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数据格式
iic报文格式
iic报文格式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用于在数字集成电路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通信协议。
I2C报文通常由起始条件、地址、数据、应答位等组成。
以下是一般的I2C报文格式:
1.起始条件(Start Condition):一个高电平到低电平的变化表示通信的开始。
在
I2C总线上,SDA(数据线)先拉低,然后SCL(时钟线)拉低,即形成一个起始条件。
2.地址(Address):8位地址,包括7位设备地址和一个读/写位。
设备地址用于指示通信的目标设备,而读/写位表示读(1)或写(0)操作。
3.数据(Data):8位或更多的数据字节,取决于通信的需要。
这是实际传输的信息。
4.应答位(Acknowledge Bit):在每个数据字节之后,接收设备会发送一个应答位。
如果设备成功接收了数据,它会拉低SDA线,形成应答;如果设备未正确接收,SDA线将保持高电平。
5.停止条件(Stop Condition):一个低电平到高电平的变化表示通信的结束。
在I2C 总线上,SDA线先拉高,然后SCL线拉高,即形成一个停止条件。
总的来说,一个基本的I2C报文可以概括为起始条件、地址、数据、应答位和停止条件。
这种通信协议允许多个设备在同一总线上进行通信,通过设备地址来选择通信对象。
串行通信的特点
USB
定义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 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USB Implementers Forum)制定。
传输速度
USB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从最初的USB 1.0到最新的 USB 3.0,速度不断提升。
传输方式
USB采用差分(平衡)传输方式,通过一对传输线实现高 速数据传输。
定义
串行通信是一种数据通信方式, 通过一条传输线逐位传输数据。
传输距离远
由于信号在传输线上的衰减较 小,因此可以用于长距离的数 据传输。
可靠性高
由于信号在传输线上的干扰较 小,因此传输的可靠性较高。
与并行通信的区别
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是通过多条传输线 同时传输数据,数据在传输线上同时传 输。
并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较快,但成本 较高,而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较慢 ,但成本较低。
机等。
RS-4
定义
RS-485是另一种标准的串行通 信接口,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IA)制定。
传输方式
RS-485采用差分(平衡)传输 方式,通过一对传输线实现数 据的发送和接收。
传输距离
由于RS-485的信号幅度较大, 传输距离相对较长,通常在100 米以内。
应用场景
常用于多台设备之间的中短距 离通信,如楼宇自动化、智能
类型
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
功能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 的可靠性。
停止位
01
02
03
停止位
在数据传输结束时发送停 止位,表示数据传输的结 束。
作用
用于同步接收器和发送器, 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结束。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串行通信是在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常见方式,而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其中一种广泛使用的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嵌入式系统、通信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格式和常见应用场景。
2. 基本原理UART串口通信协议采用异步通信方式,通过单个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的两个设备之间共享一个时钟信号,其中一个设备充当发送器(Transmitter),另一个设备充当接收器(Receiver)。
发送器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发送到数据线上,接收器则根据相同的规则从数据线上接收数据。
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位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常通信。
2.确定数据位数(Data Bits):数据位数指的是每个数据包中实际传输的位数,通常为5、6、7或8位。
3.确定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奇偶校验可以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方式,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使用相同的奇偶校验方式。
4.确定停止位(Stop Bits):停止位用于标识每个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1或2位。
3. 数据格式UART串口通信协议中的数据包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其中,起始位和停止位的逻辑电平分别为高和低,用于标识每个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位包含了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下面是UART串口通信协议中常用的数据格式示例: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0 8位 None 1位在以上示例中,数据位为8位,没有奇偶校验位,停止位为1位。
这种数据格式在许多UART串口通信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4. 应用场景UART串口通信协议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嵌入式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UART串口通信协议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sci串口通信原理
sci串口通信原理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串行通信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的串行通信协议。
SCI通常指的是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的一种实现方式。
在SCI通信原理中,数据以串行的方式通过一根或多根信号线进行发送和接收。
基本的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bits per second, bps)、数据位数、停止位数和校验类型等。
1. 波特率: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是通信双方必须同步的一个重要参数。
2. 数据格式:1)数据位数(Data Bits):通常为5、6、7或8位。
2)停止位(Stop Bits):通常为1或2位,用于表示一个字符数据包的结束。
3)校验位(Parity Bit):奇偶校验,可选无校验、奇校验或偶校验,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 通信过程:1)发送端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按照设定的波特率和格式输出。
2)接收端则按照相同的参数设置解码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还原成并行数据。
4. 控制信号:1)RTS (Request to Send) 和CTS (Clear to Send) 用于硬件握手,确保双方都准备好进行通信。
2)DTR (Data Terminal Ready) 和DSR (Data Set Ready) 另一对硬件握手信号,用于设备之间表明就绪状态。
3)TXD (Transmit Data) 是发送数据的信号线,RXD (Receive Data) 是接收数据的信号线。
4)其他可能还包括中断请求线(如IRQ)等。
在嵌入式系统中,例如使用TMS320F28xx系列DSP芯片时,SCI模块负责处理这些串行通信任务,通过配置相应的寄存器来设定上述参数,然后利用中断机制实现在数据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实时响应与处理。
串行通信的数据帧格式
间隙任意 发
送
0 11100110 1 0 1110011设0
备
3
异步通信的UART口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每个字符的传输 格式如图所示,包括线路空闲状态(高电平)、起始位(低电平)、 5~8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和停止位(位数可以是1、1.5或2 位)。这种格式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实现字符的同步。UART内部 一般具有配置寄存器,通过该寄存器可以配置数据位数(5~8位)、 是否有校验位和校验的类型以及停止位的位数 (1位、1.5位或2位) 等。
嵌入式技术应用
嵌入式技术应用
1
嵌入式技术应用
串行通信的数据帧格式
• 异步通信 • 同步通信
*
2
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的 数据格式
异步通信是指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设备使用各自的时钟控 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为使双方的收发协调,要求 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时钟尽可能一致。
接 收 设10100100 1 备
0 10100100 1
串行通信的 概念
01101
计 数据
计
算
算0 1 1 0 1
计
算
算
机 数据+时钟
机
甲
乙
6
面向字符的同步格式 :
串行通信的 数据帧格式
SYN SYN SOH 标题 STX
数据块
ETB/ETX 块校验
此时,传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都必须由规定的字符集(如ASCII码) 中的字符所组成。图中帧头为1个或2个同步字符SYN(ASCII码为 16H)。SOH为序始字符(ASCII码为01H),表示标题的开始,标 题中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和路由指示等信息。STX为文始字符 (ASCII码为02H),表示传送的数据块开始。数据块是传送的正文 内容,由多个字符组成。数据块后面是组终字符ETB(ASCII码为 17H)或文终字符ETX(ASCII码为03H)。然后是校验码。典型的面 向字符的同步规程如IBM的二进制同步规程BSC。
485总线发文的标准
485总线发文的标准
485总线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多个设备进
行数据传输。
以下是485总线发文的标准:
1. 数据格式:485总线使用异步通信方式,数据以字节为
单位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
和停止位。
2. 起始位: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通常为逻辑低
电平。
3. 数据位:数据位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可以是8位或9位,其中一个位用于校验。
4. 校验位: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用
的校验方式有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
5. 停止位: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通常为逻辑高
电平。
6. 通信速率:485总线的通信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设置,常见的速率有9600、19200、38400等。
7. 数据传输模式:485总线支持半双工通信,即同一时间
只能有一个设备发送数据,其他设备必须等待。
8. 地址设置:每个设备在485总线上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
在发文时,需要指定目标设备的地
址。
9. 发送顺序:在485总线上,发送数据的设备需要依次发
送数据帧,等待接收设备的响应后再发送下一帧。
10. 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需要
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例如重新发送数据或发送错误消息。
总的来说,485总线发文的标准包括数据格式、通信速率、
数据传输模式、地址设置、发送顺序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设备之
间的通信。
UART协议
UART协议协议名称:UART协议一、引言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和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规范UART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控制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二、协议规范1. 数据格式1.1 数据位:UART协议支持的数据位数为5、6、7和8位。
1.2 停止位:UART协议支持的停止位数为1和2位。
1.3 校验位:UART协议支持的校验位类型包括无校验、奇校验和偶校验。
2. 传输速率2.1 波特率:UART协议支持的波特率范围为110bps至115200bps。
2.2 时钟源:UART协议使用内部或外部时钟源来生成传输时钟。
3. 错误检测3.1 奇偶校验:当启用校验位时,UART协议使用奇偶校验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3.2 帧错误:UART协议通过检测起始位和停止位之间的数据位数来判断数据帧是否接收正确。
3.3 奇偶校验错误:UART协议通过检测校验位的奇偶性来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4. 控制流程4.1 RTS/CTS流控制:UART协议支持使用RTS(请求发送)和CTS(清除发送)信号进行硬件流控制。
4.2 XON/XOFF流控制:UART协议支持使用XON(发送继续)和XOFF (发送停止)字符进行软件流控制。
5. 数据传输5.1 数据帧:UART协议的数据传输以数据帧的形式进行,每个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5.2 起始位和停止位:UART协议使用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数据帧的开始和结束。
5.3 数据传输顺序:UART协议按照先发送先接收的顺序进行数据传输。
5.4 数据传输模式:UART协议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数据传输模式。
6. 数据解析6.1 数据解析规则:UART协议中的数据解析规则由具体的应用决定,通常使用固定长度或特定字符进行分割和解析。
6.2 数据解析错误处理:UART协议中的数据解析错误应由接收方进行处理,例如丢弃错误的数据帧或发送错误消息。
UART数据收发原理
UART数据收发原理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UART通过串行传输数据,它将数据流分为连续的位,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协调,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1.数据格式:UART通信中的数据格式由几个重要参数决定,包括数据位数、校验位、停止位等。
数据位数指的是每个数据包所占的位数,通常为5、6、7或8位;校验位用于检测传输数据的错误,可以是无校验、奇校验或偶校验;停止位是在数据传送结束后的一个停止信号,通常为1个或2个位。
这些参数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保持一致。
2.帧同步:UART通信中,帧同步是用于同步数据的开始和结束,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能够正确的解析数据。
帧同步通常使用“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实现。
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包前加上一个起始位,通常为逻辑低电平,表示数据包的开始;在数据包的结束时,发送方加上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通常为逻辑高电平,表示数据包的结束。
接收方通过检测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正确的接收数据。
4.数据的收发:UART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分别使用一个UART芯片或模块来实现数据的收发。
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式和波特率编码为串行数据流,并通过UART的串行传输线路发送出去。
接收方通过UART芯片或模块接收串行数据流,并将其解码为原始数据。
接收方在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包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或存储。
5.奇偶校验:UART通信中,奇偶校验用于检测数据的错误。
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或偶校验,通过对数据位中1的个数进行统计,确定校验位的值。
在接收方,校验位的值与数据位的值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有错误。
奇偶校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也会增加数据传输的复杂性。
6.中断和缓冲区:UART通信中,使用中断和缓冲区来处理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中断可以在数据接收或发送完成时触发,通知处理器进行相应的操作。
通信协议简介及区别(串行、并行、双工、RS232等)
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并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讯。
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数米)的通讯。
串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
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而按照串行数据的时钟控制方式,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方式。
异步通信:接收器和发送器有各自的时钟;同步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
1、异步串行方式的特点所谓异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以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间的传送是完全异步的,位与位之间的传送基本上是同步的。
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相邻两字符间的间隔是任意长。
③因为一个字符中的比特位长度有限,所以需要的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只要相近就可以,不需同步。
④异步方式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字符间异步,字符内部各位同步。
2、异步串行方式的数据格式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1所示,每个字符(每帧信息)由4个部分组成:①1位起始位,规定为低电0;②5~8位数据位,即要传送的有效信息;③1位奇偶校验位;④1~2位停止位,规定为高电平1。
3、同步串行方式的特点所谓同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是以数据块(一组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之间、字符内部的位与位之间都同步。
同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以数据块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在一个数据块(信息帧)内,字符与字符间无间隔。
③因为一次传输的数据块中包含的数据较多,所以接收时钟与发送进钟严格同步,通常要有同步时钟。
串行通信常用格式
标题:串行通信常用格式解析
一、引言
串行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尤其在需要长距离通信或者高带宽成本的情况下,串行通信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析串行通信的常用格式,包括RS-232、RS-485、USB、I2C以及SPI等。
二、串行通信格式解析
1. RS-232:RS-23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串行通信格式,其特点是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但成本低,因此在一些对通信成本敏感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2. RS-485:RS-485是一种改进的RS-232,它在多站点通信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可靠性。
它通过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减少了噪声干扰,增强了通信的稳定性。
3. USB:USB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支持即插即用,方便快捷。
USB通信格式支持高速和低速两种模式,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场合。
4. I2C:I2C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芯片之间的通信。
它通过两根线(数据线)和一根地线进行通信,适用于需要少量数据传输且需要节省空间的场合。
5. SPI:SPI是一种高速、低功耗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芯片之间的同步通信。
它通过四根线(数据线、时钟线、片选线和地址线)进行通信,适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合。
三、总结
串行通信格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
了解并掌握各种格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有助于我们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提高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串口通信基础知识
RS-232 连接类型 II
RS-232 信号
DTE 信号 TxD RxD RTS CTS DTR DSR DCD GND 接线 DCE 信号 RxD TxD CTS RTS DSR DTR DCD GND
典型应用: PC + 直连电缆 + Modem DCE 设备上的DCD信号一般用作输出信号
优点 缺点
Confidential
RS-422 & RS-485接线
RS-422可支持10个节点,RS-485可支持32 个节点 拓扑一般采用总线型结构,不支持环形或星形 网络 在构建网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双绞线作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
如下的连接方式: a,b,c 为错误连接;d,e,f为正确连接方式. 2、注意总线阻抗匹配,否则就会发生信号的反射
RS-422 拓扑结构 I
点对点
Tx+(B) Tx-(A) Rx+(B) Moxa CI-134 Rx-(A)
Rx+(B) Rx-(A) Tx+(B) Tx-(A) PLC
Confidential
RS-485 信号
RS-422的增强方式 与 RS-422兼容
接线
• 点对点 • 2 线半双工,菊链式连接 • 4 线全双工,菊链式连接
Confidential
RS-422 vs. RS-485
RS-422
传输类型 连接类型 数据流控 可连接设备数 全双工 点对点 无 32节点 4-线RS-485 全双工 多站 RTS控制或 ADDC控制 32节点 2-线RS-485 半双工 多站
RTS控制或 ADDC 控制
32节点
Confidential
串行通信数据格式课件
QQ中的同步和异步通信:
我们用的文件传输功能可以看成是同步通信的典范。首先传文 件的双方必须都说好一个传文件的时间,如果双方有一个不在 线上,就不能传送。其次,发送方发送文件命令后,接收方要 确认一下是否接收,这就是个建立文件传输连接的过程。一旦 传输开始,所有文件数据就必须连续的传输过去,任何中断都 将导致传输失败。
典型的面向位的同步协议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高级数据 链路控制规程HDLC和IBM向 、面向 bit 的同步协议( ISO 的 HDLC )
一帧信息可以是任意位,用位组合标识 帧的开始和结 束。 帧格式为: 帧格式为:
F场 A场 C场 I场 FC 场 F场
STX:正文开始(Start of Text)。 数据块:正文(Text),由多个字符组成。 ETB:块传输结束(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标识本数据块结束。 ETX:全文结束(end of text),(全文分为若干块传输)。 块校验:对从SOH开始, 直到ETB/ETX字段的检验码。
串行通信数据格式PPT 讲座
1.异步(用于单片机)通信数 据格式.发送和接收时序。
2.同步(计算机内部)通信数 据格式.发送和接收时序。
异步通信数据格式一般为字符格式
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传输,每个字符一位一位 地传输,并且传输一个字符时,总是以“起始 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字符之间没有固 定的时间间隔要求。每一个字符的前面都有一 位起始位(低电平,逻辑值),字符本身由5-7 位数据位组成,接着字符后面是一位校验位 (也可以没有校验位),最后是一位或一位半 或二位停止位,停止位后面是不定长的空闲位。 停止位和空闲位都规定为高电平(逻辑值1), 这样就保证起始位开始处一定有一个下跳沿。
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
9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可以看出,异步通信采用起始位作为同步信号。接收 方在收到起始位后,只要在一个帧的传输时间内与发 送方保持同步,就能够正确接收数据。即使收发双方 的时钟略有偏差,只要这种偏差不产生积累效应,问 题不大。所以,在异步通信中,收发双方可以不用同 一时钟,各有自己的时钟,只要用同一标称频率即可。
5
图8.6 采用16倍波特率时钟频率的字符接收过程
数据位 :起始位后紧跟的是要传送的数据,可以是5~8位,
位数由双方约定。传送数据时,先发送低位,后发送高位。
校验位 :在数据位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校验位。
若设置了校验位,还需选择是采用奇校验还是偶校验。目前异 步串行通信一般采用奇偶校验法,其中奇校验法指在数据位和 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偶校验法指在数据位和校验位中 “1”的个数为偶数。
数据线 接收时钟
16T 起始位 T
8T
16T
起始检测
确定已检测到起始位
每隔16T采样数据
6
§1.2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不用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字符的开始和结 束,而是用一串特定的二进制序列,称为同步字符, 去通知接收方串行数据第一位何时到达。紧随其后的 是欲传送的n个字符(n的大小可由用户设定和改变), 字符间不留空隙。最后是两个错误校验字符。
(d) SDLC/HDLC 数据格式
8
§1.2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中,在同步时钟信号的一个周期里,数据线 上同步地发送一位数据。而且成千上万的数据是连续 发送,中间没有空隙。这就要求接收方的时钟应与发 送方的时钟完全同频同相,不能有一点误差。因此, 在近距离传送时,如几百~数千米,可以在传输线中 增加一条时钟线,以确保收发双方使用同一时钟。在 数公里以上的远距离通信中,则通过调制解调器从数 据流中提取同步信号,以得到与发送方完全同频同相 的时钟。
UART协议
UART协议协议名称:UART协议一、引言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定义UART通信的数据格式、物理连接和通信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二、协议规范1. 物理连接1.1 UART通信需要使用两根信号线,分别为数据线(TX)和接收线(RX)。
1.2 数据线(TX)用于发送数据,接收线(RX)用于接收数据。
1.3 数据线(TX)和接收线(RX)之间需要建立点对点的物理连接。
2. 数据格式2.1 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2.2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2.3 数据位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
2.4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2.5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2.6 数据帧的格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
3. 通信过程3.1 发送端发送数据3.1.1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格式组织成数据帧。
3.1.2 发送端发送起始位。
3.1.3 发送端依次发送数据位。
3.1.4 发送端发送校验位。
3.1.5 发送端发送停止位。
3.2 接收端接收数据3.2.1 接收端等待起始位的到达。
3.2.2 接收端开始接收数据位。
3.2.3 接收端接收校验位。
3.2.4 接收端接收停止位。
3.2.5 接收端根据校验位判断数据的正确性。
4. 错误处理4.1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如数据位错误、校验位错误等。
4.2 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对错误进行处理,可以采用重传机制或其他错误处理策略。
4.3 错误处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义。
5. 波特率5.1 波特率是指UART通信中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5.2 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5.3 波特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硬件支持进行合理配置。
6. 数据流控制6.1 数据流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防止数据丢失或溢出。
6.2 常用的数据流控制方式有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串口通信方式规约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串口通信方式规约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串口通信方式规约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串口通信方式规约(大纲)一、串口通信概述1.1串口通信的定义1.2串口通信的发展历程1.3串口通信的应用场景二、串口通信硬件基础2.1串行通信接口标准2.1.1RS-2322.1.2RS-4852.1.3RS-4222.2串口通信的主要硬件设备2.2.1串口芯片2.2.2串口转接器2.2.3串口服务器三、串口通信协议3.1数据格式3.1.1起始位3.1.2数据位3.1.3停止位3.1.4校验位3.2波特率与数据传输速率3.3流控制3.3.1硬件流控制3.3.2软件流控制四、串口通信编程4.1串口通信API4.1.1Windows平台下的串口通信API4.1.2Linux平台下的串口通信API4.2串口通信编程实践4.2.1串口初始化4.2.2串口数据发送与接收4.2.3串口事件处理五、串口通信应用案例分析5.1工业控制领域5.2嵌入式系统5.3网络通信领域5.4其他应用案例六、串口通信故障排查与优化6.1常见故障类型6.1.1硬件故障6.1.2软件故障6.1.3系统配置故障6.2故障排查方法6.2.1硬件检查6.2.2软件调试6.2.3系统优化6.3串口通信稳定性优化策略七、串口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7.1新型串口通信技术7.2串口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7.3串口通信与其他通信技术的融合一、串口通信概述1.1 串口通信的定义串口通信,又称串行通信,是一种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或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异步模式串行通信的数据帧的格式
异步模式串行通信的数据帧的格式
在异步模式下,串行通信的数据帧格式主要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四个部分。
以下是具体解释:
1.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开始,通常被定义为逻辑“0”。
在帧传输的开始处,发送器会向接收器发送一个起始位来指示传输开始。
2. 数据位:用于传输信息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5位/6位/7位/8位,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进行选择。
这些位组成数据字节,可以是ASCII字符或二进制数值。
3. 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信号的正确性,通常有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两种形式。
奇偶校验一般将数据位的二进制值加以计算后得到一个校验位,使得数据位加上校验位的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用于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因此,异步模式下串行通信的数据帧格式可以简化为:起始位 + 数据位 + 校验位 + 停止位。
这种数据帧格式适用于很多应用场景,例如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通信、RS-232串行通信等。
串口下的常用通信数据格式
串口下的常用通信数据格式串口下的常用通信数据格式,是指在串行通信中,用于传输数据的特定格式。
串口通信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常用于物联网设备、工控领域、嵌入式系统等。
了解串口下的常用通信数据格式对于设计和开发串口通信应用程序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串口下常用通信数据格式的问题。
第一步:什么是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使用一对数据线(发送线和接收线)以及一组控制线(如数据时钟线、均衡线等)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串口通信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需要的数据线少,通过串行传输方式可以在较长的距离内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步:什么是通信数据格式?通信数据格式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规则和标准。
它定义了数据的起始标志、数据长度、校验位等信息。
通信数据格式不仅仅用于串口通信,也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无线通信等领域。
第三步:常用的串口通信数据格式有哪些?常见的串口通信数据格式包括:ASCII码、二进制数据格式、帧格式(如帧起始标志、帧长度、数据段、校验位等)和协议(如MODBUS、CAN 协议等)。
1. ASCII码:ASCII码是一种标准的字符编码方式,它将字符映射为一个字节(8位)。
在串口通信中,可以使用ASCII码来传输文本数据。
例如,要发送字符"A",可以将其编码为ASCII码的十进制值65(二进制值01000001),然后通过串口发送这个字节数据。
在接收端,可以将收到的字节数据解码为字符。
2. 二进制数据格式:二进制数据格式是将数据直接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传输。
在串口通信中,可以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后进行传输。
例如,要发送一个16位的整数数据,可以将其分为高8位和低8位,然后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后通过串口发送。
3. 帧格式:帧格式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格式,它包含了数据的起始标志、帧长度、数据段、校验位等信息。
帧格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CDT通信协议
CDT通信协议CDT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电脑与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协议。
该协议提供了一套规范,确保了各种设备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交互并实现功能的正常运行。
一、协议简介CDT通信协议是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协议,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和规则。
该协议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使得电脑可以与各种外设设备进行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
二、通信格式CDT通信协议采用了一种简单易懂的通信格式,具体如下:1. 帧头:协议头部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开始,通常为一个字节。
2. 数据长度:表示后续数据域的长度,通常为一个字节。
3. 命令码:用于标识当前数据包的功能和指令,通常为一个字节。
4. 数据域:存放具体的数据内容,长度根据前面的数据长度字段确定。
5. 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数据包的各个字段进行运算来生成。
6. 帧尾:协议尾部标识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一个字节。
三、通信流程CDT通信协议的通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备连接:通过串口将电脑和外设设备进行连接。
2. 数据发送:电脑通过串口发送数据包给外设设备。
数据包包含了命令码和数据域。
3. 数据接收:外设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命令码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电脑。
4. 数据解析:电脑接收到外设设备返回的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数据内容。
5. 功能实现: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内容,电脑进行相应的功能实现。
6. 错误处理: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和提示。
四、协议优势CDT通信协议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灵活性:CDT通信协议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格式和通信规则,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设备和数据类型。
2. 简洁性:CDT通信协议的通信格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实现。
3. 可靠性:CDT通信协议利用校验位来验证数据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4. 扩展性:CDT通信协议支持数据长度的扩展,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串行通信
串口是串行接口(serial port)的简称,也称为串行通信接口或COM接口。
串口通信是指采用串行通信协议(serial communication)在一条信号线上将数据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逐位进行传输的通信模式。
串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划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
1.串行通信在串行通信中,数据在1位宽的单条线路上进行传输,一个字节的数据要分为8次,由低位到高位按顺序一位一位的进行传送。
串行通信的数据是逐位传输的,发送方发送的每一位都具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这就要求接收方也要按照发送方同样的时间间隔来接收每一位。
不仅如此,接收方还必须能够确定一个信息组的开始和结束。
常用的两种基本串行通信方式包括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1.1串行同步通信同步通信(SYNC:synchronous data communication)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和相位始终保持一致(同步),这样就保证了通信双方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具有完全一致的定时关系。
同步通信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信息帧),每帧的开始用同步字符来指示,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
在传输数据的同时还需要传输时钟信号,以便接收方可以用时针信号来确定每个信息位。
同步通信的优点是传送信息的位数几乎不受限制,一次通信传输的数据有几十到几千个字节,通信效率较高。
同步通信的缺点是要求在通信中始终保持精确的同步时钟,即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要严格的同步(常用的做法是两个设备使用同一个时钟源)。
在后续的串口通信与编程中将只讨论异步通信方式,所以在这里就不对同步通信做过多的赘述了。
1.2串行异步通信异步通信(ASYNC:asynchronous data communication),又称为起止式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的,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要求,而每个字符中的各位则以固定的时间传送。
在异步通信中,收发双方取得同步是通过在字符格式中设置起始位和停止位的方法来实现的。
UART工作原理详解
UART工作原理详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收发器,它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串行通信的一种常用方法。
UART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串行(一位一位)传输数据,而不是并行(同一时间多位)传输数据。
UART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格式、时钟同步、数据传输流程和信号电平等内容。
1.数据传输格式:UART使用串行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
每个数据字节由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组成。
- 起始位(Start Bit):用于表示数据的开始,通常为低电平。
- 数据位(Data bits):表示要传输的数据字节,通常为8位(可选为5、6、7或9位)。
- 停止位(Stop Bit):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为高电平。
- 校验位(Parity Bit):可选项,用于进行数据校验,检测传输中是否出错。
2. 时钟同步:UART工作时,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以相同的波特率(Baud Rate)进行工作。
波特率表示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
发送端需要按照波特率将数据位同步地传输给接收端。
3.数据传输流程:-发送端:首先发送端发送一个起始位(低电平)。
然后依次发送数据位,根据设定的数据位数发送相应的位数。
发送完数据位后,发送停止位(高电平)。
-接收端:接收端需要按照波特率接收数据。
当接收到一个起始位后,开始接收数据位,根据设定的数据位数接收相应的位数。
接收完数据位后,接收停止位。
4.信号电平:UART使用两种电平表示逻辑0和逻辑1、通常,逻辑0表示高电平,逻辑1表示低电平。
这是因为UART最初被设计为在通过电传电路和光纤进行通信时使用的。
总的来说,UART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串行传输数据来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发送端将数据并行转为串行,并添加起始、停止和校验位,通过串行传输给接收端。
接收端则将串行数据转为并行数据,并还原为原始数据。
UART的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如计算机与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需要发送时,发送端首先输出逻辑0,作为起始 位。 (由CPU控制?)
(3)接着,发送端首先发送D0位,直到各数据位发送完。
(4)如果需要的话,发送端输出校验位。
(5)最后,发送端输出停止位(逻辑1)。
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
面向位时,将数据块看作数据流,并用序列01111110作为开始和 结束标志。为了避免在数据流中出现序列01111110时引起的混乱, 发送方总是在其发送的数据流中每出现5个连续的‘l”就插入一 个附加的“0”;接收方则每检测到5个连续的“1”并且其后有一 个“0”时,就删除该“0”。
双同步:发送方先传送2个同步字符,再传送数据块, 接收方检测到同步字符后接收数据;
外同步:用一条专用线来传送同步字符,以实现收发双 方同步操作。
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IBM的BSC协议) 该协议规定了10个特殊字符(称为控制字符)作为信息传输的标志。 其格式为:
SYN SOH 标题STX 数据块ETB/ETX 块校验 SYN: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每帧可加1个(单同步) 或2个(双同步)同步字符。 SOH:标题开始(Start of Header)。 标题:Header,包含源地址(发送方地址)、目的地址(接收方地 址)、路由指示。(这些都不太懂)
例:传送8位数据45H(0100,0101B),奇校验,1个停止位, 则信号线上的波形象图2所示那样:异步通信的速率:若 9600bps,每字符8位,1起始,1停止,无奇偶,则实际每字 符传送10位,则960字符/秒。
异步通信数据格式:
第n-1位 | <------------------第n个字符------------------->|
串行通信数据格式.发送 和接收时序
医电02 龙韬臣
1.异步(用于单片机)通信数 据格式.发送和接收时序。
2.同步(计算机内部)通信数 据格式.发送和接收时序。
异步通信数据格式一般为字符格式 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传输,每个字符一位一位地 传输,并且传输一个字符时,总是以“起始位” 开始,以“停止位”结束,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 间间隔要求。每一个字符的前面都有一位起始位 (低电平,逻辑值),字符本身由5-7位数据位组 成,接着字符后面是一位校验位(也可以没有校 验位),最后是一位或一位半或二位停止位,停 止位后面是不定长的空闲位。停止位和空闲位都 规定为高电平(逻辑值1),这样就保证起始位 开始处一定有一个下跳沿。 传送速度一般在50~9600波特范围内,用于传送信 息量不大,传送速率要求较低的场合。
|n+1位
|
|空闲位|
|{
七位数据
}
|<--------->|
1 1 ↑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1停1止位1 )1 0
起始位 校验位)
奇偶校验位(可以没有
一位时间取决于波特率
2、异步通信的发送过程
发送端以“发送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 长度。
I场:信息场。要传送的数据。
FC场:帧校验场。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除F场 和自动插入的"0"位外,均参加CRC计算。
串口通讯-同步通信方式同步通信方式的特点:
采用同步通信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 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要 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 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 5~8位。当然,对同一个传输过程,所有字符对应同样的数位, 比如说n位。这样,传输时,按每n位划分为一个时间片,发送端 在一个时间片中发送一个字符,接收端则在一个时间片中接收一 个字符。
同步通信使用的数据格式根据采用的控制规程(通信双 方就如何交换信息所建立的一些规定和过程称为通信控 制规程),可分为面向字符型和面向位(bit)型两种,面向字 符型数据格式又有单同步,双同步,和外同步之分。三 个同步方式均以2个字节的冗余检验码CRC作为一帧信息 的结束。
单同步:发送方先传送1个同步字符,再传送数据块, 接收方检测到同步字符后接收数据;(同步字符和数据 块的区别)
STX:正文开始(Start of Text)。 数据块:正文(Text),由多个字符组成。 ETB:块传输结束(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标识本数据块结束。 ETX:全文结束(end of text),(全文分为若干块传输)。 块校验:对从SOH开始, 直到ETB/ETX字段的检验码。
波特率:单位时间传送2进制位数,以位/秒为单位。 1.5本质含义是信号出现的时间,故可有分数位。
异步通信数据格式:
第n-1位 | <------------------第n个字符------------------->|
|n+1位
|
|空闲位|
|{
七位数据
}
|<--------->|
有)
1 1 ↑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1停1止位1 )1 0
如: fosc=12MHz,B=1MHz,每位数据占1s。 4. 发送过程:写入SBUF,启动发送,一帧发送结束, TI=1。
接收过程:REN=1且RI=0,启动接收,一帧接收完毕, RI=1。
时序图:
对于以上发送、接收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收端总是在每个字符的头部(即起始位)进行一次重新 定位,因此发送端可以在字符之间插入不等长的空闲位,不影响 接收端的接收。
QQ中的同步和异步通信:
我们用的文件传输功能可以看成是同步通信的典范。首先传文 件的双方必须都说好一个传文件的时间,如果双方有一个不在 线上,就不能传送。其次,发送方发送文件命令后,接收方要 确认一下是否接收,这就是个建立文件传输连接的过程。一旦 传输开始,所有文件数据就必须连续的传输过去,任何中断都 将导致传输失败。
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 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在整个系 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发送端的发送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 码。接收端当然是应该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数位 和同步字符相匹配时,就认为开始一个信息帧,于是,把此后的 数位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3)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空闲位的信号,由“发送移位 寄存器”自动插入。在接收方,“接收移位寄存器”接收到一帧 完整信息(起始、数据、校验、停止)后,仅把数据的各位送至 “数据输入寄存器”,即CPU从“数据输入寄存器”中读得的信 息,只是有效数字,不包含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信息。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时要建立发送方时钟对接收方时钟的直接 控制,使双方达到完全同步。此时,传输数据位之 间的距离均为“位间隔”的整数倍,同时传送字符 间不留间隙,即保持位同步关系,也保持字符同步 关系。
(7)本8)当信号再次变为低时,开始进入下一幀的检测。
接收端为实现采样数据的基准,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⑴ 在接收端设置一采样时钟频率(此频率是接收频率的16 倍)计数器,当检测到起始位下降沿时,将其清零,并开始对 采样时钟计数,即每来一个时钟,计数器加1。
而异步通信的例子就是我们用的最多的qq发送文字形式的聊天。 比如A要发给B一个文字消息:“在吗?”。这时B有可能不在 线上,但这消息并不马上就丢失,只要B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 (比如几天)打开qq,登录上线就能收到这条消息。但与同步 通信相同的一点:发送方必须指明发送对象才能保证异步通信 的正确性。如果明明要给B发消息,却打开C的对话框发送本该 给B的消息,那B永远都接收不了这一消息了。
(2)发送端的发送时钟和接收端的接收时钟,其频率允许有一 定差异,当频率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接收端检测错位, 能够正确接收。并且这种频率差异不会因多个字符的连续接收而 造成误差累计(因为每个字符的开始(起始位处)接收方均重新 定位)。只有当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频率差异太大,引起接收端 采样错位,才造成接收错误。 ?
⑷ 如果停止位采样正确(为1),则字符被接收,并由暂 存器装入寄存器。若停止位采样值为0,说明同步或传输有问 题,此次采样所得字符作废,不被接收。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工作方式
SM0、SM1选择四种工作方式。 (1)方式0: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
用于扩展并行I/O接口。 1. 一帧8位,无起始位和停止位。 2. RXD:数据输入/输出端。 TXD:同步脉冲输出端,每个脉冲对应一个数据位。 3. 波特率B = fosc/12
F场 :标志;作为 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字符8位, 01111110 。
A场:地址,规定接收方可为 8的整倍位。接收方检查 每个地址字节第 1位,如果为 "0" ,则后边跟着另一
个地址字节。若为 "1" ,则该字节为最后一个地址。
C场:控制场。指示信息场的类型,8位或16位。若 第1字节的第1位为0,则还有第2个字节也是控制场。
⑵ 当计数器计到8时,表示已到达起始位的中间位置,此 时采样值为0,说明是真正的起始位(这个有必要?),同时 将计数器清零;若采样值不为0,则说明一开始检测到的下降 沿不是真正的起始位前沿,而是一次干扰,此次检测应作废, 计数器清零,并重新开始检测起始位。
⑶ 检测到真正的起始位后,计数器清零,以后每次计到16 时,便采样收到的信号波形(即每一位的中间),将采到的数 值暂存起来,同时将计数器清零,重新计数,直至最后的停止 位被采样。
典型的面向位的同步协议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高级数据 链路控制规程HDLC和IBM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
3、面向 、面向 bit 的同步协议( ISO 的 HD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