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统计质量控制专题讲座(ppt 220页)

统计质量控制专题讲座(ppt 220页)
% of
不同机器造成的变异 占39.62%,同一机器不 同产品的变异占
60.38%
Source Var Comp. Total StDev
Machine 0.057 39.62 0.238
Error 0.086 60.38 0.294
Total 0.143
0.378
Expected Mean Squares
27
对该问题可以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Results for: anova-prob5.MTW One-way ANOVA: machine 1, machine 2, machine 3, machine 4, machine 5 Source DF SS MS F P Factor 4 2.1600 0.5400 6.25 0.001 Error 35 3.0238 0.0864 Total 39 5.1838 S = 0.2939 R-Sq = 41.67% R-Sq(adj) = 35.00%
ˆ
2 e

MS
E

0 .086
ˆ
2

MS M
MS n
E

0 .057
1 Machine 1.00(2) + 8.00(1)
2 Error 1.00(2)
13.01.2020
34
3-2 多变异分析(MVA) •变异按来源可分为
—产品内变异 —产品间变异 —时间变异
•MVA的目的-确定过程的主要变异来源从而进行合理 的抽样
18.5 18.2 18.4 18.3 18.4 18.2 18.2 18.4 18.3
18.6 18.3 18.4 18.1 18.5 18.4 18.2 18.3 18.4

质量管理之统计过程质量控制(PPT 103页)

质量管理之统计过程质量控制(PPT 103页)

1. 公司能够针对不同的顾客提供个别的服务;2.员工 会给予顾客个别的关怀;3.员工会主动了解顾客的 需求;4.公司能够优先考虑顾客的利益;5.公司提 供的服务时间符合所有顾客的需求
属性 可靠性
反应性 保证性 关怀性 有形性
总平均
条目内容
可靠性当剧院承诺在某时做到某事,确实如此 当观众遇到问题时剧院会尽力帮助解决 剧院会自始至终提供好的服务 剧院会在承诺的时间提供服务 剧院会向观众通报开始提供服务的时间 平均值
-0.24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感知质 量
感知价 值
顾客抱 怨
顾客满意 度
顾客预 期
图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顾客忠 诚
服务质量指数模型
服务质量指数
顾客需求
服务能力指数 服务过程指数 服务绩效指数
需求认知
服务要素
服务过程
服务实现 顾客感受
测量分析
测量分析
要素控制
过程控制
改进策划
图 服务质量指数模型
测量分析
6.75 6.62 6.84 6.48 6.63 6.67
6.49
感知
6.32 6.24 6.30 6.24 6.21 6.26
6.38 6.50 6.22 6.36
6.43 6.48 6.45 6.18 6.38
6.03 6.06 6.04 6.09 6.05
6.60 6.58 6.58 6.12 6.20 6.42
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马春芳
第四章 统计过程质量控制
第一节 质量控制过程 第二节 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再好的计划和目标,如果离开控制, 也注定会成为一纸空文。

统计质量控制PPT教学课件

统计质量控制PPT教学课件

两阶段接受抽样方案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概述
• 一、国内发展情况及趋势 • 二、价值 • 营养价值 • 药用价值
第一节 刺参生物学及生态学知识
• 一、分类地位 • 二、分布 • 三、生物学知识 • 四、生态学知识
分类地位
• 棘皮动物门
• 海参纲

楯手目

刺参科

仿刺参属
分布

海参分布遍及世界各海洋,从潮间带至水
五、幼虫选优技术
• (一)在孵化槽内孵化的幼体
• (二)在蓄法

拖网法
六、耳状幼虫培育技术
• (一)耳状幼虫培育密度 • (二)饵料 • (三)日常管理技术 • (四)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
耳状幼虫培育密度
• 多年人工育苗实践及实验表明,培育初 耳幼体的最适密度0.5个/毫升左右;如果 有充气条件下,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一 般可控制在1个/毫升以下。在适宜范围内, 密度越小,幼体个体越大,发育越快, 成活率、变态率越高。
计算公式:
第十三章 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STAT
对不同残次品,计算相应的概率,可得如下数据:
将表中数据描绘在数轴上,可得下图 针对不同的n、c值,可得不同的曲线:
通过上图的计算绘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接受抽样方案。
第十三章 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STAT
多重抽样方案:如 果只使用一个样本 或一个抽样步骤, 就称为单一抽样方 案。当要进行两步 或更多的抽样,就 称为多重抽样方案
x 一般实际的操作是将 的合理值定在均值上下的3个标准
差的范围之内。
.
UCL
CL
LCL
第十三章 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STAT

统计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PPT-文档

统计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PPT-文档
■ 企业创新信息主要来自“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 ”和“客 户或消费者 ”。对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来说 ,这一 点相同。
■ 但是 ,来自企业内部信息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随着企 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强 。这看起来是合理的 , 因为大企业 内部人们拥有的信息更多一些。
(2)创新企业的信息来源情况表(CIS2)
(2)创新企业的信息来源情况表(CIS3)
一 、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创新统计
2. 国际创新统计的起源与发展
■ 源于政策制定者的需求 •了解技术变革为什么发生 , 以及企业为什么创新
等非常关键的问题。 •了解企业的创新行为 ,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制
定提供更坚实的统计数据支持; •在企业微观创新数据的基础上 , 结合其他指标 ,
建立起一套评价国家创新系统的指标。
创新过程的测度
( 1)创新的目的 (2)创新的信息源 (3) 阻碍创新的因素 (4) 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创新的扩散 (6)技术创新的进程 (7)技术创新的方式 (8)得到政府支持的方式
(1)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的创新目标(CIS2)
■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目 标 。60%的制造业创新企业和68%的服务业创新企业认 为这一 点非常重要 。这对所有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主 要的目标。
日本的通产省也在技术的追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 们从一个长远的 、动态的视野出发 , 寻求资源的最优 配置 , 推动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这使日本只用了 几十年的时间 , 便使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 头 , 成为工业化大国。
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在1987年对日本考察分析的基 础上 , 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后 , 纳尔逊 (1993) 、伦德尔(1993)则进一步发展了国家创新体 系的概念。

2质量管理-统计方法(PPT113页)

2质量管理-统计方法(PPT113页)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
30
例:某厂车床加工曲轴主轴颈的 不合格品统计如表:
原因 Ⅰ轴颈刀痕
Ⅱ开档大 Ⅲ轴颈小
Ⅳ弯曲
总计
数量 频率% 累计频率%
153件
71.8
71.8
29件
13.6
85.4
25件
11.8
97.2
6件
2.8
213件
100
100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
13
• a、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Sampling):先将 抽样的对象(如产品)按顺序编号,然 后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决定抽样的先后 次序。
• b 、 机 械 随 机 抽 样 ( Mechanical Sampling ) :按照 固定的 (时间 )间隔 (如每隔十分钟)或按照固定的产品(空 间)间隔(如每隔20个产品)抽取一个产 品。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
25
1、排列图(Pareto Diagram)
•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和Lorenz在研究
社会财富与人口的关系时,发现社会财富
与人口的多少不是成正比关系而是近似对
数关系,原因是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少
数富有者占有了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而多
数人只占有其中的小部分,形成所谓“关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
8
说明
1. 营销与市场调研; 2. 产品设计与研发; 3. 过程策划与开发; 4. 采购; 5. 生产或服务提供; 6. 验证; 7. 包装与储存;
8. 销售与分发; 9. 安装与投入运营; 10.技术支持与服务; 11.售后服务;

统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课件

统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课件
2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3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4
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应用于生产过程,并持续监控产品质量
5
评估改进效果: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6
统计质量控制的应用案例
3
汽车制造行业
质量控制:通过统计方法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04
优化生产过程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统计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通过统计质量控制,减少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统计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统计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演讲人
统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统计质量控制的目的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统计质量控制的应用案例
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统计质量Biblioteka 制的目的1提高产品质量
01
统计质量控制:通过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02
目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03
方法:采用统计方法,如抽样检验、过程能力分析等
具体方法:如抽样检验、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等
效果:通过实施统计质量控制,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食品加工行业
案例背景:某食品加工企业
问题描述: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率高
解决方案:引入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统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统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假设检验
1
假设检验的概念: 用于检验样本数据 是否符合总体分布
的一种统计方法
3
假设检验的步骤: 提出假设、选择检 验方法、计算检验 统计量、确定显著 性水平、得出结论
2
假设检验的类型: 单样本t检验、双 样本t检验、方差
分析等
4
假设检验的应用: 产品质量检验、市 场调查、实验研究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
解决方案:制定质量控制培训课 件,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培训效果:员工质量意识提高,产 品质量问题减少,客户满意度提升
实践操作
设计培训课程:根
据培训目标,设计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 法
1
评估培训效果:通过 问卷调查、考试等方
4
式,评估培训效果,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
培训内容和方法
准备培训材料:准 备培训教材、案例、
2 练习题等材料
3
实施培训:按照课
程计划,实施培训,
包括讲解、演示、
练习等环节
谢谢
1 用于分析变量之 间关系的统计方 法
回归分析可以帮
2 助我们预测未来 趋势和结果
回归分析可以应 用于质量控制中,
3 例如分析产品质 量与生产过程的 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帮
4 助我们优化生产 过程,提高产品 质量
3
质量控制培训课 件设计
课件结构
引言:介绍质量控制培 训课件的目的和意义
质量控制基础知识:介 绍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统计质量控制培训课 件
演讲人
01 质量控制概述
02
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 中的应用
目录
03
质量控制培训课件设 计
1 质量控制概述

质量管理PPT课件 质量控制中统计学(简单版)

质量管理PPT课件 质量控制中统计学(简单版)
R xmax xmin 52 12 40
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离散系数是消除平均数影响后的标志变异指标
,用来对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相对比较,其形 式为相对数,因此,也称为标志变异相对数指标。 常见的离散系数是标准差系数 。
V x 100%
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就是对研究现象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即先按一个标 志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第二个标志分小组,又再层叠 地按第三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这称为复合分组。
2)按分组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或称属性分组) 和数量分组(或称变量分组)。
频数分布
三、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
1、向上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先列出各组的上 限,然后由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计。 向上累计频数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单位数之和 是多少,向上累计频率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单 位数之和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2、向下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先列出各组的下 限,然后由标志值高的组向标志值低的组依次累计。 向下累计频数表明某组下限以上的各组单位数之和 是多少,向下累计频率表明某组下限以上的各组单 位数之和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在直角坐标点系上将各组组距的上限与其相应的累计频数(频 率)所构成坐标点,依次用直线(或光滑曲线)相连,即是向 上累计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上将各组组距下限与其相应累计频数(频率)所 构成坐标点,依次用直线(或光滑曲线)相连,即是向下累计 分布曲线图。
平均指标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数
按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的方法,见下页。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培训课件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培训课件

某工厂使用 DOE(实验设 计)方法优化 生产工艺参数, 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某企业使用 FMEA(失效模 式和效应分析) 方法评估产品 设计和生产过 程中的潜在风 险,提前采取 预防措施
某团队使用六 西格玛方法改 进业务流程, 降低成本,提 高客户满意度
01
02
03
04
实践方法
抽样检验:随机 抽取样本进行检 验,以评估整体 质量
过程控制:监控 生产过程中的关 键参数,确保质 量稳定
统计分析:运用 统计方法分析数 据,找出质量问 题的根本原因
持续改进:根据 分析结果,制定 改进措施,持续 提升质量
实践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的实际应用效果
02
评估方法:对比使用前后的质
量控制效果
03
评估结果: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
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 量:通过质 量控制,提 高产品质量, 满足客户需

提高企业竞 争力:通过 质量控制, 提高产品质 量,提高企
业竞争力
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质 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 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降低成本:通过质量控 制,减少废品率,降低 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质 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质量控制,可以保证 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2
统计方法在质量 控制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简介
统计方法:用 于分析、解释 和预测数据的 方法
01
应用领域:制 造业、服务业、 医疗、教育等
03
02
质量控制:确 保产品或服务 的质量达到预 期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1)频数 计算各个值反复出现的次数,称之为频数。
(2)
如果产品质量有n个测量数据xi(i=1,2,…,n),平
均值为:
1n
x n
i1
xi
如果测量数据按大小分组,则平均值为
x 1 n n i1
fi xi
(3)
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排在中间的那个数称为中 位数。用 ~ x表示。当数据总数为奇数时,最中间 的数就是;当数据总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 两个数据的平均值。
3.频数调查表
为了做直方图而需经过收集数据、分组、统计 频数、计算、绘图等步骤。如果运用频数调查表, 那就在收集数据的同时,直接进行分解和统计频 数。
4.检查确认调查表
检查确认调查表是对所做工作和加工的质量 进行总的检查与确认。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查太多 的项目,稍有疏忽,同一项目可能检查两次,而 有的项目可能漏检。因此,当检查项目较多时 (100项以上),为了不致弄错或遗漏,预先把 应检查的项目统统列出来,然后按顺序,每检查 一项在相应处作记号,防止遗漏。
(4)众数
众数是一组测量数据中出现次数(频数)最多的 那个数值,一般用M0表示。
2.
(1) 极差
极差是一组测量数据中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之差。通常用于表示不分组数 据的离散度,用符号R表示。
Rxmax xmin
(2) 平均偏差 将每个数据减去平均值,并把它们的差值
的绝对值相加再除以测量数据的总个数,即得 到平均偏差,用AD表示。
2)位数< 5 ,则:舍去,及后面的数。
3)位数=5,则:
a) 后面的数为0或无数字,5前面的数为奇数进一、
偶数舍去。
b) 后面的数不全为零, 5前面的数进一、舍去5和
以后的数。
4)不得连续进行修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平均数
12.425 12.550 12.475 12.500 12.400 12.375 12.625 12.650 12.475 12.450
S2
1n
n1i 1
(xi x)2
把样本标准方差开平方后,可得样本标准偏差为
S
1n n1i1
(xi x)2
当计算样本标准偏差时,随着样本大小n增大, 便愈接近,则标准偏差估计值得误差将会缩小。
数据的修整
过多的四舍五入会造成误差过大,可采取进位和舍弃机 会均等的修整方法:
1)位数>5,则:进位并舍去后面的数。
序与调查表填写次序应基本一致,填写好的调查
表要定时、准时更换并保存,数据要便于加工整
理,分析整理后及时反馈。
1.不良项目调查表
质量管理中“良”与“不良”,是相对于标 准、规格、公差而言的。一个零件和产品不符合 标准、规格、公差的质量项目叫不良项目,也称 不合格项目。
如表4—1
表4-1
不良品项目调查表
项目 日期
交合 验格 数数
不良品
废品数
次品 数
返修品数
废品类型
不良品类型
次品类型
返修品类 型
良品率 (%)
2. 缺陷位置调查表
缺陷位置调查表宜与措施相联系,能充分反 映缺陷发生的位置,便于研究缺陷为什么集中在 那里,有助于进一步观察、探讨发生的原因。缺 陷位置调查表可根据具体情况画出各种不同的缺 陷位置调查表,图上可以划区,以便进行分层研 究和对比分析。如表4—2。
叫做母体或简称为总体。
通常全及总体的单位数用N来表示,样本单 位数称为样本容量,用n来表示。相对于N来说, n则是个很小的数。它可以是总体的几十分之一 乃至几万分之一。
三、数据特征值
数据特征值是数据分布趋势的一种度量。
数据特征值可以分为两类。
集中度: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离散度:极差、平均偏差、均方根偏差、标 准偏差等。
第四章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
第一部分:老七种工具
§4.1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
一、数据的种类
1.计量值数据
(长度、重量、电流、温度等。测量结果 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
不能连续取值的,只能以个数计算的数为计 数值数据。(不合格品数、缺陷数)
二、总体和样本
把所研究的对象的全体称为全及总体,也
124.925
四舍五入后的平 均数
12.43 12.55 12.48 12.50 12.40 12.38 12.63 12.65 12.48 12.45
124.95
数值修整后的平 均数
12.42 12.55 12.48 12.50 12.40 12.38 12.62 12.65 12.48 12.45
1 n
ADni1 Fi xi x
(3)均方根偏差
均方根偏差是测量数据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被
总测数 ni1Fi
xi
2
x
用均方根偏差作为的度量,可以直接比较两组 数据的均方根偏差的大小就可看出两组数据离 散程度的大小。
(4)标准偏差
测量数据分布的离散最重要的度量是标准偏差,用S表 示。对于大量生产的产品来说,不可能对全部产品进 行检验,通常只对其中一部分产品(样本)进行检验。 当把有限数量产品测量数据按标准方差的公式求得的 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作一比较,会发现这个估计值将 偏小。因此,必须用因子n/n-1乘上样本方差来修正, 则样本标准方差S2为
老七种工具之一:调查表
调查表是为了调查客观事物、产品和 工作质量,或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 图表。即把产品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类 预先列成调查表,则检查产品时只需在相 应分类中进行统计。
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比性、全面性
和准确性,调查表格设计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应填写方便,符号好记;调查、加工和检查的程
2
μ ±σ
f
μ ±3σ
f
面积是全体变μ 量的68.26%落在μ±σ的范围之内μ;
95.46%的变量是落在μ±2σ界限之内; 99.73%的变量落在μ±3σ界限之内。
但是,必须特别注意,在同样的两个已知界
限内,对于样本界限内所占的百分比同总体界
线内所占的百分比可能不很一致。这个差别非常 重要,它构成了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4.93
总平均 12.4925 12.495
12.493
四、最常见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
连续随机变量最重要的分布正态分布,表达形式
f(x) 1 e(x)2 22
2
式中,μ为总体的算术平均值;σ为总体的标准偏
差;
如果我们令Z=(x-μ)/σ,那么我们可以得到正态密 度函数标准化形式为
f(Z) 1 eZ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