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合集下载

《城市经济学》课件

《城市经济学》课件
特点
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区域劳动力市场的 核心,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市 场信息流通快,劳动力流动性强。
结构
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包括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等,这些结构决 定了城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就业结 构。
城市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
就业规模
城市就业规模是指城市中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力数量,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人口规模。
总结词
城市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详细描述
城市产业布局是指城市内部各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合理的产业布局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 集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众多企 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产业集聚可以 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创新。
城市产业转移与升级
VS
详细描述
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城市经济活动,包括 城市发展、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它旨在揭示城市经济 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 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经济活动,包括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财政与税收 等方面。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城市产业结构演化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 软化、产业结构服务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等。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服务化 和生态化方向演化,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城市住宅市场的特点与运行机制
城市住宅市场特点 城市住宅市场运行机制
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

第五章 城市经济学

第五章 城市经济学

(一)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征
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城市经济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与城市问题的研究相结合而产 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一般认为,城市经济学主要可划分为宏观城市经 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
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以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以 及城市与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为研究内容,采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 探讨城市与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中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作为其研究内容。它以马歇 尔的价格理论为依据,是在综合马歇尔和新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综合微观与宏观分析的城市经济学理论,它将城 市经济内部各个部门的“个量分析”,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结合在 一起,形成了城市和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综合城市经济学研究体系。
(三)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3.经济增长机制 (1)经济增长的原理 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 三个方面,其过程就是经济要素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乃至经济单位 之间流动与积累的过程,其变化也都反映为投资与收入的相对变化。 需求指向理论是指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 的需求。这种需求促使城市基础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推动飞基 础产业部门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供给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在 城市经济中,供给的基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产业的物质与技 术基础;二是专业化协作程度;三是投资环境,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 水平。 (2)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各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种方 式来实现。在现实中这两种方式往往结合在—起。
(三)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三)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 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成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本 城市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本城市以外需要服务的。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 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成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 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城市化的原因和过程、城市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就一些城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都市化都市化是城市发展的过程,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都市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和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因素。

推动城市化的因素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因素有就业机会、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福利设施等。

都市化会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二、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结构是指城市经济中各个部门的组成和关系。

城市经济结构通常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城市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些产业在城市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金融、服务业等。

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

三、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劳动力市场是指城市中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情况。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包括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匹配的关系。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要受到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匹配程度受到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会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的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来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

四、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组成。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通常包括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受到交通、土地价格、产业布局和政府规划的影响。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会影响人口流动、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等。

合理的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效益和竞争力。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1.现代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是现代工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城市的特点:空间特性表现味;相对高人口密度,经济特性表现为;工商业发达,社会属性表现为:“异质性”或“多样性"。

3、当比较优势和交换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时,贸易城市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当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时,工业城市才能得以出现和发展;企业间的空间竞争使得每一个企业和每个城市体系都有自己的市场范围。

4、不同角度城市分为不同类型:按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为: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

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非农业50-100万);中等城市(非农20-50万);小城市(非农10-20万);镇(非农2000-10万)。

按照行政地位(中国)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此外,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可分为为沿海,内地和边境城市;根据城市辐射范围的广度和辐射力强度分类;按城市所处的气候环境分为寒带、温带、热带城市等。

5、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

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6、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是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于979年提出的。

第一阶段: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当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前期时,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

第二阶段;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随着工业过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呈现出快速整长的态势,城市化水平由30%持续上升到60%左右,第三阶段: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当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开始减缓,城市人口比重最终大体稳定在70-80%。

7、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K=0. 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政策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2、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或者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的过程。

3、聚集经济:由于城市集聚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

4、区位: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可被观察和度量的。

5、土地租金: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了使用土地,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费用。

6、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消费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水资源等子系统。

7、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环境。

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答: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经济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政策。

其内容包括: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

2、简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答: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改善资源配置,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带来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

3、简述聚集经济的形成机制?答:聚集经济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经济,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规模效益;二是技术外部性,即技术创新和溢出效应;三是交易成本降低,即通过距离的缩短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降低交易成本;四是社会文化因素,即人口集聚带来的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

4、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答: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优化配置原则,即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类用地;二是节约利用原则,即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三是功能分区原则,即将不同功能的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引言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聚居形态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是城市内经济活动的特点、规律以及城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析城市经济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城市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城市经济是指在城市空间范围内,通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源配置的一系列现象和过程。

城市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经济效应: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高效的生产和交换。

这种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城市在创造财富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分工与协作:城市内的经济活动呈现出高度的分工和协作特征。

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相互合作和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增值。

3.人力资本密集: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工作者,形成了知识密集型经济结构。

这些人力资源的集聚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4.非均衡性:城市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地域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些特定城市成为经济中心和创新枢纽,形成“城市群”或“大都市区”,与其他地区形成明显的差距。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1.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城市发展是指城市规模、功能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过程。

城市化则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关注城市化的速度、规模和空间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城市产业结构和区位选择城市的产业结构是指城市内不同产业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和分布。

城市的区位选择是指企业在城市内选择生产和办公的地理位置。

研究城市产业结构和区位选择可以揭示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

3. 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人口流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城市内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状况。

研究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人口流动对于了解城市就业结构和社会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

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我国目前把城市经济学作为二级学科区域经济学下面的三级学科。

第一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特征一、城市经济学的概念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它系统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城市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要素组织,研究城市经济性的运营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城市经济学在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城市经济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与城市问题的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一般认为,城市经济学主要可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

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看做一个整体,强调以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城市与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为研究内容,采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与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中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作为其研究内容。

它以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为依据,是在综合马歇尔和新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综合微观与宏观分析的城市经济学理论,它将城市经济内部各个部门的“个量分析”,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和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综合城市经济学研究体系。

三、城市经济学的特征城市经济学具有多学科性、广泛分布的外在性和规模经济的特性、地理空间属性等特征。

(多选题)城市经济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与城市问题的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它在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城市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贡献有()。

(2008年真题第43题)A. 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B. 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C. 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D. 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E. 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答案】ABCE【解析】城市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贡献包括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等,最常见的还在于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此外还包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等。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1、城市产生的经济学解释:从历史看,产业革命前,城市的形成主要与军事、宗教、政治等有直接关系;但从目前看,绝大多数的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经济因素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2、市场型城市的产生: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市场型城市的产生条件:从生产者的角度,生产率差异足够大,使贸易收益能够补偿运输成本;从商人的角度,贸易公司能实现规模经济;从农业的角度,农业生产力足够高,农业剩余足以养活城市中的贸易者;(美国历史上的港口城市纽约、新奥尔良;我国宋代以后长三角地区苏州、杭州)3、工业型城市的产生规模经济: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产生条件:从生产者的角度,工厂生产的规模经济显著,平均成本足够低,即使考虑工人的通勤费用也有净收益;从农业的角度,农业的生产力足够高,农业剩余能够养活城市中的工人。

4我国的“城市”包括直辖市、市、镇,其中“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5我国城市的行政层级:1直辖市:与省、自治区同一行政级别: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共4个。

2副省级市: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副职为正厅级。

副省级城市目前有十五个,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3地级市:直属省(自治区)管理的城市4县级市:由省管辖,但由地级市代管的城市6、1965年,美国的威尔帕﹒汤普森《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经济学诞生7、城市经济学的主要派别:1、传统城市经济学:人的自由极其重要;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自由经济系统;不同意通过政府的垄断性的调控和公共政策来纠正外部性问题。

城市经济学原理

城市经济学原理

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的产出、消费、分配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规律。

它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城市经济现象,并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现象和城市内外经济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城市规模经济原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认为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大规模经济体中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效率。

例如,大城市集聚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需求,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节约,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2. 市场分割原理城市内部的市场分割原理指出,在城市中,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分割。

城市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群和商业区,不同的产业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

市场分割原理强调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空间分布的重要性,不同空间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特点对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 迁移决策原理迁移决策原理是城市经济学中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原理之一。

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劳动力配置和人口资源的平衡。

迁移决策原理认为,人们的迁移行为是基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迁移到对个体经济利益更有利的地方。

迁移决策原理可以解释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人口密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

4. 土地利用原理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利用原理指出,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是受到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经济学基础概念1.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组织、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规划及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政策等内容。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组织、城市人口结构等。

2.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城市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3.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管理制度等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中心-边缘模型中心-边缘模型是城市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它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和城市交通网络等概念。

通过中心-边缘模型的研究,可以分析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和互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是针对城市经济学中新兴产业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新兴产业的区域集聚规律、创新网络的空间布局等内容。

4. 城市竞争力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城市经济发展模式1. 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型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贸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等传统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大,发展模式比较单一。

2. 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城市、创新型城市和服务型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小,发展模式比较多样化。

urban economics 上课笔记

urban economics 上课笔记

Urban Economics 上课笔记第一节:城市经济学概述1.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运作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城市内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和城市政策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2. 城市的特点(1)规模经济: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效益,吸引大量人口和企业聚集。

(2)人口流动:城市的人口流动较为频繁,人口增长速度快。

(3)土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对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人口规模和分布(2)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3)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4)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第二节:城市人口规模和分布1. 城市人口聚集的原因(1)就业机会:城市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迁入。

(2)教育资源:城市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更为丰富,吸引更多家庭迁入城市。

(3)医疗保健:城市拥有更多先进的医疗资源,吸引有需求的人口。

2. 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市场: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2)市场需求:人口流动带动了城市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

(3)社会发展:人口流动促进城市多元文化的形成与繁荣。

第三节: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1.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1)传统产业:过去城市的产业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服务业日益成为主导产业。

(2)创新产业:如科技、金融、媒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中崛起,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 城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增长: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2)就业机会:服务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

(3)城市竞争力: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创新能力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1)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土地开发:城市土地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城市经济学-第一章-城市经济学的一般知识.

城市经济学-第一章-城市经济学的一般知识.
城市经济学
第一章 城市经济学的一般知识
中南大学土建学院
一、经济学基本知识
(一)经济学的内涵 1、经济问题的由来与资源配置的选择
自由物品: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 物品,如阳光、空气等等。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需要,经济物品总 是稀缺的。
(一)经济学的内涵



伊利和莫尔豪斯,1924年出版了《土地经济学原理》 1924年,美国土地学家赫德提出“楔形理论”。 1925年,美国经济学家帕克、伯吉斯提出了著名的城市土地利用 “同心圆模式”。 1936年,霍伊特又对“楔形理论”和“同心圆模式”进行了发展, 提出了“扇形模式”。

这些研究,将城市问题从单纯的工程技术领域拓展到社会 经济领域,从而为城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 础。

边际学派(需求)

(二)经济学的分类

(1)微观经济学:自由竞争,无形的手——市 场 研究对象:消费者和厂商(生产者)

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各种商品的供 给,怎样决定各种商品的交易数量和价格。 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作为生产要 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和价 格。

(一)经济学的内涵


2、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与机会成本
问题的实质:如何分配与使用这些有多种用途但 为数有限的生产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 的无限的需要。

按照某种标准确定出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 权衡为了实现各种给定的需要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经济学的内涵


2、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与机会成本
(一)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一章概论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城市经济学导论

城市经济学导论

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产业结构、就业、收入分配、消费行为等方面。

城市经济学通过对城市经济的研究,揭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城市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效益、城市就业和人口流动、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等。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基本要素。

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城市经济现象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城市发展理论主要解释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和演化过程。

其中,坎特尔模型描述了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效益之间的关系,弗里德曼的城市增长极理论强调了特定行业和区域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

城市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城市经济会经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揭示了城市经济演变的动态过程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了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及其形成与演化的机制。

该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如中心城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

三、城市经济学的应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政策制定等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和住房供给等方面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管理中,城市经济学可以分析城市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城市经济学重点

城市经济学重点

城市经济学重点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中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城市的发展、运行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为您介绍城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因素往往是最初的诱因,如靠近水源、交通要道等。

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城市的位置,例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发展出工业城市。

经济因素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农产品能够养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分工的细化使得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市。

政策因素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规划、投资和政策导向可以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或者引导城市向特定的方向发展。

二、城市的规模与经济效率城市规模是城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经济效率可能越高。

这是因为大城市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然而,城市规模过大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这些问题会增加城市的运营成本,降低生活质量,从而对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最优的城市规模,既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又能避免过度规模带来的问题。

三、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城市往往具有不同的主导产业。

例如,一些城市以制造业为主,而另一些城市则以服务业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会不断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可能会逐渐向外转移,而高端服务业、创新产业等会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城市的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土地的用途包括居住、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

房地产市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价的波动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成本,也会对城市的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城市经济学基础

城市经济学基础

城市经济学基础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聚集经济活动、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人口流动与发展、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从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人口流动与发展以及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向读者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是指城市中的企业和居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经济行为。

城市聚集经济的核心是城市的规模和密度,城市越大越密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应越明显。

城市聚集经济可以带来各种优势,比如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技术创新。

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在城市中可以更好地享受到集中化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而城市的外部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和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持续的增长动力。

此外,城市还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从而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二、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是指城市规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小城市通常以传统产业为主,而大城市则更多地涌现出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这是因为大城市具有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更好的市场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城市规模的增大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是城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房地产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住房需求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

同时,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土地供给、土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是城市和地区发展的经济特征、规律和影响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作为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学科。

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集聚了人口、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活动空间。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城市人口与就业、城市产业与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的功能与结构是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不同城市在经济结构上的差异和特点决定了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一些大型城市常常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商业、金融和服务业等产业,而一些小型城市则可能以特定的产业为支撑,如农业、采矿或者旅游业等。

其次,城市人口与就业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地,人口规模和结构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和人口流动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

同时,城市就业机会的多少和质量,也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高低。

最后,城市产业与发展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城市的产业结构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城市经济学研究了城市产业的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和政策。

二、区域经济概述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学科。

不同于城市经济学关注于城市这一特定单位,区域经济学从更宏观的角度研究了国家、地区或者其他划分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

首先,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地理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模式。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发展成为资源型经济;而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可能更适宜发展贸易和物流业等。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

城市经济学第三章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发 展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发 展质量。
03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
城市经济增长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
城市经济增长指的是城市地区生产总 值的增加,反映城市经济活力和发展 水平。
特点
城市经济增长具有空间聚集性、非均 衡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同时受到产 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政策 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布局产 生影响。
人口规模与分布
人口规模和分布决定了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 。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空间布局的集中程度越 高。
交通网络
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和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空间布 局。
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 的空间结构能够促进经 济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城市人力 资本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开放合作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吸引外资 和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城市的 国际影响力。
城市群的发展与合作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通过产业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和市场融合实现共同 发展。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优化目标
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旨在提高经济效 益、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升级路径
升级路径包括技术升级、产品升级、组织升 级和功能升级等。技术升级指通过研发和创 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升级指开发新产 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组织 升级指通过企业并购、集团化等方式提高产 业组织效率;功能升级指从产业链低端向高

城市经济学课件讲义

城市经济学课件讲义
新加坡
新加坡通过实施拥车证制度、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以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成功治理了交通拥堵问题。其公 共交通系统便捷高效,吸引了大量市民选择公共出行。
东京
东京采用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全城,同时配合发达的公交系统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交通出 行体系。此外,东京还通过实施拥堵收费政策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等手段缓解交通压力。
加速。
经济发展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02 经济发展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如城市中心的商
业区向郊区扩散,工业区向城市外围迁移等。
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03
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改善城
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03
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特点
集中型城市空间结构
政策执行情况
通过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环保 督察等手段,加强对污染企业的 监管和处罚力度。
成效与不足
环境保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空气质量改善、水质提升等, 但仍存在执行不力、监管漏洞等 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中应用前景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优化城市 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新加坡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实现了城市绿化、交通便捷和居住舒适等
目标,成为全球知名的花园城市。
02
巴塞罗那超级街区规划
巴塞罗那通过打破传统街区模式,实施超级街区规划,提高了城市交通
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03
纽约市高密度城市规划
纽约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了高密度城市发展,通过优化交通布局、
提高建筑密度和增加公共设施等措施,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产业特征

产业具有技术可分性,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在生长技术上
具有垂直分离的特征,并能形成较长的价值链,产业内企业间
的专业化分工能有高度深化,能形成大量的工序型企业和中间
内部范围经济 同一企业内部生产或经营多 样化产品而带来的成本节约 ,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内部分 工深化。
外部范围经济 企业因事业领域或经营区域 的广泛而获得的经济利益。 即多样化发展。
《 城市经济学》
3.集聚经济类型
(1)地区(域)化经济
当某一行业的企业在特定地域内聚集,并因此由于 总产量扩大而导致行业内企业的长期成本下降,这种现 象被称为地区(域)化经济。P074
北京大学,王缉慈: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企业和有关机构在地理 空间集结成群的现象。
东北财经大学,冯云廷: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所组成区域内的一种创新 协作网络。
《 城市经济学》
(2)产业集群特点
①空间特征
地理集中性,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地区化经济的成因是:企业集聚的正外部性 ①工业群集型经济 ②购物外部经济
《 城市经济学》
(2)城市化经济
当单个企业的长期成本下降并非因为行业性的集聚, 而是因为城市经济总量上升和不同行业企业更多聚集时, 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现象。P075
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一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其 前向和后向联系,可能对多个产业降低成本做出贡献。
人们将因为地理上的集中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收 益现象,称为集聚经济。P072
《 城市经济学》
分工意味着 专业化 与 多样化 的同时发展。规模经济能够带来 专业化,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节约交易费用,由此获 得了范围经济。对范围经济的追求使得企业多样化发展。
与专业化相联系的 规模经济 利益和与多样化相关联的 范围经 济 利益是集聚经济内涵中缺一不可的两方面。
外部规模经济 由于企业的外部的成本节约 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多方便 条件。
①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②经营领域济利益
范围经济:企业通过扩大产品的范围而带来的总体
上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情况,就称为范围经济。(P073 )
即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 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 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例如,大城市常常是一些从事商务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 如金融、保险、会计、咨询、医疗、环境保护等,这些服务可 以同时为多个行业所用。只有当城市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 对服务的需求才会上升,这些服务的质量才能更高或者价格才 能更低,从而有益于该城市的多个行业。
《 城市经济学》
4.集聚经济效应 (1)临近效应 (2)分工效应 (3)结构效应 (4)规模效应 (5)洼池效应
《 城市经济学》
(2)分工效应
集聚导致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较采用专业 化生产方式以前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 节约。
(3)结构效应
①结构关联效应 城市产业联系方式及产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状况对城
市集聚质量的影响。 ②结构成长效应 资源流向生产率更高部门的再配置效应。 ③结构开放效应 城市时刻处于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 城市经济学》
(1)临近效应
①共享经济利益 集聚在一定区位上的企业,由于共同利用公共产品
和公共服务获得的外部经济利益。 ②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 集聚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企业区位上的相互靠近,
可以形成共同劳动力市场。 ③信息经济利益 集聚为系统中各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经
济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交流及技术的推广和扩散。
和流动之中。
《 城市经济学》
(4)规模效应
①生产规模效应 企业或城市各产业部门随着产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
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 ②消费规模效应 消费者单位消费品的平均支出随着城市集聚规模的
扩大而下降。
《 城市经济学》
(5)洼池效应(城市场效应)
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作用力呈现距离衰减规律, 即距离城市愈近,场效应愈强,距离城市愈远,场效应 愈弱。
意大利社会学家,巴卡提尼(G.Becattini):具有共同背景的 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台湾学者,吴思华:由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 成员间常具有专业化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 非特定合约关系,并认为凭借此种关系可维持长久的交易,这 些交易不一定以契约维持,而通过承诺进行,使集聚内的企业 获得集群外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集聚经济 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获得来提高
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系统力量。
《 城市经济学》
2.集聚经济性质
(1)集聚经济是一种规模经济利益
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
趋势。
内部规模经济 由于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 大,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 原材料的消耗及各种费用, 从而引起的产品成本下降和 收益的增加。
《 城市经济学》
二、城市产业集群
1.产业集群内涵 2.为什么会出现产业集群 3.典型案例
《 城市经济学》
1.产业集群内涵
(1)产业集群概念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 ):在某特 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 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结。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述
一、城市集聚经济 二、城市产业集群 三、城市经济增长 四、城市与区域关系理论 五、城市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模式
《 城市经济学》
一、城市集聚经济
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集聚性。 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1. 集聚经济内涵
德国学者韦伯(A.Weber,1909)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 念,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最先系统阐 述了他的集聚经济理论。 他认为:集聚经济是由于把生产按 某种规模集聚在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 利益或产生的节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