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
初中中考语文写人叙事类作品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指导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写人叙事类作品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指导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 回顾中考写人叙事类作品常见考点:揣摩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赏析词语句子;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2. 掌握写人叙事类作品解题技巧,并完成习题。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语段一:阅读《一碗米粉》片段,完成题目。
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
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
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
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
(终于这次再踏上桂林寻找这个店家。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
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2)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语段二:阅读梅子涵的《快递》片段,完成题目。
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
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快递打我的手机。
不过当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时,我醒了。
“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
“我在啊。
”“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
“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
“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
”我反复解释。
“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的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理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一、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详细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性——用途、一般——个体、概括——详细、团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比方介绍工作步伐的文章。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利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层次性。
(第一空应该填详细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详细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正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利用了甚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模样形状、作诠释、引资料。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把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罗列……事例,详细真切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总)。
考点七: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记叙文阅读(十一)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议论和抒情。
新版课程标准提到了“核心素养内涵”,其中有:1.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这里首次提到了“革命文化”,这是一个新亮点,必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考试中有所体现。
近年来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
2. 题型更加灵活。
注重对阅读材料的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考查,尤其是开放类试题,包括评说、感悟、联想与想象、仿写、比较、探究、赏析等。
3. 主观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及感悟、表达等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体验。
考点一:文本赏析【考向 1 选材特点】①选材真实:选取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具有真情实感。
②选材典型/切题: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针对性。
③选材新颖:选取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视角独特。
④选材多角度: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全面性。
【考向 2 语言品析】(1) 遣词造句方面:长短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增强语言气势(2)语言风格方面:①典雅而有韵味、含蓄凝练②清新雅洁、灵活生动活泼、③幽默风趣④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考向 3 人称作用】(1) 第一人称:①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1、书写题: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选择题:a、直选法b排除法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4、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a、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b、故事情节:人物事例c、教育意义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中考语文,我将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章鉴赏
1.识别文体和语义特点:散文、诗歌、小说等;
2.情感、思想表达:主题、观点、态度等;
3.识别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诗歌鉴赏
1.背诵和解析名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2.词语和句式翻译: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
3.表达主题和意境:如何通过韵律、节奏等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1.识别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理解古文的意义和结构: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3.解析文言文的问题和备注: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等。
四、现代文阅读
1.掌握现代文的解题技巧:借助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开头、结尾和主题等;
3.识别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比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
1.背诵和解析古代诗词:如《鹅》、《夜泊牛渚怀古》等;
2.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押韵、对仗、意象等;
六、写作技巧
1.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
2.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3.发现思想和素材:观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
以上只是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或解析,请告诉我。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
(2)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
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
(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①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XX”,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模式总结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思路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中考语文语文十大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语文十大答题技巧初中语文答题技巧是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初中语文十大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我们已经做了足够的题,已经完成了多次比较,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常见病句的标志词、常见病因,这样复习效果会更好。
二、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
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
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不要死记硬背,而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诗歌鉴赏题——套用术语,分析诗句在答题时要注意:不能笼统地谈“思想感情”,而应该具体到“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
对于景物描写的诗句要指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再指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在看完全文后,要明确文章主旨,再回过头看文后的问题,根据问题进一步分析文章。
要特别注意关键句,文章的中心句、总结句和过渡句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作者的观点,弄清文章的思路。
五、语言运用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运用的练习关键在于落实,要回过头看书,落实每个题干的要求。
在练习语言运用题时要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干的规定性;弄清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从大的方面讲,应落实到应用什么知识点解决什么问题。
六、作文题——立意要深远作文的立意必须深刻、鲜明,但是不能浮夸和片面。
同时要注意开头的结尾设计,过渡的转换安排,材料的选择取舍等。
写作前要先审准话题,弄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在写作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打开思路。
要充分挖掘出话题的深层含义,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七、选择题——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
排除法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举棋不定,即对某道题目不太确定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二是举棋不定的已经排除掉两个选项后剩下的两个选项做不出选择。
初中中考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指导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指导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中考写景状物类作品(散文)的阅读方法。
2.探究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并完成习题。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1.说说自己在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回忆写景状物散文有哪些考点。
2. 阅读《塞外的春天》,完成题目。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
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
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
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
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
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
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
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妇人。
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
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草,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
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
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言语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1、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三)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的办法有三种: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
“读”出说明顺序。
3、分清主次。
综合归纳。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四)领会“十大”说明方法巧记方法:分列作下举,打摹作图引1、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肯定的尺度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中考语文解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解题方法及答题技巧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解题方法及答题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逻辑分析法第一,确定思维方向,理解问题实质。
如在以《我的父亲》为题作文时,就要搞清楚这类型文章的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等,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
第二,拟订解决问题计划。
即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有用资料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制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果不能直接找到有用资料与未知因素之间的联系,可采取迂回性战术,先探讨有助于解决主问题的一些辅助性问题。
第三,具体执行计划。
即要尝试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既是具体地检查和验证每一个步骤,保证它们正确无误,又要回到原来的问题,检查解题的结果,弄清结论是否真正同问题切合,是否还可能派生出其它结果。
2、顺向求同法顺向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去思考。
在语文学习中,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性。
3、同中求异法这是一种与求同式相对应的思维方法。
即指对同一问题可不依常规,而从多方寻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维方式。
它鼓励人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力求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
它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使思维起点和过程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从而摆脱传统的窠臼,提出新的见解。
4、联想展开法这是根据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由此而推测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在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网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联想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等。
由于学科性质与解决任务的不同,其联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5、全方位思考法运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使主体思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面,而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点面体并存;既思前因,又想后果;既可从空间方位、时间顺序上来考虑,又可从逻辑上来分析;既要考虑整个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各种关系,考虑本系统与它系统的关系,又要考虑大系统对子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中考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人教版)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语文基础常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1.举例子2.列数字3.打比方4.作比较5.下定义6.分类别7.作诠释8.摹状貌9.引用10列图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1.举例(或事实)论证2.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3.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1.总分总2.总分3.分总;4.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试题解题思路和要领
中考语文试题解题思路和要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语音①看声母②看韵母③看是否是多音字.错别字①看形似字②看同音字.近义词辨析不同点.成语①解释成语地意思②看使用范围(对象)③看感情色彩.连贯⑴看句子结构(主谓动宾被动句把字句等)⑵看语意①承接问题回答②围绕哪个中心③句与句之间地逻辑关系.标点符号圈出标点符号,想一想它地用法(记清每样标点地用法是基础).默写呈现相关句子——书写——看有没有别字.关联词◆修改关联词:分步实施,按句操作,圈出关联词,然后:①看搭配②看分句间地关系规范表述为:①把“××”改为“××”;②去掉“××”;③把“××”移(放)到“××”之后(或之前);④在“××”前(或后)加“××”◆关联词辨析:在提供地选项中辨析是否误用、滥用、搭配、漏用这里要着重提出地是不考关联词地位置..语病总体思路:分步实施,按句操作,找出主干,然后:①看是否缺少成分②看搭配是否一致③看内容有否重复④看前后是否矛盾⑤看介词是否得当⑥看修饰语地排列顺序规范表述为:①把“××”改为“××”;②去掉“××”;③把“××”移(放)到“××”之后(或之前);④在“××”前(或后)加“××”.仿句①看例句或前后句地结构形式(划分成分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地词性)②看语意间地联系③看例句或前后句所用地修辞手法④发挥想象(联想),确定内容仿写;仿写后修改二、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性文章阅读(小小说文化散文)总体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表述◆整体感知:文章地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怎么写地?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地?)◆理清思路:作者地行文思路(叙述地基本要素作者地情感变化材料地安排文章地过渡)◆使用关联词揣摩语言:重点词句地剖析◇引领文章主旨地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重点虚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概括表述:可以借助找主干地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根据自己地理解重组表达.操作程序:①通读一遍文章,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地词语、句子;②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地阅读范围,再阅读划出与题干相关地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③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地关键性文字答题).①概括文章内容:按叙述地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地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示例:◆请以朱丹地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地主要情节.(不超过个字)(分)◆请概括叙述我“地奇特经历”. (不超过个字)②词、句、标题地含义:确定范围,从解释本义、题面义着手,结合语境、文章内容解释特定意义.示例:◆第段中加点地“他地意思”、“这个问题”分别指地是什么?.理解题——主干题,能贯串全文,即概括地要点有时不限于某一段,而是全文.总体思路:看分数分点答题⑴理解内容,分析原因.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确定好范围,划出相关语句,筛选关键性文字,然后加工改造.⑵语句或段落在文中地作用.①结构上(线索作用,串连全文总起,引出下文;铺垫,打下伏笔;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渲染气氛;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全文)②内容上(语面地象征义、喻指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示例:◆文章以“仙人掌”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对“仙人掌”在文中地作用,你是怎么理解地?◆文章结尾大师所说地话:“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地精神.”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回答.(分).写作手法和作用①环境描写: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或心情为故事地结局起预示性地作用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③对比、反问、排比等地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地××特征④比喻、拟人、夸张等地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地××特征⑤象征地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示例:◆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地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分)①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地深切悼念)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地木笛.(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地挚爱).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地主旨或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地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地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地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地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示例:和藤井先生是文中地两个人物,请你对其中地一个人物作出评价.要求从文中选出相应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一般地说,答案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地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后半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地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地一部分,而且是必须地内容.◆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地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地句子和文章主题地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年《橡数之谜》)(二)说明文阅读总体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表述◆整体感知:文章地基本内容(说明对象是谁?是事理还是事物?有什么特征?)◆理清思路:按什么顺序说明【空间时间逻辑(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揣摩语言:重点词句地剖析◇表现对象特征地词、句◇重点虚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概括表述:借助找主干地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根据自己地理解重组另写.操作程序:①阅读一遍文章,结合文体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地词语、句子,②看一遍题目,确定用以回答问题地阅读范围,划出与题干相关地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③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地关键性文字答题).词、句地指代意义或句段在文中地作用.①词、句地指代意义.一般在该词地前面筛选信息,有时可能在后面.示例:◆最后一段中加点地“这些问题”具体指地是什么问题?②句、段地作用.一般表述为:引出本文地说明对象,通过整体介绍,增强形象性和真实感,激发读者地阅读兴趣..概括说明地内容(中心)或说明对象地特征.总体思路:看分数分点答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确定好范围,划出相关语句,筛选关键性文字,然后加工改造.示例:◆文章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请分点作简要概括. (分).说明方法及作用⑴辨析说明方法①说明方法.从记住地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诠释、用图表等常用地八种方法中检索出与文章(文段、文句)内容相关地方法.②作用:①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地作用为:具体说明了该事物地××特点.②列数字地作用为:具体而准确(明确)地说明该事物地××特点.③打比方地作用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地××特点.⑵运用说明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地特征,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示例:◆根据冬眠地特征,给冬眠下一个定义.(不超过个字) (分)冬眠是某些动物为对不利生活条件地一种适应而减慢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少能量需要,但机体仍在安全活动地自然休眠现象.◆结合文章对“电子大脑”地描述,给“电子大脑”下一个定义.电子大脑是指能再现人脑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电子化形式出现在显示器上地三维人造脑.◇根据文中说明地内容,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说明该对象地特征..①语言地准确性.题面为:“文中加点地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规范:一般是“不能删去”.理由:加点字突出了该事物地××特点,或加点地“可能”“也许”等表示推测,删去了与××实际不符合,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地准确性和科学性.②内容地理解.划出与题干相关地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根据题干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地关键性文字答题)示例:◆第段说,新发明是“医学走向未来地一个突破口”,从全文看,这么说地理由有哪些?(将帮助医生找到精神病地根源;可以发现扫描发现不了地最细微地病菌;将帮助解开“大头脑”地遗传之谜)三、文言文阅读.实词释义解题思路:①呈现加点词在已学课文中地意义②看加点词有否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词法特点③推断在新语境中地意义..虚词释义解题思路:①呈现加点虚词地基本用法和意义②解释选项中出自课文地句子及加点虚词地用法,进行比较.③推断在新语境中地用法和意义..文言句式解题思路:①呈现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省主语、宾语、介词)②推断在新语境中句子内部地各种成分地省略,注意介词宾语和动词宾语地省略..翻译句子①看句式②看重点虚词③看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示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地意思.①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会稽地官吏正聚在一起饮酒,连看也没有看买臣)②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那些一向看不起朱买臣地旧相识走到屋里看).理解文章地主要内容(人物主题)总体思路:整体感知(史实性——记叙地要素)问:◆文章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主要是哪件事?◆文章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有没有正反人物?◆文章写了主要人物地哪些行为和语言?◆文章通过什么手法(语言、行动描写对比等)来表现人物地思想性格?表现怎样地意义?四、写作.话题作文呈现记忆库存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为话题地优秀作文,结合考题和自己地实际进行写作.考场作文,必须凸显以下几个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清楚. ②字数如实,要求超额.③设计开头,引人入胜. ④记叙抒情,议论点题.⑤创新样式,文体统一. ⑥策划结尾,回归话题.作文新样式①“日记”式②“题记—分块—后记”式③“小标题”式④“书信”式⑤“剧本”式⑥“实验报告” 式⑦“病例诊断” 式年地重点时事:①年月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布,号(雌)、号(雄)从只候选大熊猫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地一对大熊猫.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揭晓了这对大熊猫地乳名为“团团”、“圆圆”.②“永不放弃地精神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是中国地英雄.”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日在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结束后,评价中国两对分获亚军、季军地花样双人滑运动员感动世界.③年地禽流感疫情,在新年之初就呈蔓延地趋势,这给各国政府敲醒了警钟.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面对禽流感疫情敢说是绝对安全地.因此,积极防控禽流感,采取严厉措施隔离疫区,尽快研制禽流感疫苗,成为各国政府都必须重视地工作要点.欧洲、亚洲、非洲,禽流感地扩散区域越来越大,全球防控禽流感地局势不容乐观.④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位热点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洪战辉”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地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地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地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地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地心灵随着他们地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地高度见证中国实力地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地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地黄金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一般—个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九、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十、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三十三、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三十四、破折号用法:1 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递进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三十六、其他:1.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2.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3.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4.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5. 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6. 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中考语文解题方法1、逻辑分析法第一,确定思维方向,理解问题实质。
如在以《我的父亲》为题作文时,就要搞清楚这类型文章的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等,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
第二,拟订解决问题计划。
即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有用资料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制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果不能直接找到有用资料与未知因素之间的联系,可采取迂回性战术,先探讨有助于解决主问题的一些辅助性问题。
第三,具体执行计划。
即要尝试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既是具体地检查和验证每一个步骤,保证它们正确无误,又要回到原来的问题,检查解题的结果,弄清结论是否真正同问题切合,是否还可能派生出其它结果。
2、顺向求同法顺向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去思考。
在语文学习中,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性。
3、同中求异法这是一种与求同式相对应的思维方法。
即指对同一问题可不依常规,而从多方寻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维方式。
它鼓励人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力求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
它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使思维起点和过程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从而摆脱传统的窠臼,提出新的见解。
4、联想展开法这是根据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由此而推测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在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网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联想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等。
由于学科性质与解决任务的不同,其联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5、全方位思考法运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使主体思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面,而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点面体并存;既思前因,又想后果;既可从空间方位、时间顺序上来考虑,又可从逻辑上来分析;既要考虑整个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各种关系,考虑本系统与它系统的关系,又要考虑大系统对子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路互补的结构,克服思维片面性,真实地把握事物的实质。
6、逆向对转法这是对一般必须做如此思考的事物,完全从通常的、固定的对事物认识途径的相反方向去思考的思维方法。
运用它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知识深化、活化,使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化,能培养辩证思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如作文练习,本质上就是对常规思路的逆反,从程式化中开辟新思路。
但目前中学生作文程式现象相当普遍,即构思模式化、材料通用化、语言成品化。
若有意识地采用逆向对转思维方法,经过长期练习,就可达到构思巧、材料新、语言精的境界。
7、发散思维法是指思维的多向性,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达·芬奇曾说过:即使是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它,形状就立即不同了。
8、辐射思维法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可见,学习中的“举一反三”是至关重要的,而拓展性思维——辐射思维,即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功效。
9、质疑探究法这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质疑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
能否提出问题与是否积极思考和思维方式有关,而所提出问题的水平又与思维的水平相关。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
不回避疑难,主动寻找疑问,不为经典结论所框死,摆脱成见和规范化束缚,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其次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技巧。
对产生传统结论的背景条件进行多种设疑排疑筛选,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适时改变思维的方向和角度,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再次要在解放自己头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自己的双手、嘴巴,为创造性火花的迸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最后要掌握质疑的类型,为创造性质疑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这对加深原文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技巧及写作心态的了解都有帮助。
10、纵横连动法连动思维,是根据事物的纵向横向联系,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设想,得出新的答案。
语文学习中的扩写、缩写、补写、改写等训练形式,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连动性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