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基材料烧结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基材料烧结工艺研究进展
李岩 1600516
摘要:银基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许多研究者对于银基材料的烧结工艺也进行了探索。

本文总结了近二十多年来Ag基材料的烧结工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Ag 烧结工艺粉末冶金
1.前言
单质银是面心立方晶体,具有良好的塑变能力和优良的电学热学性能。

银的磁化系数小,是反磁性物质,银的标准电极电位比氢高,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同时抗腐蚀性也相对较好。

所以在银基合金基体中添加高强度增强体,既可保持银合金原有良好导电、抗强磁场等性能的同时,又提高了银基合金的应变强度、抗摩擦磨损性能等,进一步满足电子电路、电器系统及和导电有关的其他领域的需要。

银粉是电气和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是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贵金属粉末,为厚膜、电阻、陶瓷、介质等电子浆料的基本功能材料[1,2]。

近年来,纳米微粒和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级银粉,除了具有常规银粉的一些性能外,还具有特殊的性能,可用作导电银浆,在化纤织物中添加纳米银,可改变其导电性能,并使化纤织物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纳米银晶体,作为稀释致冷机的热交换器,效率比传统材料高30 %,纳米银粉还是有机合成中非常好的催化剂。

目前银基粉末复合材料包括热电材料、陶瓷复合材料及电触头材料等,所利用的仍然是银所具有的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的进步,依托先进设备,银基粉末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越来越多,比如快速热压法,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溶液浸泡法等。

本文总结了一些Ag基材料烧结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工艺
早期的银基材料多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即将粉末机械混合、压制、烧结。

采用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添加元素容易控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整合金的成分,但是制备的材料密度较低,氧化物质点较粗大,耐电弧腐蚀性较差。

为提高材料的密度与性能,几十年来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熔渗法、快速热压法等。

曾德麟[4]采明粉末烧结冷轧的复合工艺制得的人Ag-Cu双金属片材,其物理力学性能二接近用其它方法得到的致密双金属材料,而且具有复层晶粒细、界面结合力强的优点,塑性性质可完全满足进一步加工的要求。

张万胜[5]研究了双层挤压和烧结复压及粉末的混合方式对制备的AgSnO2触头材料的性能比较,发现制造工艺和所用粉末的类型可引起材料接触电阻、熔焊力和电损蚀等性质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刘想梅等人[6]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TiO2混合纳米粉末,把制得的纳米粉末用化学镀的方法进行包覆后与纯银粉按90 :10(质量比)混合,将粉末放入模具中,对压制成型的试样采用分级保温烧结的热处理方法,制成Ag-SnO2-TiO2触头材料。

研究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粉末比机械混合法制得的
颗粒小,达到了纳米级,且Ti4+进入到了SnO2的晶格中,提高了导电率,而机械混合法不能使Ti4+进入SnO2的晶格中。

石宇等人[7]研究了利用快速热压法制备N型Ag0 .8Pb m SbTe m +2热电材料,
采用很快的升温速度,比较短的保温时间,抑制了晶粒长大。

通过降低烧结时间,提高烧结温度等措施可以使热电材料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声子散射加强的同时,载流子迁移率却不受影响。

按化学计量比,把PbTe粉末、A g粉(纯度99 .999 %)、Sb粉(纯度99 .999 %)和Te粉(纯度99 .999 %)混合均匀,放入石英玻璃管内,抽到气压<1 .33 ×10-2Pa封管,熔10h,熔炼温度1273K。

对熔炼得到的合金锭进行高能球磨,球磨介质为乙醇,在转速200r/min的行星球磨机上球磨20h,干燥后得合金粉。

把合金粉装入石墨磨具,利用高频快速热压烧结装置,升温速度为
70K/mim,在673K,压力为20MPa下,烧结30min,随炉冷却至室温。

通过物相分析发现,衍射峰的位置向衍射角增大方向略有偏移,说明Ag、Sb离子形成了掺杂。

球磨之后具有较高的表面能。

经烧结后形成的试样孔隙率低,晶粒细小。

通过对其热电性能的测试,合金材料获得了很高的Seebeck 系数。

宋英等人[8]研究了Ca3Co4O9/Ag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

以分
析纯Co (Ac )24H2O和Ca (Ac )22H2O为原料,按照一定化学计量比溶于水中,
与金属离子以摩尔比1.1∶1加入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 )溶液,搅拌溶解后加入NH3H2O调整溶液的pH值在6左右时,加入丙烯酰胺和N,Nˊ­亚甲基双
丙烯酰胺。

当温度至80℃时,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几分钟后形成均匀的
紫色湿凝胶。

将湿凝胶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快速脱去水分,形成干凝胶。

将干凝胶在750℃煅烧4 h后,获得Ca3Co4O9粉体,再与不同摩尔比的AgNO3溶液充
分搅拌混合,在此过程中,缓慢加热将水分蒸除,最后在750℃的条件下复煅烧
1 h。

将Ca3Co4O9 /xAg(x =0、0.1、0.2、0.3,尔分数)复合粉体置于石墨模具中,在800℃下进行SPS烧结,烧结压力15.7kN,保温时间为5min,升温速度为140℃/min,获得Ca3Co4O9/Ag陶瓷复合材料。

XRD发现单质Ag的衍射峰随着Ag复合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对Ag 复合Ca3Co4O9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表明,复合Ag均使试样的电导率有所提高,但Seebeck系数却随着,复合量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电导率增加的幅度要大于Seebeck系数降低的程度,故而材料的功率因子所增加。

刘心宇等人[9]研究了利用溶液浸泡法制备Ag/BaSn1-x Sb x O3CuO触头材料。

将BaSn1-x Sb x O3粉末经醋酸铜溶液浸泡后烘干,并在550℃下,经固相反应后制备出BaSn1-x Sb x O3CuO复合粉末,然后与Ag粉混合,经滚筒球磨、高能球磨、过筛后即制备出Ag/BaSn1-x Sb x O3CuO复合粉末。

压制成形后置于马弗炉中于900℃下烧结3h后,得到触头材料Ag/BaSn1-x Sb x O3CuO试样。

经过实验测试发现用醋酸铜溶液浸泡BaSn1-x Sb x O3粉末,经固相反应制备的BaSn1-x Sb x O3CuO复合粉末比机械混粉法制备的复合粉末均匀。

与机械混粉法相比,溶液浸泡法可明显改善Ag/BaSn1-x Sb x O3CuO触头材料的显微组织,提高了触头材料的力学和电学性能。

刘想梅等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TiO2混合纳米粉末,对压制成型的试样采用分级保温烧结的热处理方法,制得的触头材料的电导率为66 .9 %IACS,密度为9.63g cm3,硬度为92.3kg cm2,性能符合国标且优于美国和日本同类产品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徐国财等人[10]利用微波合成纳米银/PAMPS复合材料。

在不加还原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双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纳米银/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均聚物(PAMPS)复合材料。

微波作为一种新颖的合成技术手段,具有加热均匀、
粒子在微波作用下易于成核等优点。

通过UV-Vis、XRD、FRIP、TEM、XPS和TG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表征。

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且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微波辐射时间不影响纳米银粒子的形态;纳米银与基体PAMPS中的氮原子和羰基氧原子存在相互作用,降低了PAMPS基体的热稳定性。

范莉[11]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Ag-ZnO复合材料。

将银、锌(镍)溶于浓度为30%的硝酸生成硝酸盐溶液,经过滤、稀释与可溶性碳酸盐水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物,沉淀物溶液pH值≥10,用去离子水洗涤,经烘干、焙烧分解后得到银和氧化锌的混合粉末。

按上述方法制备的Ag-ZnO复合粉末,采用压制-烧结-复压工艺。

经实验测定,利用化学共沉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ZnO粒子细密,分布均匀。

添加少量镍有利于提高耐磨和耐电弧腐蚀性。

Moon等人[12]研究了多脉冲闪光烧结制备Ag网膜的导电电极。

闪光烧结技术具有与基于R2R的印刷速度兼容的非常快的烧结时间。

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

黄平等人[13]研究了SrBi4Ti4O15/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特性,他们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SrBi4Ti4O15(SBTi)/Ag铁电复合材料。

在烧结过程中,当温度达到300℃时,Ag2O将分解为Ag,SBTi 基体中形成金属Ag颗粒。

根据XRP 衍射图像分析:复合材料由SBTi和Ag两相组成,没有出现其它相;与Ag有关的衍射峰的相对强度随着Ag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Ag的加入可以起到促进烧结的作用。

通过在SBTi 铁电陶瓷中加入微量Ag颗粒,使SBTi铁电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120℃降低到950℃。

对材料的介电特性研究的发现,Ag的加入可以适当提高铁电陶瓷从室温到200℃的介电常数,但对材料的介电损耗影响很小。

同时Ag的加入抑制了介温曲线上的介电常数的Curie峰。

王松等人[14]利用化学沉积包覆和粉末冶金法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一种新型的Ag-CNTs电接触材料。

与相同工艺制备的Ag-Ni、Ag-SnO2传统电接触材料比较,新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和电寿命。

DC(25V/15 A)电接触条件下,经10000次分断操作,其质量损失仅为102 mg。

试验设定的4种电接触条件下,新材料的电寿命均为Ag-Ni和Ag-SnO2材料的2倍。

陈晓华等人[15]研究了烧结温度对SPS制备Ag/ La2O3触点材料的影响。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g/ La2O3触点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其致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Ray等人[16]研究了一种新的放电等离子烧结Ag-WC电接触材料的方法。

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中,致密化主要以固态进行,从而将烧结温度限制在粉末混合物的液相线上,否则会导致液相在该过程中渗出,多相的均匀化为固态扩散。

在SPS期间,所生产的触点已经结合到铜型材上,以消除额外的加工步骤。

SPS复合材料具有更均匀的微观结构,并且比通过常规压坯烧结渗透产生的材料更硬和柔软。

渗透的触点具有较低的电弧侵蚀,由两个工艺产生的触点具有类似的接触电阻。

切换后的微观结构证实,SPS材料具有多孔接触表面层,与其冲压烧结渗透等效物相反,无裂纹。

Wang等人[17]研究了Ag纳米颗粒的无压低温快速烧结技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有机层使其产生一层薄的保护层。

通过对银颗粒的烧结生成了高密度的孪晶和大量的共格孪晶界,有效地降低了晶界散射效应,从而导致超高导热率。

通过稀释有机壳,烧结时间大大缩短,烧结形态从松锥状变为网状。

3.展望
银粉是电子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粉末。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银粉的制备无论在技术还是设备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相当成熟。

银基通断接触材料是银消费的主要领域,开发新的导电系数高、抗电磨损性能和抗熔焊性好、接触电阻低、有灭弧作用、加工性能好的银基合金接点材料,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现在,银基材料烧结工艺多种多样,有借助于传统的烧结工艺,也有新发展的工艺。

总的来说,如何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制取优良性能的材料依然存在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烧结机理的深入研究,必将会发展出更佳的工艺。

参考文献:
[1]何发泉,李勇军. 银粉的用途和制备[J]. 中国粉体技术,2001, 7(3):45-47.
[2]王成刚,赵西成,彭济时,薛娟琴. 洪涛银及银基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有色金属, 2002,54增刊:98-100.
[3]陈晓华,贾成厂,刘向兵. 粉末冶金技术在银基触点材料中的应用[J]. 粉末冶金工
艺,2009,19(4):41-46.
[4]曾德麟. 轧制粉末Ag-Cu双金属材料的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
程,1984,6:12-19.
[5]张万胜. 不同工艺制造的A gSnO2触头材料性能比较[J]. 电工合
金,1997,4:29-34.
[6]刘想梅,郑冀, 李松林, 李群英, 李玉桐, 吕克泰. 纳米Ag-SnO2-TiO2触头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3, 18(3):4-6.
[7]石宇,蒋阳,苏煌铭,韩领,仲洪海,余大斌. Ag0 .8Pb m SbTe m+2热电材料的快速热压法制备及性能表征[J]. 功能材料,2010, 41(9):1581-1584.
[8]卢艳,宋英,孙秋,王福平. Ca3Co4O9 /Ag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J]. 金属热处理,2009, 34(8):4-6.
[9]蔡定云,刘心宇,袁昌来,李波,王炜,高攀. 溶液浸泡法制备Ag/BaSn1-x Sb x O3CuO 触头材料[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5, 43(6):52-55.
[10]高圣涛,徐国财,姚宝慧,邢宏龙,张晓梅. 纳米银/PAMPS复合材料的微波合成及表征[J]. 复合材料学报, 2012, 29(3):54-58.
[11]范莉.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Ag-ZnO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J]. 粉末冶金工业,2013, 23(5):26-29.
[12]Chang-Jin Moon,Inyoung Kim,Sung-Jun Joo,Wan-Ho Chung,Taik-Min
Lee,Hak-Sung Kim. Flash light sintering of ag mesh films for printed transpa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J]. Thin Solid Films,629 (2017) : 60–68.
[13]黄平,徐廷献. SrBi4Ti4O15/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特性[J]. 硅酸盐学报,2004, 32(9):1045-1049.
[14]王松,谢明,李爱坤,朱刚,王塞北,杨有才,陈松. 新型Ag-CNTs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5, 6(5): 40-45.
[15]陈晓华,贾成厂,刘向兵. 烧结温度对SPS制备Ag/ La2O3触点材料的影响[J]. 2007, 25(6):420-424.
[16]Nachiketa Ray,Bernd Kempf,GuntherWiehl,Timo Mützel,Frank Heringhaus,Ludo Froyen,Kim Vanmeensel,Jef Vleugels. Novel processing of Ag-WC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us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J]. Materials and Design,121(2017): 262-271.
[17]Shuai Wang,Mingyu Li,Hongjun Jia,Chunqing Wang. Rapid pressureless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of Ag nanoparticles for high-power density electronic packaging[J]. Scripta Materialia,69(2013): 789-7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