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通则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通则及常用辅料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通则及常用辅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67ea1da8114431b90dd876.png)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2011年5月附录Ⅰ炮制通则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均称为饮片。
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净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可供饮用的净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药典炮制通则和下列有关要求。
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工制和其他制法五大类。
一、修治和饮片切制(一)修治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提高清洁度,便于切制和加工,药材需要进行修治。
主要方法如下:1.拣是把混在药材中的杂质、虫蛀和霉变品及非药用部分拣去,或将药材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以使药材洁净和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净制方法。
常用手工操作或与筛簸交替配合使用。
拣有2个作用:(1)出去杂质、虫蛀和霉品:如乳香、没药、五灵脂中肠含有木屑、砂石等,藿香、紫苏、淡竹叶中常夹有、腐叶及杂草等,可通过挑拣以洁净之。
(2)将药材分档:如天南星、半夏、白芍、白附子、白术、大黄、木通等可通过挑拣来分档。
2.簸将药物放在簸箕、竹匾等工具内扬簸,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通过上下簸动,使之除去杂物皮屑及非药用部分。
3.筛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箩,筛除药材中的泥土、砂石等杂质,或对药材进行大小分档,或筛去炮制辅料(麦麸、河砂、滑石粉、蛤粉、米、土粉等)的净制方法。
有时筛与簸同时合用。
筛簸工具有簸子、竹匾或畚箕等。
4.去皮是将药材的皮壳与肉或仁分开。
有些药材皮壳与肉或仁在临床上有不同作用,必须分开;有些药材只用肉或仁而必须去皮(壳)。
如砂仁、豆蔻、扁豆等必须皮与仁分用;鸦胆子、使君子、榧子等是用肉(仁)而去皮(壳)。
5.去毛是因有些药材表面生茸毛,而毛会黏附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呕吐,所以必须去除。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c3b85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d.png)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一、背景介绍1.1 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指的是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原有性味归经特性,以增强药性、降低毒性、增加稳定性、提高药效、改善质地和外观,使之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的过程。
1.2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主持编制的,记载中药品种、性状、质量要求的专业性标准性大医书籍。
炮制通则是中国药典中关于炮制加工的标准规范和操作程序。
二、炮制的基本原则2.1 保持性味归经特性炮制中药的目的在于增强其药性,但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其性味归经特性,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稳定性。
2.2 保证质量和安全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保证药材和炮制辅料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加工后的药物符合药典标准。
2.3 注意炮制方法和工艺炮制的方法和工艺应当严格遵循药典规定,以确保药物的炮制效果和质量稳定性。
也需要注意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火候等因素的控制。
三、炮制的具体操作3.1 炮制辅料的选择炮制辅料的选择应当符合药典规定,同时也要考虑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的要求,如炮制温度、时间等。
3.2 炮制的方法和工艺根据中药品种的不同,炮制的方法和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灯炙、炒、焙、制等多种炮制方法,需要根据药典规定进行操作。
3.3 质量控制和检验炮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包括药材外观、性状、有无异物等方面的检查,确保炮制后的药物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
四、我对中药炮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质地,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炮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进行,且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炮制后的药物符合规范,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并了解了炮制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ce522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e.png)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
材;
1.净制生产流程图
准备
按生产前检 查 SOP 确认
挑、筛、风选、水选 领取中药材
清除杂质
剪、
切、
刷、刮
削、剔
除、泡
洗、
碾
操作结束 串、火燎
2.净 制操作方
净料库
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过筛
下干道燥工序 切制、炮炙
分离、清除非药用部分
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
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 孔内径约 15mm;
大中眼筛 孔内径约 6mm;
小中眼筛 孔内径约 5mm;大紧眼筛 孔内径约 2mm;一号筛 10 目;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选择以机械切制;辅以手工切制;
特殊药材选用如下切制方法:
镑片:所用工具为镑刀;
操作方法:将软化的药材用钳子夹住,另一只手持刀一端;来回镑成极薄的饮片;
也可用镑刀机操作切制;
本法适用于动物角类药物,如羚羊角、水牛角等;
刨:将软化好的药材固定,用刨刀刨成薄片;如苏木、檀香等;
劈:用斧类工具将木质类药材劈成块或厚片;如松节、降香等;
润法: 是把泡、洗、淋过的净药材,用适当器具盛装,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吸收的 水分向内部渗透,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的方法; 润的方法有浸润、伏润、露润等法; 浸润:以一定量的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 “水尽药透”为准;如木香、枳壳等; 伏润闷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它辅料处理的净药材,用缸等在基本密闭条件下 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如白术、山药等; 露润吸湿回润:将药材摊放于湿润垫有蔑席的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如当 归、玄参等;润药时间需根据药材的性质,季节,灵活掌握,以药材加工切片不破碎为 宜; 注意事项对含淀粉较多的药材,需多加注意,这类药物极易滋生微生物而变质;发 现粘、发红、发馊、发臭时需用硫磺熏或加适量明矾水,再用清水洗涤;如山药、天花 粉等; 确保有效成分不流失,需润药得当,则有“七分润工,三分切工”之说法,润药是关 键;适法得当则很少有炸心、翘片、掉边、碎片等现象; 漂法: 是将药材用多量的水,多次漂洗的方法; 操作方法:将药材放入大量的清水中,漂去有毒成分和盐分及腥臭异味,采用换水 法进行;每日换水 1~2 次,漂泡的时间根据药材的质地、季节、水温而灵活掌握;一般 漂的时间为 3~10 天; 本法适用于毒性药物,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有腥臭味的药物;如草乌、天南星、附 子、昆布;动物类:如龟甲、鹿角、狗骨等; 注意事项漂泡的清水量应一次性加足,一般不宜再次加水,否则药物易于变黑; 由于是利用微生物而使筋膜腐烂,不可避免有很臭的气味产生,所以容器必须加 盖; 药物除去筋膜后需反复用清水漂洗几天,至无臭气; 有毒药物,取药材切开,放于舌上,半分钟以内不刺舌为准,即为漂好;有盐分的药 物,以药物无咸味为准,即为漂好;有腥臭味的药物,以漂去瘀血及腥臭味为度; 蒸煮法:
版药典炮制通则定稿版
![版药典炮制通则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46049ef705cc17552709fd.png)
版药典炮制通则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2015版药典炮制通则0213炮制通则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
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
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规格厚度通常为: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短段5~l0mm,长段10~15mm;块:8~12mm的方块;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
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
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我国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中炮制通则内容初探
![我国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中炮制通则内容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113ecc6964bcf84b8d57b39.png)
我国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中炮制通则内容初探炮制通则是为了规范饮片炮制工艺,对饮片炮制过程中一些共性技术所做的规定,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重要内容,对增强饮片生产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规范饮片生产、提高饮片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对各地饮片通用炮制技术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当前国家已启动的编制《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项目提供建议和参考。
标签: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通则目前,加快编制《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范统一饮片炮制国家标准,是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监管亟需采取的重要措施[2]。
为科学编制《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之前作者曾对各省饮片炮制规范的编制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3],各地炮制规范具有地方特色,彼此之间在基源、炮制规格及炮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体现在炮制通则中亦是各有特色。
考虑到炮制通则对饮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对各省制定的炮制通则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各地饮片通用炮制技术的差异。
1 标准收集及研究方法确定共收集21部关于中药炮制的现行法定标准,其中包括了国家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和地方标准(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的现行版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见表1。
收集的20本地方炮制规范涵盖了全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五大区域。
本文对21部法定标准中的炮制通则各项内容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和汇总。
2 结果2.1 中药炮制方法的分类中药炮制方法分类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生产上应用,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不同历史时期,中药炮制方法有多种分类:①雷公炮制十七法:明代缪希雍撰的《炮制大法》将明代以前的炮制方法归纳为为炮、制、煨、炒、煅、炼、制、度、飞、伏、煿、爁、摋、镑、曝、露、煞,称为雷公炮制十七法;②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撰的《本草蒙筌》在炮制方法分类上,提出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即三类分类法;③五类分类法:近代《中药学》补充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5类;④《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炮制通则”项下确定为“净制、切制、炮制、其他”4类,炮制又进一步细分为炒、制、制炭、煅、蒸、煮、炖、煨等法。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a9909eaa02020740bf1e9b5b.png)
2.3 其它加工
2.3.1 揉搓(挽):指某些药物质地松泡而呈丝条状,需揉搓成团,便于调剂和煎
熬。如竹茹、谷精草等到需搓成团;大腹皮经过捶打揉搓成定量小卷;桑叶、荷叶等
须揉搓成小碎块。
2.3.2 碾(研):指某些药物由于质地坚硬或体积小而硬,不便切片,需碾碎,以
便有效成分容易煎出。
二.切制
药材切成饮片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过水浸润的软化处理过程,目的是使净
1.切制生产流程
生产前准备
领净药材
软化处理
切制饮片
半成品
2.切制前的软化处理及注意事项: 2.1 喷淋法(淋法)
操作结束
转干燥岗位或下一工序
喷淋法即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 操作方法:被处理药材一般不直接放入水中,将药材整齐地直立堆放,用清水自 上而下均匀喷淋,喷淋的次数应根据药材质地而异(通常 2~4 次),均需稍润,以茎 和根部浸软为度 本法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 如薄荷、荆芥、枇杷叶等,用清水浇淋 1~2 次,以能切制即可;对质地较硬的如青 蒿、仙鹤草等,还需将茎部放入水中浸泡(叶片不泡) ,以能切制为度。 【注意事项】防止反热而烂叶,每次软化药材量,以当日切完为度,切后应及时 干燥。 2.2 抢水洗(淘洗) 即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 操作方法: 将药物投入清水中, 经淘洗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 稍润,即可切制。 大多数药物洗一次即可,以洁净为准。 本法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药材。如陈皮、桑白皮、五加皮、合欢皮、 防风、龙胆等。 【注意事项】 应尽量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 防止药物“伤水” 和有效成分的流失。 2.3 浸泡法: 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 操作方法:先将药材洗净,再注入清水至淹没药材,放置一定时间,视药材的质 地、大小和季节、水温等灵活掌握,中间不换水,一般浸泡一定程度,捞取,润软, 再切制。一般体积粗大,质地坚实者宜久泡,体积细小,质地疏松者宜少泡,春冬气 温低时宜长泡;夏秋气温高时宜短泡有些质轻遇水漂浮的药材,在浸泡时,需压一重 物,使其泡入水中。 本法适用于块根、枝、茎、坚硬果实类药材。如天花粉、乌药、泽泻、白术、山 药等。 【注意事项】泡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药材“伤水”和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疗 效。采用浸泡法要本着“少泡多润”的原则,使之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为准。 已淘洗的药物, 必须泡的才泡。 大致全草类药物泡 1/2 ~2 小时;皮类药物泡 1~ 3 小时;根及茎类药物、坚硬果实类药物泡 1~4 小时。 特别坚硬的药物,通常水分不易渗入到组织内部。但为了保持药效,又不能长时
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规程通则
![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规程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e5cf2e0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6.png)
中药饮⽚炮制⼯艺的规程通则1.⽬的本通则规定了饮⽚⽣产全过程的⼯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艺卫⽣、环境保护等内容。
2.适⽤范围本通则适⽤于饮⽚⽣产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西中药饮⽚炮制规范》(2007年版)《中药饮⽚验收检查项⽬》2005年版《中药饮⽚质量标准通则(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本4.职责编写:技术员汇审:总经办、质量保证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批准:总经理执⾏:各级⽣产质量管理⼈员及操作⼈员监督管理:质量部QA⼈员、⽣产管理⼈员5.产品概述项⽬要求如下,其内容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5.1产品名称5.1.1品名5.1.2汉语拼⾳5.2来源5.3性状5.4性味归经5.5功能主治5.6⽤法与⽤量5.7贮藏5.8规格6.⼯艺流程图6.1清炒⼯艺流程图6.2加辅料炒⼯艺流程图6.3炙制⼯艺流程图6.4燀制⼯艺流程图6.5煮制⼯艺流程图6.6蒸制⼯艺流程图6.7烫制⼯艺流程图6.8煨制⼯艺流程图6.9⽔飞⼯艺流程图6.10煅制⼯艺流程图7. 操作过程及⼯艺条件7.1净制: 按照领料程序从库房领出原料,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西中药饮⽚炮制规范》2007年版及该品种《炮制⼯艺规程》进⾏净制⽣产。
7.1.1净选操作⼈员严格按照净制SOP进⾏操作。
7.1.1.1操作⼈员选⽤不锈钢筛⽹,筛除泥沙、杂质,⼿选去⾮药⽤部份及霉变药材。
7.1.1.2操作⼈员将净选后的药材在QA监控下转⼊洗药区。
7.1.2.1洗药前的检查,洗药间不得有上次⽣产剩余的物料,洗药池洁净度应符合⽣产要求。
7.1.2.2洗药操作:7.1.2.1检查为正常后⽅可将药材放⼊洗药池内,先打开排⽔阀,再打开进⽔阀将清洁⽔喷⼊洗药池内,使药材得到充分清洗(冲5分钟),清洗⼲净后起料,起料后放⼊洗药⽤料盘内滤去余⽔。
2020版中国药典 炮制通则
![2020版中国药典 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c30c0e41b7360b4c2f3f645d.png)
2020版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
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制剂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
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规格厚度通常为: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块8~12mm的方块;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 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
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
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岀,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中药材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6b9fc8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b.png)
中药材炮制是指将生药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以达到药理活性的最佳状态。
以下是中药材炮制的通则:
1. 清洗:将采集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可以使用清水或适当的溶液进行清洗。
2. 晾干:清洗后,将中药材晾干。
可以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3. 切片或粉碎:根据需要,将中药材切成片状或粉碎成粉末。
使用刀具或研磨器具进行切片或粉碎。
4. 炒制:炒制是常见的中药材炮制方法之一。
通过炒制,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味特点、增强药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炒制时需要掌握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 蒸制:蒸制是一些中药材炮制的常见方法。
通过蒸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味特点、提高活性成分的含量,并增强药效。
6. 曝晒:一些中草药需要进行曝晒。
在阳光下曝晒,可以去除湿气、杀灭细菌和真菌,并增强药效。
7. 调配:根据具体方剂的需求,将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材按照比例调配使用。
8. 包装储存:炮制完成后,将中药材进行包装和储存。
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保持干燥、通风和避光的环境,防止湿气、虫害等对中药材的影响。
这些通则是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步骤,不同的中药材可能会有特定的炮制方法和要求。
在进行中药材炮制时,需要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相应的药材炮制规范,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简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简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ab595f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2.png)
简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中药炮制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净制:净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挑选、清洗、晾晒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尘土和不挥发性成分。
净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在净制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仔细挑选,去除其中的劣质、腐烂、病虫害等部分。
同时,还需要对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其中的泥沙、灰尘等杂质。
最后,需要对药材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多余水分和不挥发性成分,从而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切制:切制是指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切割、打磨、雕刻成一定形状、大小和厚度的片、块、段等,以便于存储和服用。
切制过程中,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切割方法和工具。
例如,对于质地较硬的药材,可以采用机器切割或手工切片的方法;对于质地较软的药材,可以采用手工雕刻或机器切割的方法。
切制后的药材应该符合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服用。
3.炮炙:炮炙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是指将净制、切制后的中药材进行加热、加压、添加物质等处理,以达到特定效果和目的。
炮炙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添加物质的不同,炮炙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如酒炙、醋炙、盐炙等。
在炮炙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加热的温度、时间以
及添加物质的量和比例等因素,以避免对药材的质量和药效造成影响。
总之,中药炮制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等多个方面,通过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的加工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521a77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d.png)
中药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对药材进行炮制能够增强药效,改变性味,调节药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中药炮制通则是指进行中药炮制时的一些基本规范和步骤,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中药炮制通则:
1. 选材准则:选择优质的药材,其中包括药材的形态完整、色泽鲜艳、气味特殊、质地饱满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有虫蛀、霉变或其他病虫害的药材。
2. 洗净处理:将选好的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泥沙等,然后晾干或沥干水分。
3. 切割细碎:将干燥的药材用刀具割成一定大小的块状或研磨成粉末,使其易于炮制过程中的加工。
4. 加入辅料:根据具体的药方要求,将药材与一定比例的辅料混合,常见的辅料有生姜、大枣、枸杞等,目的是调节药物的性味和增强药效。
5. 炮制加工:根据具体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加工,通常包括炒、炙、蒸、熬、煮等操作,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性。
6. 炉火掌握:炮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药材炒焦或过度炙烤,影响药材的药效。
7. 保持环境卫生:在炮制药材的过程中,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卫生,避免杂质的带入和污染。
8. 保存方法:炮制完成后,要将炮制好的药材进行储存,通常采用干燥、密封、防潮等方法,保证药材的品质和药效不受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炮制通则是针对具体药方和炮制方法的,因此在进行中药炮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药方和炮制方法进行操作,遵循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同时,也要结合实践和经验,根据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目的进行灵活调整和处理,以达到最佳的药效效果。
中药材炮制通则(药典2005版)
![中药材炮制通则(药典2005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ede16a561252d380eb6e01.png)
中药材炮制通则(药典2005版)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
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
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 8~12mm的方块;丝细丝2~3mm,粗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
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
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
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的三大炮制方法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的三大炮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04662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5.png)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的三大炮制方法
一、炮制和活血
1、炮制:是指将草药炮制成粉末、糊剂或丸剂,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缩短服药时间。
2、活血:是指将药物调服成能活血化瘀、补血祛风、安神治病的配方药物,以显示其功效。
二、三大炮制方法
1、水煎炮制:
(1)水煎炮制法是指把草药放入容器内,加入冷水,用火加热,待草药内的活性成分完全溶解后,停火,冷却,过滤,滤液分装成丸剂和糊剂。
(2)水煎炮制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草药,如桑叶、桑枝、芦根、芦荟等。
2、沸水煎炮制
(1)沸水煎炮制法是指把草药放入容器内,加入沸水,加热,待药汁浓稠后,停火,冷却,过滤,滤液分装成丸剂或糊剂。
(2)沸水煎炮制法适用于耐高温的草药,如桑枝、芦根、芦荟、当归、甘草等。
3、蒸煮炮制
(1)蒸煮炮制法是指把草药放入容器内,加入清水,加热,待水汽穿透草药,成为药汁,停火,冷却,过滤,滤液分装成丸剂或糊剂。
(2)蒸煮炮制法适用于耐高温的草药,如枸杞、陈皮、黄芪、玉竹、当归等。
贵州中药材炮制通则
![贵州中药材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0e8ff8d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9.png)
贵州中药材炮制通则引言中药材的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改变药材的性质和功效,使其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贵州作为中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因此贵州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贵州中药材炮制的通则,包括炮制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炮制的目的炮制是为了改变药材的性质和功效,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
具体来说,炮制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药材的稳定性一些药材在未经炮制之前容易受到环境和微生物的影响,导致质量不稳定。
通过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微生物能力,增加其稳定性。
2. 改善药材的储藏性有些药材需经过长时间的储藏才能达到最佳药效,而经过炮制后,药材的储藏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有效延长药材的保质期。
3. 提高药材的药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组成比例,提高药效。
例如,部分药材经过炮制后,可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功效。
4. 降低药材毒性一些药材在未经炮制之前有一定的毒性,通过炮制可以有效降低其毒性,改善药材的安全性。
炮制的方法贵州中药材的炮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炒制炒制是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用中小火炒制,使其温度均匀升高。
炒制过程中需要不断翻炒,以保证药材均匀受热。
炒制可以除去药材中的水分,增加药材的稳定性。
2. 焙烤焙烤是将药材放入炉中,用中小火烘烤,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焙烤时间一般较长,可以有效改变药材的化学组成,提高药效。
3. 蒸制蒸制是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制一段时间,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蒸制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提高药效。
4. 曝晒曝晒是将药材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曝晒,使其受到阳光的照射。
曝晒可以除去药材中的水分,提高药材的稳定性。
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贵州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 控制温度炮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材受热过高导致活性成分破坏。
不同的药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药材特性进行控制。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规程通则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规程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52bff4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3.png)
中药材应经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肯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流程图 中药材——净制——切制前的水处理——切制—— 包装——检验——入库一、中药材净制[饮片枯燥] 饮片炮制——饮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局部,除去非药用局部,杂 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药材到达药用净度标准,称为中药材的净制。
1. 选择 选择是去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变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展分档,以便到达干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 筛选 筛选是依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箩, 以筛去药物中的砂石、杂质,使其到达净度。
3. 风选 风选是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质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一般可用簸箕扬簸,使杂质和药用局部分别,以到达纯洁之目的。
4. 水选 水选是将药物通过水选或漂除去杂质的常用方法。
5. 去根或茎①去残根 是指药用茎或根茎局部的药物,一般须除去主根、支根、须根等非药用局部。
②去残茎 是指药用根部的药物往往须除去残茎。
6. 去皮壳 去皮壳的药物大体有三类:题目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规程通则共 1 页 第 9 页 编 号 公布部门 办公室 执行部门修订次数 起 草 人 审 核 人批 准 人 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复印份数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规程通则题目共页第 9 页编号①树皮类可用刀刮去栓皮、苔藓及其他不洁之物。
②根和根茎类如知母、桔梗、沙参、明党参等应除去根皮。
③果实种子类应去果壳或果皮,如苦杏仁、桃仁等,可用法去皮。
7.去毛有些药物外表或内部常着生很多绒毛,吸后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用,故须除去,消退其副作用,常承受刮、刷、烫、挖、撞等方法去除毛茸。
8.去心“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芽而言。
现在去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除去非药用部位,二是分别药用部位。
去心的方法因药而异,如远志去心,可将远志根稍润至软时,放在木墩上用木槌捶捣,其木质部与皮部脱离,抽去木心。
炮制通则
![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f20396330722192e4536f62c.png)
赣州虔发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工艺规程炮制通则TS-STP-02-001-01目录前言 (1)通则 (7)一.工艺流程 (7)二.生产原则 (7)三.生产操作 (8)1.1 净选 (8)1.2 净洗 (9)1.3 切制 (10)1.4 干燥 (10)1.5 炒制 (11)1.6 灸制 (12)1.7 煅制 (15)1.8 蒸制 (15)1.9 煮制 (16)1.10煨制 (17)1.11炖制 (17)1.12粉碎 (10)1.13 煨制 (18)1.13 制霜 (18)1.14 制绒 (18)1.18 称量 (18)1.19 包装 (18)四.设备一览表及主要生产能力 (18)五.劳动保护和技术安全 (20)六.工艺卫生与环境要求 (21)七.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22)八.包装材料的标准与规格.....................................................................23-22 九.标签、说明书方文字的要求 (23)十.计量器具使用与维护 (23)一、工艺规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通则,下篇为各论;。
二、通则部分分前言和操作通则三.前言部分规定了各论的格式及内容,技术标准参数,辅料的制备。
四.操作通则确定了不同炮制工艺的工艺流程、操作原则,各工序的操作方法,和平设备,劳动保护和技术安全,工艺卫生环境要求,物料平衡,包装材料标准,标签的要求计量器具使用与维护。
五.工艺规程各论中的名称分为法定名、汉语拼音名、拉丁名。
六、工艺规程各论中的基源概况包括:中药原植(动)(矿)物的科名,拉丁名、药用部位。
采收期,产地加工。
七、工艺规程各论中的原材料质量标准依据国家法定标准而定,检验方法依国家法定检验方法制定。
国家法定标准中没有规定的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制定的标准而定八、工艺规程各论中的炮制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85版“江西中药炮制规范”91版标准制定,“江西中药材标准”96版的标准制定九、工艺规程各论中标准制定中间产品质量标准依据国家标准而制定。
炮制通则
![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4d81b73aeefdc8d376ee32b1.png)
毒性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炮制通则目的:建立医疗用毒性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中的炮制通则。
范围:炮制的全过程及本公司所有需生产毒性中药材炮制品种。
责任者:操作人员,车间质量监督人员(班组长),车间工艺员、生产部技术员。
规程:1、定义:1.1药材炮制是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制等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销售和医疗机构配方使用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1.2炮制药材的用水标准:饮用水。
1.3炮制药材的辅料质量标准:符合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卫生指标。
2、生产过程:2.1生产前检查:执行炮制岗位的工前检查及准备SOP。
2.2净制:包括药材的净选和清洗。
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毒性中药材在切制、炮制或包装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2.2.1净选:2.2.1.1检查需净选的毒性中药材是否有合格证,包装是否完好,外包装是否有毒性药材的专有标识.是否有鼠咬,霉烂,虫蛀等现象,(有上述现象的毒性中药材不得使用)并称量,记录。
2.2.1.2净选毒性中药材必须按各品种《工艺规程》项下中的要求,分别采用拣选、风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等方法,如有必要可同时选择上述几种方法清除杂质,分离并除去非药用部分。
使毒性中同药材符合净选要求。
2.2.1.3拣选毒性中药材须设工作台,工作台面应平整光滑,不易产生脱落物.同一工作台不得同时生产两个以上的品种.同一工作间生产两个以上品种时.必须有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2.2.1.4净制后的毒性中药材必须装桶,盛装容器必须加盖.每件均附有内外标志,注明药材名称、批次、数量(总数量和该件数量)件数(总件数和该件是第几件)、生产日期及操作者签名。
2.2.1.5经检验合格后随批生产记录交下一道工序或交净料库。
2.2.2.6净制后的废渣按<医疗用毒性中药材生产过程废水. 废渣处理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处理.2.2.2清洗:2.2.2.1清洗毒性中药材应使用流动水,在洗药池洗涤时应根据洗涤的洁净适宜换水.用过的水不能洗涤其它药材,不同品种药材必须分别洗涤。
炮制通则
![炮制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b2854c47f7ec4afe04a1df48.png)
炮制通则炮制方法:共计19种1、净制2、切制3、炒制4、烫制5、煅制6、制炭7、蒸制8、煮制9、炖制10、火单制11、酒制12、醋制13、盐制14、姜汁炙15、蜜炙16、油炙17、煨制18、水飞19制霜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选、洗润)润药:药透水尽二、切制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
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
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厚薄大小通常如下:片薄片1~2mm,厚片2~4mm;(百部、川木香、莪术、泽泻)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竹茹)块 8~12mm的方块;丝皮类药材丝宽2~3mm,叶类药材丝宽5~10mm。
(淫羊藿)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
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凉。
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炒稻芽)麸炒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文火:80-100℃、中火:160-180℃、武火:260-280℃2.烫(烫制)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的河砂、蛤粉或滑石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Ⅱ D 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
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
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 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l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
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
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河砂以掩埋待炮炙品为度。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
蛤粉炒取碾细过筛后的净蛤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翻动较滑利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或成珠、内部疏松、外表呈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蛤粉30~50kg。
滑石粉炒取滑石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酥脆、表面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迅速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滑石粉40~50kg。
2.炙法是待炮炙品与液体辅料共同拌润,并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酒炙取待炮炙品,加黄酒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黄酒10~20kg。
醋炙取待炮炙品,加醋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炙时,用米醋。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米醋20kg。
盐炙取待炮炙品,加盐水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
取出,放凉。
盐炙时,用食盐,应先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食盐2kg。
姜炙姜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
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1。
取待炮炙品,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生姜10kg。
蜜炙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蜜炙时,用炼蜜。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kg。
油炙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待炮炙品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表面光亮时,摊开,放凉。
3.制炭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更要避免复燃。
炒炭取待炮炙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取待炮炙品,置煅锅内,密封,加热至所需程度,放凉,取出。
4.煅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取待炮炙品,砸成小块,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至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将待炮炙品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若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5.蒸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档,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清水或液体辅料拌匀、润透,置适宜的蒸制容器内,用蒸汽加热至规定程度,取出,稍晾,拌回蒸液,再晾至六成干,切片或段,干燥。
6.煮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档,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清水或规定的辅料共煮透,至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7.炖取待炮炙品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蒸、煮、炖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100kg待炮炙品,用水或规定的辅料20~30kg。
8.煨取待炮炙品用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其与麸皮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50kg。
四、其他
1.燀取待炮制品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易搓去时,捞出,放入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2.制霜(去油成霜)除另有规定外,取待炮制品碾碎如泥,经微热,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含油量符合要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的松散粉末。
3.水飞取待炮制品,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成糊状,再加水,搅拌,倾出混悬液。
残渣再照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4.发芽取待炮制品,置容器内,加适量水浸泡后,取出,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使其发芽至规定程度,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意避免带入油腻,以防烂芽。
一般芽长不超过1cm。
5.发酵取待炮制品加规定的辅料拌匀后,制成一定形状,置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使微生物生长至其中酶含量达到规定程度,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意发酵过程中,发现有黄曲霉菌,应禁用。