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提供对某一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到目前已有的研究进展,明确研究的背景和研究问题,同时还可以挖掘出尚未解决或待深入探索的问题,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理论框架,作为一个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是研究者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必须要有的。

理论框架可以看做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或问题的认知和把握,它可以引导研究者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并为解决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围绕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展开论述,分析它们的定义、作用和写作方法,并以某一领域的研究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文献综述1. 定义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旨在获取并整合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

它可以呈现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问题等内容。

2. 作用(1)确认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可以深入了解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整合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文献综述可以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避免重复劳动。

(3)发现研究空白和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到尚未得到解决或待深入探索的问题,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3. 写作方法(1)确定研究目标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前,应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避免范围过广或过窄。

(2)搜集文献资料: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期刊论文等途径,搜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3)筛选和评价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范围,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且质量较高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

(4)整理和归类文献:根据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将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框架。

(5)撰写文献综述: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语句通顺、过渡自然、结构合理,同时还要确保文献综述的内容准确、简明扼要。

二、理论框架1. 定义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具体研究前,通过对已有理论的探究和应用,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

文献综述框架

文献综述框架

要求弄清楚文献综述的格式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脚注和参考文献等,其中正文又包括引言、主体文(中外文献分别)、评价、简评论等。

基本介绍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相关介绍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格式介绍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题目题目限20字以内(包括副标题).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

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内容
(1)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2)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4)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写作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2)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3)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4)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文献综述的结构与逻辑框架

文献综述的结构与逻辑框架

文献综述的结构与逻辑框架文献综述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概述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进展。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逻辑框架,能够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文献综述的常见结构和逻辑框架,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

1. 引言部分在文献综述的引言部分,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综述的目的。

描述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从而引出本次文献综述的研究领域。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描述本次综述的意义和目标。

2. 文献选取与筛选在撰写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搜索和收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文献。

可以使用多种途径,如学术数据库、图书馆目录、期刊论文等。

然后,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筛选出与本次综述相关的文献。

要注意选择最新的和高质量的文献,以确保综述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综述的主体部分综述的主体部分应该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或主题进行划分。

常见的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3.1.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这种方式适合于描述某一领域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可以从早期研究开始介绍,逐步引出现存研究的问题和未解之谜,最后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

3.2. 问题和解决方案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将文献综述分为不同的主题,并逐一介绍每个主题下的关键问题和已有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能够突出综述的创新点和研究的重要性。

3.3. 理论与实证将文献综述划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分别介绍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这种方式适合于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研究的情况,能够全面而系统地评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4. 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在文献综述的最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可以总结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还可以比较不同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异同之处,并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5. 结语与展望在文献综述的结语部分,可以回顾整个综述的过程和结果。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一、引言在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旨在对当前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

而理论框架则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起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1.概念和作用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中的观点、方法、实证结果等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从而减少研究成本和时间。

此外,文献综述还可以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

2.文献综述的步骤(1)收集和筛选文献:通过文献检索工具,如学术数据库、图书馆目录等,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然后,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范围,对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出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且有较高影响力的文献。

(2)阅读和分析文献:对选定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同时进行文献内容的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和观点的差异,寻找出研究领域中的争议和问题。

(3)撰写文献综述: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在撰写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不同方式组织文献,展示已有研究中的重要观点和争论的焦点。

3.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1)文献的选择:选择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且有较高影响力的文献,避免选择过时或不相关的文献。

(2)文献的理解与分析:对选定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的研究方法、实证结果和结论,并寻找其中的争论和问题。

(3)文献的整合和总结:将选定的文献进行整合和总结,将其与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对比和联系,找出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和未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框架1.概念和作用理论框架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起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2.理论框架的建立(1)理论选择:在建立理论框架时,需要选择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理论,确保理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及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及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及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文献综述可以对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研究者们了解某个领域的基本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此,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研究工作和学术发展都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和意义文献综述,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个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清晰地了解该领域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创新点等,对于研究者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乃至于整个学科的发展趋势都会产生影响。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文献综述有一定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也称为文献综述的结构。

通常,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研究领域介绍文献综述的开头需要明确该领域的基本背景、历史沿革和研究状态。

需要对该领域的研究者、文献、专业术语等进行阐述,以便后续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更好的理解。

2.文献综述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是对该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

可以将某一领域的文献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和观点等方式进行分类,通过对文献的批评和分析,评价文献的方法、数据、结论等,并在总结时提出建议。

3.文献比较和批评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需要统筹整个领域的文献,比较和批评文献,由此提出对研究者和学科发展有意义点的分析和建议。

4.总结除了对文献进行比较,还需要对整个文献综述进行总结。

总结部分需要回答研究问题、阐明当前领域的涉及范围和写作的目的,以及基于文献的读者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撰写文献综述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进行调整,但是总体的撰写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

1.收集和筛选文献对于特定领域,需要进行文献数据收集和筛选。

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引擎、图书馆等途径获取文献,可以通过阅读文献的摘要、题目、作者等信息选择有代表性和价值的文献。

2.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编制文献综述的框架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可以将其按时间、主题、方法、地域、研究的对象、作者来进行分类,并制定文献综述的框架。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结构与布局规范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结构与布局规范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结构与布局规范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展现研究者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还能够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背景。

因此,文献综述的结构与布局规范对于整篇论文的质量和逻辑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结构和布局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献综述的结构1.引言部分文献综述的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图,引出文献综述的主题。

在引言部分,可以交代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突出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2.文献综述的主体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是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主体部分,可以根据研究的主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将相关文献按照主题、时间、方法等进行分类,逐一进行综合评述。

在撰写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时,需要注意对文献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

3.结论部分文献综述的结论部分是对前文综述的总结和归纳,可以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结论部分需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回应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使整篇文献综述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文献综述的布局规范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反映研究的主题和内容,避免使用过于宽泛或抽象的词语。

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要符合学术规范,避免使用夸张和误导性的用语。

2.段落设置在文献综述中,段落设置要合理,每一段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保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段落之间要有过渡,确保文章整体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3.引用格式在文献综述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进行,包括作者、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页码等信息。

引用格式的规范性能够提高文献综述的学术性和可信度。

4.图表插入在文献综述中,适当插入相关的图表能够更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和数据,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常用句型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1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标题格式:a) Effect of(因素) on(观测项目) 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 Progressc)无固定格式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2 摘要常用句型: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3 关键词4 前言4.1 内容: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祖国强大,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5.2 纵横结合式写法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与…有关;…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文献综述的写法摘要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文献综述是一篇学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先前研究和现有知识进行了综合和批评,以支持和解释研究问题。

下面是文献综述的一般规范和一个范例:文献综述规范:1. 选择合适的文献: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先前的研究、实证研究、理论文章和评论等。

2. 组织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将文献分组,并形成一个连贯的结构。

可以按照主题、理论、方法等进行组织。

3. 批判性分析:对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包括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评价研究论点的重要性和贡献等。

4. 阐述本研究的位置:在综述中,说明本研究在相关领域中的位置,阐述与其他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5. 引用文献:确保在综述中正确引用所使用的所有文献,使用适当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

文献综述范例:题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言:介绍塑料污染问题和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重要性。

综述主题1:塑料垃圾的分布和来源介绍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的分布模式,以及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陆地污染、船舶垃圾和塑料废料处理。

综述主题2:海洋生物对塑料的响应探讨不同海洋生物如鱼类、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对塑料垃圾的响应和影响,包括误食、缠绕和化学污染等。

综述主题3:塑料污染的生态影响讨论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食物链的中毒效应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等。

综述主题4:减轻塑料污染的方法介绍当前减轻塑料污染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回收和再利用塑料、减少塑料使用和加强塑料垃圾管理。

结论:总结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呼吁更广泛的行动来减轻该问题。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列出所使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并按照引用格式进行格式化。

以上为一篇文献综述的规范和范例,具体的综述内容和组织方式可能因研究领域和论文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对所选择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并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评估。

同时,确保引用和引用格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文献综述的结构

简述文献综述的结构

简述文献综述的结构摘要:一、引言二、文献综述的定义和作用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四、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撰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专著时,文献综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有助于对研究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展示研究背景,指明研究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二、文献综述的定义和作用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特定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它旨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研究现状,揭示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1.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简要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信息,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

2.文献筛选与分类:根据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3.文献分析与评价:从研究方法、理论观点、实证结果等方面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指出各文献的贡献和不足。

4.研究综合与展望:将文献中的观点、成果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5.结论:总结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强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四、如何撰写文献综述1.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为文献综述提供方向。

2.查找文献: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等资源,查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3.整理文献:按照研究问题、理论观点、方法论等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4.分析文献:深入分析文献中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实证结果等,进行比较和评价。

5.撰写文献综述: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将分析结果组织成文,注意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五、结论撰写文献综述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技能,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文献综述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

文献综述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

文献综述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详细梳理和分析,用以描述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研究结果和讨论、结论和展望。

下面将逐个部分分析其逻辑关系。

引言部分主要引入研究的背景,提出研究的问题。

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在引言中需要指出当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空白,引发读者的关注并引出研究目的。

在研究背景部分,需要对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展示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现有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同时,也要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依据。

在研究目的部分,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在前面的研究背景部分已经指出研究领域的问题和不足,这一部分需要具体阐述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同时,还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描述。

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学,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收集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是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解释的部分。

在这一部分,需要选择相关的理论框架来解释研究问题,并进行逻辑推导和论证。

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是对研究数据和结果的展示和解释。

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呈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并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局限性。

同时,还可以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结论和展望部分对整篇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展望。

需要概述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强调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价值。

精选干货一文看懂文献综述的写作结构、方法、步骤与常见问题

精选干货一文看懂文献综述的写作结构、方法、步骤与常见问题

精选干货一文看懂文献综述的写作结构、方法、步骤与常见问题文献综述也称研究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

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

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1文献综述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包含什么内容?(一)文献综述应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众观所选研究领域的全景图•该领域是怎样发展演变至今的?•该领域是否存在某种发展趋势?•该领域是否存在某种争议,又是否达到过某种共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中,那些书籍或者文献被誉为经典,又有哪一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二)文献综述应该点明以往研究与当下研究的关系•该领域是否存在明显的研究空白?•该领域是否有尚待修正的错误?•该领域的某些方面是否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三)文献综述应当为我们的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做铺垫、做论证•前人的研究理论是否存在矛盾之处?•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是否正确得当?•前人的论证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局限?(四)文献综述应指出以往研究所选取的方面、以避免重复•该领域的哪一些方面做得已经很充分,成熟的研究?•哪些方面还未被充分检验?•哪些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

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

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文献综述的内容结构

文献综述的内容结构

文献综述的内容结构一、引言文献综述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和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文献综述的内容结构,并根据标题的要求展开论述。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科学研究中,文献综述是进行新的研究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我们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问题和不足之处。

基于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率。

1. 研究领域的概述:首先,我们需要对研究领域进行整体概述,包括该领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

2. 文献收集与筛选: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

这些文献可以通过检索学术数据库、查阅期刊和会议论文等途径获得。

然后,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主题最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3. 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可以根据研究的时间顺序或主题将这些成果进行分类,然后逐一进行介绍。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指出每个研究成果的重要发现和创新点,以及其对该领域的影响。

4. 研究问题与不足之处的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指出已有研究在解决研究问题上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然后,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分析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5.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改进: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我们可以指出已有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改进。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我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6. 结论与展望: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整个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展望。

我们可以指出已有研究的重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四、总结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文献综述的逻辑框架

文献综述的逻辑框架

文献综述的逻辑框架
文献综述的逻辑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题:确定综述的主题和研究问题。

这是文献综述的基础,需要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文献查找和分析中有针对性地进行。

2.收集文献:在确立研究问题后,需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献。

这一步骤要求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文献,以便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整理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献内容。

这一步骤包括阅读、筛选和归纳文献,提炼出关键观点和信息。

4.分析文献: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文献中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以及作者的研究成果。

这一步骤要求针对性强,提纲挈领,突出重点,适当使用统计图表等手段,以展现文献的核心内容。

5.撰写综述:根据文献分析的结果,撰写文献综述初稿。

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6.修改和完善:在完成初稿后,对文献综述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需要关注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引用规范,以符合学术要求。

7.最终成果:完成修改后的文献综述,应能清晰地展现研究问题的前因后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文献综述的逻辑框架是从选题、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分析文献、撰写综述、修改和完善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献综述。

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客观、全面地获取和分析文献,突出研究问题的核心,遵循学术规范,以撰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建构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建构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建构在进行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作为对当前相关研究的总结和评估,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相应领域中的已有成果以及研究现状的了解;而理论框架则是研究报告的脉络和逻辑基础,为后续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提供指导。

下面将分别从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两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文献综述1.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研究进行汇总、总结和评价的过程,旨在揭示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争议和不足,并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2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能够全面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避免重复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设定合理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1.3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并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

然后,研究者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提取和总结其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

二、理论框架建构2.1 什么是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是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逻辑框架,是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其目的是为研究提供一个有条理和一脉相承的思考框架。

2.2 理论框架建构的重要性良好的理论框架能够为研究报告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和逻辑结构,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3 如何进行理论框架建构理论框架的建构需要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从中选择出适合研究的核心理论,并将其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结:在报告撰写过程中,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能够了解并利用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而理论框架则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合理和有序的思考框架,使得研究能够更加科学和系统。

因此,在撰写报告之前,研究者需要花费充分的精力进行文献搜集和综述,以及理论框架的建构,以确保报告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一、定义: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二、格式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文献综述如何撰写

文献综述如何撰写

1.五步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

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

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

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

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

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

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文献综述的结构范文

文献综述的结构范文

文献综述的结构范文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和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分析和综合的一种学术写作形式。

它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对特定话题或研究问题进行全面概述,进而为新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筛选、文献总结和结论四个部分。

一、引言引言部分是文献综述的开篇,旨在介绍研究问题或话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出需要进行综述的目的和研究重点。

同时,引言部分还需对本文综述的范围和限制进行明确,让读者了解综述的目的和内容。

二、文献筛选文献筛选是文献综述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对大量研究文献进行收集、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在文献筛选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筛选标准,例如时间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然后,根据这些筛选标准,对各种数据库和文献源进行,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筛选得到的文献应首先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检阅,排除与研究问题无关的文献。

然后,对剩余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进一步筛选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研究方法科学有效的文献。

三、文献总结文献总结是对选定的文献进行概括、分类和分析的过程。

在文献总结部分,研究者应该根据综述的目标和研究问题,对选定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或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分组。

同时,研究者需对各个文献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出各个文献的优点、不足以及研究发现的重要性。

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归纳出不同文献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找出研究中的争议和问题,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结论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最后一部分,用于总结综述的主要发现、归纳出研究主题的重要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在结论中,研究者需要回顾综述的目的和任务,并总结出综述过程中发现的最重要的研究观点和发现。

同时,结论部分还需对综述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并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总之,文献综述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文献筛选、文献总结和结论四个部分。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内容框架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内容框架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内容框架引言在引言部分,需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同时说明选取该主题的理由,并概述本文综述的目的和结构。

一、研究领域概述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概述,包括该领域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

可以引用相关理论和模型来支持对该领域的描述。

二、文献综述2.1 第一主题在这一部分,对第一主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列举相关文献,分析不同研究的方法、发现和结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可以按时间顺序或者重要性等进行组织,以展现该主题的研究进展。

2.2 第二主题在这一部分,对第二主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样列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此类推,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主题的数量和细化程度)三、研究方法总结在这一部分,对前述文献综述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

分析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优劣,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或创新方向。

四、研究现状评述在这一部分,总结前述文献综述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

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进行评述,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在结论部分,对整体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回顾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概括综述的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在文末列出所有在综述中引用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进行排列。

结束语在文章的末尾,可以写上一些总结性的话语,再次强调本文综述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上所述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框架,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领域和题目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细化。

请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论文写作规范,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前言本人正在做平板壁面上流体边界层求解的数学模型实验,因此查询了一些有关边界层的一些文献。

在这里,我要对边界层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定义、边界层的理论要点及其重要性和作用进行综述。

正文1.边界层的形成实际流体在固体边界上没有滑动,流体相对于边界的速度为零。

结果,速度梯度与切应力均在边界上有极大值,而在流体内部逐渐减小。

在那种情况下靠近边壁处速度梯度的陡度变得很大,而仅在贴近边界的较薄层内才发生明显的粘性剪切。

在此薄层之外,速度梯度迅速坦化,而粘性切力变小,此狭窄区域即称边界层。

2.边界层定义由于流体的黏滞性,在紧靠其边界壁面附近,流速较势流流速急剧减小,形成的流速梯度很大的薄层流体。

3.边界层理论3.1 边界层理论的概念根据黏性流体的黏附条件,当实际流体沿固定不动的固体壁面运动时,紧贴壁面的一层流体将黏附在壁面上而不滑脱。

黏附于壁面上的这层流体的速度为零。

在与壁面相垂直的法线方向上,流速由壁面处的零值迅速增大,并最终趋近于一定值。

Prandtl认为,在固体壁面附近存在着一流体薄层,此流层中的壁面法线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很大。

称这一流体层为边界层。

根据Prandtl边界层理论,在边界层中,既要考虑惯性力的作用,也要考虑黏性力的作用,即把流动视作黏性流体的有旋流动。

在边界层之外的流动区域中,壁面法向上的速度梯度极小,表明固体壁对流动的阻滞作用十分微弱,称此区域为主体流动区域。

在主流区域内,黏性力较惯性力小很多,因而无需考虑黏性力的影响,把流动看成是理想流体的有势流动。

3.2 边界层的主要特征边界层内的流动同时受粘性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且由于存在流速梯度,流动是有涡流。

边界层厚度较一般物体的特征长度要小得多,即/ 1.0L δ<<。

边界层内既然是粘性流动,必然也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与其相应的边界层分别称为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

如图(1)所示的平板绕流,边界层从板端开始,在前部由于边界层厚度很薄,流速梯度很大,流动受粘性力作用控制,边界层内为层流,即层流边界层。

随流动距离x 增大,边界层厚度增加,流速梯度逐渐减小,黏性作用逐渐减弱,惯性作用逐渐增强,直到某一断面(δ=δc)处,由层流转变成紊流边界层,该转变处称为转换点(X =Xc),与转据点相对应的是临界雷诺数R e 。

应该注意,影响边界层从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很复杂,所以层流与紊流的转换不是在某个断面突然发生并完成的,而是在一个过渡区内逐渐完成的,转捩点处只是流态转变的开始。

转据点的位置依靠实验确定。

对于平板边界层内的雷诺数,其特征长度可用边界层厚度δ,也可用平板的距离长度x 表示,即0Re U vδδ= 0Re x U x v=用式(1),流态转换点的临界雷诺数0Re 2700~8500c c U v δ==,若用式(2),则转换点处临界雷诺数为 0Re c c x U x v= 对于光滑平板,临界雷诺数的范围56Re 310~310c x =⨯⨯,一般取5Re 510c x =⨯。

影响临界雷诺数的主要因素是:来流的紊动强度,壁面的粗糙情况以及边界层外流动的压强分布。

如绕流平版长度为L ,若0Re Re c x x U L v=<,则该平板上全部为层流边界层;若0Re Re c x x U L v=>,则该平板在c x 以前是层流边界层.,在c x 以后(L —c x )为紊流边界层。

在紊流边界层内,最靠近壁面之处,流速梯度x du dy很大,黏滞切应力起主要作用,使其流态仍为层流。

即在紊流边界层中,紧贴边壁表面也有一层极薄的黏性底层。

3.3 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当实际液体在雷诺数很大的情况下以均匀流速U ∞。

平行流过静止平板,经过平板表面前缘时,紧靠物体表面的一层液体由于粘性作用被贴附在固体壁面上,速度降为零。

稍靠外的一层液体受到这一层液体的阻滞,流速也大大降低,这种粘性作用逐层向外影响,使沿着平板法线方向(y 方向)上流速分布不均匀,以至在乎板附近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如图(2)所示(为了清晰起见,图中加大了纵向比例)。

这样,即使液体的粘性较小(如水、空气),由于速度梯度较大也会产生较大的切应力。

固壁上切应力沿水流方向的合力,即为摩擦阻力。

普朗特把贴近平板边界存在较大切应力、粘性影响不能忽略的这一薄层液体称为边界层(Boundary —Layer)。

这样,绕物体的流动可分为两个区域:在固壁附近边界层内的流动是粘性液体的有旋流动;边界层以外的流动可以看做理想液体的有势流动。

边界层的厚度在前缘点0处等于零,然后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其厚度。

层内沿壁面法线方向速度分布也很不均匀,理论上要到无限远处才不受粘性影响,流速才能真正达到U ∞,边界层内部速度梯度也不相等,自边界沿法线方向向外迅速减小,因而离壁面稍远处,粘性影响就很微小了。

因此人为规定,当层内流速沿y 方向达到0.99 U ∞时,就算到了边界层的外边界,即从平板沿外法线到流速u =0.99 U ∞。

处的距离是边界层的厚度,以δ表示。

边界层的厚度沿程增大,即δ是“的函数,可写为δ(x)。

边界层内流动也可分为层流与紊流,边界层开始于层流流态。

当层流边界层厚度沿程增加时,流速梯度逐渐减小,粘性切应力也随之减小,边界层的流态经过一个过渡段便转变为紊流边界层,见图(2)。

因过渡段与被绕流物体的特征长度相比通常很短,所以可把它缩小当成一点,叫转捩点,如转捩点离平板前缘距离用x *表示,在x= x *处,边界层由层流转变成紊流相应的雷诺数为: **Re u x ν∞=称为临界雷诺数。

临界雷诺数并非常量,而是与来流的紊动程度有关。

如果来流已受到干扰,脉动强,流动状态的改变发生在较低的雷诺数;反之,则发生在较高值。

光滑平板边界层的临界雷诺数的范围是: *5*6310Re 310u x ν∞⨯<=<⨯因此,如果平板长度为L ,那么当1.)*Re ?Re L u L ν∞=<时,整个平板为层流边界层; 2.)*Re ?Re L u L ν∞=>时,x=0~x=x *段为层流边界层;x *处为转捩点,x *处以后为紊流边界层。

在紊流边界层内最靠近平板的地方,流速梯度依然很大,特性切应力仍起主要作用,紊流附加切应力可以忽略,使得流动型态仍为层流,所以,在紊流边界层内存在一个粘性底层(或层流底层),见图(2)。

3.4 边界层厚度前面曾提到根据边界层的概念可把液流分成两个区域,边界层内为粘滞液流,边界层外为理想液体势流。

但该两区域是无法截然划分的,因为流速分布曲线是连续的,并以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为渐近线,所以从理论上讲,固体边界对水流影响范围应扩展至无穷远处。

但事实上在离开固体表面不远处流速即迅速自零增至接近IJ。

,因此将固体表面沿法线方向分布的流速达到99%U。

之处即视作边界层的外边界并无多大误差,因为在此范围以外,流速已接近U0,,流速梯度极小,可以近似地把液流看作是无内摩擦力发生的理想液体。

以后我们所称边界层厚度即指这一范围内的厚度而言。

3.5 边界层分离边界层流动从物体表面脱离的现象。

二维边界层分离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生在光滑物面上,另一是发生在物面有尖角或其他外形中断或不连续处。

光滑物面上发生分离的原因在于,边界层分离边界层内的流体因克服粘性阻力而不断损失动量,当遇到下游压力变大(即存在逆压梯度)时,更需要将动能转变为压力能,以便克服前方压力而运动,这种情况越接近物面越严重。

因此边界层内法向速度梯度越接近物面下降越甚,当物面法向速度梯度在某位置上小到零时,表示一部分流体速度已为零,成为“死水”,边界层流动无法沿物面发展,只能从物面脱离,该位置称为分离点。

分离后的边界层在下游形成较大的旋涡区;但也可能在下游某处又回附到物面上,形成局部回流区或气泡。

尖点处发生边界层分离的原因在于附近的外流流速很大,压强很小,因而向下游必有很大的逆压梯度,在其作用下,边界层即从尖点处发生分离。

三维边界层的分离比较复杂,是正在深入研究的课题。

边界层分离导致绕流物体压差阻力增大、飞机机翼升力减小、流体机械效率降低、螺旋桨性能下降等,一般希望避免或尽量推迟分离的发生;但有时也可利用分离,如小展弦比尖前缘机翼的前缘分离涡可导致很强的涡升力。

4 边界层的发展十九世纪末叶,流体力学这门科学开始沿着两个方向发展,而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毫无共同之处,一个方向是理论流体动力学,它是从无摩擦、无粘性流体的Euler运动方程出发发展起来的,并达到了高度完善的程度。

然而,由于这种所谓经典流体动力学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有明显的矛盾——尤其是关于管道和渠道中压力损失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及关于在流体中运动物体的阻力问题——所以,它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正因为这样,注重实际的工程师为了解决在技术迅速发展中所出现的重要问题,自行发展了一门高度经验性学科,即水力学。

水力学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而且在方法上和研究对象上都与理论流体动力学大不相同。

本世纪初,L.Prandtl因解决了如何统一这两个背道而驰的流体动力学分支而著称于世。

他建立了理论和实验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为流体力学的异常成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就是在Prandtl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在很多情形下,经典流体动力学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不符,是由于该理论忽略了流体的摩擦的缘故。

而且,人们早就知道了有摩擦流动的完整的运动方程(Navier-Stokes方程)。

但是,因为求解这些方程在数学上及其困难(少数特殊情况除外),所以从理论上处理粘性流体运动的道路受到了阻碍。

此外,在两种最重要的流体,即水和空气中,由于粘性很小,一般说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力远小于其它的力(重力和压力)。

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很难理解被经典理论所忽略的摩擦力怎么会在如此大的程度上影响流体的运动。

在1904年Heidelberg数学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具有很小摩擦的流体运动”中,L.Prandtl指出:有可能精确地分析一些很重要的实际问题中所出现的粘性流动。

借助于理论研究和几个简单的实验,他证明了绕固体的流动可以分成两个区域:一是物体附近很薄的一层(边界层),其边界层的发展中摩擦起着主要的作用;二是该层以外的其余区域,这里摩擦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这个假设,Prandtl成功地对粘性流动的重要意义给出了物理上透彻的解释,同时对相应的数学上的困难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化。

甚至在当时,这些理论上的论点就得到一些简单实验的支持,这些实验是在Prandtl亲手建造的水洞中做的。

因此他在重新统一理论和实践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边界层理论在为发展流体动力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方面证明是极其有成效的。

自20世纪以来,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空气动力学这门学科的推动下,边界层理论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