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平方千米”一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__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及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习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集合5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集合5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集合5篇第一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

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二、认识千米:1、生活中的千米(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km)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2、、教学1千米与1000米: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师: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生:读(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挺好7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挺好7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优秀7篇】“说课”是教学整改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一米大概有多长?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

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师生交流。

(略)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

(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1 千米有多长?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第【2】篇〗说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说学习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用千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换算,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千米这个单位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千米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这个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能用千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用千米作单位测量路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能用千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够用千米作单位测量路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实际意义。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实际路程,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要测量比赛的路线长度,你会选择什么单位?引入千米这个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千米这个长度单位,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

3.实例讲解: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存在,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城市的直径等。

4.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用千米作单位进行换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学生的认知中较为抽象,因此,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千米,认识千米,从而掌握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但是,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对其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知千米,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千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2.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5千米”,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的认识。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讨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千米。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学校到家的距离等,运用千米描述物体长度。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千米与米、厘米的关系2.千米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第【1】篇〗设计说明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可视性”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围绕着说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说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引出“千米”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教师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3.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吗?(学生动手比划)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联系生活,建立表象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预设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2000步。

生4: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

生5: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测量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在前面“毫米、分米的认识”和二年级上学期“米的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长度单位。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距离。

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米的认识”,在三年级的第一单元中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一些长度的单位,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教师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千米”,掌握一定的度量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乐于动手操作、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测量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三、设计理念1、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度量观念和创新意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各小组在测量、体验千米的活动中来体现。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估一估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二)教学重点能感知千米(公里)的长度,能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皮尺5把,记录的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图一张。

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

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让学生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并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课题: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2. 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3. 学会换算千米与米。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一、导入(5分钟)1. 点名、问好;2. 拿出1米的尺子,让学生测量教室或者操场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 询问学生,知道1米是多少厘米。

二、通过练习认识千米(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滑动游标千米尺,向学生解释千米尺的使用方法;2. 让学生取出千米尺,逐个用千米尺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3. 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测量的物品,并说出用什么单位测量的。

三、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10分钟)1. 让学生想象一条直径为1米的大圆,要移动多少圈才能达到1000米;2. 回归实际,举例说明,1000米有多远:比如,一辆汽车行驶1000米是多少时间,一个人跑1000米需要多少时间,等等;3. 让孩子们思考,千米的长度应该是多少个米。

四、计算千米和米的换算(20分钟)1. 引导学生用纸条、卡片等小物品,制作千米和米的转换表格;2. 让学生相互交换表格,互相询问如何转换千米和米;3. 在黑板上列举几个千米和米的换算例子,让学生通过猜、验、算的方法,进行换算。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组成3-4人的小组,互相练习换算千米和米;2. 在小组内让学生自编10道题目,检查训练效果;3. 选几个学生在全班面前答题,用竞赛的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课前学习目标,确认课程效果;2. 让学生分享学习中的收获;3. 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式教学、竞赛式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千米和米的换算;2. 让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教学评价方法:1.记录学生成绩,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 提醒学生的作业作息,在家完成。

教学辅助材料:1. 滑动游标千米尺;2. 各种测量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纸张等。

3. 计算千米和米的转换表格;4. 如有需要,教师可以配备百度、茄子快传等软件及PPT。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第【1】篇〗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说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说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能够用“米”和“千米”描述物体的长度和距离,形成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难点:建立“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谁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是使用“米”作单位吗?对了,像铅笔、课桌、教室的长宽等。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比如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还用“米”作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感知“千米”(1)观察千米实际长度同学们,请看这个操场,大家觉得这个操场大约有多长?对,可能有100米、200米或者更长。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千米与米的关系同学们,我们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那1千米等于多少米呢?对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我们能不能把1000米分成10段,每段长度是多少呢?对了,每段长度是100米。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用“千米”作单位的物体或距离?(2)分享交流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很好,有同学说见过高速公路上的距离标志,有用“千米”作单位的;还有同学说,他们家离学校的距离是用“千米”来描述的。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千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比分米、厘米更大,用来描述比较长的距离。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现在,请你们用“米”和“千米”来描述一下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5.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也许用到讲课稿,是讲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写讲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千米的认识》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恭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伙儿好!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举行教学的。

千米别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因此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

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子,灵便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懂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实践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觉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日子动身,创设日子情境,帮助学生亲躯体会,加深对千米的明白。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么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刻?请大伙儿猜一猜。

有人讲是两小时,有人讲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刻,请大伙儿来算一算吧!我们的行程脚脚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个地方确实非常远。

我查了资料,大伙儿请看:北京离我们这个地方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日子积存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刻,对第一单元时、分、秒举行了复习,将时刻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千米的认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具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记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9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9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9篇篇一:《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长度》中的第一课时,它是本单元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测量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主要是通过“8个人站成一排”的实践活动,推测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主动构建1km的长度观念。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1千米=1000米。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能用千米进行恰当的估测。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我们班的孩子,在上一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坐出租车、看路边的交通警示牌、路标等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也已见到过千米。

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具体概念的。

那如何给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都相对较差的二年级孩子建立1千米的观念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逐步构建“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1、在游戏中学习。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 课程介绍 • 千米的背景知识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课程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 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 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 用千米的概念,解决与距 离相关的问题。
期末总结反馈
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反馈,对学生 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同时给出 下学期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
学生规划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对千米概 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课堂氛围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判断教学方 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
布置与千米相关的基本练习题,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在 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05
课程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小组讨论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 题的准确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度,以此 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 得,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 和沟通能力。
作业和测验
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通过学生的完 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程度和 应用能力。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 肯定或指出不足,让学生明确自 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 误和不足之处,同时给出建议和 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一)》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单位换算和运用。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体会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但是,对于千米这个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其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表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长约1千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长距离吗?2.探究新知:(1)介绍千米: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千米的认识,教师总结并讲解千米的长度单位。

(2)换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师讲解并反馈。

3.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讲解并反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测量》的要求为: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要避免繁杂的单位换算,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说“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一个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大量的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犹如在生活现场一样。

感知1千米时,教师拍摄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景点,让学生来估计从校门口出发到这些地方大约有多少路程。

再通过观察来强化1千米的观念。

最后,公路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速度表等照片的出示,让学生明白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新课标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估测。

四、说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说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说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说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说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千米,掌握千米与米的换算方法。

(2)能够正确读写千米的单位及数字,通过练习掌握千米与米的转换。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生活实际、趣味性解释千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2)通过掌握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认识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米。

2、难点: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活动相结合。

2、练习和情境导入教学。

3、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验器材(千米尺、米尺)等。

六、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通过黑板、幻灯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千米的大小和单位;2)让学生看看教师手中的1千米距离标志牌,告诉他们千米的长度;3)让学生看看一条1米长的绳子,班级从一个角跑到另一个角需要多少条这样的绳子?告诉他们答案是1000条;4)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张图片,其中一张是跨越1千米的公路,另一张是跨越1000米的小路。

问他们哪一张图表达的是更长的距离?2、导入通过实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千米和米的长度、大小关系。

(1)分工明确,每组4人.小组之间比赛;(2)实验工具:千米尺和米尺;(3)教师指导方法:a、千米尺拉直;b、教师鼓励学生一起来测量一下各种物品的长度;c、让一个学生到教学里面找一根1千米标识牌,判断班级离这个标志牌有多远。

(4)让学生记录下所有测量结果,并在黑板或白板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概括和总结。

并且给学生科学测量的针对性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测量长度。

3、探究1)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条1千米的线,并用米尺进行测量。

2)让学生体验千米与米的关系:说:“假如有一条长10 千米的路,如果你要走完这条路只用踏10步,那么你每一步走多长呢?”最后,让学生说出每步应当走100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测量》的要求为: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要避免繁杂的单位换算,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说“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一个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
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大量的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犹如在生活现场一样。

感知1千米时,教师拍摄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景点,让学生来估计从校门口出发到这些地方大约有多少路程。

再通过观察来强化1千米的观念。

最后,公路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速度表等照片的出示,让学生明白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新课标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估测。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从了解学生身高的对话中引入,使学生明白测量物体要用到长度单位,并通
过简短的对话复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

之后教师提问:生活中你在那里见到过“千米”?
(二)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联系生活,感知1千米。

这里组织了三次估测。

课始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千米有多长?在学生的经验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到底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

第二次估测是在学生具体了解“在跑道上走5圈就是1千米”之后,再来估测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剧院等熟悉的地点约有多少距离,以及“你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什么方向走1千米大概到了色怀念个么地方?”第三次估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在大量感知1千米之后,学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因此估计的地点也比较准确了。

第二步:回归生活,了解千米的应用。

教师拍摄了公路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等照片,帮助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千米、米的化聚。

则放手让学生去自学。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
把四道练习设计成四颗智慧星的形式,有利于化枯燥为新奇,能更好的调
动学生的好奇性和好胜性。

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第四个环节: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最后一道实践题,则很好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
20151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