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应进行每个患者的个体化分析,综 合患者的年龄、全身检查情况、腰痛或下股痛、X 线片脊柱稳 定性及有无冠状位和矢状位失衡, CT 和 MRI 评估椎间盘退 变、突出和椎管狭窄情况,综合分析这些情况为每个患者选 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
1. I Al 型:患者存在下肢疼痛或间歇’性肢行,没有不稳
图 1 正位 X 线片可见脊柱侧凸,椎间隙左右侧不均匀变窄,椎体边 缘骨赘形成
一、 临床表现 1. 腰背部疼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腰椎周围肌肉软组织 损伤、腰椎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退变增生、椎管狭窄神经 受压迫、脊椎滑移、脊柱侧方半脱位、腰椎前凸角变小等;这 些因素均可能单独或共同造成腰背部的疼痛 。 矢状面或冠 状面的失平衡畸形更容易引起腰背部疼痛 。 退行性脊柱侧 凸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 疏松性骨痛也是造成腰痛的原因 。 2.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间歇’性踱行:是由于腰椎椎间盘突 出、椎管狭窄、脊椎滑移、脊柱侧方半脱位导致神经受压迫发 病,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定位分布表现 。 二、临床评估 1. 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以腰痛、下肢痛或下肢间歇性 破行为主诉就诊 。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全身状况评估,专科查 DOI : 10.19548/j. 2096-269x.2019 . 05.014 作者单位: 10003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 通信作者:袁宁, E-mail : yuan. ning@
• 318 •
骨科l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 年 9 月第 4 卷第 5 期 J Clin Orthop Res, September2019, Vol.4, No.5
·骨科教程·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袁宁
退行性脊柱侧凸在骨儒发育成熟以后发病,多继发于 脊柱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症,畸形主要位于腰椎, 且多见于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 [ 1 -5 ],表现为脊柱侧凸畸形伴随 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包括椎管狭窄、脊椎滑移、脊柱旋转半脱 位或侧方半脱位和腰椎前凸角变小(图 1 ) 。

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观察

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观察

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观察兰家平【摘要】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S)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确诊为DS的42例患者,进行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年,平均4年,对比术前、术后随防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ODI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中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四项指标明显好转:术前、术后1年、末次随访患者冠状面Cobb 角(°)分别为37.2±4.8,24.3±4.4,20.1±5.7,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7.3±6.1,36.2±5.0,37.0±4.7,冠状面平衡(mm)分别为28.3±3.7,11.8±3.1,6.9±2.8,矢状面平衡(mm)分别为72.1±8.1,52.3±5.9,43.3±7.5,VAS评分(分)分别为7.3±2.1,2.0±0.5,2.1±0.8,ODI 指数(%)分别为55.4±4.8,27.5±6.3,19.7±8.8,JOA评分(分)分别为11.9±2.9,25.3±2.7,23.1±2.4.各项指标术后1年、末次随访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凸角度不大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损伤的发生.【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2页(P362-363)【关键词】短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手术;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作者】兰家平【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遂宁 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成年人的骨骼发育成熟以后,腰段脊柱出现结构性弯曲,侧凸Cobb’s角>10°[1],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腰腿痛、脊柱畸形、间歇性跛行以及一系列神经压迫的症状[2],治疗关键在于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功能活动,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的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腰背部疼 痛影响正常生活 , 腰部冠 状面和或矢状面 畸形进展每年超 过5 。 , 神经 根 受 压 或 神 经 源 性 间歇 性 跛 行 。 手 术 目的 是 改 善 患 者 的 功能, 通过手 术需要达 到两个 基本 目标 : 受损神 经的完全 减压 以及
导致退行性脊柱侧 凸的发病原 因目前还 不是很清楚 , 老年性 的 骨质疏松 、 椎 问盘 的退行性 改变 、 椎小关节 的关节 炎 、 局部 的终板骨
脊 柱侧 弯进 展方面缺 乏明显 的作用 。而且在 老年患者 中耐受性很 差 。现 有的研究证明非手术治疗可 能有效 , 特别是 物理治疗 和干涉 性疼痛 治疗 , 但是我们需要设计 良好 的研 究方法来 评估各种研究结
( 内蒙 古鄂 尔 多斯 市 东胜 区人 民 医 院 , 内 蒙 古 鄂 尔 多斯 0 1 7 0 0 0 )

的加强训 练, 奈绳肌腱 、 髂腰肌 的屈 曲训练及心血管耐力的改善。典 型的处理包括 理疗 , 抗 炎 因子 及肌松 药物治疗 , 硬膜外及 选择性 的 神 经根 的疼痛介入注射治疗 。在一 些患者 中, 腰部 支具可 以使症 状 得 到暂 时的缓解 。然而 , 通常我们并不推荐使用支具 因为 它在防止
而 k或 s , 神经根受压常见于 凸侧侧隐窝狭窄 。针对 L 5 或S 神经根
受压 的 DS患者 ,术前仔细分析局部 彻底 减压对躯干平衡 的影响 成 为影响手术方案 的关键 因素1 5 3 。减 压后 的稳定性评价, 从而确定神经 减压范 围 、 畸形矫正范 围, 和昀终 固定融合范 围和方式。 4 . 2 . 1神经减 压范闱 三维畸形及增生退变造成的中央椎管 或侧方椎 管狭 窄造 成了典型的退行性侧 凸性椎 管狭窄 , 大范 围全椎板减压 后 短期效果 确实 , 但是大量瘢痕组织形成 容易导致脊柱 轴性症状 的加 重, 另外大范 围的全椎 板减压 手术创伤 和出血量 也较大 , 因此越 来 越 多的学 者建 议对 于退行性 脊柱侧 凸性椎管 狭窄采取 针对性强 的 局部有 效减压 方式 , 在 基于临 床体检 和影 像学 资料的基 础上 , 对 于 受 累神经根进行 针对性 , 全程 的减压操作 , 其具体方式 类似于 T L I F 的标准操 作 , 也就是进行局部上 、 下 关节突的截骨 , 从 而进行节段 神 经根从侧 隐窝到神经根 出口处 的全程减压 。 A n t h o n y R u s s o等报道了 1 1 8例退行性脊柱侧 凸患者采用 此种 方式进行手术减压 , 效果 良好 ,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手术 治 疗 时 远 端 融 合 椎 选 择 的 卡 H 关 问题 作 一综 述 。
2 退 变 性 脊柱 侧 凸 的手 术 治 疗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手 术 干 预 的 指 征 主 要 有 三 个 方 面 : ( 1 ) 严 重的腰背部疼痛影响正常 生活 , 保 守治疗无效 ; ( 2 )
标. 即 受损 神 经 的 完 _ 牟 = 减 压 以及 冠 状 面 和矢 状 面平 衡 的重
建。 术 前 必须 进 行 多 方 面 评估 和仔 细 考 虑 患 者 町 能 出现 的 并 发 症 和 手 术效 果 。B i r k n e s 等㈣ 认 为术 前 需 要从 以下 几个
1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的 临床 特 征 退变性脊 柱侧凸常住椎 问盘退变 的基础上 发生 , 椎 管 狭 窄 发 生 率较 高 . 顶椎 最 常 位 于 L 3 / 4或 L 2 / 3间 隙 , 其 次
胸弯 C o b b角 ≥5 0 。 ~ 6 0 。 , 腰弯 C o b b角 ≥3 0 。 ; 腰 部 冠 状 向
和/ 或矢状面畸形进展每年超过 5 。 ; ( 3 ) 神 经 根 受 压 现 根 性疼痛 、 神 经 源 性 间 歇性 跛 行 以及 马 尾 神 经 损 伤 症 状 。 r 术 的 目的是 改善 患 者 的 功 能 .通 过 于 术 达 到 两 个 基 本 目
1 7 0
中国脊柱脊髓 杂志 2 0 1 3年第 2 3卷第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o l o fs p i n e a n d S p i n a l C o r d, 2 0 1 3 , V o 1 . 2 3 , No . 2
瓣 赫 瓤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退变性脊柱侧凸(DS)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其手术治疗策略复杂。

当患者脊柱侧凸较重、畸形进行性进展,并存胸腰椎后凸畸形,或矢状、冠状面躯干倾斜明显时,常需脊柱矫形融合术以恢复脊柱序列及躯干整体力线,减轻患者症状,并控制畸形的进展。

对此类患者,近端融合椎(UIV)的选择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经验,对DS患者UIV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并分析相关争议问题。

DS患者UIV 的选择原则在选择DS的UIV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拟终止节段的状态,即UIV应为正常的椎体,不应终止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先天性畸形的节段。

(2)在冠状面上,UIV及其头端的椎间隙应尽量水平化,且位于稳定区内,即UIV应位于骶骨正中线±50px的范围内;同时,其应为或接近中立椎,无明显椎体旋转。

Cho等提出,UIV不应低于侧凸上端椎,否则会增加邻椎病的发生,并建议选择中立椎为UIV。

(3)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及关节突应均无明显退变,且相邻椎体在各平面上均稳定。

(4)在矢状面上,当存在节段性胸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时(T5~T12>60°;T10~L2≥20°),融合节段应跨越后凸畸形区,常选择后凸畸形上端椎远端的矢状面稳定或中立椎,不应终止于畸形顶椎区。

此外,也应避免矢状面上UIV相邻椎间隙的成角。

除上述几点,选择UIV时还应考虑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冠状面失平衡和顶椎偏移,以及双肩平衡状态等因素。

总之,对DS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退变范围,弯型及病理解剖特点,矢状面序列等,以求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满意的矫形效果。

UIV应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争议对于DS长节段融合UIV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选择上,通常当患者为双弯有较重的胸椎侧凸(>40°~50°)、明显的胸椎后凸或胸腰交界区后凸畸形、发生矢状面或冠状面失平衡及骨量差骨质疏松严重时,需考虑延长至上胸椎(T2~T4);而当患者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时,可终止于下胸椎(T10~T12)。

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截骨方式的选择

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截骨方式的选择

m i n , 平均 2 6 4r a i n , 出血 量 9 0 0 - 2 2 0 0m l , 平均 1 7 5 6m l , 脑 脊 液 漏 4例 , 感 染 1例 , 无 内 固定 松 动 。结论 成 人 僵 硬 性 脊 柱 退 变性 侧 凸的 截 骨 方 式应 根 据术 前影 像 学 资 料 进 行 选 择 , 主 要 因 素有 局 部 角 状 侧 后 凸 畸 形 、 腰椎后凸 、 椎 间隙 骨 化 、 关 节
1 .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 医院脊柱外科 ; 2 . 麻醉科 ,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0 2; 3 . 新疆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僵 硬 性 成 人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的的 影 像 学 特 征 及 截 骨 方 式 选 择 。 方 法 收 集 自 2 0 1 l — O 1 —2 O 1 4 一 O 9诊
s p i n e s e o l i o s i s . Me t ho d s F o r t y i f v e c a s e s o f a d u h i f x e d d e g e n e r a i t v e s p i n e s e o l i o s i s ec r e i v i n g l o n g s e g me n t a l i f x e d o s t e o t o my
Os t e o t o my me t h o d s f o r a d u l t f i x e d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s p i n e s e o l i o s i s
Z H U S o n g - q i n g , C H E N Y a n , D E N G Q i a n g , P U L a - t i , X U N C h u a n - h u i , X U T a o , S H E N G We i — b i n , ME N G X i a n g - y u D e p a r t m e n t o f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 , t h e S i x t h A f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X i n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U r u m q i , 8 3 0 0 0 2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t v e T o i n v e s i t g a t e t h e r a d i o g r a p h i c f e a t u r e s a n d s u r g i c a l o s t e o t o m y m e ho t d s f o r a d t d t f Ⅸ e d d e g e n e r a i t v e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2期退变性脊柱侧凸常常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即椎间盘椎管狭窄,因此导致该病的发病率较高[1]。

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持续性腰背疼痛,主要原因是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和导致椎管狭窄症状的小关节增生,除此之外,还可能因为畸形导致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出现失衡,造成肌肉疲劳[2]。

临床常采用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防止侧凸加重,重建脊柱平衡,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退变性腰椎疾病比较,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其他特点,手术更为困难[3]。

一般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这些疾病多发生于L 4~5和L 5~S 1节段,手术只需要对病变的节段进行干预治疗即可。

但是退变性脊柱侧凸除了包括腰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狭窄外,还具有椎体三维旋转的严重问题。

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术后腰椎前凸恢复、腰椎椎体倾斜度和滑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时,除了考虑腰椎和整体脊柱冠状面的平衡问题外,还要考虑融合的节段[4]。

因此,如何选择远端融合椎成为该手术的关键问题[5]。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手术干预指征:①严重腰背部疼痛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②腰部冠状面或矢状面畸形进展每年超过5°;③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出现疼痛、神经间歇性跛行以及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对上述患者进行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缓疼痛,降低痛苦,同时可以改善腰椎功能,将受损的神经进行减压,使得冠状面和矢状面达到平衡状态[6]。

手术前要对患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检测,尤其是骨盆参数的评估,这对患者术后脊柱骨盆整体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7]。

远端融合椎范围的选择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来说,合理选择远端融合椎是至关重要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守的根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这样可以有效的保留腰椎活动度,以及可以起到防止相邻节段发生退步的情况出现。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远期临床疗效(全文)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远期临床疗效(全文)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远期临床疗效(全文)【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巧和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于我科行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95 例患者资料。

随访时间5~13 年,平均7.8 年。

临床疗效评价包括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脊柱侧凸主弯Cobb 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 分级、腰椎前凸角和胸腰交界区后凸角。

结果术前ODI 评分平均(32.2±8.6)分,末次随访平均(11.1±6.8)分,术前VAS 评分平均为(8.9±2.0)分,末次随访平均为(2.0±1.2)分,两者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为88.2%(84/95)。

末次随访时,Cobb 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 分级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1);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01);胸腰交界区后凸角与术前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ODI评分减少程度与腰椎前凸角增加呈正相关(r=0.62,P=0.01)。

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断棒2 例,冠状面交界区新发侧凸4 例,L5~S1 滑脱2 例,L5~S1 再狭窄5 例,其中有11 例患者行翻修手术。

结论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选择性节段行TLIF 不仅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并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腰椎前凸角度、矫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不对称椎间隙,从而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

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孟祥龙,海 涌,苏庆军,鲁世宝,关 立,杨晋才,康 南,臧 磊,周立金作者简介:孟祥龙(1976-),博士在读,主治医师作者单位: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通信作者:海涌 spinesurgeon@【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5.6岁。

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

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时的Cobb 角,腰椎前凸角度,VAS 评分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

结果 术前与终末随访VAS 评分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优良率为76.2%,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9%。

结论 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地减小手术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关键词】 腰椎;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中图分类号】R 6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957(2010)02-0082-04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MENG Xianglong ,HAI Yong ,SU Qingjun ,LU Shibao ,GUAN Li ,YANG Jincai ,KANG Nan ,ZANG Lei ,ZHOU Liji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gical results of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Methods All the 42patients without prior spinal diseases who suffered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from January 2004to June 2007,15males and 27females were included,with the mean age of 65.6years old.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s were performed.Cobb’s angles,lumbarlordotic angles,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were evaluated,an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final follow⁃up in VAS score,and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final follow⁃up in in ODI scor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6.2%,and early complication incidence rate was 23%.Conclusion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ith main symptom of lower limbs discomforts.The surgical treatment canreduce surgical damage.【Key words 】 Lumbar vertebrae;Scoliosis;Spinal fusionJ Spinal Surg,2010,8(2):82-85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指成年以后发生的脊柱侧凸性病变,SRS 定义冠状面Cobb 角>10°。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牛辉;张本立;李林军【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选择两种手术方法:A 组(10例)以根性症状为主,腰部疼痛较轻,无冠状位及矢状位失平衡,行短节段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

B 组(15例)以大范围的下腰痛为主,伴有腰部支撑功能受损,行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椎管选择性减压、选择性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两组均术后1周左右佩带胸腰部支具下床活动。

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腰椎侧凸Cobb’s 角平均9.7°(5°~20°),VAS 评分平均为2.3分,术中脑脊液漏1例,术后切口不愈合1例。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疗效满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脊柱失平衡状态及退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2页(P1380-1381)【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内固定;疗效【作者】牛辉;张本立;李林军【作者单位】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周口 466000;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周口 466000;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周口 4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退行性腰椎侧凸属于成年人侧凸,指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由于脊柱退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其Cobb角大于10°,通常小于40°,又称老年性腰椎侧凸,可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严重患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根据患者症状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1]。

本研究选取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取单节段固定减压融合和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病理基础与手术选择的关系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病理基础与手术选择的关系

退变加剧也可 同时导致关节 突关节方 向变化 , 出现不 对称 的 压应力和不断 的磨 损 , 弓根 可伴 随发 生扭 曲 , 椎 最终形 成旋 转移位 。

减压和脊柱稳定 、 平衡 的重建 , 尽量 纠正脊柱 畸形 , 手术时注
意 k~神经根受累通常是 由于 凹侧神经根 管内 、 的压迫所 外 致, 凸侧 侧隐窝狭窄通常 累及 L 或 S 神经根 。 对 于手术指 征的掌握仍然有差异但趋 于一致 , 目前较 为
间 盘退 变 的 发生 先 于 关节 突 关 节增 生 或 椎 体 前 缘 骨 赘 形 成 。
2 1 非手术治疗方法 对 D . S患 者首 先应考 虑采 用非 手术
治疗 , 通常非手术治 疗较 为理 想 , 保守 治疗适 用于 病情较 轻
的患者 , 这些患者 的典 型症状仅 是 可耐受 的腰 背痛 , 明显 无 的根性 跛行 , 椎管狭 窄不 重 , 同时 在矢 状位 和冠状 位上基 本 保 持平衡 。治 疗上主要 包括腰 背肌 功能 锻炼及 口服 非 甾
根据患者不 同的临床表 现和疾 病的严重 程度 , 退行性脊
柱侧弯 的治疗可 分为 保守 治疗 和外科 手术 治疗 。因其多伴
有 多 节 段 严 重 的椎 管 狭 窄及 椎 间 盘 突 出 。 既 有 常 见 的矢 状 且
性 疼痛 症状 、 病理 改变复杂 、 像学表现多样 。近年来 , 影 对于 该病的诊疗 报道 E渐 增多 , t 但该 病 的命 名仍 未 规范 , 治疗 其
方 状 面上 的腰 椎侧方 滑脱 和水平 面
上 的旋转性 半脱 位 , 疗 上较 单纯 的腰椎 退 变性 疾病 要 复 治
杂。
1 退变性脊柱侧 凸腰椎畸形的 的病理基础 D S的病理 变化不 同于特 发性 脊柱 侧 凸 , 间 盘退 变是 椎 引起腰椎退变性疾 病 的病理基 础 。椎 问盘退 变导 致关 节突 关节退变 、 增生 , 关节结构异常 ; 间关节 制约和稳定 功能丧 椎 失, 出现节段性 不稳 定。椎 间盘退 变为初 始 因素 , 间盘发 椎 生磨损 、 撕裂 , 间隙高 度丢失 , 致脊柱前 、 纵韧带 丧失 椎 导 后 支持和稳定作用 , 关节突关节面严重破 坏 。退变性 侧凸可 以 发生在胸腰任何节段 , 但以腰椎更为 多见 。通 常累及下胸椎 和腰椎 的 5—6 个椎节 , 多数不 超过 4个节段 。研究表 明 , 椎

选择性减压矫形手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减压矫形手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减压矫形手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分析黄波;卢一生;施建东;徐静芳;刘振刚【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ect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s of orthomorphia in treatment of severe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 DLS) . Methods A total of 23 DLS patients during March 2009 and August 2011 underwent select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long-segment pedicle screws of orthomorphia and internal fixation. Scoliosis Cobb's angle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 were measured before the operation, during the first and last follow-up, and the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8-27 months,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21. 3 months. The values of ODI and Scoliosis Cobb's angles in 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in the last follow-up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 (P<0. 001). The correction degree was no obviously lost, and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was foun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Select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s of orthomorphia in treatment of severe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ects, and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may be the best choice.%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探讨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探讨
者均接受手术后路减压、 矫正侧凸和椎弓根螺钉 固定治疗。 首先, 取患者仰卧位, 麻醉后于手术视野进行常规消毒 铺巾, 于腰背部后正中处做手术切口, 逐层切开暴露侧凸的 脊柱节段双侧椎板和关节突 [2]。 其次, 在需要固定的脊柱节段打入椎弓根螺钉, 借助透 视 机 观 察 调 整 位 置, 复位满意后切除有下肢神经症状的椎 板, 行常规减压并将椎板、 关节突的骨质修整为 2mm 左右的 骨粒备用。准确探查椎管, 切除增厚的韧带和突出的椎间盘, 行神经根松懈减压操作, 对合并存在滑脱移位的患者可通过 椎弓根提拉钉复位。将预先制作好的连接棒置入椎弓根螺 钉的凹槽内, 适当加压矫正以重建腰椎前凸 [3]。 针对椎间盘退变不严重的患者行后外侧植骨融合, 针对 退变性严重的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处理。最后按照常规清 理伤口, 彻底止血、 置管引流、 关闭切口。
组 间 比 较 采 用 独 立 样 本 t 检 验, 当出现 准差 ( ± s )表 示, P <0.05 时,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情况
椎间植骨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组无明显差异 ( P >0.05) , 详见表 1:
9 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后路减压、矫正侧凸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椎间 植骨融合和后外侧植骨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 1 年,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腰椎 JOA 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 症状、 植骨融合情况展开分析。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果 椎间植骨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 随访 1 年发现,两组患者 VAS、JOA 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保守治疗无效的 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脊柱变形的情况,恢复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近期疗效较好。

腰椎退变性侧凸

腰椎退变性侧凸

腰椎退变性侧凸一概述腰椎退变性侧凸属于成年人侧凸,是指在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由于脊柱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

其Cobb角大于10º,通常小于40º。

其使动因素为腰椎椎间盘的退变、关节突的退变。

其临床特点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节段性失稳和由此引起的进行性畸形和疼痛。

患者可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步行距离缩短、下肢酸痛、麻木,不能久坐久站。

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大约80%的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可出现侧凸的进展,每年进展2°~6°。

二病因腰椎退变性侧凸的病理基础包括:腰椎椎间盘的退变、小关节退变、相应节段的椎管形态发生改变、出现椎管狭窄。

腰椎侧凸易导致节段失稳;腰部肌肉软组织在凸侧受到牵拉,凹侧出现痉挛,出现慢性炎症;侧方滑移和旋转可引起神经根的牵拉,出现相应症状;同时常出现代偿性腰椎生理前凸消失。

此外,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侧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

骨质疏松导致椎体不对称骨折,从而导致侧凸。

非对称性椎间隙塌陷导致塌陷严重侧受力加大,产生骨小梁微骨折,进一步加重侧凸。

三临床表现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表现为:除畸形外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痛,进展较快,药物不易缓解,活动时腰痛加剧。

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逐年加重。

患者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其神经受压症状主要发生于凹侧(神经通道狭窄),也可发生于凸侧(神经受到牵拉和移位)。

腰痛症状常常为晨轻暮重,即腰痛在早起时较轻,随着白天的活动,渐渐觉得腰痛加重,难以支撑身体,以致于要弯腰,躯干前倾,以减轻疼痛。

部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四检查1.X线片X线片包括正侧位,正位片上可以测量Cobb角,并了解整个脊柱躯干的平衡状态;侧位片检查矢状面,可以发现后凸和前凸的程度,也可以除外脊柱滑脱和椎体迁移。

2.CTCT能够帮助了解椎体,小关节的退变情况。

3.MRIMRI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异常。

五诊断诊断很难与进入成年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区别,其影像学改变有利于鉴别。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 耿晓林1 禹萌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 耿晓林1   禹萌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耿晓林1 禹萌发表时间:2014-08-07T11:16:54.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耿晓林1 禹萌[导读]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耿晓林1 禹萌2(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 453100;2郑州人民医院 450000)【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60.37±8.46)分,JOA评分为(10.27±2.18)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15.46±3.15)°,冠状位Cobb为(20.48±5.19)°;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33.73±4.84)分,JOA评分为(22.64±3.74)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27.95±5.36)°,冠状位Cobb为(8.74±1.25)°,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9±1.27)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0±340)ml。

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本组28名患者均未出现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移位、断钉、松动、拔出现象。

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手术退变性脊柱侧凸近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22-02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生于成人群体、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结构性侧凸,区别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要发生在五十岁以上的成人群体。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
2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症 的 评估 与治 疗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症 患 者 的治 疗 方 法 选 择 有 赖 于 详 细 的 临 床 表 现及 影像 资料 评 估 。 者 包 括 年 龄 、 凸 病 史 、 前 侧 一 般 情 况 、 要 脏 器 功 能 及 完 善 的专 科 检 查 , 重 比如 疼 痛 的来 源 及 性 质 、 歇 性 跛 行 病 因 的 鉴 别 、 经 系统 的 定 位 检 查 、 间 神 弯 曲柔 软 性 和 躯 干 总体 平 衡 状 况 等 , 中尤 以 明确 导 致 疼 其 痛 的来 源 与 程 度 对 决定 治疗 方式 的选 择 最 为 重 要 。 影像 学
解 矢 状 面 、 状 面 以及 整 体 的 平 衡 情 况 , 治 疗 策 略 以 及 冠 对 具 体手 术 方 式 的选 择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I 用 于评 估 1或 1 5或 S ; 椎 常 不 被 累 1胸 及 , 椎前凸丢失 ; 间隙狭窄并左右不均 ; 腰 椎 常伴 椎 体 滑 脱 或平 移及 小 关 节 、 板 增 生 等 [ 椎 4 1 。 目前 对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的 分 类 尚 无 一 种 公 认 的 标
疼 痛 和腰 背 肌 疲 劳 常 导 致矢 状 面或 冠 状 面 的失 衡 。 由于 但 侧 凸 角度 较 轻 , 观 改 变 少 见 。典 型 X 线 表 现 : 以 一 柔 外 常
围 、ob角 、 椎 和 上 下 端 椎 终 板 倾 斜 度 、 Cb 顶 顶椎 位 移 、 大 最 侧 方移 位 和 冠 状 面 失 代 偿 值 ( 正 中线 与 C 骶 7铅 垂 线 的 距 离 ) 矢 状 面 上 的各 节 段 之 间 的关 系 、 椎 前 凸 角 度 、 正 ; 腰 骶 中线与 C 7铅 垂 线 的关 系等 『。测 量 以上 指 标 可 以 充 分 了 l O l

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8,&,9# #$ 7896:;<=>?@ABCDEFG HI,> JKLM N3=O 6PQR GS % % & #:; TH
I,>JKLMUV $ WX <=>?@ Y $ Z[ ?ABC Y $ \]^_‘=abc‘O6DF $ Z[de DE; W $ ^6 : ! 6L A fghijdkl= F Am ! noh 7pqr stu % ’( # 6vwx 7pqp y $ 6Lzx UVab {|}h~ % ijdkl= F Am} G;#H; :@ LM ;;EC$ DE :M =IE=$ " DE <;E@$ #$ L MN3 <DEC$ D E:M ;DE;$ $ KMN3 D@EJ$ D E @EC$ $ Z <@E@99 DE A?E;99 $ ? ""K)’,L79,’K+ 5("&K.M7 # =JEC99 N=E;99 $ ?J ""K)’K+ (.)+(.K&(,. K.O+% # JE?$ CDEC$ % T~=DEh $ x @ T "A<P # pyLM "QR.M&(,.K+ S#1T,"(" #% ’) # -. 0 /01 23 4 5 O 6 = ¡ ¢ "C0M,+R9. ’7+7K"7 #$ £ ¤ = & # ( $ ¥ ¦ = D E N 3 $ ^ § ¨ © ª ! 5 « ¬ ­ ®¨¯ "M7.&7’ ,L O’KUV&# # = °±² F G H I , > J K L M N 3 ³ ´ = ° µ \ ¶ $ · ¸ L % = O 6 ¹ O6=º» $ LM¼²¸f½¾¢¿=]À % ! *+, " >JKLMÁ3 & -. ! /0123456 & HI, & LM & ¨¯ -./01 # 23456 #W 2781 #;IIDNDI<F "AII?#NI?NNI=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选择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选择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选择田纪伟;王雷;董双海;赵庆华;夏天;刘铖祎n;柳超【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1(014)006【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outcomes of sel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egenerative scoliosis. Methods 42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were undergone surgery. Oswestry score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scoliosis Cobb angle and lumbar lordosis angle was observed in internal fixation patients. All data was recorded on preoperation, 3 months postoperation and last follow-up.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w as 8 ~36 months. Preoperation Oswestry score was 39. 25 ± 10. 47, 3 months postoperation was 13. 85 ± 7. 73, last follow-up was 17. 95 ±6. 18.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operation and 3 months postoperation, preoperation and last follow-up data ( P <0. 05 ). Preoperation scoliosis Cobb angle was 21. 05° ± 8. 51° , 3 month postoperation was 12. 13° ±4. 83°, last follow-up was 14. 03° ± 5. 25°; Preoperation lumbar lordosis angle was 14. 40° ± 14. 72°, 3 months postoperation was 26. 62° ±11. 48° ,last follow-up was 24. 27° ±11. 0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operation and 3 months postoperation, preoperation and last follow-up data of both scoliosis Cobb angle and lumbar lordosis angle( P <0. 05 ). Conclusions Sinc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s helpful in deformity correction; thetreatment for degenerative scoliosis should be focused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s. Sel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achieve satisfied clinical outcomes.%目的评价选择性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评分;记录实施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侧凸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8~3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39.25分±10.47分,术后3个月为13.85分±7.73分,末次随访为17.95分±6.18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内固定治疗患者侧凸Cobb 角术前为21.05°±8.51°,术后3个月为12.13°±4.83°,末次随访时为14.03°±5.2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术前为14.40°±14.72°,术后为26.62°±11.48°,末次随访时为24.27°±11.03°,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依据不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治定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的同时有助于畸形的改善,可不必过分追求侧凸角度的纠正.【总页数】4页(P601-604)【作者】田纪伟;王雷;董双海;赵庆华;夏天;刘铖祎n;柳超【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3;R687.3【相关文献】1.7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选择探讨 [J], 赵艳江2.7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选择探讨 [J], 赵艳江;3.先天性斜颈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观察 [J], 鞠全荣;林淑媛;等4.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选择 [J], 林绍仪5.个体化手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J], 张晓星; 朱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

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

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黄宇峰;沈彬;赵卫东;张振;于彬;吴德升【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目的评价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7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节段,对既有不稳或减压所致的失稳节段进行融合,采用JOA评分、ODI量表及改善率行疗效评估。

结果术前JOA、ODI评分分别为(14.7±1.8)、(32.5±6.8)分,末次随访时为(25.3±2.4)、(13.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为78.9%,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

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和评估,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总页数】5页(P69-72,76)【作者】黄宇峰;沈彬;赵卫东;张振;于彬;吴德升【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J], 朱绍勋2.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29例 [J], 糜大国;成红兵;周斌3.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刘宁;吴鹏;吴义刚4.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 [J], 何江;唐国庆;陈中荣;兰宗江5.后路减压有限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49例分析 [J], 王飞;单建林;天林;李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to p c iey e r s e t l .Os e t c r s w r b ev d i l t e p t n s n c l ss C b s a g e ,l mb r l r o i n ls a d v w s y s oe e e o s r e n a h a i t ,a d s oi i o b’ n l s u a o d ss a g e n r l e o f so i e e o s r e n t e i tr a x t n p t ns u in tme w r b e v d i h n en lf ai ai t.Al t e d t e e r c r e r o e ai ey n h p s p rt e y i o e l h a a w r e o d d p e p r t l ,3 mo t o t e ai l v o v
【 摘要 】 目的
评价选择性手术治疗退变 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方 法 2 0 0 5年 1 ~ 09年 9月共 手术治疗 2 月 20 2
例患者 。记录所有患者术前 、 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 时 的 O w s 功 能评 分 ; 录实施 内固定 治疗患 者术前 、 后 3 set  ̄ 记 术
S lc ie s r ia r a me tf r d g n r tv c l ss HU NG Y n l n ee t u gc l e t n o e e e a i e s oi i v t o A a g i g,L U S a y a I h o u,L A 1 NG C u x a g, ONG Ho — h n in L u

26・ 8
21 0 0年 l O月 . 8卷 第 5期 第
JS ia S r, tbr 0 0, o pnl ugOc e 1 V l o 2

临 床 研 究 ・
退 变 性 脊 柱 侧 凸 的选 择 性 手术 治 疗
黄 阳亮 , 刘少 喻 , 梁春祥 , 厚清 , 滨 生 , 浩淼 , 国伟 , 龙 于 李 韩 张旭 华 , 富鑫 魏
F o J n ay 2 0 t e t mb r 2 0 r m a u r 0 1 o S p e e 0 9,2 a e f d g n rt e s oiss ta n e w n u g c lte t e twe e a ay e 2 c s s o e e ea i c l i h t u d r e t s r ia r a v o m n r n lz d
1 .3 4 8 。 末 次 随 访 时 为 l. 3 ± .5 ; 椎 前 凸角 术 前 为 1 .0 ±1 .2 , 后 3个 月 为 2 .2 ±1 .8 , 2 1。± .3 , 40 。 52。腰 44 。 47。术 6 6 。 14 。末
次随访时为 2 . 7 ±1 .3 ; 后 6个月 , 4 2 。 0 。术 1 均达 到骨性 融合。上述各组术后 3个月及末次 随访 的数据与术前 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结 论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 主要 以缓解症状 为 目的 , 依据 不同 的临床及 影像学 表现 制定个体化治定方案能够取得 满意的临床疗效 。
qn ,Y i hn L ami , A uw i H N u u , i g UBn eg, I o a H N G o e,Z A GX h a s H o H si l S N Yt e nv sy G aghu5 0 0 ,C ia o t U e s U i r t, unzo 17 0 hn pao f —n ei
【 关键词 】 脊柱侧凸 ; 压术 , 减 外科 ;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中图分类号 — 972 1)0 08 0 62 25 (00O — 26— 4
【 O 】di1 .9 9 ji n 17 D I o:0 3 6 /. s.6 2—25 .0 00 .0 s 97 2 1 .5 0 8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的侧 凸 C b 、 ob角 腰椎前凸角 以及融 合时 间。结果 平 均随访 1 月 ( 9个 8—3 6个月 ) 。椎 管减 压 3 例; 椎管减 压并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l , 中长节段 固定 6例 。Ow s 9例 其 s et  ̄功能评分术 前为 3 .5±1 .7, 92 0 4 术后 3个月 为 1 .5±7 7 , 38 .3 末次随访时为 l.5± .8 7 9 6 1 。实施 内固定 的患 者侧 凸 C b o b角术 前为2 . 5 ±85 。 术后 3个 月为 10 。 . 1 ,
a d a tel to o —p eu t T ea ea e o o —pp r dw s 9m nh 8— 6 m nh ) T rec ssu d r e t i n t h s f lw u .R s l h v rg l w u e o a o ts( 3 o ts . h e ae n ew n s — a l s fl i 1 n
F xn eatetfS i l ugr , it f l t ui.D p r n o pn re Fr f i e m aS y sA a d i
【 bt c】 0 jcv T vsg e li l u o e o s e i rclr teto dgnr i ooi Me os A s at r bete one it cn aot m s fe cv s g a ta nf e e te cls . t d i i ta i c c l te u i e m r e av s i s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