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3篇)

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保工程师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环保工程师,我国设立了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的科目设置、考试内容以及备考指南,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公共基础知识2.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3. 环境监测与评价4. 环境治理与工程技术5. 环境管理与法律法规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科目的考试内容:1.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考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法律:考查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

(3)经济:考查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国际贸易等。

(4)科技:考查科学技术发展、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5)文化:考查我国历史、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

2.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科学基本原理:考查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等。

(2)环境工程基本原理:考查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等。

(3)环境监测与评价:考查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等。

(4)环境管理与法律法规:考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准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监测:考查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

(2)环境评价:考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报告编制等。

4. 环境治理与工程技术环境治理与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处理技术:考查给水处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考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废气处理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考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资源化技术等。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1. 引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项关键的工作,用于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便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问题解决。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

2. 环境监测质控的基本概念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仪器校准和维护、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等。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降低误差和不确定度,提高数据质量。

3. 环境监测质控的方法3.1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一种具有已知浓度或属性的样品,用于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精确度。

常见的质量控制样品包括校准曲线样品、空白样品、质控样品等。

正确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可以评估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2 仪器校准和维护仪器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

校准过程包括校准曲线的建立和仪器参数的校准。

仪器维护包括仪器清洁、漏气检查、耗材更换等。

定期的仪器校准和维护可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3.3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对于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时间、采样方法等。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验证和数据分析,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环境监测质控的常见指标4.1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可以通过比对标准样品、参考方法或其他质量控制数据来评估。

准确度评估的指标包括偏差、回收率等。

4.2 精密度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精密度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品多次,然后计算测量结果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评估。

4.3 检出限和测量范围检出限是指测量技术的最低可检测浓度或含量。

测量范围是指测量技术的有效工作范围。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利用数据的过程,是环境立法、执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

可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为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而实施的各种管理行为的总和。

环境监测活动包括水、气、声、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领域,涉及方案设计、点位布设、采样、现场测试、样品运输、药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数据审核、综合分析和评价等所有监测环节。

环境监测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内容。

1.1 技术保障为保证监测活动的规范性和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各领域的监测活动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体系,规定了各种监测行为的技术要求。

到目前,以颁布了20余项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包括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海水、生物、噪声、土壤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在内的近50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对环境监测活动进行质量控制是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标准不仅是开展各项监测活动的依据,也为实施监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保障。

采样点位或断面的设定原则、监测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需求、监测行为的操作技术要求,监测仪器调试的技术指标要求、质量控制手段的选取、质量控制频次的要求、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指标合格性判断依据、实验室用水及化学试剂的基本要求等等,所有的质量控制行为都是以监测技术要求为基本依据的,所以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和技术也不断进步,对现有方法进行及时论证。

清理和修订,尽快填补有机污染监测、在线监测、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等领域监测方法的空白,加大标准方法的前期可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的研究和转化,开展与监测方法相配套的质控技术研究,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等,都成为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二、教学重点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三、教学难点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实物样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幅污染严重的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环境监测?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环境监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包括收集样本、分析样本、评估结果等步骤。

2.讲解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方法在不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三、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问题,如采样误差、分析误差等。

2.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设计一套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方案,并向全班展示和讨论。

四、复习和总结1.通过PPT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的理解。

2.让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堂上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家庭周边环境的监测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本教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概述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概述
② 求出它们的平均结果和标准偏差:
③ 计算统计值并做质量控制图:
P448 图9-9
④ 将20个(或>20 个)数据按测定顺序点到图上,这时应 满足以下要求:
a. 超出上下控制线的数据视为离群值,应予删除,剔除后不足20 个数据时应再测补足,并重新计算 、S,并做图,直到20个 数据全部落在上下控制线内;
二、评价精密度的方法 (P445)
1. 评价精密度的常用术语 •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一均匀试样进行重复分析时,所
得分析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决定,偶然误差越小,则 分析的精密度越高。精密度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通常与被测 物的含量水平有关。
① 平行性:在同一实验室,当操作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均相同时, 用同样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份平行样测定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 回归分析就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主要用途:
建立回归方程:从一组数据出发,确定这些变量间的定量 关系式,y=a+bx 相关系数及其检验:评价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应用回归方程从一个变量值去估计另一变量值,已知x或y, 求y或x。 回归曲线的统计检验:对回归方程的主要参数作进一步的 评价和比较。 • 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中主要应用的是一元线性方程。 它可以用于建立某种方法的校准曲线,研究不同的方法之 间的相互关系,评价不同实验室测定多种浓度水平样品的 结果。
一、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 均数控制图(P448-452)
• 完成了准确度、精密度的检验后,由于许多其他因素,如:标准物质、 试剂、温度等的变化而引起准确度的变化。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为了连续不断的监视和控制分析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采用 质量控制图。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答案:现场质控样包括:一个采样点的一对平行样(A、B)和一个现场空白样(C)。
令:L——实验室;T——加标样
则:现场质控样有:
现场样式
现场加标样
C
CT
A→A1,A2
AT
BBT
实验室样有:
实验室样 实验室加标样
CL
CLT
BLT
(1)分析样品前先做 CL 及 CLT,结果合格时表示实验室受控。
(2)分析现场质控样和样品。
7.实验室质控考核是实验室间协作实验中常被使用一种质控方法。(√)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在监测分析工作中,常用增加测定次数的方法减少测试数据的随机误差。在校准曲线的测定中 还可用增加浓度点的方法实现这个目标。 2.在环境监测中,要求监测数据应达到的质量指标是: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监测结果的 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 3.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检查各参加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和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它应 由有经验的质量保证机构和(或)上级监测机构主持实施。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可用于实验室间质控考 核、方法标准化(方法验证)、标准物质定值、科研项目协作和仲裁实验等。 4.参加实验室间质控实验的实验室,必须是切实执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验室,实验间质量控 制实验多用统一分析密码标准物质的方式进行,以确定各实验室报出结果的可接受程度,并判断实验 室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提高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四、问答题 1.什么叫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有哪几类? 答案:标准物质是已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并具有良好均匀性、稳定性,用以校准测量器具、 评价测试方法、确定材料特征、直接作为比对标准的物质。 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 测量标准物质等。 2.什么叫法定计量单位?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有哪些? 答案: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叫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有: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

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文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私聊指正。

文章部分内容引用自李国刚老师主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一书。

标准定义按照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可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过程。

质量保证为质量管理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控制也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HJ 630-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也有对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定义。

在该标准中,质量保证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控制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要求主要有: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监测结果评价结论准确;监测报告内容规范。

质量保证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保证按照所提供信任的对象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

内部质量保证指在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向机构管理者提供信任。

外部质量保证指根据签订的监测委托协议(合同),向委托方(客户)提供信任。

只有质量要求全面反映了内部和外部用户(机构管理者和委托方)的要求,质量保证才能提供足够的信任。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它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采样计划、布设采样点位、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管理(运输、交接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与记录、报告编制和档案管理等过程。

另外,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等也属于质量保证的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配套实施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规程而达到保证各个监测环节的工作质量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和因素进行观测、测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噪音、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辐射等因素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环境监测应运而生。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帮助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大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方面。

在大气监测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的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气候变化等情况。

水体监测则关注水质、水量、水动力学特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土壤监测主要关注土壤污染、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情况。

噪声监测则是评估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征。

概括而言,环境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资源利用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预警和评估环境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逻辑和思路。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简要概括环境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后续内容的介绍做铺垫。

接着,我们会详细阐述环境监测的定义和意义,涵盖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必要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

这一部分将解析环境监测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准确性、可靠性、全面性等,以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环境监测所涉及的具体领域和要素,例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以及监测方法、技术和仪器的应用。

环境保护质量保证复习题

环境保护质量保证复习题

河南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复习题参考书《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简称《水质保手册》一、填空题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通过配套实施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规程)而达到保证各个(监测环节)工作质量的目的。

2.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使取得的监测数据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要求监测数据应达到(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五性的要求。

3.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有(自控)和(他控)两种方式,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参加实验室处于(受控)条件下,由有经验的(实验室)主持进行。

4.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的基础工作[(方法选择)、(容、量器皿校准)、试剂和实验用水的纯化、(仪器设备定期检定)],空白试验,(检出限),(校准曲线),平行样、加标回收、标准样分析,(质量控制图)。

5.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由(常规监测)之外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执行,对某些实验室的(监测分析质量)进行评价的工作,常实施于诸多部门或众多实验室之间的(协作实验)中。

可以通过共同分析一个(统一样品)实现,也可以用对(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方式进行。

1-5题《水质保手册》P56.质量保证管理工作经历了(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共三个阶段。

7.平行样分析反映数据(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分析反映数据(准确度),空白试验反映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

《水质保手册》P3238.常规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和密码加标样分析)、(标准样分析)、(室内互检)、(室间外检)、(方法比较分析)、(质量控制图)《水质保手册》P3269.环境监测仪器应按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定期进行(检定)和(校验),贴上(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和(停用)(红色)三色标志。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污染控制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污染控制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污染控制一、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生态环境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监测成为保障自然环境的基本手段之一。

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环境因子进行实时、定量、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社会福利。

二、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水、土壤、噪音、辐射、生物等多个方面。

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监测,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以下是生态环境监测内容的具体说明:1.空气质量监测:主要监测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空气污染物(如PM2.5、PM10、O3、SO2、NO2等),以及对空气污染源(如工厂、汽车尾气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2.水质监测:主要监测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水位、流速、水温、透明度、溶解氧、酸碱度、营养盐含量、重金属污染物、化学氧化剂等。

3.土壤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土壤中含水率、pH值、孔隙度、孔隙结构、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4.噪声监测:主要监测城市环境中的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噪声等。

5.辐射监测:主要监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电磁辐射等。

6.生物监测:主要监测自然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繁殖、生长、自然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现代生态环境监测借助了多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包括传感器、遥感、微型计算机、GIS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精度,还大大减轻了监测负担。

三、污染控制政策和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但解决污染问题更需要科学的政策和技术手段。

我国自1972年正式开始环境保护事业以来,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实施环境保护法、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污染源清单、推进环保税法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____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它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实施环境监测的目的。

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通过获取、记录和分析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特征和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活动。

它旨在提供可靠的数据,帮助相关机构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2.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检测和评估。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指数等。

水环境监测则关注水源、水质、水生态等指标的测定。

土壤环境监测主要涉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含量及表层覆盖物等方面。

3.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环境监测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如传统的采样法、实验室分析、现场测试以及现代化的遥感和GIS技术等。

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可以利用气象站、大气采样器、气体色谱仪等设备。

水环境监测则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或者使用水质分析仪器。

土壤环境监测通常需要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4. 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长期的监测,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环境监测也有助于追踪环境污染源和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5.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

同时,环境监测也是评估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结: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管理和保护。

它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监测,可以借助各种方法和技术进行。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评估环境是否达标、追踪环境污染源以及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PPT课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PPT课件
Q X 2 X1 X d 1 X1
Q X3 X1 X n1 X1
Q X3 X1 X n2 X1
可疑数据为最大值Xn时
Q X n X n1 X n X1
Q X n X n1 Xn X2
Q X n X n2 Xn X2
Q X n X n2 Xn X3
表9.6 狄克逊检验临界值(Qa)表
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一)数据修约规则 有效数字:是指数据中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数据的最后
一位可疑数字,它们都是直接从实验中测量得到的。 例如用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滴定管的最小刻度是
0.1mL,如果滴定分析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15.35mL,前三位位15.3是从滴定管的刻度上直接读 出来的,而第四位不太准确,叫做可疑数字,但这四 位都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是四位。
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真值
(3)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2.误差及其分类
(1)系统误差(可测误差、恒定误差或偏倚) 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 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经常发生的确定因素造成的。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系统误差会重复出现,
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比真实值总是偏 高或偏低。 系统误差易于发现,其大小可以估计,可以加以 校正。
具有相同的准确度,该因素有五个水平。
(二)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
1.建立假设H0。相应的因素以及交互作用对试 验结果无显著影响,即各因素不同水平试验数 据总体均值相等。
2.选取统计量并明确其分布。 3.给定显著性水平α。 4.查出临界值Fα。 5.列表(或用其他方式)计算有关的统计量。 6.根据方差分析表作方差分析。 7.如有必要,对有关参数作进一步估算。
当t≥t0.01(n),即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 意义。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为保证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监督,要求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使用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必要时进行期间核查。

其次,严格对报告质量把关,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为政策制定、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更好地为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在样品采集、运输流转和制备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首先,样品采集和运输流转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布点应遵循"随机"和"等量"的原则,布点数量要能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

其次,样品制备需要设备风干室和磨样室,并严格防止标签和样品混错,防止制样工具造成交叉污染。

总之,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于保护土壤环境,防治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样品保存对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的不稳定组分样品,应低温保存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土样需要新鲜样品时,应使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在4℃以下避光保存,并使土样充满,在有效保存时间内完成检测。

不同类型有机物的测试样品应使用不同的保存和时间,例如挥发性、半挥发性、难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样品可分别使用棕色玻璃瓶保存,可保存的时间分别为7 d、10 d、14 d。

砷、金属(汞和六价铬除外)测试样品可用聚乙烯或玻璃瓶保存,有效保存时间为180d,六价铬、氰化物样品有效保存时间分别仅有1 d、2 d,汞待测样品需用玻璃瓶装,可保存28 d。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检测人员采取的自我控制措施,包括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以及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处理。

精密度控制是指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重复分析测定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应做20%平行样品,样品数少于5个时至少应有1个平行样,平行样可为实验室明码平行或现场密码平行。

不同测定项目的平行双样测定结果误差允许范围不同,在相应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即判定为合格。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证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证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环境从事者一直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不断深化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上面,同时也曾经取得过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那只是相对当时的技术手段而言的。

而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显现出了劣性。

文章在现有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监测人员对质量保证工作的认识,人员管理对质量保证起到的作用,并就采样过程中质量保证等各细节方面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一、从提高监测人员对质量保证工作的认识入手质量保证工作是一项质量管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有效,从而提高监测分析的质量。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同志没有正确摆正质量保证工作的定位,认为质保工作费时费力,只会增加工作量而毫无任何效果,这样的不严谨工作态度使工作本质彻底的扭曲变形,对于往后的环境质保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因此,要想从根本做到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保证,必须从监测人员的正确工作认识入手,只有让他们对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彻底的认知,意识到质保工作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才能使质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有效运行。

二、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证1.对监测人员业务素质的管理也是做到质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数量之多的监测工作人员由于其工作责任心不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低下,在工作中即使使用的监测仪器再精密,监测方法再先进,也很难做出好的数据,更谈不上对监测质量的保证、提高。

因此,对于监测人员的业务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并同时积极鼓励其学习最新的监测课程更新,与时俱进,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而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质量保证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高、中层人员,他们起着具体领导和监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A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保证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

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一个良好的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的需要和可能、经济成本和效益,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和质量控制程序。

为保证取得合乎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与完整性要求的监测结果,还应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分析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等。

3.休哈特(Shewhart)质量控制图是以数理统计检验为理论依据的图上作业法,他将正态分布变换为质量控制图的图形,以便于检验测定数据的质量。

4.分光光度法分析中校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其中a为回归直线和纵轴的交点,即截距,b为方法的灵敏度,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用SE表示该曲线的剩余标准差。

5.将以下我国各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和名称和符号填在表内。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错误的判×,并给出正确答案)1.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物质的浓度)与因变量(仪器信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答案:(×)在分光光度法中,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的。

2.休哈特(shewhart)质量控制图有单值图、均值图和均值极差质控图。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答案:(×),首先,全程序空白实验值难以抵消样品基体所致的干扰和影响,因为在分析测试中无法获得理想的零浓度样品。

而且,测试的随机误差并非绝对相同。

因而,扣除空白试验值的样品测定结果中包含了全部实验误差。

此外,空白实验值越高,掩盖的随机误差波动越大。

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很低,或接近检出限的水平时,有时能使样品测量值与空白实验值的差值为负数,表现了分析结果的不合理性和监测工作的失败。

4.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加标的原则是加标浓度合理。

答案:(×),加标浓度合理不能完全保证回收率实验的成功。

在回收率测定中,加标的原则是:(1)加标物质形态应和待测物的形态一致。

(2)加标浓度合理:①加标样的浓度与样品中待测物浓度为等精度;②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在方法检出限附近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低浓度范围;③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0.5倍),但总浓度不得高于方法测定上限的90%;④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样品中待测物浓度的3倍。

(3)加标后样品体积应无显著变化,否则应在计算回收率时考虑这项因素。

由于加标样和样品的分析条件全同,某些干扰因素及不正确操作所致的影响相等,常使加标回收率实验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能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将组成和性质与待测样品相似,且组成含量已知的物质作为分析测定标准,以避免基体效应所产生的误差,这种物质就是环境标准物质。

(√)6.X-R质控图可以反映平行测定数据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以及测定均值在一定精密度范围内的波动情况。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衡量实验室内测试数据的主要质量指标是:准确度和精密度。

这些质量指标常用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加标回收率表示。

2.校准曲线的特征指标是截距(a)、斜率(灵敏度)(b)、剩余标准差(SE)和线性相关系数(r)。

3.在环境监测中,对监测结果应达到的要求是: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权威性和法律性。

4.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控制线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失控的。

测定值中连续七个点递升,表示分析质量的失控趋势。

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表示其质量正常。

5.选出下列计量单位中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1)长度单位:公吨(t)、米(m)、微米(um)。

(2)质量单位:克(g)。

(3)力的单位:牛[顿](N)。

(4)能量、功、热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5)压力、应力、压强单位:帕[斯卡](Pa)、牛顿每平方米(N/m2)四、问答题1.简述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

答案:计量认证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即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和工作制度。

共计50项。

2.扼要简述现场采样的链式保管内容。

答案:在制定了科学、严密的监测计划后,首先需要按照优化布点的原则和方案选定合理的监测站位;按监测项目的要求,做好样品的保存和管理;认真完成现场监测项目的测定;详细填写现场采样记录;及时地妥善装运,由专职人员负责送交实验室验收签字。

3.怎样安排现场质控样的分析工作?如何用所得的分析结果判断采样和分析工作的质量?答案:现场质控样包括:一个采样点的一对平行样(A、B)和一个现场空白样(C)。

令:L——实验室;T——加标样则:现场质控样有:现场样式现场加标样C CTA→A1,A2 ATBBT实验室样有:实验室样实验室加标样CL CLTBLT(1)分析样品前先做CL及CLT,结果合格时表示实验室受控。

(2)分析现场质控样和样品。

(3)用分析结果判断现场和实验室的工作是否有异常。

当CL≈CLT,BT≈BLT:现场工作无异常;A1≈B:现场采集的平行样无异常,样品有代表性;A1≈A2:实验室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符合要求;AT≈BT≈BLT,现场与实验室工作有异常;当CL≠CLT,BR≠BLT:现场工作有异常。

A1≠B:现场采集的平行样不合要求,现场未能提供有代表性的样品;A1≠A2:实验室分的精密度失控。

A1≠BT≠BLT:现场与实验室工作都有异常。

4.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含义是什么?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各技术环节中的质量控制,他们都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其质量控制技术有哪些?答案:在设有质量控制专设机构或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有自控和他控两种方式。

自控情况下的质量控制技术有:空白实验值和检出限的核查,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测定,标准物质比对分析,方法比较实验,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可用于他控方式的质量控制技术有:密码样(亦可用平等双份)测定,密码加标样分析,密码方式的标准物质比对分析,室内互检,室间外检等。

6.分析方法检出限应如何测定?其合格要求是什么?(以《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的规定为例叙述之)。

答案:根据所用的分析方法测定空白试验值和选定的估算检出限公式进行计算。

选用L=2√2 tSwb的估算式时,应于每天测定一对空白平行样,至少需测5d。

用所得结果先计算批内标准偏差,再按给定的置信水平估算方法检出限,若所用分析方法是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或离子选择电极法时,则应按相应的规定估算检出限。

将测得的方法检出限值与方法中的规定值相比较,若高于规定值,即应查找原因,并重新测定,直至合格。

7.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方法检出限是某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能从样品中定性地检出待测物的最小浓度或量。

方法测定下限是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以某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的最小浓度或量。

测定下限由所要求的分析精密度决定。

同一分析方法,按精密度要求的不同,其测定下限值常有较大差异。

在一般情况下,测定下限相当于取k=3所得检出限的3.3倍(相当于10Sb 所对应的浓度)。

8.如何评价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的准确度?答案:①可用测定标准物质的方法评价之。

将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的保证值进行比较,当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时,即可判断所用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的准确度达标。

②与公认的标准分析方法(如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比较,以判断所用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的准确度。

将同一样品用待评价的分析方法与标准分析方法同时进行分析。

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比较,以判断待评价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的准确度。

B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精密度和准确度。

2.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监测结果的质量要求是: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测定数据应具有符合要求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3.在实施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过程中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基础,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各参加实验室都在受控的条件下,由有经验的中心实验室(或有经验的第三者或单位)主持实施的。

4.常用于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自控技术有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空白实验值测定、标准物比对分析、分析方法比较实验和质控图的应用等。

5.在分光光度法中常将自变量(待测物浓度,浓度)与因变量(仪器响应信号,仪器指示量,信号值)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式表示,即y=a+bx。

6.在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中,平行样分析只能反映数据的精密度,不能表示数据的准确度,加标回收率指示数据的准确度。

7.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8.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为基础,同时选用了一些非国际单位单位所构成。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错误的判×,并给出正确答案)1.每个方法的检出限和灵敏度都是用以表示该方法检测样品中待测物最小浓度的。

答案:(×)。

方法检出限是指该方法能定性地检出待测物确实高于空白值的最小浓度。

方法灵敏度是该方法对待测物单位浓度(或量)变化能准确反映的反应能力。

2.空白试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纯水质量的优劣。

答案:(×)。

空白试验值能全面反映分析工作中所用试剂(包括纯水)与仪器的质量状况,并反映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以及分析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问题。

3.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4.标准物质是推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因为它起到量值传递的作用。

答案:(×)。

标准物质是实施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

它不仅具有量值传递的作用,而且可以达到量值传递与溯源的目的。

又可以作为比对分析的标准、检定分析仪器、评价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评价分析方法的性能和发展新测定技术,以及用作重大争议的仲裁监测标准。

5.质量控制水样和标准水样,只由于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答案:(×)。

标准水样是水质标准物质,必须具备并满足标准物质的各项性能和要求,例如:稳定性、均匀性、量值的准确度以及使用说明书和包装等。

质量控制水样是用于控制实验室内监测分析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水质样品。

质控样一般都应含有与样品相同的基体物质。

对基体变化范围很大或极简单的清洁水样的监测,也常用不含基体的质控水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