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

合集下载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实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增强内涵建设的意识;端正规范有序、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倡导良好的教学研究行为;完善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构建有利于高职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新体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思考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实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学习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和经验,利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业务交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的相应项目,着力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了解相应的国际规则、适应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任务,应把培养能适应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国际化人才当作自己的首要职责,注重内涵建设,把教学研究工作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加强外语教师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团队建设,提升高职外语教学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内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逻辑上是指人们所特有的本质属性,主要反映人们内在蕴含的涵养与素质,是人们综合性的认知感觉和实践成果。

一般来说,内涵不是显性的或表面上的东西,而是隐性或内在的、隐藏在人们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被人理解。

内涵的定义是,人们能感知的、在主体内所存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特点、思想灵魂、精神气质等抽象的概念,是主体的本质属性。

内涵也是人们作为社会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有规律的风格、态度及方式方法。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制度、物质条件、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往往对内外社会环境中的刺激因素做出习惯性的能动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特征。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连续、有规律的综合行为是内涵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内涵既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有一定项目特征的结合。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
3.4%提高到1998年的9.8%
增加教育机 会
方便灵活的 学习方式+增 加教育机会
开放教育
1.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教育需 求更加旺盛
2.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3.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 4.高校扩招,受教育机会急剧
扩大,对有支持学习的需求 凸显
有支持的学 习+学习方式 +教育机会( 初始阶段)
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变化:
90年 “外延 代末以 型发展” 后
通过增加 高校数来 扩大高等 教育规模
高教大众化、扩招 ,校园紧张。 高教规模不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
以数量为 主导的发 展
新时期 内涵发展
以质量提 高为核心 的发展
连续扩招,硬件不 达标,师资短缺, 质量难以保证。 多校区管理成本和 运行成本大幅增加 。
以质量为 主导的发 展
• 市县电大:教师数量不足与专业设置和招 生规模的矛盾
• 生师比:超过1/4的学校生师比不达标
标准为100:1;全省电大的生师比为54:1;生师 比平均达标率为73%
• 专业责任教师配备:近1/6的学校专业责任 教师配备不达标
数据来源:2008秋全省电大系统师资配备情况专项检查
(3)教学资源仍不能满足需要
目的:形成整体合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
关于基层电大发展援助活动:
• 面向基层电大,三年内援助200所(个) • 援助力度:中央电大援助10万元,省电大
和当地政府分别以1:1的比例配套 • 援助方式:以物质或培训形式进行(设备
、教学资源、培训) • 第一批陆丰电大;第二批陆河、紫金电大
关于示范性教学点创建活动:
• 资源是基础条件 • 制度建设和文化保障是高等教育内
涵发展的根本所在 • 当下人们讨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高校内涵建设

高校内涵建设

高校内涵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

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高校的内涵建设就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如何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内涵建设的理念高校内涵建设的理念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高校的内涵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实质性内涵,是高校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形成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形象,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内涵建设的理念应该是多元化、开放性、协同性和创新性。

多元化是指高校在内涵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科、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形成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多种教育模式和资源共享机制。

开放性是指高校应该积极开放,促进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协同性是指高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团结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发展。

创新性是指高校应该具备创新精神,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高校内涵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教学:高校的教育教学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是高校的重要功能。

高校要加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推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创高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

科学研究:高校的科学研究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加强科学研究,优化科研环境,培养科研人才。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扩大科学研究的影响力,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更积极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校内涵建设的有效融合。

文化建设:高校的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是高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该加强在宣传文化影响力、继承传统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和弘扬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社会服务:高校的社会服务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加强对社会的服务和支持,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树立高校的公益形象。

同时,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社会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双重的教育服务。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学生内涵建设是当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涵,不仅仅追求知识的广度,更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生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学生内涵建设要注重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内涵建设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学生内涵建设还要注重道德的培养。

道德是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总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学生,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内涵建设还要注重审美的培养。

审美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判断能力,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具有高度审美情趣的学生,能够欣赏美的事物,能够创造美的事物,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多欣赏艺术作品,多参与艺术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生内涵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注重思维、情感、道德和审美的培养。

通过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学生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内涵,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有美感的人。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专业内涵是指一个专业所具有的核心素养、基本能力和学科特有的品质。

建设专业内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专业质量和学生素养的关键举措。

在建设专业内涵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强化各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8个方面探讨专业内涵的建设内容,分别是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科研实力、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和国际化发展。

1.课程设置专业内涵建设的第一个方面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教育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和完善,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需要关注跨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学科交叉和知识拓展。

同时,还要重视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教学团队专业内涵建设的第二个方面是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要具备学术造诣和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指导。

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实践教学专业内涵建设的第三个方面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教学方面,需要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同时,还需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要注重实践教学与专业实际应用的对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

4.科研实力专业内涵建设的第四个方面是科研实力。

科研实力是评价一个专业学科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保障。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专业内涵建设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专业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对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八个方面探讨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前沿,合理设计课程设置。

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专业课程还需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设具有前瞻性和趋势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保障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科研实力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服务。

教学团队建设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协同育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融合发展,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服务。

3.专业实践环节建设专业实践环节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学校应该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开拓更多的实习资源,提高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和评估,注重实践环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4.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专业内涵建设是指在各类专业教育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提升专业教育的内在品质和水平,以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专业内涵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全面建设和持续改进,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建设,助力学校整体发展。

专业内涵建设对于学院或学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八个方面探讨专业内涵建设。

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或学院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不断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推进专业课程的专业化、实践化。

此外,还需要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因此,在专业内涵建设中,需要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在线化,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等。

此外,还需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引导教师探索适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基础。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力量,因此,学院或学校应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渠道,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同时,还需要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引入具有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教师,提高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学生内涵建设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内涵建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内涵建设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内涵建设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内涵建设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内涵建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篇感人的文章,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学生内涵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专业内涵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一个学科门类或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要素的总和和内在联系。

专业内涵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它应该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本文将从8个方面对专业内涵建设进行探讨。

一、知识体系建设专业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它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

因此,专业内涵的第一个方面是知识体系建设。

知识体系建设要求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以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

同时,还应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二、能力培养知识仅仅是专业内涵的一部分,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力培养。

专业内涵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满足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

这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

三、实践环节建设许多专业都需要实践环节,因此专业内涵的第三个方面是实践环节建设。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有机会在实践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增加职业经验和素养。

在实践环节建设中,需要根据专业要求制定恰当的实践方案,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机会。

四、学科交叉学习专业内涵的第四个方面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这有助于形成学科间的多元化视角。

交叉学习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五、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内涵的第五个方面是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各种实践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生涯中,更好的融入工作中去。

六、创新意识专业内涵的第六个方面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水平专业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它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给学生进行自我实现和发挥创新精神。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应该培养创新意识,以提高专业人才在工作中的创新开拓精神。

七、课程仿真建设专业内涵的第七个方面是课程仿真建设。

内涵建设总结

内涵建设总结

内涵建设总结内涵建设是指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为目标,通过文化的传承、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提升和心灵的升华,达到增进个体智慧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内涵建设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内涵建设进行总结,从教育、文化、艺术、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来探讨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机遇。

教育是内涵建设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判断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因此,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内涵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有思想、有道德、有责任的新一代。

文化是内涵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承载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精神文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推广传统文化,保护世界遗产和文化艺术的传承,可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文化也是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媒介,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了解。

因此,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加强,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艺术是内涵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领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激发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艺术的欣赏和创作,人们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人们力量和激励。

因此,加强艺术教育和推广优秀艺术作品对于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关系是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减少冲突和矛盾。

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友好的邻里关系和合作的同事关系,可以提高社会的幸福感和稳定性。

因此,人际关系的建设需要加强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倡导和践行互助、友爱、诚信和宽容的价值观。

对高校内涵建设的认识

对高校内涵建设的认识

对高校内涵建设的认识一、高校内涵建设的意义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转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中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存在重规模数量轻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现象。

尤其是教育质量的滑坡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由以宏观领域为重点和以外延发展为主及时地转变为以微观领域为重点和以内涵发展为主。

在连续扩招后,大学应走入质量时代。

二、大学内涵建设的内容高校内涵建设,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文化、质量、特色、效益。

为什么把文化放到第一位?1.从高校承担的任务看:高等学校应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并且把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和对社会贡献大小的基本标志。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成长的普遍规律。

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

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大学传统、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

2.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看:当前,高校面临激烈竞争。

纵观中外大学发展史,一所成熟的大学、一所办得成功的大学,至少都注重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不注重时代性,大学的发展就会失去本性;不注重规律性,大学的发展就会失去理性;不注重创造性,大学的发展就会失去个性。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资金、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学科生长机制和大学文化传统。

有人概括为四力:学术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文化力。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文化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最深刻的内涵。

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大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长期培育、积淀而成的,它蕴育于大学文化,并深深地融合在大学的内质之中。

一所大学如果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大学。

一个时代的大学精神和风气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气息已经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的最核心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

学生内涵建设内容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内涵建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生内涵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有道德情操、广博知识、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内涵建设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关于人的发展、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人的责任的基本知识、基本观念、基本道德、基本能力和基本情感。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组织道德讲座、设立道德模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制定班规班纪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三、思想意识的培养思想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人生目标、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讲座、进行读书交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班会、座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水平。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组织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生内涵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内涵建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内涵建设——精选推荐

内涵建设——精选推荐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高职教育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学人数,均已占据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走内涵发展道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内涵建设是相对于外延扩张而言的。

内涵建设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高效、有序的方向迈进。

内涵建设就是要在各种硬件设施以及显性要素增加和扩大的基础上,优化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内涵建设关乎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关乎知识经济时代特色人才的成功培养,关乎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十五”期间高校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启动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一、内涵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

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外延扩张过快、内涵发展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内部管理粗放、人治色彩较浓等方面。

在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和大众化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抓好质量和管理这两个核心问题。

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把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党团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产学研结合、毕业生质量、学生就业等工作抓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内涵建设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多年以来,我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路子,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改革专业建设模式,结合学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力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

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持续增长,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就学校文化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文化建设一、探索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模式,就是文化管理。

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法则是“柔性管理”,目标是“学校人的发展”。

学校每学期根据发展情况,把阶段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落实。

着力培植师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民主管理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各项工作流程,建设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温馨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不断培育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2003年,学校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支援西部建设,在菏泽单县创建分校。

分校“复制”总校文化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富有实效的文化管理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二、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培植学校价值观体系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精神文化的培育过程,既是一个外树形象的过程,更是一个苦练内功的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扎实具体的工作。

学校这几年重点抓了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价值观有事业观、集体观、人际观、绩效观、执行文化、服务文化等等;学生价值观有责任观、学习观、活动观等等。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专业内涵建设是指不断提升专业学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

专业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科文化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8个方面探讨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

一、课程设置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课程设置。

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科,需要合理、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注重前沿科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结合。

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专业内涵建设内容。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实践、课堂互动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因素。

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还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学人才,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科研创新科研创新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加强学科交叉和合作,提高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六、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和调整,提升学科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学科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七、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8个方面专业内涵建设是指通过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科研建设、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使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专业内涵建设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环节。

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应紧跟时代潮流,更新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课程设置应合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二、师资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

专业内涵建设需要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

同时,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培养具备行业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双能型师资,引进具有丰富国际视野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科研建设科研建设是提升专业内涵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建立和完善学院或学校内部的科研平台,为师生提供科研资源和支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提高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四、社会服务专业内涵建设需要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专业服务可以包括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开展社会培训和研讨会、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社会服务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专业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建设需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加强学科的研究力量和建设实力,提升学科的学科地位和竞争力,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

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升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解和系统规划。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以期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1.生态生态是指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包含了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等多个层面的内涵。

生态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文明文明是指在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文明包含了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涵。

文明涉及到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强调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3.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以实现持久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1.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通过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2.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等措施。

3.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

推动绿色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推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发展中。

4.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改善和恢复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内涵建设总结

教学内涵建设总结

教学内涵建设总结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涵建设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学内涵建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工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师角色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涵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内涵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涵建设强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促进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内涵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图书馆、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管理,确保教学资源的公平共享和有效利用。

四、转变教师角色在教学内涵建设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

传统上,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在教学内涵建设中,教师更应该扮演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内涵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所在。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展开论述。

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内容。

然后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强调理论创新和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最后展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总结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内涵、建设思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理论创新、教育培养、展望、总结与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它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石。

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不仅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不仅有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现实意义,还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借鉴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论,这些内容是我们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内涵项目建设方案

内涵项目建设方案

内涵项目建设方案前言内涵项目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

通过挖掘用户的兴趣爱好以及各种潜在需求,内涵项目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有趣、更加有内涵的内容和服务。

本文将从内涵项目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内涵项目建设的相关方案和步骤。

内涵项目概述内涵项目(Meme project)是指通过互联网对各种潜在需求进行挖掘,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等,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有趣的信息服务。

内涵项目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娱乐、电商平台、社会新闻等。

内涵项目的核心就是“内涵”,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意,为用户带来更加深刻、有内涵的内容和服务。

内涵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立项内涵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就是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需要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以及项目组成员等方面。

在项目立项中,需明晰项目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以及如何实现盈利。

内涵项目建设需要一支专业的人员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经理、设计师、研发人员等。

在组建人员时,要注意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需求调研在项目建设前期需要进行需求调研,明确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用户访谈、市场研究等方式进行需求调研,以便于更加精准的把握用户需求。

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是内涵项目建设的重要步骤,目的是在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节点、人员分工、工作计划等方面。

在项目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内涵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包括需求分析、流程设计、UI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可用性,确保产品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

系统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数据处理等方面。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注重技术实现和效率,确保项目的高效、稳定运行。

测试上线测试上线是内涵项目建设的最后环节,包括系统测试、UAT测试、灰度发布、正式上线等方面。

在测试上线过程中,需要充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市县电大:教师数量不足与专业设置和招 生规模的矛盾
• 生师比:超过1/4的学校生师比不达标
标准为100:1;全省电大的生师比为54:1;生师 比平均达标率为73%
1.新阶段教育阶段性特征 2.教育发展的3个阶段 3.新阶段教育发展主题的变化 4.电大教育的3次历史性飞跃 5.现阶段电大的基本特征
• 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 成为突出矛盾;
• 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 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 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现代化教育体 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问题仍很突出 • 办学规模持续稳定,质量和声誉问题仍很严峻 • 试点已经转入常规,建立长效机制任务仍很艰巨 • 做大的问题基本解决,离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二)是新时期电大提高自身竞争力 的必然要求
1.79年-98年全国电大在校生规模发展变化 2.开放教育十年在校生规模发展变化 3.不同阶段电大的核心竞争力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 基本思路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内容
一、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 二、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三、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
(一) “内涵”与“外延”
• 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 • 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 • 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 • 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
• 如果不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电大会不会 成为下一个治理整顿的对象?
(3)竞争日趋激烈
• 地区、层次、专业发展不平衡 • 竞争对手的实力越来越强 • 原有的办学特色不再是电大独有
(1)办学规模和教学条件的发展不协调
(2)队伍建设还有不少差距
• 省校:教师繁重的任务与指导系统办学之 间的矛盾
• 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 从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 • 从重传统教育到传统教育与非传统教
育并重
• 第一次飞跃是使高教从校园内走向校园外 • 第二次飞跃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方便和灵活 • 第三次飞跃是初步实现了有支持的学习 • 第四次飞跃,将是适应更加广泛的教育对象
和更加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实现内容针对性 和适应性的变革
本资料来源
(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 念的发展
• 是从上述概念借用来的 • 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没有精确的
规定
时间 发展模式 模式内涵
背景和矛盾
80年 代中 ~90年 代末
内涵式发 展
通过学校 内部挖潜 来扩大教 育规模
高教规模偏小,办 学效益低。 高教规模不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
发展主题
以数量为 主导的发 展
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
• 传统的“发展”:指数量的扩展,规模的 扩大,以入学机会提供作为衡量指标
• 现在的“发展”:明确提出了质量保证的 基本要求,注重学校办学品质的提高
教育主题变化:
以数量为主导的发展→以质量为 主导的发展
(三)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
• 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并不意味数量的停止增长,而是要以质量 保证为前提的扩张,反对盲目的数量扩张 ,反对把数量扩展作为绝对目标,要求在 质量、规模、数量和速度之间实现均衡。
考和判断
(2)品牌意识亟待强化
• 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规范继续教育 市场的措施
——2004、2006年,两次发出“进一步加强高校 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 ——2005年,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 ——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停招成人脱产班和 自考助学班 ——2008年,所有普通高校停招成人脱产班
时间 阶段 7985 创办并 年 迅速发
展阶段 8698 下滑阶 年段
99年 持续发 至今 展阶段
办学形式
背景
特征
有组织的 自学视听 生
普招、成 招、注册 视听生
1.“四化”急需人才 2.高教毛入学率1% 3.大批青年急需求学
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学矛 盾加剧
2.成人教育发展迅速 3.高教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
90年 “外延 代末以 型发展” 后
通过增加 高校数来 扩大高等 教育规模
高教大众化、扩招 ,校园紧张。 高教规模不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
以数量为 主导的发 展
新时期 内涵发展
以质量提 高为核心 的发展
连续扩招,硬件不 达标,师资短缺, 质量难以保证。 多校区管理成本和 运行成本大幅增加 。
以质量为 主导的发 展
• 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学校的内部效益 ,炼好内功,提升品牌,充实内涵
(四)内涵建设的维度
• 维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三纽带: 精神、制度和资源
•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 制度建设——包括高校的法律制度
和治理结构;学术制度建构 • 文化建设——核心是塑造大学精神
,包括独有的价值理想、治学传统 、精神气质、行为规范等
• 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的 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
• 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基本结束, 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
• 传统教育备受重视阶段 • 传统教育与非传统教育并重阶段 • 非传统教育备受重视的阶段
——以十七大为标志,当前我国教育发 展进入了第二阶段
• 资源是基础条件 • 制度建设和文化保障是高等教育内
涵发展的根本所在 • 当下人们讨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重点关注的是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五)内涵建设的目的
• 通过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全面 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 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电大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 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品质 • 单一因素→综合因素
(三)是解决新时期我省电大发展 面临新问题的根本途径
1.潜在危机不容忽视 2.质量保证压力空前 3.教学改革任务艰巨
(1)思想准备不够充分
• 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 重招生轻教学 • 重数量轻质量 • 重物化指标轻精神文化因素 • 重知识传授轻学生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 • 对存在困难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理性思
3.4%提高到1998年的9.8%
增加教育机 会
方便灵活的 学习方式+增 加教育机会
开放教育
1.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教育需 求更加旺盛
2.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3.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 4.高校扩招,受教育机会急剧
扩大,对有支持学习的需求 凸显
有支持的学 习+学习方式 +教育机会( 初始阶段)
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