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并发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抑制效应
轻度—嗜睡、耳鸣、多语(抑制性神经元敏感性高) 中度—神志消失及肌震颤(抑制不平衡的结果) 重度—惊厥
2.心血管系统:主要是抑制效应
轻度—Bp、P (中枢神经系统相对兴奋的结果) 中度—Bp、P 、CO 重度—心脏骤停
-
16
原因:
3.运动神经阻滞后,肌肉张力→“肌泵”作用减弱或消失, CO↓ BP↓
4.循环功能代偿不全者(心脏病、高血压等),未阻滞区域 血管的收缩不能代偿阻滞区域血管的扩张,极易发生BP↓
5.术前有水电解质失衡,低血容量者,未经有效的处理,应 用硬脊膜外腔阻滞,血压下降急骤
-
4
防治:
1.掌握好适应证,有水电解质失衡、低血容量者,尽量不用或者 经有效的术前准备和处理后慎重使用硬脊膜外腔阻滞
5.硬膜下间隙扩散。由于穿刺困难,刺伤了硬脊膜, 使局麻药在硬膜下间隙扩散,常引起延迟性全脊髓麻醉
-
10
防治: 1.选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应有充分应付意外的思想
准备和药品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急救药品等
2.操作要轻柔、准确,进入硬脊膜外腔的体征要明确, 一般不用单次阻滞,多选用连续阻滞
3.穿破了硬脊膜,有脑脊液外溢时,一般应改换麻醉 方法;改换间隙穿刺实施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应分次小量 给,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低位时
-
2
但这种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不 少的并发症,有的可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 值得重视。现将有关并发症分述如下:
-
3
一、低血压
低血压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
发生的原因:
1. 交感神经阻滞小动脉扩张(SVR ) +小静脉扩张回 心血量 Bp
2.平面>T4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 CO Bp
1.剂量过大 2.误入血管内 3.作用部位血供丰富而局麻药中未加血管收缩药 4.病人耐受力下降而未相应减量
-
17
Fra Baidu bibliotek
防治:
预防: ①麻醉前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
②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
③注药前回抽
④一次用量少于极量,小孩按公斤体重计算
可采用连续腰麻
-
11
4.每次推药前均应抽吸,排除活瓣性组织阻塞,防止 导管中途进入蛛网膜下腔
5.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立即气管插管,进行有效人 工呼吸;应用血管收缩药升压;心搏停止时,立即进行 人工心脏挤压,进行心脏复苏
-
12
四、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最危险的并发症。有人 报告发生率在0.009%0.059%之间,死亡率在50%以 上
-
13
原因:
1.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未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的抢救,因 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而致心搏骤停
2.术前病情危重,脱水、酸中毒、低血容量等情况未得到有效处 理—循环处于代偿边缘而未引起重视,硬脊膜外腔阻滞易出现广泛 平面,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心搏骤停
3.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的病人,常有潜在性循环 功能障碍,选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易发生心搏骤停
-
6
防治: 1.上胸段、颈部硬脊膜外腔阻滞使用低浓度药液
(1%-1.2%Lidocaine); 尽量不用呼吸抑制剂;出现呼 吸困难时,面罩辅助呼吸;呼吸停止,应气管插管,控制 呼吸
2.掌握好用量并防止麻药误入血管 3.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
7
三、全脊髓麻醉
临床可见典型全脊麻和延迟性全脊麻 1.典型全脊麻:临床表现—进行性呼吸抑制、显著血压 下降、意识消失或抽搐
硬脊膜外腔阻滞的并发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刘先义
-
1
硬脊膜外腔阻滞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因 其麻醉平面的节段性及麻醉时间可调控性、镇 痛完善、肌肉松弛、相对对机体影响“小”、 对术后治疗有利等,目前仍然是国内各级医院 采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腔阻滞可阻断相应节段脊髓的感觉
及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传入纤 维,遮阻了局部的有害刺激,扩张外周血管, 体循环阻力下降,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上胸段 硬膜外腔阻滞可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降低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气管内全麻联合应 用可有效抑制机体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
2.硬脊膜外腔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
①导管太硬(冬季时多见);②导管口有活瓣性物质阻塞,反复 抽吸无脑脊液;③麻醉过程中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先天性或其他 原因,病人硬脊膜很薄,注射器抽吸时产生负压,使硬膜紧贴导管 并受胸腹腔压力变化影响,不断与导管摩擦,使其破裂,导管或药 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
9
4.操作过程中,针稍偏斜,针尖在神经根硬膜的远端, 损伤了神经外膜或束膜,局麻药可渗入神经束膜下间隙, 并沿此或软膜下间隙扩散
2.延迟性全脊麻:少数病人延迟至注药后30分钟或更 长的时间才出现体征。其机制可能是局麻药沿软膜下间隙 或硬膜下间隙向上扩散所致。有人报告发生率在 0.016%0.55%
-
8
原因:
1.硬脊膜外腔穿刺,穿破了硬脊膜和蛛网膜见脑脊液 流出,常采用退针后置入硬脊膜外腔导管,或改间隙实施
硬脊膜外腔阻滞,局麻药自裂口渗入蛛网膜下腔
2.循环功能代偿不全者,小心应用,少量分次给药 3.扩充血容量。(5-10ml/kg.h,术中)。未麻醉、未手术前扩容 4.心动过缓,BP下降不明显时,可用阿托品0.25-0.5mg静注 5.血管收缩剂的应用: ①常用麻黄素10mg/次静注,连续使用三次以上效果不好时,
考虑调换药物
②阿拉明+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浓度、速度调节”
③苯肾上腺素(0.3-0.5mg)静注,血压可能骤升
④甲氧胺-10mg+10%G i.v,可反射性的减慢心率
-
5
二、呼吸抑制
原因: 1.上胸部或颈部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局麻药浓度偏高,
阻滞达T2-T4,肋间肌麻痹;阻滞达C4,膈肌运动受限 2.低、中位硬脊膜外腔阻滞药量过大,阻滞范围极广,
肋间肌、膈肌运动受影响 3.局麻药中毒,呼吸中枢受抑制 4.镇静止痛药使用不当
4.术中神经反射或血流动力学急骤变化,导致心搏骤停
-
14
防治: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重危病人,分次小量给药 3.术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注意全脊麻的发生 4.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5.术前应做好急救的一切准备 6.一旦发生,即刻行心、肺、脑复苏
-
15
五、局麻药中毒反应
局麻药中毒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期间较常见的术中并发症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抑制效应
轻度—嗜睡、耳鸣、多语(抑制性神经元敏感性高) 中度—神志消失及肌震颤(抑制不平衡的结果) 重度—惊厥
2.心血管系统:主要是抑制效应
轻度—Bp、P (中枢神经系统相对兴奋的结果) 中度—Bp、P 、CO 重度—心脏骤停
-
16
原因:
3.运动神经阻滞后,肌肉张力→“肌泵”作用减弱或消失, CO↓ BP↓
4.循环功能代偿不全者(心脏病、高血压等),未阻滞区域 血管的收缩不能代偿阻滞区域血管的扩张,极易发生BP↓
5.术前有水电解质失衡,低血容量者,未经有效的处理,应 用硬脊膜外腔阻滞,血压下降急骤
-
4
防治:
1.掌握好适应证,有水电解质失衡、低血容量者,尽量不用或者 经有效的术前准备和处理后慎重使用硬脊膜外腔阻滞
5.硬膜下间隙扩散。由于穿刺困难,刺伤了硬脊膜, 使局麻药在硬膜下间隙扩散,常引起延迟性全脊髓麻醉
-
10
防治: 1.选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应有充分应付意外的思想
准备和药品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急救药品等
2.操作要轻柔、准确,进入硬脊膜外腔的体征要明确, 一般不用单次阻滞,多选用连续阻滞
3.穿破了硬脊膜,有脑脊液外溢时,一般应改换麻醉 方法;改换间隙穿刺实施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应分次小量 给,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低位时
-
2
但这种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不 少的并发症,有的可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 值得重视。现将有关并发症分述如下:
-
3
一、低血压
低血压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
发生的原因:
1. 交感神经阻滞小动脉扩张(SVR ) +小静脉扩张回 心血量 Bp
2.平面>T4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 CO Bp
1.剂量过大 2.误入血管内 3.作用部位血供丰富而局麻药中未加血管收缩药 4.病人耐受力下降而未相应减量
-
17
Fra Baidu bibliotek
防治:
预防: ①麻醉前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
②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
③注药前回抽
④一次用量少于极量,小孩按公斤体重计算
可采用连续腰麻
-
11
4.每次推药前均应抽吸,排除活瓣性组织阻塞,防止 导管中途进入蛛网膜下腔
5.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立即气管插管,进行有效人 工呼吸;应用血管收缩药升压;心搏停止时,立即进行 人工心脏挤压,进行心脏复苏
-
12
四、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最危险的并发症。有人 报告发生率在0.009%0.059%之间,死亡率在50%以 上
-
13
原因:
1.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未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的抢救,因 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而致心搏骤停
2.术前病情危重,脱水、酸中毒、低血容量等情况未得到有效处 理—循环处于代偿边缘而未引起重视,硬脊膜外腔阻滞易出现广泛 平面,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心搏骤停
3.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的病人,常有潜在性循环 功能障碍,选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易发生心搏骤停
-
6
防治: 1.上胸段、颈部硬脊膜外腔阻滞使用低浓度药液
(1%-1.2%Lidocaine); 尽量不用呼吸抑制剂;出现呼 吸困难时,面罩辅助呼吸;呼吸停止,应气管插管,控制 呼吸
2.掌握好用量并防止麻药误入血管 3.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
7
三、全脊髓麻醉
临床可见典型全脊麻和延迟性全脊麻 1.典型全脊麻:临床表现—进行性呼吸抑制、显著血压 下降、意识消失或抽搐
硬脊膜外腔阻滞的并发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刘先义
-
1
硬脊膜外腔阻滞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因 其麻醉平面的节段性及麻醉时间可调控性、镇 痛完善、肌肉松弛、相对对机体影响“小”、 对术后治疗有利等,目前仍然是国内各级医院 采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腔阻滞可阻断相应节段脊髓的感觉
及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传入纤 维,遮阻了局部的有害刺激,扩张外周血管, 体循环阻力下降,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上胸段 硬膜外腔阻滞可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降低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气管内全麻联合应 用可有效抑制机体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
2.硬脊膜外腔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
①导管太硬(冬季时多见);②导管口有活瓣性物质阻塞,反复 抽吸无脑脊液;③麻醉过程中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先天性或其他 原因,病人硬脊膜很薄,注射器抽吸时产生负压,使硬膜紧贴导管 并受胸腹腔压力变化影响,不断与导管摩擦,使其破裂,导管或药 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
9
4.操作过程中,针稍偏斜,针尖在神经根硬膜的远端, 损伤了神经外膜或束膜,局麻药可渗入神经束膜下间隙, 并沿此或软膜下间隙扩散
2.延迟性全脊麻:少数病人延迟至注药后30分钟或更 长的时间才出现体征。其机制可能是局麻药沿软膜下间隙 或硬膜下间隙向上扩散所致。有人报告发生率在 0.016%0.55%
-
8
原因:
1.硬脊膜外腔穿刺,穿破了硬脊膜和蛛网膜见脑脊液 流出,常采用退针后置入硬脊膜外腔导管,或改间隙实施
硬脊膜外腔阻滞,局麻药自裂口渗入蛛网膜下腔
2.循环功能代偿不全者,小心应用,少量分次给药 3.扩充血容量。(5-10ml/kg.h,术中)。未麻醉、未手术前扩容 4.心动过缓,BP下降不明显时,可用阿托品0.25-0.5mg静注 5.血管收缩剂的应用: ①常用麻黄素10mg/次静注,连续使用三次以上效果不好时,
考虑调换药物
②阿拉明+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浓度、速度调节”
③苯肾上腺素(0.3-0.5mg)静注,血压可能骤升
④甲氧胺-10mg+10%G i.v,可反射性的减慢心率
-
5
二、呼吸抑制
原因: 1.上胸部或颈部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局麻药浓度偏高,
阻滞达T2-T4,肋间肌麻痹;阻滞达C4,膈肌运动受限 2.低、中位硬脊膜外腔阻滞药量过大,阻滞范围极广,
肋间肌、膈肌运动受影响 3.局麻药中毒,呼吸中枢受抑制 4.镇静止痛药使用不当
4.术中神经反射或血流动力学急骤变化,导致心搏骤停
-
14
防治: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重危病人,分次小量给药 3.术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注意全脊麻的发生 4.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5.术前应做好急救的一切准备 6.一旦发生,即刻行心、肺、脑复苏
-
15
五、局麻药中毒反应
局麻药中毒是硬脊膜外腔阻滞期间较常见的术中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