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方法

巷道变形监测一、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通常用在不良岩体和受采动影响的巷道中进行。
监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增测项目。
必测项目尽可能经济而有效地判断围岩的稳定程度,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为适应井下的恶劣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很差的操作条件)下工作,故要求仪器简便、坚固耐用、可靠性高。
一般为收敛量测、位移变形量测等。
选测项目是对有特殊意义和有代表性的巷道进行补充量测,以求更加深入地掌握围岩与支护的动态,具体指导未开挖区的设计与施工。
根据巷道用途、服务年限、断面尺寸、施工方法来选择监测项目,一般实用意义较大的是围岩位移、围岩压力、支护压力的量测。
增测项目用于特殊工程和重大工程项目要求增加补充量测项目,如底鼓量测、地表沉陷量测等。
量测内容及要求见表1。
表1 量测内容及要求二、巷道监测的要求(一)掌握设计意图,把巷道监测作为地下工程总体设计的一部分,详细安排进度,使监测结果用于现行工程,用实测结果调整设计。
(二)监测设计之前,应预估巷道的变形与压力值,预估在那一个数量级的范围内,根据围岩类别、工程跨度、工程性质、经费多少明确量测目的,选择量测方法,确定观测计划。
(三)现场观测计划应编入井巷施工计划中,应仔细检查施工对观测的干扰,避免埋设地点难以靠近、埋设仪器遭受破坏,甚至仪器埋设过迟,而达不到监测目的。
(四)监测计划可能延续几年或更长。
选择仪器和安设地点时,要考虑长期性和可靠性,应使系统监测方法能互相校验。
(五)培训专业人员,确保仪器埋设准确,掌握仪器性能,能识别仪器的不稳定征兆,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六)观测人员与资料分析人员不要脱节。
三、监测方法与布点设计巷道的监测方法和布点参考表2。
表2 巷道监测方法与布点要求分享到: 0本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巷道围岩变形自动监测系统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一、监测目的巷道围岩收敛量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顺序、预防拱顶崩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资料;周边位移是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和围岩发生流变变形最直接的反映。
通过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复合顶板巷道的位置和时间由矿上确定)二、监测仪器本研究中监测的主要内容为两帮收敛量及顶板下沉量,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测点用自制螺母完成。
数显收敛计外观自制螺母(矿方提供)三、监测方法在每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4个测点,即在两邦、顶底板。
测设时分别测定AC 、BD 、AB 和AD 的长度及其变化值,则:BD AD BD AB x 2222-+=x BD x -='22x AB y -=y AC y -='每次测量时,测点埋好后,实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初始值,然后按上述可算出x 、x '、y 和y '的初始值。
隔一定时间后,再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长度,同样按上述公式可算出变形后的x 、x '、y 和y '值,则与初始值之差即为上述四点的绝对位移值。
四、观测结果分析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两帮和顶板的收敛量及收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得出巷道变形的规律,对后续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巷道矿压监测

免维护。使用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任何 操作,也不需要更换电池
技术指标
量 程:0-125mm测量范围:0-10mm测量精度:1%电 源:DC4.5V 50uA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3、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图7 测站Ⅵ处顶板锚杆工作阻力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图8 测站Ⅵ处顶板锚索工作阻力
由图可见,在距工作面煤壁50m以外时,巷道中锚杆(锚索)的工作阻力基本保持稳定;在距工作面煤壁50m以内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锚杆(锚索)工作阻力逐渐增大;当距工作面煤壁20~30m时,锚杆(锚索)工作阻力最大,随后,锚杆(锚索)工作阻力逐渐减小。 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范围在0~50m范围内,峰值大约位于工作面前方17~29m范围内。
目 录
1、监测的目的 2、监测仪器 3、测区布置 4、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5、监测报告的撰写
1、数显、固定式 由KB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配转接阀组成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2、数显、便携式 由KB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配转接阀组成
数显、固定式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3、SY-40型单体支柱增压式工作阻力监测仪
结果表明: (1)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巷道顶板和帮内不同深度处离层量呈增大趋势帮的离层量要比顶板大,如测点V处巷道帮总离层量达到120mm左右,而顶板总离层量只有34mm; (2)对帮而言,帮0~2.2m范围内离层量最大,其次是 6~4m范围内离层量,而4~2.2m范围内离层量最小;
i=1,2,3,4 式中s(i)表示第个测点距煤壁的距离,V3*i为第个测点按班平均下沉速度,P3*i为第个测点按班平均的支柱载荷值。
大断面巷道交叉点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西部探 矿工 程
13 5
大 断 面 巷 道 交 叉 点 围 岩 变 形 监 测 及 分 析
王 卫超
( 南理 工大 学土木 工程 学 院, 南 焦作 4 4 0 ) 河 河 5 0 0
摘 要 : 于煤矿 大断 面巷 遭 交叉点施 工过 程 中 , 基 岩体 应 力 复杂 , 围岩 变形 大 , 安 全 生产 带 来 隐患 。 给
主要为裂 隙水 , 涌水量 小于 5 / 。巷道采 用钻 爆法 开 m。h 挖 台阶法施 工 , 眼菱 形 掏 槽 , 直 周边 孔 采 用 普通 光 面 爆 破技术 。巷 道采 用锚 网 喷加 钢 筋梯 子 梁 加锚 索 联 合 支
护 。锚杆 长度 2 0 mm, 杆 间 排距 8 0 40 锚 0 mmx 8 0 0 mm, 树脂 端头锚 固 ; 筋 网尺寸 1 0 mmX2 0 mm, 筋 网 钢 00 00 钢 的网格是 1 0 mX 0 0m 1 mm, 片采 用 勾 结 的方式 进行 0 网
1 工 程 概 况
应有一个监 测断面, 面间距 可根 据地质条件按 5 断 ~ 10 0 m确 定[ 。综 合 1号进风 石 门交叉点 附近 为同类 围 1 ]
岩和监 测数 据 能准 确反 映 出围岩变形 规律 的情况 , 择 选 了 3 不 同的断 面 。第 一 个是 在 1号 进风 石 门入 口交 个 叉点 , 一个 是 在 距 洞 口 2 m 处 , 后 一 个 断 面距 洞 口 3 最 3 m( N 1所示 ) 对 3 断 面进行 了 2 多 月 的连 续 5  ̄图 , 个 个 监 测 , 过二 、 通 三断 面监 测 数据 和交叉 点 断 面监 测 数 据 对 比 , 分析交 叉点 围岩 变形规 律 。 来 测线 布 置和 数 量 与 地 质 条 件 、 开挖 方 法 等 因素 有 关, 一般 一个 断面应 采用 2 条 测线 , 拱脚 处必须 ~3 但是 有 一条 水 平 测 线 。此 次 巷 道 周 边 位 移 量 的测 量 采 用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矿山在进行巷道锚网施工和矿压监测时,为保障矿工安全和矿山生产的一系列组织、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规范和要求。
一、监测范围和内容:1. 对巷道围岩形象进行监测,包括巷道变形、位移、应力等参数的监测。
2. 对巷道围岩及锚网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
3. 对巷道矿压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
二、监测设备和方法:1. 使用先进的巷道监测设备,包括应变仪、位移仪、压力传感器等。
2. 采用现场实测和远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3. 使用合理的监测方法,如测量点布置、监测周期等。
三、监测人员和培训:1. 设立专门的矿压监测组织,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操作。
2. 培训监测人员,使其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 提供安全培训,使监测人员具备应急处理和矿山逃生等技能。
四、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1.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判断巷道围岩变形的趋势和风险。
2. 编制巷道围岩变形分析报告,评估巷道稳定性和锚网工程质量。
3. 提出巷道支护方案的修改和优化意见。
五、应急响应和措施:1. 针对监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2. 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和救援能力。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意识和技能。
六、监测记录和档案:1. 建立巷道矿压监测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2. 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应急处理记录等进行归档和保存。
3. 定期对监测数据和档案进行检查和整理,保证其可靠性和完整性。
七、监测效果评价和改进:1. 对巷道矿压监测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监测的准确性和预警的及时性。
2. 对监测设备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监测效果和管理水平。
3. 定期组织评估和技术交流,吸取其他矿山的经验和教训。
组合优化模型在巷道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设 = { ( 1 ) , ( 2 ) , …, ( n ) } 为原始非负时 间序列 , ( ” ( £ ) 为累加生成序列 , 即:
i
‘ ( =
m =l
( ,
= 1 , 2 , …, n
指 数规 律 。G M( 1 , 1 ) 模 型 的建立 方法 为 :
O 引 言
目前我国多数矿井的 日趋老化, 巷道 的维修
与支 护显 得极 为 重要 , 对 巷 道 围岩 变形 的监测 、 预
报也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 准确地预测巷道 的 围岩压 力或 变形对 巷道 的维 修 和支 护将起 到 积 极的作用。 随着测绘科学 、 预测科学以及计算机科 学的飞速发展 ,多种预测模型及方法如 : 灰色系 统、 B P 神经网络、回归分析等经常被应用于形变 观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中。由于每种预测方法的 适用条件不尽相同, 因此会产生不同的预测结果 ,
式 中, a 为待辨识参数, 又称之为发展系数 ; 为待辨识内生变量, 又可称为灰作用量。
方法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其变形规律 ,预测精度也
非 常有 限…。
设待辨识向 量a = { a .1 , 根据最小二乘法求
\ /
文章尝试将灰色 G M( 1 , 1 ) 模型 、 回归分析法 和B 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 ,以误 差平方和最小为基准 ,来确定变形组合预测模型 中的最佳权系数 ,建立了形变数据预测组合优化 预测模型 , 并应用于巷道围岩的变形监测 中, 经实 例计算验证 了组合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3 8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4 . 0 1 . 0 1 5
掘进巷道围岩观测的方法

掘进巷道围岩观测的方法以掘进巷道围岩观测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掘进巷道围岩观测的方法。
掘进巷道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工作方式,为了保证巷道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对围岩进行观测和评估。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掘进巷道围岩观测方法。
一、现场观测法现场观测法是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掘进巷道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目测、触摸、敲击等方式对围岩进行观测。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可以及时发现围岩的变化情况,但对于隐蔽的变形或裂隙等问题可能无法发现。
二、测量仪器观测法测量仪器观测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观测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测距仪、倾角仪、应变计、裂缝计等,对掘进巷道围岩的位移、变形、应力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对于围岩的变化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三、声波检测法声波检测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在巷道中发射声波,并观测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来评估围岩的状况。
声波检测法可以检测到围岩中的裂隙、空洞等问题,对于评估围岩的稳定性和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四、岩体雷达法岩体雷达法是一种电磁波探测方法,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获取围岩的信息。
岩体雷达法可以检测到围岩中的裂隙、空洞、岩层变化等问题,对于评估围岩的稳定性和质量有较高的准确性。
五、应力监测法应力监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岩中的应力变化来评估围岩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安装应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围岩中的应力变化情况,对于预测和评估巷道围岩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掘进巷道围岩观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综合考虑精度、准确性和成本等因素。
2.合理布置观测点:观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围岩的变化情况,合理分布观测点,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3.定期观测和记录:观测工作应定期进行,并及时记录数据和观测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4.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围岩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巷道的安全和稳定。
围岩观测制度

围岩观测制度围岩观测制度(一)为掌握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科学指导采场设计、巷道布置、现场施工和维护,综合评判设计和支护效果,预防顶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22)第104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及围岩观测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围岩(矿压)观测技术管理体系,成立围岩(矿压)观测组,抽调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技术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围岩(矿压)观测工作。
围岩(矿压)观测组应根据煤矿井下围岩实际情况,制定围岩观测方案,监督实施。
(三)观测范围: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巷道。
(四)观测内容:1.掘进工作面:观测巷道变形量和顶板离层。
2.采煤工作面: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支架(柱)状况、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等。
(五)观测方法1.巷道围岩变形量每周至少观测一次。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周检测两次。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每天至少观测一次4.工作面顶板及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支柱状况每班进行观测。
(六)有关要求1.围岩(矿压)观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针对所观测内容填写相应的《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和《巷道围岩移近及观测记录表》,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2.围岩(矿压)观测人员严禁空岗、漏检。
3.围岩(矿压)观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工作面的压力异常或巷道顶板离层值及变形量超过规定,应及时向当班班组长(跟班队长)和总工程师报告,总工程师召集围岩观测人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当矿压显现异常,有明显事故预兆时,要立即撤出危险区域人员。
4.观测结束后及时编制围岩(矿压)观测报告。
5.技术部门对每天的矿压监测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6.应加强对压力仪、顶板离层观测仪等围岩(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安装及使用管理,定期组织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摘要:本文以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原中央行人下山)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探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实际,针对性提出了“锚网喷+底板锚杆+预留变形量+全断面封闭格栅拱形支架”复合型支护方案,从巷道返修情况来看,返修支护方案整体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对类似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稳定性;控制;分析1、工程概况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埋深在660m左右,从地质勘察来看,巷道所在层位主要是粉砂岩,其中包含有较多的裂隙,也含有一定的钙质结核和黄铁矿,包含一层厚度在0.2m左右的泥岩,非常容易出现破碎问题。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来看,最大的水平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大小接近29MPa,与巷道呈现出69°的夹角,巷道整体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地应力影响,虽然巷道围岩的强度相对较大,但是在巷道掘进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变形破坏问题。
从巷道原支护设计来看,巷道设计采用的是锚网索支护。
2、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变形破坏特点通过对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的现场观测来看,巷道主要的变形破坏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巷道在全断面出现了变形破坏问题,巷道两帮内挤明显、底鼓突出、拱顶下沉量较大。
其次,巷道围岩不仅变形量较大,同时,变形速度相对较快,且出现了变形持续时间偏长的问题。
从现场测量来看,很多巷道在掘进后的2d内,变形速度少则达到了12mm/d,多则可以得到110mm/d。
从变形时间来看,巷道变形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部分地段甚至超过了15个月。
从变形量来看,围岩变形量通常情况再280mm-1000mm之间,部分地段甚至出现了更大的变形。
第三,巷道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很多支护结构也有着明显的破坏问题,巷道表面的浆体开裂较多,同时,很多地段的锚索、锚索也出现了较多的破断。
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修复,围岩的稳定性相对于先前有了提升,但是整体仍旧不能保证较长时间的稳定。
2022年一建矿业真题

2022年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错选不给分)1.矿区测量控制网应采用()。
A.国家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任意中央子开线的内矿区坐标系统C.独立坐标系统D.建筑坐标系统2.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后时间应比常温混凝土搅拌后时间()。
A.缩短25% B.缩短50% C.延长25% D.延长50%3.井筒受力钢筋布置在截面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是()。
A.地梁 B.周梁 C.悬臂梁 D.过梁4.地面配电室的防水等级是()。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分层填土时,各层填工料均可选用含水量符合要求的()。
A.碎石土 B.黏性土 C.砂土 D.膨胀土6.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对沉管的技术要求是()。
A.高提重打 B.密锤低击 C.密锤慢抽 D.反插多打7.与导爆管起爆法相比,电力起爆法的优点是()。
A.不受杂散电流影响B.不会发生早爆突爆C.起爆分段灵活,网路简单D.可用仪表检查网络8.某矿主、副立井位于井田中央,回风斜井位于北部边界,则该矿井的开拓方式是()。
A.立井开拓 B.斜井开拓 C.混合开拓 D.综合开拓9.固定在凿井吊盘的下层盘,且应用最为普通的吊抓岩设备()。
A.长绳吊抓岩机 B.环形轨道抓岩机 C.中心回转抓岩机 D.靠壁式抓岩机10.斜井基岩段掘进应当注意()。
A.不采用风镐破岩B.底部炮眼倾角应适当大于斜井倾角C.槽眼与周边眼应同时起爆D.不可选用装载机出渣11.安全等级为Ⅲ级的露天矿边坡工程,应监测的项目是()。
A.地表水平位移B.支护结构应力C.地下水D.降雨量12.总价措施项目费的确定依据是()。
A.施工组织设计B.设计概算C.材料价格信息D.可行性研究报告13.某新建矿井施工工期为14个月,20个月完成第一个工作面的建设任务,试运转3个月和试生产6个月后正式投产,则矿井的投产工期为()。
A.23个月 B.26个月 C.29个月 D.43个月14.重要项目的质量检验、抽样误判概率的限值是()。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监测目的:了解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预测变形趋势
监测方法:采用应力计、应变计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观测目的: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判断围岩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观测方法:设置水位观测孔,使用水位计进行观测,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观测周期: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观测周期,一般应定期进行观测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围岩变形量测数据收集
围岩变形量测数据分析
围岩变形规律总结
围岩变形规律应用
支护效果综合评价
围岩稳定性评价
支护结构变形量评价
支护结构完整性评价
安全措施与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观测时间:定期进行变形观测,及时掌握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判断围岩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观测时间、地点、设备信息
观测数据记录: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趋势等
数据记录方式:手工记录、自动监测系统等
数据记录精度和可靠性评估
数据来源:观测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
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计算
监测围岩变形情况
预测变形趋势及危害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确定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原因
评估巷道围岩稳定性
为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方法
观测周期:根据巷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情况,确定观测周期,一般以日为单位进行观测
观测目的:监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变化,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观测方法:采用收敛计、测杆等测量仪器,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和矿山深部开采的开展,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必须加强对巷道围岩变形治理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针对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给出详细的方案,以期能够引起工程界的重视和关注。
二、巷道围岩变形的特点及影响1. 巷道围岩变形的特点巷道围岩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岩体断裂、岩层滑移、岩层变形等,这些变形往往会导致巷道的变形和破坏,严重影响巷道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2. 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巷道围岩的变形会使得矿山的开采效率下降,矿山安全隐患增加,同时也会给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巷道围岩的变形进行治理。
三、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方案1. 前期调查在实施治理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变形机理、变形程度等,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技术(1)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巷道围岩支护技术,通过预应力锚杆对围岩进行受拉支护,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
(2)悬索锚索技术:通过在巷道顶部设置悬索锚索,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支护,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
(3)岩体喷浆加固技术:在巷道围岩出现严重变形时,可以采用岩体喷浆加固技术对巷道围岩进行补强,增加围岩的承载能力。
3. 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实施步骤(1)测量设计: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详细设计方案,确定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2)材料采购: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采购必要的支护材料和设备。
(3)施工实施:根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的实施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4)监测和评估:在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巷道围岩变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修正。
四、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巷道围岩变形治理工程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深井岩巷典型围岩深部位移监测及结果分析

深井岩巷典型围岩深部位移监测及结果分析郭忠华,郭 靖(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山西 吕梁 033000)摘 要:深部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对矿山正常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某铅锌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采用围岩多点位移计进行深部围岩位移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判定围岩稳定状态,揭示了该矿山深部岩巷围岩变形达到破坏所需的时间和可能的变形松动区域。
进而及时验证了已有支护设计、支护参数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一步优化支护方案,有效提高巷道支护质量。
关键词:深部巷道;巷道支护;深部位移检测;锚网支护中图分类号:TD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7-0198-2Deep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and result analysis of typical surrounding rock in deep mine rock roadwayGUO Zhong-hua, GUO Jing(Department of mining engineering, Luliang University,Lvliang 033000,China)Abstract: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of deep road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ormal and safe production of mine.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deep mining process of a lead-zinc min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deep surrounding rock was monitored by using the multi-point displacement meter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monitoring data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stable stat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revealing the time needed fo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eep rock roadway to reach the failure and the possible deformation and looseness area.Furthermore,the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the existing support design and support parameters are verified in time, and the support scheme is further optimiz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oadway support quality.Keywords: deep roadway; roadway support; deep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bolt-net-anchor unit support矿产资源开发由地表浅部逐渐向地球深部的趋势已然确定,特别是地下矿山中深部资源探找前景较好的矿山,矿山基建过程中巷道工程处于“三高”状态中,特别是高地应力和高熔岩水压的环境给巷道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威胁[1,2]。
围岩监测制度

围岩观测制度
1、对煤巷锚网梯(索)支护的矩形巷道及巷道开门点、交岔点、地质构造带附近,必须安设顶板离层监测仪并挂牌管理。
巷道每100m设置一个测点,监测仪锚点位置分别在6~6.5m及2~2.5m处。
2、观测要求:1周内每天观测1次,然后每周观测1次,变形稳定后每月观测2次。
观测数据记录在现场的顶板离层监测牌板上,必须有纸质记录表及数据分析。
3、当顶板离层值超过50mm有冒落险情,需及时采取补打锚梁、点柱、加密支护、复棚等措施。
4、以下巷道类型不需要安装顶板离层监测仪:岩巷、架棚巷道、拱形巷道。
5、加强对巷道两帮移近量的检查观测,在两帮的中部设点,距耙装机(综掘机)不超过30m,测点距离不超过50m。
由施工中线实测两帮数据,当移近量超过50mm采取补打锚杆、剥帮、挂网等措施。
6、严格顶板离层监测仪领用程序。
需领用顶板离层监测仪由工区进行审请,工区技术主管签字,掘进专业技术人员
审核发放。
7、掘进专业每旬组织一次顶板离层监测仪安装及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不按要求安装、观测、分析的对区长、技
术主管各罚100元。
8、掘进专业每月组织一次围岩监测分析会,针对观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巷道开挖中的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巷道开挖中的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摘要:巷道开挖中的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对于保障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保护矿井设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巷道开挖过程中的岩体变形机理和变形监测技术,探讨了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的关键方法和技术,包括岩体变形监测参数、监测仪器的选择和布置、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和应用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岩体变形的异常情况,预测潜在的岩体破坏和滑动危险,为矿山安全管理和工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巷道开挖;岩体变形监测;预警技术引言:在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巷道的开挖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活动。
然而,巷道开挖中岩体的变形和失稳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和设施损坏,给矿山的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对于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岩体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岩体变形参数,如位移、应变、压力等,可以及时发现岩体变形的异常情况,预测潜在的岩体破坏和滑动危险。
通过有效的监测与预警,可以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岩体变形对矿山工作和设施的影响,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1.巷道开挖中的岩体变形机理和影响因素巷道开挖过程中,岩体的变形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主要的岩体变形机理包括岩石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和滑动等。
这些变形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力学性质、地应力、水力条件、温度变化以及开挖方法等。
岩石的力学性质对岩体变形具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强度、刚度和变形特性决定了岩体在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行为。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因此在巷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岩石类型和力学性质来评估岩体的变形特征。
地应力是岩体变形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地应力来源于地壳内部的重力和地质构造力。
在巷道开挖过程中,地应力会随着岩体的破裂和松散程度发生变化,导致岩体的变形和失稳。
因此,准确评估和测量地应力对于预测岩体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巷道收敛变形量规定

煤矿巷道收敛变形量规定1巷道收敛位移监测方法为了充分了解马路坪矿深部红页岩巷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规律,为巷道的支护参数提供理论依据,选择+700m中段运输平巷作为试验监测地点。
位移监测的仪器采用SWJ-Ⅳ位移收敛测量计,每隔50m布置一个测点,共布置4个测点。
巷道掘进及采用锚网支护的第1月观测频率为1d/次;第2月观测频率为2d/次;第3月观测频率为1周/次;位移的变化非常小时便停止观测。
2位移收敛监测结果及分析图1~图4分别为4个测站的位移监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由监测结果知:a.巷道掘进后前10d,巷道内所建4个测站的巷道两帮位移大于顶板位移,__测站巷道两帮位移量为155.3mm,顶板位移量为102.4mm。
第二测站,巷道两帮位移量为114.6mm,顶板位移量为101.2mm。
巷道以垂直位移为主。
b.巷道掘进后10d左右,采用目前支护参数支护后,巷道位移变形同样很大。
顶板最大位移量63mm,最小位移量31mm,平均位移量47mm;两帮最大位移量134mm,最小位移量103mm,平均位移量128mm。
底鼓最大位移量272mm,最小位移量215mm,平均位移量243mm。
由此可知,使用锚杆支护,巷道围岩的位移没得到有效控制。
c.巷道进行二次喷射混凝土支护后,顶板和底板的最大位移速率为38.3mm/d,最小位移速率为24.61mm/d,平均位移速率为31.45mm/d,巷道两帮的最大位移速率为15.27mm/d,最小位移速率为11.25mm/d,平均位移速率为13.26mm/d;此时红页岩巷道掘进后的位移速率变化大,围岩暂时没有稳定,目前支护方式不合理。
3结语深部红页岩巷道掘进后位移变形分3个阶段,第1阶段在巷道掘进后第7~8d左右为底鼓位移速率急增阶段,此时为最大值25.6mm/d;第2阶段在在巷道掘进后1个月左右为底鼓位移速率下降阶段;第3阶段为常速底鼓阶段,深部红页岩巷道复喷时应掌握这3个阶段的规律,采取更有效的支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一、监测目的
巷道围岩收敛量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顺序、预防拱顶崩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资料;周边位移是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和围岩发生流变变形最直接的反映。
通过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复合顶板巷道的位置和时间由矿上确定)
二、监测仪器
本研究中监测的主要内容为两帮收敛量及顶板下沉量,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测点用自制螺母完成。
数显收敛计外观
自制螺母(矿方提供)
三、监测方法
在每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4个测点,即在两邦、顶底板。
测设时分别测定AC 、BD 、AB 和AD 的长度及其变化值,则:
BD
AD
BD AB x 2222-+=
x BD x -=' 22x AB y -=
y AC y -='
每次测量时,测点埋好后,实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初始值,然后按上述可算出x 、x '、y 和y '的初始值。
隔一定时间后,再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长度,同样按上述公式可算出变形后的x 、x '、y 和y '值,则与初始值之差即为上述四点的绝对位移值。
四、观测结果分析
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两帮和顶板的收敛量及收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得出巷道变形的规律,对后续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