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政策与建设进展

合集下载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政策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政策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政策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排放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关注。

控制碳排放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碳交易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控制碳排放的途径之一。

碳交易是一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控制大气中碳排放的方式,也是实施碳减排的一种市场化手段。

在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政策时有涉及。

一、碳交易市场的概念碳交易是一种较为新的贸易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政府或机构的管理,强制性地限制企业、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发出的碳排放量,并通过碳交易市场的方式,将其碳排放额度分配给参与市场的企业或个人。

企业或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减排需求购买或销售碳排放额度,从而达到减排的效果。

目前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碳交易,每年的碳交易额度达到数千亿美元,其中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在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碳交易市场开始逐渐成长。

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2005年,我国《京都议定书》生效,同时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对碳排放问题开始进行了管理。

2011年,我国在深圳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此后,全国范围内不断探索碳交易市场的建设,2017年,我国恩施州在全球首次借助碳交易提高生态补偿费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目前,我国已经有6个地区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未来仍将有更多的地区加入碳交易市场。

例如,在《中国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中提到,到2020年,将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三、碳交易政策的落地碳交易市场建设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的利益,政策制定、立法与行政管理对此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国关于碳交易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减排目标、碳交易机制以及环境保护税法等方面的政策。

从减排目标来看,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其中包括对主要的碳排放来源的消减目标。

针对这方面的减排任务,我国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政策

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政策

目标(基准年百分比)
92 92 92 92 100 101 94 92 92 100 92 92 92 92 92 100 92 93 92
5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保加利亚* 加拿大 克罗地亚* 捷克共和国* 丹麦 爱沙尼亚* 欧洲共同体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冰岛 爱尔兰 意大利 日本 列支敦士登
Ø CDM市场 Ø 自愿减排市场
Ø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试点
全国
20
我国的自愿减排市场
21
我国自愿减排相关规定
Ø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 (2012.6.13)
总则 自愿减排项目管理 项目减排量管理
减排量交易
审定与核证指南 附则
Ø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发改办气候 [2012]2862号)(2012.10.9)
总量目标
配额分配 主管机构
• 国务院主管机构 • 地方主管机构
MRV
遵约机制 调控机制
• 配额存储 • 抵消机制 • 价格调控 • 税收制度
法律保障
39
覆盖范围
覆盖区域 覆盖温室气体种类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等
13
已批准减排方法学覆盖的项目类型

可再生能源利用
• •
生物质能利用(发电、供热、燃料替代、生物柴油) 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

节能和提高能效
• • • • •
废弃能源的回收利用(发电、供热、机械能) 提高锅炉能效、蒸汽系统效率 高效/低碳发电技术 电厂/其它工业生产设施改造 节能冰箱制造

全国碳排放管理和碳市场交易政策文件及要求

全国碳排放管理和碳市场交易政策文件及要求

全国碳排放管理和碳市场交易政策文件及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碳排放管理和碳市场交易成为推动减排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碳排放管理和碳市场交易政策文件和要求,其中包括:
1.《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该文件规定了碳交易的基本原则、
市场主体、交易方式等,为我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2.《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签署并批准了该协议,承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
达到峰值后尽快减少,并力争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3.《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了试
点范围、交易机制、监管要求等,为我国碳市场试点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4.《建立全国碳排放核算与信息公开制度的通知》:该文件要求
各地区和企业建立碳排放核算和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对碳排放情况的全面监测和公开,为实现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5.《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该文件规定了碳排放权
交易机构的备案管理要求,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和规范。

以上政策文件和要求是我国碳排放管理和碳市场交易的重要法
规和指导文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1 -。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国的国际承诺,我国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其中,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降低碳排放、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一、碳市场建设概述全国碳市场以降低碳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和推进低碳发展为目标。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实现碳排放的减量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碳交易体系、碳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2021年,全国碳市场试点扩大到了重点区域,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二、碳交易制度建设1.碳排放核查建立可靠的碳排放核查机制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前提之一。

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核查报告,并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对于推进碳交易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碳排放权分配碳交易的核心是碳排放权分配。

我国将对碳排放量超过单位GDP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行业逐步实施碳交易机制。

同时,将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实施配额分配、竞拍交易、双边协商等多种交易方式。

3.碳交易机构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碳市场监管机构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目标之一。

为此,已经建立了碳市场信息平台、碳市场交易中心等机构,并设立了碳交易监管机构。

随着碳市场交易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碳市场建设取得的进展全国碳市场建设经过数年的准备,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

取得的进展如下:1.试点扩大范围经过前期试点,2021年将全国碳市场试点扩大到了重点区域,如天津、北京、河北等地。

这意味着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进入实体阶段。

2.环境政策法规推出为确保碳交易制度的实施,我国陆续推出了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

例如《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发电厂碳排放核查技术导则》等。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05|朱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碳减排的承诺目标,世界各国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25个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正式运营,另有22个ETS 计划在近期投入运行。

目前ETS 所涵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7%,累计交易金额超1610亿美元。

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碳减排的行动。

总体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2002—2012);二是建立分散的试点碳交易市场(2013—2021);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21年至今)。

本文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发电行业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涵盖重点排放企业2162家。

这2162家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约为45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84.92亿元。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 问题及政策建议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 问题及政策建议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1.1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碳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减排机制,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碳市场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举措。

1.2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取得成绩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碳市场建设。

2017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9年将碳交易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范围,以及2021年推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都是为了预先布局碳市场的建设。

1.3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合作,与联合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建立了碳市场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合作发展。

1.4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挑战与困难在进展的过程中,碳市场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

其中主要包括市场监管不到位、碳排放权定价不合理、碳配额划分不清晰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2.1 市场监管不到位在试点过程中,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存在企业违规交易的情况。

部分企业也存在虚假申报、弄虚作假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市场的不规范和不公平。

2.2 碳排放权定价不合理在当前的碳市场中,由于碳排放权的定价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了碳价的波动较大,且价格波动与实际排放量不够匹配,给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3 碳配额划分不清晰碳配额的划分不清晰,有些企业拿到的碳排放配额过多,而有些企业却拿到的配额偏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碳排放。

三、政策建议3.1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为了解决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政府需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并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维护市场秩序。

3.2 完善碳排放权定价机制政府需完善碳排放权定价机制,引入合理的定价机制,增加碳排放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同时也需要注重碳排放定价机制对企业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起源与发展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逐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的建设。

国内碳市场起源于2011年,当时在上海和深圳两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此后,碳市场逐步扩大,陆续在天津、北京、广东、湖北、福建等地区开展试点。

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为碳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交易流程等。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碳市场逐步建立起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制度、碳排放权登记与交易制度、碳排放风险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碳市场的透明度,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公平、公正、公开。

三、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实践探索与成效在实践探索方面,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截至2023,我国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20多个行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在国内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成效显著。

碳市场有助于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提高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同时,碳市场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碳排放调控手段,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四、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国内碳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碳排放数据质量、交易主体多元化、市场流动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展望未来,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碳市场建设力度,推动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碳市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提高碳市场透明度;三是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碳市场全球化进程。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是中国政府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试点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中国碳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不断扩大试点范围,但仍然受到地方政府对碳市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的问题。

建议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碳市场的认识和支持度。

碳市场的交易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目前,碳交易主要以定额分配为主,缺乏灵活的市场机制。

建议加强对碳市场交易机制的研究,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如碳排放配额拍卖、碳排放配额交易等,提高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碳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完备。

目前,碳交易监管主要由环保部门负责,但由于碳市场的专业性较强,环保部门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限。

建议加强对碳市场监管的组织建设,建立专门的碳市场监管机构,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碳交易参与主体的参与热情还不高。

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制度,但企业对碳交易的参与热情仍然较低。

一方面,企业对碳市场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碳交易的风险和机会没有足够的认识。

企业参与碳交易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和精力,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数据收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建议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碳交易的认知和参与意愿。

中国碳交易试点面临的问题既有政策和机制层面的问题,也有市场主体的参与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对碳市场的宣传和支持,完善碳市场的交易机制和监管体系,提高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和参与热情。

只有这样,中国碳交易试点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深圳等地先后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

2017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

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等相关法规,为碳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交易制度方面,我国采取了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制度,即由政府确定碳排放总额,企业根据配额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

市场规模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5亿吨,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覆盖面较窄,尚未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

其次,缺乏完善的碳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市场波动较大。

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展望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政策体系,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政策红利。

市场规模方面,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碳交易。

市场流动性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合作和投资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和参与我国碳市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碳减排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不仅是实现自身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支持。

因此,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在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流动性提高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会逐渐走向成熟,为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_问题与趋势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_问题与趋势

了中国政府对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 态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 CDM 项目供应方,目前 中国还没有完整的碳交易平台。国内已成立 的计划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构有:北京 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交易所和上海环境 能源交易所,这 3 家交易所的成立时间都很 短,只是个别小规模交易的平台,国内碳交 易仍不具备明确的法律框架或政策。目前, 中国碳交易呈现如下特征:
观上遏制了未来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中
但是应当看到,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 认识和对自身排放情况的了解,积极关注
国碳交易市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 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也可能给中国带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发展,努力规避政策
素造成的,既有国际碳交易市场共有的原 来风险。因此,国家在制定碳交易整体战略 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欧 额将达到 1500 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
碳交易市场及其发展分析
图1 碳交易市场构成
碳交易是指买卖双方通过购买合同或 者碳减排购买协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 交易。其基本原理是,购买方向出让方购 买温室气体减排额,再将购得的减排额用 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 标。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 CO ,
中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中国的注册项目的减排量遥遥
4 2 中 国 科 技 投 资 8 2010
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成功注册的项目数量 够可用的方法学,而 CDM 执行理事会批准的 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合理规范碳交易的领
方面,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 C D M 项目开发的方法学在中国应用时存在 域和规模,防止过量出售碳排放权。

等高 GWP 气体的分解项目并不是优先领域。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碳交易市场也因此应运而生。

碳交易是一种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旨在推动减排。

其中,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金融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各国政府将企业的排放限额划分成碳排放权,通过拍卖等方式向企业发放,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扩大排放量。

如果企业排放量超过了限额,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进行弥补。

这种市场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制限制企业的碳排放量来达到减排的目标。

而碳金融市场则主要包括碳信用证、碳交易所、碳投资基金等。

碳信用证是指企业实行减排措施并获得的减排额度证明,可以在碳交易所上交易。

碳交易所是指以碳排放权、碳信用证等为交易资产的交易市场,可以对碳资产进行现货和期货交易。

碳投资基金则主要是投资于减排项目,以期获得更多的减排收益。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对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相比传统政府管制的减排方式,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推行减排更加高效、灵活,同时还能激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不仅如此,碳交易市场还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由于减排项目通常会给企业带来财富效益,同时碳交易市场也能够吸引投资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加入了碳交易的行列,以期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未来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

首先,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广泛应用,诸如市场监管、制度标准等问题都将逐渐得到完善。

其次,碳资产交易也将更加多元化,而非只限于碳排放权、碳信用证等几种标准化资产。

另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碳排放量也将逐步减少,届时碳交易市场的作用也将逐渐转为碳中性甚至负碳排放。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精心的规划和管理。

市场的稳健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市场秩序、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完善。

只有将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全,才能够确保碳交易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并为全球减排做出贡献。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推动碳市场的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引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备受瞩目。

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多个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探索碳市场制度的运行和推广,并于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尽管中国在碳市场的运行中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经验,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发展,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碳市场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5年至2011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2年至2020年,开展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CER是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标准(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缩写。

具体指的是我国境内特定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用于控排企业清缴履约时的抵消或其他用途。

其中2015年,CCER 进入实质交易阶段。

2017年,我国CCER备案被暂停;但存量CCER仍在各大试点交易。

第三阶段2021年7月16日开始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允许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碳减排量用于抵销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市场的交易规模逐年增长,为中国的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

为了推进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碳交易市场逐渐崛起并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

那么,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一、碳交易市场现状在全球范围内,碳交易市场已经出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盟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中国等。

其中,欧洲盟国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也是最早建立的碳交易市场,已经成功运营了多年。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通过对污染企业的碳排放进行限制,并对企业进行排放限额的分配,企业在超过限额时需要购买额外的碳配额,而企业在低于限额时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出售给其他企业。

碳交易市场的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了经济上的激励,即通过减少碳排放来赚取利润。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环保行动,而且还能够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1.碳对外汇交易的影响碳交易市场对外汇市场也产生了影响。

由于碳交易市场的出现,企业需要购买一定量的碳配额,所以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商品市场之一。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碳交易也将成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因素。

2.碳交易市场技术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碳交易市场将会出现更加精细和高效的交易模式。

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来维护碳配额的追踪和转移。

3.碳交易市场在全球的扩张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非常分散,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市场整合和化整为零。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建立更大规模的碳市场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4.碳市场和碳交易机构未来的碳交易市场将会重视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包括对碳交易机构的监管。

这可能会导致对碳交易机构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调整,以确保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5. 碳价格的波动碳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增长和政策法规的影响。

未来,碳价格波动将会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将会成为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总的来说,未来碳交易市场的整合和全球性扩张将会是核心发展趋势。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碳交易市场也逐渐兴起。

碳交易市场是指通过买卖碳排放权进行碳减排和碳减排投资的市场,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也在近年来加大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自愿性的碳交易和强制性的碳交易。

自愿性的碳交易主要是一些企事业单位自发进行的碳交易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碳中和。

一些企业通过购买碳中和项目的碳排放减少量,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这种碳交易主要是为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和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强制性的碳交易则是由政府引导和推动的碳交易活动,目前主要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

我国于2024年开始在7个省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河南和山西。

试点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2024年我国启动了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整合到全国统一的市场中。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交易量和活跃程度都有待提高。

其次是市场参与主体还不够多样化。

目前,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事业单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主体。

此外,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建设。

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我国碳减排目标的提高,碳交易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当前,我国已经将2060年碳中和作为长期目标,要求在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碳减排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碳交易市场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碳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机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基金和奖励制度等,来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对于控制碳排放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国际责任。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碳排放减少。

其中,碳交易市场建设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本文将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1.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碳交易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力度。

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碳交易市场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核心,涵盖碳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减排等领域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步形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逐步建立起以碳排放配额为主的产品体系。

目前,全国碳市场共有22个试点省市,涵盖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20个行业。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3.碳排放核查体系日益健全为保障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国加强了对企业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的监管。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碳排放核查体系,包括碳排放报告编制、核查机构管理、核查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对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查,对碳排放报告质量进行了全面提升。

4.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碳交易中来。

企业通过购买碳排放权,实现了碳排放权的交易和碳排放成本的转移。

同时,碳排放权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为碳排放减排项目提供了投资渠道,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

三、我国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展望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成立,我国碳交易市场将实现从试点省市向全国范围的跨越。

2024碳达峰、碳中和策略与碳交易机制

2024碳达峰、碳中和策略与碳交易机制

2024碳达峰、碳中和策略与碳交易机制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减排目标。

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和政策,其中碳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手段,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策略与碳交易机制。

2. 碳达峰、碳中和策略2.1 能源结构调整- 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投入,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交通,推广节能产品。

2.2 工业领域减排-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低碳建筑等。

- 节能降耗: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

2.3 碳汇建设- 增加森林碳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 湿地保护:恢复和保护湿地,提高碳汇能力。

3. 碳交易机制3.1 碳市场建设- 建立全国碳市场:整合区域碳市场,形成统一的全国碳市场。

- 制定交易规则:明确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配额分配等规则。

3.2 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构建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实现碳排放权的统一注册、登记和查询。

- 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加强对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监督。

3.3 碳排放核查与监督- 加强碳排放核查:对重点排放单位进行碳排放核查,确保排放数据真实可靠。

- 执法监督: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查处,维护碳市场秩序。

4. 政策保障与实施-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 政策支持:加大对低碳产业、碳汇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 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5. 总结通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策略与碳交易机制,我国有望在2024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并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工作中的作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碳市场主要政策及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解读》

《碳市场主要政策及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解读》

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为什么要建碳市场?
1
时间 2015年9月
2016年3月 2016年10月 2017年12月
文件
内容要点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 方案
推行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 点,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完善碳交易注册 登记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
2
第五章 排放核查与
配额清缴
第二十五条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 告技术规范,编制该单位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载明排放量,并于每年 3月31日前报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排放报告所涉数据 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五年。 重点排放单位对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重点排放单位编制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应当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涉及 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 放报告的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告知重点排放单位。核查结果应当作为重点排放单 位碳排放配额清缴依据。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核查 服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提交的核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五条 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 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 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记录碳排 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全国碳排 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记录的信息是判断碳排放配额归属的最终依据。

国内碳交易相关政策梳理

国内碳交易相关政策梳理

国内碳交易相关政策梳理1. 引言碳交易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将二氧化碳排放权进行交易,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在全球范围内,碳交易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国内碳交易相关进行梳理,以期全面了解我国在减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2.国内碳交易的背景2.1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冲击。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报告,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气候变化将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多个领域产生严重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2.2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在国内政策方面,我国已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出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3 国际碳市场发展态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碳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以实现碳排放减少。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碳交易市场,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联合国碳减排机制(CDM)等。

这些市场为我国碳市场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3.国内碳交易相关概述3.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加强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我国政府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该计划明确提出碳排放权核查制度建立和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配额管理机制建立,为国内碳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旨在推动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偿使用。

该办法明确了碳排放权分配方案设计和核查机制建立,为国内碳市场提供了有益经验。

4 《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广东省政府参照上海市的经验,发布了《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推动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偿使用。

关于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

关于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

关于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碳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工具备受关注。

在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中国已经建立了碳市场的基础框架,并开始了试点工作。

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已经在多个地区展开,覆盖了不同行业和地域。

这些试点的开展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试点工作中,参与企业积极响应,纷纷主动参与碳交易,并不断提高减排能力。

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稳步上升。

这些成效的取得表明,碳市场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企业和各级政府都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全国碳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凸显。

一方面,碳市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专业支持,包括碳排放核算、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另一方面,碳市场的监管和监测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

随着全球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碳市场作为一种减排工具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建设全国碳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将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碳市场建设在政策、试点、成效和挑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全国碳市场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和监管机制建设,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碳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该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推动全球减排工作的开展。

在全国范围内,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如下:一、发展现状:1.政策框架的完善:中国政府先后推出《国家关于治理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碳市场试点项目的启动:自2024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碳市场试点项目,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

3.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的建立: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平和透明,我国建立了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与交易平台,并完善了核查和核算方法。

二、发展前景:1.政策环境的支持:中国政府将碳市场作为国家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减排工作,建立碳排放权市场”的目标。

政府的支持将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推动。

2.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着废气排放增多、能源消耗增加等环境压力。

碳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

3.经济效益的提升:减排行为可以获得经济效益,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本下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国际合作的机会: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合作,提高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总之,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政策支持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将促使其未来前景更加广阔。

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相关产业链,能够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6 信息公开
1) 纳入温室气体种类,纳入行业 2)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3) 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4) 排放配额使用、存储和注销规则 5) 各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清缴情况 6) 推荐的核查机构名单 7) 经确定的交易机构名单 8) 交易信息:价格、交易量、交易额及和大额交易
33
企业参加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主要挑战
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3. 排放强度(单位:tCO2/t)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 排放总量/粗钢产量
4. 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及产品产量
4.1 炼焦工序
4.1.1 化 石 燃 料 燃 烧 排 放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tCO2) 4.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
1. 对形势和问题认识不清:形象、生存 2. 家底没有摸清 3. 长期目标不清 4. 准备不足 5. 技术、机构、人员能力不具备
34
谢谢!
35
2 8
3. 地方执行国家确定的基本规则
1)省级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公布的确定标准, 提出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符合标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并报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 2) 省级主管部门依据配额免费分配方法和标准,提出 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免费分配配额数量,报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 3) 省级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 监测计划进行备案,并接受重大变更申请
16
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1.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
1.1与1.2之和
排放总量(tCO2) 1.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
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
2. 粗钢产量(单位:t)
−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
6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词
1.排放需要提交配额 2.机构强制纳入 3.设定总的排放配额 4.配额免费或者有偿分配 5.配额可以交易
7
四、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基本框架
覆盖范围 总量目标 配额分配
MRV
遵约机制
支持工具
• 登记系统 • 报告系统 • 交易平台
主管机构
• 国务院主管机构 • 地方主管机构
企业 综合 能耗 (万 吨标 煤)
按照指南核 按照补充报 算的企业温 告模板核算 室气体排放 的企业或设 总量(万吨 施层面二氧 二氧化碳当 化碳排放总
量) 量(万吨)
2013
2014
2015
15
全国体系中关于分配方法的初步考虑
初步考虑
• 强度法:行业基准法、历史排放强度下降法 • 经济和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 要求提高效率
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控制企业,尤其是高排 放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必然和首要选择。
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免费!需要如土地、资本、 人力成本等一样,在决策时认真考虑。 1. 行政命令型措施 2. 市场手段
• 碳排放权交易 • 碳税
5
二、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选择
•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建立我 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2 9
3. 地方执行国家确定的基本规则
4)省级主管部门接受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报告与核查 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复查 5)省级主管部门每年对其行政区域内所有重点排放单 位上年度的排放量予以确认 6)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其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 每年的配额清缴,并将清缴情况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
3 0
4. 给予地方适当的灵活性
3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 202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非化石 能源15%;
• 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20%
• “十三五”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目标:18%
4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排放数据报送系统 • 核查体系
第三方的资质管理 第三方的工作指南
• 企业历史数据的报告与核查工作正在进行 • 数据需求与分配方法的关系
19
3. 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
MRV流程:以EU ETS为例
被覆盖设施 的运营商
来源:Fallmann (2011)
20
4. 注册登记系统
实践中常用的惩罚措施:
对配额不足部分进行罚款,并在企业账户中扣除相应配额; 将企业未遵约信息记入征信系统,在相关媒体通报等; 取消对企业在节能减碳等领域的财政补贴; 停止企业的新建生产项目或节能改造等项目的审批; 对国有企业,可会同国资管理部门采取相关惩罚措施。
22
6. 其他方面
• 抵消机制 • 交易平台 • 市场调节机制 • 工作推进中的挑战 • 能力建设 • 试点与全国体系的衔接
2 6
2. 国家确定基本规则
1)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纳入的温 室气体种类、行业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确定标准
2)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国家以及各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的排放配额总量、免费分配的排放配额数量、 国家预留的排放配额数量
3)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碳排放权交 易注册登记系统,用于记录排放配额的持有、转移、 清缴、注销等相关信息,注册登记系统中的信息是判 断排放配额归属的最终依据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民航业
给地方的灵活性
企业纳入门槛:1万吨标煤/年,给地方的灵活性
10
2. 配额分配
实践中,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三种: 拍卖:不同拍卖形式、底价等 祖父法:根据企业历史数据分配免费配额
基于绝对历史排放量 基于历史排放强度
23
五、立法工作
1)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 管理暂行办法》
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国务院立法计 划
3) 条例 + 一系列配套规则
2 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特点
1) 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广泛参与 2) 国家确定基本规则 3) 地方执行国家确定的基本规则 4) 地方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5) 多种手段并用,促进各参与方依规行事 6) 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法律保障
调控机制
• 配额存储 • 抵消机制 • 价格调控 • 税收制度
8
1. 覆盖范围-概念
覆盖区域 覆盖温室气体种类 覆盖行业 企业纳入门槛
9
1. 覆盖范围-全国体系考虑
所有行政区域
二氧化碳
覆盖行业
电力行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准确记录配额的发放、持有、流转、上缴、取消等信息 的硬件系统,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硬件核心
• 国家注册登记系统服务于两个功能 • 服务于自愿减排的功能已经开始运行 • 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功能在不断完善 • 灾备系统
21
5. 遵约机制
遵约:覆盖企业向管理部门上缴不少于排放量的排 放配额
基准法:根据行业统一的强度值进行免费配额分配
11
2. 配额分配
配额分配考虑的核心因素:政治接受程度
公平:减排责任的分担,以及对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等 效率: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对产品市场的扭曲程度等
需要考虑的其它问题
先期减排行动 新进入者(新建企业或设施) 企业关停并转 避免碳泄漏,考虑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还计划于2017 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 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建立碳排放权初始分 配制度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政策 与进展
段茂盛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
2016年8月26日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与巴黎会议:150多个国家领导人或者政府首 脑参加;3.6万余人参会
2
一、为何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巴黎协定》确定的控制排放目标:
• 全球温升控制在远低于2ºC,努力实现1.5ºC • 国家自主确定连续的贡献,并逐步提高力度 • 尽快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排放源和汇的平衡 • 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2020年提出2050年战略
2 7
2. 国家确定基本规则
4) 排放监测与被告需依据国家标准或国务院碳交易主 管部门公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5) 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其部 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 6)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确定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并对其业务实施监督 7) 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调节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的排放(tCO2) 4.1.3 焦炭产量(t)
4.2 烧结(或造团)工序
17
3. 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
监测方法
•测算方式 •连续监测
核查制度
•核查机构 •核查方法
报告制度
•不确定性分析 •数据管理
18
3. 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
•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报告指南:24个行业,11个 国标
25
1. 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广泛参与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 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对其运行进行管理、 监督和指导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碳 交易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权交易相 关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