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城市圈主要城市居民出行特征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中 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 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足、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对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揭示问题、探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中国主要城市交通现状1、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中国主要城市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严重,车辆行驶速度缓慢。

据统计,部分城市的拥堵指数甚至超过了 20,意味着在高峰时段,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不到正常速度的一半。

2、公共交通发展不均衡虽然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中心城区的覆盖较为密集,而在城市郊区和新开发区域,公共交通的线路和班次相对较少,导致居民出行对私家车的依赖程度较高。

3、停车难问题停车位的短缺是城市交通中的一个顽疾。

在老旧小区和商业中心,停车位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还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

4、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频发也是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些驾驶员的违规驾驶行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以及道路设施的不完善等因素,都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

二、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交通需求的增长,导致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工作区和生活区过度集中,增加了通勤交通的压力。

2、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特别是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加,远远超过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3、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准点率、换乘便利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4、交通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不足、交通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交通的顺畅运行。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根据数据分析,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情况如下:
一、道路交通:中国主要城市的道路交通异常拥堵。

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巨大。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导致道路供应不足。

各城市的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大对道路的建设投资,增加道路的容量,并且合理规划交通流量分布,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公共交通:中国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基本健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不够广,导致部分区域的交通需求无法满足。

其次是公交车的数量不足,尤其是高峰时段,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搭乘公交车。

此外,公交车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优化配置也有待提高。

三、自行车交通:部分城市鼓励发展自行车交通,但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自行车道不完善,缺乏连接和便利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对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投资,提高自行车道的使用率和便利性,提供更多的自行车停车设施,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代替部分短途出行。

四、出租车和网约车:中国主要城市的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相对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峰时段出租车供应不足,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打到出租车。

其次是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够经济实惠。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增加网约车的供应量,并适当调整价格。

综上所述,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道路拥堵、公共交通覆盖不足、自行车交通系统不完善以及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存在问题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对交通系统的投资,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Techarticle/TInformation/Techarticle_13878.shtml杭州市居民出行特征(2000)1、居民出行次数根据统计,有出行的居民占调查人数的87.16%。

居民日平均出行2.07次,调查当日有出行的居民日平均出行2.50次。

与1997年相比,居民日平均出行次数有所上升(由2.0上升至2.07),而出行者的平均出行次数基本持平。

(由2.49变为2.50)。

2、出行方式结构表居民出行方式构成(%)交通方式2000年1997年步行27.6121.51自行车或助动车42.7760.78公交车22.208.70出租车1.491.75单位大客车2.193.90单位小汽车1.81私人小汽车0.75摩托车0.781.04其他0.402.32合计1001003、居民出行目的与1997年相比,以生活出行和风景区游览为目的的出行比例增幅较大,而上班出行和上学出行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居民出行目的构成(%)出行目的上班上学回家公务、出差生活出行文化体育娱乐风景区游览其它2000年23.097.1 944.392.9010.253.522.596.081997年29.749.5647.112.876.932.990.10.74、出行时间分布居民出行具有两个明显的峰值,而早高峰峰值最大。

早晚两个峰值说明了工作性(含上学)出行这种有规律的出行依然在杭州占主导地位。

表居民全目的全方式出行高峰时间和出行百分比时段出行百分比(%)早高峰7:00--8:0020.73晚高峰16:00--17:0014.96高峰合计35.695、出行时耗居民平均出行时耗为32.91分钟。

出行时耗在20分钟以内的占49.69%,出行时耗在4 0分钟以内的占80.48%,出行时耗超过60分钟的占6.89%。

表时耗分布表时耗(分)<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0合计比例(%)6.3318.6711.8312.352.7520.721.715.282.013.100.446.950.361.106.39100珠海市居民出行特征(1998)居民平均出行次数1998年出行率为79%,有出行者人均出行次数为3.94次/人,居民出行次数为3.04次/人.日。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分析与优化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分析与优化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分析与优化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等问题日趋突出,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分析和优化愈加重要。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和出行距离三个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

出行方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轨道交通、出租车、私家车等。

其中,步行和自行车是最为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最为适宜短距离出行的方式。

公交、地铁和轨道交通是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快速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出租车和私家车虽然出行方式便捷,但同时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促进城市居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共交通的配套建设: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地铁、轨道交通等,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公共交通。

2.推广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一种绿色、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最近几年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政府可以在城市公共区域设置共享单车站点,鼓励更多居民选择共享单车出行。

3.实行差别化的交通税费政策:通过差别化的交通税费政策,鼓励居民使用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如减少或豁免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的税费。

而对于出租车、私家车等方式,则可以适当加大相应的税费,以此引导居民使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出行频率城市居民出行频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出行行为特征。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居民出行频率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常常存在高峰期和拥堵问题,导致居民出行成本不断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优化城市居民出行频率,可以尝试以下措施:1.鼓励居民错峰出行: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或者通过减少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压力等方式,鼓励居民错峰出行,减少高峰期的拥堵状况。

2.推广共享出行方式:通过共享出行方式,如拼车、顺风车等,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居民的出行频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调查

中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调查

中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调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因此对于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日益多样化。

为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步行、公共交通、自驾车和网络约车等。

具体情况如下:一. 步行步行是一种最普遍的交通出行方式,调查中占比最高的出行方式。

步行的优点是简单便捷、环保健康,且不消耗任何能源,非常适合短途出行。

但是步行也存在不便之处,例如需要面对恶劣天气、行走距离较远时,步行可能并不是最佳出行方式。

二.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中国城市居民比较常用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调查中占比居次。

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方便快捷,而且价格实惠,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公共交通在高峰期较为拥挤,需要等候时间也较长,使得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时须有计划性和耐心。

三. 自驾车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居民购买自己的私家车,这使得自驾车成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一环,调查表明自驾车占比逐年上升。

自驾车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计划选择行车路线和目的地,也可以避免高峰期拥挤的公共交通。

但是,自驾车也面临着许多缺陷,例如道路堵塞、车辆维修保养、路费油费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车辆的使用也对环境和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 网络约车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网络约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网络约车的优点是价格透明、支付方便、乘车环境舒适,并且不需要等候时间耗费,而且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也进行了统一管理和监管,乘坐安全性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但是网络约车在高峰期也可能面临车辆不足、乘坐体验不佳等问题,价格波动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居民在选择交通出行方式的时候也逐渐多样起来。

但是在考虑选择哪种交通方式时,人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出行需求、时间和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以下是本次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调研背景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城市的经济运行。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了解居民的出行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改善交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出行频率、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份,并对部分居民进行了访谈。

四、调研结果(一)出行方式选择1、步行步行是城市居民最常见的出行方式之一,尤其是在短距离出行中。

约____%的居民表示经常选择步行,主要原因是方便、灵活,且有助于锻炼身体。

2、自行车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约____%的居民会选择自行车出行。

对于中短距离的出行,自行车具有便捷、环保的优势。

3、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地铁等,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约____%的居民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其中地铁的使用率相对较高。

4、私家车私家车的使用比例较高,约____%的居民拥有私家车,且在出行中经常使用。

然而,随着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的加剧,部分居民对私家车的使用有所减少。

5、网约车/出租车网约车和出租车在居民出行中也起到了补充作用,约____%的居民会在特定情况下选择。

(二)出行频率居民的出行频率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大部分居民每天出行____次左右,其中工作日的出行频率相对较高。

(三)出行时间居民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即上午____点至____点和下午____点至____点。

这两个时段交通拥堵较为严重。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多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论文试着就至今30多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作简要概述,并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作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改革开放交通工具变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

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

因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

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

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

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

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

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

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

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租车、私家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但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居民出行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1. 单程出行时间较短城市居民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原因,出行次数较多,但单程出行时间通常不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日常出行量为3.74次,其中单程时长不足半小时的出行占比超过60%。

这表明城市居民出行较为频繁,但是出行距离和时间较短,更注重出行效率。

2. 对公共交通需求量大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公共交通出行环境的改善,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据统计,北京地铁在2019年平均日客运量高达1100多万人次,而上海市公交日客运量也在1000万人次以上。

这表明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地位。

3. 个性化出行需求增加城市居民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原因,出行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追求便捷和效率。

私家车等个性化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影响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因素1. 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是影响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因素。

交通设施的完善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出行选择,同时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而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则决定了居民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距离。

2. 交通工具的便捷性城市居民出行行为还受到交通工具的便捷性因素影响。

随着城市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居民出行更趋于便利和舒适,出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重要因素。

住房、工作和生活距离等因素会决定居民出行的频次和方式。

同时,购车、出行距离和较高的出行成本等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居民对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国家,出行方式的选择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交通拥堵问题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目前的出行方式偏好以及人们对于不同出行方式的态度和需求。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和私家车四种。

其中,公共交通是首选出行方式,约占调查人群的45%。

公共交通便捷、经济实惠,并且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得到了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其次,步行是中国城市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约占调查人群的30%。

步行无需消耗能源,环保且经济,适宜短距离出行。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步行成为了快速通勤的选择。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步行时间容易被过长的距离所限制。

自行车作为中国传统的出行工具,占据了调查人群的15%。

自行车具有环保、省时、便捷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和交通拥堵区域。

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自行车的使用率和便利性。

私家车作为舒适、便捷的出行工具,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居民的首选,约占调查人群的10%。

私家车的增加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给城市资源和道路压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一些城市出台了限行政策和拥堵收费等措施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和步行是中国城市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方便快捷,适合长距离和高峰时段出行;步行则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和人口密集区域。

这两种出行方式不仅对环境友好,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和改善,提高线路覆盖率和运营能力。

其次,鼓励和规范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的停车和租赁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推广共享经济模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总之,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与环境、距离和便捷性密切相关。

公共交通和步行是首选的出行方式,自行车和私家车在特定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日益多样化。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及其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常用出行方式;2.分析不同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3.探讨城市出行方式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影响;4.提出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中国20个主要城市的居民。

调查内容包括出行频率、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方面。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常用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常用出行方式主要有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私家车和网约车等。

其中,公共交通是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占比超过50%。

步行和自行车也是广泛采用的出行方式,尤其在短程出行中得到较多的选择。

2.不同城市的出行方式差异从不同城市的调查结果来看,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对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和网约车,而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居民更倾向于使用私家车。

这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有关。

3.出行方式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私家车的普及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另外,私家车的尾气排放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相比之下,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对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建议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公共交通投资,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居民使用;(2)加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利条件;(3)推动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和使用,减少尾气排放;(4)鼓励居民采用网约车等共享出行方式,降低私家车拥有率。

五、结论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公共交通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但私家车的普及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需要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加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和共享出行的普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1. 调查背景为了了解常州市居民的出行状况和出行偏好,我们进行了一项市民出行调查。

2. 调查方法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和在线渠道收集数据。

共收集到了1500份有效问卷。

3.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3.1 出行方式常州市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

调查发现,公共交通是常州市居民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占比达到60%。

私家车和骑行分别占比20%和15%。

步行也是常州市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占比约为5%。

3.2 出行频率调查显示,常州市居民平均每天出行次数为3次。

其中,上班/上学是居民每天最常进行的出行活动,约占总出行次数的40%。

其他常见的出行活动包括购物、娱乐和社交,占比分别为20%、15%和10%。

3.3 出行距离调查发现,常州市居民的出行距离主要集中在5公里以内,约占总出行次数的70%。

超过5公里但不超过10公里的出行次数约占总出行次数的20%。

少数居民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占比约为10%。

3.4 出行目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市居民出行目的多种多样。

其中,工作/上学是出行的主要目的,约占总出行次数的30%。

其他常见的出行目的包括购物、娱乐、社交和就医,占比分别为25%、20%、15%和10%。

3.5 出行时间调查发现,常州市居民在早上7点至9点和下午5点至7点这两个时间段出行最为频繁。

这主要是由于上班、上学和返程高峰所致。

其他时间段的出行频率相对较低。

4. 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常州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多样化,公共交通是常州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居民平均每天出行3次,且出行距离集中在5公里以内。

工作/上学是常州市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出行时间多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调查结果,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和服务。

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调查报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出行方式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篇报告旨在通过一项调查研究,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 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及其特点,以揭示城市化背景下的出行趋势和规律性变化。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收集了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数据,覆盖了各个年龄层、职业群体和社会阶层。

2. 出行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公共交通、自驾私家车、步行和骑行等几种主要方式。

其中,公共交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占比高达50%以上,而自驾和步行分别占比30%和10%左右,骑行比例较小。

3. 公共交通的使用情况分析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公共交通中,地铁和公交车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地铁和公交车作为通勤和日常出行的首选,这得益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不断优化和公共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

4. 自驾私家车的普及与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自驾私家车的普及率也在不断上升。

调查显示,自驾车作为出行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主流之一,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城市繁忙区域,拥堵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是停车难题,城市停车资源紧张,停车位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能力。

5. 步行与骑行的发展趋势尽管公共交通和自驾车的普及率逐渐增加,但步行和骑行仍然是一些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骑行道和步行街的建设和改造,步行和骑行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步行和骑行作为短途出行方式。

这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有益于居民健康和环境保护。

6. 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除了交通条件和个人经济状况等因素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年龄、职业和居住地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拥有许多主要城市。

这些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和运营对于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及相关问题。

首先,中国的主要城市交通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投资,铁路、地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不断推进。

中国主要城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方便地出行。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堵塞现象比较常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这对城市居民的时间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私人车辆增加对交通流量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人汽车,这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

此外,私人车辆增加还导致城市空气污染加剧,因为车辆尾气排放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例如,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降低公共交通的票价等。

第三,中国主要城市交通中的地铁系统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地铁系统,这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地铁系统具有高载客量和快速的运输速度等优势,而且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地铁系统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因此,政府鼓励城市居民使用地铁系统,减少拥堵和空气污染。

最后,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不同。

一些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相对较为严重,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设施的不同所致。

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交通政策,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综上所述,中国主要城市交通状况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资,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同时,发展地铁系统也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较分析

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较分析

[ src ]Fo epop c v feie tr s tpp roea dtpmoes u tr, h uh r Abta t rm t rset e s n i ,r up s n i d t cue teatos h i o r d tp i r r
c mp r h e ie tti ha a trsi so i e e cte t h to e eo e o n re . F rhe r o a e t e r sd n rp c r c e itc fCh n s iiswih t a fd v l p d c u tis u t rmo e, te s r e e u t u i i e e tt e o h a i e ec t sa e c mpa e n n lz d t b an te h u v y r s lsd rng df r n i ft e s me Ch n s ii r o f m e r d a d a a y e oo ti h d v l p n r nd o r a e i e tti ha a trsi s Th e e r h d m o tae h tt e r sde tti e eo me tte fu b n r sd n rp c r c e itc . e r s a c e nsr t st a h e i n rp
a p o c e h e e foh rd v lp d c nn re p r a h d t e lv lo t e e e o e o tis,wh l h s n t e m i d ea d s l iiso h n e ie t o e i h d l n malc t rt e u d — e
维普资讯
第3 2卷 , 2期 第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第 32卷第 3期 2008年 6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 rnal of W uha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T ran spo rtati on Science &EngineeringV o l . 32 N o. 3June 2008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收稿日期 :2008201224邹志云 :男 , 40岁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邹志云 1, 2 蒋忠海 3 胡程 2 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 1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 528000摘要 :, 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 从出行次数、出行 4个方面进行分析 . 通过对城市进行分类 , 找出不同类型城市的居 , . 对居民出行次数 , 按照人口规模分类 , 建立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模型 , 通过建摸的方式找出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居民出行次数规律 . 关键词 :回归模型 ; 人均出行次数 ; 出行目的 ; 出行方式结构 ; 出行耗时中图法分类号 :U 491. 2+5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 , 居民出行特征分析越来越得到重视 . 居民出行是指居民为完成某一目的 , 使用某一种交通方式 , 耗用一定时间 , 从出发地经某一路径到达目的地的位移过程 . 居民出行调查是指对居民一天内详细出行情况的调查 [1]. 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 , 按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指标分类 , 分析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及变化特征 [2].1人均出行次数全部居民的出行次数之和为出行总量 . 出行总量是城市交通系统应该具备的承受能力限度的基本量度指标 , 其与城市人口规模的比值为人均出行次数 . 一般来说 , 出行次数的多少与出行目的、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家庭经济状况、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城市环境质量等因素有关 . 为准确地掌握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 ,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 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居民出行调查工作 . 表 1、表 2列出了部分城市居民出行次数及相关指标数据 .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在3次(人・ d 以下 , 少数城市居民人均出行次数超过 3次 (人・ d , 如珠海、石家庄、徐州等城市 .1. 1城市规模与人均出行次数根据统计城市 (以当年数据为准的规模 , 将其分为 2大类 , 如表 3所列 . 第 I 类分为 2小类 , 其中人口超过 500万的城市 , 包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佛山、长春 , 这类城市人口多 , 城市规模很大 , 居民出行距离远 , 相应的出行次数减少 , 这些城市的平均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 2. 129次 (人・ d ; 人口在 100万 ~500万的城市 , 包括南宁、苏州、贵阳、乌鲁木齐、福州、合肥、邯郸、汕头、常德、无锡 , 这类城市的规模较大 , 但比500万以上人口城市要小 , 居民出行次数要多 , 这些城市的平均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 2. 560次 (人・ d ; 第 II 类是人口在 100万以下的城市 , 包括丹东、瑞安、珠海、黄石、福清、安陆 , 这类城市规模较小 , 城市范围小 , 居民的出行距离不远 , 居民出行次数要多一些 , 这些城市的平均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 780次(人・ d . 由此可以看出 , 一般情况下 , 居民人均出行次数随城市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1. 2同城居民人均出行次数表 1中 , 通过前后 2个调查年份的数据的对比 , 发现居民平均出行有下降的趋势 , 说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市各用地组团的联系加强 , 城市出行逐步体现出大型城市的出表 1国内部分城市统计资料 (人口大于 100万的城市序号城市市辖区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 万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I 万元居民人均出行次数( -1统计年份1上海 13. 13003. 07301. 09301. 95001999 2广州 7. 20004. 18801. 55201. 86002003 3杭州 6. 22002. 23400. 96702. 07002000 4南京 5. 45001. 85500. 82302.44002000 5深圳 4. 05003. 93402. 02401. 59001999 6佛山 3. 44204. 04401. 48202. 45002003 7长春 3. 10001. 86300. 7912. 2003 8南宁 2. 94501. 10900. 7912001 9苏州2. 07202. 66900. 02000 10贵阳 1. 91101. . 49002001 11乌鲁木齐 1. 50. 12. 59002000 121. 0. 79402. 72002000 1. 3400. 88970. 52942. 84002000 141. 30000. 70000. 53602. 70002001 15常德 1. 13000. 81100. 79002. 27002001 16无锡 1. 09602. 22100. 69402. 58001997表 2国内部分城市统计资料 (人口小于 100万的城市序号城市市辖区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居民人均出行次数-1统计年份1丹东 0. 7600. 7180. 4492. 2502000 2瑞安 0. 7171. 5001. 2303. 3202003 3珠海 0. 6943. 7921. 3633. 0401998 4黄石 0. 6401. 4660. 6612. 4502000 5福清 0. 2002. 0001. 0002. 6002003 6安陆 0. 1430. 5010. 5522. 5902002数据来源 :各城市的统计年鉴和政府网站表 3不同规模城市人均出行次数城市分类 I II 城市规模万人 >500100~500<100人均出行次数-12. 1292. 5602. 780行特征 , 出行距离增加 , 出行次数减少 .1. 3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模型对国内部分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人口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 2 等进行统计分析 , 建立了居民人均出行次数 T [次 (人・ d ]与该城市的人口总数 P (百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 (万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I (万元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三元指数回归模型 [3]. 由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影响系数不一样 , 按城市的人口规模进行分类 , 对于人口超过 100万的城市和人口少于 100万的城市分别建模 .1. 3. 1人口超过 100万城市的回归模型及检验 1 线性回归模型T =3. 076-0. 046P +0. 128G -0. 860I R 2=0. 740(1 2 指数回归模型T =3. 259×0. 981P ×1. 060G ×0. 667I R 2=0. 750(2 3 模型检验将表 1中城市的人口总数 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I 分别代入式 (1 和 (2 , 得各城市居民人均出行次数的模型模拟值如图 1所示.图 1人口超过 100万的部分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模型值注 :线性回归模型与指数回归模型基本重合1. 3. 2人口少于 100万城市的回归模型及检验 1 线性回归模型T =1. 705+0. 134P -0. 240G +1. 520I R 2=0. 848(3 ・ 5 55・第 3期邹志云 , 等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2 指数回归模型T =1. 889×1. 023P×0. 923G×1. 716IR 2=0. 837(43 模型检验将表 2中城市的人口总数 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I 分别代入式 (3 和式 (4 , 得各城市居民人均出行次数的模型模拟值如图 2所示.图万的部分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模型值注 :线性回归模型与指数回归模型基本重合由以上 2类城市的人均居民出行次数模型可以看出 , 人口规模越大 , 居民出行次数越少 , 主要是因为城市规模越大 , 居民出行距离越长 , 相应的出行次数要减少 . 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家庭可支配收入在这 2类城市中的影响程度不同 .2出行目的出行目的一般可分为上班、上学、购物、文化娱乐、回家、其他 , 出行目的与居民的年龄、职业相关 , 不同的年龄和职业的居民对某种出行需求的强度是不同的 . 图 3为不同城市规模城市各种出行目的比例构成图.图 3不同城市规模城市各种出行目的比例构成图由图 3可见 , 除回家外 , 上班占的比例最大 ,一般在 20%以上 , 这是城市居民出行的共同特征 , 而对于上海、杭州、珠海、广州等发达的特大城市来说 , 外出购物的比例比上学的比例要大 , 这是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家庭可支配收入高 , 居民的收入高 , 因此购物的比例较大 . 对于南宁、贵阳、徐州、福清等城市来说 , 上学的比例要大一些 .3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方式结构 , 一般指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采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比例集合 , 是反映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 居民出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单位 . . 出行方式、城市形 , 与城市规模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4].在统计的城市中 , 步行出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占最大 , 二者之和超过 50%, 步行的比例要大些 , 这是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一般特性 , 也符合居民出行的一般规律 .在统计的城市中 , 公交出行可按比例分 3类 , 第一类出行比例在 20%以上 , 包括贵阳、黄石、长春、杭州、南京等城市 . 南京、杭州人口超过 500万 , 平均出行距离较长 , 促使较多的居民选择公交方式 , 而黄石的人口不过百万 , 公交出行比例却超过 20%, 贵州、长春一个在南方 , 一个在北方 , 公交出行比例也较高 , 这反映了我国城市公交系统可能吸引的客源水平 . 第二类出行比例在 10%~20%之间 , 包括上海、广州、常德、深圳等城市 . 除常德外 , 其他 3个城市的人口都在 500万以上 , 这些城市的公交系统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相对较好 , 而出行比例反而不高 , 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 , 单位车和私家车的增加 , 有相当部分转移到这类出行方式上 . 第三类出行比例低于 10%, 包括南宁、石家庄、苏州、徐州、福州、邯郸、无锡、珠海、福清等城市 . 反映了这些城市长期以来不重视公交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 使公交服务处于严重萎缩的境地 . 总的来说 , 我国城市公交出行比例不高 , 与城市客运交通需求不相适应 , 同时也与我国公交发展战略不一致 .可以看出 , 南宁、珠海、无锡、福清、深圳、广州的摩托车出行比例很高 , 在 10%以上 , 而南宁的摩托车出行比例高达 30%以上 .4出行耗时出行耗时随居民的年龄、职业以及出行方式、・655・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 32卷出行目的而不同 , 出行耗时是由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和交通环境所决定的 . 交通方式的自身特性 , 如直达性、灵活性、速度及路径等 , 直接决定了出行耗时大小 . 由于居民的出行都是带着一定目的的出行 , 所以出行目的不同 , 出行耗时也随着不同 .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 , 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居民出行耗时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 , 城市规模越大 , 分目的 (出行方式的居民出行耗时越小 . 如图 4和图 5所示 , 图 4为分目的的居民出行耗时分析图 , 图 5为分出行方式的居民出行耗时分析图 .图 4分目的的居民出行耗时分析图图 5分出行方式的居民出行耗时分析图由上图可知 , 广州、长春、南宁、苏州、徐州、福州等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 居民在公交出行上的耗时都在 35m in 以上 , 一方面说明城市规模越大 , 居民在公交出行的耗时就越多 , 而长春、南宁的公交出行耗时却比苏州、徐州要少 , 则从另一方面说明居民在公交出行上的耗时与该城市的公交运营质量密切相关 . 居民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上的耗时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 , 除了常德市的居民的自行车出行上耗时在 40以上外 , 其他 20m in . , 自行车和 , 因此 .此外 , 以上班为目的的居民出行耗时比其他出行目的下的出行耗时要多 , 以上学为目的的居民出行耗时最少 , 其他出行目的的居民出行耗时差别不大 , 这是由于上班的出行距离较远 , 上学的距离较近决定的 .参考文献[1]王炜 , 徐吉谦 , 杨涛 , 等 .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 1998.[2]邓毛颖 , 谢理 . 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 [J ]. 城市规划 , 2000, 24(11 :45249.[3]吕晓夫 , 杨亚东 . 回归分析方法在船舶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6, 30(3 :5462548.[4]潘艳荣 , 邓卫 . 不同交通方式服务可靠度与客流量间的灵敏度分析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7,31(5 :7682771.A nalysis on R esiden t T ri p Characteristicsin Part of Ch inese C itiesZou Zh iyun1, 2J i ang Zhongha i 3 Hu Chen 2 M e i Yanan2(S chool of T raf f ic and T ransp orta tion , B eij ing J iaotong U n iversity , B eij ing 100044 1(S chool of T raf f ic S ci . &E ng . , H U S T , W uhan 430074 2(F oshan U n iversity , F ushan 528000 3AbstractA cco rding to su rveying data of residen t tri p s in part of Ch inese cities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 ber of tri p s , tri p pu rpo se , tri p structu re and tri p ti m e are analyzed . C ities are divided in to several types , and differences in residen t tri p characteristics are draw n , the reason of w h ich is also given . In p articu lar , acco rding to popu lati on scale , average num ber of residen t tri p m odel fo r differen t cities is bu ilt . In additi on , the residen t tri p ru les are draw n by m odeling . Key words :tri p p u rpo se ; structu re of tri p m ode ; tri p ti m e・755・第 3期邹志云 , 等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西安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含旅游趋势(最全)

西安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含旅游趋势(最全)

自然山水、运动度假类产品受欢迎
出游距离以近程游为主,1-2日游占到了55%
55
西安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客群特征
学生
以18-24岁的在校学生为主, 更多的是通过旅游寻求朋友 相聚的愉悦感及青春活力绽 放下的自我表达,以经济型 为主。
情侣
以24-30岁中青年为主,希 望通过旅游来寻求温馨浪漫, 是爱的旅途表达。希望在旅 途中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
44
西安居民旅游特征分析:旅游偏好
西安人消费较保守,偏好自然山水,多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平日和周末近程避峰出游
典型的藏富于民城市、但消费观较为保守
多家庭出游,常避开节假日高峰,能接受的旅游花费在2000-3000元之间
➢2012年直辖市、省会首府、计划单列市对比
GDP总量排名
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排名
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天津 成都 杭州 西安 武汉 南京 沈阳 宁波 大连 郑州 石家庄 青岛 哈尔滨 太原 昆明 福州
出游偏好 出游时间
自然风景户外休闲 平时 其次为双休日
83.10% 47.5%
旅游花费 出游方式 关注问题
2000-3000 与家人一起
安全
居多 49.5% 85.10%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在2020年初已突破360 万辆,排名全国第8; 可查到的西安自驾车俱乐部QQ大群就多 达15个,自驾人群基数大、意愿强
33
西安居民旅游特征分析:旅游偏好
西安人出游意愿强,在旅游上愿意花钱,且热衷于省内游
西安最大市民社区论坛, 旅游已成第一子板块
帖子 10页
帖子 45页
帖子 帖子 24页 40页
西安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出游方式
西安人可以选择坐飞机暂时逃离西安城,但太贵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查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查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查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也在逐步改变。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当前城市居民的出行偏好和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私家车和步行等几种。

下面将对这几种出行方式进行详细论述。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公交车、地铁和轻轨成为他们的首选。

公共交通具有较为便捷、价格相对低廉、环保等优点。

同时,公共交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拥挤、不准点等。

因此,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增加车辆数量和改善线路规划是提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的关键。

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在逐渐增加,约有30%的城市居民拥有私家车或者采用网约车等代步方式。

私家车具有灵活性高、自主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然而,私家车的使用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交通堵塞、车辆增多对环境的影响等。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在限制车辆增长的同时,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和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此外,步行作为最为基本的出行方式,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主要选择。

调查显示,约有10%的城市居民通过步行进行出行。

步行具有无污染、方便健康等优点。

在短距离出行和繁华商业区附近,步行是一种高效的出行方式。

此外,骑行也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人。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私家车和步行是当前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具有便捷、环保等优点,但也需要提升服务质量;私家车满足了个性化需求,但需要引导合理使用;步行则是一种基本、方便的出行方式。

对于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和需求,推动交通绿色化、智能化,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分析:北上广深居民“出行半径”数据报告

数据分析:北上广深居民“出行半径”数据报告

北上广深居民“出行半径”数据报告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中,每天1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已成为日常出行常态,更有甚者一天24小时中的5-6个小时都是在路上度过的。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线城市涌入大量人口,通勤压力愈演愈烈。

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城市中,《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通过对比这四城的工作日通勤距离发现北京市工作日平均出行半径为9.3公里,上班族通勤时间压力居四城之首。

而广州工作日出行半径为 6.5公里,相对平均出行半径最短,在四城中通勤压力最小。

工作日出行半径即为某工作区的人群从其工作地址到居住地址的直线距离。

在四个城市中,北京亦庄、上海五角场区域、广州科韵路和深圳人民南分别因通勤半径平均数相对于各市其他区域较低而堪称各城市中通勤压力最小的区域,可谓一线城市中较为难得的职住平衡“幸福”区。

假期仍有10%人群喜欢宅在家假期一到,忙碌了许久的身心想要放松一下,所以想要外出的心难免蠢蠢欲动,然而根据《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约10%的人假期出行半径不超过家周边1公里的距离,可谓是“最宅的人”。

有了这群人,即时在假期外卖小哥也不愁没有顾客了。

此外,从《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中还可以看出,这四个城市的跨区出行目的地大多为周边省市,其中北京出行目的地多集中在华北地区,上海多集中在华东地区,而广州、深圳多集中在华南地区,这也可以看出短途游仍是小长假的热门。

在境外游方面,北京上海居民的出行目的地比较多元化,分布在多个大洲,而广州深圳居民则更钟情于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

综合四个城市来看,泰国成为最热门的境外出行目的地,受到广州、深圳两城居民的欢迎;韩国位列第二,是北京居民境外出行的最爱;美国以绝对优势成为最受钟情的欧美国家目的地,尤其是上海居民对美国具有较强的出行倾向性。

城市出行数据商机无限俗话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商机。

人口的聚集对周边吃穿住行等行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擎 的长 三 角 、珠 三 角 及京 津 冀 三 大城 市 圈的 交 通 问题 尤 况 见表 1 。
为 突 出 ,主 要城 市 中心 区 内交 通 拥 挤 ,各 城 市 面 临 巨大 的 交通 压 力 ,交 通 紧 张 问题 逐 渐 蔓 延 。居 民 出行 是城 市
2 人均出行次数
人均 出行 次数 指 城 市 调 查 范 围 内适 龄人 口全 日出行 居 民 出行 状况 , 算城 市居 民出行需 求总量 的重 要指标 …。 计
S ONG e g Ch n
( a g h uZ i i T a s o tt nC n utn o , t , a g h u 5 0 3 , ia Gu n z o h xn rn p r i o s l t .L d Gu n z o 0 0 Chn ) ao a C 1
t p mo ea d ti i o s me o o h c t s a d a s e k e i tr a e a i n e we n r sd n r h r ce it sa d c t r d n p t i r me c n u fb t i e , n lo s e st n e l lt sb t e e i e t i c a a trsi i i h n r o tp c n y e o o d sz , ih c u d l y af u d t n f ra lv ai gta fcp o l ms c n my a i e wh c o l n a i o l i t f r b e . n a o o e n r i Ke wo d: t ic e Av r g u y r Ci c r l ; e a e n mb ro sd n i T i u p s ; i d ; i i ec n u e y e f e i e t rp; rp p r o e Trp mo e Trp t o s m r t m
交通 问题 的 根源 ,对 各城 市 圈主 要城 市 的居 民 出行 资料 的 内在关 系 ,为缓 解城 市交通 问题 奠 定基础 。
进行 比较 、分 析 ,有利 于 探 寻 城 市交 通 与 经 济 发 展 差异 总 量与适 龄人 口总数 的 比值 ,是 交通规 划 中用来衡量 城 市
1 对 比城市概况
’ )
中图分类号 :U0 ( 1)7 0 1 4 6 1 4 02 00— 0 — 3 0 0 0
Re i ntTr p Cha a t r s i sCo pa io n M a n te sde i r c e itc m r s n i i Cii s Am o ng Thr e Ciy Ci c e fChi e t r l so na
Ab t a t Ast e m o t e eo e c n mi e i n , r f cp o lm si i i e ftr e c t ice r e y s ro s Elv n s r c : h s d v l p d e o o c r g o s t i r b e n ma n c t so e i cr ls a e v r e i u . e e a i h y ma nc t sa ec o e i a e . t n l e h o r l t n c a a trsi si e a e a e n mb r fr sd n i t p p r o e i i e r h s n i t sp p r I a ays st e c rea i h r ce tc t v r g u i n h o i n h e ie t r o e t p,r u p s , i

我 国三大城 市圈主要城市居 民 出行特征 比较分析
口 宋 程
( 州 至信 交通 顾 问有 限 公 司,广 州 5 3 ) 广 10 0 0 摘 要 :三 大城 市 圈是 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前 沿地 带 ,城 市 交通 问题也 最 为 严 重。选 取 了 三大城 市 圈 { 个主 要城 市 ,分 析 了城 市 圈 内部 、城 市 圈之 问各城 市 的人 均 出行 次 数、 出行 目的、 出行方 式和 出行 1 时耗 的相 关特 性 探 寻城 市居 民出行特 征 与城 市经 济、 规模 的内在联 系 , 为缓解 城 市交通 问题 奠定 基础 。 关键 词 :城 市 圈 ;人 均 出行 次数 ;出行 目的 ; 出行 方式 ;出行 时耗
影 响 居 民出 行次 数 的深 层次 因素 有城 市 布局 、城 市规 模 、
经济状 况 、生 活方 式 、交通 条件及 通信设 施等 。在 城市
考虑 到 城 市 社 会 经济 发 展 特 点 以 及城 市 内部 空 间结 规 模 、城 市布 局无 明显差 异情况 下 ,经济 的差异是 导致 出
O 引言
佛 山 、东 莞 、北 京 、天 津 和 石 家 庄为 主 要 研 究对 象 。研 究城 市 为 三 大城 市 圈的典 型代 表 城 市 ,各城 市 圈内 主要
近 年来 ,随 着 我 国 经济 的 发 展 ,城 市 机 动 化 进程 明 城 市 之 间经 济及 产 业 结构 具 有 相 似性 ,城 市 圈之 间 的城 显加 快 ,城 市交 通 问题 开 始 凸显 ,作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引 市经 济 及 产业 结 构 又 有一 定 的 差 异性 。各城 市的 基 本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