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佛王维-蒙汉良篆刻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书法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有着悠久的书法传统,为世界书法艺术宝库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其中,唐代的王维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书法技艺,成为了书法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他在辋川庄以积雨辋川庄作书法,是一个令人敬佩和鼓舞的故事。
本文将重点探讨王维在辋川庄的作书法活动及其影响。
辋川庄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在这座美丽的山水之间,王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书法实践。
积雨辋川庄作书法,可谓一举两得,既能灵感涌现,又能陶冶情操。
王维的书法风格独特而又多样化,他充分运用了篆、隶、楷等多种字体,使得他的作品丰富多彩,展现了他广博的学识和艺术修养。
王维的书法始终追求自然与写意的结合,他借助墨色的流淌和笔画的韵味,将自然界的美妙与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又深具内涵的艺术风格。
积雨是辋川庄最独特的景观之一,王维通过观察和描绘积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将积雨的意象融入到书法中。
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书法时,往往迎着雨水,临水而坐,以雨水的湿润和凉爽为墨,以笔为雨滴,使得书法作品充满了动感和灵动性。
他的字体柔美而流畅,宛如抚摸着积雨的细雨丝,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王维在辋川庄作书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创作,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他倡导的"道法自然"的创作理念,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激发了后世书法家深入探索,不断丰富书法艺术的内涵。
王维的书法艺术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书法作品传递出了他作为文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他将自然景物融入到书法中,用字体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感人之处。
在王维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界的无限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深沉思考,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正是因为王维在辋川庄作书法的坚持和努力,使得他成为了唐代文坛和书法界中的佼佼者。
王维顿悟开南宗,从此画家喜参禅

王维顿悟开南宗,从此画家喜参禅王维顿悟开南宗,从此画家喜参禅王维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代禅宗出现“南顿北渐”之争,山水画也分化出南北二宗,自王维参禅开创南宗后,画与禅便不可分割,主张行、住、坐、卧皆为禅的“顿悟”法门始终是山水画家灵感的源泉。
中国山水画南宗名家无不具禅家精神,他们的作品,不仅“画中有诗”,而且“画中有禅”。
画家喜欢参禅,将画道与禅理融为一体,以山水画为载体不断探索宇宙人生的真谛,这正是中国文人画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中国山水画与禅宗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
唐玄宗时的大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并驾齐驱,他们奉唐玄宗之命同作《蜀道图》于殿壁,吴道子绘嘉陵江山水三百里一日而就,李思训则“累月方毕”。
唐玄宗观后感叹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即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故后人称山水画“变于吴而成于李”。
相对于吴道子的多才多艺而言,李思训表现得更为专业,他将隋代画家展子虔“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风格发展到极致,并将这一风格演变为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宗派——北宗。
没过多久,唐代另一位大画家王维,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意出尘外”的境界,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神话,他以诗人、画家和修禅者的身份,给山水画增添了“画中有诗”、“画中有禅”的无穷意味,中国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王维也成为令后人敬仰的“南宗”之祖。
禅宗与山水画均分南北宗值得中国绘画史研究者注意的是,中国山水画之所以在唐代分出南北宗,与唐代禅宗分出南北宗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唐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禅宗的兴衰始终息息相关。
禅宗两派是指“南能北秀”,即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神秀和惠能均为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
禅宗南北宗的区分主要在修行的方法上,北宗主张“渐修”,正如神秀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南宗则反其道而行之,惠能认为“本来无一物”,主张“顿悟”。
王维在画史上被推崇为南宗画之祖

王维在画史上被推崇为南宗画之祖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人,少年登第,曾任尚书右丞,所以后人称他为王右丞。
他聪明好学,博学多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诗人。
王维的画迹因为年代久远现已所剩无几,即使在宋朝真迹也不多见,世间大量署名王维的作品皆为假画,当时的大鉴赏家米芾感叹:“谅非如实之多。
”他的山水画既有水墨又有青绿,既学吴道子也学李思训,画风并不一致,所以历史上对王维的山水画众说纷纭,模糊不清,今天,我们要很正确判断王维的绘画风格、具体画法和面貌,已经不太切合实际,好在画史上对王维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从中可以透露许多王维绘画的信息,经过探讨、研究、分析和比较,还是可以得出结论。
一王维绘画风格及其特色在绘画方面王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对道释人物、山水花卉,无一不会,无一不工,其中山水画的成就造诣最高,影响也最大。
在他的创作中将诗歌融合到绘画之中,所以苏轼在《书王维兰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因为王维用写诗的手法来绘画,使水墨的氤氲呈现出诗的意境,成为无声诗,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主要是表现诗与画共同具有韵味和意趣,所以在他的画面上呈现出诗情画意。
王维山水画的画法不外两种,即早期的青绿山水和晚期的水墨山水。
王维年轻的时候,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在画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深受帝王贵族的喜爱,被视为绘画的正宗。
王维青年入仕途,善于写诗又擅长山水画,这时候他所见并符合他口味的只能是具有富贵气象的李思训山水画。
李思训的山水画是以青绿赋色,注重勾框填色追求精致的一种画法,可以说根本没有注意到墨法的运用,他繁复典丽的风格,无疑是受到六朝彩画的影响,还是盛唐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兴旺的反映。
时代的风貌影响画家画风的变化,中唐以后,动乱频繁,国势衰微,兴旺景象不复存在,迫使一些官僚文人无意仕途,他们精神空虚,寄情山水,隐居山林,从而对真山真水有深刻体验,他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并真实地描绘眼前自然山川千变万化的景物,靠原来的青绿画法已经无法胜任,必须借助其他方法,而水墨画恰好具有层次变化丰富的特点,很适宜表现千变万化的山水景物,而且具有烟润、活泼、秀雅的长处,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境界,加上这一时期曾有不注重色彩的疏体画法,因此水墨画法逐渐被采用,画风开始从青绿山水的富贵气转向水墨山水的野逸气。
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

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如何修炼一双鉴印的利眼今天,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开放与发展的时代,而且也是现代信息传媒迅猛发展和高度发达的时代。
在社会巨变中,现代的中国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取地球村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成果信息,真正实现了"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一瞬",视野极为开阔的理想境界。
由此,在知识结构、鉴赏观念、收藏方式等方面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使审美情趣与收藏鉴赏取向产生新的飞跃。
生活中宽带互联网络的运用,使收集信息的手段和获取速度又大大超过了前人,常常出乎人们意料,何苦担心不会篆刻而不敢涉及。
其实,加强相应的文史修养,了解了印章的历史、制度、流派,及各类印材的感性认识,鉴印藏印便不是件玄之又玄的难事。
日积月累,聚印成谱,肩负一个藏印家的称谓决不是幻想。
一、识篆养底气从《说文解字》入手用看惯熟视现代字体的眼光来识别篆字、欣赏篆字,确实感到非常陌生,两者的差异很大。
许多收藏爱好者之所以不敢问津印章,原因就在篆字上。
篆字是以"形"为中心发展而成,虽然后来已经变为"意象",但探其本源,总有形的影迹可循。
所以,篆字从一开始就具备美术性。
其实,篆字不过是古人的平常字体,是因为时代变迁才使它演化成了现在人们日常书写和阅读的字体。
而印章印文,特别是闲章、书画用的艺术印章,却始终习惯沿用古人的篆体,印章多以篆字来体现它的价值。
,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
清代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段玉裁对它做了大量的注解,其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
好印者如果因此而生发对文字学的兴趣,那么,由此入门乃为正道。
当然,对一位刚入门的藏印者来说,手头置一部((说文解字》,再加上《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篆刻大辞典》,犹如安下大本营,进可通晓古玺文,退可领会汉印文。
有这么几册最需要、最实惠的工具书在案,底气渐盛,步到古肆,亦有一半胆力可以支撑。
【研途来稿】王维—破墨山水、诗情画意

【研途来稿】王维—破墨山水、诗情画意“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纷繁,是谁仅用几笔点染;“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绚烂,是谁仅用水墨描绘。
是王维,那个破墨山水,将诗情画意完美融合的王维。
王维,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又因通晓佛理,被成为“诗佛”。
他的山水画,被称“南画之祖”。
王维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
正因为如此,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使得他的画作水平提到了一种新高度。
王维曾学过李思训“浓烈沉稳,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也学过“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的吴道子。
然而他的画作既没有密体那样过于雕饰,也没有疏体那样过于粗犷,他走的是自己的路。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王维《山水决》王维首先采用“破墨”新技法(“破墨”是指一种用浓淡墨色相破、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效果的用墨技法,此法所作山水,叫做“破墨山水”。
),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并以此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后世人文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从此绘画不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了浓墨重彩。
不仅如此,由于王维对诗、画同时拥有的登峰造极的造诣,他将诗与画相互融会贯通,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
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不张扬。
山水画中最注重对意境的表现,他把诗情与画意合而为一,从而为世人创造出了更为广阔幽远的艺术空间。
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景交融,诗画同工,达到了诗画相融的境界。
正可谓是诗情画意之事。
“诗佛”王维

“诗佛”王维“诗佛”王维王维(701,761)中国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 。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
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对后人影响很大。
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特有禅趣的王维(七?一至七六一,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故取字号“摩诘”。
开元九年(七二一),举中进士。
张九龄为宰相时,擢升他为右拾遗,不久转任监察御史;一直到他辞官退朝之前,官拜至尚书右丞,当时的人尊称他为“王右丞”。
归隐后,时常与高僧共游,又和处士裴迪等日谈经典,兴趣浓厚,不觉疲乏。
曾经皈依荷泽神会禅师,从之参禅。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通音乐。
当时有被推崇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三人在盛唐诗坛上多有建树,可说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
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
他的母亲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就是神秀的高足普寂。
王维并写有《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谒璇上人并序》、《过福禅师兰若》等,大通就是神秀的諡号,璇上人就是瓦官寺的道璇,出于神秀门下,福禅师就是受神秀亲传,与普寂同门的义福或惠福,可见王维与北宗禅师有密切的接触交往。
积雨辋川庄作(诗中有画)

诗人在画面元素的安排上讲究疏密有致,既注重整体的和谐 统一,又突出局部的细节刻画。如“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 暮雨子规啼”等句,通过疏密有致的笔触,使画面既具有整 体感又不失细节之美。
笔触细腻刻画物象
精细入微描绘细节
诗人通过对物象的精细入微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诗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例如,“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等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鱼儿游弋、燕子斜飞的生动场景。
02
诗意解读与赏析
诗句逐句解释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俯瞰 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 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 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 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 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 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 所得。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 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 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 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 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 很好的例证。
画中呈现的诗意
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对诗歌的 深刻理解和感悟,使得画面不仅具有 视觉上的美感,更蕴含了丰富的诗意 。
论王维诗歌中禅的三重境界

第34卷第10期 2021年05月Vol.34 No.10May 2021艺术科技王维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其笔下“草木有灵,山水有魂”[1]。
“关于语言文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宗白华先生在他的《新诗略谈》一文中曾说得非常具体,文字具有两种作用:音乐的作用和绘画的作用。
”[2]王维之诗,诗画一体,其每一首诗都彰显了文字的绘画作用,他的诗将眼中景与心中情融合,“达到了一种圆融观照的浑成境界”[3]。
王维的诗作不仅美如画,更是禅意盎然。
王维的母亲笃信佛教,是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自小受到母亲的熏陶,再加之成年后因历经坎坷厌倦官场而过着的半官半隐生活的催化,他开始参禅悟道。
他将佛教禅理自然地融入诗歌创作中,诗歌中流露出的丝丝禅意成了其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王维对禅的体会和领悟具有层次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的诗文创作很好地体现了他对禅的理解的三重境界,即“感宁静”“心空灵”和“性释然”。
1…环境清幽,感宁静谈及禅道,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第一个字便是“静”,可谓“禅中静,静中清,清中明,明可见性”,“静”可谓参禅的第一要义。
何处得静?对于刚接触禅的人来说,在清幽环境中悟道参禅是不二选择。
因为参禅需心静,但即刻便做到心无旁骛、心如止水对于初学参禅之人而言相当困难,他们需觅得一处远离尘嚣的清幽之所,以外界之静感染境中之人,凝神静气,从而走向禅境。
王维的诸多诗歌就体现了禅的这一境界,即禅的第一重境界——环境清幽,感宁静。
例如,《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句,诗人身处夜色笼罩的深山,四围没有人们的细语嘈杂,唯有桂花在山中静静凋落。
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纵然有着百般思绪也终将归于平静。
又比如《冬晚对雪忆胡居士》中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一句,覆盖着层层白雪的深巷悄然无声,唯有诗人身处其间,独对庭院,满怀对友人的思念。
再比如《游感化寺》中的“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一句,诗人在前往感化寺的途中,山谷静谧,唯闻松声阵阵,走在密林深处,不闻鸟儿鸣啼。
蒙汉良篆刻,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节选)

蒙汉良篆刻,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节选)
蒙汉良,当代书法家、篆刻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度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蒙恬书画院院长。
他的篆刻艺术在中国享有盛誉,陈立夫、程思远、傅嘉仪、杨仁恺等文化泰斗也欣然为他题辞。
陈立夫题。
程思远题。
傅嘉仪题。
杨仁恺题。
黄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华夏五帝之首。
仓颉,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大禹,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
他最卓著的功绩是治水,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儒家学好派创始人。
赢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
刘彻(公元前156前—前87年),建立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被称之为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纵横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
唐 王维绘画作品汇集

唐王维绘画作品汇集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长江积雪图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王维千岩万壑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维山水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唐王维《雪溪图(传王维)》台北故宫博物院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
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
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
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
情景冷漠萧瑟。
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这正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典型特征。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全图采用俯视法,所画场景之透视异常精确,无论比例、角度,即使以焦点透视质之,皆中规矩。
宋徽宗题签。
此画无款。
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故长期以来认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今。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王维《伏生授经图》日本博物馆藏【名称】唐王维伏生授经图【年代】唐代【简介】纵28厘米,横49厘米,日本博物馆藏。
唐王维《江干雪霁图卷》现藏于日本【名称】唐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年代】唐代【简介】纵31.3厘米,横207.3厘米,现藏于日本。
王维作品中的佛学意趣

王维作品中的佛学意趣马瑾茹5100309842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被世人称为”诗佛”,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又称为王右丞,是盛唐诗坛上几句地位的诗人.其幼年丧父,母亲崔氏笃信佛陀,受母亲影响幼年即入佛寺,后以十五岁的少年之躯受具足戒出家。
王维的作品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现存诗近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的诗篇。
王维取字摩诘来源于佛教文学《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多才多艺,除诗篇外,还擅长音乐绘画,被称为“南宗画之祖”。
更有苏轼评价其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歌颂英勇意气,表现其向往官场、一心从政的精神。
后期因官场黑暗,仕途险恶而辞官隐退,因此其作品多描写田园山水景物,宣扬隐居生活的恬静。
王维虽然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少年得志,然而其官场仕途却抑郁不顺。
几遭贬职之后便开始厌恶官场,隐居山林,以禅诵为事。
此阶段中王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期间充满大量佛学思想。
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诗平淡、静谧的心境。
禅宗强调了“空灵”,《诗经》云:万象有而非有,一心空而非空。
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
这也就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说的“若问有,以无答,若问无,以有答。
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诗人在本诗中写到:空旷幽寂的山中,并没有看到人,但却听到了人的说话声。
明明没有看到人,何处来的说话声?其实,在这里,禅境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深深融入诗人灵魂的深处,诗人为我们创设了一个“万物即我,我即万物”的禅境,这里的说话声也许并非真的人的说话声,而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宁谧,是诗人所向往的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淡与宁静。
02-5 隋唐五代时期-王维与文人画

#此件作品尚存诸多争议,可能并不是王维的真迹#
简要介绍:
卷首部分有北宋刘唐老的题跋。由于年代久远, 已破损严重,泛黄变暗,依稀可见山水、树木 与村落,画卷的图像风格看,也近唐而远宋, 有着“唐画密,宋画疏”的特点。据专家考证 此幅《著色山水图》为王维原作,使山水画史 提前到唐代,为中国早期山水画源头。
第三部分
【名作欣赏】-《辋川图》
临王维辋川图
北宋 郭忠恕 绢本 30.8X438厘米 收藏和数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要介绍:
王维作《辋川集》诗廿首,并于清源寺壁上绘辋川。绘亭 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古朴端庄山下云水流肆,偶 有舟楫过往。画的前三分之二为一座完整优雅的园林;后 三分之一为恬静洁美的乡村风光,给人以太平祥和的感觉。 《辋川图》历来被当作王维的代表作。可惜原作已佚,传 世只有历代临摹本,那淋漓的水墨,酣畅的笔意已无法寻 绎。但郭忠恕的临本用笔精妙,与王维所绘最为相仿。
◦ 文人画始于唐代王维。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 发个人“性灵”,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榜“士 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 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颇 有影响。
◦ 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 乃能完善”。
村野图》
第二部分
【画家简介】-王维
阎立本(601年-673年 11月14日)
• 人物简介
主要成就:山水诗创作;开创水墨山水画派。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晚年归隐蓝田辋川, 是唐朝具有深远影响的山水画家,也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与 孟浩然合称 “ 王孟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篆书《王维五言诗抄》

篆书《王维五言诗抄》王维五言诗十一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清溪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著名诗人、代表人物。
王维字摩诘,生于唐朝公元701年,号摩诘居士,被后人尊为“诗佛”,其诗文、画作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年幼时就十分聪慧,年方弱冠就进士及第、名满京华;难能可贵的是王维诗、书、画、乐无所不通,不仅山水田园诗成就极高,在水墨山水画上也是开一时之先河。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的意境。
作者艺术简介周晔,字润清,号昂山、昂斋、棠堂、月陂亭长,雅居沐昂轩。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甲骨文学会会员,永州市政协委员,永州市女书书法家协会主席,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永州市冷水滩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入展获奖:200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翰墨颂辉煌”书法展——(中书协主办)2002年获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大赛优秀奖2002年中南五省书法联展2003年获“绿天杯”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2006年中韩书法作品展2007年获潇湘风情书画展三等奖2008年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08年首届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2009年首届屈原杯国际书法大赛2009年获“墨舞中原”首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佳作奖2009年获湖南省艺术节书法展优秀奖2010年获湖南省艺术节书法展“观众最喜爱作品奖”2010年获首届国际女书书法艺术大展银奖2011年获“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优秀奖2012年获第四届湖南艺术节书法展铜奖2013年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中书协主办)2013年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14年“东方水墨·中国书法百家书心经”邀请展2014年获湖南省教育系统书法作品大赛一等奖2015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15年“丝路文化·最美酒泉” 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获“健康长沙”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2015年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书法精品展优秀奖2016年《中国书法报》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2016年第二届全国篆书书法大赛2016年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2016年首届“兰桂·吉首” 全国书法作品展2016年“长征颂·安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潇湘魂”书法摄影作品展2016年湖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大展获奖提名和“最受欢迎作品奖”2017年首届“凤凰杯”全国书法作品展2017年“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2018年湖南省首展篆书展2018年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奖2018年“走向辉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第十九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2018年“陆羽杯”首届全国茶文化书法大赛优秀奖2018年第五届林散之·书法作品双年展2018年“白居易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大赛2018年获永州市第三届文艺奖(永州市人民政府颁发)2019年湖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刻字作品展2020年第二屇湖南省中青年书法大展2021年湖南省书法晋京展(北京展)。
诗中有画 形神兼备——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 栾华
作者机构: 青州技校
出版物刊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9-10页
主题词: 王维山水诗 “诗中有画” 王维诗 艺术特色 写景诗 形神 《红楼梦》 终南山 诗歌创作 内在的真实
摘要: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诗论家把他誉为“诗佛”,
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在盛唐诗坛鼎足而三。
王维的写景诗具有高度成就,而在王维写景诗中数量更多、更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
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并在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就帮助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
唐诗与音乐(之二)——王维的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作者: 孙焕英
作者机构: 总政离休处北京白石桥路42号100081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92-94页
摘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画家,不少人是知道的.据说,水墨画就是他创始的.宋朝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曾得到历史和公众的认可: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字摩诘.见《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但是,历史和公众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王维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音乐家.他的诗和音乐的关系,是我们今天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
刻 作
者
蒙汉良,字一艮,号笑成佛。中
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大学兼入录 《中国印学年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年鉴》,出版专著十多种。个性艺术元素天 成、独彰,创造了“汉良隶篆”、“汉良篆 刻”之风格。被评为“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 值的书法家”和“中国最具升值潜质百位书 法家”。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新 浪网和法国国家电视台等采访报导。
中国诗佛王维
蒙汉良篆刻
2014
中国诗佛王维--蒙汉良篆刻造像
中国诗佛王维--蒙汉良篆刻造像
王维--蒙汉良篆刻造像
中国诗佛王维--蒙汉良篆刻造像
中国诗--蒙汉良篆刻造像
中国诗佛王维--蒙汉良篆刻
王维--蒙汉良篆刻
王维--蒙汉良篆刻
王维--蒙汉良篆刻
谢谢浏览
中国诗佛王维--蒙汉良篆刻
王
维
平
生
王维(692年-761年),一说
699 —759,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 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 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 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 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 “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