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_高琳

合集下载

吉林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吉林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吉林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摘要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一级优质水稻品种在提高产量时稻米食味品质则会显著下降;通过增加穗长、谷/草、经济系数、主茎二次枝梗数、饱满千粒重,降低单穴草重、一次枝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不利于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关键词水稻;一级优质米;品种;品质;产量;相关分析吉林省的土壤、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及栽培技术水平都非常有利于优质稻米的生产[1],在水稻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目前吉林省种植的优质水稻,其稻米品质较国内外同类产品低,市场竞争力较小,影响了当地优质稻米的发展[2-3]。

究其原因,一方面生产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品种本身在稻米品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也不同,致使部分地区种植的优质稻米未能表现出优质和高产。

为提高稻米品质,增加水稻的产量,结合前人的研究[4-7],对吉林省一级优质品种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水稻一级优质米的生产和基地建设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为林省推广的水稻品种,分别为富士光早熟、通95-74中熟、五优1号中晚熟、秋田小町晚熟,均为一级优质米,4个熟期。

1.2 试验方法试验安排在通化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土壤为白浆型水稻土。

试验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5.6 m2,每小区13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9月25日成熟后,去掉相邻边行与取样行,采收中间10行(12 m2),脱粒后晾干至籽粒含水量13%~14%时,称重计算产量。

每区在第2行中间选代表性植株10穴;风干后室内考种。

分别记数和称重,计算平均值。

稻米品质用测产获得的籽粒进行测定,在室内考种3个月后进行。

测定方法依据农业部部颁标准《NY147-88》。

用农牧渔业部扶沟科学仪器厂生产的NKC-55糙米机加工糙米;分别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中心仪器开发部生产的SDJ-100型精米机、SDE-A 稻米垩白观测仪加工精米、测定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

寒地不同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

寒地不同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

寒地不同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
于琳;张明;李明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38)004
【摘要】通过对5个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高油、高淀粉、优质蛋白及普通玉米)成熟过程中,籽粒不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积累特点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的干物质以及淀粉、粗蛋白和脂肪的积累均符合"S"形曲线;在授粉20~50 d内淀粉积累较快,30~50 d内蛋白质、脂肪积累较快;在籽粒生长过程中,淀粉和脂肪积累均呈抛物线变化,而蛋白质含量变化可以用方程Y=X/(-A+BX)表示.籽粒发育过程中,高油及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较慢,是影响两类玉米品种的推广不利因素.【总页数】5页(P454-458)
【作者】于琳;张明;李明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1;Q51;S5/59|01|
【相关文献】
1.不同氮、磷水平对耐密型玉米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J], 王洋;李东波;齐晓宁;李泽兴
2.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及其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 [J], 马秀凤;郭强;蔺崇
明;杨引福
3.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J], 郑会宇;吴士宏
4.糯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营养品质的变化 [J], 郝玉兰;潘金豹;张秋芝;南张杰
5.寒地高产玉米子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 [J], 李明;杨克军;涂奉军;李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年磨剑,孕育玉米高品质

十年磨剑,孕育玉米高品质

十年磨剑,孕育玉米高品质作者:王方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7年第8期他小时候从未吃过玉米,甚至从未见过玉米。

没想到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他的大部分时间却都献给了玉米育种事业。

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长玲。

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讲坛”上,黄长玲分享了当前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们的市场和农民还需要更多高品质的玉米品种,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黄长玲说。

品种对产量贡献大玉米是中国和世界上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70%),被称为“饲料之王”,以及重要的能源作物、食品和化工原料,可做3000多种产品。

在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种植带占玉米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玉米种植区域广泛,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玉米平均单产由1949年的64公斤/亩增长到2015年的402公斤/亩,增长6.28倍。

但与美国687公斤/亩的平均单产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高,近70年玉米产量提高6倍多,仅玉米品种对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就达到35%。

玉米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育种工作有盼头、有希望。

”黄长玲说。

黄长玲表示,目前,玉米育种方法有常规技术、单倍体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CRISPR技术、SPT技术等。

其中,杂交回交是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早晚杂交法、穿梭育种法、交互回交法、库源选择法和表型选择法等。

除了应用基础研究,黄长玲团队在育种技术研发上,如高密度选育技术、单双倍体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玉米雄花隐性不育技术等方面皆有进展。

黄长玲主持选育的玉米审定品种19个,其中国审5个;申请品种保护17个,已获品种保护6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500万亩,为国家增产粮食40亿斤;品种开发转让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薛英会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年(卷),期】2015(45)4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2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各性状对稻米品
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改良;提高糙米率有利于整精米率、稻米食味的提高;延长胶稠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使米饭有弹性不回生;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糙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稻米品质的提高.影响稻米品质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整精
米率因子,其次为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垩白粒率因子、食味评分因子、胶稠度因子.
【总页数】5页(P1-5)
【作者】薛英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 152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
【相关文献】
1.新疆伊犁地区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J], 李新;夏卫红;刘春玉
2.黑龙江省近年来审定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 李于
3.2011年~2015年辽宁水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 韩锋;徐娟
4.黑龙江省“十一五”审定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 聂守军;史冬梅;高世伟;刘晴;刘宝海
5.黑龙江省新审定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 刘宝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作者:赵艺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06期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时期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提升农作物品质、打造特色农作物成为主要内容。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依赖于水土条件,受气候影响较大。

农作物品质与当地的农业地质背景联系密切,包括地球化学背景值、地形地貌、水文地貌、成土母岩等农工业地质背景因子。

分析二者相关性,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对于提升农作物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探究农业地质背景和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结合区域相关地质地貌,剖析潜在问题,为后续的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作物;农业地质背景;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103-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S154.4 ; ; ; ; 文献标志码:A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增加,打造特色农产品对于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

农业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特色农产品的布局和规划,结合不同产区地质地貌和生产规模,考虑农作物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与农产品特色品质相关性,作出合理的生产部署。

随着农业地质条件研究深入,特色农产品更多的是限定在某一区域,如岩石类型、地形地貌和地球化学背景值等农业地质背景条件区域。

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因此应该充分了解农业地质背景和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后续生产活动高效开展。

1; 农业地质背景概述农业地质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相关学者认为土壤形成是岩石矿物风化与地质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岩石矿物自身溶解淋失会损害土壤肥力,表明了岩石和土壤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农业地质相关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在随后的一些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农业地质背景概念,认为农业地质背景与农作物品质之间联系密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制约等[1]。

第二松花江流域主要环境因子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第二松花江流域主要环境因子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第二松花江流域主要环境因子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环境影响较大,其中水资源、土壤质量、气候等环境因素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

因此,研究环境因子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对于制定科学种植策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以第二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资料和野外实验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调查分析第二松花江流域的环境因素,包括水资源、气候、土壤质量等;2. 对研究区域的水稻进行野外实验观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 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探讨水稻产量和品质与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开展研究:1. 调查收集第二松花江流域的环境因子数据,包括水资源、气候、土壤质量等;2. 确定野外实验区域,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同环境下的水稻进行实验种植,并记录数据;3. 对野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水稻产量和品质为主要指标,探究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程度;4.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主要影响因素;5. 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提出农业生产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将得到以下成果:1. 对第二松花江流域主要环境因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较深入的了解;2. 提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建议,为科学种植提供指导;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研究水平。

五、研究难点和问题1. 数据获取问题:需要整合官方数据和野外实验数据,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2. 实验设计问题:需要考虑实验区域的环境差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及确定适当的样本量;3. 数据分析问题: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多个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问题;4. 技术问题:需要掌握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如气象探测、土壤分析及统计分析方法。

试析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试析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农艺·园艺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02期(总第454期)玉米是北方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我国农业一直以来对玉米的种植都十分重视,玉米种植的面积、产量以及市场需求量都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虫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因此应积极与新技术相融合,保证我国玉米种植的健康性。

在新技术玉米种植的引领下,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美味、绿色的食品,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1.1 种植规模扩大在我国北方地区,地形地貌多为平原,且气候干旱、雨水量少、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玉米种植。

而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玉米,也是出台了相关政策,如给参加玉米种植的农民发放资金,定期提供化学肥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1.2 种植技术提升要想玉米种植获得最大产量,就要提高玉米种植的技术。

玉米种植的群体主要是农民,思想比较落后,只会运用传统方法进行玉米种植,导致玉米种植的产量一直不高。

国家应安排专业的玉米种植技术人员,让他们去深入农村,发现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更好地造福人民。

一般来说,玉米种植因考虑到天气、土地浓度、玉米生长速度等因素。

而比如防治病虫危害,则成了农民们最头疼的问题。

作为技术人员,应对农民种植的玉米进行抽样检测,探究病虫产生的原因,出谋划策,制作相关优良的实验标本,来更好地防治病虫的再次出现。

2 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种植已开发出许多新技术,例如新型栽培技术、密集种植技术、种子改良技术等。

只有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玉米种植当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2.1 新型栽培技术我国玉米的种植通常呈连片种植的形态,范围较广。

如果单单依靠人力来进行栽培,估计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而利用机器栽培玉米,则一天之内完成,这有利于整片土地的玉米同一时间生长,不会导致玉米株长高后参差不齐的现状。

机械化的种植为玉米种植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使玉米种植确立了良好的发展方向。

丘陵红壤旱地稻草覆盖与聚丙烯酰胺对秋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的开题报告

丘陵红壤旱地稻草覆盖与聚丙烯酰胺对秋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的开题报告

丘陵红壤旱地稻草覆盖与聚丙烯酰胺对秋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的开题报告【题目】丘陵红壤旱地稻草覆盖与聚丙烯酰胺对秋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研究背景】丘陵红壤旱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然而旱土的缺水问题和土地退化问题却困扰着该地区的粮食生产。

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一项有效的土地改良措施就是覆盖物及施用吸水保墒剂。

在覆盖物的选择上,稻草是常用的覆盖材料之一。

而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稳定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轻干旱地区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被广泛应用于干旱地区农田的土壤改良中。

作为秋季主要栽培的玉米来说,早期干旱对其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土壤吸水保墒尤为重要。

稻草作为一种天然的覆盖物,有良好的保水保肥特点,可减少土壤温度,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聚丙烯酰胺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抗旱能力增强,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因此,在丘陵红壤旱地利用稻草覆盖和施用聚丙烯酰胺,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可能对秋季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丘陵红壤旱地上,在不同程度覆盖稻草及施用不同量的聚丙烯酰胺后,对秋季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持。

【研究方法】1.试验区域选择:选择丘陵红壤旱地玉米种植大区作为研究区域,并在一个农户玉米田进行实验;2.实验方案设计:设立5个处理组:无覆盖、低覆盖、中覆盖、高覆盖、聚丙烯酰胺处理,并分别设立对照组,每组设立4个重复试验区;3.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记录各组试验区的降雨情况,每14天对试验区内玉米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生长情况及叶片含水率等作出观察记录,收获玉米时记录各处理组玉米穗数、成穗率、单穗重量及总产量等。

【预期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丘陵红壤旱地上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的试验,预计得到以下结果:1.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的施用将显著提高丘陵红壤旱地的保水保肥能力;2.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可提高秋季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加其叶绿素含量、根系生长情况及叶片含水率;3.稻草覆盖和聚丙烯酰胺可提高秋季玉米的单穗重量和总产量。

《2024年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植被研究》范文

《2024年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植被研究》范文

《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植被研究》篇一一、引言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我国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沟谷植被作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植被的研究,对于指导当地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概况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地势起伏,沟壑纵横。

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降雨量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植被类型以草原化黄土高原植被为主。

三、沟谷植被类型与特征(一)植被类型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沟谷植被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群落、灌木林群落和少量乔木林群落。

其中,草本植物群落以禾本科、菊科等植物为主;灌木林群落则以沙棘、枸杞等耐旱植物为主。

(二)植被特征1. 草本植物群落:草本植物具有生长迅速、覆盖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其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 灌木林群落:灌木林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

其枝叶茂盛,可以为地表提供阴凉,降低地表温度,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其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缓水土流失。

四、沟谷植被的生态功能(一)保持水土:沟谷植被通过其茂盛的枝叶和根系,有效地防止雨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缓地表径流速度,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二)改善环境:沟谷植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其枝叶可以吸收和反射太阳光,降低地表温度,提高环境舒适度。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沟谷植被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遥感技术、土壤检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沟谷植被的分布状况和生长情况;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等。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沿江高沙土地区位于沿江河流河床形成的高沙地带,土地贫瘠,气候干旱,适宜种植玉米等作物。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该地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相对单一,品种较少。

引进和评价春玉米种质资源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春玉米作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引进和评价其种质资源,对于丰富当地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当地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可以筛选出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推动其利用与推广,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沿江高沙土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与评价工作,以期提升当地春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进优良的春玉米种质资源,了解其适应性和产量特点,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春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通过对引进春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优良品种,推广种植,促进当地春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提供经验借鉴。

1.3 研究意义春玉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

对于沿江高沙土地区的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对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引进优良的春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提高当地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促进春玉米种质资源的更新换代、品种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渭县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区,以高海拔耕种为主。

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玉米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挑战。

由于气温较低、日照时间短等原因,玉米的生长周期较长,会导致收成时被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而损失。

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玉米中早熟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在高海拔地区表现较好的中早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通过对这些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数据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为通渭县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通渭县高海拔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措施,推动这一地区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通渭县高海拔区不同早熟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研究各品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点与产量表现,为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抗逆性、产量以及品质等指标,分析其在该区域种植的适应性和潜在优势,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次试验的结果,也可以为高海拔地区的玉米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提供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促进该地区玉米生产的稳步发展,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

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旨在为通渭县高海拔区的玉米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试验设计与方法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们在通渭县高海拔区进行了玉米中早熟品种的比较试验。

试验设计与方法如下: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通渭县高海拔区一处典型玉米种植区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试验地点按照土壤类型和地形特点进行划分,每个区组包含3个重复。

3. 试验品种:选取了三个在该地区栽培较为常见的玉米中早熟品种,分别标记为A、B、C品种。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渭县是一个地势较高、气候独特的地区,玉米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常规玉米品种在这里往往生长周期较长,难以取得较好的产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引入中早熟玉米品种,希望能够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中早熟玉米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耐寒性强的特点,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

对于通渭县这样的地区来说,是否所有中早熟品种都适合种植,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比较试验。

本研究旨在对通渭县高海拔区域的玉米中早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找出最适合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粮食生产现状。

【字数:210】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通渭县高海拔区域常种植的玉米中早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品种在高海拔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农民在选择种植玉米品种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和品质表现,旨在找出最适合高海拔区域种植的中早熟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本研究也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通渭县高海拔地区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字数:134】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本次研究的重要部分。

本次试验共选取了通渭县高海拔区域的3个不同地块作为实验地点,分别为海拔3300米的A地块、海拔3500米的B地块和海拔3700米的C地块。

每个地块分为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

在每个重复区内,采用随机布局的方式设置了不同品种的玉米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具体的试验设计如下:1. 品种选择:本次试验选取了通渭县适合种植的5个中早熟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别为XX品种、YY品种、ZZ品种、AA品种和BB品种。

2. 种植方式:在每个试验区内,采用了相同的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密度、施肥方式、灌水管理等。

高油玉米品质研究进展

高油玉米品质研究进展

高油玉米品质研究进展
林必博;周济铭;党占平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42)10
【摘要】高油玉米是一种粮、油、饲兼用的新型玉米.从品质育种和栽培措施及条件2个方面综述了高油玉米品质研究进展,旨在为高油玉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现有研究表明,品种和栽培措施及条件对于提高高油玉米品质同等重要,而选育优质专用型新品种是提高其品质的根本途径.
【总页数】4页(P1144-1147)
【作者】林必博;周济铭;党占平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3
【相关文献】
1.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 [J], 杨青华;张均;高新胜;黄勇;马二培;杜红阳
2.不同播种期和收获期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 [J], 王艳玲;姚运生
3.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J], 魏俊杰
4.吉林省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品质及产量变化研究初报 [J], 谷岩;黄智鸿;梁煊赫;包岩;吴春胜
5.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J], 王立春;谢佳贵;王秀芳;张国刚;尹彩侠;侯云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通渭县位于甘肃省陇西平原的北缘,是一个典型的高海拔地区。

这里的气候条件复杂,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光照时间短、湿度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玉米品种往往耐寒性差、成熟期长,难以满足当地玉米生产的需求。

对于高海拔地区而言,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次我们对通渭县高海拔地区进行了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

本次试验旨在选出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中早熟玉米品种,提高当地玉米产量,为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地点及条件本次试验选取了通渭县高海拔地区作为试验地点,地处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光照时间短,湿度大,是典型的高寒地区。

土壤肥沃,PH值适中,适宜作物生长。

试验地点为当地农民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基地,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和技术指导,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二、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选取了5个常用的中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是XXX、XXX、XXX、XXX和XXX。

试验设计分为单因素试验设计和多因素对比试验设计。

单因素试验设计主要比较各品种的耐寒性和成熟期,多因素对比试验设计主要比较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三、试验过程1. 土壤处理:在试验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分析,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对土壤进行合理施肥,保证作物生长的所需养分。

2. 品种选择:在试验前充分调研了各种中早熟玉米品种的特点和适宜种植条件,选取了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品种进行试验。

3. 播种管理:在试验开始前对土壤进行整地,保证土壤松软通透。

根据不同品种的播种参数要求,合理进行播种,保证各品种的试验区块布局均匀。

4. 管理栽培:在玉米生长期间,合理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各品种的生长环境和条件相对均衡。

5. 防病防虫:及时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比较性。

6. 收获处理:在各品种成熟后,及时进行玉米的收获和处理,根据玉米产量进行记录,并对玉米品质进行初步评估。

玉米的分析报告

玉米的分析报告

玉米的分析报告题目:玉米生长的环境、土壤、海拔选种、管理、肥料及虫害防治研究并通过多元化策略进行销售。

本研究探讨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环境、土壤、海拔、选种、管理因素及过程中需要的肥料和虫害治疗。

通过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玉米在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适当的海拔条件下生长最佳。

此外,适当的肥料如氮肥和磷肥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同时有效的虫害防治也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

研究背景玉米是一种重要的谷物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产量,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粮食来源。

因此,研究玉米生长的环境、土壤、海拔选种、田间管理等因素以及探索有效的肥料和虫害治疗方法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最适合玉米生长的环境、土壤、海拔、选种、管理因素及过程中需要的肥料和有效的虫害治疗方法,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最后以多种形式进行销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玉米生长的普遍规律和最佳生长条件;其次,进行网络和调查,收集不同环境、土壤和海拔下的玉米生长数据;最后,通过分析,研究不同肥料和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最后进行多元化策略的销售方式。

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环境:玉米生长的最佳环境是温和湿润的气候,温度范围在15-25℃之间,湿度在60%-70%之间。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对玉米生长至关重要。

玉米适宜生长在温暖且湿润的环境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2-30度。

在温度为18-20度时最适合苗期生长,而在温度为25-35度时玉米种最适合发芽。

当温度上升到40-45度时,玉米会处于昏迷状态,而当温度达到45-60度时,短期内就会死亡。

同时,玉米也需要适当的湿度。

在播种时,土壤的湿度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

而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空气湿度在60%-70%之间,以利于玉米的生长。

211237172_道地产区植参土壤质量等级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211237172_道地产区植参土壤质量等级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doi:10.11838/sfsc.1673-6257.21709道地产区植参土壤质量等级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分析杨 莉1,王 琪1#,刘芳君2,刘宇航1,勾 颖1,杨利民1*(1.吉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 长春 130118;2.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摘 要:分别以人参产量、品质(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和参地土壤质量(18项土壤理化性质)为指标,结合产量定级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50个人参样地进行等级研究,探索栽培人参的土壤等级划分方法,为道地产区宜植参土壤的规划发展奠定基础。

结果显示:基于产量、品质指标,研究区内土壤分级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高产、优质等级较少,以Ⅲ~Ⅴ、Ⅱ~Ⅳ等地为主。

基于土壤质量指标,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指数值介于0.20~0.59之间,以Ⅲ~Ⅳ等地为主,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镁、脲酶、过氧化氢酶5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较高,是影响植参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

相关分析显示,以土壤理化性质划分的土壤等级与以人参产量、品质划分的土壤等级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58、0.44)。

综合表明,以土壤质量划分的土壤等级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产地宜植参土壤选择与规划、土壤养护与改良、施肥管理等方面具有生产指导意义。

关键词:土壤等级;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生态种植 耕地土壤质量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1]。

2016 年12 月,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为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农业农村部据此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底依次划分为1~10 等,为耕地质量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明确目标[2]。

药用植物是一种特色经济植物,目前有关宜植药用植物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管理与等级划分方面的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大田作物,土壤质量优劣的划分主要依靠产量作为评价指 标[3-4]。

白玉米的抗逆性研究与育种

白玉米的抗逆性研究与育种

白玉米的抗逆性研究与育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农作物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逆境。

其中,干旱、高温和盐碱地等逆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如何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成为了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白玉米(Zea mays),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抗性研究尤为重要。

白玉米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然而,由于白玉米种质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对抗逆性的不足,目前在逆境条件下,白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育种工作,以提高白玉米的抗逆性。

首先,通过收集和筛选具有较强抗逆性的白玉米种质资源,科学家们试图挖掘出更多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信息,从而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表型鉴定,可以确定哪些种质资源具有更好的抗旱、抗盐和抗高温等逆境条件下的表型特征。

其次,基因组学的发展为白玉米的抗逆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白玉米的基因组信息得到了广泛开发和解析。

通过比较分析抗逆性强的白玉米品种和抗逆性弱的品种之间的基因组差异,可以鉴定和筛选出与抗逆性相关的候选基因。

这为白玉米的抗逆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和理论基础。

此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

通过开发与抗逆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实现对白玉米抗逆相关基因的精确选择和筛选,从而加速育种工作。

MAS技术能够帮助育种者在短时间内从大量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优良品系,并为进一步交配优良品系提供指导。

最后,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基因工程育种也是提高白玉米抗逆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向白玉米中导入带有抗逆基因的外源基因,从而提高白玉米在逆境条件下的抗性能力。

但是,基因工程育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担忧和规范的导入过程等。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春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沿江高沙土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春玉米的种质资源引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贫瘠,对于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高春玉米品质和产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对沿江高沙土地区的春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引进和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的水平,还能够为我国整体粮食生产提供更多的粮食资源。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与评价工作,探讨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情况和评价情况,为促进该地区春玉米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沿江高沙土地区的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策略,挖掘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二是评价引进的春玉米种质资源的适应性、产量表现及抗逆性等特性,为选育新品种提供参考;三是明确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向,指导生产实践,提高春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提出春玉米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维护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持续利用。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开展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工作,推动该地区春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评价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该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沿江高沙土地区的春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春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春玉米品质和产量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

通过对春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研究,可以帮助农民在沿江高沙土地区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质春玉米品种,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用矿物对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的贡献研究

农用矿物对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的贡献研究

农用矿物对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的贡献研究
毛龙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黑龙江省是大豆主产区,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农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大豆的种植增添新的肥料品种,有助于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发展。

实现农业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对黑龙江省保持在全国的农业强省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毛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农用矿物对水稻生育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毛龙
2.提高磨矿过程矿物单体解离度及改善磨矿产品质量研究 [J], 段希祥
3.稀土农用抗旱抗寒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J], 王国强
4.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Ⅰ.长花序短果枝对大豆产量的贡献 [J], 谢甫绨;陈贵;王晓光;王海英;郑国利;董钻
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主任周德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人民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J], 周德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宁夏大米”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宁夏大米”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宁夏大米”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生产、制造、加工、加工、生长阶段达到特定质量、特定特征、特定声誉的产品。

地理标志保护是为了宣传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优质、特殊和独特特性,以确保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牌信誉等方面的认知和信任,并提高产品在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

地理标志产业化发展是当今全球食品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具有地域特色、品牌效应和品牌市场开发的优势。

特别是在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地理标志产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规范技术流程、提高品质标准等方式,加速农产品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农产品,大米也已经得到了地理标志保护。

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区域存在产权不清晰、质量不稳定、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阻碍了农产品发展的进一步促进。

宁夏大米是中国着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以其优质的口感和独特的品质而闻名。

因此,以宁夏大米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宁夏大米为例,研究其品牌建设、标准规范、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升级和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文献研究:对相关的国内和国际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案例研究:以宁夏大米为研究对象,对其品牌建设、标准规范、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各维度进行深入调研;- 问卷调查:在宁夏大米生产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宁夏大米的认知和购买意向等情况,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5-05;修订日期:2010-06-17作者简介:高琳(1986-),女,满族,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环境生态与地质背景研究。

E-mail:lyn19860203@ *通讯作者:E-mail:hylong@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高琳1,2,龙怀玉2*,刘鸣达1,雷秋良2,张认连2(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土条件,而水土条件除受气候影响外,又直接受地层岩性、地球化学、水文特征等农业地质背景的影响而衍生变化。

所以农作物品质的优劣,又与其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对成土母岩、地形地貌、地球化学背景值、水文地质等农业地质背景因子和农作物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农业地质背景;成土母岩;地球化学背景;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农作物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3945(2011)05-1263-05Vol.42,No.5Oct.,2011土壤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第42卷第5期2011年10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1]。

但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特色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不断出现[2]。

为此,农业部门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基地规划评价研究,并规划了35个优势作物产区[3]。

但是这些工作主要是依据光照和降雨等水热条件、生产规模、产业化基础等因素进行的,却没有考虑农作物所在地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与农产品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因素。

然而,随着对农学、土壤学及地质学的深入研究,在地学科技支农的过程中,国内学者发现许多优势农产品只限定于某一特定的区域内,这种特定的区域就是包括岩石类型、地球化学背景值、地形地貌等方面在内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的特定区域,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地质背景对特色农业的存在及特色作物品质形成的决定性影响,而农业地质背景和农作物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土壤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共同关注[4]。

农作物生产是一个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复合在一起的多因子复杂系统。

自从农作物产生伊始,人类就一直试图通过人工干预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几千年,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积累,在农作物的品种选择、施肥、采收、栽培、灌溉、气候适宜性、土壤培肥以及作物营养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文献浩如烟海。

而农业地质背景方面的研究文献显然要少的多,理论体系仍然处于探索之中。

因此,本文试图依据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较强的研究文献,对农业地质背景因子(成土母岩、地形地貌、地球化学背景值、水文地质等)和农作物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趋势的展望。

1关于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农业地质”一词最早是19世纪中期欧洲地质学家法鲁(F.A.Fellow )和李希霍芬(F.V.Richfhofen )等提出的[5~7],当时只在于解释土壤的形成,认为土壤的形成过程就是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和地质循环过程,并且在这些过程中,岩石矿物的溶解淋失会使土壤肥力不断丧失[8,9]。

这一概念阐明了岩石与土壤之间的继承关系,为后来的农业地质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土壤肥力的解释还是相对比较片面的,而且这一概念也没有涉及到相关的农业问题。

因此,李正积提出了农业地质的新概念,即为研究大农业(农、林、牧、副、渔)的地质背景条件及相关因素的科学,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10,11],此概念包含了与地质相关的农业条件,并首次提出了“农业地质背景”一词,在后来的一些研究和论述中,他又进一步说明了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认为农业地质背景是大农业与相关的地质体及地质营力的特殊综合,对大农业能起到制约作用[12],包括岩石体和第四纪地质体的作用、地质构造作用、地球化学条件制约作用、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等[10]。

自李正积提出“农业地质背景”和编著《地质与农业》以来,农业地质背景作为地质与农业结合的新领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3],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逐渐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重视[14,15]。

许多国内学者对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但由于农业地质背景本身具有交叉和边缘学科的特点[16,17],所以涉及到的领域和内容很广泛,不同领域的第42卷土壤通报专家对其阐述较多,如周俊认为农业地质背景是指在一定区域对大农业生产和发展有着一定影响或作用的各种地质组成及有关地质作用的综合[18];又如张水根[19]认为农业地质背景主要是从地质构造、岩石地质、地球化学、水文、地貌等地质因素入手,结合地理、气候、土壤、植被、水利、环境等农业因素,综合研究农业地质背景条件等等。

总体来看,农业地质背景是地质科学、农业科学及土壤科学等交叉结合而形成的自然资源类的实证性运用科学,具有多学科知识效应、多因子组合、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因此,可以认为农业地质背景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同大农业生产(农、林、牧、副、渔)密切相关的地质体(岩石体或第四纪堆积层)与地质营力作用(内、外营力作用)的特殊结合,即与农业相关的地质体、地质作用、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体,常常与地理、气候及其他相关因子相结合。

例如,土壤粘土矿物、成土母质、下垫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年代和地貌特征等都属于农业地质背景范畴。

2农业地质背景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土条件,而水土条件除受气候影响外,又直接受岩石类型、地球化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的严格控制而衍生变化,这后者即是农业地质背景[20]。

不同的农作物都要求适合自身生长的地质背景[21],农作物的品质优劣,也与其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条件密切相关[22,23]。

根据现有的一些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即使在气候相似和人为条件也基本相同的地区,只有某些地区是优质高产的,或者显示出独特的品质特征。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现象归之于土壤的差别,如果用地质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一优势作物总与一定的地质背景相关联[10,24]。

此外,还有学者分别对山东金乡县大蒜[25]、小店西瓜[26]、广西沙田柚[27]、河北赞皇大枣[28]、福建省天宝香蕉[29]、寿光市蔬菜[30]等特色农业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作物所处区域的农业地质背景具有制约它们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作用,这些研究都充分证明了农业地质背景与农作物品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而农业地质背景又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组合,土壤的母岩、成土母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表地质作用等都属于农业地质背景范畴[31,32]。

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成土母岩、地形地貌、地球化学背景值、水文地质四个方面内容作些具体探讨。

2.1成土母岩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成土母岩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如在成土母岩的概念及分类和成土母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成土母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方面。

然而,成土母岩和农作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土母岩不同,所形成的土壤亦不同,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品质。

例如,陆景冈等[33]比较研究了浙江省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上所产茶叶的品质,其中花岗岩、石英砂岩和变质岩(片麻岩为主)上常产优质茶叶,而玄武岩、石灰岩和中新更世(Q2)红土上所产的茶叶品质较差。

国外在波兰圣十字山脉三种地质背景系统的研究中,也发现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矿物学特性差异较大,而这些性质决定了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指标的化学特征[34];还有研究表明巴西中央高原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微量元素丰富,在矿物风化时,可以缓慢地释放营养元素[35]。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成土母岩对农作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36]。

首先,成土母岩的矿物组成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状而影响作物品质,如辽宁盖县的优质国光苹果易生长在含有云母类、石英、斜长石的片岩、片麻岩和变质岩地区,因为此区域岩石风化破碎形成的砂质土壤,结构性良好,通气性强,酸碱度适当,可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并增强养分的吸取能力[37]。

其次,成土母岩的化学成分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影响土壤状况进而影响特色作物的品质,因为成土母岩的化学元素不同,其发育的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差异也较为明显。

如赵兵等[38]研究山东沂水县烤烟品质与农业地质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岩所衍生的土壤中,Si,Al,Ca,M g,K等化学元素含量较高,而这些元素都是有益于烟叶品质的元素。

康桂玲等[39]研究显示由碳酸盐风化物和第四纪黄土母质的混合物质发育而成的褐土是山东肥城桃优势区的岩土条件,因为此区域衍生的土壤中富含Ca、M g、K、P、N和Fe等元素。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把土壤作为“生态桥”,来进一步研究成土母岩与各种农作物的关系,成土母岩不同,衍生的土壤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也千差万别,因此造成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和品质各异。

2.2地形地貌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地形地貌条件的变化影响着区域小气候,进而影响到热量和水分的分布[2],水热条件不同又影响到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到各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优劣[40]。

如在地表起伏、坡度和坡向方面,已有学者对其做过一些研究,如罗洪等[41]对江西不同坡度和坡位上杨梅的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坡度小于10度,中坡时杨梅的产量最高,大于10度或12645期高琳等: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位于其他坡位的杨梅产量均较低。

而在海拔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一些,如张永安等[42]在全国18个有代表性的烟叶产区定点取样,发现烟碱含量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呈现升高或降低的趋势,而蛋白质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李继新等[43]也通过试验和示范分析研究显示,随着海拔升高,烟碱含量逐渐降低,糖含量逐渐升高。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农作物生长地域因具体条件不同应有其最适宜的海拔高度范围,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农作物品质会有所下降[40]。

如简永兴[44]在湘西北石门县和慈利县海拔200~1200m范围内,进行了烤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烤烟的评吸总分、香气量及石油醚提取物总量均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烤烟的外观品质及内在质量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提高。

胡元才等[45]经三年试验认为黔西南州以海拔1460~1700m地区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最佳。

而穆彪等[46]的研究表明,随着海拔从700m上升到1300m,烟叶的外观品质、内在质量和评吸总分都略有下降;他们认为黔北大娄山烟区以海拔900~1100m范围内的烟叶品质较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