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化学稳态和准稳态研究方法 2017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
H g 2 C l2 8 C 0 H g H g C l2
2019/9/7
3)第三类电极──金属与两种具有共同阴离子的 难溶盐或难溶解的络离子组成的电极(汞电极)
Ag |Ag2C2O4,CaC2O4,Ca2+
E——lg[Ca2+]
Ag2C2O4+2e
2Ag+ C2O42- 即用银电极指示钙离子的浓度
2019/9/7
(4)零类电极—采用惰性导电材料作为电极,能 指示同时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活度的 比值,也能用于一些有气体参与的电极反应。本 身不参与反应,仅作为电子传递的场所。
Fe3+,Fe2+|Pt
H+|H2,Pt
还有一种常见的指示电极:膜电极
2019/9/7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2019/9/7
银-氯化银电极:
银丝镀上一层AgCl沉淀,浸在一定浓度 的KCl溶液中即构成了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反应:AgCl + e- == Ag + Cl-
半电池符号:Ag,AgCl(固)KCl 电极电位(25℃): EAgCl/Ag = EAgCl/Ag - 0.059lgaCl-
表 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25℃)
2019/9/7
原电池
阳极:发生 氧化反应的 电极(负极) 阴极:发生 还原反应的 电极(正极)
阳极≠正极 阴极≠负极 电极电位较 正的为正极
2019/9/7
电解电池
阳极:发生氧 化反应的电极 (正极); 阴极:发生还 原反应的电极 (负极); 阳极=正极 阴极=负极
2019/9/7
电池的表达式
Zn+ Cu2+= Cu+ Zn2+

《电化学研究方法》课件

《电化学研究方法》课件
《电化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目录
• 电化学简介 • 电化学研究方法 • 电化学测量技术 • 电化学研究实例
01 电化学简介
电化学的定义
定义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 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起源
电化学起源于18世纪末,随着电池和电解的发展而兴 起。
学科交叉
电化学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
谱学电化学方法
总结词
谱学电化学方法利用光谱技术来研究电极表面发生的反应,主要包括紫外-可 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详细描述
通过这些光谱技术可以获取电极表面反应产物的结构和组成信息,从而深入了 解电极反应过程和机理。谱学电化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因 此在研究复杂电极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生物系统的电化学机 理探究,如生物电的 产生和作用机制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金 属材料的腐蚀行为,探究腐蚀机 理,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耐腐蚀性能评估,如金属涂层、 缓蚀剂等防腐措施的效果。
实例三:光电化学研究
详细描述
光电转换机理研究,如光生载流 子的分离、传输和收集等;
总结词: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光 电转换材料的光电性能,探究光 电转换机理,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
详细描述
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阻抗随正弦波 频率的变化,可以得到系统的等效电 路和相关参数,进而分析电极界面双 电层、电荷转移和扩散过程。
循环伏安法技术
总结词
循环伏安法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电化学 反应可逆性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系列的电压扫描,可 以观察到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响应,从而判 断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反应机理以及反 应产物。

电化学研究方法-001-4

电化学研究方法-001-4
位,使①②③过程退居次要地位。 方法:电导池用铂黑电极,加速电化学反应速度,
加大双电层电容,提高交流电频率。 发展各种暂定方法:
测量电化学反应速度:10-2~10cm.s-1 分析灵敏度:10-5M~10-8M
理论上必须深刻认识各种过程,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
1.2 电化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上述基本过程的地位随具体条件而变化,因此总过 程的主要矛盾也会随之变化,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地研究某一基本过程,必须创造条件使
该过程在电极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或主要地位,使 该过程的主要矛盾成为电极总过程的主要矛盾,规 定着总过程的发展,这是现代各种电化学研究方法 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例如:测溶液的电阻或电导,必须使④过程占主导地
绪言 电化学测试方法和仪器 电化学数学方法 稳态研究方法 暂态研究方法总论 控制电流的研究方法 控制电位的研究方法 电化学阻抗谱 光电化学方法 光谱电化学
第一章 绪言
1.1 从电极过程存在的矛盾看电化学研究方法
电极过程——
多复步杂骤各种矛盾抓主要矛盾
电极总过程——基本过程
①电化学反应(电荷传递反应)过程 ②反应物和产物的传质过程 ③电极界面双电层充放电过程 ④离子及电子的电迁移/电导过程 ⑤电极表面的吸、脱附过程 ⑥晶体生长过程 ⑦伴随的化学反应
计算某些参数。
计算机模拟解析:数字模拟、等效电路模拟
• 计算机最优化曲线拟合:

建立方程组采用拟合方法求出最佳的待

定电化学参数。
结合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化学等知识深 入研究电极历程。
配合非电化学实验技术:表面技术、光谱技术 等、X线、电子能、显微技术、 示踪原子等。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二章bb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二章bb



电解质的三种分类方法
按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
解质(这一分类与溶剂和浓度有关)
按电解质的本质可分为真实电解质与潜在电
解质(这一分类与溶剂和浓度无关)
按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缔合式
电解质与非缔合式电解质(这一分类也与溶剂 和浓度有关)
按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分类
强电解质: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部分

2 | Z i Z j | e0
80 r KT
正、负离子间的距离小于q时形成离子对,而大于此 距离时不能形成离子对(25℃的水溶液) 1:1价型电解质: 2:2价型电解质: 3:3价型电解质: q= 3.57×10-10m q=14.28× 10-10m q=32.10× 10-10m



离子氛模型示意图
离子氛模型的五点基本假定条件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电离 离子是带电荷的圆球且不极化,在极稀溶液
中可看成点电荷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库仑引力 离子之间相互吸引产生的作用能小于离子的 热运动能 稀溶液的介电常数与溶剂的介电常数相差不 大
德拜-休格尔极限公式
按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分类

缔合式电解质:在溶液中有未离解的分子或有离子对 形成的电解质 非缔合式电解质:在溶液中只形成正、负离子,没有 未离解的分子也不形成离子对的电解质 只有真实电解质(真正的电解质)和强电解质才有可能 成为非缔合式电解质


§2-2电解质溶液的静态性质
电离度和电离常数(复习) 活度与活度系数(复习) 离子强度(复习)

电解质通常是指熔化或溶于溶剂时形成离子 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电解质在适当的溶剂中离解成带相反电荷的 正、负离子而形成的溶液称之为电解质溶液

02-第二章 稳态研究方法

02-第二章 稳态研究方法

2.1.1 稳态过程的意义(构成稳态的条件)
注意:
1. 稳态不是平衡态 平衡态: Zn 2e Zn2 ,I=0,Ja=Jc, e ; 稳态: Zn 2e Zn2 ,I≠0,Ja>Jc, ; 极 再如锂电池的小 电流放电曲线:
V
平衡态是稳态的特列。
t
2.绝对的稳态是不存在的 上述Zn2+/Zn溶解中,达到稳态时,Zn电极表面还 在溶解,只不过不显著而已。 3.稳态和暂态是相对的 稳态和暂态区分标准是参量变化是否显著,这个 标准是相对的。 例如:用不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变化,但用精度较高 的仪器测量,则变化;短时间参量不变化,但长时间 却发生变化。 大家在做稳态极化曲线时,就需要注意调节恒电位 仪的时间及量程。

(2-17)
由(2-17)式可以看到,在平衡电位附近,η~i曲线出现直线性, 斜率为极化电阻Rη,Rη可视为三个电阻 和
RT 1 nF id R
RT 1 , nF i 0
RT 1 nF id O

的串联。对于可逆电极,即i0远大于(id)O和(id)R时,Rη
决定于后两项稳态浓差极化电阻;只有在不可逆的情况下,才
2.1.2 稳态过程的特点
1.通过电极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i=ir 无双电层充电电流ic;无非法拉第电流i吸=0。
2.电极表面物质的浓度只与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 c=f(x)
O ne R
Fick(费克扩散)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平面的 扩散物质的量与浓差梯度成正比,即:
c f D x
(通常为金属)和离子导体(电解质溶液),它们都有电阻,电流通过时就产生
Ohm电位降,称为Ohm过电位ηR,它与i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在一般情况 下,溶液电阻RL远大于金属电阻,因此

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2)依据测定电参数分别命名各种电化 学分析方法: 如电位、电导分析法;
(3)依据应用方式不一样可分为: 直接法和间接法。
2024/9/29 2/94
化学电池
电极: 将金属放入对应溶液后所组成系统。 化学电池: 由两支电极组成系统;化学能 与电能转换装置; 电化学分析法中包括到两类化学电池: 原电池: 自发地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电解电池: 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经 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装置。 电池工作时,电流必须在电池内部和外部 流过,组成回路。 溶液中电流: 正、负离子移动。
电极电位(V)
+0.2880
+0.2223
AgCl/Ag -
饱和 Ag-AgCl 电极 饱和溶液 +0.2000
2024/9/29 18/94
参比电极
• 标准氢电极 • 基准,电位值为零(任何温度)。难以制备,
易受到很多原因干扰,使用不方便,受到一定 限制。 • 银-氯化银电极
• 甘汞电Hg极2C: l2温度80不C能超Hg出8H0℃gCl2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
2024/9/29
1/94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什么是电化学分析 应用电化学基本原理和试验技术, 依据物质电化
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分析方法称为电化学分 析或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分析法主要特征
(1)直接经过测定电流、电位、电导、电量等物 理量, 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流动情况下, 来 研究、确定参加反应化学物质量。
RT nF
ln a1
使用时, ISE作为指示电极, 还必须有外参 比电极一起组成电池。
2024/9/29 25/94
离 子 选 择 性 电 极 分 类

稳态测试方法

稳态测试方法

极化的种类及特点
浓差极化
电化学极化
欧姆极化
不可逆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
稳态测试方法稳态测试方法
实质:就是选择自变量,使得在每一个自变量下,只有一个函数值。

稳态测试的注意事项
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
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
14
Tafel直线外推法解析动力学参数腐蚀体系中极化曲线的Tafel拟合
直线的斜率可以得到表观传递系数α和β,将阴极、阳极
,可计算交换电流密度极化曲线的直线部分外推得到交点,交点横坐标为lgi
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
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
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稳态测量数据的处理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不同温度下燃料电池的电压和功率密度对电流密度曲线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B: 致钝电流
致钝电位
C: 维钝电位
D: 超钝电位
CD:
钝电流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具体实验
具体实验
具体实验
具体实验
溶液及含1%六亚甲基四胺的1.0mol/L HCl
具体实验
具体实验
corr
的范围有氧气析出。

第二章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电化学研究方法

2
3
1
6
1 2
cO0
(cs=0)
2012-2013第一学期
27
The Levich equation:
iL
0.62nFD
2
3
1
6
1
2 cO0
2012-2013第一学期
28
注意: 1. 无限薄电极,无限大体系中,电极与电解液体系 的关系; 2. 旋转电极与镶嵌物之间结合良好,防止边缘效应;
3. 流体是稳流/层流,而不是湍流或涡流; 4. 参比电极的位置(鲁金毛细管的位置)>1 cm(否 则易产生湍流或涡流),辅助电极尽可能靠近工作 电极以减小欧姆电位降,同时应与工作电极一样, 做成圆盘形状,有利于电流密度分布均;
2012-2013第一学期
8
当 cOs
0 时:
id
nFDO
cO0
Ox
ne
kf
kb
Red
O ne kf R
i nFD cO0 cOs
cs
c0 1
i id
O ne R kb
cs
c0 1
i id
2012-2013第一学期
9
2-1 稳态和暂态 2-1-2 暂态
暂态阶段: 电极电位、电极表面的吸附状态以及电极/溶液界面 扩散层内的浓度分布等都可能与时间有关,处于变 化中。
电极稳态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同的体系达到 稳态所需的时间不同。扫描速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d dt
1
2012-2013第一学期
15
扫速的影响
f D c x
i nFf
i
nFD
c x
2012-2013第一学期

北航电化学测试技术课件第二章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北航电化学测试技术课件第二章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2-1 稳态法的特点??§2-2 控制电流法与控制电位法??§2-3 三电极体系与电流和电位的测定??§2-4 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2-5 旋转圆盘电极及其应用??§2-6 稳态极化曲线的应用本章重点??基本概念:稳态法、控制电流法、控制电位法、阶跃法、慢扫描法等??恒电位仪控制电位的基本原理,恒电位仪性能评定??测量电池设计的基本要求??阶跃法与慢扫描法的测量电路图及其特点??如何选择电位测量仪器??旋转圆盘电极的特点及应用第一节稳态法的特点??一.概念??稳态: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电化学系统的参量(如电位、电流、浓度分布、电极表面状态等)趋于稳定,即体系的各参数变化甚微时,该体系的状态叫做电化学稳态,简称稳态。

??稳态法:在电化学过程达到稳态后,测定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过电位)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一节稳态法的特点??二.稳态法的特点??1.稳态法中数据测量间隔时间长为了测定稳态极化曲线,必须等电化学过程达到稳态时才可测量。

而要使电极过程达到稳态,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间长短视体系和实验条件而定。

通常取决于:??双电层充电??传质过程??电极表面状态第一节稳态法的特点??2.稳态测量时,通过电极/溶液界面的外电流全部消耗于电极反应i外i反i充0;稳态法中,外电流与双电层充电、吸脱附无关,稳态电流全部由电极反应所产生,所以极化曲线完全反映电极反应过程的规律。

??3.扩散(传质)过程对稳态测量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稳态法的特点??三.稳态测试方法分类:??按自变量的控制方式分:控制电流法与控制电位法??按自变量的给定方式分:手动逐点式、阶跃法与慢扫描法第二节控制电流法与控制电位法一.控制电流法(恒电流法)??控制流过研究电极的电流,使其按指定的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相应的电极电位的方法。

??实现稳态恒电流法的关键:对给定的每一电流值应维持恒定,使其不受电解池阻抗变化的影响。

第3章 稳态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3章 稳态电化学研究方法

0
exp(
nF
RT
c
)

exp(

nF
RT
c
)
相差100倍以上 满足塔菲尔关系
250C时, (116/ n)mV c
• 半对数极化曲线与电化学极化方程式
log j
log j
强极化区

0
log j 0
log j 0
• 强极化区遵循Tafel式
c


2.3RT
电位和稳定电位。
6、过电位:在一定电位下,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
差值。

过电位取正值:
c 平 c
a a 平
7、极化值: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位(极化电位) 和无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位(静止电位)的差值。
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由于液相传质步骤的迟缓,使得电 极表面反应离子的浓度低于溶液本体浓度, 造成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稳定电位)的 现象。
电流密度
单位电流密度 温度系数 下的过电位
电极材料 表面状态 溶液组成 温度
一般为 0.12V
2、线性关系:
j 0时, 0
j
常数
~ 欧姆定律
电极材料表面状态溶液 组成温度:极化电阻
电极反应速度理论与速度方程式
电极反应 O + ne
R
速度方程式:
还原反应
j
j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xp(nF
• 对于极化曲线中有电流极大值的情况,只能用恒电位法,如测定 具有阳极钝化行为的阳极极化曲线时,由于这种极化曲线具有S 形,对应一个电流有几个电位值。若用恒电流法只能测得正程曲 线ABFF,或返程曲线FEDA,不能测得真实完整的极化曲线。用 恒电位法则可测得完整的阳极钝化曲线。

第二章 电化学稳态和准稳态研究方法 2017

第二章 电化学稳态和准稳态研究方法 2017


i i aj j j cj
三、稳态极化曲线
稳态极化曲线指的是电极过程达到稳态时,电流密度与电极电 势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有两类测试:
• 控制电势法(恒电势法,Potentiostatic Method):在恒电势电路或恒电势 仪的保证下,控制研究电极的电势按预定的规律变化,不受电极系统发生反 应而引起的阻抗变化的影响,同时测量相应电流的方法。(电势是激励,电 流是响应) • 控制电流法(恒电流法,Galvanostatic Method):在恒电流电路或恒电流 仪的保证下,控制通过研究电极的极化电流按预定的规律变化,不受电极系 统发生反应而引起的阻抗变化的影响,而记录相应的电极电势的方法 。 (电流是激励,电势是响应)
+
-
+
-
+
-
I
I
I
电化学稳态 φ Δφ φe
t 参比 电极 辅助 电极 i
Δi t
2.稳态概念的理解:
• 稳;2eZn
逆反应:Zn 2+ + 2e平衡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没有净物质转移,没 有净电流流过,电极状态为平衡。
稳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差一个稳定值,电流不变, 电势不变,达到稳态。
2 1
第一种情况:
• 两个电极反应的速度都由活化极化控制
• 混合电极电势离这两个电极反应的平衡电势都比较远
当φ=φcorr
(1)任何电化学反应都能分成两个或多个局部氧化反应和 局部还原反应; (2)在电化学过程中,不可能有静电荷积累
共轭反应的极化
混合电位理论的推广—多电极体系
• 由两种以上金属组成的腐蚀原电池系统称为多电极腐蚀原电池系统,工程上很 多不均匀合金以及多金属组合体系都是典型的多电极腐蚀原电池系统。

第二章电化学测试技术

第二章电化学测试技术

iii.产生的电流ir,ηr= ir × Rr
(2)Cd:界面双电层电容,与b对应
i. 由电极/溶液界面上正负电荷集聚产生。
ii. 有I,电荷发生变化,电位相应变化。 iii.有I时,首先给双电层充电,界面电位差增 加→电化学反应电流增大。 iv:当ic→0,界面电位差不变,i= ir,趋于稳定。
测量回路:WE+RE(电压回路)
注意事项: (1)参比电极:可逆不极化,无i通过 (2)液体接界电位的消除。 a.最理想的方法:同溶液。 b.盐桥:浓度要大 正负离子迁移数、扩散速度接近 另一作用:减小污染 (3)减小欧姆降, a.使用鲁金毛细管 b.桥式平衡电路,进行溶液电阻补偿 c.恒电位仪本身的补偿装置 d.断电流法
b.暂态时, 电极附近液层中的反应粒子浓度 扩散层厚度 浓度梯度 均随时间变化。 Ci=f(x,t)
dC/dx≠常数 dC/dt≠0
c.暂态阶段,
电极电位 极化电流 电极表面的吸脱附状态 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
均随时间而变化。 显然,研究暂态过程比研究稳态过程 要复杂的多。
4.但是,暂态法与稳态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1)暂态法适用于研究快速电极过程
厚度:能量级差别
概念:截然不同
二、三电极体系与电流、电位的测定 1、三电极 WE:具有重现的表面性质 CE:通过电流以实现对WE的极化。SCE》SWE RE:已知电位,测WE的电位
a、可逆Hale Waihona Puke 不极化电极b、稳定性,重现性
2. 两回路
测定极化曲线的基本电路
极化回路:WE+CE+极化电源(电流回路)
(3)Zw:浓度极化阻抗,Warburg阻抗
与c对应,电化学反应→浓度极化增大→扩散阻

电化学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

电化学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

电化学研究方法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314Z10课程名称:电化学研究方法/ Method of Electrochemical Stud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电工学适用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冶金工程、材料化学、冶金物理化学参考教材:1.舒余德,主编,现代电化学研究方法.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2.贾铮,戴长松,陈玲主编.电化学测量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3.胡会利,李宁主编.电化学测量.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电化学研究方法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必修课,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电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也是从事电化学研究工作的基础课。

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化学参数测定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熟悉数据的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能运用电化学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基本概念的定义及意义,各种电化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特点,使用条件和测量过程,综合运用不同电化学研究方法进行电极过程研究。

掌握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能力要求: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分析复杂电化学问题,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以获得有效结论,通过实验和撰写报告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开展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沟通交流素质。

通过实验能够理解并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履行责任,培养与他人合作或者承担负责人的角色的能力。

通过课外导学,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化学工作站的操作和使用,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与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i
t
逐点手动扫描法:操作简单、工作量大、时间长、由于测 量者对稳态的标准掌握不同,重现性差。
阶梯波法:利用阶梯波发生器控制恒电流仪或恒电势仪从而自动测定极化曲线。
起始电势(“Init E”或“Initial Potential”) 终止电势(“Final E”或“Final Potential”) 步增电势(“Incr E”或“Step E”)Increment potential of each step 步宽值(“Step Width”或“Step Period”)Potential step period 采样周期(“Sampling Width”或“Sample Period”)Data sampling width for each point 阶梯波阶跃幅值的大小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应根据实验要求而定。
3.稳态过程的特点
稳态系统的特点是由达到稳态的条件决定的。
1. 电极界面状态不变 ( 双电层的荷电状态不变 ) ,通过 电极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即整个体系的净电 流全部为法拉第电流),i=ir
改变界面电荷状态的双电层充电电流ic=0;
吸脱附引起的双电层充电电流i吸=0。
2.电极界面区反应物的浓度只与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
达到稳态后,电极界面区扩散层内反应物和产物粒子的
浓度分布(扩散层厚度恒定),不在随着时间变化,只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此时物质扩散满足Fick第一定律。
扩散电流id为恒定值。
稳态系统具备的条件:电流、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界面区的浓度等 均基本不变。 电极双电层的充电状态不变
i充 0
全部电流都用于电化 学反应

i i aj j j cj
三、稳态极化曲线
稳态极化曲线指的是电极过程达到稳态时,电流密度与电极电 势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有两类测试:
• 控制电势法(恒电势法,Potentiostatic Method):在恒电势电路或恒电势 仪的保证下,控制研究电极的电势按预定的规律变化,不受电极系统发生反 应而引起的阻抗变化的影响,同时测量相应电流的方法。(电势是激励,电 流是响应) • 控制电流法(恒电流法,Galvanostatic Method):在恒电流电路或恒电流 仪的保证下,控制通过研究电极的极化电流按预定的规律变化,不受电极系 统发生反应而引起的阻抗变化的影响,而记录相应的电极电势的方法 。 (电流是激励,电势是响应)
• 判断该系统中各个电极的极性以及腐蚀电流的大小,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 重大的实际价值。 • 多电极腐蚀电池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混合电位理论: • (1)短路的多电极系统中,各个电极的极化电位都等于该系统的腐蚀电位。混 合电位处于各个电极反应中最高的电极电位和最低的电极电位之间,对于任何 一个反应来说,如果其初始电极电位高于混合电位,将作为阴极,而低于混合 电位将作为阳极。 • (2)当多电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系统中总的阳极电流等于总的阴极电流。
电极稳态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对于不同体系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不同。依次减小扫描速度, 测定数条极化曲线,当继续减小扫描速度而极化曲线不再明显变化时,此速度下得到的极化曲
线便是稳态极化曲线。一般情况下,认为小于20mV/min的扫描速度可以获得稳态极化曲线。
流体动力学方法—强制对流技术
强制对流技术: 当电极和溶液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 传递过程收到强制对流的影响。这一类电化学测量方法也称为
线性扫描法
利用慢速线性扫描信号控制恒电势仪或恒电流仪,使极化测量的自变 量连续线性变化,同时自动绘制极化曲线的方法。
电极稳态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体系达
到稳态所需的时间不同。因此,扫描速度不同,得到
的结果就不一样。
φ
υ3
d 1 dt υ2
t
i υ3 υ2 υ1 φ
如何判断测得的极化曲线是否达到稳态?
不足:
1. 提供可重现的物质传递条件的流体动力学电极困难; 2. 流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处理比较困难(溶液流速的分布和转 速、溶液粘度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函数)。
旋转圆盘电极:为了研究电极表面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减少或消除扩散层等因素的
影响,电化学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各种电极和搅拌的方式,开发出了一种高速旋转的电极,由于这 种电极的端面像一个盘,所以也叫旋转圆盘电极(rotating disk electrode,RDE),简称旋盘电 极,还叫转盘电极。还有基于这种电极进一步改进了的旋转圆环电极等,可以测量更为复杂的电 极过程的电化学参数。
id 0.62nFD c
• Levich方程,该式表明
2 3 1 6 1 2 B
id 1 2cB
• 比例系数(又称Levich常数)
B 0.62nFD
2 3 1 6
id BcB
1 2
注意事项:
1. 适用于无限薄电极,无限大体系中。
2. 旋转电极与镶嵌物之间良好结合,防止边缘效应的产生; 3. 流体是稳流/层流,而不是湍流或涡流; 4. 参比电极的位置(鲁金毛细管的位置)>1 cm(否则易产生湍
表面活性物质 在电极溶液界 面的吸脱附、 成相膜的形成 与溶解
浓度极化
• 浓差极化是因为反应物粒子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产物粒 子的局部聚集而造成的。

传质过程的“瓶颈”大多是由粒子在电极表面滞流层中的 扩散速度决定的。 升高温度的方法以增大扩散系数D。 能够大幅度改变扩散速度的因素是扩散层的厚度。 如果扩散途中有多孔隔膜,则隔膜的厚度、孔率和曲折 系数对扩散速度也有直接的影响。
稳态不等于平衡态,平衡态是稳态的特例(净电流为0)。
• 绝对不变的电极状态是不存在的,稳态和暂态是相对的
稳态和暂态区分标准是参量变化是否显著,这个标准是相对的。 上述Zn2+/Zn溶解中,达到稳态时,Zn电极表面还在溶解,电流值实际也会随 时间发生变化,只不过不显著而已。 实际测试过程中稳态过程是根据具体体系以及经验来确定。 用某些电工元件组成的电路来模拟等效发生在 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现象,称为电化学等效电路。 这是电化学测量中的一种研究手段。 R1表示参比电极与研究电极之间的溶液电阻 Cd表示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电容 Rr表示电化学反应过程的阻抗 令τ=Rr∙Cd称为体系的时间常数。它是反映体 系是否容易达到稳态的—个参数。一般说来,当t =4τ时,E可达到稳态值的98%,而t=5τ,基本 上认为已达到稳态。τ值越大的体系,越不易达到 稳态。
流体动力学方法。
分类: 1. 电极本身处于运动状态,如旋转圆盘电极、滴汞电极、振动 电极。 2. 强制溶液流过静止的电极,如网状电极、颗粒状电极和管道 电极。
优点:
1. 电极表面扩散层厚度均匀分布; 2. 液相扩散传质速率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 3. 可以研究快速电极反应 4. 更快达到稳态,提高测量精度。
• 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可以导出扩散层有效厚 度为
1.61D
1 3 1 6 1 2
• 相应的扩散电流密度
i扩 0.62nFD
2 3 1 6
(cB cS )
1 2
•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
id 0.62nFD c
2 3 1 6 1 2 B
RDE-Levich方程
+
-
+
-
+
-
I
I
I
电化学稳态 φ Δφ φe
t 参比 电极 辅助 电极 i
Δi t
2.稳态概念的理解:
• 稳态不等于平衡状态
正反应:Zn
Zn 2+ +2eZn
逆反应:Zn 2+ + 2e平衡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没有净物质转移,没 有净电流流过,电极状态为平衡。
稳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差一个稳定值,电流不变, 电势不变,达到稳态。
产物可溶。 φ1/2是当i=id/2时的电位。
电化学与浓差极化共存时
2.稳态极化影响因素 电化学极化 • 由电荷转移的反应速率决定,与电化学反应本质有关。 提高电极的催化活性 升高温度 增大电极的真实表面积 提高电化学 反应速率 降低电化 学极化
影响电化学 反应速率的 其他因素
界面电场的分布 电极表面状态的变化
2 1
第一种情况:
• 两个电极反应的速度都由活化极化控制
• 混合电极电势离这两个电极反应的平衡电势都比较远
当φ=φcorr

(1)任何电化学反应都能分成两个或多个局部氧化反应和 局部还原反应; (2)在电化学过程中,不可能有静电荷积累
共轭反应的极化
混合电位理论的推广—多电极体系
• 由两种以上金属组成的腐蚀原电池系统称为多电极腐蚀原电池系统,工程上很 多不均匀合金以及多金属组合体系都是典型的多电极腐蚀原电池系统。
υФ
其中: υr:径向流速(离心力的作用); υy:轴向流速(压力差作用); υФ:切向流速(粘滞作用)。
υr
υr
r υz υz
Pr
z
r υФ υФ
z
r
z
υy、υr、υФ与离开旋转轴的径向距离r以及与圆盘表面的距离的关系
υr、 υy、 υФ与电极转速、溶液粘度和离开电极表面的轴距离y有关。
RDE-Levich方程
电化学稳态研究方法
一.稳态与暂态 二.稳态电极反应动力学 三.稳态极化曲线 四.稳态测试的应用
一、稳态和暂态
1.什么是稳态。
• 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电化学系统的参量(电极电势、电流密度、电极界面附近液层中粒子的浓度分布、 电极界面状态等)变化甚微或基本不变,这种状态称为电化学稳态(steady state)。 • 从极化条件突然改变,各个子过程做出响应开始到建立新的稳态,要经历的不稳定的、变化的过渡阶段 称电化学为暂态(transient state)。 C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