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整理)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大纲.
![(整理)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6538c8770bf78a65295471.png)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09564703课程名称: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Creatology & innov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总学时: 32学分: 2开课对象: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学院,全校各年级。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部分学院开设的必修课,也是全校一门培养创新能力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1. 了解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
2. 了解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和创造性思维概述,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特点;通过创造性思维基本特征的练习,使同学们系统接受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变通性、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等训练;3. 八个基本创造原理简介;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头脑风暴法、CBS法、缺点例举法、强制联想法、和田12动词法等创造技法,并能根据技法完成发明设计和创造作品。
4.系统地了解创新能力开发的原则及开发的原理,创新能力开发的相关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和人格因素。
了解社会条件、环境条件及物质条件是创新能力开发的重要因素。
掌握并掌握陌生原理、进攻原理、开发原理和辩证原理是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5.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了解企业的设计和管理以及如何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和如何实现管理创新。
6. 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创意产业与自主创新;了解创意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产业所包含的内容,了解专利申请知识与专利战略。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CAI课件,电子教案及教学录像上网等先进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案例讨论,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地、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五、实践性教学及学时分配 2学时1. 《创新的价值》制作竞赛(必做)2. 《每日一设想》竞赛(选做)3. 参加社会实践或企业创造性解决问题活动(选做)六、考核方式1. 笔试考试占50%2. 提交发明案例或课程论文占20%3. 《创新的价值》竞赛作品占20%4. 平时课堂发言和作业成绩(包括每日一设想)占10%5.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取得良好成绩附加分七、参考书目1. 李嘉曾著. 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2. 庄寿强戎志毅著. 普通创造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3. 罗玲玲著. 创新能力开发与训练教程.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月.4. 戚昌滋侯传绪著. 创造性方法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年.。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543230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0.png)
【案例】电子黑板的产生
• 电子黑板是由日本电气工业株式会社的几 个 “臭皮匠” 集思广益而产生的。他们 的思路是:“在讲习会或其他会议上,听 讲者总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黑板抄笔记, 真麻烦。不如把黑板和复印机组合在一起 就好了……”于是,他们就将两者组合起 来,发明了 “电子黑板”。这种黑板上写 的内容,只要按一下右方的电钮,便全部 复印成一页页,发给听讲者作为笔记,方 便极了。难怪很快风靡全日本,成为畅销 产品。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4.1 组合法
• 组合法:是指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 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织,构成新的 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
• 即将多个独立的技术要素(现象、原理、 材料、工艺、方法、物品、零部件等)进 行重新组合,以获得新产品、新材料、新 工艺等,或使原有产品的功能更全面、工 艺更先进。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案例】世界首台自动洗澡机问世
• 世界首台自动洗澡机由日本美容器材和化 妆品制造商AVANT所开发,机内装有13个喷 嘴,可自动喷出温水,发出红外线和暖风, 并有洗净露、沐浴泡沫和润肤乳,除脸部 和头发外,全身上下均可清洗,全程18分 钟,收费1000日元。公司总共花了两年时 间、100万美元才制造了10台,当时售价相 当于5 辆轿车价格。
• 设想处理的步骤: 一般性设想:指内容一般化、无新意的普通设想,包括
重复性(别人已提出过的)设想。对于一般性设想要舍弃。 实用性设想:指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
实用价值,可以立即实施或有可能尽快实施的设想。实用 性设想要实施。
奇特性设想:指构思新颖奇特,可能在当前的科学、技 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或脱离现实可能性的设想。先储 存,待条件具备再开发为实用性设想。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21e08fdace2f0066f53322e1.png)
专利权的客体(专利种类) 专利权的客体(专利种类)
• 1.发明: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 2.实用新型: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 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 3.外观设计: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 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 用的新的设计。
专利权的主体
• 主体的范围 有权依照我国专利法提出专利申请并 享有专利权的民事主体 • 按照国际划分:中国人和外国人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含义 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 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2)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 非职务发明:享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职务发明:有获得奖励和报酬的的权利。
申请专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 1.申请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 明书摘要、有附图的可同时提交说明书附图和摘 要附图,以上文件要求一式两份。 • 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附图,以上文件要求一式两份。 • 3.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外观设计图或照片、 外观设计简要说明各一式两份、要求保护色彩的 应提交彩色和黑白的图或照片各两份。
外观设计
新颖性:同在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 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 不相近似。 • 判断时间:申请日前 • 公开方式:发表、使用 • 公开地域:国内外、国内外观设计 • 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不相冲突 • 在先权利的范围:商标、版权、产品装潢、企业 名称、肖像等
具有创造性的专利
• (1)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目前的状况 • (2)应注意技术创新阶段的保密 • (3)要考虑本单位基本发明与外围发明 (2)实用新型 (3)外观设计
学习《创造学》之体会
![学习《创造学》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8aea1f08762caaedd33d498.png)
学《创造学》之体会不知不觉中学习《创造学》这门学科已经将近8周了,我们选修肯也即将结课了。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自己有很大收获。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许多以前很少接触到的东西,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
而创造发明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创造学》这门课程主要少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当前是创造发明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现象上看是产品竞争,从实质上看是智力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发明的竞争。
创造学就是要通过对创造发明史和当今大量的发现、发明的过程实例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力求找出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借助规律有效地进行各种创造发明。
创造学的分类及研究的内容创造学的分类:创造学研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创造过程遍及各行各业,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有关创造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任何一个实践领域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任何一个立志搞创新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创造学》这门课程,提高我们的自身价值。
从刚开始上这门课程,我就觉得《创造学》并不容易学习,需要我们不断的动手,思考。
在实践活动中来开发我们的潜在创新意识。
但这并不好做到。
虽然我觉得这门课程有点难,但自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被老师的讲解吸引了。
和我想象中的枯燥乏味完全不同,老师经常给我们出点有趣的课堂练习,幽默有趣,能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也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刚刚开始时大部分题我都答不上来,但随着老师慢慢的讲解、指导,我也能答出一些有趣题目,心里也有一些自豪。
老师细心、认真的讲解将我们慢慢的引像创新的殿堂,并时刻告诉我们创新的重要性。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课件1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e653bc99ec3d5bbfd0a7475.png)
推荐书籍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1.1 1.2 1.3 1.4 1.5 1.6 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创造的作用与意义 创造学的性质与任务 创造学的发展简史 国外创造学的研究现状 创造学在我国的发展
什么叫创造?
对创造的含义每个人心理都明白,但 难以用语言精确表达 !
1.1
创造及相关概念
刘仲林教授在《中国创造学概论》中指出: “创造是赋予新而和的存在,是对已知要素进行 组合和选择的过程,是只可在实践中体会的一、 不可言传的道。”,将创造的层析依次由外向内 逐层递进,表现为: Ø外在的、静态方面的创造 性成果,即“成物”的层面 • Ø内外结合、动态方面的创造过程,即“成思” 的层面 • Ø内在的、本质的层面,即“成己”的层面
有这样三句话!!!!! 没有创新的语言是乏味的 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淡的
没有创业的人生是盲目的
为什么爱因斯坦能创立相对论,爱迪生有1300 项发明,居里夫人两获诺贝尔奖,他们具有怎样的 超级能力?奥妙何在? 只有创造学——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兴起时, 人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是创造力在发挥作用! 有 了创造,科学才得以进步,有了创造社会才不断发 展,有了创造,世界也才能有了今日的辉煌,历史告 诉我们:中国的成长和创新——创造密切相连,面 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创新、创造, 让 我们从学习《创造学》上开始……
罗斯福
丘吉尔
希特勒
一家大公司正准备要招收新的职员,其中一个测试 的问题是……
学习内容综述(学什么?)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二章 创造力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及训练
第四章 创造原理及技法
第五章 创造能力开发
第六章 技术创新与创意
为什么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 新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 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 不分年龄、不分职务、不分职称、不分学历,人人都可以成才。 要着力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 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 节。 ——胡锦涛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 的未来要靠他们。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 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 向。 ——温家宝在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开发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45ab3223e009581b6ad9ebb3.png)
智商的影响仅占20%
美国有位记者后改行做企业管理,有一次他在 同学会上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班上读 书的成绩平平的,反而都获得了成功,而当时 成绩最好的,智商高的,后来有不少人进了社 会后,成就平平。那么其他的班是不是也会这 样?他也了解了其他班级,几乎也是如此,于 是他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在一 个人成就之中,智商只占 20%。那还有80% 是什么呢?
墓碑铭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 在世界上存在
达芬奇
意大利艺术三杰之一 列奥纳多·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多才多艺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 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 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 师和军事工程师。
兴趣
兴趣广度、兴趣深度、兴趣稳定性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一个兴 趣中心 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是音乐界和天文 学界的双星
牛顿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 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 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牛顿的主 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 望远镜等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 影响力的科学家。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情商的内涵很丰富,单就创造能力而言,我们重点关 注如下非智力因素: 兴趣、理想、自信心、责任感、意志力、团队精神、 快乐的心境、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 度。
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从而增大人 们成功的几率,并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教学大纲(本科)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e863700484254b35effd3447.png)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创造学与创新实践》课程是专门开发大学生创造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的,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
其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创造学的发展动态、掌握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概念;通过创新技法的具体操作实践,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
课程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式实验室,在综合创新中支持学生题目自拟、方案自选、随时预约的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制作项目,学生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实验室里开展创新活动,结合动手制作实现创造的梦想,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以适应今后科技及经济领域竞争需要。
课程的基本要求:①了解创造力的概念,基本掌握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和方法;②了解创造与创新的联系与区别;③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练习,培养创造思维的良好习惯;④重点掌握创造技法的分析技术及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创造技法解决日常及专业所遇及的问题;⑤初步学会运用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⑥初步掌握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和论文的撰写要领,进行创新成果的表达。
⑦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式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自拟题目,进行综合创新,完成一件创新作品(创新设计方案、论文、专利、报告、图纸或实物、模型作品)。
总体要求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掌握创造学的基本体系,而且能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日常所遇及专业中的有关问题。
5※<教学内容>创造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块:第一章绪论创造与国际竞争,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创造学的涵义;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创造的几种形式;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创造学的学科性质与框架;创造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力的涵义,创造力与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分类;创造力的普遍性及可开发性;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和方法。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0c8bd0234b35eefdc8d33365.png)
3.能寻求到合理的答案
富有创造力的人,有深远的见识,有冒险 的心理,习惯独立的思考判断,能从不同的角 度来考虑可能的答案,能够从自己内心、他人 以及环境中得到不同的想法和线索来寻求问题 的答案,能够忍受问题及其答案的模糊性。
他们知道脑筋越用越灵,时常反复思索一些 不完整、有时甚至是愚蠢的构想,能忍受长时 期没有立即答案的那种焦虑。他们信赖自己的 感觉,信赖自己潜意识的思考,信赖自己精密 而有系统的思考,依赖自己潜意识的思维来找 出问题的答案,能够耐心地等到一个合理的答 案出现。
重点是:求真务实精神,造福人类的责任感和事 业心,敢于探索与冒险、勇于挑战、顽强拼搏、持之 以恒、团结协作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善于提出问题和 首创第一的精神等。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将前面讲到的8种能力 可以细化为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概括与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组织协调管 理能力、设计计算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信息搜索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工程技术能力 、分析判 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矛盾的能力、情感控制与 心理调节能力。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加强: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觉察需求的能力、以 及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和训练。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源泉,是时代前进的主旋律。历史的看待创新,人类 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的数量、质量和速 度影响着人类发展进步的幅度和速度。创新并不神秘, 人人都能进行创新。认识创新,了解创新对人类文明 的影响,了解创新人才的特征,把握创新人才的培养 要点,是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第一步。
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改进 过程。偶然的发明并不能直 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发明 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过程, 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应用, 才能最终发挥作用。
创造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三篇
![创造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26f7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4.png)
创造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三篇《篇一》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创造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致力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个体,我深感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我制定了这份创造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有意识的实践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该计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力的理解与认知:深入研究创造力开发的理论基础,包括创造力的定义、特征、类型和培养方法等。
2.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并实践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跨界思维等,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创意的发掘与实现:通过各种方式,如观察、思考、实践等,发掘并实现自己的创意。
4.创新项目的开展:策划并实施创新项目,将创新思维和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5.创新环境的营造: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为了有效地实施该计划,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规划:1.第一阶段(1-3个月):主要进行创造力的理解与认知,通过阅读书籍、和观看相关视频,掌握创造力开发的基本理论。
2.第二阶段(4-6个月):主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各种创新思维方法,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第三阶段(7-9个月):主要进行创意的发掘与实现,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发掘并实现自己的创意。
4.第四阶段(10-12个月):主要进行创新项目的开展,策划并实施创新项目,将创新思维和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5.第五阶段(13-15个月):主要进行创新环境的营造,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够实现以下工作设想:1.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2.培养出一种持续创新的习惯,使创新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为了确保该计划的顺利进行,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每个月至少阅读两本关于创造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书籍或。
创造力开发论文[精选五篇]
![创造力开发论文[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7e890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9.png)
创造力开发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创造力开发论文创造力开发论文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孙艳丽1202010101创造力是什么?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极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崭新的世纪中,人材的竞争是日趋激烈,而创新精神是一切人材追求的目标。
因而,包括创新在内的创造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创造是普遍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普遍存在的,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创造潜能是人类固有的潜在能力。
除低能者、患者外,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去研究开发自我创造力,为自己为祖国尽一份力。
我们认为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一切新的信息进行加工,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新产品的能力。
创造必然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美籍华人心理学家刘安彦曾经指出:“并不是所有智力高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有许多智力中等的也能提供创造性的贡献,智力高低与否和个人的创造力并没绝对相关。
”可见,创造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
因而普通智力的发展并不等于创造力的发展,智力的培养当然也不能代替创造力的培养。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历史,否则人们至今还只能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
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就没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
创造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和发展着。
没有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文明,神话故事的出现使人类创造力的结晶,但正是这些故事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想象和思维;我们所使用的各项产品是创造,没有他们的发明和使用,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方便;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也是创造的结晶,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创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家的发明是创造,产品的更新是创造,就连我们的脑筋急转弯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e3e947e2700abb68a882fb0f.png)
思维的构成
明天中午,我打算堡鸡汤来喝,这时候,我 的头脑中就浮现出已经做好的鸡汤的模样,在我 的记忆中,存有制作鸡汤的方法,于是,我会根 据我记忆中的方法,去准备一些材料,以上这些 东西,都会以语言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就 好象你在跟谁讲话一般。 • 就其本质而言,思维是对问题或情景的内部 表征。比如你在做某件事之前会提前想好每一步 要做什么。你要运用思维的基本组成:表象、概 念、语言来完成这一过程。
我们无法判断哪个半球更为重要一些。 充分利用大脑的资源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嘛!
左脑模式 • 词汇性的(使用词汇进行描述) • 分析性(有步骤一一解决问题) • 象征性(用符号象征某些事物) • 抽象性(取出很少的信息代表事 物) • 时间性(将事物排列首先其次去 做) • 理性(根据理由和事实得出结论) • 数字性(用数字进行计算) • 逻辑性(把事物按照逻辑进行排 列) • 线性(进行连贯性思维,一个想 法紧接一个想法去想) 右脑模式 • 词汇性的(例如图片) • 综合性(把事物整合为一个整体) • 真实性(涉及事物当时原样) • 类似性(看到事物相同的地方) • 非时间性(没有时间概念) • 非理性(不需要理由与事实为基 础) • 空间立体(看到事物与其他事物 之间相联系,组成一个整体) • 直觉性(根据不完整的规律、感 觉洞察事物真相) • 整体性(看到整个事物,感知整 体结构,引出分散的结果)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思考的重要性
• 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次问他的学生:“你今天上午准 备做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又问:“下午呢?” 答曰:“做实验。”再问:“晚上做什么?”学生仍旧回 答:“做实验。”卢瑟福遂不满地问道:“你整天都做实 验,那么你用什么时间进行思考呢?” 这件事告诉人们,要很好地进行创造,必须要有专门 时间进行思考。不善于思考就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 就不可能发现问题,当然就谈不上有更多的想象和创造了。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曾说“难得有人一年会思考二三次 以上,我则因一星期思考一两次而博得了国际声誉。”由 此可知思考的重要作用。
创新思维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37060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f.png)
创新思维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一、概述创新思维是指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强调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指通过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具备主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思维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机械重复工作正在被自动化所取代。
唯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成功。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参观、实践等方式来积累知识和经验。
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2. 培养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常常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协同努力。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和项目作业,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创造能力的培养1. 提供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和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 提供创造性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如创意比赛、实验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将他们的创造能力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
五、创新思维与学科学习的关系创新思维与学科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学科学习方法。
同时,学科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校应该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edfe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8.png)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创造学是一种关注创造过程、方法和原则的学科,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创造活动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对创造思维、创意生成和创新的认知过程、原因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提高个体和团队的创造能力。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1. 创造是一种能力:创造学将创造视为一种独特的智力和能力,个体可以通过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来实现创新。
创造能力是可以被开发和提高的,而不仅仅是天生的才能。
2. 创造是复杂的过程:创造过程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过程。
它包括问题发现、信息获取、思维生成、概念验证、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创造结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 创造需要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良好的创造环境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潜能,提供资源和支持,降低创造的风险和压力。
创造学强调创造环境的重要性,包括文化氛围、组织结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等方面。
4. 创造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创造性思考和思考模式的思维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框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
创造学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创意激发和创新方法的应用。
5. 创造需要实践和反思:创造学认为,创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考和构想,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实践可以提供反馈和经验,帮助个体不断改进和完善创造过程。
总之,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创造能力为核心,强调创造过程的复杂性、创造环境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实践和反思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通过掌握这些原理,个体和团队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创造和创新。
创新管理-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DOC50页)
![创新管理-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DOC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0e2206107375a417866f8f57.png)
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前言21世纪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21世纪的核心,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的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为了配合遂宁创建创新城市建设工程工作,提升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公需科目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技法和应用技能等,为建设一支能想、能说、能干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创新能力建设公需科目开设的初衷。
第一讲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本章要点] 创新在国内外一直都备受关注,我国也已经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
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头,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强大支撑,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永续源泉。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创新通常是从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应该说,狭义的创新概念就是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一种过程或活动。
广义的创新,则表现为不同参与者与机构之间(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七个案例)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七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33ca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a.png)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七个案例)1.案例一:文化艺术创造学在文化艺术创造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绘画课上,老师会给学生一个主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创造新的想法、运用新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案例二:科学实验创造学在科学实验创造学中,学生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室中设计新的实验方法,通过改变剂量和配方来得到不同的结果;学生也可以在物理实验中设计新的装置,改进已有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观察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案例三:企业创新学在企业创新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实践,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创业课程中,学生需要自主组织团队,设计新的产品或服务,并进行市场调研和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案例四:设计创新学在设计创新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设计理论和实践,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调研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且有创新性的产品。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用户导向、创新思维和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5.案例五:科研创新学在科研创新学中,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科研项目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设计,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科学思维、探索问题和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6.案例六:信息技术创新学在信息技术创新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编程和应用开发,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编程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新的算法和编写代码,开发出新的应用程序或游戏。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
• ⑤[形态发散] 以事物的形态(如形状、颜色、音响、味 道、气味、明暗等)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 可能性。例:尽可能多地设想利用红颜色可做什么或办什 么事? • 答:红灯—禁止通行的交通信号;红旗;红墨水;红芯铅 笔;红围巾;红喜报;红皮鞋;红袖章;红衣服;红领巾; 红封皮的日记本;红皮球;救火车的红色车身;红十字标 志;红星;红色印泥;红灯笼;红头绳;红指甲油-• ⑥[组合发散] 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散点,尽可能 多地设想与另一事物(或一些事情)联结成具有新价值 (或附加价值的)新事物的各种可能性。例:尽可能多地 写出(或说出)钥匙圈可以同哪些东西组合在一起。 • 答:可同小刀组合;可同指甲剪组合;可同小剪刀组合; 可同图章组合;可同纪念章组合;可同微型手电筒组合; 可同开汽水瓶扳手组合;可同开罐头的刀组合;可同微型 圆珠笔组合;可同微型温度计组合;可同小工艺品组合--
流畅性练习(2)
4、表达流畅:在规定时间(4分钟或5分钟)内,根 据下列指定的字组尽可能多造句,所造句子必须 顺序包括该组所有的字,并且语法正确,意义能 使人理解。 (1)西-咸 (2)海-热-冬 (3)春-飞-雨-山 (4)水-水-水-水 5、图形流畅:在规定的时间(5分钟或6分钟)内, 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特定结构(如圆形“O”、三 角形“Δ” 、T形“┬”)的事物并注明其名称。
3.4 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3.4.1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4.2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3.4.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3.4.1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发散思维
• 发散思维就是从一点出发,向各个 不同方向辐射、产生大量不同设想 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多向开展的 思维形式,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 维。
案例分析(3)
• 小牧童反复试了几次,每次都得到了同样 的结果。
• 于是,他把这种香喷喷的东西当作饮料, 招待镇子里的人。 • 此后,一种新的饮料诞生了。这就是我们 现在都喜欢喝的咖啡,也就是非洲小镇 “凯夫”的谐音。
案例分析(4)
• 分析小牧童发现咖啡的过程:
1.好奇心。我的羊怎么变得这么奇怪? 2.敏感性。羊是不是吃了灌木叶引起的变化。 3.观察力。羊不仅吃了灌木叶,还吃了花和果实。 4.联想能力。叶子和果实中有特殊的东西,人能不能吃? 5.探究性。拔一些灌木回家去看个究竟。 6.冒险性。我来尝一尝。 7.进取心。有点苦,烧一烧这么样?泡水喝是不是更好? 8.健康的品质。如果小牧童自私一点,偷偷地自己享用咖 啡豆,那咖啡永远成不了风靡世界的饮料。
案例:金属猫的故事
逻辑学家不动声色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猫。突然,他明白了 什么,于是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之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 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的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 就在工程师听后后悔不已的时候,那位老妇人带着一个年轻人走 了进来。一进门,年轻人就说:“对不起,我是她的儿子,刚刚从外 地赶回来,有钱给我儿子治病了。这只玩具猫是我家的传家宝,不能 卖,这样我分别给你们400美元,要回我的猫。”工程师和逻辑学家 一听,虽然有些惋惜,但也只好无奈地把珍珠和铁猫还给老妇人。 一出门,老妇人就把组装好的猫交给年轻人。 其实,这位年轻人根本就不是老妇人的儿子,而是刚好路过看到 逻辑学家买走铁猫的一位发明家。他一问老妇人的缘由,他就对老妇 人说,我给你2000美元,我假装是你的儿子把这只猫要回来。 发明家送老妇人回家,了解一些这只玩具猫的历史,临走时又给 老妇人留了一些钱。 第二年,这只玩具猫在一个国际拍卖会上,以2000万美元成交。 在这故事里,工程师是以经验思维办事,逻辑学家是以逻辑思维思考 问题,而发明家是以创造性思维发现更大的商机。
• 例如:1、给你一个圆,你能画出
什么? 2、笔的功能 3、解决缺水问题 4、口香糖的种类(功能、口 味、形状)
发散思维
• 发散思维的作用
(1)产生大量设想,提供更多地选择机会。 例:爱迪生选择灯丝的材料
从广州到北京
(2)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
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思维也有惯性
逻辑思维和重复性的实践能够形成思维定势, 亦称思维惯性。例:将鸡蛋立在桌子上。
了晚上,发生了奇怪的事,羊不听话了。他费了好大劲才
把羊赶进了围栏,羊进栏后,还是很兴奋得挤来挤去。 • 第二天,他又把羊赶到那片草地上去。他看到,羊除了吃 青草外,还吃灌木上的小白花、小浆果和叶子。到了晚上, 他的羊和前一天一样不听指挥。
案例分析(2)
• 为证明是不是羊吃了灌木叶和果实出现了反常的 现象,第三天,他把羊赶到了另一片草地上,只 让羊吃青草。当晚羊恢复了常态。 • 问题出在灌木上。小牧童拔了几棵灌木回家。他 尝了尝灌木毛茸茸的叶子,有点苦,又尝了尝果 子,又苦又涩。 • 他把果实放在火里烧一烧,发出浓郁地香味。再 把烧过的果实放在水里泡着喝,味道好极了。那 一天晚上,小牧童也兴奋地彻夜未眠。
【实践】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
• ②[功能发散] 以某事物的功能为发散点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 能性。例:怎样才能达到照明的目的?(办法越多越好) • 答:点油灯,开电灯;点蜡烛;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划火柴;烧纸片; 用手电筒;点火把;燃篝火…… • ③[结构发散] 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 性能。例: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三角形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 们的名称。 • 答:三角尺;三角眼;三角窗;三角旗;屋顶;三角帽--• ④[关系发散] 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与 其它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例:“你是谁?”尽可能多地写出你与社 会各方面及各种人物的关系。 • 答:我是教师的学生;我是电影院的观众;我是广播电台的听众;我 是小张的邻居;我是百货商店的顾客;我是图书馆的读者;我是上海 市的市民;我是共青团员;我是公园的游客-----
【实践】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
• ⑦[方法发散] 以人们解决问题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 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例:尽可能多地写出(或说出)用 “吹”的方法可以办成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 答:吹气球;吹灰;吹疼痛的伤口;吹鸡笔(游戏);吹泡泡糖;吹 去眼里的灰;吹塑料袋;吹玩具风车;吹口哨;吹口琴;吹喇叭;吹 去橡皮在纸上擦下的脏物--• ⑧[因果发散] 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造成该结果的 各种原因;或以某个事物发展的起因为发散点,推测可能发生的各种 结果。例:尽可能多地写出(或说出)造成玻璃杯破碎的各种可能的 原因。 • 答:手没抓稳,掉在地上碰碎了;被某种东西敲碎了;冬天冲开水时 爆裂了;杯里水结冰胀裂了;撞到了坚硬的东西;被猫碰倒,掉在地 上打碎了;被弹弓的子弹击碎;发怒攥碎玻璃杯;被火烧裂---
案例:金属猫的故事
• 请分析工程师、逻辑学家和发明家的思维方式
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 金字塔。到埃及后,逻辑学家在宾馆写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逛街。 忽然听到一位老妇人叫喊:“卖猫呀!卖猫呀!”只见老妇人身旁摆着 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老妇人解释说,这是祖传宝物, 只因孙子病重,才不得已卖之以作住院治疗费。工程师用手掂量这只 猫,感到猫身很重,看起来像是黑铁铸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一 对珍珠。于是工程师以300美元买下了那两只猫眼。他回到宾馆,高 兴地对他的朋友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了两颗硕大的珍 珠!”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珍珠至少要值上千美元,忙问是怎么回事。 待工程师说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哪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工 程师答道:“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睛的黑铁猫。” 听完,逻辑学家忙跑到街上,用300美元买下了铁猫。工程师见 后,嘲笑道 “你呀,花300美元买个没眼睛的铁猫!”
【案例】10减1等于……
•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 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要拥 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 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 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需要看到它的一面, 还要看到另一面,就如前面那道看似简单的数学 题,如果囿于纯数学领域,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 答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 体事物,那么答案就丰富起来了。
3. 思维的流畅性
• 概念:能够迅速产生大量设想,思维速度
较快的性质。反映敏捷,表达流畅 • 说明:流畅性是对速度的一种评价。 • 案例: 1、科学家“思潮如涌”、文学家 “一气呵成” 2、高斯解题
流畅性练习(1)
1、计算流畅:在规定时间(3分钟或4分钟) 内,尽可能多地列出得数等于某个指定数值 (如9、14、23)的完整算式。 2、词汇流畅:在规定时间(3分钟或4分钟)内, 尽可能多地写出包含某个特定结构(如 “木”、 “口”、“金”)的汉字。 3、概念流畅:在规定时间(3分钟或4分钟) 内,尽可能多地列举某一类事物(如“水 果”、 “鸟类”、“交通工具”、“运动器材”)的
【案例】10减1等于……
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
• 10减1等于9。对,可也不完全对。 •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 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 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 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 都燃尽了。 •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 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4. 思维的灵活性
• 概念:能产生多种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展
开想像的性质
• 说明:思想方法上多回路、多渠道、四通
八达的思维方式,生动活泼、体现
无穷魅力。
• 案例:1、一物多用;一题多解 2、山念:能周密思考、精确地满足详尽
要求的性质 。 • 说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客观事 物的复杂性要求人们细心观察, 周密思考。 • 案例:1、微电子技术 2、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