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安塞腰鼓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06d2f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b.png)
1、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研习课文:(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二)讲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1)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
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安塞腰鼓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3安塞腰鼓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8dbc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2.png)
第4页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
第5页
磅礴气势,精湛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第6页
它先 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 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演出,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当代诗人、散文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主要作品有《黄土情》《纤丽阳光》,其中《羊想云彩》取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示 例
第18页
第二板块
朗诵、品味
第19页
骤雨一样,是急促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瞳仁;斗虎一样,是健壮风姿。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第10页
骤雨( ) 恬静( ) 亢奋( )晦暗( ) 羁绊( ) 蓦然( )束缚( ) 磅礴( ) 颤栗( )飞溅( ) 冗杂( ) 烧灼( )戛然而止( ) 严峻( )
改变文章形式阅读,品味其中语言节奏美、诗意美。
第20页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安塞腰鼓!
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么?
第21页
好是磅礴不容束缚力量是朴实而强盛生命是一个美
kànɡ
huì
jī bàn
mò
jiá
fù
pánɡ bó
rǒnɡ
zhòu
tián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fd419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b.png)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观看短片,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那独特的氛围。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 年以上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 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
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请大家看课本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
二、分层诵读,整体感知师: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读法,如个人读、集体读,默读、诵读等。
像这样一种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老师觉得集体朗读会更好。
开头和结尾留给老师, 课文的主体部分第7 —27节请同学们集体朗读。
注意特别要读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气势:节奏要明快, 声音要洪亮。
一起来做一下准备活动:抬头,挺胸,运气,大声喊:“嗨!——嗨嗨! "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谈一谈对安塞腰鼓的认识?请用一些词语或成语来说一说。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都是我们对安塞腰鼓的初步认识。
大家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写到了安塞腰鼓的表演?生自由回答。
师:由此可见,课文结构很清晰,首先是表演前安静的画面,其次是表演过程,最后又变回表演结束后的静。
(板书:静—动—静)课文就是这样一个结构,主体部分就是“动”的内容。
主体部分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 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生思考问题师指名回答,总结归纳。
三、深入探究,明确主题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后生们生活的黄土高原是怎样一种情况?(出示黄土高原的图片)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
安塞腰鼓完美版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安塞腰鼓完美版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352e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2.png)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 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 习中继续努力。
01
02
知识讲解
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文化 内涵、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等相关知 识。
03
实践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 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高 学生的表演水平。
05
04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 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和成就感。
课件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01
遵循简洁明了、重点突 出、美观大方的设计原 则,避免过多的装饰和 冗余信息。
02
采用合适的配色方案, 使课件整体风格统一且 视觉舒适。
03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直观地展示安 塞腰鼓的技法和表演形 式。
04
注重版面布局和字体选 择,确保课件的易读性 和美观性。
课件制作的工具与方法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更 多人了解和认识安塞腰鼓,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文化。
推广民间艺术
借助公开课平台,将安塞 腰鼓这一民间艺术推向更 广泛的受众群体,提高其 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文化交流
公开课为不同地域、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 个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促 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课件的结构与内容概述
公开课的效果与评价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学生的表现与反馈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现出浓厚 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公开课的评价较高,认为课程 内容丰富、有趣,教师讲解生动、形 象。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动 作和技巧,展现出较高的学习成果。
教师的评价与反思
省优获奖教案第16课《安塞腰鼓》教案
![省优获奖教案第16课《安塞腰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25413714791711cc79175c.png)
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1【活动】一、课前导学1、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一下作者和作品,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上横线。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最高奖项; 1990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放异彩。
1997年、1999年和2008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 0周年庆典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演出。
可以说安塞腰鼓已成为民族艺术的代表。
刘成章,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多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陕北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虽贫穷但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安塞腰鼓》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它是一曲旺盛生命与磅礴力量的颂歌,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安塞地处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交界处,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以“安定边塞”之意设安塞堡。
安塞是个贫穷的地方,长年干旱,漫天风沙,庄稼收成极低,再加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民不聊生;1935年安塞全境为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安塞的统治,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之一,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环境的恶劣和思想的束缚,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安塞人民深深意识到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迎来生机。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69e58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f.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教学重点:从语言入手、借助不同层面的分析去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安塞腰鼓的形象、领略文章的意境。
教学设想: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
对于这样的文章,应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美,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既能了解地方文化,又能接受熏陶和感染的目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视频导入。
二、散读课文,把握基调。
1.散读激情:纵情诵读课文,点燃心中激情。
2.交流定基调:诵读后,奔流在大家血液中的、撞击在我们心灵上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怎样读才能表达这种气势和情感呢?3.追问理层次:是否一直都是这种情感?4.小结过渡。
三、寻读课文,品味语言。
1.回读标记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些词句会给你如此强烈的震撼,这样动感十足的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应该有怎样的特点呢?2.交流,引导分析。
3.小结过渡。
四、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寻读课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试分析其含义。
2.交流分析交流句式: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看)_____________,它让我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
五、剪辑朗读,收束全文。
1.下发朗读材料,集体诵读。
2.总结收束。
各位朋友,作为延安甚至陕北的形象大使——安塞腰鼓虽然在鼓乐的戛然而止中即将谢幕,但我相信,它那火烈刚劲的舞姿,羁伴不住的力量,激昂生命的勃发与喷涌……定会在冲击我们感官的同时给我们心头留下深刻的印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71ba8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情感做出提示和解说。(备注:同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朗读脚本设计,只要合理说清原因即可。)(1)朗读 符号朗读符号特殊含义朗读符号特殊含义重音.语调上扬/停顿/语调下降'连读C尾音拉长一一
活动二:设计朗诵脚本,赏鼓韵(屏幕显示)活动任务:有人说:”《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 完美的结合。"安塞腰鼓这种生命的律动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呢?选取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语段进行朗读脚本 设计,感受其磅礴的气势。
可用下面的句式来表达:“我为大家朗读的是下面这段文字:
o我认为要这样处理朗读:方法提示:1.品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并做好朗读标注。“。
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活动三:撰写推荐文稿,悟鼓魂此时此刻,安塞腰鼓不仅响彻在高原上空,更回荡在 我们
每个人的心里。(屏幕显示)活动任务:同学们,你认为作者借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请根据文中的重点语 句说说你对主题的理解。把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浓缩成一句话,作为我们朗诵视频的推荐语。(屏幕显示)L引导思 考: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一股什么劲?挣脱 了、冲破了、撞开了什么?B.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释放出那么气味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上那些衣着朴素、生活穷困的人民,哪来的这种奇伟磅礴的能量?(屏幕显 示)资料链接: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安塞地处边塞,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 生活,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出示陕北和黄土高原图片,他们吃、穿、住 是什么?)本文写于198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曾经贫困、写黄土高原的精神符号一一安塞腰鼓,他把自己的欣喜、希 望都寄寓在《安塞腰鼓》的文字之中。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42f4a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5.png)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
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5)培养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演示法、审美欣赏法、多种形式朗读法等。
3、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1)朗读品味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5d7375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5.png)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黄土地上的生命力量——《安塞腰鼓》片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本文高亢、热烈、豪放的情感;(2)通过朗读进入情境,感受安塞腰鼓的风采,想象西北高原壮阔的景象和“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01导入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犷豪放、刚健雄浑。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安塞腰鼓,走进黄土高原,去领略它们的风采和魅力。
02听、读——鼓舞飞扬,诗一样的激情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大家看本文的开头三段,有什么感受?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但它写得像抒情诗一样优美,那我们也要读得美!朗读之前,老师把自己的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大家齐读朗读提示,齐: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顿;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情。
好,简单解释一下:大,读的声音要大,也要大大方方的读,但不要扯着喉咙喊;慢,要放缓速度,要找准句子内部的停顿;快而不乱是要读熟文章,不故意拖沓,但也不慌张;稳而有情是对前三步的总结,要读出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
好下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
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呢?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读。
(1)好你来试一下……你读得真响亮!这句话应该怎么停顿?哪个词要重读?对了,强调的是人,我们要重读“后生”。
你再来试一下。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特别好!(2)好,你也来……你读出了气势!你是怎么读出这种感觉的?哦,重读加点词,还要一个比一个重,表示气势是昂扬向上的。
我们一起来!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99e0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d.png)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等词语。
2.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三、德育目标理解散文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散文。
文章气势恢弘,词语简洁有力,句子铿锵激越。
研究本文以朗读一线贯穿,以充分诵读中体会它的情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2.联想想象法:本文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并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加深对安塞腰鼓场面的理解,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研讨法:对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扩展理解,如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研讨。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
今天我们走进XXX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二、充足诵读,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羁绊(jí)、晦暗(huì)、磅礴(pánɡbó)、颤栗(lì)、烧灼(zhuó)、XXX(XXXɡ)、XXX(jiá)、冗杂(rǒnɡ)、亢奋(kànɡ)、蓦然(mò)、恬静(tián)。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0d2e4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1.png)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
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
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
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
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
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
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541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9.png)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重点)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师:请快速阅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按照表演前、中、后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
(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2)晦暗(huì′àn):昏暗。
(3)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戛然而止(jiárán′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3.学生演示结构划分后,教师显示结构示意图。
4,学生初谈感受。
5教师: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余映潮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余映潮](https://img.taocdn.com/s3/m/3fff141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4.png)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余映潮《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余映潮》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2.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文字与表演融为一体的情感目标: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2.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
2.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加深认识。
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
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
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
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
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2.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
它主要的肢体动作,再配之以鼓声钹声,塑造出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艺术形象。
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安塞腰鼓
![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安塞腰鼓](https://img.taocdn.com/s3/m/7535bf0d240c844768eaee2a.png)
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海燕》课堂实录该课获2006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王守松/执教、整理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
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整体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
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师配乐朗读。
)师: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生(众):15个自然段。
师:哪些字词容易读错?生(杂):“胆怯”、“掠起”、“号叫”。
(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
)师: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生(众):充满激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
(生自由朗读。
)三、深入探究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
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从,我感悟到这是的海燕”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
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板书:海燕图形。
)(生圈点评注交流,师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交流发言,精彩答案将被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
师:具体说说。
生1: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海燕毫不畏惧,勇敢高傲地飞翔。
师:从“像黑色的闪电”中,你能读出什么?从“高傲地飞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1:飞翔速度快。
生2:运用比喻和拟人。
师:说得真好,我选择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
(板书:高傲。
)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文章是在赞美海燕,但是“高傲”这个词语从情感色彩上讲是个什么词语?生3:贬义词。
《安塞腰鼓》教案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安塞腰鼓》教案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b8cff56a58da0116d17492a.png)
《安塞腰鼓》教案一: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我们都是南方人,从小生活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灵秀的江南水乡铸就了我们细腻、柔美的带有女子风情的性格特点,今天,我们来领略一种与我们江南水乡风格迥异的异域文化——带有男子阳刚之美的陕北风情。
而最能体现这种黄土地上男子的雄浑和豪气的就是——安塞腰鼓。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腰鼓表现的片段,感受他的恢弘气势。
我看大家都深深地沉浸在安塞腰鼓的表演中,那大伙能告诉我这个安塞腰鼓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的激情。
二、朗读声中感知文章师:请听我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在欣赏画面和文字的同时,将能带给自己强烈震撼的词和句子分别作上记号。
(配安塞腰鼓的鼓点音乐)非常激情四溢的文章,听完老师的朗读后,同学们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大声地放怀朗读呢?(想)好!机会是属于大家的。
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自己喜欢的文字,大声地、纵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听完老师的朗读,又加上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一定有很多,一定有很多东西在你的心田流淌、奔涌。
哪位同学能把自己对文字感受跟大伙分享一下。
(感觉很有力量、很豪放、很热烈……好象从文字里头感受到那)师:是哪些词语和句子给大家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呢?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等等,学生一定会找得很多。
)师:大家在读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时候,你们说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朗读呢?(比较激昂而且节奏上比较急促。
)师:为什么?(本文是赞美生命、赞美力量。
同时本文采用了很多排比句和短句。
排比句使文章一气呵成,而短句节奏快,语气要读得比较急促)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
安塞腰鼓的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安塞腰鼓的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d450e36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1.png)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听读,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
生思考:这是一个___的安塞腰鼓(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的感知,并为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同时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对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更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美读,赏析品味1、通过听读,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个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师提问这篇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来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总结是豪迈、激昂的基调。
接着就请学生带着这种基调,放声、纵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出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的?要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提示:可从修辞、句式、字词、结构、写法等考虑。
(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以下几个句子: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改成“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效果有何不一样?(原句是短句,使语言铿锵,节奏急促,气势强劲;原句喻体提前,起强调作用,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几个句子采用反复的修辞,使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在结构上又是层次的分界点,能使脉络清晰,同时推动情节和感情达到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读完后,我对她说:
“课文不但要读对,更要读好。你读得对,但这‘一泻万丈’的黄河,你只读出了‘十里溪流’,读得还不够大。”刚说完,她笑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每个人都在细细揣摩语句,想要读出黄河“一泻万丈”的气势来。
准确形象的朗读评价就是通过巧妙的铺垫、点拨、引导,指出学生朗读情感的缺失,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使学生的朗读有更明确的目标,所以朗读评价的语言不是一个“好”字就能涵盖。
总之,朗读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注重朗读,强化指导,使学生陶醉于文学作品构建的艺术王国,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自己的情感:
有时是会心的微笑,有时是伤心的哭泣,有时是痛心的激愤,真正达到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山东济南市长清一中初中部;250300)
看完了这段评价,我在当天的反思中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是对学生最好的指导,因为它是教师在充分备课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师在充分感知文本基础上进行的情感表达,它的效果远胜于放录音。因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熟悉自己老师的声音,易于在声音感染下进入文本,教师现场的朗读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以,语文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试读,让学生感受教师和文本的风采。二、理解文本,教给方法
师:
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
生(众):
充满激情。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
(生自由朗读。)
三、深入探究
师:
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从,我感悟到这是的海燕”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
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谁?
生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师板书:
革命者。)
师: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赞美革命者呢?(生讨论交流。)
生2:沙皇疯狂地镇压革命,直接赞美革命者容易受到迫害。
师:
这种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叫象征。
师:
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生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朋友,不要畏惧困难,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胜利的信心,相信你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生讨论。)
生4:不矛盾,这是贬义词褒用。
生5:“高傲”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海燕不把暴风雨放在眼里,表现了海燕面对暴风雨无所畏惧的精神。
师:
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请坐。哪位同学能把这一句话读一下,读出海燕的高傲。你来读一读吧。
(一生读。)
师:
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想着重表现哪几个词语?生6:我为了读出海燕不畏惧暴风雨的形象,着重读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
理解文章的内涵是读好的首要,其次还要有方法作辅助,比如重音要加在什么地方,语气要作怎样的对比等等。如教《海燕》一课,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教他们如何运用重音来表现作者和自己的情感。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得兴味盎然。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朗读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生沉思。)
师:
要想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师:
还缺嘲笑的表情,带着这种表情请你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
海燕不像其他海鸟胆怯恐惧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它是真正的勇士。让我们齐读课文第6段,在强烈的对比中感悟海燕的勇敢。注意第一句嘲笑的表情,第二句赞美的情感用重音来表现。
(生齐读。)
师:
通过对具体语句进行评析,一只高傲、敏感、坚定、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已飞翔在我们眼前。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呢?
生9:重读“高傲”,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海燕的性格特点。
师:
好,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练读一遍。这位同学,你来读。
(一生读。)
师:
继续我们的问题探究,“从____,我感悟到这是___的海燕。”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渴望暴风雨的海燕。
生2:我是一只英勇善战的海燕,那些胆怯的海鸥啊、海鸭啊、企鹅啊,你们躲藏吧,躲藏吧。我等待着光明的来临!
师:
同学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我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课件展示。xx齐读。)
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可以翱翔xx,
不是每一条xx都可以流过巉岩,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可以长成大树,
不是每个人的旅途都可以舒适平坦。
师:
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师配乐朗读。)
师:
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众):15个自然段。
师:
哪些字词容易读错?
生(杂):
“胆怯”、“掠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号叫”。
(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
(师板书:
象征。)
(课件展示革命者战斗画面。)
师:
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最终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的号角。
(生齐读后三段。)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古人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其中,尤以‘老年丧子’为最痛。想想老妇,三个儿子,两个战死,还有一个性命朝不保夕,她说这番话时是何等的悲痛啊!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声音读出老妇的悲痛欲绝、悲愤交加。”于是学生声情并茂地放声朗读。
四、准确评价,形象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要求:
师:
何以见得?
生1:在暴风雨来临时其他海鸟纷纷逃窜,只有它高傲地飞翔。
(师板书:
渴望xx。)
生2:从“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我感悟到这是敏感的海燕。
师:
具体说说。
生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说明它敏感。
师:
“精灵”怎样理解?在词典当中“精灵”有两个意思,一是聪明的,二是具有超能力的鬼怪。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解释?
“注意加强对文章诵读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准确评价和形象指导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继续发扬,不足在哪里,以期改正,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课文《xx》中有这样一段话:
啊!xx!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xx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师板书:
敏感。)
生2:具有超能力的鬼怪。
师:
有不同意见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生交流,意见一致。)
师:
谁能读出敏感的xx形象?
(一生读。)
师:
“遮不住的!”用了一个感叹号,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3:xx的坚定。
师:
你能读出来吗?
(师板书:
坚定。)
(生再读,师指导。生自读。)
师:
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其他海鸟的语句,读一读,分析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的?
(生读。)
师:
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
生(众):
胆怯、恐惧、懦弱。
师:
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生1:从“呻吟”、“飞窜”、“掩藏”、“吓坏”、“躲藏”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其他海鸟的胆怯、恐惧。
师:
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生2:作者带着嘲讽、蔑视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师:
请任选一段读出作者的情感。
(一生读。)
(师板书:
xx图形。)
(生圈点评注交流,师参与讨论。)
师: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交流发言,精彩答案将被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
师:
具体说说。
生1: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海燕毫不畏惧,勇敢高傲地飞翔。
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
让我们大声说——
让xx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为我们是勇敢的xx!
五、课堂总结
师:
愿同学们都做生活中勇敢的xx。下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xx
一、教师试读,示范引领
2008年我在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执教《安塞腰鼓》一课,讲完课后回来第二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说,东营市教研网上有对你的评价,我打开一看,是这样写的:
师:
从“像黑色的闪电”中,你能读出什么?从“高傲地飞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