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一、确定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确定其课题,而正规的确定课题过程包括选择课题、确定实验类型、提出假设三个步骤。

选择课题就是在众多的研究内容中作出一个选择:确定实验类型就是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属于何种类型的过程;提出假设就是讲问题变成可以检验的假设,以便于进一步转变为可操作的实验。

二、选择被试:选择被试是实验研究程序的第二步,涉及的问题有:应当使用人类被试还是非人类被试,被试应当具备哪些机体特征,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是被试样本代表总体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注意取决于两个因素:课题的性质以及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

三、确定实验控制:控制是实验的精髓所在,对实验进行有效的控制的技术甚至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实验设计。我们所要做的是从课题确定阶段的资料准备开始,圈定最可能影响实验的那一部分变量进行控制。

四、数据整合:实验的目的就是进行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观察的结果被系统记录下来,也就形成通常意义上的数据或资料。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

五、撰写研究报告:是心理学研究程序的最终步骤。

2、自变量的定义、类型、控制方法?

定义:实验者先操纵一个或几个变了的变化然后观察这个操作对被试产生影响的变量。

类型:作业变量:实验中被试的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

环境变量:改变了的环境特性

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映的被试的特性因素

控制方法:操作定义

确定好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3、因变量的定义、类型、控制方法?

定义: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行为上的变化或某种特定的反应

类型:由于因变量的种类很多也很复杂,所以对其测量有各种指标,分为客观指标: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

主观指标:被试的口语记录

控制方法:反应控制:反应控制的目的是让被试的反映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的维度上

选择恰当的因变量的指标:有助于明确某些原本含糊不清的行为变化

避免量程限制:在选择指标的条件中,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再如“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4、额外变量的定义、控制方法?

定义:在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以外任何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

控制方法: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出出去

恒定法:是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匹配法:使实验组合控制组的被试属性相等

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统计控制法: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时候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兼作组法:一组被试既做实验组的被试又做控制组的被试,从而控制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纳入法:把影响实验结果的某种无关变量因素当做自变量因素之一,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排除其效果进而分析所欲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5、被试内设计的定义、优缺点、特点及适用场合、计算(均方、自由度、F 值)?

定义:一个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

优点:①需要的被试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最好的控制②能更好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③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作用力大

特点:所以被试都会受到某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

适用场合:学习、发展或跨时间所发生的其他变化

6、被试间设计的定义、优缺点、特点与适用场合及计算

定义:实验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结合的设计

优点: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缺点:①所需的被试数量巨大②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被时间设计从根本上是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的

特点: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适用场合:

7、准实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

(一)单组准实验设计:①时间序列设计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二)多组准实验设计:①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②不相等实验组被试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三)平衡设计

(四)单被试实验设计

(五)基线设计

8、内部效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定义: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一、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有效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由此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实验法。(主试和被试都不清楚实验目的,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试的暗示和被试的服从)。

二、统计回归。为避免统计回归对实验效度的影响,通常建议实验者在匹配被试时必须考虑两组被试本身是否同质,若不同质,就必须以几组被试各自的相对水平进行匹配。此外,利用统计控制进行协方差分析,也能降低统计回归对实验效度的影响。

三、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例如,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实验,必须考虑到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因素也能影响内部效度。

9、外部效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定义: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影响因素:一、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实验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可能使某些实验结果难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

二、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因为被试通常是自愿的,所以很难把随机选上的人全部请来做实验。

三、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实验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往往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来加以考虑的。

10、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的建立方法有哪些?

顺序量表的建立: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许多刺激,让多个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顺序,然后将每个被试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最后将各刺激按平均等级进行排列便构成顺序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