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婚恋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

学术探讨

XU E SHU TA N TA O

浅析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婚恋心理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冯少飞

摘要:建安以来,女性被两汉经学束缚的肉体和心灵逐渐得到解放,女性追求婚恋的快乐、感情的满足,成为普遍的愿望,这种心理则通过民歌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具体作品出发,通过她们对爱与恋的吟唱,结合当时的经济、文化、社会风俗,探究女性复杂而微妙的婚恋心理。

关键词:南北朝民歌;女性形象;婚恋心理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较多,儒家礼教的控制力削弱,人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反映在诗歌中,就是女子不但敢于表达和追求爱情,还敢于倾诉婚姻爱情中的愁苦,更勇于谴责和控诉男子的负心薄情。南朝和北朝虽同时存在,但地域上南北有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南朝相对稳定,北朝却长期处于混战中,这两大主要因素造就了南北朝爱情民歌的不同风貌,其表现的女性形象也声情各异,独具风姿,那么女子的婚恋观也是有所差异的,但也有共通之处。南北朝时期是从汉代过渡到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时期,因此,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不是绝对的南北有别,有些北朝爱情民歌在刚健豪爽之中书写温婉缠绵,而有的南朝爱情民歌在含蓄细腻之中也有热情直白之作。

一、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婚恋心理

南朝民歌主要由“吴歌”和“西曲”两类组成,现存诗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绝大部分以女子口吻抒写男女情爱,表现南方女子细腻微妙的情感,体现出深婉缠绵的基调,主要可分为少女、思妇、怨女三类女性形象。

第一类是满怀爱的渴望、春心萌动的少女形象。这类女子是天真活泼,充满小儿女情态的,“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其三》),这是少女般的娇憨,羞涩中掩藏坦然,爱

情柔情似水;有的诗歌写女子内心敏

感忧虑,患得患失,“揽枕北窗卧,郎

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

时”(《子夜歌》),这位女子的悲喜

由心上人牵动着;她们又是含蓄委婉

的,欲说还羞地表达着内心纯净、羞

赧的情思,既聪慧又巧妙地借用各种

双关语来表爱说情。如“怜欢好情

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

见梧子。”(《子夜歌》)以梧桐树的

子实双关“吴子”。“念爱情慊慊,倾

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

薄!”(《子夜歌》)字面上说“我”

用多层帘幕遮掩自己,无人知晓帘幕

有多厚?实际上想表达的是“我”对

心上人倾注了很多感情,对方不知

晓,他人更不知晓!“我念欢的的,子

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

明。”(《子夜歌》)“莲”与“怜爱”

之“怜”同声异字,表达的是男子对

女子的爱情态度就像迷雾和雨露中的

荷花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使人

看不清、摸不透。南朝民歌中男女之

间的爱意表达并不是流于俗套的直白

呐喊,还有以“丝”代“思”,以

“藕”代“偶”,以“布匹”的“匹”

代“匹配”的“匹”等双关语,含蓄

暗示出深陷爱情中的少女甜蜜、激

动、紧张、忧虑、矛盾等各种复杂的

情爱心理。

第二类是离别后,百般思量、万

般无赖的思妇形象。她们在与心爱之

人分离之际,以哀怨忧伤的姿态唱出

了相离之苦,却没有痛彻心扉地嚎啕

大哭,有的是对爱情坚贞的表白,“侬

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

心,朝东暮还西。”(《子夜歌》)也

隐含着无法掩藏的哀怨。“渊冰厚三

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

复何似?”(《子夜四时歌》)表达女

子对爱情的信念犹如松柏坚定不移,

却隐含对男子爱情态度的疑惑。“春蚕

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作蚕丝》)表达的

都是对爱的坚定如一,甚至不惜为爱

情牺牲自己的生命;离别后江南女子

痴情等待,而这无限期的等待空耗青

春,因此产生了对独守空闺、百无聊

赖的生活情状的描写,“自从别欢来,

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

衣。”(《子夜歌》)离别后女子已无

心妆扮自己。“驻箸不能食,蹇蹇步闱

里。投琼著局上,终日走博子。”

(《子夜歌》)思念离人而茶饭不

思;“自从别君后,不复着绫罗。画眉

不注口,施朱当奈何!”(《攀杨

枝》)爱人走后,千回百转的相思表

露无疑,甚至生活都失去了所有的乐

趣和意义。还有对红颜易老、青春易

逝,而自己在等待中年华渐老的哀

伤,“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

秋叶零,无复莲条时。”(《子夜四时

歌》)侧重担心分别后男方变心,另

有所欢,道出了相思根源;“严霜白草

木,寒风昼夜起。感时为欢叹,霜鬓

不可视。”(《子夜四时歌》)“适见三

阳日,寒蝉已复鸣。感时为欢叹,白

发绿鬓生。”(《子夜四时歌》)此二

诗以季节的转换表达白发已生,没有

相处之欢,只有相离之苦;“侬年不及

XU E SHU TA N TA O

学术探讨

时,其於作乖离。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子夜歌》)“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谁知相思老,玄鬓白发生。”(《子夜四时歌》)女子往往由时序的迁移想到时光易逝,联想到自己的年华也不会持久,怎么忍受得了与爱人长久的分离呢?更多的却是诉说别后相思的心痛苦涩,如痴似狂,如“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子夜四时歌》)相思之苦与日俱增;“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子夜歌》)长夜漫漫,辗转反侧难入眠;“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亿。”(《子夜歌》)“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道出了相思者是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无时无处不在;“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子夜歌》)想念至极,以至于好像听见爱人的呼唤而轻轻地回应,这情景直叫人心酸难抑。“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子夜歌》)等等,这样浓烈迷离的相思,直可断人魂啊!这类女子已经步入婚姻生活,她们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如少女般憧憬的幸福安稳,她们面对着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变数——离别相思,却无可奈何,在这里她们对爱人的思念是痛彻心扉、肝肠寸断的。

第三类是遭到背叛和遗弃,满是伤痕却只能独自忍受的怨女形象。南北朝时,女子地位卑微,她们往往要依附于男子才能生存,如果男子喜新厌旧,另结新欢,被遗弃女子的处境是十分凄惨的,她们要承受更多来自世俗的压力和议论,也因此在爱情中她们往往既是全身心投入又是缺乏安全感的,如“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子夜歌》)就非常生动地描绘出女子面对有心事的爱人,既忧又怕,小心翼翼的情状。面对变心的男子,她们心中充满痛苦及对负情薄幸人的谴责和控诉,如“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子夜变歌》)未亲眼所见而不相

信谣言,但男子变心已是事实,可见

女子内心的悲苦;“郎为傍人取,负侬

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

平铺直叙负心郎的丑恶行径,看似超

脱却蕴藏谴责,活化出女子自尊自强

的形象;(《子夜歌》)“感欢初殷

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

里怀薄。”(《子夜歌》)叙写男子薄

情负心连首饰也送给她人;“初时非不

密,其后日不如。回头批栉脱,转觉

薄志疏。”(《子夜歌》)“遣信欢不

来,自往不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

何能实!”(《子夜歌》)等等,这痛

苦对女子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有

决绝自尊的表态,“常虑有贰意,欢今

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子夜歌》),也是无可奈何地独自

承受心灵的折磨。这类女子已经历了

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忍受了生活中的

艰难困苦和孤独寂寞,最终却不幸被

弃,在这样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无

处诉说,借诗歌谴责或控诉也无济于

事,只能独自吞下这遭遗弃的辛酸泪。

除以上三类主要女子形象之外,

南朝民歌中还描画了享受既得爱情的

喜悦和幸福的女子形象。不过,这类

形象所占比例较少,如“朝日照绮

钱,光风动纨素。巧笑蒨两犀,美目

扬双蛾。”(《子夜歌》)“气清明月

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

吐芳词。”(《子夜歌》)清风、明

月、阳光,陪衬出情怀温柔,春容娇

媚。“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蒙。郎怀

幽闺性,侬亦恃春容。”(《子夜

歌》)女子深情款款、酣畅淋漓地抒

发享受既得爱情的美好。

总之,南朝民歌以女性为抒情主

人公,生动细腻地展现出女性的爱情

历程和心理体验。无论是怀春少女、

离别思妇还是惨遭背弃的怨妇,她们

由恋爱到新婚,再到别离甚至心生嫌

隙而被遗弃,她们尝尽了婚姻爱情的

爱恨情仇,体现出丰富细腻而又五味

杂陈的女性婚恋心理。

二、北朝民歌中的女子形象及婚

恋心理

北朝民歌大多收录在《梁鼓角横

吹曲》,现存诗约70首,反映的内容

比较广泛,囊括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

面,爱情诗是其中的一部分。北朝爱

情民歌不像南朝民歌那样深情缠绵、

清新艳丽,它们表达爱情是直截了

当、坦率而直白的,朴素又毫无羞涩

忸怩之态,这是北朝人民豪爽开朗的

性格所造成的。可以说,南朝民歌是

曲折而柔美的,而北朝民歌是直率而

刚烈的,因此,北朝民歌所表现的女

性形象的婚恋心理,我们可以说是对

爱情的直截表白和剩女未嫁的怨忧。

北朝民歌中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女

性之歌,数量不多,却是北朝民歌的

亮点。这自然与北方民族风俗有很大

关系,在两性关系上没有过多的复杂

礼数;又因为北方人民性格豪爽刚

健,认为男欢女爱、男婚女嫁是平白

无奇的事情,不需要羞羞答答、扭扭

捏捏,所以在爱情的追求中也表现得

心直口快,毫无遮掩。如“腹中愁不

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

郎膝边。”(《折杨柳枝歌》)写女子

经常与情郎离别,故大发奇想,想做

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其左右,借用

北方游牧民族的专属物品书写爱情的

温婉缠绵;“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

郎左臂,随郎转侧。”(《地驱歌乐

辞》)思念至极忍不住叹息,渴望相

欢相守的爱情;“天生男女共一处,愿

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直截

了当、毫不掩饰地表达有情人终成眷

属,这是对婚姻爱情最简单的看法,

展现出豪爽无比的北朝女子形象。有

的北朝女子甚至把父母之命和媒妁之

言抛于脑后,主动投怀送抱,如“南

山自人高,只与北山齐。女儿自人

好,故入郎君怀!”(《幽州马客吟

歌》),北地草原民族略带野性的言

行,女子的任性甚至霸道,却是北方

女子淳朴、率真个性的表现。

北朝乐府民歌中表现女性题材的

诗歌经常会用到“老女”“壮女”等词

语,这表明当时出现了很多剩女未嫁

的情况。女子到了适婚的年龄或者过

了结婚的年龄却还没有嫁出去,是会

受他人嘲笑的,甚至整个家庭都会遭

到非议,因而恨嫁剩女的内心是急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