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必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机械能守恒定律笔记重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笔记重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笔记重点一、机械能的概念1.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表达式为E_{k}=(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 动能是标量,且恒为正值。

2.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表达式为E_{p}=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正,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负。

3. 弹性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

对于弹簧,其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_{p}=(1)/(2)kx^2(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 弹性势能也是标量,且恒为正值。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表达式为E = E_{k}+E_{p}(这里E_{p}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表达式- E_{1}=E_{2},即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

- Δ E_{k}=-Δ E_{p},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或者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势能的增加量)。

3. 条件- 对单个物体: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 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例如,一个弹簧和一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时,系统机械能守恒。

- 其他力不做功或者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如光滑斜面上滑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若斜面光滑,滑块下滑过程中,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外无其他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 解题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系统)。

-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 选取合适的参考平面(确定重力势能的零点)。

- 确定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分别计算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它描述了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点。

一、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为$E_{k}=\frac{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为$E_{p}=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程度有关。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1、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即$E_{k1} + E_{p1} =E_{k2} + E_{p2}$。

2、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即$\Delta E_{k} =\Delta E_{p}$。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1、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受重力或弹力”。

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虽然受到绳子的拉力,但拉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不做功,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确定初末状态,选择合适的表达式列方程求解。

例如,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我们可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h_1 =\frac{1}{2}mv^2 + mgh_2$来求解物体下落某一高度时的速度。

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分析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确定系统的初末状态,注意研究对象的选择和能量的转化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知识点归纳

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知识点归纳

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知识点归纳
1.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与地球间互相作用,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为物体与地球这个系统所共有。

表达式Ep=mgh。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随着所选参考平面的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也不同。

3.重力势能是标量、状态量.但也有正负。

正值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负值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

4.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途径无关。

(2)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小,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负功(物体克制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制重力所做的功.
即WG=一△Ep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条件下,只发生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间互相转化,机械能总量不变。

6.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有以下三种:
(1)系统初态的机械能等于系统末态的机械能,即:
E初=E末
(2)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即:
△Ep减=△Ek增
(3)假设系统内只有A,B两物体,那么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
△EA减=△EB增
7.功能原理△E=W,有多少能址发生了转化,力就相应做了多少功;力做了多少功,就相应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或系统)做的功,等于物体(或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量。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如何提高学习率,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去努力。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能守恒
一、知识点
(一)能、势能、动能的概念
(二)功
1功的定义、定义式及其计算
2正功和负功的判断:力与位移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三)功率
1功率的定义、定义式
2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
3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瞬时功率、平均功率
4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
(四)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零势能参考平面
5重力势能系统共有
(五)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内容、表达式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表达式
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正负功的判断: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导致物体加速或减速,动能增大或减小(选择、判断)
2功的计算:重力做功、合外力做功(动能定理或功的定义角度)(填空、计算)
3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填空、计算) 4机车启动模型: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式;运动学规律(填空、计算)
5动能定理与受力分析:求牵引力、阻力;要求正确受力分析、运动学规律(计算)
6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设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求解动能、高度等
关于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就介绍完了,更多暑假作业等信息,请关注高中频道!。

高考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中,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贯穿了力学、热学、电学等多个领域。

理解并熟练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物理过程,系统内的总能量始终保持恒定。

二、常见的能量形式1、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公式为$E_k =\frac{1}{2}mv^2$ ,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公式为$E_p = mgh$ ,其中$h$ 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2、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电能电能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具有的能量,与电流、电压和时间有关,公式为$W = UIt$ ,其中$U$ 是电压,$I$ 是电流,$t$ 是时间。

4、化学能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例如燃料的燃烧。

5、光能光能是由光子携带的能量,例如太阳能。

三、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但机械能总量不变。

2、功能关系(1)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_G =\DeltaE_p$ 。

(2)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即$W_{弹} =\DeltaE_{弹}$。

(3)合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即$W_{合} =\Delta E_k$ 。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1.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做势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1)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 P=一mgh.式中h是物体到零重力势能面的高度.(2)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共有的.只有在零势能参考面确定之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才有确定的值,若物体在零势能参考面上方高h处其重力势能为E P=一mgh,若物体在零势能参考面下方低h处其重力势能为E P=一mgh,“一”不表示方向,表示比零势能参考面的势能小,显然零势能参考面选择的不同,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势能的多少也就不同,所以重力势能是相对的.通常在不明确指出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零势面的.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当物体的位置改变时,其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面如何选取无关.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更会关心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量.(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具有的势能.高中阶段不要求具体利用公式计算弹性势能,但往往要根据功能关系利用其他形式能量的变化来求得弹性势能的变化或某位置的弹性势能.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 G=ΔE P减=E P初一E P末,克服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W克=ΔE P增=E P末—E P初特别应注意:重力做功只能使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不能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3、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做功角度:对某一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守恒.(2)能转化角度: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和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则系统机械能守恒.3.表达形式:E K1+E pl=E k2+E P2(1)我们解题时往往选择的是与题目所述条件或所求结果相关的某两个状态或某几个状态建立方程式.此表达式中E P是相对的.建立方程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零势能参考面.且每一状态的E P都应是对同一参考面而言的.(2)其他表达方式,ΔE P=一ΔE K,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3)ΔE a=一ΔE b,将系统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另一部分b的机械能的减少量,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首先应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绝不是合外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等于零,例如水平飞来的子弹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内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功及合外力都是零,但系统在克服内部阻力做功,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而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1)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2)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机械能守恒.(3)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的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不守恒说明:1.条件中的重力与弹力做功是指系统内重力弹力做功.对于某个物体系统包括外力和内力,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作功,其他力不做功或者其他力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零,则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也就是说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不能引起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只能使系统内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如图5-50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与L1、L2二弹簧相连,B与弹簧L2相连,外力向左推B使L1、L2被压缩,当撤去外力后,A、L2、B这个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因为L I对A的弹力是这个系统外的弹力,所以A、L2、B这个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对L I、A、L2、B这个系统机械能就守恒,因为此时L1对A的弹力做功属系统内部弹力做功.2.只有系统内部重力弹力做功,其它力都不做功,这里其它力合外力不为零,只要不做功,机械能仍守恒,即对于物体系统只有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转化(如系统无滑动摩擦和介质阻力,无电磁感应过程等等),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如图5-5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与弹簧相连,当弹簧被压缩后撤去外力弹开的过程,B相对A没有发生相对滑动,A、B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但对弹簧A、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3.当除了系统内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了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但系统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如图5—52所示,物体m在速度为v0时受到外力F作用,经时间t速度变为v t.(v t>v0)撤去外力,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经时间t/速度大小又为v0,这一过程中外力做功代数和为零,但是物体m的机械能不守恒。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六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部分)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六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部分)

(4)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重力对物体做多少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对物体做多少负 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即WG=-ΔEp。 2.弹性势能: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 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 械能保持不变。
二、求变力做功的方法 1.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此公式适用于功率恒定的情况。 2.根据力(F)-位移(l)图像的物理意义计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如图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力所做功的大小。
3.利用动能定理求功
W合=W1+W2+W3+…+Wn=ΔEk=Ekt-Ek0=
1 2
m
vt2
3.发动机铭牌上所标注的功率为这部机械的额定功率。它是人们对机械 进行选择、配置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机械的做功能力或机械所能承 担的“任务”。机械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机械的实际功率可 以小于其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但是机械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 行,否则会损坏机械设备,缩短其使用寿命。由P=Fv可知,在功率一定的条 件下,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F跟运转速度v成反比。
(1)拉力F做的功。 (2)重力mg做的功。 (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做的功。 (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f做的功。 解题导引 (1)拉力F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变力功→用微元法。 (2)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始末位置高度差有关。 (3)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不做功。 (4)摩擦力为变力,可用动能定理求其做功。
解题导引
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旅游者和滑沙橇总质量为m,则旅游者和滑沙橇

高考物理总复习主题三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3

高考物理总复习主题三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3
3.7 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 关键提炼
•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
转化。
•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 1个定律——机
恒,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知道它含义和适用条 械能守恒定律
件。
1个条件——机
械能守恒条件
• 3.能利用守恒条件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应用机
27/41
方法总结 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分析技巧
(1)对多个物体组成系统, 普通用“转化法”和“转移法”来判断 其机械能是否守恒。 (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物体间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 可选取ΔEk=-ΔEp形式。
28/41
[针对训练3] 如图8所表示,轻绳连接
A.B两物体,A物体悬在空中距地面H
图1
图2
4/41
答案 (1)下滑时, 物体高度降低了, 重力势能降低。物体速度 增大了, 即物体动能增加;上滑时,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动能降 低。 (2)被压缩弹簧恢复原来形状时, 弹性势能降低, 被弹出物体动 能增加;当物体压缩弹簧时, 弹性势能增加, 物体动能降低。
5/41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 状态看 初=E末
• 初状态机械能等于末状态机械 能
从转化 角度看
Ek2-Ek1=Ep1-Ep2或 ΔEk=-ΔEp
从转移 角度看
EA2-EA1=EB1-EB2或 ΔEA=-ΔEB
• 过程中动能增加量等于势能降 低许
• 系统只有A、B两物体时,A增 加机械能等于B降低机械能
18/41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14/41
思绪探究 (1)机械能守恒条件是:系统内只有________或 ______做功。 (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机械能是一定守恒,还是一定不守恒? 提醒 (1)重力 弹力 (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动能不变,若势能不变,则机械能守 恒;若势能改变,则机械能不守恒。

2024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第六章机械能第4讲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2024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第六章机械能第4讲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第4讲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整合教材·夯实必备知识一、功能关系(必修二第八章第4节)1.(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在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

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差值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部分,也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二、能量守恒定律(必修三第十二章第4节)【质疑辨析】角度1功能关系(1)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引起机械能的转化。

( ) 角度2 能量守恒定律(3)既然能量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故没有必要节约能源。

( ) (4)一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必定有别的物体的能量减少。

( ) 提示:(1)× (2)√ (3)× (4)√精研考点·提升关键能力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核心共研)【核心要点】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典例剖析】角度1 由能量变化分析力做功[典例1](2023·新课标全国卷)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会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

一质量为m 的雨滴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 下落高度h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 ) A .0 B .mgh C .12mv 2-mgh D .12mv 2+mgh【解析】选B 。

在地面附近雨滴做匀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W 克=0,故雨滴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mgh 。

故选B 。

角度2 由力做功分析能量变化[典例2](多选)(2023·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知识点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知识点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知识点高考物理中,机械能守恒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公式和应用,并且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解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的规律表述为:系统的总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恒定。

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例如自由落体运动、弹簧振子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机械能守恒的公式。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K₁ + U₁ = K₂ + U₂其中,K₁和K₂分别表示系统的初始动能和最终动能,U₁和U₂分别表示系统的初始势能和最终势能。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应用例题。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的位置自由落下,到达地面后停下。

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物体的初始机械能。

根据公式,初始动能为0,初始势能为mgh。

接下来,我们计算物体的最终机械能。

最终动能为1/2mv²(v为物体的最终速度,由于物体停下来了,所以最终速度为0),最终势能为0(物体到达地面后,势能为0)。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0 + mgh = 1/2mv² + 0通过化简,我们可以得到:v = √2gh这个结果表明,物体在自由落体下降过程中的最终速度只与高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除了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还适用于其他一些场景。

例如,当一个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不断地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总之,机械能守恒是高考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基本知识点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基本知识点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基本知识点汇总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性质。

机械能是指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当一个物体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运动时,它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下面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识点汇总。

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公式KE = 1/2mv^2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公式PE = mgh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公式E1=E2表示,其中E1是系统的初始机械能,E2是系统的末尾机械能。

根据这个定律,当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描述了机械能在封闭系统内的转化过程。

当一个物体在系统内运动时,它的动能和势能会相互转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它的势能会逐渐减少,而动能会增加。

在系统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势能的减少和动能的增加相互补偿,使得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中重要的一种势能形式。

当一个物体被弹性力压缩或拉伸时,它会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通常用公式PE = 1/2kx^2表示,其中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5.实例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

例如,假设有一个滑块从高出地面h的位置滑下,滑到地面时的速度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计算。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滑块的初始势能等于末尾动能。

由于滑块在地面时势能为零,所以初始势能等于零,动能即为滑块末尾的动能。

根据动能的定义,可以得到滑块末尾的速度。

6.真实系统的限制:虽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许多理想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在真实的系统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完全成立。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 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

(2)受其他外力但其他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3.表达式
(1)Ek+Ep=Ek′+Ep′,表示系统初状态机械能的总和与末状态机械能的总和相等。

(2)ΔEk=-ΔEp,表示系统(或物体)机械能守恒时,系统减少(或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动能,在分析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时,可不选参考平面。

(3)ΔEA增=ΔEB减,表示若系统由A、B两部分组成,则A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与B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相等。

4.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方法
(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直接判断):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其动能、势能均不变,机械能不变.若一个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其机械能减少。

(2).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物体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4).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

必修二第五章 机械能及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复习)

必修二第五章 机械能及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守恒定律第一单元 功和功率一、高考考点,功 Ⅱ(考纲要求)1.做功的两个因素:力和物体在 上发生的位移. 2.功的公式:W = ,其中F 为恒力,α为F 的方向与位移l 方向的夹角;功的单位: (J);功是 (矢、标)量.3.功的正负:功率 Ⅱ(考纲要求)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 . 3.公式 (1)P =Wt,P 为时间t 内的 .(2)P =Fv 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 .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 . 4.额定功率:机械 时输出的 功率. 5.实际功率:机械 时输出的功率.要求 额定功率. 二、基础自测 1.(2011·重庆南岸区模拟)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明提包回家的情景,其中小明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 ).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3.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 s 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 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取g =10 m/s 2)( ). A.25 W B .50 W C.75 W D .100 W4.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汽车的发动机始终以额定功率输出,关于牵引力和汽车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行驶时,牵引力不变,速度增大B.汽车加速行驶时,牵引力增大,速度增大C.汽车加速行驶时,牵引力减小,速度增大D.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5.如图所示,汽车在拱形桥上由A 匀速率运动到B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牵引力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D.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会变化 三、高考体验 1.(2009·海南)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t 0和2t 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x 1和x 2,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合外力从开始至t 0时刻做的功是W 1,从t 0至2t 0时刻做的功是W 2,则( ). A .x 2=5x 1 v 2=3v 1 B .x 2=9x 1 v 2=5v 1 C .x 2=5x 1 W 2=8W 1 D .v 2=3v 1 W 2=9W 12.(2009·辽宁、宁夏理综)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μ<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所示,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 .F 先减小后增大B .F 一直增大C .F 的功率减小D .F 的功率不变 3.(2010·课标全国,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 A .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0~t 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t 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t 1~t 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4.(2011·江苏卷)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3 JB .3 JC .30 JD .300 J 5.(2011·海南卷,9)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起,第1秒内受到2 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 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4WB .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4JC .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 .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第二单元 动能和动能定律一、高考考点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考纲要求)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 .(3)单位: ,1 J =1 N 〃m =1 kg 〃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 ,只有正值. (5)动能是 ,因为v 是瞬时速度. 2.动能定理二、基础自测 1.(2012·苏州模拟)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则球在下落过程中的动能( ). A.与它下落的距离成正比 B.与它下落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C.与它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D.与它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2.(2012·中山模拟)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 ,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 ,则( ). A.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等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 B.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C.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D.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2倍3.一个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 =10 m/s 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合外力做功50 J B .阻力做功500 J C.重力做功500 J D .支持力做功50 J4.如图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BC 与一水平面相连,C 为轨道的最高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圆形轨道B 点进入,沿着圆形轨道运动并恰好通过最高点C ,然后做平抛运动.求:(1)小球平抛后落回水平面D 点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2)小球由B 点沿着半圆轨道到达C 点的过程中,克服轨道摩擦阻力做的功.三、高考体验(一)动能及动能定理的单独考查(低频考查) 1.(2009·上海单科,5)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 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2倍,到达最高点后再下落至离地高度h 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2倍,则h 等于( ).A.H 9B.2H 9C.3H 9D.4H 92.(2011·课标全国卷,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B .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且综合其他考点出现(高频考查) 3.(2009·上海单科,20)质量为5×103 kg 的汽车在t =0时刻速度v 0=10 m/s ,随后以P =6×104 W 的额定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经72 s 达到最大速度,该汽车受恒定阻力,其大小为2.5×103 N .求: (1)汽车的最大速度v m ;(2)汽车在72 s 内经过的路程s .4.(2011·江苏卷,14)如图所示,长为L 、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 =km 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3)试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总小于22L .第三单元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高考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考纲要求)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竖直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①重力做功与 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 有关. 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 的变化. (2)重力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 ②表达式:E p =③矢标性:重力势能是 ,正负表示其 .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 ;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 ②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 =-(E p2-E p1)= . 3.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 ,劲度系数 ,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用公式表示:W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考纲要求)1.机械能: 和 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 和 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 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 。

高三第一轮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三第一轮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判断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判断方法(1)用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均不变,则机械能不变.若一个物体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化,或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化或动能和重力势能同时增加(减少),其机械能一定变化.(2)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物体或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或系统机械能守恒.(4)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除考虑外力是否只有重力做功外,还要考虑系统内力做功,如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因摩擦生热,系统机械能将有损失.[例题1](2024春•洛阳期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整个下落过程,蹦极者与弹性绳(在弹性限度内),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乙图中运动员在蹦床上越跳越高,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C.丙图中小孩从滑梯顶端匀速滑下,小孩的机械能守恒D.丁图中旋转飞椅和人一起以恒定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人的机械能不守恒[例题2](2024春•渝中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所示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压缩弹簧的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守恒B.如图乙所示外力作用拉直轻绳使小球静止于图示位置,现释放小球,从释放开始运动至最低点A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C.如图丙所示物体沿固定的光滑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D.如图丁所示不计一切阻力,已知m B>m A,从静止释放B球到B落地前的过程中,B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A增加的机械能[例题3](2024•西安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风洞是人工产生和控制的气流,用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

高中物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

高中物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考点1.功1.功的公式:W=Fscosθ特别注意:①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F和S是对应同一个物体的;③某力做的功仅由F、S和q决定, 与其它力是否存在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无关。

2.重力的功:WG=mgh ——只跟物体的重力及物体移动的始终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跟移动的路径无关。

3.摩擦力的功(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做负功,摩擦力可以做正功,摩擦力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一定等于0,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等于 - fΔS 4.弹力的功(1)弹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可以不做功,也可以做负功。

(2)弹簧的弹力的功——W= 1/2 kx12–1/2 kx22(x1、x2为弹簧的形变量)5.合力的功——有两种方法:(1)先求出合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ΣW=ΣF×S ×cosθ(2)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ΣW=W1 +W2+W3+……6.变力做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1)一般用动能定理W合=ΔEK 求之;(2)也可用(微元法)无限分小法来求, 过程无限分小后,可认为每小段是恒力做功(3)还可用F-S图线下的“面积”计算.(4)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7.做功意义的理解问题:解决功能问题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做功意味着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做多少功,相应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移或转化考点2.功率1.定义式:,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计算式:P=Fvcos θ, 其中θ是力F与速度v间的夹角。

用该公式时,要求F为恒力。

(1)当v为即时速度时,对应的P为即时功率;(2)当v为平均速度时,对应的P为平均功率。

(3)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仅由重力及物体的竖直分运动的速度大小决定。

(4)若力和速度在一条直线上,上式可简化为Pt=F·vt考点3.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动能是用以描述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2025 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繁多且复杂,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明确重点知识并加以掌握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 2025 年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F = ma。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这三个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在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时经常用到。

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决涉及能量转化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3、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表明,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常常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圆周运动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需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向心力的计算。

常见的应用如汽车过弯道、天体的圆周运动等。

5、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F =Gm₁m₂/r²。

在天体运动的计算中,如计算行星的轨道半径、周期、速度等,以及估算天体的质量等方面,万有引力定律是重要的工具。

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表达式为△U = Q + W,其中△U 是内能的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热现象的方向性,常见的表述有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压强 P、体积 V、温度 T 之间满足 PV/T =常量。

这个方程在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经常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必考知识
点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定义: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即
E=Ek+Ep。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公式:Ep=mgh;h――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参考面
①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②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
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选取无关。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

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
●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之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WG=Ep1-Ep2
【弹性势能】
●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
Ep=1/2kx2
影响弹簧弹性势能的因素有: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弹簧形变量x。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WF=Ep1-Ep2
弹力做正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增加。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E1=E2
Ek1+Ep1=Ek2+Ep2
ΔEk=-ΔEp
ΔE1=-ΔE2
机械能守恒条件:
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外力不做功或外
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始末状态的机械能;
④列方程、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