯坦(Weinstein,1985)等人: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或技能”。
❖S.J.Derry(198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计划”。
❖教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①3个“、”把人搞糊涂了❖②“有目的”与“有意识”是什么关系?学习策略的概念❖策略是“计策谋略”的简称。
❖定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计策谋略,包括一系列学习方法、学习技术、学习计划、学习方案、学习规则等。
学习策略的特点❖教材罗列了4个特点:1.主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
2.有效性——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
3.过程性——学习策略是关于学习过程的。
学习策略研究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
学习策略研究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而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则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
本文将研究不同学习策略的优劣与应用,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反思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学习者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和成果,找到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帮助学习者主动思考,从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然而,反思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思,对于时间有限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增加负担。
其次,反思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自觉性,对于一些学习意愿不强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创造学习策略创造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够培养学习者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
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培养了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然而,创造学习策略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创造性学习对于学习者的能力要求较高,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创造性学习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环境支持,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受到限制。
三、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通过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的方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交流和分享知识,相互帮助和学习。
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合作学习策略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合作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如果组织不当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学习者间的不和谐。
其次,合作学习需要学习者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对于一些合群性不强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面临困难。
四、问题导向学习策略问题导向学习策略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通过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一节
奈斯比特( Nisbet )和舒克史密斯( Shucksmith )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 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四)认为学习策略是与元认知相联系的,它的功能在于调节与控制整个学习过 程及具体学习方法的选用 例如,加涅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 习的反省性和分析思维
略|235
题的解决,就是要分析 问题的"病因",力求找 到一种最佳解决方式
2
第二节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成分和类型
学习策略是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因此,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需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需进行调控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 由于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学习的手段和条件等不尽相同,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就 不会完全相同 世界上不存在对任何人、任何情况都适用的所谓"最佳"学习方法,学习贵在得法 我们在借鉴他人成功的学习方法时,不能生搬硬套或拘泥于一法,一定要遵循学习规律, 善于结合自己的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寻求、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 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动" 这些活动包括记忆术、划线法、做笔记、复述等方法的使用 里格尼( Rigney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得、保持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种操作 与程序。"琼斯( Jones )、艾米伦( Amiran )、凯蒂姆斯( Katims )认为"学习策略是被 用于信息编码、国第六章学习策略|233 分析和提取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 这些观点基本上认为学习策略属于具体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的规则或能力 杜菲( Duffy )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温斯坦( C . E . Weinstein )认为学习策略"在广义上指由研究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所假 设的、对有效地学习和保持信息有帮助的、并且是必需的各种不同能力" (三)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第二语言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作为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综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为有效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活动。
这些策略涉及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记忆、语法理解、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还反映其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探讨了其与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策略培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使用能力,进而促进其第二语言学习的发展。
尽管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将策略培训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深远影响的领域。
通过全面综述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的必备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中学生认知策略培养的研究课题组姚吕英执笔一、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一些专门从事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分别从学习需要的不同角度作了如下界定:杜菲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
他指出,学习策略应该包括两类相互联系的策略:主策略和辅策略。
主策略为具体地直接操作信息,即学习方法。
它包括:(1)理解——保持策略;(2)检索——应用策略。
辅策略则作用于个体,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一种合适的内部心理定向,以保证主策略有效地使用。
它包括下列技能:(1)目标定向和时间筹划;(2)注意力分配,包括激活和维护积极的学习情绪的策略;(3)自我监控和诊断,其作用是引导学习者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调整自己的理解、注意和情绪,另外也包括控制和修正正在操作中的各种主策略。
凯尔比森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
”梅耶认为:“学习策略是产、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如: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在书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
琼斯、艾米伦和凯蒂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
”里格尼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持和提取知识与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各种学习策略概念的界定,可发现关于“什么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在国外心理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1)梅耶、琼斯、艾米伦、凯蒂姆斯和里格尼等人,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2)奈斯比特、舒克史密斯、凯尔比森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调节的控制技能。
(3)杜菲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4)丹塞雷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学习策略研究
学习策略研究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行动方式和思维方法。
通过强化学习策略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大类。
认知策略指的是在获得新知识、信息时,通过归纳、比较、类比、分类、整合等认知过程进行学习。
元认知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自我评估和监控,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资源管理策略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配置学习资源,包括时间管理、资料整理、利用学习环境等。
二、学习策略的训练学习策略的训练,旨在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的学习策略,可以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
比如针对认知策略的训练,可以通过让学生归纳总结、分类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针对资源管理策略则可以强化学生的时间规划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三、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比如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对单词记忆的归纳总结,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对数字和公式进行分类整合,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此外,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四、学习策略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学习策略的不断尝试和改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比如学生通过多种认知策略的尝试和比较,发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学习策略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wedfg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自己的研究设想一、关于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究学习策略的热潮渐起,到90年代,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学习策略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定义。
国外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看法:11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的规则系统。
如Duffy(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21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如Kail和Bisan(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0;Dansereau(1985)认为:/学习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0; Jones、Amiran和Katims (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0;Nisbet和Shucksmith (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31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如Mayer(1984)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
041学习策略是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
Sternberg(1983)指出,学习中的策略(他称为/智力技能0)是由执行的技能(executive skills)和非执行的技能(nonexecutives skills)整合而成,前者指学习的调控技能,后者指一般的学习技能。
他指出,学习活动要达到高质量,这两种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51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
如Rigney(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存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我们综合前人的观点,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学习情况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意向选择活动方式。
它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动态的操作系统。
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学习策略研究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研究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研究: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引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学习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并不总是容易的。
因此,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讨论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学习策略,旨在帮助个体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成果。
二、分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学习过程和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如每天阅读相关的文章、进行笔记总结和与他人讨论等等。
三、审视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质量和适宜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仔细挑选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材料,并确保其准确性和权威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书、文章、视频和在线课程等,以获得更全面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四、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我们可以将学习过程分解为小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截止日期。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学习进度,并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节奏来安排最佳的学习时间段,以提高学习效果。
五、积极参与互动积极参与互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学习经验。
此外,参加学习小组或加入学习社区,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互助机会。
通过互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获得更深入的学习理解。
六、多种复习方式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常常只采用传统的阅读和笔记方式进行复习,这可能会导致信息的遗漏和理解的不深入。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多种复习方法,如绘制概念图、制作记忆卡片和讲解给他人等等。
通过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学习是中学生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学习策略则是中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方法,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对多个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引言:中学生学习策略是指中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自主选择和行动的方法。
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目前对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研究中学生学习策略,为中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学习指导。
一、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1. 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之一是通过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 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之二是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对不同科目和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
3. 学习时间管理: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之三是合理管理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 自我评价和反思: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之四是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二、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1.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氛围,有助于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态度和方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学生的学习策略。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中学生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建立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三、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方法1.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策略的效果。
2. 强化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中学生掌握各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学生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果的影响研究
学生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果的影响研究1. 引言•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之路,而学习策略则是指学生在面临各种学习任务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
•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可能会对其学习成果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学习策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2. 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可以划分为认知、元认知和情感/动机三个方面。
•认知策略包括重复记忆、组织信息、归纳总结等。
•元认知策略涉及目标设置、监控反馈与调整等。
•情感/动机策略关注兴趣培养、情绪调节和目标明确等。
3. 理论支持•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理论研究支持不同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如尼尔森(2008)提出了“主动参与理论”,强调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重要性。
•另外,自我调控、元认知和学习动机等理论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4. 实证研究•大量实证研究已经探索了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对于不同科目和任务类型,各种学习策略可能产生不同效果。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做许多练习题和采用自我解释的策略可能会提高学生成绩。
•然而,对于文科类任务,创造性的思考和关联记忆等策略可能更加有效。
5. 影响因素分析•学生个体差异、任务特征和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学生选择的学习策略及其效果。
•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动机水平、元认知意识等方面。
•同时,任务特征如难度、复杂性以及反馈机制也会影响最佳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6. 实践建议•针对不同学科和任务类型,教师可以根据研究成果提供相关建议。
•提倡师生共同探索最适合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也应该通过自我评估和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及效果,并进一步改进。
7. 结论•学习策略对学生成绩有着显著影响,但不同学科、任务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研究和实践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最适合不同情境下学习的策略选择与应用。
•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研究领域,促进教育环境的持续改进。
以上是关于学生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果的影响研究的内容编写。
此文档详细介绍了学习策略概述、理论支持、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实践建议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对该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
复述策略有助于加强记忆,比如多次重复背诵知识点;精细加工策略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联想来帮助记忆,像举例说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组织策略则是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制作思维导图。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是在学习前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监控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视和评估;调节策略则是根据监控的结果对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
资源管理策略涉及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比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料。
二、学生学习策略培养与指导的重要性1、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学会运用组织策略将知识点系统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规划学习、监控学习进程和调整学习方法,逐渐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过度依赖,成为自主学习者。
3、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当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取得进步和成功时,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4、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具备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知识和新环境,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在教育学领域是备受研究和关注的内容。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的目的,个体为什么要学习某项知识或技能。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的目标而施展的一系列行为和认知措施。
在教育学领域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者和学习者实施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本质的追求和兴趣,是自我驱动的,与外在奖惩无关;外部动机指学习者为了获取特定奖励或免于惩罚而学习,是外在驱动的。
内部动机更易引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长期学习兴趣,外部动机更适用于短期直接行为强化的学习。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关键因素。
有较高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往往更有耐心、积极性更强、更愿意探究,能自我满足知识和能力的成长。
相反,学习动机较低的学习者更易受外界干扰,较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激励和奖励机制提供学习者可以感受到成就感的活动或考试,以增强其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奖励机制,如获得奖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以鼓励学习者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2.缩小学习者期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学习者的期望与自己的能力相距越远,他们就越难感受到成就感,进而影响动机。
为此,教育者需要适时给予学习者适当的支持,建立适当的期望,鼓励学习者打破自我设限,展示潜力。
3.提高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因此教育者需要利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期望联系起来实现有趣、恰当和易于理解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者还应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回馈等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以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
二、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用来解决问题、理解概念和学习技能的行动和思维过程。
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习的理解和记忆深度。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研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
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如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等。
例如,在背诵一篇课文时,通过反复诵读来强化记忆就是一种复述策略;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框架,这属于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
比如,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完成学习任务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资源管理策略则涉及到对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创设、努力管理以及寻求他人的支持等。
比如,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拖延;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学习策略培养与指导的重要性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在考试和各种学业评价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学会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时,他们不再过度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能够主动地规划学习、监控学习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再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学习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对问题的能力。
此外,良好的学习策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当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进步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三、影响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因素1、个体因素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都会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
教学研究的学习策略研究
教学研究的学习策略研究教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研究者们通过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学研究中的学习策略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安排和应用学习活动的方法、方法和技巧。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元业务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学习技巧,如分类、比较、归纳等,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获取和组织。
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认知和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策略,如目标设定、自我评估等。
元业务策略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实践中运用的各种策略,如问题解决策略、决策策略等。
二、教学研究中的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在教学研究中,学习策略研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策略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条件,比较不同学习策略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找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学习策略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策略,并分析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探索学生的学习策略偏好和使用情况。
3.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详细研究个别学习者或学习小组的学习策略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策略选择和运用情况。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使用效果。
三、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学习策略研究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同时,学习策略研究还可以提供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促进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培养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培养研究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不在于学问有多深,而在于掌握做学问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指导他们掌握适合的学习策略,是当代大学教育之中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策略,培养一、学习策略的概述1.学习策略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在其人工概念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的概念。
心理学家Newell、Shaw和Simon(1958)随之利用计算机有效地模仿了问题解决策略,从而形成“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概念。
综合国内与国外不同学者的看法,我们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清静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一句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系统。
【2】2.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动态的操作系统,包括四个部分:认知策略,含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含计划、监视和执行策略;情感策略,是与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有关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含时间管理、学习环境和寻求帮助策略等。
二、当代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特点1.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而且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
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自我调节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低,说明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
这些策略使用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
教育学中的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研究
教育学中的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研究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学中,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价值。
首先,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来制定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其次,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方法。
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例如,对于记忆类的任务,学生可以采用词汇卡片、联想记忆等策略;对于理解类的任务,学生可以运用提问、总结等策略。
学习策略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满意度。
在教育学中,研究者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变量,验证不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调查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反馈,了解他们对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看法和态度。
观察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自主学习程度和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
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机制和效果。
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提供反馈和评估。
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环境来促进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实践。
例如,创建学习社区和学习支持系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实践的机会。
最后,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2期(总第265期)教育研究EDUC ATIONAL RESE ARCHN o.2,2002Genera l,No.265学习策略研究概述刘电芝 黄希庭 [摘 要]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质,学习策略研究发展的脉络,个体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以及策略的体系构建和策略的教育训练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为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实质 发展 特征 体系 教育训练[作者简介] 刘电芝,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心理所所长、教授 (重庆 400715)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
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Sieg ler(1997)认为,利用规则的发展便可解释儿童认知的发展。
①Ceary和burling-dubre(1989)发现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使用策略解决问题。
②因此,根据儿童运用策略的情况来研究认知发展已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
一、关于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探讨学习策略的实质,首先涉及到什么是学习策略?根据已有文献可归纳为如下四种观点: (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
(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 ayer,1988)。
(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 ney,1978)。
(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
以上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如果把上述观点加以综合考虑,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学习策略的完整图景,揭示出学习策略的本质。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认为(199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③关于学习策略不仅定义不统一,而且正如Rod Ellis(1994)指出的,不同的策略定义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1)策略究竟是指可视行为,还是指大脑中无法观察到的心理活动,还是兼而有之;(2)策略是指某人学习方法的总体特点,还是指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所采取的技巧;(3)策略是否在学习者意识(潜意识)范围之内;(4)策略是否对学习的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
④我们认为,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1)可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以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
(2)可能是外部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如SQ3R阅读法;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内隐的思维过程。
(3)对学习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影响,例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有的是间接影响,如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4)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
高水平的策略使用者,策略的使用已相当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对策略使用的意识水平即便不高,但当要求描述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当要求他们注意自己的活动时,也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低水平的策略使用者,往往是随机地、盲目地使用,对策略的应用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
(5)策略的应用有水平层次之别。
例如同是复述策略,有可能是简单地按次序复述,也可能是选择陌生的或重点的内容复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
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
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
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此“认知策略”研究兴起。
这一阶段以儿童不熟悉的认知任务研究为主。
这种利用生疏任务的研究优点在于可避免儿童鹦鹉学舌地重复从成人那里学来的答案,且由于远离儿童的现实知识而能更彻底地反应儿童的认知能力。
但正如Siegler指出,单纯在生疏的任务环境中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会低估儿童的推理能力,忽视不断发展的渐变式机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⑤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
1971年自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以此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教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教程、赫伯内容指导教程、魏斯坦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教程及其训练研究。
但研究表明,不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训练研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帮助甚小。
由此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兴起,特别是第二语言获得的学习策略与阅读策略研究已成为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热点学科。
20世纪90年代O'Malley和Chamo t(1990)撰写的“Lea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 nguage acquisitio n”、Ox-ford(1990)撰写的“La ng uage learning stra tegies: w hat ev ery teacher should know”和W enden (1991)撰写的“Learner strategies fo r leaner au-tonom y”已成为三本有影响的语言策略研究专著,主要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语言策略的训练、策略教学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和对策略运用的评价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研究者提出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作用”三种阅读理解模式,⑥对阅读的有效程序、阅读的方式、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阅读图式的构建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
我国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要集中于第二语言和阅读领域,90年代后半期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以通用学习策略研究为主的刘电芝主编的《学习策略研究》和蒯超英撰写的《学习策略》专著,而其它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则比较零星。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经历了从研究生疏的认知任务→通用学习策略→学科学习策略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学习策略研究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研究已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研究。
三、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关于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上。
关于策略发展的阶段有不同的解释。
Nisbet 和Shucksmith(1986)提出认知策略的形成,要经过四个阶段,即:直觉性行为、低水平的自动化行为、主动的有意识的扩展性行为、高水平的自动化行为。
Kirby(1989)提出了认知策略发展表现为从“特殊性策略”向“一般性策略”,从“微观策略”向“宏观策略”转移的过程。
心理学家从策略运用的生成缺陷(production deficiency)和策略运用缺陷存在的实验事实出发,认为策略运用缺陷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儿童策略发展过程中的必要一环。
该观点的代表为Miller的阶段说。
Miller认为,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无策略阶段,即儿童根本不会使用策略。
它包括两种情形的使用,一是自发使用策略,二是在他人要求或暗示下使用某一策略。
第二阶段为部分使用或使用策略的某一变式,即有些场合儿童会使用策略,有些场合儿童又不会。
第三阶段为完全使用但不受益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能够在各种场合使用某一策略,但策略的使用并没有提高成绩,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出现策略运用缺陷现象。
第四阶段为使用且受益阶段,该阶段儿童使用策略,并且这一策略的使用还会导致成绩和策略有效性的提高。
⑦我国有学者认为,就儿童的策略而言,可以分为“形成”和“发展”两阶段。
“策略形成”是指儿童在面临一个全新的问题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发展”则是指儿童在面对一种类似的问题情景或任务时,能使用更高水平的方法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是,策略的发展是否就一定必须是从“特殊性策略”向“一般性策略”发展,从“微观策略”向“宏观策略”发展,此发展的方向是否可以逆转?此外,Miller的策略阶段说所阐述的第三阶段是否必然存在,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同年龄策略的运用体现出不同特征。
席格勒(1986,1987)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策略的早期阶段,儿童多使用单一的策略;当儿童的作业从非技能性向技能性过渡时,策略运用的多重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儿童初学一位数加法时,均以数手指的策略解决问题;当对问题完全熟悉时,会采用“记忆恢复”的策略,直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答案;在其间的过渡阶段,儿童可能采用数手指、记忆恢复、从较大加数起数数、将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等多种策略;⑧刘晓明等(1999)对幼儿的研究也表明,幼儿的数学运算策略也体现出类似的特征。
⑨王沛(1996)对儿童的乘法等值概念理解的研究,也发现有关认知策略的形成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年级趋向于使用正误兼具的多重认知策略,三、四年级学生均已形成了主导策略,二年级处于乘法等值计算策略形成的过渡状态。
10此外,雷霹(1997)对高师学生的研究表明,高师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趋势与学习动机有相似之处,表现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比高年级积极。
1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拥有和使用策略上也有巨大的差异。
表现在:(1)学习困难的儿童缺乏策略,表现为他们不能抑制不必要的信息输入,不能有效地选择线索,不能适当地利用编码策略以及不能自发地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评价使用策略的效果。
(2)低水平的学习者由于缺少丰富的相关经验,难以获得及使用高级的、复杂的策略,中或高水平的学习者容易获得并容易从高水平的策略受益。
12(3)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不仅在学习策略使用的数量与频率上有差异,特别是质量上也有差异。
例如Lu(1997)在比较不同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策略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的阅读策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差异。
13又如牛卫华、张梅林(1998)的研究发现,优秀生的元认知策略数量上都比学困生多,差异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且两者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的元认知策略有本质区别。
学困生在解题过程中虽也使用一些元认知策略,但主要是对任务难度的自我评价或是指向放弃做题,对解决问题帮助不大;而优秀生的元认知策略则指向问题解决,对问题解决有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