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质资源+引种+选择育种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
天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择差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
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57.2
54.9 56.5 55.5 55.8
52.8
49.2
49.5
45
45.1
40.8
34.8
48.2 50.2 51.2 49.2
45.8
45.4
40.8
35.1
Performance of sub-lines of line 1 during six years of continuous directional selection for high and low seed weight
驯化(crop introduction)
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 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 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品种成为本地的作 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的意义
引进适宜栽培作物,丰富作物种类 引进适宜作物品种,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具 有明显的效果 引种是快速解决当地优良品种缺乏,更新 作物类型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
(一)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 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 自然变异(基因突变、芽变) • 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剩余遗传 变异)
(二)纯系学说(The theory of pure-line selection)f-pollinated crops
Johannsen’s experiments
Effect of selection for seed-size groups (sublines with four pure lines)
Seed size (cg)of sub lines within a pure-line 20 30 40 50 Seed size(cg)of progenies of sub lines Line 2 55.8 55.0 56.5 54.9 Line 3 49.2 48.2 49.5 45.9 line13 47.5 45.0 45.1 45.8 Line15 45.0 45.0 44.6 36.9
育种学复习资料(级农学班)2
育种学复习资料(级农学班)2《育种学》一、名词解释2、经济性状:指符合人类的生产要求,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性状。
3、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4、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5、生态类型: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6、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混合法: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2—F6)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8、衍生系统法:由F2或F3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分别称之为F2或F3衍生系统。
这种方法是在F2或F3进行一次株选,以后各代分别按衍生系统混合种植,而不加选择。
对衍生系统进行测产,测定结果只作参考,淘汰明显不良的衍生系统,并逐代明确优良的衍生系统,直到产量及其他有关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再从优良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一年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系统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
9、一环系:由地方品种,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分离出的自交系。
10、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分离出的自交系。
11、回交: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连续多代杂交。
12、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表现。
13、特殊配合力:某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
14、雄性不育系:在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中,雌蕊发育正常,但遗传性上自身造成无花粉或花粉失去活力的植株所构成的品系。
15、雄性不育恢复系:凡雌雄蕊正常,自交结实,能用作不育系的授粉亲本,并使杂种一代恢复正常育性的品种或品系。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选择育种的意义
选择育种是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中 非常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通过 选择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和经济效益。
选择育种的原理
遗传基础
选择育种的原理是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通过了解个体的基因型 和表型关系,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适应性
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适应性这个因素,即选择的个体应该 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新品种的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 求也不同。引种时需要考虑引进植物对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 适应性强的品种。
遗传多样性原理
引种时应该尽量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品种,这样可以增加引进植物在 本地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引种成功率。
引种的程序
搜集引进植物材料
从其他地区搜集引进植物的种子 、种苗或繁殖材料,确保引进材 料的质量和纯度。
引种与选择育种的联系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 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植物品种的改良和育种水平 的提高。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试验和 观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需要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
在某些情况下,引种和选择育种可以同时进行, 如在引入新的种质资源后,可以在本地区进行选 择育种,以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
确定引进植物种类和品种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市场需求,选 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生态条 件的植物种类和品种。
植物检疫和隔离种植
对引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植 物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播。隔 离种植可以进一步确保引进植物 的健康和安全。
适应性试验
在引进地开展适应性试验,观察 引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 况,评估其在本地环境中的适应 性和生产潜力。
园林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植物品种:是经过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园林植物品种的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园林植物观赏品质: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育种工作的基本程序:订、查、引、选、育、试、登、繁育种系统:是培育优良品种而建立的一种完善的育种资源、信息和技术体系,是品种培育的基础。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中国种质资源的特点:种类繁多、分布集中、变异丰富、品质优良中国种质资源丰富的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引种驯化: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使引种植物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称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引种驯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其他生态因子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提纯、比较鉴定和繁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育种目标的确定、原始材料圃、株系选择圃、品系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形式,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变异的芽萌发长成枝条或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的现象称为芽变芽变育种: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将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周缘嵌合体:层间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扇形嵌合体:层内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杂交育种: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将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再经选择、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并具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园林植物新材料的育种途径单交: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回交:杂交子一代F1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远缘杂交:是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园艺植物育种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作业1绪论,第1~3章(要求:第三周末以前完成)一、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
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2.引种:把别的地区的动植物优良品种引入本地区,选择适于本地区条件的加以繁殖推广。
把外地的优良品种引入本地种植3.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光照周期长短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4.选择育种:利用的是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的自然变异作为选择工作的原始材料杂交育种等是用现有品种先人工创造出变异,然后进行选择工作引种是以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单位进行比较选择选种首先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进行系统群体间比较5.遗传力:遗传力又称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遗传力分为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那么表型的变异可能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甚至还有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填空题1.根据群体的遗传组成不同,品种可分为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杂交种品种、多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2.育种目标是指作物通过遗传改良后要达到的目的。
育种目标总的分为生物学目标和经济学目标。
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植物种资源研究工作重点仍将是“广泛收集、妥善保管、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4.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引种成功与否以引入品种表现的适应性指标、效益指标和繁殖能力作为评定引种成功的主要指标。
5.育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从引种开始,其正确与否及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育种进展速度的快慢和获得成果的大小。
三选择题1.观赏的花卉有时要求同一品种中有不同的花色组成(但比例可控),指的是品种的(b)。
A.特异性B.一致性C.稳定性D.优良性2.利用绝对无融合生殖所产生的种子进行繁殖的群体是(d)品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但群体的目标性状平均数提高、变异度缩
小。
推广
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改良与保纯
或自花授粉作物繁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某一性状的不同类型 集团 1 集团2 集团3 原品种 表现优良的集团
4、改良混合选择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单株选择 株系1 株系2 株系3 原品种 株系鉴定、混合 混合改良群体 原品种
春播麦主区:
1、东北春播麦亚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播麦亚区 (北部高原干旱和南部丘陵平原半干旱2个副区)
3、西北春播麦亚区(银、宁灌溉、陇西丘陵、河西走廊和荒漠干旱4个副区)
冬秋播麦主区: 4、 北部冬秋播麦亚区(燕太山麓平原、晋冀山地、黄土高原3个副区) 5、黄淮冬秋播麦亚区 (黄淮平原、汾渭谷地、胶东丘陵3个副区) 6、长江中下游(秋播)麦亚区(江淮平原、沿江滨湖、浙皖南山地、湘赣丘陵) 7、西南冬(秋播)麦亚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陕南鄂西山地3个) 8、华南冬(晚秋播)麦亚区(内陆山地丘陵和沿海平原2个副区) 冬、春兼播麦主区: 9、新疆冬、春兼播麦亚区 (北疆和南疆2个副区) 10、青藏冬、春兼播麦亚区(环湖盆地、青南藏北、川藏高原3个副区)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不仅直接用于生产栽培,更重要的是在被引种地区由于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产生新的品种类型,形成次生多样性中心。 我国的600多种栽培植物中,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其中果 树和蔬菜作物大多是国外引进的 熟悉的有: 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蚕豆、 棉花、烟草、甘蔗、甜菜、花生、芝麻、 苹果、葡萄、甜橙、芒果、香蕉、菠萝、草莓 黄瓜、番茄、咖啡、……
是作物育种最基本途径,简便、快速、有效。
育种学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3.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4.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5.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6.简单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引种)7.引种:引种驯化简称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8.驯化引种: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驯化引种)。
9.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10.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然后与标准品种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1.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成枝条时,在性状上的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2.芽变选种:将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变异的枝条进行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
13.杂交: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14.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2
影响
引种为世界各地的农业带来了丰富的物种资源,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
选择育种的定义和分类
选择育种的定义
选择育种是利用选择性繁殖,以提高某种特定 性状的农作物或动物种群。
自然选择
由环境中的自然因素决定,适应环境的个体在 繁殖中更容易生存和繁衍后代。
选择育种的分类
选择育种可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类别。
人工选择
由人为选择,选择具有某一有利性状的个体进 行繁殖,以获得所需的性状。
人工选择的优点和缺点
1 优点
2 缺点
人工选择可以加速农作物或动物的进化进程, 提高产量和质量。
人工选择对基因多样性产生影响,可能导致 基因的丧失和遗传疾病的增加。
选择育种的历史和影响
1
历史
人类从古代就开始进行选择育种,早期的选育目的是改良食物的品质和适应性。
禽类动物的选择育种方法
家禽 蛋禽 肉禽 野禽
饲养管理、选择育种 高产蛋鸡选育、饲料营养研究 选种选育、疾病防治 保护和栖息地恢复
鱼类的选择育种方法
海水鱼类
• 选择有利性状的个体繁殖 • 调控水质和饵料
淡水鱼类
• 选用高产肉、美型和耐 性状的个体
• 控制饲料和养殖环境
迁移性鱼类
• 维护洄游路线和栖息地 • 改善水生态环境
《引种和选择育种》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引种和选择育种的重要性、定义、历史、分 类以及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了解它们对于农业和人类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 展方向。
引种的定义和分类
引种的定义
引种是将外来种质引入特定地区或环境中,用 于改良当地的农作物品种。
自然引种
通过风、水、动物等自然因素散播传播植物种 子,实现种植物种的引入。
引种和选择育种(共77张PPT)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2.驯化:
将引入的外地或外国的种类〔系〕,经选择 培育本钱地推行的作物种类的措施和过程。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区别:
“引种驯化〞:普通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 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本地根本上 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引种栽培〞:那么是从外地引进种子或种苗,虽然已 运用于消费栽培,但不能到达或产品收获时还未到达开 花、结实阶段,如黄麻。
又称为“系统育种〞,“纯系育种〞。
〔二〕特点:
1. 优中选优,延续选出新种类:
一个较纯的种类在宽广地域长期栽培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异, 进展选择育成新种类,新种类又不断变异,为进一步的选择提 供了资料。
例如:
鄱阳早→南特号→南特16号→矮脚南特→青子金早
2.简便快速: ① 立足于选:省去人工发明变异的环节; ② 纯合快:所选个体普通为同质结合; ③ 推行运用快:只在原推行种类根底中选改良 了部分性状,顺应性强。
〔一〕〔低以温小长除麦日为作检例物〕引疫种规外律 ,新引进的种类资料还必需经过特设的检疫圃,
早稻感光性弱
一 〔一、〕两原种根隔那本么的离选择种方法植,假设在鉴定过程中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的病虫害,
春小麦的短日低温性不强,春化阶段短,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顺应性强,引种范围较广,如墨西哥育成的春小麦种类,在世界上有二、三
3.有一定局限性:
① 依托自然变异,不能有目的的创新;
② 个别性状上改良,综合性状上较难突破。
二 、作物种类群体中的遗传变异
〔一〕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二〕自然突变; 〔三〕诱发变异:
有些种类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到达真正纯 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 推行后依然发生一些分别;有些性状在推行到新 地域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显露其中的变异。
《作物育种学》试题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2、育种目标:3、种质资源:4、引种:5、遗传力:6、选择反应:7、芽变:8、群体品种:9、有性杂交育种:10、两亲杂交:11、多亲杂交:12、回交:13、添加杂交:14、单交种:15、双交种:16、三交种:17、远缘杂交18、杂种优势:19、自交衰退:20、苗期标记性状:21、自交系:22、自交不亲和性:23、自交不亲和系:24、雄性不育25、雄性不育系:26、配合力:27、一般配合力:28、特殊配合力:29、诱变育种:30、体细胞杂交:3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32、植物基因工程:33、专家系统:34、保持系:35、恢复系:36、合成杂交:37、雌性系:38、临界剂量:39、实生选种:二、填空题1、有性杂交的类别可以分为和。
2、选择育种中两种基本选择方法为和。
3、选择育种的实质是。
4、种质资源的可以分为、、和。
5、有性杂交的方式、、和。
6、常规有性杂交育种的两个辅助手段是和。
7、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处理方法有、和法。
8、配合力可以分为和。
9、轮回选择法包括、和。
10、杂种优势育种的配组方式包括、和。
11、专家系统由、、和解释模块构成。
12、雄性不育性的三种遗传类型包括、和。
13、同型自交不亲和性分为、和孢子-配子体。
14、自交不亲和性可分为与两种类型。
15、远缘杂交特点有、、和剧烈分离。
16、配合力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和半轮配法。
17、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和杂种优势指数。
18、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假说,为和。
19、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和。
20、用化学药剂诱变处理的方法有、、和注入法。
三、简答题1、园艺植物育种目标有哪些?2、种质资源的类型有哪些?3、比较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异同点?4、有性杂交的方式有哪些?5、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是什么?6、如何加速选种的进程?7、适合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有哪些?8、杂种优势育种中杂交种子生产的方法有哪些?9、列表比较杂种优势育种中杂交组合方式的优缺点?10、区别芽变与饰变的分析依据有哪些?11、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中有何作用?12、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13、试述选种程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4、芽变的特点?15、多倍体育种在园艺植物品种选育中有何重要意义?16、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17、选育优良自交系有哪些方法,有何异同?18、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方法有哪些?19、常规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的异同点?20、比较自交系选育中三种轮回选择法的优缺点。
引种和选择育种
三、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1)气候因素: a、温度:不同地区温度条件不同,一般高纬度地区的 温度低于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的温度低于平原 地区。海拔每升高100m,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温 度降低0.6℃。 b、光照:日照长短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通常北半球, 北长南短,夏长冬短。 (2)品种因素:不同作物、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光温 反应不同。 (3)其他环境因素: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类型
小麦生态区划图
各种作物、各种品种类型对一定的生态环境表
现生育正常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性。
具有相似生态适应性的品种类群称之为作物生 态类型。 确定生态类型,一般以生育特性和抗逆性为主 要依据,并联系各有关生态性状。
引种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因素
的差异程度,决定于生态类型差异程度。
稻的生态型。不同水深的环境形成了稻的不同生态型 (据国际水稻所1975年资料)百分数为世界范围之比例
育 种专题
引种与选择育种
麦麦体敏:093135127
阿不都吉力力:093135101
吾斯满江:093135141
吐尔迪:093135140
帕丽旦:093135129
居来提:093135123
引种
广义的引种泛指从外地区和国外引进新植物、 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
要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种,是所有作物育种最基本、简易、快速
而有效的途径。
一、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整理版-改动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 1. 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 良种:常说的良种有两层含义:一是优良品种;二是优良种子,即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
即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
3. 种质资源:即携带种质的材料或载体的总称。
即携带种质的材料或载体的总称。
4. 引种: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种到新的地区。
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种到新的地区。
5. 无性系: 指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植物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得来的群体。
指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植物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得来的群体。
6. 无性系品种: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成的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的一类品种。
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成的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的一类品种。
7. 自交系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的可用于生产的群体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的可用于生产的群体8. 杂交种品种:指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特定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指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特定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9. 遗传力:广义—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狭义—基因型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基因型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10. 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1. 异花授粉植物: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构成的一个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又在主要经济性状相对一致而保持遗传平衡的异质群体。
传平衡的异质群体。
12. 有性杂交育种:经过有性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的过程经过有性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的过程13. 组合育种: 又叫常规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在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育种学名词解释
】、.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一般原则(1)亲本优点多,主要性状突出,缺点少又较易克服,双亲的优缺点能互补(2)选择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作杂交亲本之一(3)双亲亲缘关系远,遗传差异大(4)目标性状遗传力高,注意性状间的相关性(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从品种选到的自交系称为第一环系,从杂交后代中选到的自交系称为第二环系。
1、综合品种:由两个以上具有高配合力的自然系、无性系或改良系按一定方式相互杂交、混合育成,并通过自然随机授粉来维持的品种,又称合成品种、复合杂种品种等。
2、单性结实:一种无融合生殖。
是在卵细胞没有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也能正常发育的现象。
3、纯系:通过单株选择或连续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在表现型和基因型上都表现一致,一般称为纯系。
4、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或作物的新品种,以及各种种质资源,在本地区通过试种鉴定,从中选出适应于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或者利用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原始材料,加以间接的利用。
5、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被测系(自交系、纯系等)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平均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
6、远源杂交:亲缘关系比较远的亲本之间的杂交,一般指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甚至科之间的杂交。
7、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抗逆性、适应性、产量等方面比亲本能优越的现象。
8、生理小种:病原菌的种或变种杂内在形态上相似,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或其他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9、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进行培养的过程。
10、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核酸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渗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
1、综合品种: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无性系或改良群体按一定方式相互杂交、混合育成,并通过随机授粉来维持的品种。
9-种质资源+引种+选择育种
2 限制植物引种的主导生态因子
2.1 温度
年均温及有效积温 低温:包括1月平均温、绝对低温、低温持续时
间。
季节交替速度: 在中纬度地区,初春天气不稳 定转暖,引入的北方树种常中断休眠开始萌动,受到 春寒危害。 变温幅度和频度:变温幅度越大、频度越高,引 进树种越易受冻害。 高温:使呼吸作用和水分蒸腾加强,光合作用减 弱而生长不良。
欧洲红矮枫
欧洲矮枫(混色)
2 变异类型
2.1 一定变异
一定变异是指在同样条件作用下,所有个
体都发生同样变异,即都向着同一方向发生变
异。在这里,环境条件决定了变异方向。 这种一般环境条件引起的、表面的变异是 不遗传的。
2.2 遗传变异
又叫不定变异,是指在大致相同的环境条 件作用下,各个体发生的变异不同,这种变异 一般是单株内部遗传基础差异引起,因而是可 以遗传的。
不定变异比一定变异更普遍,在品种的起 源上更重要。
3 林木种内变异层次
①地理种源变异 ②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③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④个体内的变异 了解一个树种各个层次的变异大小,对 充分利用变异,正确制定育种方案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育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发 掘、研究和利用变异。
第三节
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特点等等。
不同树种对气温变化适应能力有强弱之分。 一般适应能力强的分布较广,适应能力弱的分布 较窄。 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的树种有:柳、槐、
榆、椿、香椿、桑、麻栎、核桃等。
适应能力弱、分布范围窄的树种有:毛白杨、
七叶树、楸、梓、毛竹、榕树等,如榕树引种到
1月份平均温度低于8℃的地区就不能正常生长。
引种工作特点
三、引进的植物资源数量众多: 杭州植物园引进、保存种类约3400种,对50种城市 绿化树种进行了引种鉴定和评价。 上海市植物园从1977年以来,已先后引进各种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种工作特点
四、引进的植物资源种类齐全:
近年来南方一些单位已引种木兰科植物200余
号,近90种,相当于国产木兰科植物种数的80%。
上海植物园收集国内外小檗属、槭属植物各有几
十种,栒子属植物60余种;北京植物园引种小檗、
丁香各20多种;华南植物园引种石槲属近40种;
广西南宁树木园和南宁市园林局收集金花茶20余
红光)由多变少;相反,纬度由低变高,生长季的光照由
短变长,曙暮光由少变多。
不同纬度间木本植物的引种表现:
北树南移时,大多数木本植物往往提早封
顶。生长期缩短,正常的生命活动受限,且南
方夏天酷热,植物会受热害死亡。
南树北移时,生长季节内日照延长,使生
长期延长,影响封顶或促进枝条萌生,从而减
少养分的积累,妨碍组织的木质化和入冬前保
杜布赞斯基: (1900~1975) 俄国出生的美国生物学家,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奠基人。
1 遗传资源分类
1.1 本地遗传资源
指在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 栽培和选育而获得的品种和类型。
特点:取材方便、对当地环境具有高
度适应性,但遗传性相对保守。
地方品种有许多独特的优良性状:
原因:地域广阔、生境复杂,长期影响所致。
2.3 降水和湿度 主要考虑降年降雨量、空气湿度和雨型 (降雨季节分布)。 2.4 土壤
主要考虑土壤酸碱度和共生真菌的接种。
3 历史生态因素
树种历史生态条件越复杂,其引种后的适 应性潜力就可能越大。如水杉、银杏等。
主导生态因子
1、 温度 温度因子主要是支配植物的生长
发育,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
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特点等等。
不同树种对气温变化适应能力有强弱之分。 一般适应能力强的分布较广,适应能力弱的分布 较窄。 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的树种有:柳、槐、
榆、椿、香椿、桑、麻栎、核桃等。
适应能力弱、分布范围窄的树种有:毛白杨、
七叶树、楸、梓、毛竹、榕树等,如榕树引种到
1月份平均温度低于8℃的地区就不能正常生长。
第二节
影响引种成效的因素
1 综合生态条件 在引种中应遵守生态相似性原则,这是因 为: 1.生物长期适应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引种 地相似的生态条件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 2.生物往往有一定的适应性潜力,不完全 相同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适应性潜力的发挥。 3.多年生木本植物引种较草本植物困难, 还应考虑不同年度生态条件的变化。
2 遗传资源的保存
2.1 就地保存 又称自然保存,在植物生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适用于比较集中的濒危种、稀有种尤其是木本植物。 2.2 易(异)地保存 把植物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种植的保存方法。主 要适用于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或类型、各种优良变异 等。要注意防止混杂和退化。 2.3 贮藏保存 又叫室内保存,将繁殖体(种子、花粉、营养器 官、组培苗等)放置在低温、低湿环境中加以保存的 方法。
核桃、石榴、葡萄均系从西域引进。从明代起,海运畅通,
美洲区系的植物,如农作物、园林植物等相继引入我国。 19世纪中叶以后,引进力度加大;1983年“国内外 树种引种驯化”列入国家攻关计划;1993年颁布了《林 木引种》国家标准,林木引种工作进一步规范化;1994 年8月,经原朱鎔基总理批准,国家设立了“948”国外植 物资源、技术引进项目,官方、民间的引种热潮持续至今。
第二章
第一节
林木育种资源
育种资源的概念与作用
育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基因资源,是指 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
料,也就是创育新品种的所有备用资源。
育种原始材料指选育某个品种时直接使用
的繁殖材料,如优树种子和穗条等。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
工作的基础。 ——杜布赞斯基
谁拥有种质资源,谁
就拥有未来!
85
30 50 50 35 40 95 105 50
71
70 70 70 63 63 62 62 60
蚊母树 杜鹃花
绣线菊 南蛇藤
1.3 结合选择及种源试验进行
收集育种资源,除考虑经济性状外,对于
干形较差但生物量特大或产量不高而抗性很强
的个体应考虑收集。种源调查,也可视为育种
资源的调查,在采集优良林分中优良个体种子 的同时,也就收集了它们的基因。
引种工作特点
二、我国引种范围广泛:遍及世界五大洲。 木本植物: 日本 —— 龙柏、樱花、鸡爪槭等; 印度 —— 雪松、印度橡胶等; 北美洲 —— 铅笔柏、广玉兰、北美鹅掌楸等; 南美洲 —— 橡胶树、轻木等; 大洋洲 —— 桉树、银桦、木麻黄等; 非洲 —— 油棕、咖啡等; 欧洲 —— 月桂、油橄榄等。 草本花卉: 美洲 —— 波斯菊、含羞草、矮牵牛、半枝莲等; 欧洲 —— 金鱼草、彩叶甘蓝、香石竹等; 亚洲 —— 鸡冠花、曼陀罗、除虫菊等; 大洋洲 —— 麦秆菊等; 非洲 —— 天竺葵、唐菖蒲、小苍兰等。
护物质的转化,易受寒害。
植物对光的要求:根据植物对光量的需要程
度分阳性树种,例如:松属、桉属、杨属等;阴 性树种,例如:常春藤属、八仙花属、杜鹃花属 等;中性树种,例如:桧柏、侧柏、槐树等。 各种植物对光的需要量与年龄、气候、海拔
最高、最低温度往往是限制因子。例如:油
松曾由沈阳移往长春,起初生长正常,冬春之交
偶遇极端低温,已达20年生的大树却大部分被冻
死。
低温的持续时间与受冻害程度有关。例如:
蓝桉可忍受-7.3℃的短暂低温,但不能忍受持续
的较低温度。广东省陆良县1975年12月持续低温
5天,日平均温度变动于0.6~4.0℃之间,最低温
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
1 遗传资源的收集 1.1 专项调查 适用于分布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的主要树 种。在调查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定,详细记 载调查结果,提交调查报告。 1.2 材料交换 在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将收集到的实物及形 体材料进行交换,可节省开支、缩短时间、扩 大收集。
20属国产树种占世界总种数的百分比 属 名 国产种 世界种 15 15 占世界% 100 属 名 国产种 150 世界种 205 占世界% 73
金粟兰
槭 树
山 茶
猕猴桃 丁 石 油 溲 毛 香 楠 杉 疏 竹
195
53 25 45 9 40 40 12 500
220
60 30 55 11 50 50 15 800
89
88 83 82 82 80 80 80 75
花 楸
蜡瓣花 含 椴 海 木 荀 笑 树 棠 犀 子
60
21 35 35 22 25 60 65 30
①早花和特早花类型:迎春、梅花等; ②两季或四季开花类型:月季、木槿、紫薇等; ③花有芳香甚至有异香类型:米兰、桂花等; ④具有突出抗逆性类型: 抗虫、抗旱、耐盐碱等;
⑤具有强大的自播能力和随遇而安的适应性类型;
⑥具有特异性状类型;马褂木,猪龙草,含羞草, 绿牡丹等。
中国马褂木
猪 笼 草
1.2 外地遗传资源 指从不同气候区域引进的品种或类型。 特点: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和经济上的 遗传性状,价值往往较高,但对当地环境条件
2 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植物引种的主导生态因子
2.1 温度
年均温及有效积温 低温:包括1月平均温、绝对低温、低温持续时
间。
季节交替速度: 在中纬度地区,初春天气不稳 定转暖,引入的北方树种常中断休眠开始萌动,受到 春寒危害。 变温幅度和频度:变温幅度越大、频度越高,引 进树种越易受冻害。 高温:使呼吸作用和水分蒸腾加强,光合作用减 弱而生长不良。
适应性常不及本地资源。
1.3 人工创造的遗传资源
指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各
种变异类型,它具有比自然资源中更新、更 丰富的遗传性状。
黄香梅
黄花含笑
红花含笑
2 作用
决定育种成效
是人工选育的源泉
拯救品种的退化 开发新产品的源泉
第二节
异。
种质资源的构成
种质资源的构成主要来源于林木的自然变
1 变异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变异是一种生命的普遍现象,表现在外 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在各种生理、生态特性 上。树木性状的变异,部分具有直接或间接的 经济意义,构成了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
3 遗传资源的研究
①分类学研究
②生学物研究
③经济性状研究
④生态学研究 ⑤抗性研究
第三章
引种
引种:将植物从原分布区人为迁移到
新区域栽培种植的方法。
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 境的过程。
引种工作特点
一、植物引种工作历史悠久:
陆路引种可追溯到两千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代, 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近东国家进行植物交流。如:
2.2 光照
光照时间 对光周期敏感的北方树种南移 时,常过早封顶,窒息了树木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长缓慢、长势衰弱,南树北移情况则相反; 对光周期不敏感时,北方树种常不能及时休眠, 降低抗寒性。 光照强度 阳性植物光照不足,会影响生 长、开花、结果。 光质 红光促进种子萌发和茎干延长,蓝 紫光能抑制植物生长、增加叶绿素和花青素。
喜湿度较大的树种有:女贞、桂花、广玉兰、毛竹、
夹竹桃、棕榈等。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雨型)也影响引种驯化的效果。
广东湛江地区引进原产地夏雨型的加勒比松、湿地松生长
良好;引种冬雨型的辐射松、海岸松等则生长不良。 西欧多为冬雨型,引种效果常受影响。
主导生态因子
3、光照
光照的长短和质量随纬度而不同。一般纬度由高变 低,生长季的光照由长变短,曙暮光(即早晚的长光波—
引种工作特点
三、引进的植物资源数量众多: 杭州植物园引进、保存种类约3400种,对50种城市 绿化树种进行了引种鉴定和评价。 上海市植物园从1977年以来,已先后引进各种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