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能对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消防安全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实验探究: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头,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燃烧,石头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探究:将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蜡烛逐渐熄灭。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实验探究: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结论: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着火点,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三)燃烧条件的关系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才能发生。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将大火蔓延的区域与未燃烧的区域隔开。
2、隔绝氧气(或空气)例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使油与氧气隔绝。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房屋着火,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五)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范围: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
3、水基型灭火器适用范围: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六)消防安全知识1、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课题】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能利用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视频了解处理失火事件时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物质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复习回顾】【自主学习】温故知新: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红磷燃烧的现象:。
3.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4.什么是着火点:。
5.燃烧的条件:(1)物;(2)(或空气);(3)。
先知先觉: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1)(2);(3)。
【合作探究】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1、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头,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将一根木条和无烟煤用酒精灯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无烟煤着火点:700-750℃木材着火点:250-330℃)4、有一根燃烧的蜡烛你如何熄灭蜡烛?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6、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7、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展示交流】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内容:铜片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铜片上再放上白磷和红磷2、实验现象:。
3、实验内容: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4、实验现象:。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堂检测】1、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A 是液态物质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2、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3、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B.立即用嘴用力吹C.立即盖上锅盖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5、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猛烈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能力提升】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C.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D.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板书设计】【你所学收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7.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 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C,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热水的温度大于40C,而达不到240C,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 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实验1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咼(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知识准备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回答前面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物质可以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部分化学方【导入】前面我们接触到了那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你能猜想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系统的掌握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更多知识。
【自主学习】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燃烧的概念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阅读教材P124~125.思考下列问题: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观察思考】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5~126.思考下列问题:1、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原理及方法【精讲点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是在燃烧条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灭火原理的应用一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交流学习】1、(1)你如何熄灭蜡烛?(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7~129.思考下列问题:1、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2、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现象分析程度的因素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四、达标测试1、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着火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2.燃烧的条件:(1)(2)(3)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2中的燃烧,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方法是:(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3)使可燃物的温度2.灭火器的使用干粉灭火器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条件。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K ClO3、KMnO4、NH4NO3、KNO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学案课前预习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举两例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学习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课内探究一、化石燃料阅读课本化石燃料第一段,填写下列内容:①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___________能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一、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5ˊ)1.自主探究:【提 出 问 题】: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实验方案】:1、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观察现象;2、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三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有 、 、 ,三者缺一不可2.演示实验 可观察到(1)薄铜片上红磷 ,白磷 ,说明燃烧需要 ;水中的白磷 ,说明燃烧需要 当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灭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灭火的原理: 。
2.灭火的方法:(1) ;(2) ;(3) 。
2.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8ˊ)课堂反馈回顾历史《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的条件回答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跑,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
练习实践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2.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 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 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课后习题:课本131 页习题2、4、5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3、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学习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学习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1课时)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了解火灾中逃生的一些常识。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同学们认真预习教材128—132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灭火的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石头 木条讨论:1、木条能点燃而石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_____4、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活动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问题:怎样让一支燃着的蜡烛熄灭?稀HC实验用品:蜡烛、打火机、烧杯、水、抹布、剪刀、Na溶液……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任一个燃烧的条件,燃烧就会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灭火器原理(浓盐酸、Na2CO3溶液)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的收获(畅谈本节课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外延伸1、学校什么地方放了哪些灭火器?应该怎样使用?2、调查家庭、学校、大型商场有哪些灭火措施?3、根据自己家庭周边的环境设计防火灾的方案?五、巩固练习1、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A、散热快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D、木材是可燃物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B、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燃烧3、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住,但现场仍有大量浓烟冒出。
据吉林省消防部门介绍,本次事故系厂房氨气爆炸引发火灾。
根据以前我们所积累的知识,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归纳】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P128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129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该如何灭火?【实验探究】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家中棉被不慎起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131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物质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实验7-1观察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由上述试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上述试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归纳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讲点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是在燃烧条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灭火原理的应用一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交流展示】(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研读共品】P127了解几种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讲解】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引起爆炸。
如可燃物性气体、可燃物性液体蒸汽、可燃物性固体粉尘在空气中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实验探究】实验7-3观察现象:发生爆炸讨论、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为防止可燃物遇火,引起爆炸在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127【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实验7-3并进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2.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程度有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只要消除任意一个即可)2.灭火的方法:(1);(2);(3)。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内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时,必须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识一些有关的图标:■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联系都属于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知识拓展】1.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2.有些爆炸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如蒸汽锅炉的爆炸、自行车车胎爆炸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知识网络】①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的反应。
①物质具有②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①隔绝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
燃烧方法有等。
③灭火的原理及方法:②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方法有等。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有等。
①增加氧气的浓度④促进燃烧的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具体方法是。
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131.1~6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3.下列做法能否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如果能,请写出其中的原理(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
(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
(3)工厂炼钢时常通入氧气,。
(4)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4.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中考直通车】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
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8.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A B C D9.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
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
A.提供可燃物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
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
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甲乙丙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或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11.小倩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MgO MgC2Mg3N2Mg(NO)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氧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小倩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倩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她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倩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
【反思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